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裡生產的海藻最好
2012年7月去陽江(廣東)旅遊,那時不識貨,僅帶回一包8.8元的海藻試吃(包裝上寫著「海旋藻」,大小有A4紙那麼大的一包,重量不記得了,可能半斤吧),誰知超好吃!相當的嫩,顏色是那種嫩綠色的,一小撮一泡一大碗,到現在還在後悔沒多帶點。後來吃完了,有一天在超市看到有海藻賣就一點試吃,完全不一樣差多了。其它地方的沒嘗過不清楚,淘寶上賣得比較多的是大連產的,不知相比咋樣。
❷ 海帶哪裡產最多
我國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及廣東省北部沿海均有養殖,野生海帶在低潮線下2-3米深度岩石上均有。由於從北到南溫差、光照等諸因素差異的影響,使海帶的生長成熟期有早有遲,在同一海區或同一苗繩上的海帶,其成熟期也有先後,所以,收獲期從5月中旬延續到7月上旬。
海帶是一種含碘量很高的海藻。養殖海帶一般含碘3~5%0,多可達7~10汛。從中提製得的碘和褐藻酸,廣泛應用於醫葯、食品和化工。碘是人體必須的元素之一,缺碘會患甲狀線腫大,多食海帶能防治此病。還能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與脂的積聚。
妊娠期不要吃的一些食物如螃蟹、甲魚、鱉甲(即甲魚殼)、海帶、米仁、馬齒覓、杏子及杏仁杏子、黑木耳、山楂等。
❸ 海藻是什麼東西
海藻是生長在海中的藻類,是植物界的隱花植物,藻類包括數種不同類似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
中文學名:海藻
科:馬尾藻科
別稱:大葉藻、大蒿子、海根菜、海草
界:植物界
分布:生長在低潮線以下的淺海區域--海洋與陸地交接的地方。
如:海帶、紫菜、石花菜、龍須菜就是海藻
❹ 在越南有四大怪讓人無語,大家知道是哪四怪嗎
1.路窄房瘦尖頂蓋,2.人人都把拖鞋踹,3.男人頭上綠帽帶,4.汽車沒有摩托快。
❺ 越南海藻在哪個城市
你說的應該是越南海防吧。
海防 (Hai-phong):是越南的一個重點城市。人口156萬,是北方港口工業城市,位於越南的東北部,濱臨北部灣,是越南北部的重要海港城市。北鄰廣寧省,西接海陽、興安省,南連太平省,東邊是大海。海防市大部分是陸地,少部分是海島。最大的吉婆島橫24公里,縱18,公里。陸地縱28公里,橫36公里。離河內104公里,離胡志明市1840公里。
海防市是越南工農業都比較發達的城市。據報道,海防到中國南寧的國際航班將開通。
但願我所提供的正是你所需要的。
❻ 世界最大海藻多少呢
印尼的海藻生產量達到214.5萬噸,已經超過菲律賓成為世界上生產海藻最大的國家。
❼ 海葡萄為什麼種在越南
海葡萄分布范圍挺廣,越南也是其中之一,中國一般在青島。
越南養殖的外形似長莖葡萄蕨藻的海藻則為厚葉蕨藻(C.okamurae)。
海葡萄又叫長莖葡萄蕨藻,是蕨藻屬的一種可食用藻類,營養價值高。海葡萄因其直立莖球狀體晶瑩剔透,食用口感如魚子般豐富多汁,因此又有"綠色魚子醬"之稱。
❽ 海藻是什麼
海洋中的藻類約有1000多種,我國沿海可供食用的海藻約50餘種,食用最多的是海帶、紫菜、裙帶菜等。
海藻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與較多的多糖纖維素,也含有少量脂肪、豐富的無機鹽和維生素。海藻屬於低熱量食品,尤其適合於老年人以及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病人和便秘者食用。,海帶是含碘最多的一種食物,每100克約含0.24克,是防治甲狀腺腫的理想食物。
