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為什麼離開吳國

越南為什麼離開吳國

發布時間:2022-06-29 21:05:02

① 白藤江之戰的慘敗,為什麼越南永遠從中國分離了出去

越南是一個與中國歷史淵源極深的國家,從秦朝至今的漫長歷史中,有大約1100年(秦朝—五代十國)的時間,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約1000年(五代十國—晚清)的時間,是中國的藩屬國。

秦始皇以霹靂手段橫掃六合,於公元前221年建立了大秦帝國,隨後為了開疆拓土,把目光伸向了南方。帝國剛剛建立,始皇即遣大軍50萬進軍嶺南,征服了嶺南地區後,為了加強管理,設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轄廣東,桂林郡轄廣西,象郡轄越南北部及中部地區,從這時起,越南就正式成為中國行政區域的一部分。

當時,朝臣勸劉岩不能妄自興兵,認為交趾人勇猛不可擋,打起仗來奮勇向前,從不知後退。況且吳權狡黠異常,有權謀,不可輕視,朝廷沒有足夠的把握能夠征討成功。可是,心高氣傲,有復原漢室之雄心的劉岩斷然拒絕。

兩軍最終在白藤江決戰,史稱“白藤江戰役”。劉洪操是一個不知兵事的懵懂小兒,漢軍來到白藤江,便迅猛攻擊越軍。吳權果然狡猾,提前在江上插滿了尖尖的竹竿,設好伏擊圈,待江水上漲的時候,便主動攻擊漢軍,由於竹竿被江水淹沒,漢軍不知有計,一味追趕。

待江水快退潮時,越軍迅速撤退,漢軍被引導了埋伏點,船底被扎穿,漏水,不能前行,也不能後退。此時,越軍更換輕便小舟,圍攻漢軍戰船,漢軍不得動,只有被殺戮,戰況慘烈,江水為之盡紅,統帥劉洪操亦不得倖免,死於軍中。

吳權擊敗南漢後,立即廢除節度使稱號,稱吳王,建官制,正式建立了政權,越南人稱之為“前吳王”,從此越南從中國分離了出去,再也沒能回到中國的懷抱。

② 關於越南史,哪位說一下~~

在圖書館找到一本越南政府出版社出的越南古代史,裡面基本記述順序是按中國的朝代來得。
在那書里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何等辛苦得在越南開拓國土。
首先,越南歷史講的是越南的概況,還有一些民族組成之類……
下面就是,秦朝對越南的政府,書上說秦朝調動50萬侵略軍,攻破桂林,象郡,還有東蒲,即現在的雲南,廣東一帶,有滅了越南古代部落。然後例行控訴了一下侵略軍的殘暴。
接著是秦亡,秦將王?統治越南,建立小王國。後大漢興起,又對越南發動侵略戰爭,將越南分成9郡,後又劃歸安南都護府,後西漢暮年,王莽亂政越南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意淫成分有點)。東漢建立,劉秀派馬援(越南稱其為侵略軍總指揮)瘋狂鎮壓越南人民的反侵略起義,殺死起義的部落領導人100多人。越南又被納入漢的統治。
三國時吳國,派兵進攻越南,第一次居然戰敗,「越南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後來吳國又繼續增兵,「越南人民英勇抗戰但因為敵人太強大,抗戰是失敗了」。「吳國統治者在越南進行了極為殘忍的統治,並且掠奪十分嚴重。」
在東晉時期,越南繼續成為中國屬地。到陳建立前,越南百姓起義,梁派陳朝開國之君陳霸先率軍鎮壓,初戰不利,後陳為奪皇位而撤軍,越南實際獨立。
隋朝建立以後,又「派出侵略軍」進攻越南,「越南失敗」隋完後,唐帝國又繼續佔領越南,並設交趾等郡並大量移民,強迫越南人使用漢字。輸入儒教。之後千年越南使用漢字,崇拜孔子。
五代十國,越南臣服於各小國,包括後漢之類,也臣服於朱溫。
宋朝時,中國對越南進行了數次征討,每次出兵都在30萬,但宋軍實在飯桶,居然無功而反。但是越南青壯年已經基本殺光。最終,臣服。
蒙古時期,蒙古軍,進攻越南,企圖從越南包抄南宋失敗。後元滅南宋,忽必烈又命令攻越南,初戰失敗,後調集進攻日本的軍隊開往越南,只佔領越南北部。
明朝,明成祖利用,越南胡朝篡奪陳朝王位,百姓不滿。派軍隊「侵略」越南,最終統治越南。
後清乾隆時也對越南進攻,無功而還,但越南阮氏王朝投降

