Ⅰ 為什麼會打中越自衛反擊戰
http://tieba..com/f?kz=173212111
越戰後,越南領導層人員有了較大變動,軍方對於自身實力的評估過於自信,認為擁有大批身經百戰的將士,更有大批美式先進武器的越南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對外不斷進攻柬埔寨等小國,這遭到了中國的反對,中國支持柬埔寨人民的對越作戰,而越南則導向了蘇聯發面,獲得蘇聯發面的巨大支持。從地緣上說,越南認為中國對自己造成了巨大威脅。多次挑釁後,終於爆發了對越自衛反擊戰,這次作戰中國雖然獲勝了,但也使中國重新認識了世界軍事發展的動向,認識到了自身的差距,開始了漫長軍事改革之路。
http://www.168stockclub.net/showthread.php?Reply=0&ThreadID=17370
多方面的,1、越南多次的挑釁,2、越南投靠蘇聯想遏制中國,3、中國與美國當時關系良好,4、時值鄧小平訪美(79年2月)體現一下中國的武裝力量,5、向美國表示中國對蘇聯及其同夥的態度。
越南打敗了美國,自認世界第3
有蘇聯的支持
佔領柬埔寨,推翻紅色高棉 越方的擴張主義政策和聯蘇反華政策,越方在我邊境地區製造邊境糾紛,侵佔我領土,打死、打傷我邊防軍人和邊民、漁民。
Ⅱ 為什麼要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
1,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布勝利,撤出了越南。越南在中方撤出之後,宣布越南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2,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3,通過十年邊境戰爭,中國打擊了越南自越戰勝利後膨脹的信心,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同時促進了東南亞的和平局面,並為柬埔寨問題的最終解決打開了道路。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
4,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政設施、公路、鐵路、礦山。
Ⅲ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起因是什麼。
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提及30年前的那場戰爭了。對於1979年爆發於中越兩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這場戰爭,我們中國人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一向和氣的泱泱大國對這個曾經被他無私幫助的小國家施以重拳呢?只是因為邊境的沖突嗎?克勞塞維茨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那麼我們就從當時中國國內及國際的政治環境來分析一下。
1 國內環境
1979年的中國國內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天翻地動,百業待興。此時的中國剛剛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鄧小平剛剛復出,黨內極左思想比較嚴重,很多人對鄧小平的改革思想處於懷疑甚至是抵制的狀態。而此時的鄧小平,也學要進一步確立自己在黨政軍內的地位,將改革深入下去。縱觀歷史,緩解本國內部矛盾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一場對外的戰爭。鄧小平這位久經戰場又深諳政治的老人清楚的知道此時的中國需要這樣一場戰爭,這樣國內的注意力就會從對中國未來走向的茫然對改革的懷疑對階級斗爭的失望中轉移到一至對外反對侵略上面來。同時鄧小平也清楚地看到,十年浩劫對部隊的影響,而黨內好多人依然沉醉於單純的人民戰爭理論中不可自拔,戰爭是讓人們清醒起來決心改革的最好辦法。作為這場戰爭的領導者或是發起人,鄧小平無疑會被推倒風口浪尖上,從而進一步確立他在黨政軍中的位置。事實證明,他不愧為一代偉人。
2 復雜的國際環境
當時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不是可以用復雜來形容的,甚至可以說是極其險惡。蘇聯一直對中國這個不肯對他俯首貼耳的社會主義弟兄忽視眈眈,1962年的珍寶島之戰更是證明了中國是一個極其獨立自主的國家。加上中國當時又與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建交,在戰略上越來越背離當時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此時的中國,已經成了蘇聯的眼中釘肉中刺。從我們中國的角度看,當時北有蘇聯的巨大威脅,在南邊越南由於其領導人的短淺無知,一味的倒向蘇聯,在蘇聯的支持下,越南對周邊國家進行無恥的侵略,妄圖吞並周圍弱小的國家組成其所謂的印支聯邦。一旦越南的圖謀實現,在中國的南疆,將會出現一個具有一定縱深,一定軍事實力而且又在政治上完全親蘇的強大政權。而這個政權下一步將會繼續向北分裂中國領土。中國的生存空間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擠壓,這對中國來說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當時越南人喊出:打倒南寧去過年,也充分的顯示出他們的狼子野心。此時中國雖然已經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建交,但中國畢竟是社會主義國家,美國不會為了中國公然和蘇聯對抗,而且社會主義內部的火拚對其職能是有益無害。所以當時的西方世界也是處於 觀望態度,並不會在實際上幫助中國。