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沿海居民都有食海藻的習慣,日本人膳食中海藻約佔10%用於日常烹調的海藻有21種,南朝鮮海藻用量更大,另外菲律賓、印尼、緬甸、越南、泰國等國家也都有大量食用海藻的習慣。
日本沿海長壽村的居民幾乎每天都要食用海藻。每天吃海藻者患高血壓、便秘、腸癌者明顯低於不吃者。日本東北大學名譽教授近藤正二先生說「長壽秘訣中有一條就是常吃海帶。」
美國學者研究指出「與美國相比,日本乳腺癌發病率低,可能與日本經常吃紫菜、裙帶菜、海帶等海藻有關,在海藻中可能含有抗癌物質,以及可降低膽固醇等物質的成分,同時還含有健康必需的礦物質……。」
近年來,美國市場上,以海藻為原料製成的海藻飲料、海藻色拉、紫菜卷等食品十分暢銷。
❾ 在馬尾藻海域的海面,為什麼生長著這么多海藻
馬尾藻海位於北大西洋環流中心的美國東部海區,約有2000海里長、1000海里寬。海上大量漂浮的植物主要是由馬尾藻組成,這種植物以大「木筏」的形式漂浮在大洋中
❿ 下龍灣的地區價值
下龍灣的美由石、水和天色三個要素構成。下龍石島天姿百態。石島的形,色同天,海相結合造出水墨國畫。灣上的香爐石表示心靈意義、斗雞石就有哲學淵博性,蛤蟆石向天訴訟。有一個作家這樣寫:「那些粗糙冷靜的石島好像還要留存,想念不停轉變的生活而化身成屋頂、抱小孩的母親、老人、人面等形象」。巨大石島裡面蘊藏著許多美麗、迷人的岩洞,其中木頭洞引起光輝的樣子,洞里的鍾乳石特別豐富,千姿百態。天宮洞就像美麗、輝煌宮殿一樣。浦濃洞門口彎曲圓,鍾乳石垂下柔曼如柳枝而驚奇洞美得令人驚訝,其鍾乳石有的像山雞、龍、蛤蟆、有的像瀑布和許多形象,到此洞您好像入到神話世界。其他岩洞如:三宮洞、貞女、仙龍、各有千秋、美麗得迷人。
下龍的海萬代總是綠水,永隨時間不停流過去。下龍灣四季都很美、春天青翠、幼芽長滿著石山上。夏天天氣涼快,潔白,陽光閃亮了海面。秋天的夜裡,月光鑲金似的照下飄揚的山影。在冬天海浪的石山上霧煙漂浮:「下龍灣美如浮游在慈母海浪上的一藍花」。 下龍灣是越族古代人居住的搖籃之一。賽洳文化系:(距今18000-7000年前)分布於下龍灣及拜子龍灣。其代表遺址有:迷宮,仙翁,天龍等洞…。留下的遺物主要是山螺螄,溪螺螄,其他淡水軟體動物及粗疏的勞動工具。賽洳文化系主人的主要謀生方式為撈螺螄摘拾野果,挖樹植根,已會捕魚而沒有打撈業務。該系文物沉積層的構造物主要是山螺螄(CYCLOPHORUR),溪螺螄(MELANIA)以及一些其他淡水軟體動物的石化殼。若將和平,北山各地的同時代居民來比較那賽洳居民有可能對海更親近,更早接觸並更多,更直接受到她的影響。
下龍灣丐漂文化系:(距今7000-5000年前)是賽洳和下龍文化中間的階段。丐漂遺址屬於吉婆島地分。在下龍區域有些屬於該文化系的遺址如:甲口,何間…。丐漂是第一證據肯定古越人祖先很早期間就跟海洋對了面。此地文化已有了發展得很燦爛的一段時期。它把各區別的文化要素,色態匯聚到越南-東南亞區域的長久傳統文化系即-CUOI文化傳統。丐漂人居住和謀生方式除了打獵摘果以外已有海洋開拓。
下龍文化系:(距今4500-3500年前)其分為初期及末期兩階段。