③ 吳國、越國為何總是勢不兩立

春秋時期,地處東南沿海的吳國和越國相鄰,彼此爭戰不休。先是吳王闔閭主動進攻越國,卻在與越王勾踐的戰斗中受傷致死。接著繼任的吳王夫差勵精圖治,興兵復仇,差點滅亡越國,勾踐夫婦連同幾乎所有大臣入吳為奴,受盡凌辱。然後勾踐立志要報仇雪恨,經過十年的積聚,最後打敗了吳國,迫使吳王夫差羞愧自殺。



盡管遠離中原,歷代吳王始終不忘自己與周朝王室的親緣關系,一直與中原諸國積極靠攏,禮敬周天子。為此,他們如飢似渴地吸收周文化,竭力掙脫當地土著文化的影響。吳公子季札就曾受吳王委派兩次出使齊、鄭、衛、晉諸國、以了解學習這些國家的政治、文化等。在魯國觀賞中華禮樂時,這位公子對各地區及各種音樂舞蹈,作出了極為精湛的評論,顯示出他對中華文化有高度的修養,以至中原諸國士大夫也贊嘆不止,自愧不如。

④ 越王是怎樣滅掉吳國的

越國的史事,一直追溯到越國的始祖無余的祖先夏禹。禹是*項的孫子、鯀的兒子。鯀的妻子女嬉吞了一顆寶珠而懷了孕,結果生了禹。當時洪水泛濫,鯀受四方諸侯之長的推薦而奉帝堯之命治水,末獲成功而被流放。禹繼承父業,在委宛山求得天書,了解了通水之理,於是奔勞海內,治水獲得成功。堯、舜相繼去世後,禹即天子之位,大會四方諸侯於會稽山,死後即葬於此。禹以下六世為少康帝,他怕禹廟斷了香火,就封其庶子無余於越以祭祀大禹。其後代後來漸漸衰微,結果又有人起來復興越國,傳到元常,便開始強大了。元常之子勾踐,因被吳王夫差打敗而只得求和,並前往吳國當夫差的奴僕。他在范蠡的參謀下,忍垢受辱,最後終於打動了夫差的側隱之心而被赦回國。回國後他委託范蠡建城作都,自己則卧薪嘗膽,念念不忘復仇。他對外繼續討好吳王,不斷送禮;對內休養生息,以增強國力,並和群臣一起謀劃攻吳之計。大夫文種獻上九術。於是越王尊天事鬼以求其福佑;送吳王大木良材,使其大興土木而耗其國力;將西施;鄭旦獻給吳王以惑亂其心;向吳國借粟,然後還其蒸過之粟,使吳國種而無收、越王自己則積聚糧食以富國,請處女、陳音教授擊劍、射箭之術以強兵。國富兵強之後,越王便廣泛地進行戰爭動員,嚴明法令,然後出兵攻吳,屢次打敗吳軍,最後迫使夫差自殺,滅了吳國。接著又出兵北上,橫行於江、淮之間。其後范蠡出走,文種被勾踐賜劍自殺。勾踐遷都*邪,稱霸於函谷關之東。勾踐死後,傳到越王親,被楚國所滅。
楚威王在郢都王宮隆重的召見了田忌。
楚國的元老重臣濟濟一堂,全部參加了召見。楚威王沒有將越戰當軍國機密對
待,而是採取了大張旗鼓的舉動。一來,他要顯示對田忌的最高禮遇。二來,他要
著意營造一種「談笑滅越,舉重若輕」的氛圍,以振作楚國衰頹已久的士氣,給第
二次變法鋪路。當然,給了楚威王勇氣的,還當首推張儀。半月以來,楚威王經過
張儀反復的對比剖析,對楚國與越國的實力民心軍情國情,都有了清楚的了解,精
神大是振作。他相信張儀的判斷:楚國滅越,確實是「牛刀殺雞,一鼓可下!」除
了勝利班師,沒有其他任何第二種可能。
身為貴賓的田忌,卻對在如此大庭廣眾面前公然商討大軍行動很不以為然。
神速與機密,歷來是兵家的兩個基本准則。除了有意給敵方釋放假消息,任何
軍事機密都不應該在朝堂公然商討。當初在齊國,大戰運籌除了齊威王之外,只有
他與孫臏秘密定策,連丞相騶忌也不能參與。今日這郢都王宮,卻聚集了二十多位
重臣元老,以令尹昭雎為首,昭、景、屈、黃、項,楚國五大世族的首領與骨幹人
物全部到場。田忌不禁深深皺眉,看了一眼坐在楚威王左下手的張儀,古銅色的長
臉既淡漠又困惑。
其實,張儀事前也不知道楚威王要搞如此大的排場。在他心目中,以何種禮遇
召見田忌?在多大范圍里商討滅越大計?都是不需要他著意提醒的,說多了反而容
易生疑。自己入楚本來就是匆匆過客,交換回田忌便萬事大吉,又何須多事?如今
楚王要田忌統軍滅越,他的擔待便是全力相助田忌順利戰勝,不使生出意外。對於
楚國事務,他絕不做任何涉及,楚威王問什麼他回答什麼,而且只說越國楚國的戰
事。及至今日入宮,見到如此隆重的場面,起初也頗覺意外。然則張儀畢竟豁達,
轉而一想,對楚威王的苦心便也理解了。更重要的是,在張儀看來,縱然事不機密,
滅越大戰也必勝無疑,又何須在如此細節上絲絲入扣的計較?看田忌的臉色,張儀
便知這位秉性嚴正的上將軍對自己心有不悅,卻苦於大庭廣眾無從解釋。好在田忌
便坐在楚威王右下手,與自己對面,便對田忌眼色示意無須計較,坦然應對便是。
偏偏田忌眼簾低垂,渾然不覺,彷彿不認識他一般,張儀只好心中嘆息一聲了事。

