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有哪些姓"胡"的名人
歷史上的胡姓名人有
漢朝時胡廣,曾經在6代皇帝手下當官;
唐代有詩人胡曾,他的詩通俗明快,
還有和尚詩人胡得生;
北宋有學者、教育家胡瑗,
南宋有經學家胡安國及他的兒子學者胡宏;
宋、元之間有史學家胡三省,以解釋《資治通鑒》而聞名於天下。
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是學者胡居仁、胡直,
伊斯蘭教學者和經師胡登洲,
文學家胡應麟、胡震亨,
印刷家胡正言;
清代有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
文學家胡天游;
近現代的胡姓名人有:
國民黨右派首領胡漢民、
著名學者胡適,
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家胡正詳,
國民黨高級將領胡宗南,
小說家胡也頻等。
歷史名人
春秋時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義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七章,稱為"秦篆"(即後來所稱的小篆);
經學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傳》。
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經,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
胡烈,則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擔任襄陽太守時,築堤灌園,曾被老百姓歌頌為"譬春之陽,如冬之日。"
唐宋時期,是胡姓人氏才華橫益、人才輩出的興盛時期。唐代時有詩人胡曾,
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經學家胡安國,學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開創宋代理學的先聲,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主張,並且把講學分經義和治事兩齋,嚴立學規,以身示範。至於胡安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
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時候,曾廢棄先秦時期最為精闢的智慧結晶"春秋三傳",將之摒諸學宮的大門之外。要不是胡安國的矢志"搶救",今天呈現在國人面前的傳統文化的內容,很可能就是兩樣了。胡安國對於整個中華文而言,可謂是功高五嶽,難怪他身後會被從祀於孔子廟,千秋萬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後,史學家胡三省,
明時文學家胡應麟、胡震亨,
清時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軍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學者胡居仁、胡直,伊斯蘭教學者和經師胡登洲。
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繪畫,與刻工汪楷等合作,改進了彩色套版印刷術。
廣東潮陽縣著名人士胡萬洲,任國民政府海陸大元帥,孫中山總統咨政。
現在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
⑵ 越南有哪些常見的姓氏
越南姓氏絕大多數為漢姓,例如阮、范、陳、胡、吳、黎、鄭、李、丁等。同時也有古代安南征服南方占婆、真臘國家後引入的姓氏,但數量較少。
越南文化和中國文化一脈相傳,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深遠,拉丁化以前的越南語,文字中大量使用漢字,越南人也用漢字的偏旁和部首造出新字.19世紀法國人抵越後,設計了越文的拉丁化方案,越南才漸漸割斷與中國文字的聯系。越語受漢文化影響首先是越南人的姓氏,最為常見的例如阮、黎等姓氏,是越南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姓氏。
⑶ 越南是阮氏的天下嗎本來以為胡志明姓胡結果一查才知道他也姓阮。還有後繼姓阮者和胡志明是什麼關系呢
越南的阮姓基本是從廣東新會的一條阮姓村子裡遷出的後代,當越南建立起阮朝的時候阮氏在越南的勢力壯大,所以越南的阮氏較多。
⑷ 全世界有多少人姓「胡」
姓氏人口總數在2000萬人以上的姓有10個,依次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
姓氏人口少於2000萬人多於1000萬人的姓氏有12個,依次是:徐、孫、馬、朱、胡、郭、何、高、林、羅、鄭、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還有:謝、宋、唐、許、韓、馮、鄧、曹、彭、曾、肖、田、董、袁、潘、於、蔣、蔡、余、杜、葉、程、蘇、魏、呂、丁、任、沈、姚、盧、姜、崔、鍾、譚、陸、汪、范、金、石、廖、賈、夏、韋、付、方、白、鄒、孟、熊、秦、邱、江、尹、薛、閆、段、雷、侯、龍、史、陶、黎、賀、顧、毛、郝、龔、邵、萬、錢、嚴、覃、武、戴、莫、孔、向、湯。
