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講潮洲話的地區
潮州話通行區: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以及世界各地的潮州移民社區
中國大陸講潮州話的區域: 廣東東部,包括潮州、汕頭、揭陽、潮陽、普寧、潮安、饒平、惠來和汕尾。
18至20世紀期間,潮州居民是移居東南亞的主要華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話成為海外華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區以外的華人社群,也有很多人操潮汕話。
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國和柬埔寨定居,成為當地最大的華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內省、北蘇門答臘省、南蘇門答臘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吉打邦)形成重要的少數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洲和歐洲居住,一些從潮州地區而來,一些則從東南亞而至。
可是,隨著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話的母語使用者逐漸減少。受到共同文化和傳媒影響,很多原以潮州話為母語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都轉而說英語、華語和閩南語(與潮州話有些互通)。華語也漸漸取代潮州話,成為年輕人的母語。盡管如此,潮州話仍然是很多新加坡華人的母語,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華人第二大族群,僅次於閩南人。
㈡ 潮汕話的由來
潮汕話初始於秦、漢時期,成型於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潮語的一整套文讀系統,已逐步與現代漢語互相融合。
潮州話是潮汕人的母語,是唐代以前可以追朔至先秦的中國古代漢語的遺存之一,是中國最古老的官方語言之一。潮州話保存著很多古漢語的成分。
(2)為什麼越南會說潮汕話擴展閱讀
潮汕地區
潮汕地區,是指廣東潮汕語系地區,主體是潮汕四市(汕頭、潮州、揭陽、汕尾),又稱粵東四市,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地帶。前身是管轄潮汕地區的潮州府、汕頭市,1983-1991年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四個地級市。
「潮州」名稱起源於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年)以原義安郡地設置的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潮汕在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初歷代名稱潮州,今港澳台和海外仍稱潮汕為潮州。
「潮汕」名稱起源自中國近代第一條民營鐵路潮汕鐵路1904 年的興建,廣為人知自1907年孫中山領導的潮汕黃岡起義,廣為使用是在1983-1991年原汕頭市(專區)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四市之後。
㈢ 為什麼潮汕話不是廣東話潮汕話在我們法國明明比粵語知名度高,為什麼在中國卻比粵語低
因為香港、澳門的主要語言是粵語,他們在世界的地位也不算低吧。在中國大陸,廣西東部、中部,特別是東南部,他們說的是粵語方言。加上粵西、珠三角絕大部份地區都是說粵語(粵語方言)。再說了,我們廣府人的華僑在南洋、美洲、歐洲等地也是很多的。。因為在廣州推普過激,就有人反對,也許在你們外人眼裡看來我們是錯的,但為了母語、為了嶺南文化,我們會堅持下去的。
㈣ 聽說東南亞那邊很多人會講潮州話,甚至是除了官方語言的第二語言,真的假的啊為什麼
確實有很多潮汕人。。。很多是移民,去做生意的潮汕人
㈤ 越南話與客家話
應該不是,歷史上越南曾經是中國的領土,所以是有些來往的。但跟客家話就還是有區別的,而且客家話也分很多地區的客家話,都不一樣!