「諸位臣工,」楚威王站在整塊荊山玉雕成的王台上開始說話了:「越國蠻夷
舉國犯楚,二十萬大軍向西壓來。本王承蒙中原名士張儀鼎力襄助,請得田忌上將
軍入楚,統率我楚國大軍迎擊越蠻。今日恭迎上將軍,是我大楚國的吉日。上將軍
將把整個越國奉獻給大楚國,將給我們帶來土地、民眾、榮譽與勝利!」
「楚王萬歲——!」「上將軍萬歲——!」朝臣被楚威王的慷慨情緒大大激發
起來,竟激動的高聲歡呼起來。
令尹昭雎已經從座中站起,高亢宣布:「楚王授田忌大將軍印——!」
殿中樂聲大起,四名老內侍抬著一張青銅大案,穩步走到大殿中央的王台之下。
楚威王在肅穆的樂聲中走下了王台,向肅立在大殿正中的田忌深深一躬,待田忌還
禮之後,將青銅大案上的全套物事一一授予了田忌:一方大將軍玉印、半副青銅兵
符、一口象徵生殺大權的王劍、一套特製的大將軍甲胄斗篷。
楚國與中原各國不同,出征的最高統帥稱「大將軍」而不是「上將軍」。期間
的差異在於,楚國大將軍的爵位更高一些,權力更大一些。中原戰國在相繼大變法
之後,權力體制已經相對成熟,將相分權也已經有了明確的法令。楚國則因為吳起
變法的失敗,仍然是「半舊半新」的國家,權力體制多有舊傳統。這種舊傳統有兩
個基本方面,一是世族分治,二是重臣專權,後者以前者為基礎。在最終以戰爭形
式決定國家命運的戰國時代,所謂重臣專權,更多的體現在最高軍事統帥的權力上。
由於這種差別,楚國的大將軍更多的帶有古老的英雄時代的遺風——言出如山,肩
負國家民眾的生死存亡與榮辱!在尋常時期,楚國大將軍的全套權力,從來不會一
次性的授予任何一個統帥。這是君主保持權力穩定的必然制約。但楚威王清楚的知
道,田忌這次率軍滅越是交換性的,田忌是要回齊國的。一次授予大將軍全部權力,
非但能激勵田忌的受託士氣,而且絕不會出現大權旁落,更能向天下昭示楚國求賢
敬賢的美名,吸引中原士子更多的流向楚國,何樂而不為?田忌自然也深知其中奧
妙,所以也就坦然接受了。
按照禮儀,楚威王當場侍奉田忌換上了大將軍全副甲胄斗篷:一頂有六寸矛槍
的青銅帥盔,一身皮線連綴得極為精緻的青銅軟甲,一雙厚重考究的水牛皮戰靴,
一領綉有金絲線紋飾的絲綢斗篷!一經穿戴就緒,本來就厚重威猛的田忌更顯得偉
岸非常,直似一尊戰神矗立在大殿之中。
「好——!」「大將軍萬歲——!」眾臣一片叫好,竟是分外亢奮。
「田忌謝過楚王。」田忌向楚威王深深一躬,這是全禮的最後一個環節。
楚威王卻並沒有按照禮儀回到王座宣布開宴,他興奮的打量著田忌,高聲詢問:
「大將軍,滅越大計實施在即,還需本王做何策應啊?」
田忌已經將大戰謀劃成熟,也確實想對楚王提醒幾個要點,但卻都是准備私下
與楚王秘密商談的,看目下如此這般聲勢,楚威王的確與張儀想的一樣——列陣一
戰便是了,竟是完全沒有與自己密談定策的模樣。此時不說,很可能就沒有機會說
了。想到這里,田忌肅然拱手道:「對越大戰,乃楚國三十年來之最大戰事,須傾
舉國之兵,方有勝算。田忌惟有一慮:楚國全部精銳南調,則北部空虛,須防中原
戰國乘機偷襲;以目下情景,與楚接壤的齊魏韓三國,都無暇發動襲擊,惟有北方
的秦國值得防範。臣請派一員大將駐守漢水、房陵一線,一保楚軍糧草接濟,二保
後方無突襲之危。」
田忌說完這番話的時候,楚國的元老重臣們竟是一片目瞪口呆!
在元老貴胄們心中,滅越大戰的方方面面都是楚王早已經運籌好的,哪裡有危
險可言?如今田忌這一說,好象這場大仗還未必就是那麼有把握,好象還有後顧之
憂,頓時便神色惶惶起來,你看我我看你,人人露出了疑惑的目光。楚國打仗,兵
員錢糧的大部分都要靠這些世族的封地征發,沒有他們的支持,王室根本不可能有
獨立大戰的條件。此刻他們若心有疑慮,這滅越大計便眼看就要麻煩起來了。