前100個姓氏總人口佔全國人口的84.77%。
⑸ 越南人為什麼和中國人姓氏一樣
最近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在影院熱映,勾起了許多老炮們對逝去的青春年華的回憶,也讓越戰老兵走入了當代公民的視界。
越南這個不安分的街坊,70年代在蘇聯的支持下,試圖吞並寮國和柬埔寨,而且侵吞我國的邊境疆域,要求我國把西沙群島交給越南。上個世紀70年代末和我們國家打了一仗,通過10多年巨細戰役,在蘇聯解體後逐步厚道,最近又在搞小動作,被我國公民斥責。
了解越南的朋友就知道,越南這個國家竟然有40%多的人姓阮,還有黎、李、陳、吳等大姓。讀者很疑惑,這不和我國的姓氏一樣嗎?還真是一樣的,越南這些姓向上追溯幾十代,仍是從我國華夏地區遷徙過去的。
春秋晚期,越王勾踐稱雄,身後他的子孫爭權,越國分裂為許多部族,史稱百越。秦始皇一致六國後,派都尉趙佗帶領50萬戎行越過南嶺討伐百越,山越之地(越南北部)始置交州,這是華夏王朝第一次把越南劃入辦理范圍內。兩漢時期越南由交州刺史辦理。三國時,孫權對越南進行了進一步開發。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侵略華夏,很多漢人南遷至越南。至唐朝這幾百年一向都在我國的辦理下,所以今日唐朝著名詩人王勃的墓在越南(王勃之父擔任交州刺史,王勃省親途中落水溺亡)
唐朝滅亡後,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國在我國爭霸。南邊小朝廷南漢、前蜀、後蜀等政權國力缺乏,越南當地士大夫逐步滋生了野心。
五代十國地圖
公元9世紀,越南大臣吳權在白藤江之戰打敗南漢朝廷的戎行,此役為越南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一步。這以後越南進入封建時期,閱歷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胡朝各朝的開展,可是一向向我國稱臣納貢,還在華夏王朝能管控的范圍內。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樹立明朝。越南陳朝向朱元璋稱臣納貢,承受中心封爵。明太祖與陳朝政府互派使節通好,明廷封爵陳日??(即陳裕宗)為"安南國王",兩邊樹立宗藩聯系。明太祖將安南國列入"不征之國",以求保持兩邊友好聯系。
陳朝後期,君主糊塗,日子奢華墮落,政局走向陵夷,呈現不穩狀況。陳大定元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陳裕宗身後,外戚黎季氂(後改姓胡,又叫一元)因得上皇藝宗信賴,成為權臣。黎季氂在錢銀、土地、文教、官制等方面實施改革,又於陳光泰九年(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遷都至清化府。朝中雖曾呈現反黎季氂實力,但都被黎季氂鏟除。陳聖元元年(明建文元年,1400年),黎季氂廢黷陳朝末代君主少帝而自立,樹立胡朝,陳朝遂亡。
黎季氂奪位後,康復先人的胡姓,自稱我國虞舜之後,改國號為"大虞"。史稱胡朝。胡朝樹立後,對陳朝餘孽斬草除根,一起侵吞明朝的疆域,陳朝皇子奔赴北平告御狀,朱棣大怒,明朝隨即派大軍南下,在開大五年(明永樂五年,1407年)連續攻陷東都(即升龍)、咸子關(在興安省)等地,直逼國都清化府西國都,胡氏父子出逃,終究被明軍捉拿,胡朝滅亡,越南國土被明朝吞並。
朱棣
在明軍攻滅胡朝之際,越南民眾向明朝要求實施直轄統治。朱棣覺得這塊土地離明朝政治中心太遠,民俗奸刁,辦理不方便,沒有太大戰略價值。所以容許了越南民眾自治的懇求。明朝政府在越南僅設辦理機構,撤回駐軍。在越南建立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改地名為"交趾"。
朱棣此舉為越南脫離華夏辦理埋下了伏筆,也是一向為後世史學家詬病。明朝在越南不設駐軍,當地的裝備實力逐步巨大。越南獨立已經成為前史開展的趨勢。
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距離朱棣平定胡朝12年後。越南土著藍山豪族黎利自稱"平定王",起事反明,史稱"藍山起義",與明軍爭持數年後,黎利採行"先取茶隆(在今?V安省),略定?V安,以為立腳之地,資其財力,然後返?潿??的戰略,先操控越南中、北部地區。黎利軍逐漸取得優勢,在後陳天慶元年(明宣德元年,1426年)??洞之役、後陳天慶二年(明宣德二年,1427年)支棱之役等重要戰事重挫明軍,進占東關城(即河內)。至此,明廷決意罷兵,拋棄這塊土地。封爵陳皓(黎利擁立的傀儡君主)為"安南國王",越南取得獨當一面。
至此,承受我國封建王朝上千年辦理的越南,從我國地圖中消失,那些從我國遷徙到越南的人的子孫,拿著刀槍對著從前的母邦,前史總是讓人很難過,但這是事實。
⑹ 世界上姓胡的有多少人
胡姓為中國的第13個大姓,胡姓子弟人丁興旺、枝繁葉茂,遍布於五湖四海、神州大地,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 大概100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