另一方面,鄧小平的改革思想與當時蘇聯式的社會主義格格不入,鄧小平以一個偉大政治家的眼光認識到,蘇聯式的社會主義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要讓人民富裕國家富強必須改革,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要想實現中國特色就必須脫離蘇聯特色,也就是要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劃清界線。
綜上所述,軍事上打擊越南,不僅可以避免印支聯邦的形成,粉碎蘇聯打壓中國生存環境的陰謀為中國爭取生存空間,還可以讓中國脫離蘇式社會主義陣營進行改革。同時鄧小平看清了蘇聯正在走向衰落,不敢輕易對中國動武這一事實。
3 越南邊境挑釁是導火索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果中國以越南侵略柬埔寨為由打擊越南,未免有大國沙文主義之嫌,於是中國適時的警告了越南。此時經歷了抗法抗美的越南,加上蘇聯的支持,越南已經被軍事強國的假象沖昏了頭腦,完全不把中國這個剛剛經歷浩劫的大國放在眼裡。此時的越南就像一條瘋狗,除了它的主子蘇聯,它會對任何指責它的人齜牙。而越南殘忍而又無恥的邊境挑釁行為,讓中國政府有了出師之名。
4 戰爭結果
戰爭不可能沒有流血,當時中國剛剛經歷了文革,可以說是建國以後軍隊戰鬥力最弱的時候。所以中國的犧牲並不小,具體數字至今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有人說越南的損失應該在我們之上,保守估計在10萬以上。而且,越軍幾個王牌部隊在這次戰爭中被我英勇的解放軍全殲,損失了大部分其引以為傲的美蘇裝備。我軍在戰斗後期又實行了焦土政策,越北的大部分城市均遭到了嚴重破壞,撇開物質損失不說,這些城市的難民向越南南方流動,讓本來就千瘡百孔的越南經濟雪上加霜,從此越南再也無力對周圍的國家發動大規模的侵略,其部隊的戰鬥力也大打折扣,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成了天大的笑話。此後兩國長達十年的對峙,使中國輪流鍛煉了部隊積累了戰斗經驗,而對於越南卻是一段艱苦而又漫長的歲月。到了80年代後期,越南已經再也無力發起大規模作戰。最終越南於1990年從柬埔寨撤軍,此時的越南可以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們只能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我國對越南的作戰是一場必打的戰爭。是一場正義的戰爭。這次戰爭粉碎了霸權蘇聯及其走狗越南妄圖打壓我生存空間分裂我國領土的陰謀,使我爭取到了良好的環境來進行經濟建設也贏得了當時西方國家的尊重,同時我們也在作戰中看到了不足從此走上了科技強軍的道路。向那些血灑南疆的英雄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上述文章選自鐵血網論壇
Ⅳ 中越自衛反擊戰是怎麼回事
對越自衛反擊戰(國際上稱為「中越戰爭」)是於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懲越之戰,越南稱之為在北部邊界打敗侵略戰爭。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到最低點,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繼續逃亡。
【起因】
在與法國開戰的第一次越南戰爭初期,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反對在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殖民政權。在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殖民主義者。
中蘇交惡
進入七十年代,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處於敵對狀態,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島的擴張。
柬埔寨事件與中越沖突
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為了阻止紅色高棉對越南僑民的大屠殺,入侵了中國的盟友之一——民主柬埔寨,並推翻了毛澤東主義的紅色高棉政權。同時越南在國內大規模的迫害華僑;越南方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份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沖突。中國政府方面聲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進入越南。而當時國際上大部分西方國家及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認為是中國侵略了越南,雖然這一出兵得到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暗中鼓勵,朝鮮與民主柬埔寨則站在中國一邊。
【戰爭】
中國的戰前准備
