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美軍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而且是殘敗
作為越南戰爭期間駐越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也不斷思索整體戰爭失敗的原因,並最終從《孫子兵法》中找到了答案。
他認為,越南戰勝的重要原因是,北越的軍事戰略與其他東方國家一樣,源於孫武的軍事思想,而西方國家的軍事戰略則來源於克勞塞維茨的軍事思想;北越領導人胡志明和武元甲汲取了孫武思想中的精華,在對法戰爭中首次應用,後來在對美國的戰爭中同樣應用了孫武的軍事思想。
在回顧越南戰爭、總結失敗教訓時,威斯特摩蘭引用了中國戰略家孫武的話「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貴勝,不貴久」。他還利用《孫子兵法》的觀點分析美國越戰的教訓,他在一本書中寫道:「孫子說:『上兵伐謀。』在越南戰爭的情況下,『謀』即指大戰略。美國忽視了孫子的這一英明忠告,愚蠢地投入了戰斗。」
他還分析道:「孫武在《孫子兵法》中提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美國人經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僅僅局限於從容易衡量的軍事與政治數據來了解對手,卻忽視了更為重要的文化、歷史和心理因素。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我們一直採取的方式是部署大規模火力,而不是靈活運用戰略。」
而如今美國在伊拉克又再次陷入泥潭似乎也印證了威斯特摩蘭的分析,美國僅僅局限於從軍事和政治數據來了解伊拉克,想當然地以為推翻了薩達姆(專題,圖庫)政權,就可以把美國式的民主引入伊拉克,建立一個聽命於美國的政府,但卻再次忽略了更為重要的文化、歷史和心理因素,所以才遭遇到反美武裝的激烈反抗,無法脫身。
㈡ 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
美國出兵越南插手東南亞地區,就是為了制止蘇聯在這里的擴張。
二戰結束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冷戰,亞洲地區是兩大陣營爭奪的重點。
原本美國在這里是占優勢的,但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和朝鮮戰爭的失敗,美國在東亞地區碰的頭破血流,於是把重點目標放在了東南亞地區。
在美國的支持下,法國在二戰後從日本手裡接管了越南、柬埔寨等地,妄圖恢復在中南半島的殖民統治。但北越政府在我們和蘇聯的支持下,經過9年抗法戰爭將法國人趕跑。
越南人多不怕死,而且是為了國家統一,打仗有底氣,死了有人繼續上。
但美國可耗不起,面對巨大的人員傷亡,美國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戰示威。美軍也士氣低落,許多士兵想不通他們為啥千里迢迢來這個毫不相乾的國家來送死?
而戰局也讓美軍看不到勝利的前景,最終美國只能在付出58000人陣亡的代價後於1973年全面撤軍,這是二戰結束後美軍陣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
美軍撤出後,南越政府的敗亡已是時間問題。1975年,北越攻佔西貢市,推翻了南越政府,並於1976年成立統一的越南政府。
而越南統一的的代價也是慘重動,近130萬人死亡,南方基本成為一片廢墟。
㈢ 越南戰爭中,美軍因為叢林密布舉步維艱,為何不放火燒山
越南戰爭算是美軍肯過最難啃的一塊骨頭。這場戰爭持續了近20年,直到現在美軍仍然沒有實現他們的戰略目標,這是二戰之後美軍投入最多兵力的戰爭,高達50萬兵力,並且美軍的死亡人數達到58,000人,受傷了30萬人,是二戰之後美軍的第1場硬仗。
而戰無不勝的美軍之所以在這里吃了虧還是和越南的地形特點有關,因為越南處於亞熱帶和熱帶雨林地區,四周都是樹木,美軍沒有辦法把那些重武器帶到山地里進行作戰,再加上美軍一直缺乏叢林作戰經驗,自然和那些從小就在越南生長的部隊作戰吃了虧。而美軍不放火燒山,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叢林潮濕不易燃燒
當時美軍為了改變劣勢,甚至連枯葉劑這種化學毒品都用在了戰場上,你可能想美軍為何不放火燒山,是不是出於人道主義,那完全是你想多了,他不採取放火燒山的措施,是因為越南大部分時間處於雨季,空氣濕度非常大,再加上從4月一直到10月,都是植物瘋狂生長的時期,而新鮮的植物裡面含水量極高,難以燃燒,就算美軍用一些汽油引燃那些枯樹枝也不能充分燃燒。那些因燃燒而產生的濃煙,還會給美軍的偵察增加難度,再加上真的燃了起來,由於越南常年處於雨季,也會被雨水澆滅。
放火燒山,破壞南越的生產和穩定
美軍當時加入越南戰爭,就是為了扶持親美的南越政策,幫助南越共同攻打北越,所以這場戰爭美軍不能破壞南越的生產和穩定。可氣就氣在越南的主戰場就是在南越的領土,如果美軍放火燒山,不僅不會對那些北越游擊隊造成打擊,反而會使得當地的資源被破壞,南越的農業生產被破壞,這樣必然導致南越內部動盪,這樣達不到美軍的目的。
㈣ 為何美軍在越南戰爭中陷入泥潭
二戰之後,全球進入了冷戰的大格局下。美國帶領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大西洋兩岸建立起了名為北約的軍事政治聯盟,蘇聯在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迅速組建了一個叫做華約的社會主義國家聯盟來與之對抗。美蘇爭霸由此開始,期間雙方一直劍拔弩張,卻並沒有真正的短兵相接,如果說離蘇美戰爭最近的時候,那就是古巴導彈危機事件。雖然冷戰四十多年,可是在局部方面還是爆發了幾場戰爭,其中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國家矛盾的爆發點便體現在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兩場局部熱戰之上。可是美國在打朝鮮戰爭,只用了短短幾個月就把金日成的朝鮮人民軍打到了中朝邊界,在越南打了十年卻始終沒有將北越逼到中國的邊境上?