初期階段:是HOL0DCEN紀中期,約6000-5000年前海進的直接結果。這次海進消失了丐漂文化系居民的生活環境。其結果為屬於丐漂文化系居民群體的主要一部分沿著下龍灣及拜子龍灣的石島系統漫往東北方遷移,終於定居於海寧(既芒街市)的沿海區,造成下龍文化系的THOIGIENG早類型。該文化系主人的居住地址現屬於芒街萬寧村的THOIGIENG,GOBAMUN,XOMCHUA,THONNAM等遺址,此地海拔大概6米高。THOIGIENG本地人生活方式為打獵,摘拾並照北山人磨具製作傳統來發展其技術,勞動工具,瓷器製作技術由轉盤式助力下開端增加。末期階段:是在4000-3000年前海潮最大後漫降下的結果。下龍文化系末期階段第一特徵為:有一些部分下龍人移居在北部山區中游,平原地區。下龍人居住的地方比較豐富,包括海邊的一些溶洞,山腳,但主要的居住在海邊的沙丘,梯田和平地。海洋開拓還是謀生傳統方式但也有精巧勞動工具製作技術如鋸子光磨術。它造成各種下龍文化系特徵的特色石料工具:有肩頭的斧、錛…鬆散陶器成為下龍陶瓷的特徵物(據下龍前史時,下龍,2002)。下龍文化系對越南古文明有特別的位置。下龍灣-越南民族建國,護國歷史的遺跡
下龍灣是越南自從12世紀至18世紀第一古商港的興建地方。在「大越史記全書」上記載「已巳(大定第十年)(1149年)(宋韶興第十九年),春天,2月,找瓦,露樂,暹羅三國的商船入進海東申請留下辦商務,就立庄於海島,稱為雲屯,以便售購珍貴貨物,贈進地方產物」(「大越史記全書」內閣官本,政和第十八年刻木板5集的第一集。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吳德壽註解。)下龍灣記載著前時我軍民在民族英雄位:吳權(於938年),黎環(於981年),陳興道,陳慶余(於1288年)的領導下就在白騰江、六門、雲屯海灣進行的轟烈三大戰勝,特別是在越南民族抗法,抗美的許多戰績。歷史上,在這里多次發生越南反抗強鄰的海戰。先後在3場戰爭中,越南軍隊利用這些小島之間迷宮般的水道,阻止敵人登陸。1288年,陳興道將軍阻止蒙古艦隊。越南戰爭期間,許多島嶼之間的航道被美國海軍大量佈雷,有些地方至今還威脅航行。
下龍灣在越南經濟,社會,國防安寧的發展事業中有著戰略位置。今天下龍灣上存在的漁民村裡還保留著富於下龍本地文化價值的具有獨特,豐富性的文化本色。漁民群眾的民間文化寶庫多彩多樣。這里的歌謠、俗語、成語等反映漁民的情感,傳代生產經驗,其柔軟,親切,又曲折,深刻。婚禮歌,男女對唱,海呼調是本地特色的非物體文化。漁民的信仰,習俗也很豐富,具有平日經濟生活的典型性。下龍漁村文化價值還是各位研究科學家,各位民族文化傳統尊崇,愛護者的一個「待門」,一塊良地。 多種生物是需要保存維護以便保持全地區生態平衡的重要資源。多種生物也包括多種文化,這是人類–世間上所有生態系的重要因素的表現。下龍灣多種生物可屬於下列兩大生態系:熱帶潮濕常綠林和海洋海岸的生態系。熱帶潮濕常綠林生態系
下龍灣石島上的植物種類約達到1000多種。今所發現的一些不同樣植物群社,如:海岸泥灘,水淹紅樹林,山腳沙灘,山坡石壁,山峰,峽谷和洞口邊等植物。世界自然保護協會(IUCN)專家,在下龍灣發現了7種特有植物,這些只合適於下龍灣石灰岩島的生活條件,而世界上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它們是下龍灣的蘇鐵,紫苦苣苔,浦葵,茸苦苣苔,MONGTAI,五加皮,衛女鞋黃蘭。據統計,在下龍灣和拜子龍灣的該生態系共有477種木蘭,12種羊齒,20種泥灘植物。其動物有4種兩棲,10種爬行,40種鳥,14種獸。
海洋,海岸生態系:包括海岸濕地和海洋的兩種生態系。
海岸濕地生態系:在下龍和附近區濕地可分成下列5種生態:
海岸海泥灘和海水淹地生態:下龍和附近區共有20種泥灘水淹植物。下龍泥灘紅樹林也是許多其他生物生長之處,因此它本有生態高效益。這里有169種多絨毛蚯蚓,91種海藻,200種鳥,10種爬行,和其他6種等動物。
硬質海底和珊瑚礁生態:珊瑚生態系是下龍灣多生態系的特殊之一,其生態效益高,可以凈化水質環境。珊瑚礁主要集中在沆齋(HANGTRAI),貢堵(CONGDO),萬幼(VANGIO)等處。這里的珊瑚礁常有邊緣形,其構造象似典型的礁瑚邊緣,暗礁平面,礁冠,礁斜破和礁根基等形狀。