中國八大方言語系
中國有八大方言(新近又發現一種叫「平語」的語言,主要分布在廣西一帶)。也有人把中國方言劃為九大方言、十大方言。其實,我們所說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甚至「十大方言」,都還只是國內的漢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數民族的語言,中國的方言還可以劃得更多、更細。
一、北方方言
習慣上稱為「官話」。有東北官話、西北官話、晉話、西南官話等。以北京話為代表,包括長江以北,鎮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帶,四川、雲南、貴州和湖北、湖南兩省的西北部,廣西北部一帶,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70 %以上。在這方言區內居住的何氏人,他們的語言自然屬於北方方言。而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其「母語」當屬北方方言。
二、吳方言
吳方言被譽為「吳儂細語」,以上海話為代表(一說以蘇州話為代表)。包括江蘇省長江以南、鎮江以東部份(鎮江不在內)浙江省大部份。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8.4%左右。在這方言區內居住的何氏人,他們的語言自然屬於吳方言。而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其「母語」當屬吳方言。
三、湘方言
以長沙話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 右。在這個方言區內居住的何氏人,他們的語言屬於湘方言。而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其「母語」當為湘方言。
四、贛方言
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東部沿江地帶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東南一帶,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2.4%左右。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贛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歸類為贛方言。
五、客家方言
以廣東梅縣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部、南部和北部,廣西東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數地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4%左 右。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客家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為客家方言。
六、閩北方言
以福州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灣省的一部分,南洋華僑也有一部份人說閩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1.2%左右。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閩北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 ,其「母語」當為閩北方言。
七、閩南方言
以廈門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廣東省東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灣省的大部分地區。南洋華僑也有不少人說閩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3%左右 .此方言區內何氏人的語言屬於閩南方言。從這個方言區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華僑、華人,其「母語」當為閩南方言。潮汕話也是屬於閩南語的。
八、粵方言
以廣州話為代表,分布在廣東省大部分地區和廣西東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他一些國家的華僑,大多數都說粵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
至於新近發現的「平語方言」,多分布於廣西一帶,其特點為是北方方言對南方方言地區侵蝕的產物!
㈥ 潮汕話與閩南語有什麼關系
潮州話(潮汕話)在廣東東部沿海的潮汕地區以及海外華人中廣泛使用,是一種知名度較高的古老方言,包含了很多的古漢語成分,屬於閩南語,詞彙與泉漳片高度對應,語音語調上同泉漳片差異明顯,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難度。
潮汕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之次方言。
據有關史料載,潮語初始於秦、漢時期,成型於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
潮州話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語法特殊、詞彙豐富、音韻獨特、古語義多等。古「平」、「上」、「去」、「入」四聲,潮州話分化成陰陽兩類為「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八聲。
由於潮州地區的特殊地理位置,雖然中原經歷幾次語言大變化(特別是北方少數民族語言的融化)但對其影響不大,故而潮州話至今仍保留不少古漢語特徵。
因歷史的變遷,這些古漢語詞彙有的以諧音或保留原音而成為地方方言,故被有關語言學者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
㈦ 泰國人為什麼會說潮汕話
因為16世紀中葉泰國的國王鄭達信(音)就是澄海人,後又有很多潮汕人漂洋過海來到泰國,把潮汕的文化也帶到了泰國。潮汕有一首兒歌:天頂一隻鵝, 阿弟有畝阿兄無。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聽著無奈何,收拾包裹過暹羅。 「暹羅」就是泰國的古稱,由此可見一斑。
