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各國比較著名的情報或間諜機構有哪些
1.克格勃(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 克格勃的職權領域大致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反間諜部門相當。在1930年代,由亞戈達和葉若夫領導的內務人民委員部成為「大清洗」的工具。 冷戰期間,「克格勃」的職能過大, 涉及國內所有領域, 凌駕於蘇聯黨和政府之上,在國際上也成為紅色恐怖的代名詞。
克洛勃,俄語全稱拉丁字母轉寫作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意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是蘇聯的間諜情報機關。蘇聯的間諜情報機構曾與美國並駕齊驅,以實力和高明而著稱於世,在某方面甚至超過美國。自蘇聯劇變以後,俄羅斯繼承其衣缽,但其力量大為削弱,經過調整以後,又以新的面孔出現,重新活躍。
克洛勃建立於1954年。該機構可追溯到1917年12月布爾什維克政府剛建立時成立的「契卡」,捷爾任斯基是第一任首腦。
契卡將總部設在彼得格勃勒霍瓦亞大街2號。1918年蘇俄政府遷都莫斯科,契卡總部也在1920年遷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附近的盧比揚卡廣場11號。
克洛勃主要機構有「對外諜報局、國內反間諜局、軍隊管理局、邊防軍管理局、總務局、克洛勃駐外站組等。克格勃系統工作人員曾一度達到50多萬名,總部機關有1萬人,間諜、反間諜和技術保障等部門有20萬人,邊防軍30萬人,此外,在全國有150萬線人,在國外有25萬諜報人員,年預算為100億美元。
克格勃一直是蘇聯對外情報工作、反間諜工作。國內安全工作和邊境保衛等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是一個凌駕於黨政軍各部門之上的「超級部」,是一個超然的機構,它只對中央政治局負責。
英國情報機關稱克格勃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報的間諜機構」。
克格勃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是安德羅波夫和貝利亞,安德羅波夫最後擔任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而貝利亞在權力斗爭中失敗,被赫魯曉夫以叛國的罪名處死。
2.摩薩德 "摩薩德"是以色列專門負責收集境外情報、在境外執行「特殊任務」的秘密情報組織。自以色列建國以來,它執行過多次重大使命,其中轟動一時的就是1960年前往阿根廷緝拿了納粹黨衛軍大頭目阿道夫·艾希曼。此外,在還擊阿拉伯國家針對以色列的敵對行動中,它也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冷戰時代,摩薩德是一個令人感到十分神秘但又足以令所有國家,尤其是以色列的中東敵對國感到膽戰心驚的諜報部門,其活動能力和影響力足以和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媲美,決非浪得虛名。比如說摩薩德特工盜取約旦前國王尿樣,從而摸清他身體健康的行動;摩薩德特工從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眼皮底下將50卷價值連城的猶太教珍本古籍悄悄地偷運出境的行動都是它近年來的經典之作。
摩薩德還掌握了柯林頓與萊溫斯基長達30個小時情意綿綿的錄音,並曾想以此要挾柯林頓。巴基斯坦《伊斯蘭報》11月30日報道說,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將擔負起保衛阿富汗過渡政府總統卡爾扎伊的任務。報道說,以色列「摩薩德」情報人員是應美國政府的邀請抵達阿富汗的,預計還有更多的以色列情報人員將陸續抵達阿富汗。
然而,摩薩德這幾年失敗多於成功,比如說摩薩德曾制定一份詳盡的暗殺薩達姆的計劃,結果兩度失手,不但沒能成功,反而連累裝扮薩達姆及其隨從的5名以特種兵全部被炸死;1998年,摩薩德在瑞士秘密行動失手,結果特工遭審判;1999年底,摩薩德特工製造敘利亞備戰的假情報,差點把以色列拖入對敘利亞的戰爭;2000年,由於摩薩德特工使用加拿大假護照,也致使加拿大和以色列關系降溫。
