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忽必烈為什麼打越南

忽必烈為什麼打越南

發布時間:2022-07-02 03:50:26

㈠ 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三次進攻越南,為什麼卻最終鎩羽而歸

蒙古之所以拿不下越南,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越南獨特的熱帶季風氣候。當年,縱橫歐洲,難得一敗的拿破崙與希特勒都先後倒在了俄羅斯,並不是因為俄羅斯的軍隊比拿破崙大軍和德國軍隊更為強大,而是因為俄羅斯極端酷寒的天氣。越南也一樣,越南能夠抗拒蒙古鐵騎,沒有被蒙古征服,也是因為他們最大的優勢——氣候。

蒙古大軍三次進攻安南,第一次由於“熱不能堪”,被迫撤退;第二次由於“盛夏霖潦,軍中疾作,死傷者眾”;而第三次則由於“軍中將士多被疫不能進”。來自北方的蒙古士兵們完全無法適應極為濕熱的熱帶季風氣候,天氣是安南戰勝蒙古大軍的第一大功臣。

另外,由於安南以山地、雨林、沼澤地形為主,很少有一望無際的平原,因此進攻安南的蒙古軍隊不得不以步兵為主,這等於放棄了蒙古鐵騎最為強大的優勢——騎兵,以己之短,攻人之長,自然難有勝算。

當然,越南軍隊的堅決抵抗也是蒙古軍隊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縱然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蒙古軍隊,也不得不敗於安南。

㈡ 歷史,為什麼蒙古83萬大軍三侵越南都慘敗

對於蒙古(元朝)而言,陳朝實在是個難纏的敵手。陳朝朝廷甚至下令「凡國內郡縣假有外寇至,當死戰;或力不敵,許於山澤逃竄,不得迎降」。雖然也出現過一些叛降蒙元者,比如陳仁宗的一個弟弟及《安南志略》的作者黎崱,但整體而言陳朝統治集團的抵抗意志是極為堅定的,幾乎可與同一時期的日本鐮倉幕府相垺。只不過,「元寇襲來」時的鐮倉幕府更多依仗的是從天而降的「神風」不戰而勝,陳朝卻更多的需要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地與蒙古軍較量。

除了鼓舞士氣之外,陳國峻更重要的貢獻是為弱小的陳朝找到了一條取勝之道。所謂「彼恃長陣,我恃短兵,以短制長,兵法之常也」,「若用蠶食緩行,不務民財,不求速勝,則拔用良將,觀其權變,如圍棋然,隨時制宜,收得父子之兵,始可用也。」在這種思想主導下,在正面戰場無法抵禦蒙(元)軍的陳朝軍隊每每主動後撤,以拖待變;並在敵軍後勤補給力有不逮時趁勢反擊而獲勝。
選擇白藤江作為決戰戰場也正是出自這位興道大王的計劃,當時越南的水軍可以說是唯一勝過敵軍的兵種,就連元人也承認,陳朝戰船「船輕而長,船板甚薄,尾如鴛鴦翅,船弦兩側甚高。每船有三十人劃槳,多可達百餘人。船行如飛」。以己所長擊彼之短,豈有不勝的道理。
除去陳朝本身的抗戰,可以說蒙古軍隊也輸掉了天時、地利、人和。連西方史家都發現了這一點,《多桑蒙古史》記載,第一次入侵時,元朝軍由於「熱不能堪,班師」;第二次入侵時「盛夏霖潦,軍中疾作,死傷者眾」;第三次入侵時又是「軍中將士多被疫不能進」。安南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高,濕度大,風雨多,旱、雨季明顯,大部分地區5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元軍士兵多來自北方,故元軍出兵多在下半年,正值安南為冬天旱季的時候。一旦被拖至雨季,瘟疫肆虐,蒙(元)軍隊實在是在「鬼天氣」里吃夠了苦頭。雖然不能說蒙古軍隊是完全敗給了天氣,畢竟此前已經征服了同樣有暑雨並流行瘴癘的嶺南地區,但入侵安南,某種程度上的確是在逆「天」而行。
另一方面,安南的地形復雜,山地、高原、河流互相交織在一起,很少有一馬平川的大平原。連元朝將領自己都意識到,這樣的地形「蒙古軍馬亦不能施其技」,使得遠征安南的元軍已不是單一的騎兵,而是以步兵為主。對安南的戰爭,也更多是傳統中原式樣的戰爭:既無依靠隨行羊馬和狩獵解決給養的條件,也不能靠「因糧於敵」之法獲取給養。軍隊給養只能靠國內供應,勢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不能「羊馬隨行,不用運餉」。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也確實成為入侵安南的「阿喀琉斯之踵」。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忽必烈「內用聚斂之臣,視民財如圖苜,外興無名之師,戕民命如草芥」,實在是窮兵黷武,殘民已極。常年對外作戰使得「老兵飽嘗征戰味,聽說安南愁滿面」;兵糧多聚,征丁從軍更導致田地無人耕種,江南一帶「群生愁嘆,四民廢業,貧者棄子以偷生,富者鬻產而應役,倒懸之苦,日甚一日」。至元二十年(1283年),江南「相挺而起」的起義「凡二百餘所」,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激增為「四百餘處」,幾乎遍及整個長江以南。面對如此之多的起義叛亂,元廷不得不抽調一部分軍力進行鎮壓,從而削弱了元軍南征的力量,因此,雖然忽必烈仍不甘心,先後三次圖謀再征安南,但終於無法如願,國內反對聲浪卻日甚一日。當1294年忽必烈去世後,元廷立即下詔停止征討安南。

