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越南物流行業受疫情影響大嗎
疫情對所有行業的影響都很大,包括越南物流行業,以鹿運國際物流的觀點來看,疫情對越南物流的影響有以下幾個點:
一、收入下降:由於疫情,企業延期開工,上下游企業的復工率普片不高,越南物流行業整體收入呈下降趨勢;
二、成本上升:復工率降低,導致人力緊缺成本上升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各個機場、碼頭、海關都有設立檢查消毒站,物流線路受阻,增加運輸時間,最終導致物流行業產能不足、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上升;
三、資金壓力:受回款速度下降、新一輪融資延緩等因素影響,運營資金周轉偏緊,物流企業出現臨時性資金缺口。
Ⅱ 疫情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首當其沖的就是沿街商業
按照目前的管控措施,人們大規模出門消費的慾望被無限壓低,房租物業成本他們一個月還可以,兩個月、三個月呢?如果再多兩個月沿街商業根本承受不起,另外,即使疫情在2月底被遏制住,人們的恐慌心理會繼續持續一個月左右,原因很簡單,人們會想病毒殘余、等徹底被消滅後才會恢復到疫情之前到消費習慣。所以,沿街商業至少要儲備3個月的現金流才是安全的。
其次是互聯網行業,特別是互聯網出行
對於熟悉互聯網的大家都知道,基本都處於負債經營的狀態(除了較為知名的BAT等外)互聯網公司來說最大的成本就是運營成本,一旦持續停工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勁運營成本這一項,也會很讓人頭疼。互聯網項目開發等再好,沒有人去做市場了,有什麼用呢?互聯網產品一類是提供服務,如知識付費、外賣、出行、酒店預定等,一類是提供產品如自營類別的電商、B2B、B2C平台等。(互聯網類公司基本還是圍繞衣食住行相關展開)試想但凡需要與人直接從接觸的行業都被禁止,那互聯網服務的提供者能好到哪裡去?特別是互聯網出行,無論是網約車平台還是順風車平台,人們對疫情的惶恐心理已經蔓延至每一個人,能避免與陌生人接觸都會直接避免接觸,本身出門的人就少,再加上人們的惶恐心理,訂單會持續的急轉直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說哪家互聯網出行平台是正利潤經營的。
緊接著是中小企業的問題
眾所周知,實際密切影響居民生活的還是這些中小企業,泛如:菜市場個體戶、計程車個體戶、商貿公司、特別是沿街商鋪(上面已經說過),這些中小企業在過敏經濟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這些中小企業也有著天然的劣勢,諸如抗風險能力低等。疫情停工這對於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可能是他們開業至今遇到的最大風險。而這些影響是一連串的~~~
再說說對個人的影響
從08年第一次經濟危機之後,房地產一直牽動著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同時國民經濟也進入到一個高增長時代,伴隨而來的是個人的高負債,現在得所謂中產階級都是從08年以後發展而來,這些大都是高負債的「活著」,持續到5.1首先破產的就是這一部分人,收入來源大幅度降低,個人破產會與當初08年美國因次貸危機引起的個人破產如出一轍…
再說說國際地位的情況
WHO把中國劃分為疫情區以後,不出意外的話很快會有很多國家切斷與中國的人員往來…對外貿易中的出口基本會被隔絕,拉動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出口大幅度降低,消費大幅度降低,市場行情如此,投資整體上會陷入長時間的低迷~~2020年的經濟增長可能會很低。
但是機遇往往與風險並存
也會有一些蓬勃發展的行業,比如,制葯企業、短視頻行業、直播行業、泛5G行業、人工智慧行業、VR行業、互聯網小貸以及三方支付行業(有很大一部分人現金流吃緊,回可想而知的套現、網上消費貸款)等,其實可以想像一下,人們不在出門的幾個月裡面會衍生出來哪些行業,這些行業就是機會,當然,在疫情過後,一些新的互聯網營銷模式、新的銷售模式、新的商業模式可能也會被開發出來,畢竟在家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想想之後怎麼賺錢來的實在。
還會有一些不受影響的行業,比如保險行業、第一產業等,現在正處於冬作物的生長期間,就算再怎麼慢,到冬作物收獲的時節疫情一定會被遏制,所以可能影響最小的就是第一產業了。
眾志成城、防控疫情
不得不說我國在突發性疫情的管控方面這的是越來越成熟有效,相應也非常及時,特別是河南的硬核抗疫,總是會被津津樂道。
最近有朋友跟我說管控太嚴,但是如果知道這些你還覺得嚴格嗎?不管如何,疫情必須的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遏制,無論從個人、國家還是到整個國際地位,正如鍾南山院士所言,現在已經到了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讓我們一起眾志成城、防控疫情,對於普通民眾而言,不求為國家做多大貢獻,但是在這個時間點真的別給國家添亂,按照國家防控要求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門,相信疫情很快會被遏制。
天佑湖北、天佑中華!
Ⅲ 因疫情發生,越南大量工人逃離工廠,當地的疫情有多嚴重
越南當地的疫情非常嚴重,好多人都感染上了病毒,也沒有好的措施進行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