接連的失敗和時代的變化使摩薩德失去了冷戰時期的光環,甚至連招特工都存在危機,因為沒有年輕人願意當特工了。為此,今年的以色列各希伯來文大報都刊登了一幅內容相同的招聘廣告:「摩薩德已經敞開了它的大門,當然不是對每一個人,也不是對許多人,但是它的大門可能正對你敞開著……」 3.中央情報局 1947年7月,美國政府根據美國國會制定的《國家安全法》,設置了中央情報局這一機構。其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近郊的蘭雷。美國中央情報局是美國最大的間諜和特務機構,是美國情報系統的總協調機關。據該機關透露,其在編人員有16500餘人,據有關人士推測實際人數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由美國總統任命,同時擔任總統和國會的高級情報顧問。
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簡稱中情局,英文簡稱CIA)是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它也負責維持大量軍事設備,這些設備在冷戰期間用於推翻外國政府,例如前蘇聯,和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的反對者,例如瓜地馬拉的雅克布·阿本斯(Arbenz)和智利的阿耶蘭德(Allende)。總部設在蘭雷。中央情報局也經常搞一些暗殺活動,暗殺敵國領導人,但很少成功。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7年,它是美國龐大情報系統中的重要機構,主要負責給美國聯邦政府搜集、提供世界各國軍事、政治、經濟情報資料,本報向讀者展示了一個「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雙面中央情報局。
❷ 各國刑警組織的英文縮寫如FBI
一、美國
1、聯邦調查局(FBI)
是美國司法部屬下的主要特工調查部門,是美國最大反間諜機構和最重要的聯邦執法部門,也是最大的調查與聯絡網路中樞,與中央情報局並駕齊驅,成為美國諜報界的象徵,在美國當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2、中央情報局(CIA)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對付沖突而設立的美國情報組織——戰略服務局(OSS)被撤銷,許多分支機構被分到政府其他部門。因此,反情報和秘密情報分部改為戰略服務分隊劃歸陸軍部,研究和分析部則被分配到國務院。
3、國防情報局(DIA)
美國國防情報局是根據1961年8月1日的國防部命令成立的。目前,國防情報局有4300~5500名雇員(包括1000名武官),預算在2~3億美元之間。
二、英國
英國陸軍情報六局
(Military Intelligence 6),又稱秘密情報局;簡稱「軍情六處」,縮寫為SIS,代號為MI6。對外又稱「政府電信局」或「英國外交部常務次官辦事處」。
三、俄羅斯
聯邦國家安全局
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改為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局(FSB,中文音譯為「弗斯勃」),該局是維護俄羅斯國家安全所有力量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四、德國
德國聯邦情報局
簡稱BND,這是聯邦德國於1956年4月在美國支持下,按中央情報局的旨意和模式成立的。
五、法國
1、對外安全總局(DGSE)核心部門
法蘭西對外安全總局又稱第七局、法蘭西國外安全總局、法蘭西國外情報局。縮寫為DGSE。
2、法蘭西領土監護局
法蘭西領土監護局又稱本土警戒局、領土安全保衛局、領土監護司等。縮寫為DSF。
六、越南諜報局
越南諜報局是越南的主要情報機關,也叫派遣局,簡稱「基伊德」(gid),代號為k49。
(2)越南情報機構有哪些擴展閱讀:
美國中央情報局是美國從事情報分析、秘密人員情報搜集和隱蔽行動的重要機構。
情報處下設管理與分析、武器控制情報、搜集需求與評價科,五個地區辦公室和五個職能辦公室,外加一獨立的中心。
科技處於1962年成立,當時稱之為研究處。美國中央情報局不同於其他美國政府機構,它無需公開其預算,雇員人數或工作情況。