楚威王沒有料到,田忌會提出這樣一個事先完全沒有想到的嚴重事實,贊同田
忌所說么?很有些掃興。斷然否定么?田忌是天下名將,他有如此擔心,定然不會
是信口開河。楚威王閱歷甚淺,這時對天下大勢的確還是不甚了了,一時竟是沒了
主意。猛然,他想到了張儀,轉身笑道:「先生以為,大將軍之言如何啊?」
張儀灑脫的大笑了一陣:「大將軍多慮了。秦國目下剛剛從內亂中掙扎出來,
民心未穩,急需安撫朝野,根本無力他圖。況且秦國新軍只有五萬余,還要防北地、
西戎叛亂,如何有軍力南下偷襲楚國?大將軍但舉傾國之兵,一戰滅越為上。分散
兵力,不能徹底滅越,反倒拖泥帶水,兩端皆失也。」
「兵家法則,後方為本,但求防而無敵,不求敵來無防。田忌但盡所慮,楚王
決斷便是了。」田忌很是淡漠,完全沒有爭辯的意思。
楚威王經張儀一說,頓感豁然開朗,對田忌笑道:「大將軍全力滅越便是了。
預防偷襲之事有張子籌劃,定能萬無一失!」
「謹遵王命。」田忌沒有多說,平淡的退到了自己座中。
「開宴,為大將軍壯行。」楚威王一聲令下,鍾鼓齊鳴,舉殿歡呼,一場隆重
熱烈的宴會一直進行到華燈齊明方才散去。
曲終人散,田忌向楚王、張儀辭行,便帶著一班軍吏匆匆趕赴軍中去了。
楚國東北部的原野上煙塵蔽日,大江中檣桅如林,越國大軍從水陸兩路大舉壓
來!
張儀走後,越王姒無疆與一班大臣將軍商討了整整兩天,方才將攻楚的諸般事
宜確定了下來。原先進攻齊國,北上的只有馬步軍,而今轉而攻楚,自然要動用舟
師(水軍),便不得不稍緩了些須時日。早年,只有楚吳越三國有舟師,而以吳國的
舟師最強大。吳國舟師以震澤(太湖)為根基水寨,上溯入江可直抵雲夢澤進入楚國,
南出震澤便直接威脅越國。當年吳國大敗越國,舟師起了很大的作用。後來越國滅
吳,舟師也起了同樣作用。吳國滅亡,越國接收了吳國舟師,水軍規模便成了天下
第一!與吳越兩國對舟師的重視相比,楚國盡管擁有天下最為廣袤蒼茫的雲夢澤,
舟師卻一直規模很小,作用也不顯著。根本原因,是楚國的戰爭重心一直在中原大
地,舟師派不上大用場。
這次,越王姒無疆大起雄心,要一舉攻佔楚國東北部江淮之間的幾百里土地。
這一帶平坦肥沃,河流湖泊縱橫交錯,正是水陸同時用兵的上佳之地,越國的舟師
便正好派上用場。議定大計,越王派出快馬特使兼程南下,急令舟師出震澤進長江,
直達雲夢澤東岸扼守。他自己親自統帥的十五萬馬步大軍,則從北向南壓來,形成
「南堵北壓」的攻勢,意圖一舉佔領江淮原野二十餘城!
姒無疆是志在必得,詔命舟師多帶空貨船,准備大掠楚國財貨糧食。越國舟師
的戰船原是兩百艘,征發的空貨船卻有三百艘之多。五百多艘大小船隻張起白帆,
竟是在浩淼大江中陡然立起了一片白色的檣桅之林,旌旗招展,號角相聞,聲勢當
真壯闊之極。陸路之上,從琅邪南下的十五萬馬步大軍洶涌展開,更是沉雷般滾過
江淮原野。
消息傳來,農戶逃匿,商旅遠避,大小城堡盡皆關閉,楚國東北頓時陷入了驚
恐之中!
就在越國水陸兩路大舉壓來的同時,楚軍也針鋒相對的向江淮地區移動——陸
路出昭關,水路下長江!與越國煊赫浩大的聲勢相比,楚國大軍卻是悄無聲息的秘
密移動,盡管還達不到田忌要求的那種隱秘與快速,卻也不會將進軍意圖張揚得路
人皆知。
戰國之中,楚軍的構成最為復雜。由於吳起變法夭折,新軍訓練沒有成熟定型,
楚軍就變成了一種「老根基,新影子」的混雜大軍:戰車兵、騎兵、步兵、舟師四
大兵種全都有。舟師不用說,是楚國這種水鄉澤國的特殊兵種,與一百多年前沒有
任何變化。戰車兵本該早已淘汰,可楚國卻原封不動的保留著兩千輛兵車與十萬戰
車兵。鐵甲騎兵是戰國新軍的核心兵種,可楚國卻只有不到五萬騎兵,而且還算不
得精銳鐵騎。楚國步兵本來不獨立,在車戰時隸屬於戰車單元,戰車淘汰後,步兵