㈧ "潮汕話"是什麼時候就開始有的
潮汕話,大概是在公元九世紀——十五世紀時產生的。 下面介紹一下潮汕話的發展歷史: 潮汕話,又稱潮州話,是全國八大方言區中閩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古樸典雅,詞彙豐富,語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詞古義多,語言生動又富幽默感,與其他語言很大區別。因此,引起海內外語言學家的關注,研究潮汕話的人很多,有關潮汕話的專著、字典、詞典也很多。對潮汕人來說,潮汕話是維系感情的紐帶,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異域他鄉。鄉音相同,勝似「自己人」。
潮汕地區不同地方的潮汕話也有分別,不同城市或地區語言各有自己特點。
潮汕話還有很多人更願意叫潮州話,特別海外潮人,也都更習慣稱自己是潮州人。可以參見潮州話詞條。 歷史和地理古代潮州話源自古閩南語。潮州先人本來居住在中原一帶。9至15世紀期間,為了逃避戰亂,一些閩人往海邊遷徙,到達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時間之後,又集體向南遷徙到廣東東部,即今潮汕地區。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過剩。
由於地理隔絕,潮州話便逐漸發展為獨立的方言。
潮州話源於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稱的由來,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潮州、汕頭、揭陽、潮陽、普寧、潮安、饒平、惠來、澄海等。客家話地區大埔和豐順都有說潮州話的居民。而饒平、陸豐、海豐等主要潮州話分布區,也有說客家話的居民。
18至20世紀期間,潮州居民是移居東南亞的主要華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話成為海外華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區以外的華人社群,也有很多人操潮汕話。
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國和柬埔寨定居,成為當地最大的華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內省、北蘇門答臘省、南蘇門答臘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吉打邦)形成重要的少數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洲和歐洲居住,一些從潮州地區而來,一些則從東南亞而至。
可是,隨著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話的母語使用者逐漸減少。受到共同文化和傳媒影響,很多原以潮州話為母語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都轉而說英語、華語和閩南語(與潮州話有些互通)。華語也漸漸取代潮州話,成為年輕人的母語。盡管如此,潮州話仍然是很多新加坡華人的母語,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華人第二大族群,僅次於閩南人。 源流潮汕話在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以及海外華人中廣泛使用,是知名度較高的一個古老方言,屬於閩南語系,但與閩台的閩南話差異很大。語法與閩台片相同,詞彙也有高度的對應,語音語調上則差異明顯,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難度。在潮汕話和閩台片相交融的地區,兼具有二者的發音特色,如福建的詔安等。潮汕話包含了很多的古漢語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來居住在中原一帶,為了逃避戰亂,一路往海邊遷徙,到達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時間之後,又集體遷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區。所以潮汕話是遺留下來的古漢語,同時也受到南越國少數民族的影響。
與其他語言之關系
普通話
潮汕地區的小童,早在幼稚園學習普通話。在進小學念書前,潮州話仍是主要教學語言,之後則只採用普通話。雖然當地學生仍以潮州話溝通。當地人大多都能明白普通話,不過年輕人對其理解一般;年長人士則不說普通話,因為以往學校以潮州話為教學語言。
潮州話母語使用者認為普通話的輕聲最難掌握。另外,潮州話失去了齒齦鼻音-n的韻尾,故此潮州話使用者常常把普通話的該韻尾(聲母n)讀成軟齶鼻音-�0�7。
閩南語和其分支都跟中古漢語相同,不存在撮口呼(沒有前圓唇母音)、唇齒音及捲舌音。例如:閉前圓唇母音y誤讀成閉前不圓唇母音;將普通話的清唇齒擦音f讀成清喉擦音h;將普通話聲母zht�0�5、cht�0�5�0�1、sh�0�5和r�0�9分別讀成ts、ts�0�1、s和z。
客家話
由於潮安、饒平和揭陽接近北方的客家話地區,這些地區的一些人除了說潮州話,也說客家話。潮汕人與客家人經常接觸,但有趣的是客家話對潮州話影響甚少。同樣地,大埔和豐順同為潮州話和客家話地區相交之處,也有一些人說潮州話,縱使客家話仍是最主要語言。
粵語
受到香港電視劇和廣州對廣東省的影響,很多年輕潮州人即使不懂得說,也能夠明白粵語。
非漢語語言
潮州話早期受到南越國少數民族的影響。後來,很多潮州人移居到東南亞,故此泰語、高棉語、越南語和馬來語等都影響潮州話在東南亞的發展。 分布潮汕地區的城市:汕頭市(含潮陽區、潮南區、澄海區、南澳縣)、潮州市(含潮安縣、饒平縣)、揭陽市(含揭東縣、揭西縣、普寧市、惠來縣)、汕尾市(含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豐順縣。
潮汕話各個地區的語調有所不同,不過大部分都能順利交流,相互通話。
按照城市可以分作以下幾種:
1. 潮州音;
2. 汕頭音;
3. 澄海音;
4. 潮陽音;
5. 揭陽音;
6. 汕尾音。
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韓江流域語調;
2. 練江流域語調;
3. 榕江流域語調;
4. 海陸豐區域語調。
㈨ 潮汕話與越南話,哪種歷史比較悠久
肯定是潮汕話了,你想潮汕在歷史上的開發比越南早的多,那時候越南都沒開發,或者說都不存在,怎麼會有越南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