主要有以下五種職能:
1、向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協調政府各部門和機構有關國家安全方面情報活動的情況。
2、向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協調政府各部門和機構有關國家安全方面情報活動的建議。
3、聯系和評價有關國家安全的情報,為政府內部適當傳播情報,在適當的地點提供有用的機構和設施。
4、為現存情報機構的利益,從事共同關心的輔助服務,以便更有效、更集中地執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決定。
5、履行影響國家安全的有關情報的其它職能和義務,以便國家安全委員會能隨時進行指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情報機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部際情報委員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國聯邦情報局
❸ 越南公安部的內設機構
辦公廳(V11):主任阮名共(Nguyễn Danh Cộng)少將 安全總局(原對外安全總局,第一總局):總局長阮志成中將。設安全參謀一局(A62)、政治保衛二局(A63)、政治保衛三局(A64)、政治保衛四局(A65)、政治保衛五局(A66)、政治保衛六局(A67)、外線局(A69)、技術業務一局(A70)、技術業務二局(A71)、出入境管理局(A72)、政治安全一局(A73)、人權指導委員會常設辦公室 (A74)、後勤安全一局(A77)、安全參謀二局(A82)、對內政治安全局 (A83)、財政金融安全局 (A84)、綜合經濟安全局(A85)、農村農業安全局(A86)、通信信息安全局(A87)、社會安全局(A88)、西北安全局(A89)、西原安全局(A90)、西南部安全局(A91)、安全調查局(A92)、安全業務檔案局(A93)、政治安全二局(A94)、後勤安全二局(A95)。 國內安全總局(第二總局,已並入第一總局):總局長范勇、副總局長程文統、副總局長阮德明(Nguyễn Đức Minh)中將。負責各行業單位的內部保衛。 政治總局(原名力量建設總局,第三總局):總局長陳伯韶中將,副總局長黎玉南。設力量建設參謀局(X12)、幹部組織局 (X13)、培訓局 (X14)、政治工作局(X15)、黨的工作與群眾工作局 (X16)、人民公安報社(X21)、人民公安雜志社(X24)、人民公安歷史所(X25)、政策局(X33)、人民公安影視廣播中心 (X34),以及院校: 人民公安政治科學院(T29)。 人民安全科學院 (T31):副院長范玉賢大校 人民警察科學院(T32)是越南最大的警察教育培訓機構,是培養越南警官的最高學府。成立於1968年5月15日,現有學生8000多人,教師和行政幹部近600人,其中專業授課教師約300人。主要教學系部有經濟犯罪偵查系、毒品犯罪偵查系、犯罪現場勘查系、治安系、交通管理系、獄政管理系等。學院開設有五年制的本科教育、三年制的碩士和四年制的博士教育。學院還提供在職警官的培訓。 消防學院(T34)。 後勤-技術學院(T36) 人民安全學院(T47):副校長何越勇大校。位於胡志明市。 人民警察學院(T48):位於胡志明市。 人民安全第一高等專科學校 (T33):位於河內。 人民安全第二高等專科學校 (T37):位於邊和。 人民警察第一高等專科學校 (T38):位於河內。 人民警察第二高等專科學校 (T39):位於胡志明市。 人民警察第三中等學校(T49):位於芹苴市。 人民警察第四中等學校(T51:位於興安省文江縣。 交通警察中等學校(T52):位於廣南省昇平縣。 武裝警察中等學校(T45):位於河內。 公安部第一文化學校(T35) 公安部第二文化學校(T42) 公安部第三文化學校(T46) 後勤-技術總局(原名後勤工程總局,第四總局):總局長Lê Văn Minh中將。全國共有4000餘人,總局機關有500人,下設參謀局(H42)、裝備與技術管理局(H44)、營房與基本建設局(H45)、環境與科學技術管理局(H46)、聯絡通信局(H47)、信息技術局(H49)、衛生局(H50)、管理局(H51)、運輸倉庫局(H52)、機要局、公產管理與財務會計室(H55)、業務機器與電子技術研究所(H56)、業務材料與化學生物技術研究所(H57)、19-8醫院、30-4醫院、199醫院、傳統醫學醫院、Gmobile移動通信公司、白藤公司、巴定公司、升龍公司、汽車技術公司等。