才開始了與騎兵對應的獨立步戰。這種似獨立非獨立的步兵,楚國有三萬多,既不
屬於戰車兵,又不是與騎兵有效結合的步騎新軍,只是全部駐扎在房陵山地,守護
著這個輜重基地。楚國大軍號稱三十萬,實際上的主戰力量就是十萬戰車兵,其餘
的騎兵、步兵、舟師加起來十萬出頭,都不能獨當一面的作戰。
反復盤算,田忌只有根據楚國的實際軍力來打這一仗。
田忌命令:舟師的一百多艘戰船從雲夢澤直下長江,在彭蠡澤江面結成水寨,
斷絕越軍舟師的退路!此時,越軍舟師已經進入雲夢澤東岸的安陸水面,正在上游。
越軍舟師原本就不是為打仗而來,駐扎在雲夢澤東岸,為的只是要堵住「楚軍潰敗
之殘部」,准備大量裝載搶掠財貨,順流而下。楚軍舟師悄悄卡在下游的彭蠡澤江
面,越軍舟師便無法單獨逃回越國。這是田忌的縝密處——若僅僅是陸上戰勝,而
讓越軍殘部從水路逃走,那也不能一戰滅越。
與此同時,田忌親自率領十萬戰車兵與五萬騎兵秘密東進,日夜兼程的趕到了
昭關外的山谷扎營,准備迎候越國大軍,在這里決戰!對於駐守房陵的三萬步兵,
田忌沒有動用。他始終認為,房陵漢水是楚國大軍的糧草基地,但卻是一根軟肋,
需要有所防範。盡管楚王與張儀都拒絕了他的看法,但既然做了楚國的統帥,田忌
還是要為楚國認真盤算,不想顧此失彼。三萬步兵,對於戰勝越國來說,增添不了
多少力量,但對於扼守漢水房陵來說,就是一支弭足珍貴的兵力。這是田忌瞞著楚
威王君臣與張儀,私自決斷的,假若對越國戰敗,田忌就要承擔「調兵失當」的罪
名了。
昭關外的丘陵原野,便是田忌選擇的戰場。
昭關是楚國東部要塞,也是與老吳國的界關。這里東臨大江,多有丘陵山地,
昭關便坐落在峴山兩座山峰夾峙的谷口,山外便是平坦的原野河谷。無論從東部還
是北部進入楚國,這昭關都正當沖要。田忌率先頭五萬騎兵趕到時,從郢都、淮北
幾座軍營陸續趕來的戰車兵還沒有全部到達。等得三兩日,這些笨重的戰車,才在
轟轟隆隆的人喊馬嘶中卷著沖天的煙塵到齊了。
這時田忌接到斥候急報:越軍還在三百里之外,兩三日才能趕到昭關。田忌不
禁長長鬆了一口氣:「天助楚國也。」原來,他最吃不準的就是楚軍與越軍的行軍
速度。當年與孫臏打仗時,都是靠大軍快速調動實施謀略的。圍魏救趙、圍魏救韓,
那次都是千里馳驅,晝夜兼程,否則便不能誘敵深入,更不能集中兵力伏擊強敵。
這場大戰,楚軍能夠先期到達,以逸待勞,便可在國門之外進行決戰,勝算便很大。
若越軍先期到達攻下昭關,則楚國朝野震恐,縱能在境內取勝,也必得大費周折。
尤其是這種老式戰車兵,如不能先敵從容部署,倉促迎戰,十有八九都會潰敗。
這兩天時間可是太要緊了。田忌立即下令:大軍偃旗息鼓,全數駐扎在隱蔽的
山谷,使昭關外的河谷原野看不到一座軍營!暮色時分,田忌升帳聚將,開始詳細
部署大戰謀劃。由於楚軍車戰將領對新戰法非常生疏,田忌必得向每個受命將領反
復說明交代,如此便直到四更方散。
一切准備就緒,楚威王與張儀也趕到了。看到昭關外一片寧靜的原野,楚威王
驚訝了,「大將軍,楚國大軍哪裡去了?還沒有抵達么?」田忌悠然道:「虛則實
之,實則虛之。楚王但放寬心便是了。」張儀爽朗笑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楚王明日但看大將軍滅越就是了,何須問他細務?」楚威王恍然笑道:「先生說得
是。大將軍,虛則實之。好!」
次日將近午時,山外碧藍的晴空突然變成了灰黃色,隱隱沉雷從東北天邊隆隆
逼來,昭關外的河谷也突然陰暗了下來,須臾之間,便見沙塵天幕中旌旗招展,恍
若連天海潮向昭關壓來!峴山峰頂的楚威王與張儀看得特別清楚,不禁相顧變色。
再看旁邊的田忌,卻正在指揮軍吏轉動□

