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為什麼排不上春秋五霸

越南為什麼排不上春秋五霸

發布時間:2022-07-03 21:41:02

A. 南越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排第幾名

南越國不在春秋戰國時期,它是漢朝初年的一個諸侯國。
南越國,又稱為南粵國,在越南又稱為趙朝,是約公元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於嶺南地區的一個國家,國都位於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全盛時疆域包括今天中國廣東、廣西的大部分地區,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區,海南、香港、澳門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區。
南越國的建立保證了秦末亂世時嶺南地區社會秩序的穩定,使嶺南免遭戰亂之苦。南越國君主推行「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中原人和南越國內越人之間的文化交融。

B. 越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為何到了戰國時連七雄都排不上

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越國的地理位置不是特別好,雖然越國的疆域在今天都是非常繁華的地區,但是在古代,只有靠近河流的地方才適合人們生存,越國雖然有著很多的土地,但是大多都是比較荒涼的荒地,而且春秋時期越國頻頻發生戰亂,這樣導致越國的國力下降的非常快,越國作為春秋五霸的時候實力非常強悍,土地廣闊,這樣導致他喜歡與其他國家打仗,但是經常戰敗,被分割了大量的土地,種種原因導致越國到了戰國時期變得微不足道。相信對歷史比較感興趣的朋友對於春秋和戰國的歷史都有一定的了解,春秋時期有著春秋五霸,而戰國時期就有戰國七雄,越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為什麼在戰國七雄排不上位?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是為什麼。

一、越國的地理位置不是特別優越,導致越國的發展越來越落後。

對一個國家而言,地理位置是相當重要的,只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才能更好的發展國家,越國之所以沒落,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時越國的地理位置不是特別好,所以才被其他國家慢慢拉開差距。

你對於越國還有哪些了解?歡迎來評論區與我交流。

C. 到了戰國時期的越國,戰鬥力為何不如春秋強了

春秋到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國家數量銳減的一個時代,春秋時期大大小小的國家數百個,其中有五個國家實力最為強大,號稱春秋五霸,越國就是其中之一。到了戰國時期,國家數量已經銳減到不到二十個,這其中又有七個國家實力最強,號稱戰國七雄!

我們今天說的是越國這個國家,越國在春秋時期是位於東南方的諸侯國,當時它的地界包括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是實力雄厚的超級大國。然而,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越國在戰國時期為什麼連戰國七雄都排不上了呢?這個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讓越國實力大打折扣?

地理位置不好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越國擁有的地方都是當今繁華之地,怎麼說地理位置不好呢?要知道,在春秋時期,當時的科技還不發達,只有在黃河流域才有為數不多的文明誕生。



就越國來說,國土面積上超越了韓國,在整體實力上也要壓韓國一頭,但是在戰國七雄之間的交往中,越國基本上沒有重大參與,也就是故步自封,沒有跟隨時代發展。這也是為什麼越國經常不被和秦國,韓國,齊國等等國家並稱的原因。

換一個角度,如果越國的外交足夠好,那麼不是沒有可能成為七雄之一,只不過很可惜的是,由於越國自身的種種矛盾和政權的不穩定,導致了在戰國中期越國就徹底成為了歷史。

總結來說,春秋五霸是越國的鼎盛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越國沒有把握住時機,而且統治者的錯誤決定也加深了越國自身的矛盾,種種限制條件下讓越國自我封鎖,最終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從現代的角度來看,總結歷史教訓,我們會發現,任何一個沒有外交的國家註定孤獨,註定落後,註定被動挨打,這是歷史用事實證明的真理!

D. 吳國和越國算不算春秋五霸,為何這兩國到戰國時就沒了,去了哪裡

所謂的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時期五個稱霸華夏的諸侯國,當時因為周天子的實力急劇下降,無法管理和約束諸侯國,所以實力強勁的諸侯國就代替周天子來管理天下,同時打擊四方的蠻、夷、狄、戎,維護和尊重周天子的地位。

春秋五霸的說法有很多,不同的書籍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根據《荀子 王霸》這本史書的說法,春秋五霸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能被稱為霸主至少有兩個條件:

一、實力強大。

二、會盟諸侯,並得到諸侯的承認。

那麼地處華夏東南沿海的吳國和越國能不能被稱為霸主?