各省公安廳設有後勤處,各縣公安局設有後勤大隊。 情報總局(第五總局):總局長鄧春鑾(Đặng Xuân Loan)中將、副總局長黎孟強。下設參謀局、後勤-技術局、情報科學院、B15局、B18局、B23局、B31局、B32局、B42局、B43局、B50局、B51局、B52局等。 人民公安警察總局(原名預防和打擊犯罪總局,第六總局):總局長範文永中將、副總局長杜金線。設總局辦公室、總局監察室、總局黨委監察委員會、警察參謀局(C42)、政治局、後勤-業務局、調查警察機關辦公室(C44)、毒品犯罪打擊與預防局(C56)、社會秩序犯罪調查局(C45)、經濟管理秩序與職務犯罪調查警察局(C46)、毒品犯罪調查警察局(C47)、職務犯罪調查警察局(C48)、環保犯罪調查警察局 (C49)、預防打擊高技術犯罪警察局(C50)、罪犯追緝警察局(C52)、社會秩序行政管理警察局(C64)、居住登記管理與人口數據警察局(C72)、警察業務檔案局(C53)、技術與外線警察局 (C51)、刑事科學研究院(C54)。 社會秩序與安全管理總局(第七總局,已並入第六總局):副總局長杜挺毅 副局長陳文衛少將。 執法與司法支援總局(第八總局):總局長Nguyễn Ngọc Bằng少將。下設:參謀局(C82)、刑事執行監督與司法支援局(C83)、看守所管理局(C84)、監獄管理局(C85)、教育改造與社區融入局(C86)、後勤-技術局(C87)、總局監察(C88)、政治局(C90)、業務教育與培訓中心、總局直屬監獄。 警衛司令部(K10):司令Vũ Xuân Sinh中將。1989年1月13日設立該司令部。擔負黨和國家領導人、工作區域、重要會議與來賓的警衛工作。下設:綜合房、參謀房、幹部組織房、政治工作房、後勤房、黨和國家領導人警衛房、會議外賓警衛房、警衛技術房、黨中央與國會處所警衛房、黨的工作與群眾工作房、180警衛房(位於胡志明市)、600團、375團、312團、建築項目管理辦、業務教育與訓練中心。 機動警察司令部 (K20):司令阮文旺中將,政委Đỗ Đức Kính中將。2009年11月12日設立該司令部。下設:東北部機動警察團(E22)、西原機動警察團(E20)、中部機動警察團(E23)、西南部機動警察團(E21)、西北部機動警察團(E24)、東南部機動警察團(E25)、第1特任警察營(河內)、第2特任警察營(胡志明市)、第3特任警察營(峴港)、機動警察業務指導房、技術與機要信息房、建設項目與營房管理房、黨的工作與群眾工作房、黨委監察委員會、業務教育與訓練中心、人民公安儀仗隊、藝術團、保衛警察局(C65)、動物訓練使用管理局(C69)。 國際關系局(V12):局長陳家強(Trần Gia Cường)少將 網路安全局(A68):局長Hoàng Phước Thuận少將 財務局(V22):局長Nguyễn Tiến Bền少將 法制與行政手續改革司法局(V19):局長Nguyễn Ngọc Anh少將。越南實現2013-2020年階段行政手續、公民證件簡化和居民管理資料庫創建總體提案國家指委會(簡稱896號指委會)辦事機構設在該局。 推動全民維護祖國安全運動局(V28):局長Nguyễn Văn Khảo少將 監察局(V24):局長Nguyễn Văn Lưu少將 公安部黨委監察委員會(V31):常務副書記Trần Công Viên少將 消防與搜救局(C66):2014年8月26日從第七總局下屬局級單位升級為公安部下屬單位。局長Đoàn Việt Mạnh少將。 消防與搜救警察局下轄15個單位:參謀處(一處)、防火審查檢查與火災調查處(二處)、 防火審批處(三處)、滅火工作處(四處)、後勤處(五處)、促進防火滅火與救難救護全民運動宣傳處(六處)、易燃易爆處理調查指導處(七處)、救護救難業務指導處(八處)、防火滅火與救難救護工具管理處(九處)、防火滅火與救難救護科學研究咨詢與技術轉移中心、北部區域防火滅火與救難救護工作國家服務中心、幹部組織處、政治工作處、後勤處。在13個省、直轄市已設立消防公安廳(局),50個省公安局下屬消防與搜救警察處。2015年,將有20個省、直轄市消防公安廳(局)。 規劃與投資局(H43):局長Đồng Văn Sơn少將 交通警察局(C67):局長Trần Sơn Hà少將。2015年1月20日正式成立。下設參謀處(一處,交通警察信息指揮中心)、政治處(二處)、後勤處(三處)、交通安全秩序法律普及宣傳處(四處)、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指導處(五處)、交通工具檢定登記指導處(六處)、駕照管理考試指導處(七處)、交通導引控制組織指導處(八處)、道路交通巡邏控制指導處(九處)、 高速公路交通巡邏控制指導處(十處)、鐵路交通秩序安全組織指導處(十一處)、內河航運犯罪打擊預防工作處(十二處)、內河交通巡邏控制指導處(十三處)、第一艇隊、第二艇隊、第三艇隊、業務教育與學習駕駛訓練中心。 公安科學研究院(V21):院長Trần Minh Thư 少將