㈢ 元朝為什麼滅不了越南

第一:戰略縱深太長。這個問題每一個朝代都遇到過,畢竟中國國土廣闊,對越南長期作戰需要調兵遣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運送物資轉移,而這方面,元朝明顯准備不足。
第二:熱帶地區氣候環境太艱苦。軍隊難以適應,數不清的瘴氣、沼澤、蚊蟲毒物、各種陷阱以及酷熱的天氣,讓長期適應北方地區氣候與環境的元朝軍隊無法忍受,「死者十之七八」。這情況在征服印度和緬甸的時候同樣出現了。
第三:不得不承認越南陳朝還是很猛的。統治者比較得人心,民間口碑也不錯,元朝軍隊陷入了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中,越南軍隊還喜歡打游擊,環境還熟悉,元朝軍隊在這方面根本干不過。
最後一點,元朝政府自己的認識和准備也是嚴重不足。每一次都失敗,也不長長記性,當時有大臣建議「盡用南方之人」類似於以夷制夷,分化聯合的策略,被忽必烈完全無視,長者的經驗不聽取,就知道猛沖猛打,「悶聲發大財」的道理也沒學到,你不失敗誰失敗?

㈣ 為何蒙古軍隊三次沒打下越南,明朝一年將越南打到亡國

越南古稱安南,漢唐時期一直是我國領土,到了五代十國時期中大亂之後安南就獨立成果了,變成了宋朝的藩屬國,後來南宋被蒙古鐵騎佔領以後,蒙古軍隊派使者要求安南國歸附蒙古但是被安南國拒絕了,當時的蒙古軍隊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幾乎征服了大半個地球,但是蒙古鐵騎幾十萬軍隊三次攻打越南失敗了,而明朝只用了一年就將越南打到亡國,難道頂峰時期的蒙古軍隊沒有明朝軍隊戰鬥力強?

為什麼征服了大半個世界的蒙古鐵騎卻三次都敗給了安南國,而明朝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將安南國滅國,因為蒙古軍隊在平原地區就相當於機械化部隊,加上蒙古軍隊一直生活在北方,然而突然到了安南國的熱帶雨林地區,對氣候非常的不習慣,騎兵特長也就發揮不出來,所以幾次都戰敗了,但是明朝軍隊主要都是南方人,對地形氣候都比較熟悉,可以說是輕車熟路,打起仗來很順手,自然很快就勝利了。(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㈤ 古越南為什麼能抵擋住中國古代的多次出兵討伐

導讀: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客觀,真是這樣的嗎?我們不說五代之前中原王朝對越南北部領土的直轄統治,就是後來的元朝、明朝都多次擊敗對方。至於題主所說的失敗而歸,不過是宋朝以後的中原王朝無法對越南實行長時間的直轄罷了(明朝曾經把交趾納入版圖二十年)。如果雙方擺明對戰的話,顯然中原王朝可以形成對安南的直接碾壓。在宋元明清四朝都與安南發生過戰爭互有勝敗,但是都是由於氣候的原因才導致了敗仗。所以說我國古代出兵安南都失敗而歸就太不客觀了。

㈥ 忽必烈麾下蒙古鐵騎縱橫世界,為何兩次東征鄰國卻折戟沉沙

原因有很多,一是元軍東征鄰國都不是突襲,在元軍抵達前,鄰國早已得到消息並做好了准備;二是天氣原因,元軍兩次東征鄰國都遇上了很大的颶風;三是元軍的武器裝備沒有占據很大的優勢。由於種種原因,導致了元軍兩次東征鄰國都折戟沉沙。

於是忽必烈就在統一中原後再次出兵,這次他做了充足的准備,建造了五千多艘船,派出的兵力足足二十多萬人,然而日本在經歷了上次的戰爭後,便建造了石牆,這是元軍很難攻入,而且元軍當時還遇上強烈的颶風天氣,導致元軍在戰前就損傷了很多。雖然元軍有弓箭和回回炮的優勢,但是日本卻和元軍打了近戰,是元軍的這些裝備優勢失效,而且日本的鐵甲很堅固,元軍的刀都被其擋破了。所以最後元軍又失敗了。