之後楚國趁機攻滅了越國,佔領了越國大部分領土,尤其是原來吳國的領土與越國的核心地區,而越王無疆死的時候並沒有立太子,其國內在他被殺後也陷入了內亂,再加上楚國的攻打,於是越王無疆的後裔都逃到了東南沿海,並建立了吳越、揚越、東甌、閩越等政權,直到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兵攻打百越後,才將這些地方歸於華夏。

越國滅亡的原因是:自大。當年勾踐滅亡吳國所動用的兵力不到五萬人,這幾乎是越國所有的兵力了,吳國和越國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太少,而越國的經濟更加落後,越王無疆根本沒有與中原諸侯爭霸的實力,偏偏要攻打楚國,楚國可是萬乘之國,隨時可以動用的兵力就超過50萬人,別說楚國,就是齊國也不容易被越國打敗,光說人口就不是一個量級的,還不要說經濟和土地等其他原因。

吳國滅亡的時間是公元前473年,這是春秋的晚期,越國滅亡的時間是公元前333年,這是戰國的中期。

E. 春秋五霸中那個國家最強大

春秋五霸
霸國 創業霸主 歷時 時間(年)
齊國 齊桓公 姜小白 前720-前750 40
晉國 晉文公 姬重耳 前760-前510 160
秦國 秦穆公 嬴任好 前750-前770 30
楚國 楚莊王 羋侶 前790-前690 110
吳國 吳王 闔閭 前690-前510 30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並,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由於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軍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會諸侯於葵臣(今河南考城),訂立盟約,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

接著稱霸的是晉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於率領楚、鄭、陳等園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系,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於宰相)子玉大怒,發兵進攻晉軍。

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以便選擇戰機,命令部隊向後撤退九十里。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晉軍「退避三舍」,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於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並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齊國宏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又成為中原霸主。

晉國稱霸的時候,西部的秦國也強大起來。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但由於向東的通路為晉所阻,便向西吞並十幾個小國,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史稱「稱霸西戎」。「兼國十二,開地千里」(《韓非子·十過篇》)。

以後,吳國、越國相繼強大, 爭霸於東南。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附近)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越王勾踐自被吳國打敗後,卧薪嘗膽,立志報仇,經過幾十年努力,轉弱為強,滅了吳國。勾踐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於徐(今山東膝縣),成為霸主。

諸侯大國爭霸,說明了周朝王權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以後,周朝王室更加衰微。從前是天子統帥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現在這些權力都落到諸侯手裡,「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扎樂征伐自大夫出」,甚至於「陪臣執國命」。新興地主階級紛紛起來奪權了。周朝奴隸制處於「禮壞樂崩」的境地。

作為霸主,一本國經濟要發達,二實力(指軍事)強大。而且對於霸主本身也要有一定的魄力。宋襄公無才無能,不是名副其實的霸主。
對於秦穆公來說,他可以說是作為一個外邦少數民族的首領,按理就排不上「五霸」之一。畢竟地處西方邊陲之地。

F. 春秋五霸是指哪幾個國家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此時的諸侯爭霸戰爭,為之後的戰國時期的兼並統一戰爭做了先期准備。

(6)越南為什麼排不上春秋五霸擴展閱讀:

齊桓公、晉文公是春秋時期最為標準的兩位霸主,實至名歸,史稱「齊桓晉文。所以各史籍皆全票通過,沒有爭議。

秦、楚兩國雖不被中原國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莊王不論才幹、功績都十分顯著,無法埋沒,尤以當今視角來看,這兩位有相當高的認可率,所以在各史籍當中秦穆公得票超大半,楚莊王也得到了寬泛認可。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失為一時之雄,但問題是,勾踐滅吳已然不能算是春秋爭霸,而是戰國兼並,再加上「五霸」的提法,早在這二人出現之前就已經有了。故以上的各類觀點中,除了《史記》和《辭通》,其餘基本可以排除。

G. 越王勾踐是不是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五霸有八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說勾踐是春秋五霸之一,而我們最常說的春秋五霸就是: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是春秋五霸,對應的國家就是齊國、秦國、晉國、楚國、宋國。

H. 春秋五霸到底是是哪五霸,有沒有吳國和越國的事啊,吳國和越國有沒有參加當上霸主啊。

從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並,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歷史上,對「春秋五霸」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I. 越國身為春秋五霸之一,為何到了戰國時期就排不上號了

對於東周的春秋時期,歷史上有兩套說法用來描述春秋五霸——一為《史記索隱》記載的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一為《荀子·王霸》上記載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而其中越王勾踐更是因其卧薪嘗膽的典故而聞名,然而,在歷史的記載中,彷彿關於越國的歷史故事我們除了卧薪嘗膽以外,再無耳熟能詳的典故。

那麼歷史上在春秋時期稱王稱霸的越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呢?

