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火龍果在什麼地方生長
1、產地:原產是美洲至南美洲北部的加哥斯達黎、瓜地馬拉、巴拿馬、厄瓜多、古巴、哥倫比亞等地。後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的台灣省,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廣東、福建、雲南等省區。
2、環境:火龍果為熱帶、亞熱帶水果,喜光耐陰、耐熱耐旱、喜肥耐瘠,在溫暖濕潤、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生長。
Ⅱ 火龍果發源於哪個國家
火龍果原產地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巴拿馬、厄瓜多、古巴、哥倫比亞等地。後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的台灣省,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廣東、福建、雲南等省區。
火龍果為熱帶、亞熱帶水果,喜光耐陰、耐熱耐旱、喜肥耐瘠。在溫暖濕潤、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生長迅速,春夏季露地栽培時應多澆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長狀態,在陰雨連綿天氣應及時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莖肉腐爛。其莖貼在岩石上亦可生長,植株抗風力極強,只要支架牢固可抗台風。
Ⅲ 火龍果產地是哪產的
原產地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巴拿馬、厄瓜多、古巴、哥倫比亞等地。
後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的台灣省,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廣東、福建、雲南等省區。
火龍果為熱帶、亞熱帶水果,喜光耐陰、耐熱耐旱、喜肥耐瘠。在溫暖濕潤、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生長迅速。火龍果耐0℃低溫和40℃高溫,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5℃。
(3)火龍果在越南哪裡生產擴展閱讀:
火龍果功效
1、防止血管硬化
火龍果果實中的花青素含量較高,尤其是紅肉的品種。花青素是一種效用明顯的抗氧化劑,能有效防止血管硬化,從而可阻止心臟病發作和血凝塊形成引起的腦中風;它還能對抗自由基,有效抗衰老;還能提高對腦細胞變性的預防,抑制痴呆症的發生。
2、排毒護胃
火龍果中富含一般蔬果中較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這種有活性的白蛋白會自動與人體內的重金屬離子結合,通過排泄系統排出體外,從而起解毒作用。此外,白蛋白對胃壁還有保護作用。
3、美白減肥
火龍果富含美白皮膚的維生素C及豐富的具有減肥、降低血糖、潤腸、預防大腸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
4、預防貧血
火龍果中的含鐵量比一般的水果要高,鐵是製造血紅蛋白及其它鐵質物質不可缺少的元素,攝入適量的鐵質還可以預防貧血。
5、其他價值
火龍果果實汁多味清甜、除鮮食外、還可釀酒、制罐頭、果醬等。花可干製成菜、顏色可提煉食用色素。
Ⅳ 火龍果的產地
原產地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巴拿馬、厄瓜多、古巴、哥倫比亞等地。後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的台灣省,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廣東、福建、雲南等省區。
火龍果的營養功能:火龍果富含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C等維生素和胡蘿卜素,含有較高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明目降火、減肥、潤腸、預防大腸癌等作用。
火龍果中的植物性白蛋白可與人體內的重金屬離子結合,通過排泄系統排到體外,起到解毒作用;白蛋白還有保護胃壁和增強腸胃的功能。紅肉品種火龍果花青素含量較高,能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有防止血管硬化和抗衰老的功能。
(4)火龍果在越南哪裡生產擴展閱讀:
火龍果的吃法和使用禁忌
火龍果表面紅色的地方越紅越好,綠色的部位越綠越新鮮。若綠色部分已枯黃,即表示火龍果已不新鮮,這樣的火龍果最好少吃。另外,不要將火龍果置於冰箱中保存,以免凍傷,加快變質。如需保存,應將火龍果放在陰涼通風處。火龍果雖好,但不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吃。能不能吃、吃多吃少,因人因時而異。