1978年12月8日上午,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作戰命令,稱「無論戰果如何,我軍攻克高平和諒山後不得戀戰,即行撤回」。另外一種觀點是,中國本來打算佔領河內嚴懲越共以後再撤回。同時,與蘇聯、蒙古接壤的沈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均進入臨戰狀態,這四大軍區的乙種步兵師補充人員裝備擴編為戰時甲種師,各野戰軍離開營區進入野戰地域(參見63軍大事記、16軍大事記)。
廣州軍區於1979年1月8日上午完成戰術准備:4個野戰軍、3個地面炮兵師和高射炮兵師、鐵道兵3個團、1個通信團、1個防化團、航空兵13個團另6個大隊全部進入待命地點。(另空軍高炮和地空導彈部隊也同時完成戰術部署;海軍南海艦隊在川島以西各港口集結各型艦艇一百二十餘艘和作戰飛機一百七十餘架。)
昆明軍區臨陣易帥,楊得志司令員1979年1月7日中午抵昆明上任,8至10日軍區擴大會議研究作戰部署預案。12日總參、軍區、軍、師各級領導赴邊境調研。同時參戰的11軍、第13軍、第14軍和雲南省軍區邊防部隊,以公鐵輸送緊急開進,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戰役展開,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戰准備。
戰爭過程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雲南省軍區5個邊防團)、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例如,戰前准備中各個甲種步兵師、乙種步兵師都擴編為12000人以上的臨戰編制),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攻擊。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十六個地方團及四個炮兵團,總兵力約100,000人應戰。由於當時的越南經過南北戰爭又有經驗、武器裝備也比中國部隊強,雖然基層指戰員驍勇善戰,但參戰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越軍用以退為攻的戰術、當中國部隊撤退時越軍進行反擊戰、這使中國部隊傷亡人數增加。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稱:中國雲南、廣西邊防部隊發動了對越南軍隊的自衛還擊戰;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侵略軍預備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中國官方沒有發表傷亡人數。越南官方也沒有正式發表傷亡人數,只在官方的人民日報上羅列了中國軍隊在撤退時對攻佔過的城鎮做出的大規模破壞項目。包括基礎設施、廠礦等。
根據昆明軍區後勤部編寫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工作總結》,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廣西、雲南參戰的解放軍、支前民兵共犧牲6954人,傷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擊斃越軍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擊斃越軍37000人。
根據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編的《越南人民軍50年 (1944-1994)》(軍事誼文出版社有中譯本),2月17日,中國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炮,在廣寧至萊州的整個北部邊界全線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30個晝夜(2.17-3.18)的戰斗,越南消滅和重創了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稱中國傷六萬餘人,還有兩萬被擊斃。
【後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擔憂。中越雙方的關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繼續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重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亞、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也有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境內定居。
Ⅳ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戰前中越關系
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 。
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 。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 。
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此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