❹ 各國情報機構名稱
澳大利亞 ASIO,波蘭 國安局,德國 BfV,加拿大 CSIS,法國 DST,美國 中情局、FBI,俄羅斯 FSB,印度 CBI、IB,新加坡 ISD,土耳其 JITEM,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安部,英國 軍情五處、軍情六處,南非 NIA,以色列 Shin Bet、摩薩德,日本 DIH、PSIA, 韓國 NIS,義大利 SISDE
❺ 武警,特警,警察,國保,保安,特務等他們的職能分別是什麼
武警,特警,警察,國保,保安,特務等他們的職能分別是什麼?我們就從各自不同的職責來來解釋。
一,武警,顧名思義就是武裝警察,這個一般是特指我們國家的武警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成立於1982年6月(前身是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建於1949年8月);是我國國家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擔負國家賦予的國家內部安全保衛任務的部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雙重領導,由內衛、黃金、森林、水電、交通等部隊和公安部領導的公安邊防、消防、警衛部隊組成。武警官兵都是現役軍人,《兵役法》第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組成。現役軍人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第三條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捍衛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平時,警衛黨政機關和部分國家領導人、重要外賓及大型集會的安全;對監獄、勞改管教場所,實施武裝警戒和武裝看押;配合公安機關依法逮捕、追捕及押解罪犯;守衛電台、電視台和國家經濟、國防工業、國防科研等要害部門,以及民用機場、重要橋梁、隧道等目標;進行邊防守衛和火災消防等。戰時,協同人民解放軍保衛邊防和海防,抗擊敵方的入侵;參加城市防衛和保衛重要目標的戰斗,組織對空防護;組織重要民用機場、車站、橋梁和隧道的防護;守衛重要的電台、工廠、倉庫和科研設施等目標,掩護工業設施和人口疏散;打擊敵特和不法分子的破壞活動,保障作戰地區的社會秩序和人民群眾的安全等。
二,特警是指以反恐、抓捕火力強大的犯罪分子、解救人質等行動為主要任務,以CQB【室內近距離戰斗】戰術為核心戰術的非軍事特勤武裝體系。公安特警為我國公安系統內的一個警種,其不僅包括真正意義上的特警,而且包括防暴警察、武裝巡警以及其他公安系統的幾乎全部的機動警力;武警部隊的特勤或特戰部隊也被稱作「特警」【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內衛部隊的特戰隊】。特警的主要任務有很多,例如反恐、抓捕火力強大的犯罪分子、解救人質、緝毒等。他們均接受過軍事化或半軍事化訓練。
中國武警特種警察學院的戰斗組織——獵鷹突擊隊,為國家級特種部隊,屬於武警特戰。是我國現公開的最高級別特種部隊、全軍官特種部隊,主要承擔高風險任務。
三,警察是指國家及其統治者,根據國家和統治者階級的意志,按照確定標准設置的警察機關及其警務人員。一般指按照具有武裝性質的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在警察機關中行使警察職權,履行警察職責的國家公職人員。中國的警察即人民警察,包括公安警察、國安警察、檢察院法院系統的司法警察和監獄、戒毒、勞教部門的警察。