⑤ 吳越戰爭的結果,你有哪些了解

吳越戰爭是指歷史上春秋時期吳越雙方相互征伐的時期。周朝景王元年,吳國入侵越南時俘虜的戰俘將吳國國王刺死。周朝景王十年,吳大舉進攻楚國。為了緩解煩惱,他襲擊了越南。第十五年,當吳軍主力進駐楚國時,越是乘機入侵吳國領土,雙方矛盾愈演愈烈。在地理上,如果吳國想要統治中原,它必須首先征服越國,以消除其後方威脅;為了北上中原,越國必須先征服吳國,才能打開北上中原的通道,這導致了長達20多年的吳越戰爭。

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吳王養馬駕車三年。他們甚至在福柴生病的時候嘗了一嘗這種污穢。最後,他們成功地贏得了符齋的信任,並被釋放回越國。回家後,勾踐依靠工資睡覺,品嘗苦膽,悄悄地增強了自己的力量。與此同時,吳達到了稱霸中原的巔峰,稱霸中原諸侯,但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活力。周朝景王四十一年,越國向吳國提供了大量煮熟的穀子。結果,第二年沒有收成。吳國發生了飢荒。越國趁機派兵,在理澤與吳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周朝袁王三年,被越南軍隊圍困三年的傅齋絕望地自殺了。吳國被越國徹底摧毀。勾踐被周之子封為聖人,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君主。越國人殺了他們的國王三次,越國衰落了。勾踐死後,越國出現了三次郡縣,這只是越國後期貴族內部斗爭的一個縮影。越國亂世怪罪後,越國宮廷發生了殺君殺父的悲劇。貴族之間的相互爭斗和相互殘害使這個國家更加混亂和不穩定,最後,越南繼續衰落。