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以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消滅邊境的入侵越軍,並攻克一連串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在北方的有生力量並進行基礎設施破壞,隨後回國。
為了制止越南侵略柬埔寨,由華國鋒擔任主席的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通過當時在任的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鄧小平建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命令以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以及各大軍區抽調部隊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攻擊大量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在北方的有生力量並以減輕赤柬承受越軍入侵的攻擊壓力。
(5)越南為什麼發動中越反擊戰擴展閱讀:
對中國的影響
短短一個月的戰爭,中方傷亡人數達到2-3萬人,並直接造成經濟損失約35億人民幣,導致當年(1979年)經濟計劃未能按時完成。但是透過中越戰爭,中國大陸達到了預期的懲罰性作戰目的,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
藉此戰爭爭取到了改革開放的寶貴時機,發展起來,此外打亂了蘇聯-越南的戰略部署,使得中美關系進入近十年的黃金時期。透過十年邊境輪戰(兩山戰役),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同時,這場戰爭中國軍隊也吸取了諸多教訓:因為長期沒有戰斗,解放軍部分軍官軍事技能不強,在作戰時指揮不力;59、62式坦克在戰斗中被擊中損失數量極多,56式半自動步槍在叢林戰和近戰中火力不如越軍裝備強大。
沒有軍銜制導致部隊打散臨時拼建時不能迅速確定指揮關系;缺少輸送步兵的裝甲運兵車,使得步兵不得不搭載坦克行進,易受攻擊等問題都在戰爭中暴露出來,為解放軍現代化建設探明了道路。
對越南的影響
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傷害是持久的。中國軍隊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轉移了大量越南公私部門物資,並且回收了大批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並對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施行完整且有系統的破壞,迫使越南保持相當大規模的陸軍(共120萬),對越南國內經濟造成了拖累。
越南記錄的損失包括了428家醫院、735所學校、8萬頃農田被毀和40萬頭牛被搶走或殺掉。據《對越戰爭親歷記》中的誇張描述「連越南的牛見了163師的官兵都跑得遠遠的。」有數千平民遇害。
這場戰爭加劇了越南對在越華裔的歧視,許多人被迫移民。他們之中很多人被迫成為難民逃難,部分逃難到香港,而最終移居到澳洲、歐洲或北美的其他華裔社區,其餘大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大陸境內定居。大約八萬漢族以及苗族被從越南北部強制驅離到越南南部。
Ⅵ 越南戰爭結束後為什麼又發生了中越戰爭
一、越南因素:
1、越戰結束後,越共自認戰勝美國,狹隘的民族野心暴長,妄想建立地區霸權。
2、在中蘇兩國中選擇了強大的蘇聯為依靠。
3、推測中國剛結束動亂,無力與它一戰。
4、其北部地形,人員基礎、軍事裝備、部隊實戰經驗,越方占優。
5、配合蘇聯圍堵中國發展空間。
6、領土野心。
7、驅趕華僑,給中國帶來壓力。
8、邊境跳起爭端。
9、蘇聯的陰謀和越南的野心。
二、中國的考慮:
(一)國內因素-重聚人氣:
1、提高民族凝聚力:文革剛結束,政治斗爭的影響還在,民族士氣低落,各階層矛盾重重。對越自衛反擊戰可以提高、恢復中國共產黨的領
導核心地位,緩解、轉移國內矛盾,凝聚人心、提高我國軍隊及民族士氣。
2、加強對軍隊的控制及領導:鄧公剛上台不久,需要在中國共產黨中樹立威信及核心位置,並強調「黨指揮槍」,重新握穩槍桿子。
3、操練部隊:文革期間,部隊管理混亂,軍心有待重整,同時通過此戰摸一摸我國軍隊戰鬥力如何。
(二)國際地緣政治因素-爭取更大的國際戰略空間:
1、削弱甚至打破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霸權地位:中蘇交惡,而此時越南倚靠蘇聯甚至受蘇聯支使公然在我邊境及周邊國家滋事,因此打擊
越南就是對蘇聯霸權的回應,樹立中國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強勢位置。而之前鄧公訪美也是借我國與美關系攀升之勢,先向美國打招呼,以
取得美國認同,另一方面向蘇聯施壓:中國打擊越南蘇聯最好不要插手,在這一點上中美是取得一致的。
2、結合朝鮮戰爭(樹立了我國在世界上的軍事強國地位,確立了中國在東北亞的絕對強勢地位,打出了到現在為止都能看得到的戰略空間,威
震世界)、中蘇珍寶島之戰(表明了中國寧願冒受核打擊之風險也不畏強權爭取國家核心利益的決心,威震蘇聯)、中印之戰(樹立了中國
在第三世界中的老大地位,並通過打壓印度,威震南亞),再通過打擊越南、幫助柬埔寨等國以威震東南亞,從而完善中國的周邊環境並確
立中國在亞洲應有的作用(只可惜現在只差打擊東倭,大家拭目以待)。
國內因素及地緣政治因素並不是直接因素或導火索,其對我國發動對越反擊戰只起推動作用。即:如果此時打一仗會對當時國家內部整體
