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明太祖為什麼不收復越南

明太祖為什麼不收復越南

發布時間:2022-07-02 06:01:52

❶ 為什麼明太祖朱元璋列15個不征之國呢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已近遲暮的明太祖朱元璋修訂了自己之前訓誡子孫的《祖訓錄》,改名《皇明祖訓》,這本書中,一世豪傑朱元璋給自己的子孫立下了這么一個規矩:設立了十五個“不征之國”。

這是哪十五個“不征之國”呢?分別是:朝鮮、日本、大琉球(琉球國,1879年被日本吞並)、小琉球(台灣島上原住民)、安南(越南)、真臘(柬埔寨)、占城(越南中南部國家,17世紀被越南滅亡)、蘇門答剌(今印尼蘇門答臘島)、西洋國(印度沿海小國)、爪哇、暹羅(泰國)、湓亨國(今馬來半島)、白花國(今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三弗齊國(今蘇門答臘島巨港)、渤泥國(汶萊)。


這就是一個政治權威的問題,明朝希望樹立自己的政治權威,“竄政”,“弒君”在東亞傳統政治倫理中屬於性質非常惡劣的行為,明朝認為自己有責任“主持公道”。

總體來說,明初這一政策是成功的,這的確一定程度提高了明朝的政治威望,明太祖執政期間並未有派軍征討任何一地。然而,朱棣當政的時候,卻進行了南征安南的行動,這次出兵最初可以說是有正當性的:為越南陳朝主持公道,結束胡朝的胡作非為。也受到越南人的歡迎,然而之後朱棣卻變卦了,直接吞並了安南,這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明朝陷入泥潭二十年,最後被越南義軍擊敗而狼狽撤離。此時,朱棣已經逝世了,如果朱棣九泉之下知道此事,不知是否會悔恨自己沒有接受自己父親的教導。

❷ 為什麼朱元璋臨終前再三告誡子孫們不能攻打安南國

我覺得朱元璋之所以會留下這樣的祖訓,是因為當時他認為安南國地處偏僻,而且物資十分的匱乏,就算明王朝打敗了他們,把安南國變成了自己的疆域,但是也十分的難以自理。所以說不會給明王朝帶來任何的收益,說不定還可能會讓政府有所損失,所以說這樣既勞民又傷財朱元璋就覺得十分的沒有必要。

但是後來朱元璋後來駕崩之後,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登基為帝,他拋棄了朱元璋立下的祖訓,想要對外作戰,開疆擴土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於是將安南國給攻打下來成為了明朝的一個省。也就是交趾省,但是治理也是很費力,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❸ 明軍能打敗雲南,為何打敗不了越南呢

雲南現在是中國一個普通的省份,但在古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雲南是有著相對獨立的次生文明的(即南詔——大理政權),一直到公元1254年,蒙古才攻滅大理國;到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政府設雲南行中書省,雲南正式歸屬中華版圖。

也正是因為這些失誤,明朝雖然短暫統治了交趾,卻始終沒有徹底消化此地,成千古遺恨。

❹ 朱元璋禁止子孫攻打越南,為何朱棣不聽,偏要消滅它並劃為行省

因為當時越南一直向中國稱臣,在大部分時間內是跟中國相干無事的。但是,安南陳朝被權臣控制了朝政後篡奪了王位,欺瞞朱棣想要得到明成祖的冊封,就說陳朝的子孫滅絕了,後來被明成主發現之後勃然大怒,派領軍隊前去征討。

然而因為安南的百姓並不願意接受中原王朝的統治。再加上派來的明朝官吏都兇狠霸道,於是在安南發生了很多的叛亂,向明朝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漸漸地安南就變成了明朝沉重的包袱。

❺ 明成祖朱棣辛苦打下的安南之地,為何被朱瞻基放棄了呢

中國的封建王朝中出現過許多國富民強的治世,比如西漢的文景之治、大隋的開皇之治、大唐的貞觀之治,當然明朝也有自己的治世,那就是仁宣之治。明仁宗和明宣宗共同締造了大明的一個盛世,而在位時間更長的明宣宗對仁宣之治的影響也就跟深遠。