⑥ 聽說越南的中北部在歷史上是中國的領土,是真的嗎如果是,為什麼後來分開了

呂氏春秋以及漢書都對越南有記載。一般稱之為百越。在秦始皇和漢武帝時期均對南越有戰爭行為。後來吳國也曾一度佔領南越為其一個郡。然而三國之後,南北紛爭不斷,中央王朝遲遲無法統一南北。中國歷史書上的南北朝只是一小部分,但在中國歷史上卻長達300多年。在這段時間里南朝主要面向的是北方,一心想收復故都長安,洛陽等故國領土。加上自身實力的約束以及朝廷的頻繁更迭,中央王朝對越南南方的影響漸微漸弱。之後的各個政權也面領著北方的頻繁侵略問題,所以至今,我們對越南失去了影響和控制。隋朝雖然強大,不過時間太短,而唐朝一心收復的是五十州,這些絕大多數在北方。宋朝弱小,受到西面和北面的壓迫而無暇南顧。在元明清曾經對越南進行過戰爭,不過沒有取得成功。其中元朝在忽必烈時鎮南王曾經3次攻入越南,不過由於越南實行堅壁清野的方法使得元軍損失慘重,之後元朝一直沒有對其發生過戰爭。而明朝在明成祖時曾經乘著內亂一度佔領過越南,但是很快被趕了出來。清王朝在收復台灣之後也曾動過兵,但是也沒有成功。

⑦ 越王勾踐與雅魚在吳國患難與共,為什麼復國後雅魚會自殺

一、雅魚夫人之所以是會因為自殺,主要是因為當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她曾經是奉過晉朝的使者,這可以說對於越王勾踐來說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雖然這並不是他自己自願的,但是越王勾踐看見雅魚夫人之時,就會想起這些屈辱的歷史,所以說他為了避免讓越王勾踐傷心痛苦,寧願自己了結自己的性命。

四、回到越國後,除了幫助勾踐處理日常事務外,其餘的空閑時間都用來刺綉長袍。她一直默默地忍受著各種痛苦。當國家的力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勾踐穿上長袍開始報復吳,所以在構建工程民政的時候,他選擇了自殺。

可以說越王勾踐的夫人雅魚是一位非常偉大的女性,她是值得大家尊敬的。

⑧ 吳國和越國算不算春秋五霸,為何這兩國到戰國時就沒了,去了哪裡

所謂的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時期五個稱霸華夏的諸侯國,當時因為周天子的實力急劇下降,無法管理和約束諸侯國,所以實力強勁的諸侯國就代替周天子來管理天下,同時打擊四方的蠻、夷、狄、戎,維護和尊重周天子的地位。

春秋五霸的說法有很多,不同的書籍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根據《荀子 王霸》這本史書的說法,春秋五霸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能被稱為霸主至少有兩個條件:

一、實力強大。

二、會盟諸侯,並得到諸侯的承認。

那麼地處華夏東南沿海的吳國和越國能不能被稱為霸主?

之後楚國趁機攻滅了越國,佔領了越國大部分領土,尤其是原來吳國的領土與越國的核心地區,而越王無疆死的時候並沒有立太子,其國內在他被殺後也陷入了內亂,再加上楚國的攻打,於是越王無疆的後裔都逃到了東南沿海,並建立了吳越、揚越、東甌、閩越等政權,直到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兵攻打百越後,才將這些地方歸於華夏。

越國滅亡的原因是:自大。當年勾踐滅亡吳國所動用的兵力不到五萬人,這幾乎是越國所有的兵力了,吳國和越國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太少,而越國的經濟更加落後,越王無疆根本沒有與中原諸侯爭霸的實力,偏偏要攻打楚國,楚國可是萬乘之國,隨時可以動用的兵力就超過50萬人,別說楚國,就是齊國也不容易被越國打敗,光說人口就不是一個量級的,還不要說經濟和土地等其他原因。

吳國滅亡的時間是公元前473年,這是春秋的晚期,越國滅亡的時間是公元前333年,這是戰國的中期。

⑨ 為何越國和吳國這兩個國家一直勢不兩立

春秋時期,地處東南沿海的吳國和越國相鄰,彼此爭戰不休。先是吳王闔閭主動進攻越國,卻在與越王勾踐的戰斗中受傷致死。接著繼任的吳王夫差勵精圖治,興兵復仇,差點滅亡越國,勾踐夫婦連同幾乎所有大臣入吳為奴,受盡凌辱。然後勾踐立志要報仇雪恨,經過十年的積聚,最後打敗了吳國,迫使吳王夫差羞愧自殺。