㈦ 元朝時忽必烈有沒打到越南啊

肯定有打過,但是都失敗了。哈哈,越南民族還是很厲害的,可見。廣西東興市越南語翻譯考察旅遊為你解答。

㈧ 蒙古帝國橫掃歐亞大陸,卻為何打不下一個小小的越南

因為越南當地的環境是屬於熱帶氣候,而蒙古人擅長在中原地區以及北方的區域作戰,一旦去了不熟悉的地方作戰,就很容易失敗,就像之前打日本一樣,因為日本擅長海戰,而蒙古騎兵卻不擅長,所以屢戰屢敗,越南也是如此,越南這個地方森林茂盛,加上氣候非常的濕熱,蒙古騎兵根本打不過越南的士兵,所以就放棄了佔領越南這個念頭。
並且越南的自然環境跟中原地區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這里熱帶森林非常的茂盛,並且丘陵也很多,蒙古軍隊到了越南,面對這種地形連怎麼走都不知道,而越南的軍隊藉助了這個地形優勢再次對他們進行反攻,所以蒙古一直沒有拿下越南,最後也是只能撤退了。

㈨ 忽必烈兩征安南,為何都大敗而歸

帝系三宗上,麟經一統尊。火盤承正據,虎落入雄吞。窮蹙南交獸,奔騰北海鯤。不教擒一索,遺恨付皇孫。

這是元朝翰林學士王惲悼念忽必烈的《大行皇帝挽辭八首》之一,這「遺恨」似乎就是兩征安南失敗,准備第三次征伐沒有成行,而忽必烈去世了。

忽必烈一直想建立與乃祖成吉思汗相媲美的軍事征服的千秋偉業,主持實施了渡江平宋和對爪哇、緬國、安南與日本等海外諸國的遠征,先後都兩次征安南與日本失敗。

安南,古稱交趾,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南海尉趙佗征服了安南,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漢朝時就成為中國的一個郡,到了盛唐,設立安南都護府,歸嶺南節度。

到了宋時,李氏統治安南,被宋王朝封為交趾王,後來李氏的女婿陳日煚推翻了老丈人的李氏政權,自立為王,進入陳氏安南時代。

蒙古帝國蒙哥汗時期,忽必烈遠征大理後班師北返後,留開國功臣速不台的兒子兀良合台鎮撫大理。



脫歡率一部走陸路,沿途屢遭安南兵馬襲擊,大將來阿八赤率一支人馬開路,且戰且行,十分艱難,中箭身亡,令脫歡付出慘重代價;參知政事樊楫所率舟師,也在白藤江一帶遭到阻擊,因潮退舟阻,樊楫被俘殺。

這第二次征安南,比第一次損失更重,令忽必烈對兒子鎮南王脫歡的無能大為惱火。

安南王成功擊退第二次征安南的元軍,立刻派使者覲見忽必烈謝罪,進貢了大量物品。

可以說,安南(今越南)這個小國是元世祖忽必烈晚年的一塊心病,一直惦記著這個兩次征伐都失敗的安南國。

到了至元三十年(1288年),人老多病的忽必烈接見北入覲見的湖廣行省右丞劉國傑時說:安南,「此事猶癢在心,豈諸人爬搔所及」,決定征討安南,令劉國傑為湖廣安南行省平章政事,與宗王亦吉里帶准備兵馬征安南,但由於忽必烈隨後病重去世,讓征安南的事作罷。

㈩ 元朝皇帝忽必烈三次入侵越南都以失敗告終,到底是什麼原因

蒙古士兵是長期在蒙古高原生活,他們根本不能適應越南潮濕的氣候,越南叢林又有很多毒蟲毒氣之類的,他們根本就搞不定這些問題,還有蒙古以騎兵為主,在越南的地理環境下,不適合作戰,當然要失敗。
別說蒙古人,我們中國漢唐對越南也進行了戰爭,其戰爭結果也是有限的。沒有佔到太多領土。我們的士兵都搞不定越南叢林的地理環境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忽必烈為什麼打越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n95多少錢 瀏覽:196
義大利二次疫情期間缺什麼 瀏覽:280
往義大利郵寄食品怎麼寄 瀏覽:778
越南回程機票怎麼買 瀏覽:725
伊朗每天確診多少例 瀏覽:480
義大利它的首都是什麼 瀏覽:865
2015中國有多少人 瀏覽:135
印度7千盧比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6
英國為什麼舉辦那麼多奧運會 瀏覽:663
英國是白種人的一種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288
美國日本義大利英國哪個不吃月餅 瀏覽:780
中國女排什麼時候再次奪冠 瀏覽:362
南山印尼鋁廠什麼時候投產 瀏覽:804
英國資產怎麼樣 瀏覽:713
伊朗人喜歡吃什麼菜 瀏覽:821
越南買東西回國後怎麼辦 瀏覽:275
中國人在印尼怎麼求救父母 瀏覽:841
義大利北邊是哪個國家 瀏覽:947
越南語教師試講准備什麼 瀏覽:65
怎麼去印度買赫賽汀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