明宣宗朱瞻基減少了百姓賦稅,止息干戈,與民休養,在他的統治下,因為明太祖、明成祖連年用兵而削弱的大明財政也逐漸恢復,因此明宣宗朱瞻基也得到了後世學者的稱贊。



相對來說比草原部落對大明的威脅,安南的叛亂可以忽略不計,可是現在大明本末倒置,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征服安南,實在是不明智,所以明宣宗朱瞻基覺得應該放棄安南,騰出來的軍費用來防守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從古至今,所有的帝王幾乎都希望自己可以開疆擴土,彪炳史冊。可是朱瞻基卻朝著相反的方向施政,他要的不是領土有多大,要的是國家能夠安定下來,老百姓能夠從連年的戰爭中解脫出來喘口氣,所以盡管大明失去了安南這塊領地,但是換來了封建時代不常有的大盛世。

❻ 朱元璋曾攻破越南只因太窮才放棄嗎

古代越南(包括現廣西一帶)的名字叫做安南,是到了1830年才改成的「越南」這個名字的,汗青上的越南長期臣服於中國,以是「安南」、「越南」這兩個國名均與中國官方有關。

朱元璋對這個小處所沒有甚麼興趣,甚至將他列入了不準征討的十五個處所之一。在他看來,這個處所並無甚麼值得征討的,首先這里的地理優勢不好,得到這個處所不會有甚麼實質的收獲,就算是征服了這里的庶民也不能支使他們,以是他並不想霸佔這里,不得不說朱元璋照樣有先見之明的。

安南不停比較安定,然則在明代初年的時刻這里的局勢忽然發生了變化。靖難之役的同時,越南的國王勢微,自願將王位讓給了黎姓權臣。黎姓大臣操縱朝政,父子兩人前後稱帝,為絕後患鼎力大舉殺戮前朝皇室,手腕及其殘暴。

黎氏即位以後毫無所懼的打壓周邊小國度,還時不時的騷擾明代邊陲,因而,朝廷經常會收到一些小國度前來訴苦的奏章和邊陲戰報,朱棣自然不樂意忍氣吞聲,然則他爹算的賬照樣很清楚的,攻打安南有弊無益,以是他不停沒有動兵。

然則不論天子想不想收兵,這時局一變可就由不得他了。

1405年的時刻,安南前朝皇室陳氏來到了南京,向天子哭訴本身家族被黎氏篡權的工作。臣子篡權一向都是天子最忌憚的工作,就算朱棣本身同樣是起兵篡權也不能阻止他對黎氏的厭惡。聽了陳氏這么一哭,朱棣十分生氣,不僅痛斥黎氏父子的行動連天地鬼神都不能容忍,還說安南的老庶民也受了奸臣蒙蔽,整個國度都是罪人!

根據估計,明代霸佔安南以後,每一年至多要消費三百萬兩以上的軍費,然則發出的錢糧寥若晨星,最好的時候不外七萬兩白銀,基本不敷扶養部隊的。霸佔安南的這二十多年明代但是花了大價格啊,久遠上來朝廷的財務確定會受影響,是以天子廢棄安南的行動並無給國度帶來喪失。

沒了部隊,明代再也不必要每一年付出大筆的軍費,安南也成為了藩屬國,有了本身的自在,堪稱一石二鳥。

然則起初想一想,當年的明宣宗做此決議究竟是對是錯呢?汗青畢竟是汗青,孰是孰非只有待前人評說了。

❼ 朱元璋對鄰國厭惡至極,為何自己沒有去攻打,還叫自己的子孫不得攻打

朱元璋對日本這個國家十分討厭,但是他沒有攻打日本,也沒有讓自己的子孫攻打,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想要出兵日本,軍隊必須要長途跋涉。由於當時明朝剛剛建立,國家處於一個百廢待興的時期,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撐遠征,加上古代的交通條件沒有今天便利,在那時候如果朱元璋選擇出兵日本,估計行軍路上就要花費巨大的時間和財力,而且還要建立自己的艦隊,這樣一來不僅會勞民傷財,還很有可能使剛建立起來的明朝元氣大傷,因此朱元璋就猶豫了。

最後,朱元璋不打日本,是因為他覺得日本人太奸詐了。朱元璋在和日本人的幾次交流中,知道了日本人都是狡詐無比的,和他們來往很容易吃虧,因此他自然是不會主動去招惹日本人,也不會讓自己的後代去招惹他們,免得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他不僅不會打日本,還下令讓自己的後代也別去攻打他們。

❽ 明朝為什麼能收回獨立七百年的雲南,卻放棄獨立時間短的越南

雲南昆明湖上有一副對聯,描寫了漢朝至元朝的歷史典故,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這十多個字就是描寫各朝代平定雲南的情況的。至於交州,一樣自秦始皇開發嶺南到漢武帝平定南越,都一直在大一統王朝之下。