一是火龍果不能與牛奶同食,火龍果中的維生素C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變性結塊,而影響其消化;
二是火龍果屬涼性,寒性、氣郁、痰濕、淤血等體質人群不宜多食火龍果;
三是月經期女性不宜使用火龍果,以免行經不暢;四是糖尿病人不宜多吃火龍果,火龍果中所含糖分以葡萄糖為主,食用過多易使血糖上升;五是火龍果富含植物性白蛋白,過敏體質孕婦慎食。
Ⅳ 火龍果產地是哪裡
中國只有台灣·海南,廣西,廣東福建等部分省區種植,原產地在中美洲原產地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巴拿馬、厄瓜多、古巴、哥倫比亞等地。火龍果原產於中美洲,系當地人民的主要水果,就像台灣的木瓜、鳳梨一樣普遍。後隨殖民者傳播到亞洲,後因越戰時大量噴灑落草劑,只剩生命力強的火龍果倖存,成了當地居民的救命食物,意外發現原來很好吃,戰後才開始刻意栽種。
,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它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醫葯」為一體,稱之為無價之寶。在拉丁美洲傳統的祭典上,火龍果是必備的一種「神聖之果」。
外形色澤:火龍果是果中之王,橄欖狀果形,鮮紅色外皮亮麗奪目,單個果重在800克左右。目前有紅皮白肉、紅皮紅肉、紅皮黃肉三個新品種的火龍果,其中以紅肉火龍果最佳。果肉甜而不膩,清淡中有一點芬芳,甜充為16-18度,勝似西瓜,從其結構、吃法、口感等方面來看可稱為「樹西瓜」。
營養成分:火龍果營養豐富,每100克火龍果果肉中,含水分83.75克、灰分0.34克、粗脂肪0.17克、粗蛋白0.62克、粗纖維1.21 克、碳水化合物13.91克、維生素C5.22克、果糖2.83克、葡萄糖7.83克、鈣6.3-8.8毫克、磷30.2-36.1毫克、鐵0.55- 0.65毫克和大量花青素(紅肉果品種最豐)、水溶性膳食蛋白、植物白蛋白等,可溶性固性物含量12%-13%。
保健作用:火龍果有預防便秘、促進眼睛保健、增加骨質密度、可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幫助細胞膜形成、預防貧血、降低膽固醇、皮膚美白防黑斑的功效外,還具有解除重金屬中毒、抗自由基、防老年病變、瘦身、防大腸癌等功效。火龍果果肉中芝麻狀的種子更有促進腸胃消化之功能。火龍果的汁對腫瘤的生長,病毒及免疫反映抑止等病症表現出了積極作用。在總糖中不含焦糖和蔗糖,對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有食療效果,而且沒有副作用。
火龍果整個生長期幾乎無病蟲危害,幾乎可以不使用任何農葯和激素同樣可以滿足其正常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因此,火龍果是一種消費概念上的綠色、環保果品和具有一定療效的保健營養食品。
Ⅵ 火龍果原產地是哪裡
火龍果產地在哪裡?
火龍果原產地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巴拿馬、厄瓜多、古巴、哥倫比亞等地,後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的台灣省,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廣東、福建、雲南、貴州等省區均有栽培。
火龍果的產地環境
火龍果為熱帶、亞熱帶水果,喜光耐陰、耐熱耐旱、喜肥耐瘠,在溫暖濕潤、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生長迅速,春夏季露地栽培時應多澆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長狀態,在陰雨連綿天氣應及時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莖肉腐爛。其莖貼在岩石上亦可生長,植株抗風力極強,只要支架牢固可抗台風。能耐0℃低溫和40℃高溫,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5℃。可適應多種土壤,但以含腐殖質多,保水保肥的中性土壤和弱酸性土壤為好。
火龍果的常見種類
1、紅肉火龍果:紅火龍果的果肉紅色或紫紅色,鮮食品質佳,在台灣、廣東、廣西產期5~11月,海南產期更長。紅肉火龍果自花親和性差,自花授粉果率低,果實小,商品性差,需要白肉類火龍果授粉,坐果率高且果大。目前紅肉火龍果品種名稱混亂,沒有確定的品種名,各種植者根據自己的愛好而定。
2、白肉火龍果:白肉火龍果紅皮白肉,鮮食品質一般,台灣、廣東、廣西產期在6~10月,自花授粉親和性好,結果率高,抗病力強,產量高,可加工成果汁、果粉及果醬。目前,白肉類火龍果以越南1號品種最好,為越南主要栽培品種,適應性強,生長快,果實大且表面無刺,平均單果重420克,最大1000克。可溶性固形物18.1%,豐產,每公頃產量16500~27500千克。
3、黃肉火龍果:黃肉火龍果黃皮白肉,鮮食品質佳,花大而香,從現蕾至開花需45~60天,開花至果實成熟需90~100天,秋冬則需110~150天方可成熟。果實不裂果,自綠轉黃需1個月(冬天),轉黃後任其掛在樹上,可保留一個多月仍不會影響品質,為火龍果中品質最佳、口感甜度最好的一個類型。具芳香味,果肉中種子大而柔軟,毫不礙口,可溶性固形物18%以上,但其果實略小,一般為200克左右,主要產果期(秋冬果)在春節前後,夏果則在中秋節上市。