盡管遠離中原,歷代吳王始終不忘自己與周朝王室的親緣關系,一直與中原諸國積極靠攏,禮敬周天子。為此,他們如飢似渴地吸收周文化,竭力掙脫當地土著文化的影響。吳公子季札就曾受吳王委派兩次出使齊、鄭、衛、晉諸國、以了解學習這些國家的政治、文化等。在魯國觀賞中華禮樂時,這位公子對各地區及各種音樂舞蹈,作出了極為精湛的評論,顯示出他對中華文化有高度的修養,以至中原諸國士大夫也贊嘆不止,自愧不如。

與此相反,自夏亡以後,越國長期以來與中央王朝保持著勉強應付的關系,敬而遠之。有時甚至長期不朝貢,引起了朝廷的討伐。對商代、周代制定的中原禮制,也不感興趣。原因很簡單,人家是中國第一王朝夏朝王室的後裔,出於自尊心也不能接受周朝的文化啊。

⑩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最後越國是怎麼消失的

公元前473年,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終於是消滅了死對頭吳國,並將其領土納入自身版圖。而勢力大增後的越國並未就此罷休,它選擇乘機北上與中原諸侯會盟,並被周天子認可為“伯”,這是越國的最為巔峰的時期。

不過我們翻開史料就會發現,越國於春秋末年稱霸,到了戰國時期就如同消亡了一般(只在戰國初期曾有所大動作),而消亡了一定程度上其實就反應了它的實力一直在下坡路,最終衰弱到離開了人們的視線,讓人們逐漸淡忘了它。按道理來講,越國崛起晚,即便是吃老本,也不會一下子就吃精光,它應該更有機會在戰國時期攪動風雲,但它不說攪動風雲了,後來甚至連戰國七雄的一個席位都占不到,比不過強國還是能理解,但甚至連韓、燕這類蕞爾小國都能高它一等,這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


我們從這個例子中能夠看到什麼?能夠看到人才不僅是出謀劃策那麼簡單,他們還會帶來先進的生產力,先進的思想,而這些都是能夠幫助一個國家走向強大的堅實基礎。越國也曾嘗到過人才所帶來得好處的,畢竟越王勾踐曾經的壯大靠的就是文種和范蠡。但越國在此之後,再也沒有這樣的外來人才,再也享受不到其中的好處,國力自然是停滯不前。

2、其實越國也不是沒有人才,它本國也產人才,但本國太亂,註定了人才也是不肯留下來的,畢竟老話說的好“良禽擇木而棲”。


在《史記》中有記載:“齊用越人蒙而強威宣”,蒙被甚至可以幫助大國齊國更上一層樓,這說明越國本土也是有傑出人才的,只是可惜,其不能為己國所用,反而是為敵國所用,在本國實力不加強的情況下,敵國實力卻增強,這一對比,其實也是越國自身實力的一種退步。

不過話說回來,越國沒有人才集聚也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若是其遵從道義,禮賢下士,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引得良才來投,憑著其家底,復興勾踐時期的榮耀也不是夢。

總結

總的來說,越國之亡,亡於兩點,一個是戰略,一個是人才,而這兩點我們其實都可以歸結於國君之上,因為戰略是國君定的,而人才之所以不敢前來,也是因為國君德行問題。這從側面可以看出,在古代,一個國君的賢能與否,是可以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興亡的。

閱讀全文

與越南為什麼離開吳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大學校園怎麼樣 瀏覽:573
印尼poop怎麼關 瀏覽:710
中國太空人待了多久了 瀏覽:607
印度怎麼停盤了 瀏覽:724
英國二戰軍徽是什麼樣子 瀏覽:387
伊朗怎麼評價中國勝韓國 瀏覽:903
義大利著名的箱包品牌有哪些 瀏覽:628
中國氣象如何改革 瀏覽:593
印度玫瑰電影怎麼樣 瀏覽:470
為什麼義大利人看到水果 瀏覽:390
中國牌子的洗面奶有哪些 瀏覽:881
印尼鎳礦在哪裡 瀏覽:604
伊朗餐廳什麼時候開放 瀏覽:541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吃蘆薈 瀏覽:333
伊朗去委內瑞拉海路怎麼走 瀏覽:969
中國期刊網的檢索欄位有哪些 瀏覽:384
印度為什麼會有酸味 瀏覽:217
中國哪個地方有白色的土 瀏覽:904
義大利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英文 瀏覽:687
越南出口海鮮在哪個城市多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