但是,朱棣沒有朱元璋的政治謀算,對安南用人失誤最終黎利驅逐了明朝軍隊,徹底使安南永別中華。如果當時朱棣效法朱元璋,任命能人鎮守,那肯定是另外一個結果。


當初,朱元璋覺得陳朝不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又當時很識趣的向明朝稱臣納貢,朱元璋於是將陳朝列為不征之國,並在皇明祖訓裡面寫明。這一道聖旨成了此後放棄安南的借口。

❾ 為什麼朱棣會違背父親朱元璋的命令,執意攻打越南

越南在古代叫做安南。明太祖朱元璋曾留下祖訓,把朝鮮、日本、安南等15個國家,都劃歸為不征之國,也就是告訴子孫後代不得征伐,朱元璋之所以有這念頭,是因為這些國家都是蠻荒之地,即使得了這些國家的土地,也不能管理。由於民風的彪悍,是很難管理這些國家的老百姓。而且征伐這些國家,也是很不吉祥的。

彷彿叛臣黎季犛是朱棣征伐安南的原因。實際上,朱棣個人的品性、性格、安南的地理位置上戰略意義,這也是朱棣征伐安南的深層次原因。

要知道,朱棣是篡位成功的。為了讓自己統治名正言順,他必需要做出一些功績讓天下百姓臣服,證明他是一個好皇帝,黎季犛在安南的叛亂也製造了機會。由於秦漢以來流行安南是中國古代領土的觀念,征伐安南使之成為中國一個省,壯大了國土面積,更能彰顯朱棣皇帝的功績。

安南的地理位置對於明朝擴大在東南亞國家的勢力也具有重要意義。安南國土狹長,北部與廣西、雲南接壤,南部一直延伸至南海,接近呂宋群島(即今天的菲律賓)。地理位置的重要,決定了它擁有獨一無二的戰略地位。廣西、海南等地區要想與東南亞國家通商,安南領海是必經之地。

由於安南地理位置重要性,也容易理解朱棣為何不惜違反祖訓,也要將安南納入版圖了。

❿ 朱元璋將越南設為不征之國的真實原因

朱元璋早在洪武四年(1371)便制定了明確的對外政策,主要是嚴防北方蒙古人卷土重來,對於南海諸國,則「其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

▲黎季犛畫像

之後朱元璋的崩逝更加速了黎季犛篡位的步伐。他於建文元年(1399)先逼陳日焜出家,指使范可永弒之;又誅殺太保陳沆、上將軍陳渴真及其僚屬親戚三百七十餘人;此後自稱國祖章皇,服蒲黃色,入居仁壽宮,出入用黃蓋十二柄。最終,在建文二年(1400)二月,黎季犛廢陳少帝而自立,建元聖元,改國號為大虞,改姓胡,史稱胡朝。不過有意思的是,黎季犛篡位後卻自稱先世為浙江人,本姓胡,乃「舜裔胡公滿之後」。他自稱五代南漢時,其先祖胡興逸任演州刺史,遂定居安南,至十二代孫胡廉,徙居清化,為宣尉黎訓義子,此後方才以黎為姓。

對刀劍感興趣可加龍泉鑄劍師沈師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本文經指紋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文章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閱讀全文

與明太祖為什麼不收復越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n95多少錢 瀏覽:196
義大利二次疫情期間缺什麼 瀏覽:280
往義大利郵寄食品怎麼寄 瀏覽:778
越南回程機票怎麼買 瀏覽:725
伊朗每天確診多少例 瀏覽:480
義大利它的首都是什麼 瀏覽:865
2015中國有多少人 瀏覽:135
印度7千盧比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6
英國為什麼舉辦那麼多奧運會 瀏覽:663
英國是白種人的一種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288
美國日本義大利英國哪個不吃月餅 瀏覽:780
中國女排什麼時候再次奪冠 瀏覽:362
南山印尼鋁廠什麼時候投產 瀏覽:804
英國資產怎麼樣 瀏覽:713
伊朗人喜歡吃什麼菜 瀏覽:821
越南買東西回國後怎麼辦 瀏覽:275
中國人在印尼怎麼求救父母 瀏覽:841
義大利北邊是哪個國家 瀏覽:947
越南語教師試講准備什麼 瀏覽:65
怎麼去印度買赫賽汀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