形勢及我國周邊形勢有利,但若沒有下面的原因,我國也不可能冒然打擊越南。
(三)直接因素-打擊侵略,維護國家主權,團結友邦:
越南倚仗蘇聯,全然不顧之前中國對越之友好,公然與我翻臉,侵略柬埔寨(我國友邦),犯我邊境,侵害我國利益。打擊越南以穩定
我國邊防,並通過幫助柬埔寨以團結友邦、維護我國在其利益,也是給越南忘恩負義、無視越南戰爭時我國對其幫助的一個教訓。
再者,越南戰爭時,中國幫助越南紅色政權獲得了生存,但並不想越南真正統一,越南南北分治最符合中國利益,使越南成為中國牽制
美國的另一據點(第一據點就是朝鮮半島,現在仍然是中國牽制美國的一招棋,就看中國怎麼走),卻不想越南北部共產黨統一了南越,現在
打小朋友屁股也是對其不聽話的教訓。
能走好一步棋以獲得多頭利益甚至廣闊的國際生存、發展空間,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放棄的。
Ⅶ 對越自衛反擊戰因何爆發
我來說說,我研究對越作戰歷史五年多了。首先要說明,對越作戰是正義的,為了祖國的南疆和人民的安寧和東南亞各國家的局勢穩定。我國支持紅色高棉,是因為雙方有共同利益,反越。紅色高棉是為了政權,而我國是利用和暫時支持,並無外交關系。我國仍然支持的是西哈努克親王政權,並有外交關系。西哈努克親王當時回憶中國對越作戰歷史,表明是感謝和肯定,要不是中國懲罰越南,逼越南90年代從柬埔寨撤回,他就無法回國執政,否則,柬埔寨早就成了越南的領土。對紅色(和諧)高棉,西哈努克表示,當時反對越南介入,由自己們解決。越南侵略柬埔寨後,成立親越政權,也跟紅色高棉一樣,大搞屠殺槍斃反越的(和諧)柬埔寨人和華僑華人。越南野心稱霸,要學蘇聯成立印支聯邦,成為東南亞老大,已經佔領和控制了寮國,緬甸,柬埔寨,並繼續攻打泰國邊境,泰國也反抗,也發起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和諧)。越南和前蘇聯結盟,出賣中國,實行排華反華政策,驅趕華僑華人,搶劫財產和房屋,屠殺幾百人。1978年到1979年2月,侵略中國(和諧)廣西邊境領土埔念嶺,槍殺我國軍民,死傷幾百人,其中還有死去的兒童,炮打我國房屋,毀房無數,在中越邊境埋地雷,修築工事。我國多次警告,越南不聽,並宣傳口號「兩廣也是越南的領土,要打下來。」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是對的,應該要打的。到了1981年,越南不甘心失敗,侵略(和諧)中國廣西領土法卡山,炮打山下的一所學校,學校被炸掉大半,當場死去(和諧)三個女兒童,傷人幾十人,後期治療,有的成了殘疾人。到了1983年,越南再次打中國雲南邊境領土(和諧)的主意,再次侵略老山,者陰山,在山上槍襲擊雲南人民,死傷不少少數民族,無數次開炮襲擊居民房屋,其中有一對母子(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差點被炸,幸虧被解放軍救了出來。所以就有了1984年的收復老山、者陰山之戰。
Ⅷ 對越反擊戰時怎麼回事越南為什麼打我們
因為歷史上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
中美關系正常化對蘇聯來說,也是一大壞消息。在中美蘇大三角中,中蘇自六十年代交惡,從此成為死敵。蘇聯原本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實行全麵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險惡。
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為了阻止紅色高棉對越南僑民的大屠殺,入侵了中國的盟友之一——民主柬埔寨,並推翻了毛澤東主義的紅色高棉政權。越南方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份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沖突。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
(8)越南為什麼發動中越反擊戰擴展閱讀: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
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Ⅸ 中越自衛反擊戰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越南自一九七四年開始就在中越邊界挑起了一些小的摩擦和糾紛,意在試探中國的反應。跟越南人打了幾十年交道的周恩來深知,越南的擴張野心已被壓抑了千年之久。周恩來判斷越南已萌生了控制中南半島的野心,若中國不作為,越南統一後會吞並柬埔寨、寮國,成立「印度支那民主共和國聯邦」,繼而把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個個納入勢力范圍。對中國而言,若在南部再出現一個與自己陸地相連、像日本那樣的重量級挑戰者,與蘇聯和印度一起從南、北、西南三個方向夾擊並包圍中國,是中國無法承受的。周恩來將自己的這一擔憂告訴了鄧小平,鄧小平認可了周恩來關於中越早晚必有一戰的戰略判斷,心中對中越戰爭早有思想准備。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越南發動入侵柬埔寨的戰爭僅一個多月後,鄧小平出兵三十萬,進行了大規模的的中越戰爭。目的是破壞越南的充當蘇聯爪牙進行代理人戰爭與擴張稱霸的狼子野心。短短一個月的大規模戰爭基本打光了越南在東南亞稱霸的本錢,達到目的之後,中國勝利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