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越南的占城稻有沒有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引入中國的。
現今的越南就是過去的安南。是我國的附屬國。
當時的國王無數次要加入中國,但是我們都沒有允許。
② 水稻分布在東南亞的哪裡
東南亞居民主食稻米,東南亞各國都普遍種植水稻。水稻種植業在東南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河谷地區,河口三角洲,以及山區的梯田(因為東南亞江水豐富,山區梯田也可大量開墾種植水稻)。大的區域主要是在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
③ 越南四季稻分布在哪些省份
2009年,越南水稻種植面積為744.01萬ha,其中九龍江平原水稻面積為387.29萬ha,占越南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2.1%,其次為中北部及中部沿海地區,占越南水稻總種植面積的16.4%,紅河地區佔15.5%。目前,越南水稻平均產量在東南亞位居第一,2009年水稻平均產量為5.23 t/ha,其中紅河平原水稻種植水平最高,平均產量為5.58 t/ha。水稻平均產量最高的省份為紅河平原的太平省,2009年平均產量為6.64 t/ha;平均產量超過6.00 t/ha省份還有紅河平原的興安省(6.27 t/ha)、海洋省(6.07 t/ha)和九龍江平原的安江省(6.07 t/ha)。九龍江平原是越南糧倉,2008和2009年水稻產量均超過2000.00萬t,分別為2066.95萬和2048.34萬t,占越南總產的53.4%和52.7%。產量最高的省份是九龍江平原的堅江省和安江省,2009年產量分別為339.77萬和338.36萬t。
越南水稻種植分冬春季、夏秋季和晚季。從2009年水稻的種植面積來看,冬春季水稻佔大多數,主要集中在九龍江平原,種植面積為154.88萬ha,佔全部冬春季水稻種植面積的50.6%。冬春季水稻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ha的省份均分布在九龍江平原,分別為堅江省(27.78 萬ha)、隆安省(24.9 萬ha)、安江省(23.41萬ha)、同塔省(20.72萬ha)。
夏秋季水稻主要分布在越南的中北部及中部沿海地區、西原、東南部和九龍江平原4個地區。2009年,全越南夏秋季水稻種植面積為235.83萬ha(表2),九龍江平原夏秋季水稻種植面積就佔了81.0%,為191.05萬ha。夏秋季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ha的省份有:堅江省(27.78萬ha)、隆安省(24.90萬ha)、安江省(23.41萬ha)和同塔省(20.72萬ha)。夏秋季水稻產量不高,2008和2009年平均產量分別為4.81和4.74 t/ha。
晚季水稻主要分布在紅河平原,2009年紅河平原晚季水稻種植面積為58.42萬ha,北部丘陵山區晚季水稻種植面積為42.99萬ha,九龍江平原為41.36萬ha。晚季水稻平均產量較低,2008和2009年平均產量均為4.46 t/ha,除紅河平原晚季水稻平均產量稍高(2008和2009年分別為5.42和5.43 t/ha)外,其他地區晚季水稻平均產量均未超過5.00 t/ha,九龍江平原最低,晚季水稻平均產量僅3.89 t/ha。
④ 間作稻在清代主要分布在哪裡
清代《江南催耕課稻篇》說:「浙江溫州、台州等府及江西袁州、臨江等府,早稻既種,施以晚稻參插其間,能先後兩熟,其種法與福建同。」反映了清代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都有間作稻的分布。
⑤ 越南主要的水稻種植區在
俗稱的下六省
胡志明市以南各省份。
⑥ 越南一年產幾季稻
可以種3造,比兩廣早插秧,春節前都插好秧了的。
現在越南是大米出口國所以農民沒必要那麼辛苦去搶種3造了 亞洲水稻種植區主要分布於東亞、南亞、東南亞。
⑦ 問題: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最北的已推廣到哪個流域
以下摘自高中歷史課本:.「······從越南引進的水稻良種占城稻,也傳播到江淮地區。······」..所以,,是在江淮一帶廣泛栽種。。。。。。
⑧ 間作稻在明代主要分布在哪裡
間作稻的分布,明代《農田余話》記載說:「予常識永嘉—儒者池仲彬,任黃州、黃陂縣主薄,問之,言其鄉以清明前下種,芒種蒔苗。一壟之間,稀行密蒔,先種其早者,旬日後,復蒔晚苗於行間,俟立秋成熟,刈去早禾,鋤理培壅其晚者,盛茂秀實,然後得其後熟。」說明明代浙江溫州地區已有間作稻。
⑨ 越南的大米主要在哪裡生產
水稻在越南是第一大糧食作物,它在全國范圍內都可種植。越南人把大米當作主食,認為它有豐富的營養價值。1990年的水稻種植面積有600萬hm2,通過推廣雜交水稻,目前種植面積達到750hm2,
而且平均產量也從原來的3.2噸/
hm2提高到現在的4.13噸/
hm2。越南南部的熱帶氣候和北部的季風氣候都合適水稻的生長,並且這個地區還有兩個土地肥沃的沖積平原--紅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是兩個大糧倉。
目前,越南水稻的生產總量是由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在這10年期間,雜交水稻生產應是排第一位且有完全影響力的因素。在引進了雜交水稻在一些地區進行試種成功後,1991年晚造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決定發展100
hm2
雜交水稻;1992年早造,在不同氣候條件的地區擴大種植到1156
hm2。在2003年,雜交水稻的面積穩定在60萬hm2,單產則達到6~6.45
噸/
hm2。在相同的栽培條件下,雜交水稻比常規稻的單產要高出1~1.5
噸/
hm2,有時甚至2
噸/
hm2。根據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的預計,未來越南北方雜交水稻的面積將會從50萬hm2提高到70萬hm2。雖然雜交水稻對越南的糧食生產做出了很大地貢獻,然而它只是被簡單地認為適合在越南北方和中部沿海及高地的一些省份種植,在東南部和湄公河流域仍是一個空白。如果按目前的前景來看,
越南雜交水稻的生產應能達到更大的面積。
在一些省份雜交水稻的單產能穩定地保持在較高水平:如廣義省是7.3噸/
hm2,
南定省是7.2噸/
hm2,
清化省是6.7噸/
hm2,義安省是6.2噸/
hm2。此外,有的省份平均單產比晚造有所下降:如寧平省是6.0噸/
hm2,安沛省是4.85噸/
hm2。
⑩ 東南亞的重要產物,說說東南亞的水稻主要分布在哪
東南亞的水稻主要分布於沿海平原地區,因為這里地勢平坦,有足夠的水源灌溉,處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充沛。
原因: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次要原因:雨熱同期,勞動力豐富,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並且這些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對稻米需求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