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南開背魚的做法大全
做法如下所示
『貳』 開背魚是什麼魚,好吃嗎
開背魚並不是指某種魚類,而是指一種切魚的方法,將魚的背部用刀劃開,將魚肉和骨分開。這樣魚肉就能夠更快的熟了的烹飪方法。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
三、含汞量高的魚類
大多數的魚類都被汞輕微污染過,大多數健康的成年人體內對分解微量的汞是沒有問題的。但懷孕或哺乳的婦女和兒童應避免一些魚類和貝類,以減輕汞毒的危害。
體積較大的魚類含汞量最高,如鯊魚、箭魚、鯖魚、方頭魚。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好盡量避免食用這些魚。可以選擇用含汞量較少的其它品種的魚類和貝類替代它們,如蝦,鱈魚,罐裝金槍魚,鮭魚和鯰魚等。
『叄』 開背魚是海魚嗎
開背魚並非魚類哦,開背魚特製將魚的背部劃開,骨肉分離的稱呼。
具體狀態如上圖。
『肆』 原條開背魚是什麼魚
「原條開背魚」其實並非特指某一種魚類,只是將魚的背部用刀劃開,將魚肉和魚骨分開。這樣魚肉就能夠更快的熟了的烹飪方法。一般這種做法是針對體型較大的無污染深海魚類,為了避免長時間高溫烹煮損失過多的營養成分。
『伍』 市場冷凍的開背魚是什麼魚
市場冷凍的開背魚是巴沙魚。開背魚一般是巴沙魚。巴沙魚,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它屬鯰形目魚類,屬芒鯰屬的芒鯰,為無鱗魚類。是湄公河流域中優質經濟魚類,越南卡巴沙,意思是三塊脂肪魚,因為該魚在生長過程中,腹腔內積累有三塊較大的油脂,約占體重的百分之58。
巴沙魚具有生長快,個體大,產量高,食性廣,易飼養,肉質白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無肌間小刺,利於加工等優點。它常常被冒充成龍利魚,鯛魚,鱈魚等海魚出售。
漁業利用
具有生長快,個體大,產量高,食性廣,易飼養,肉質白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無肌間小刺,利於加工等優點。當年苗種經一年飼養可長至500到800克,次年可長到1500到2000克,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
適合在魚籠,網箱和溶氧較高的池塘,湖泊,水庫中生長,但該魚不耐寒,最低極限溫度為10度,最適生長溫度為25度到30度。
『陸』 開背魚怎麼做好吃
我覺得開背魚紅燒比較好。
紅燒做法:
把魚切塊用老抽、糖、料酒、生粉拌勻腌15分鍾。
炒鍋加多點油放料過兩分鍾放魚塊輕輕翻動,七分熟時加水燉5分鍾,再加少許雞精出鍋。
開背魚,是一種 鯉科、湄公魚屬動物,生活在東南亞,又叫芒魚,為無鱗魚,體延長,側扁,背緣及腹緣平直。頭部扁而小。吻突出而稍尖。眼小,上側位,眼前線的下方具有一基部分叉的小棘。口小,下位,呈馬蹄形。須5對,其中吻須2對,口角須1對,頦須2對。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側線不明顯,縱列鱗140-170。主生於越南湄公河的入海口,為鹹淡水魚類,作為魚類的一種,湄公魚兼具了魚類所共有的營養價值,含動物蛋白和鈣、磷及維生素A、D、B1、B2等物質,比豬肉、雞肉等動物肉類都高,且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吸收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六。
『柒』 冷凍開背魚是什麼品種
冷凍開背魚不是一個品種。
開背魚是指魚背被劃開,魚肉和魚骨能夠被分開的魚,並不是某一種魚的品種。這種魚一般是在烹飪中會用到的稱呼,可以幫助入味。
使用調味過的開背魚,會比使用新鮮活魚更節省時間和各項成本;即使是在家開背魚也可以減少處理活魚的工序。因為開背魚已經經過了前期的放血去鱗、去腮、去內臟、清洗、腌制等一系列的繁瑣工序,適用於清蒸、烤魚、紅燒、煲湯、砂鍋等烹飪方式。
魚肉營養
魚肉屬於瘦肉型。魚肉還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魚肉容易被人體吸收,100克魚肉保證人體每天所需的 蛋白質的一半。魚肉還供給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A、D、E等。魚肉中還含有多種脂肪酸,這種物質能夠防止血黏度增高,可有效防止心臟病的發生,並能強健大腦和神經組織以及眼睛的視網膜。對孕婦和嬰兒來說,這些脂肪酸更是不可缺少。
『捌』 開背魚的名字叫什麼
開背魚並不是指某種魚類,而是指一種切魚的方法,將魚的背部用刀劃開,將魚肉和骨分開。這樣魚肉就能夠更快的熟了的烹飪方法。
『玖』 開背魚是什麼魚
開背魚並不是指某種魚類,而是指一種切魚的方法,將魚的背部用刀劃開,將魚肉和骨分開。這樣魚肉就能夠更快的熟了的烹飪方法。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
注意,以下人群盡量不要吃魚:
1.服用某些葯物者:服用止咳葯者不要吃魚,尤其是深海魚更不要食用,以免引起組胺過敏反應,導致患者出現皮膚潮紅、結膜充血、頭暈、心跳加快、蕁麻疹等不適症狀。不少深海魚都含有組胺物質,一旦人體內的組胺量超標,該物質就會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中,導致組胺過敏反應。
平時吃深海魚之所以沒有上述不適症狀,是因為人體腸胃和肝臟中有一種抑制組胺活性的物質——單胺氧化酶,它可使組胺無法進入血液中。但是有些止咳葯卻存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會抑制人體腸胃和肝臟分泌出單胺氧化酶,此時再食用深海魚非常容易造成組胺物質快速在體內積蓄。
除了止咳葯,還有其他葯物也能抑制單胺氧化酶。抗菌葯,如呋喃唑酮(如痢特靈等)、酮康唑、灰黃黴素;降壓葯如優降寧;治療帕金森的司來吉蘭;抗抑鬱葯如嗎氯貝胺;抗腫瘤葯物甲基苄肼等。中葯里也有能抑制單胺氧化酶作用的葯物,如鹿茸、山楂、何首烏等。
2.痛風患者:因為魚類含有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由於人體內的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引起的。
3.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魚,因為魚肉中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出血性疾病的病人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4.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輕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5.結核患者:服用異煙肼時如果食用某些魚類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輕者惡心、頭痛、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重者會出現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等。
6.孕婦:孕婦不宜經常食用海魚,常食海產品,會過多攝入甲基汞,胎兒在宮內接觸的汞量越高,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等其他機能發育輕微遲延的危險越大。科學家還提醒,即使母體攝入的汞不多,其胎兒的腦發育還可能發生遲延。為此,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少吃海鮮,每周最多1~2次,每次100克以下,而且不要吃金槍魚、劍魚等含汞量高的海魚,可選擇食用不受汞污染的池塘養殖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