據統計,下龍灣有232種珊瑚。這是腔腸動物系,其中主要是珊瑚層和水螅層。下龍灣珊瑚造礁基本上是硬皮珊瑚種類的一部分(不是所有它們都參加礁造)。下龍灣珊瑚礁也是81種節肢,130種腔腸,55種多絨毛蚯蚓,57種螃蟹等動物的生長地方。
灣上岩洞和湖澤生態系:下龍灣喀斯特岩洞和湖澤生態系是很特殊的,別的地區很難有的。下龍灣湖澤全由灣上四面或三面石山環拱而成風平浪靜的。這一些自然條件形成好多特別生態系並增加下龍灣的價值。典型的是叢芫(TUNGNGON)湖澤有65種珊瑚,40種海底動物,18種海藻,尤其這里有4種被記載在紅皮書的珍稀生物。
下龍灣的一些岩洞被投資修建燈光,走道等系統,為了保存和增加下龍觀光服務,但有的岩洞還是保持自然狀態並還沒許客人參觀。
軟質海底生態系:這是海草群體生態系,下龍灣海草種類不多(5種),而它是多種生物的居住地方,又有海浪阻擋,吸取有機物質,凈化海水等作用。至今據統計有:140種海藻,3種多絨毛蚯蚓,29種軟體,9種甲殼等動物居住在海草叢中。
沒有紅樹林的海岸泥灘生態系:其常在低潮地帶分布。該地帶生長的典型生物為那些高營養價值的兩殼軟體動物和海蚯蚓,如:海參,蚶螺,沙蟲。大部分該海產資源正被過分開拓。
海洋生態系: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動物,海底動物和自游動物。浮游植物:是水裡浮游生活的小植物,其能通過光合作用過程來自供養分,參加合成有機物質並限制海水質污染。據調查結果,下龍灣共有185種浮游植物。
浮游動物:是水裡浮游生活的小動物,在浮游植物之後起著第二個鏈環性作用。浮游動物的分布附屬水層與時間。下龍和吉婆島海域共有140種浮游動物。
海底動物:其生活在海底,營養價值高。據初步統計,下龍灣有500多種海底動物,其中300種軟體動物,200種多絨毛蚯蚓,13種棘皮動物。
自游動物:這種動物能自主在水裡游泳,移居以便找食物,生殖,避寒。至今,可確定下龍灣有326種自游動物。
多種類生物:2002年,管理、研究專業機構已經進行考察以便評價,統計多種生物。他們在該遺產第一保護區的下列七個地點進行考察:牛頭(DAUBE),沆齋(HANGTRAI)、部汕(BUXAM),沬甸(MAYDEN),蛤蟆石(CONCOC);木頭島的羑石(HONVEU),萬鮋島的大蜥蜴(KYDA)石,賽丸(SOIVAN)石和貢堵(CONGDO)島。據科學專家初步確定結果:下龍灣不僅保存著本有的多種生態系和多種類生物,另外還發現一些新的生物種類。據統計,下龍灣共有1847種灣上生物和30種岩洞生物。下龍灣是熱帶海域最典型生態系的集中點,如:珊瑚,海藻,泥灘紅樹林,灣上湖澤等生態系。下龍灣共有189種魚,500種海底動物,355種浮游生物,34種海岸泥灘植物(據在下龍市於2003年12月份舉辦的關於下龍灣自然遺產多種生態國家級研討會的報告)。多種基因源:據2003年4月份越南和義大利亞有關專家在下龍灣配合考察的報告,在下列重點區:牛頭(DAUBE),沆齋(HANGTRAI),貢堵(CONGDO),發現了一些珍稀種類生物,如:Trochusniloticus,Tectuspyramis,EpitoniumScalarare,Atrinavexillum,Lutrariarhynchaena,Photololigochinensis,Sepiapharaonis等海螺、墨魚,並第一次這里發現19種海綿。這些種類生物,不僅有多種生物學價值,而且也是重要的海葯材料,因由生物順利發展的特殊條件,下龍灣不僅有生態系多樣式,而且還有生物種類基因源的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