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84年,我國在和越南打仗,為什麼還要舉行大閱兵
鼓舞人心啊,尤其是戰略導彈部隊首次亮相。再說那時候主要的戰事已經結束了,就是邊境還處在對峙狀態
2. 越南士兵為什麼沒打什麼勝仗,國家卻獎勵這么多
對於他們來說,本身被表揚的幾乎就不會,這樣會特別珍惜,所以也是為什麼在閱兵儀式上會出現這么多的獎牌,你們是怎麼看待的呢?
3. 世界各國閱兵式哪個國家最好看
青菜蘿卜各有所愛。
由於文化差異的影響,不同國家其閱兵形式也有所不同。大體從形式上可分為蘇式閱兵、英式閱兵、法式閱兵和美式閱兵四種,以下為採用不同的閱兵形式的部分國家:
1.蘇式閱兵——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獨聯體及原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古巴、利比亞、伊拉克、越南、蒙古等,其特點是場面及氣勢在4種閱兵模式中最為隆重宏大,徒步方陣受閱時採用普魯士式正步(俗稱「鵝步」,類似於愛爾蘭踢踏舞舞步),顯得特別整齊劃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大規模閱兵時對士兵步幅大小、時間甚至眼神的要求被外界認為達到苛刻的程度);側重於展示本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在4種模式之中最能體現閱兵震懾敵對國家或敵對勢力的本來意義,故此往往最能夠吸引國際輿論的關注。
2.英式閱兵——英國、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埃及等英聯邦成員國,其特點是受閱部隊的方陣及隊列行進基本上繼承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傳統,側重於緬懷本國軍隊過往的光榮歷史,閱兵式上會出現很多早已淘汰的兵種及武器裝備,部分方陣官兵會穿著老式軍服受閱。
3.法式閱兵——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瑞典等歐洲大陸國家,其特點是士兵走正步時的步幅比英式閱兵小,對車輛方陣的編排帶有較強的藝術氣息。
4.美式閱兵——美國、 韓國、 菲律賓等,其主要特點是娛樂性、表演性和商業性在4種模式中最強,猶如一場精彩熱鬧的武裝大遊行或狂歡節儀式;且士兵受閱時只走行軍步伐,不走正步。
4. 觀大閱兵有感300字!(300字左右)別給我太多
10月1日的國慶大閱兵,氣勢恢宏,場面壯觀,吸引了所有中國人的眼球,也吸引了不少外國人的目光。
共和國六十年的輝煌,呈現出了『國富』,但還不能說『民強』,還只是剛進入小康。真正使 我國發生巨大變化的
是改革開放的後三十年。據統計,現在一天的國民生產總值相當於前三十年的一年。中國已快速地融入了國際社會,並成了重要一員。實踐證明,中國人是聰明的,只要走對了路,我們一定不會比別人差。
我去過北京多次,也登上過天安門。有人稱北京是中國的心臟,天安門廣場是北京的心臟,我深有同感。它見證了太多的歷史,有流血,有歡笑。
有人對濤哥大閱兵身著中山裝大加贊賞,其寓意顯而易見。他的特定含義是傳承,黨指揮槍,與國際接軌。但也有人把它放大延伸,說什麼以後接見外賓也不要穿西裝,只穿中山裝,氣氣日本人,美國人,西歐人。這就是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情緒了。如果著裝就能強化愛國意識,增加民族自豪感,有利經濟發展,那阿拉伯的長袍沒有使該民族迅速進入發達社會,阿拉法特的頭巾也未能促成以阿和平。這應該給我們以啟示。
更有甚者,面對我國展示的各種新型武器,忍不住說要扔兩顆『點心』教訓一下
越南。這種崇尚武力的思維是不利於世界和平的。
中華民族歷來沒有領土擴張的傳統,萬里長城是她的最好物證。但中國人在外來民族入侵時有不屈不饒斗爭的傳統,當我們強大時,只能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而不能向弱小國家炫耀武力,在和平未絕望前,更不能付諸武力。我們已經擁有維護世界和平的硬實力,即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還要加強軟實力的建設,即讓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5. 越南人如何看待中國人的抗美援越
越南政府對中國的宣傳匪夷所思。
對於抗美援越和抗法援越,越南政府基本上不說中國人好話的。他們認為法國人跑了,以後也不會再來,而美國人並沒有那麼壞。反倒是中國,時時刻刻威脅著越南。
6. 越南人怎麼看中國人和中國
我是一名越南人。在我眼裡中國人大都是很友善的、很大方也很隨和,至少我覺得北京這邊是那樣的,其他地方的還行吧!中國一直以來都是越南的好鄰居,所以我們一點兒都不希望兩國發生任何矛盾和沖突...