人民警察依照國家法律履行警察職責,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我國的人民警察【公安幹警】是國家公務員,實行公務員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完整的警銜制度,現行警服以藏藍為主色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一章第二條的規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四,保安,指保衛治安,是一個職業工種,主要職責為防火、防盜、責任區域內的人身安全。通過保安人員的工作實施來保障,固定區域內安全,正常工作秩序、治安秩序、防範於未然。我國的保安從業人員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其他地方性法規。從我做起,嚴管自我,作風正派,以身作則,處事公正,對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不玩忽職守。嚴格執行上級領導的指令,堅決完成任務且執行到位。嚴格遵守相關紀律,如有違反:按《保安違章處罰管理條例》處罰。直白的說,就是協助公安警察維護人民財產和人生安全的人員。
保安的職責范圍主要有門衛、守護、巡邏、營業性文體活動的安全服務、武裝押運、道路交通協管、特殊性安全服務、保安器材營銷、保安咨詢、承接安防工程和建立安防系統、社會性保安服務等。在改革的背景下,保安服務業已朝著物業小區、中小學、大型活動保衛、停車場看護、海上等新的服務領域延伸,保安服務企業也決計參與娛樂場所及網吧等特種行業單位、劇毒爆炸等危險品配送領域、企業事業單位、各類學校、物業小區、金融領域、停車場、保安技防、特種護衛犬、開鎖業、商業性大型活動安保工作、交通協管、廢品收購、典當等行業拓展。
五,特務,顧名思義就是執行特別或者特殊任務的專業人員,如特工,間諜等。因為其任務的特別性質,一般就是指為了國家、階級或政治集團的利益,受組織或領導的委派,默默從事情報工作或搜捕、暗殺、破壞等行動工作以及其他維護本國、本階級或本政治集團利益的秘密工作的人員。特務業務有情報工作、行動工作、策反及心理作戰。
其特殊性就是指服務於政治、經濟集團,經過特殊訓練並執行特殊任務的特殊群體。為了國家受組織或領導的委派,默默從事情報工作或搜捕、暗殺、破壞等行動工作以及其他維護本國利益的秘密工作的人員。還有就是其高度的神秘性保密性(泛指各國情報機構的特工)。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們熟悉的英國情報人員【代號007】的詹姆斯-邦德;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美國國土安全部,(DHS)下屬情報分析處等。前蘇聯與俄羅斯的契卡(內務人民委員,KGB前身);以及著名的克格勃(KGB,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現在的俄羅斯聯邦內務部(RFMIA)。英國的軍情五處(MI5);軍情六處(MI6)。國民黨的中統局/C.C→黨員通訊局(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軍統局→國防部保密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日本的特高課(特別高等警察);內閣情報調查室(CIRO)。朝鮮的朝鮮(國家安全保衛部)。韓國國家情報部(NIS)。伊朗的革命衛隊情報機構;伊朗軍事情報局。納粹德國的(蓋世太保)。以色列著名的摩薩德(Mossad,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辛貝特(Shin Bet,以色列國家安全總局)。印度的國防情報局(DIA);以及印度調查分析局(RAW)。法國的對外安全總局(又稱第七局、法國國外安全總局、法國國外情報局。總部設在巴黎第20區圖爾威爾游泳池附近的莫蒂埃舊兵營里,故有「游泳池」的代稱)。義大利的民主安全情報局(SISDE,已於2007年8月1日由AISI取代)。波蘭的對外情報局(AW);國內安全局(ABW)。越南的越南諜報局/派遣局(簡稱「基伊德」(gid),代號為k49)。捷克的捷克情報與安全局(StB)。埃及的(埃及情報總局)。南非的保密局(SASS);國家情報局(NIA);南非國防軍情報處(SANDF-ID)。澳大利亞的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ASIO)。加拿大/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新加坡/ISD。土爾其/JITEM。巴西情報局/ABIN。