Ⅶ 火龍果哪裡產的,有什麼營養嗎
火龍果,英文Pitaya,本名青龍果、紅龍果。原產於中美洲熱帶。火龍果營養豐富、功能獨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纖維。火龍果樹為仙人掌科的三角柱屬植物,原產中美洲,是熱帶、亞熱帶的名優水果之一。後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我國的台灣省,目前我國大陸的海南、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區也進行了引種試種,對火龍果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火龍果因其外表肉質鱗片似蛟龍外鱗而得名。當光潔而巨大的花朵綻放時,飄香四溢,盆栽觀賞使人有吉祥之感,所以也稱「吉祥果」。
據營養學家統計,每百克火龍果果肉中,含水分83.75克、灰分0.34克、粗脂肪0.17克、粗蛋白0.62克、粗纖維1.21克、碳水化合物13.91克、熱量59.65千卡、膳食纖維1.62克、維生素C5.22克、果糖2.83克、葡萄糖7.83克、鈣6.3-8.8毫克、磷30.2-36.1毫克、鐵0.55-0.65毫克和大量花青素(紅肉果品種最豐)、水溶性膳食蛋白、植物白蛋白等。火龍果性甘平,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2、B3、C、鐵、磷、鎂、鉀等,盛產期是6月到11月,台灣各地都有種植,主要產區分布在新竹、雲林、嘉義等地。
火龍果除了含豐富的白蛋白外,還有一種更為特殊的成分——花青素。花青素在葡萄皮、紅甜菜等果蔬中都含有,但以火龍果果實中的花青素含量最高,尤其在紅肉種的果實中。它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還能提高對腦細胞變性的預防,抑制痴呆症的發生。同時,火龍果還含有美白皮膚的維生素C以及具有減肥作用、降低血糖和潤腸作用、預防大腸癌的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
花青素還存在於火龍果的果皮中,所以,我們在吃火龍果的時候,盡量不要丟棄內層的粉紅色果皮。因花青素對溫度敏感,應生食為佳。可以用小刀刮下直接生吃,或切成細條涼拌,榨汁食用也是不錯的選擇。
火龍果中富含一般蔬果中較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這種有活性的白蛋白會自動與人體內的重金屬離子結合,通過排泄系統排出體外,從而起解毒的作用。
Ⅷ 火龍果原產哪裡
火龍果為仙人掌科量天尺屬果用栽培品種,原產中美洲,是熱帶名優水果之一。火龍果起源中美洲熱帶雨林地區,為仙人掌科量天尺屬或蛇鞭柱屬植物,後由法國人、荷蘭人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我國台灣省。20世紀90年代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等省、自治區進行了引種及推廣,21世紀北方多省、市引入火龍果進行保護地設施栽培,並獲得很大經濟效益。
Ⅸ 火龍果哪裡有最多
廣西防城港東興的火龍果不少
世界最多是越南,中國每年從越南進口火龍果,進口口岸是防城港,集裝箱航線的
Ⅹ 請問火龍果的產地在哪裡呢
火龍果原產地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巴拿馬、厄瓜多、古巴、哥倫比亞等地。後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的台灣省,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廣東、福建、雲南等省區。
火龍果為多年生攀援性的多肉植物。植株無主根,側根大量分布在淺表土層,同時有很多氣生根,可攀援生長。根莖深綠色,邊緣波浪狀,莖節處生長攀援根,可攀附其他植物上生長。
火龍果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表皮紅色,肉質,具卵狀而頂端急尖的鱗片,果長10-12厘米,果皮厚,有蠟質。果肉白色或紅色。有近萬粒具香味的芝麻狀種子,故稱為芝麻果。
生長環境
火龍果為熱帶、亞熱帶水果,喜光耐陰、耐熱耐旱、喜肥耐瘠。在溫暖濕潤、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生長迅速,春夏季露地栽培時應多澆水;
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長狀態,在陰雨連綿天氣應及時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莖肉腐爛。其莖貼在岩石上亦可生長,植株抗風力極強,只要支架牢固可抗台風。
火龍果耐0℃低溫和40℃高溫,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5℃。火龍果可適應多種土壤,但以含腐殖質多,保水保肥的中性土壤和弱酸性土壤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