7. 外國如何看待中國閱兵
中國閱兵分軍人列隊
步伐整齊度。
中國閱兵外國專家看武器先進程度,尤其是戰略威懾武器!很多武器射程智能靈巧是重要的關注點!
8. 觀國慶閱兵有感
軍旗飄飄,軍歌嘹亮;馬達轟鳴,鐵流滾滾。多麼整齊的步伐,多麼威風的軍容,多麼嚴明的紀律,多麼堅強的意志!在解放軍建軍七十七周年紀念日,駐港部隊官兵在石崗軍營舉行的公開盛大閱兵儀式,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更是帶給約三萬現場市民全新的體驗和強烈的震撼。
隨著軍旗護衛方隊、九個徒步方隊、兩個裝甲方隊和三個空中直升機編隊組成的受閱隊伍,相繼亮相,接受司令員王繼堂中將的檢閱,其一流的精神風貌、一流的作風紀律、一流的訓練質量,都淋漓盡致地展示在全港面前。喜看閱兵式,市民無不交口稱贊,對擁有這樣一支威武、文明、勝利之師,倍感驕傲和自豪,對香港的穩定繁榮更添信心;咸稱通過觀賞閱兵儀式,增加了對解放軍的了解和對國家的認識,加深了愛國之情,增強了國家主權觀念。
眾所周知,軍隊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和保障。在世界各國,閱兵儀式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是一項非常嚴肅和重大的活動,其主要意義在於彰顯國家主權、突出國防實力,展示政府維護國家和地區安全的力量和決心。在中國,除了舉行過十三次舉世矚目的國慶閱兵外,一般閱兵活動是建軍節在軍營內舉行。此次駐港部隊在軍營公開舉行『八一』閱兵,在香港特區和全國范圍都是第一次,對於回歸已經七年的香港來說,更是具有特殊意義。
應該承認,由於種種歷史的原因,在香港,所謂國家觀念和主權意識等,在人們心中一直都是比較淡薄的。對沒有國家主權完整和安全,就沒有民眾安居樂業這樣的基本道理,人們都不甚瞭然,甚至連『愛國愛港』,都曾經成為一些人嘲笑的對象。在這種心態下,當然對主權象徵的解放軍,就長期存有偏見、
疑慮和抗拒了;在這種認知下,對認識和落實『一國兩制』,對執行基本法,當然帶來種種不利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有識之士早就大聲疾呼,香港亟待加強國民教育。
毫無疑問,閱兵式就是很好的一種國民教育方式。從此次閱兵式後各方的良好反應來看,昨天的閱兵式是相當成功的,相信還會給本港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不僅讓市見證了駐港部隊七年來的光輝足跡,展示了駐港部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昂然形象,加深了市民對軍隊的認識和信任;而且也有利於增強市民的國家觀念,強化主權意識,從而有利於更好地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七年前,在香港這顆東方明珠上首次飄揚起『八一』軍旗,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有了象徵和體現國家主權的軍隊,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有了堅強可靠的保證;七年來,駐港部隊以其過硬軍事素質、精良武器裝備、嚴明作風紀律和高昂士氣,嚴格依法履行防務,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良好形象,築起安全屏障,充分證明鄧小平當年堅持駐軍香港,的確是高瞻遠矚
9. 越南人如何看待黑旗軍
古有水滸英雄漢,今有黑旗抗日軍。
逼上樑山
黑旗軍的建立者劉永福生於1837年,來自廣東一個偏僻山村的他,13歲便去當了船工,而後又輾轉流浪到了越南,總之劉的早年甚是凄涼。1857年,20歲的劉永福不甘心命運的貧苦,於是參加了農民起義,自此開啟了他傳奇的人生。
李永福塑像
這里介紹下當時中國兩廣地區的背景。大家都知道中國傳統的出口的產品分別是:茶葉、瓷器、絲綢。但到了19世紀,瓷器的製造在歐洲已經不是秘密,如今世界幾大高端瓷器品牌在當時歐洲已見雛形。
蓋棺定論
從逼上樑山,到被朝廷招安,再到後來的抵禦侵略。劉永福與其建立和領導的黑旗軍整一個現實版梁山好漢,他們面對法國侵略者英勇無畏,面對日本侵略者更是血戰到底,古有水滸英雄漢,今有黑旗抗日軍。
注釋1:1757年,隨著乾隆皇帝僅留粵海關一口對外通商上諭的頒布,清朝的對外貿易便鎖定在廣州十三行。
注釋2:劉永福於1917年1月因病逝世,終年八十歲。
10. 儀式對比,看完就知道還是中國最好看,印度太尷尬了
還是中國閱兵看著最養眼,中國閱兵儀式也被稱為世界上最震撼的閱兵,很多其他國家的網友看了中國閱兵都說自己國家的實在太差勁了。中國的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非常整齊劃一,精神抖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