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康是什麼意思
摘要 小康是指為中國廣大群眾所享有的介於溫飽和富裕之間的比較殷實的一種生活狀態。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
② 「小康」是什麼意思
拼音:xiǎo kāng釋義:(1).稍安。《詩·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鄭玄 箋:「康,安也。今周民罷勞矣,王幾可以小安之乎?」 唐白居易《老病相仍以詩自解》:「昨因風發甘長往,今遇陽和又小康。」 (2).儒家理想中的所謂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樂的社會局面,指 禹 、 湯 、 文 、 武 、 成王 、 周公 之治。低於「大同」理想。見《禮記·禮運》。後多指境內安寧,社會經濟情況較好。《晉書·孫楚傳》:「山陵既固,中夏小康。」《資治通鑒·後唐明宗長興四年》:「在位年穀屢豐,兵革罕用,校於 五代 ,粗為小康。」 (3).今指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在特定時期所要求達到的目標。《瞭望》1985年第37期:「 鄧小平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探索了 中國 怎樣搞社會主義。歸根結底,就是要發展生產力,逐步發展 中國的經濟。第一步,規定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從一九七九年底提出這個目標到本世紀末……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按人均計算,包括人口增加因素,從二百五十美元增加到八百至一千美元。」 (4).家庭稍有資財,可以安然度日。 宋洪邁《夷堅甲志·五郎君》:「 庠不能治生,貧悴落魄……然久困於窮,冀以小康。」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丁前溪》:「 楊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舊業矣。」《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先生得這『銀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 郁達夫 《遲桂花》:「家裡雖稱不得富有,可也是小康之家。」 (5).【形】指家庭經濟情況可以維持中等水平生活:家道~|~人家 以上摘自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編輯本段]小康的來由 「小康」一詞,古代共有三種解釋。 一、早在西周時候,小康一詞即已出現。《詩經》上的《大雅·民勞》中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在這里,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二、儒家把比「大同」思想較低級的一種社會稱為小康。《禮記·禮運》上說:「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貴族世襲)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設置)田裡……是謂小康。」這里描繪的是在夏禹、商湯、周代的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治理下出現的盛世。 三、指家庭經濟比較寬裕。如宋人洪邁所著《夷堅志》卷一就有「(劉)癢……久困於窮,冀以小康」的話。(材料摘自《應用寫作》雜志 2003年第9期 寫作雜談 欄目)
③ 小康是什麼意思
小康是指為中國廣大群眾所享有的介於溫飽和富裕之間的比較殷實的一種生活狀態。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
小康即「中產」,或中等財富(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指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
但達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人;由於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且大部分人的財富是以家庭為單元擁有的,所以小康(或中產)也稱「中產家庭」。
相關故事
明成祖朱棣重視經濟,勤政愛民,善用人才,振興文化,曾言:「斯民小康,朕方與民同樂」。後世評價遠邁漢唐,尊稱為永樂大帝。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遣鄭和下西洋,開辟海上絲綢之路,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遷都北京,抵禦蒙古入侵。
浚通大運河,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聯系和發展;編纂歷史巨著「永樂大典」,促進了文化的傳承等等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永樂年間國家與社會經濟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版圖進一步拓展,政權更加的穩固,國力達到鼎盛,百姓安居樂業。
④ 人們常說「奔小康」,請問「小康」是什麼意思
小康指家庭經濟比較寬裕,生活比較安定,廣大人民安居樂業,家庭經濟生活比較富足的喜人景象。
恩格爾系數下「小康」定義
——聯合國糧農組織劃分貧富的標准
「民以食為天」,在所有的消費資料中,食物是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因此,消費結構一般用食物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百分比表示(食物支出金額÷總支出金額x100%=恩格爾系數)。根據國際流行的觀點,收入越少,總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費用所佔的比重越大。這是19世紀中葉德國統計學家恩斯特恩格爾最先提出的,故稱「恩格爾系數」(亦稱恩格爾定律)。恩格爾是19世紀德國的一位行政官員和統計學家,他原來是一個采礦工程師,後來當上了薩克森地區統計局局長。他第一個探討了收入花費在各項支出比率的規律。
就一般規律來講,恩格爾系數越低,生活水準越高;恩格爾系數越高,生活水準越低。就一個國家來講,一個國家越窮,消費者平均用來購買食品的支出占總收入的比例就越大;一個國家越富,消費者平均用來購買食品的支出占總收入的比例就越小。聯合國糧農組織依據恩格爾系數有一個劃分貧富的標准,即恩格爾系數在60% 以上者為絕對貧困,50%-60% 為勉強度日,40%-50% 為小康水平,30%-40% 為富裕,30% 以下為最富裕。據我國國家統計局提供,我國1997年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構成為:食品46% ,居住9%,衣著12% ,交通通信6%,醫療保健4%,教育文化娛樂服務11%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8%,其它4%(見1998年3 月9 日《人民日報》)。這表明,我們城鎮居民的生活已達到小康水平。
⑤ 「小康」一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小康的來由:
"小康"一詞是古老的詞彙,是炎黃子孫長期的憧憬,古代共有三種解釋:
1、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2、儒家把比"大同"思想較低級的一種社會稱為小康。
3、指家庭經濟比較寬裕。
二、小康的國際標准:
聯合國糧農組織依據恩格爾系數有一個劃分貧富的標准,即恩格爾系數在60% 以上者為絕對貧困,50%-60% 為勉強度日,40%-50% 為小康水平,30%-40% 為富裕,30% 以下為最富裕。