其實在對越南和朝鮮的戰爭中,中國一直都扮演者一個正確的角色,朝鮮戰爭中抗美援朝,可以說救人救己,既摧毀了美國在半島建立資本主義政權的野心,也保衛了中國東北的利益安全。越南戰爭中,中國一直都是重要的輸血國,後來自衛反擊戰,中國在成功打擊了越南的囂張氣焰之後就選擇退兵,這是很明智的。美國在越南十年,在阿富汗十年,在伊拉克十年,反而弄得一身騷,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就是自身完全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定位。
㈤ 美國為什麼要打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是1955年11月至1975年3月間冷戰中,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也是二戰後持續時間最長,美國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場戰爭之一,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打了20年,花費超過2500億美元。更是付出了近6萬人死亡,30餘萬人受傷的代價,光飛機就損失8612架飛機。給越南和寮國等國造成的損失更為慘重,直接死亡100多萬人,經濟損失不計其數,中國和蘇聯為支持北越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另外還有大量的物資支援,直接影響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在這場戰爭中,可以說美國是失敗的,既輸掉了戰爭,也輸掉了民心,後期國內反戰情緒高漲,更損失了大量的經濟。
那麼美國人為何又要不遠萬里,來到東南亞打戰場戰爭呢?目的又是什麼呢?其實目的非常簡單,和朝鮮戰爭一樣,目的在於扶持親美政權,而且不管是朝鮮還是越南,地理位置和中國都接壤。一旦美國在中國和蘇聯的周邊扶持起來大量的親美政權,對我們來說將沒有戰略緩沖可言,處於親美勢力的包圍圈中,經濟發展將會受限,國防安全直接受到威脅,美國可以直接將軍力部署在你的家門口,這樣做可以為美國謀求霸權地位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從二戰結束後到今天,美國一直喜歡在全球拉小弟,拉幫結派,目的在於對抗競爭對手。在歐洲建立有北約組織,目的在於俄羅斯的軍力、經濟和政治發展,在中東有沙特、伊拉克和以色列等親美政權,目的在於遏制伊朗、敘利亞的發展,控制中東石油,從而掌控世界石油市場。在亞洲,美國在韓國、日本、菲律賓和關島等地建立有軍事基地,目的是啥?很顯而易見就是為了遏制中國發展,這些國家就是美國的跳板,一顆棋子。
這就是為什麼,二戰結束後美國會在世界各地積極發動戰爭的原因,其目的就是圍困對手,鞏固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不惜代價出兵朝鮮,抗美援朝和援助北越的原因。如果美國把軍事基地建在了我們的門口,親美政權建在我們門口,對我們形成合圍態勢,未來的發展將會受到更多的限制。
所以,美國人為何要不遠萬里在越南發動戰爭,而且一打就是20年,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
㈥ 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呢
這是美國的全球冷戰布局。
當時冷戰開始,中國大陸是我黨控制,成為共產黨的地盤。而北朝鮮的實力強大,比南韓厲害的多。而日本當時被戰爭打了個稀巴爛,又被美軍解除武裝,沒有軍事實力了。
這樣一來,東亞的形式徹底扭轉,美國的力量就弱了。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全力扶持台灣,南韓和日本,甚至自己出兵,就是為了扭轉東亞的不利局面。
朝鮮戰爭結束時,東亞局勢大體穩定,美國的力量不佔優至少還能招架。但中南半島,也就是印度支那又危險了。
盤踞北越的北越共產黨通過9年法越戰爭,把法國殖民者打的潰敗,1954年獲得奠邊府戰役勝利,很快佔領北越全境,直逼南越。
當時法國人支持不住,急於撤離越南。
美國人很清楚,如果法國人走了,南越政府是支持不住地,可能瞬間垮台,被北越占據越南全境。
而當時北越鄰國寮國和柬埔寨都是人口幾百萬的小國弱國,國內都有共產黨力量控制一方。那麼,越南被北越控制以後,很快寮國和柬埔寨也會完蛋,由此中南半島就成為共產黨的勢力范圍。
美軍畏懼爆發世界大戰,所以將戰略目標定位為扶持南越的穩定。
美軍從沒有出動大規模的地面部隊入侵北越,那麼就等於是完全被動挨打的局面。
北越無論打贏或者打輸,國家是沒有危險的,最慘也就是無法統一全國而已。
同時,北越也聰明的採用持久戰,游擊戰,消耗拖著美軍,看誰堅持的久。
㈦ 分析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的原因,以及越南戰爭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原因:
第一:利益:用武力手段對付社會主義國家和政權,防止社會主義陣營的無休止的擴大,而胡志明領導的民族解放運動顯然帶有這種傾向,這是不利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的。
第二:政治:美國與蘇聯全球戰略爭奪。
第三:目標:這是美國實行全球戰略目標的具體步驟,美國在軍事打擊上體現出強烈霸權的慾望。
第四:威懾:越南要是被美國佔領,從戰略地理上可以威懾蘇聯和中國。
對美國的影響:
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盡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極大的改變了冷戰的態勢。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更積極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越戰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
越南戰爭結束了美國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使美國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盡管美國自建國以來在絕大多數戰爭中都是獲利的,但是越南戰爭卻是美國人的滑鐵盧。戰爭初期國防開支急增,到1966年增加幅度為10%以上。與此同時,1965——1966兩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均超過6%。但隨著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陷入困境,國防開支負擔不斷加重,美國經濟又調頭向下,1967年經濟增長率降到2%。1970年美國經濟增長則完全陷於停頓。事實上,美國從1969 年12 月爆發經濟危機,到1982 年12 月經濟才得到復甦。
㈧ 越南戰爭的起因是什麼美國為什麼打越南最後的結果什麼
越南戰爭起因:二戰前,越南是法國殖民地,二戰中,越南被日本人佔領;二戰後,日本投降,法國人卷土重來,妄想恢復殖民統治,結果被越南人民軍打的落花流水。美軍以「自由世界」領袖自居,因為中國變成紅色的原因,總統等在國內飽受詬病,現在看到越南也有赤化的危險,而且受到中蘇的支援,於是基於冷戰的思維,決定支援法國打擊越共,後來法國人退出,美國人全盤接手,就成了美國參與越南戰爭了。
後果:中國發出警告,美國人不能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中國就要像朝鮮戰爭一樣參戰。美國人始終沒有能越過17度線,只能南打北炸,更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已經演化為政治戰,無論南北,始終無法消滅越南人民軍,陷入了泥潭之中。國內反戰呼聲很大,壓力很大,尼克松憑借終止戰爭的諾言當選後下決心撤軍,結束了戰爭。
㈨ 美國參加越南戰爭的原因
美國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國政權被由蘇聯操控的政治機構所取代,所以美國參加越南戰爭來遏制北越共產黨政權的發展。
越南戰爭,主要是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在越南地區爆發的一場。二戰後,世界上戰爭規模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同時,這場戰爭也是二戰後美軍參戰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
越南戰爭,參戰國家主要有南越、北越、中國、美國等國,參戰人數大約300萬人左右,傷亡人數大概有160萬人左右。
(9)越南戰爭美軍為什麼在地上鋪鐵板擴展閱讀:
越南戰爭最高峰的時候,美軍投入了超過54萬名美國軍人在越南作戰,大約10萬到20萬名美國士兵在這個國家之外的地方參與其中。
而參與這場戰爭的還有美國的一些盟友——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菲律賓和其它一些國家的部隊。
其實北越武裝在美國及其盟友面前完全不值一提。不論是武器裝備,還是軍事人員的素質,美軍都完勝北越武裝。
而且,美軍還擁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可以隨時為陸軍戰斗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軍居然深陷戰爭的泥潭,雖然贏得了幾乎每一場戰斗的勝利,卻最終輸掉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