❻ 世界上最著名的情報機構有哪些
1.克格勃(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 克格勃的職權領域大致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反間諜部門相當。在1930年代,由亞戈達和葉若夫領導的內務人民委員部成為「大清洗」的工具。 冷戰期間,「克格勃」的職能過大, 涉及國內所有領域, 凌駕於蘇聯黨和政府之上,在國際上也成為紅色恐怖的代名詞。
克洛勃,俄語全稱拉丁字母轉寫作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意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是蘇聯的間諜情報機關。蘇聯的間諜情報機構曾與美國並駕齊驅,以實力和高明而著稱於世,在某方面甚至超過美國。自蘇聯劇變以後,俄羅斯繼承其衣缽,但其力量大為削弱,經過調整以後,又以新的面孔出現,重新活躍。
克洛勃建立於1954年。該機構可追溯到1917年12月布爾什維克政府剛建立時成立的「契卡」,捷爾任斯基是第一任首腦。
契卡將總部設在彼得格勃勒霍瓦亞大街2號。1918年蘇俄政府遷都莫斯科,契卡總部也在1920年遷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附近的盧比揚卡廣場11號。
克洛勃主要機構有「對外諜報局、國內反間諜局、軍隊管理局、邊防軍管理局、總務局、克洛勃駐外站組等。克格勃系統工作人員曾一度達到50多萬名,總部機關有1萬人,間諜、反間諜和技術保障等部門有20萬人,邊防軍30萬人,此外,在全國有150萬線人,在國外有25萬諜報人員,年預算為100億美元。
克格勃一直是蘇聯對外情報工作、反間諜工作。國內安全工作和邊境保衛等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是一個凌駕於黨政軍各部門之上的「超級部」,是一個超然的機構,它只對中央政治局負責。
英國情報機關稱克格勃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報的間諜機構」。
克格勃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是安德羅波夫和貝利亞,安德羅波夫最後擔任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而貝利亞在權力斗爭中失敗,被赫魯曉夫以叛國的罪名處死。
2.摩薩德 "摩薩德"是以色列專門負責收集境外情報、在境外執行「特殊任務」的秘密情報組織。自以色列建國以來,它執行過多次重大使命,其中轟動一時的就是1960年前往阿根廷緝拿了納粹黨衛軍大頭目阿道夫·艾希曼。此外,在還擊阿拉伯國家針對以色列的敵對行動中,它也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冷戰時代,摩薩德是一個令人感到十分神秘但又足以令所有國家,尤其是以色列的中東敵對國感到膽戰心驚的諜報部門,其活動能力和影響力足以和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媲美,決非浪得虛名。比如說摩薩德特工盜取約旦前國王尿樣,從而摸清他身體健康的行動;摩薩德特工從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眼皮底下將50卷價值連城的猶太教珍本古籍悄悄地偷運出境的行動都是它近年來的經典之作。
摩薩德還掌握了柯林頓與萊溫斯基長達30個小時情意綿綿的錄音,並曾想以此要挾柯林頓。巴基斯坦《伊斯蘭報》11月30日報道說,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將擔負起保衛阿富汗過渡政府總統卡爾扎伊的任務。報道說,以色列「摩薩德」情報人員是應美國政府的邀請抵達阿富汗的,預計還有更多的以色列情報人員將陸續抵達阿富汗。
然而,摩薩德這幾年失敗多於成功,比如說摩薩德曾制定一份詳盡的暗殺薩達姆的計劃,結果兩度失手,不但沒能成功,反而連累裝扮薩達姆及其隨從的5名以特種兵全部被炸死;1998年,摩薩德在瑞士秘密行動失手,結果特工遭審判;1999年底,摩薩德特工製造敘利亞備戰的假情報,差點把以色列拖入對敘利亞的戰爭;2000年,由於摩薩德特工使用加拿大假護照,也致使加拿大和以色列關系降溫。