三、我國已經達到小康水平
據我國國家統計局提供,我國1997年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構成為:食品46% ,居住9%,衣著12% ,交通通信6%,醫療保健4%,教育文化娛樂服務11%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8%,其它4%(見1998年3 月9 日《人民日報》)。這表明,我們城鎮居民的生活已達到小康水平。
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內容:
十六大報告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四個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內容。特別將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
具體內容就是實現六個「更加」:
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⑥ 「小康」一詞是什麼意思
就是溫飽問題 小康」一詞,源於《詩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作為一種小康社會模式,最早在西漢《禮經·禮運》中得到系統闡述,成為僅次於「大同」的理想社會模式。這以後,小康社會和小康生活,作為一種社會理想,散發著誘人的魅力。逐步走入了尋常百姓的生活用語當中。 小康」源自《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是人民(因輸賦稅服徭役)已經很勞瘁了,差不多可以讓他們休息一下了 。可見,「小康」的「康」,是指安樂、休息、安寧的意思。小康的說法用於對一種社會狀態的描述,成為社會學、文化學、政治學上的一個 詞彙,則見於《禮記·禮運》中引證孔子的一段話裡面提到的。孔子在年底參加完蠟祭之後,登上門樓,喟然嘆曰:「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到了清末,康有為提出大同思想,還寫了《大同書》。其實,孔子的小康也好,康有為的大同思想也罷,都只講到社會秩序,而沒有涉及經濟生活,只能算作小康的經濟理想。 而我們國家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各行各業都很全面、具體。比如說衡量小康的標准,有以消費結構為參照系數的,即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在消費支出中所佔的比例佔50%以下;再一個就是以人均GDP(國民生產總值)為參照標准,即指人均GDP超過800美元。那麼讀書人的小康是什麼呢?作家羅維揚說:「讀書人的小康標準是,買書不愁錢,藏書不愁房,讀書不愁考,出書不愁銷。」 小康這個名詞最早是源自《詩經》 《詩· 大雅· 勞民》這篇當中 有句話叫做民亦勞止 汔可小康 這時小康的康是指安定的意思 這是小康最早的含義 到春秋戰國時期 儒家學說的發展 儒家思想的理想社會 就是一種小康社會 這時的小康社會 指的是一種政治比較清明 人民生活比較富裕 安樂這么一種社會局面 這種思想應該說 是在幾千年儒家思想當中 是一個很重要的思想 這種思想後來進一步擴大到民間 它的意義又發生了一點變化 在民間對小康的理解 就是生活比較寬裕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 就是豐衣足食 在吃飽穿暖的基礎上能夠更進一步 安定富裕的生活 我們現在講小康 是鄧小平同志提出來的 我們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目標 具體的講也可以說是一個標准 因此 人們使用的時候把它叫作小康水平 鄧小平同志最初說的小康水平 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00到1000美元 後來我們在奔小康目標的時候 人們對小康的認識進一步擴大 把它變成一個社會 和經濟全面發展的一個標准 它的主要指標體系有十幾項 按照這樣一個指標體系要求 到2000年我們國家 已經從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2000年我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50美元左右 到這個水平以後進入第三階段了 那麼進入第三階段以後 我們就提出一個新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小康社會 這個時候才提出來的 真正最早提出小康社會這個概念 還是在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 在研究制定十五計劃 和2010年的發展規劃的時候 第一次提出在進入新世紀以後 我們國家就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和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 新的發展階段 這是最早提出來的 這次十六大報告 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 我們國家在新世紀經濟發展的 一個奮斗目標 這個小康社會跟前面說的小康 水平是不太一樣的 這個小康社會指的是一個社會 歷史發展的一個特殊的階段 是中國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 一個特殊階段 這個階段就是指從我們國家總體上 達到小康水平 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中葉 基本上實現現代化 人民生活富裕 這樣的一個五十年跨度的歷史階段 都可以叫做小康社會 這是從縱向來看 從橫向來看 小康社會是指社會各個方面的進步 包括經濟 政治 文化 黨的建設 人的發展 這些方面都要有一個全面的進步 這個小康社會 是一個動態的概念 不斷發展的概念 而小康水平它是一個具體的標准 達到這個標准 就算達到小康水平 達到小康水平以後呢 它標志著我們就進入了小康社會 因此 達到小康水平 是進入小康社會的門檻 我們現在就是處在小康社會的起始階段
⑦ 人們常說「奔小康」,請問「小康」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小康是指為中國廣大群眾所享有的介於溫飽和富裕之間的比較殷實的一種生活狀態。出自《詩經》。
小康階層的人:
1、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閑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
2、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7)越南說小康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當代小康社會的概念
小康社會是古代思想家描繪的誘人的社會理想,也表現了普通百姓對寬裕、殷實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謂全面的小康社會,不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而是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滿足城鄉發展需要。
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四個方面界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體就是六個「更加」:
1、經濟更加發展,
2、民主更加健全,
3、科教更加進步,
4、文化更加繁榮,
5、社會更加和諧,
6、人民生活更加殷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