最後,當然是它滅亡得早,沒能堅持到最後秦掃六合。不是被秦國幹掉的諸侯國不配稱作戰國七雄。越王無彊三十七年(前306),越王無彊沒有金剛鑽卻去攬瓷器活——他想要效法北方列國那樣征伐中原,在中原地區也風光一把。於是越王發兵向北攻打時齊威王在位的齊國。齊王派遣齊使以“楚國分兵在列國爭勝,國內空虛”為借口誘引越國伐楚。結果愚蠢沒主見的越王無疆聽從齊使的計策,掉頭就去討伐楚國。時楚威王早有滅越之心,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國去調查了5年,准備充分。這恰好是塊到嘴的肥肉,於是楚威王二話不說領軍進攻越國,大敗越軍,殺死無疆。自此,越國並入楚國版圖。

地處偏遠、國力羸弱,國家早夭、名義不當等原因,曾經稱王稱霸的越國難以名列戰國七雄。要想在戰國時期擁有爭奪天下的實力,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不斷改革,不斷發展國內生產力才是硬道理,越國的覆滅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J. 吳王越王為什麼會位列春秋五霸之中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並,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由於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軍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會諸侯於葵臣(今河南考城),訂立盟約,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
接著稱霸的是晉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於率領楚、鄭、陳等園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系,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於宰相)子玉大怒,發兵進攻晉軍。
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以便選擇戰機,命令部隊向後撤退九十里。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晉軍「退避三舍」,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於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齊桓公去世後,宋襄公一心想成為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齊、楚三國國君相聚在齊國的鹿地。宋襄公一開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認為自己是這次會議的發起人,同時又認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齊國君高,盟主非已莫屬。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來,然後指揮五百乘大軍浩浩盪盪殺奔宋國。最後宋襄公被楚國抓走後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講仁義是他失敗的地方,但講信用而以仁義待人,卻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過有名無實,不能算真正的霸主。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並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齊國宏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又成為中原霸主。
晉國稱霸的時候,西部的秦國也強大起來。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但由於向東的通路為晉所阻,便向西吞並十幾個小國,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史稱「稱霸西戎」。「兼國十二,開地千里」(《韓非子·十過篇》)。
以後,吳國、越國相繼強大, 爭霸於東南。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附近)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越王勾踐自被吳國打敗後,卧薪嘗膽,立志報仇,經過幾十年努力,轉弱為強,滅了吳國。勾踐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於徐(今山東膝縣),成為霸主。
諸侯大國爭霸,說明了周朝王權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以後,周朝王室更加衰微。從前是天子統帥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現在這些權力都落到諸侯手裡,「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扎樂征伐自大夫出」,甚至於「陪臣執國命」。新興地主階級紛紛起來奪權了。周朝奴隸制處於「禮壞樂崩」的境地。
作為霸主,一本國經濟要發達,二實力(指軍事)強大。而且對於霸主本身也要有一定的魄力。宋襄公無才無能,不是名副其實的霸主。
對於秦穆公來說,他可以說是作為一個外邦少數民族的首領,按理就排不上「五霸」之一。畢竟地處西方邊陲之地..........一說以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為春秋五霸。
一說以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一說以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一說以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吳王夫差為春秋五霸.
一說以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為春秋五霸,

閱讀全文

與越南為什麼排不上春秋五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哪些地方講客家話 瀏覽:434
印尼盾怎麼換紙 瀏覽:701
中國專家怎麼解讀拜登 瀏覽:613
聖誕節義大利吃什麼 瀏覽:922
黑手黨在義大利哪個省市 瀏覽:493
印度廁所為什麼不用手指 瀏覽:951
h1z1為什麼怕中國人 瀏覽:18
越南簽證丟失了會怎麼樣 瀏覽:68
烏克蘭球衣為什麼有英國國旗 瀏覽:521
伊朗多少人接種中國疫苗 瀏覽:541
中國銀手鐲哪個品牌比較好 瀏覽:338
美國ueq發中國快遞多久 瀏覽:341
伊朗地形有什麼特點 瀏覽:829
在印尼買房子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262
為什麼中國孕產婦怕冷 瀏覽:163
印度人種姓制是怎麼來的 瀏覽:330
印尼lampung在哪裡 瀏覽:185
法國跟義大利的首都分別是哪裡 瀏覽:859
100元多少印尼盾 瀏覽:143
越南話哪個城市好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