接連的失敗和時代的變化使摩薩德失去了冷戰時期的光環,甚至連招特工都存在危機,因為沒有年輕人願意當特工了。為此,今年的以色列各希伯來文大報都刊登了一幅內容相同的招聘廣告:「摩薩德已經敞開了它的大門,當然不是對每一個人,也不是對許多人,但是它的大門可能正對你敞開著……」 3.中央情報局1947年7月,美國政府根據美國國會制定的《國家安全法》,設置了中央情報局這一機構。其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近郊的蘭雷。美國中央情報局是美國最大的間諜和特務機構,是美國情報系統的總協調機關。據該機關透露,其在編人員有16500餘人,據有關人士推測實際人數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由美國總統任命,同時擔任總統和國會的高級情報顧問。
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簡稱中情局,英文簡稱CIA)是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它也負責維持大量軍事設備,這些設備在冷戰期間用於推翻外國政府,例如前蘇聯,和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的反對者,例如瓜地馬拉的雅克布·阿本斯(Arbenz)和智利的阿耶蘭德(Allende)。總部設在蘭雷。中央情報局也經常搞一些暗殺活動,暗殺敵國領導人,但很少成功。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7年,它是美國龐大情報系統中的重要機構,主要負責給美國聯邦政府搜集、提供世界各國軍事、政治、經濟情報資料,本報向讀者展示了一個「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雙面中央情報局。
❼ 世界各國的情報機構叫什麼名字
1、美國情報機構當前美國有16個情報機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 也翻譯成國家情報局)是總協調機構。 國家情報總監(DNI)統領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內的全美15個不同的情報機構,取代中央情報局局長(DCI)成為美國情報界總領導。
2、英國情報機構英國陸軍情報六局(Military Intelligence 6),又稱秘密情報局;軍情六局,縮寫為SIS,代號為MI6。對外又稱「政府電信局」或「英國外交部常務次官辦事處」。
3、俄國情報機構俄羅斯的情報機構舉世聞名,「克格勃」便是佐證。目前,俄羅斯的情報機構有聯邦國家安全局、聯邦政府聯絡和情報局、聯邦對外情報局、總參謀部軍事情報總局、商船偵察隊、軍兵種和作戰部隊的情報機關及俄羅斯的私人情報機構和情報個體戶等等。
4、德國情報機構德國的情報機構獲取情報的能力不亞於美國的中央情報局。目前有聯邦情報局、聯邦憲法保衛局、聯邦軍事情報局等。
(7)越南情報機構有哪些擴展閱讀:
聯邦調查局(FBI)
是美國司法部屬下的主要特工調查部門,是美國最大反間諜機構和最重要的聯邦執法部門,也是最大的調查與聯絡網路中樞,與中央情報局並駕齊驅,成為美國諜報界的象徵,在美國當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1908年美國司法部長波拿巴為了滿足建立一個聯邦調查機構的需要,在司法部內成立了調查局。該局總部設在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街,目前全局共有5萬名工作人員,其中專家有400多名,專職特工1萬名,每年預算達7億多美元,美國聯邦調查局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反情報和反間諜機關。
主要機構有:重罪調查處、刑事檔案處、培訓處、檢查處、行政處、國內情報處、全國犯罪情報中心、科學實驗室、通訊處、法律咨詢處、技術服務處等。美國聯邦調查局還在全國各州和重要城市設有59個分局。
分局下設辦事處,遍布各個城鎮鄉村。每個分局裡均設有專職反間諜人員和一個情報搜集小組。
國家保密局
美國國家保密局在世界各地有4000個基地,部署它的巨大的天線的地方佔地達15公頃,特工人員達2.6萬人,通訊人員達20萬人。
1952年成立並隸屬於美國司法部的國家保密局直到1975年還鮮為人知。後來,人們發現它把從美國發出的所有電傳和電報都錄了下來,成為了一大丑聞。過了多少年之後,歐洲才開始對它在經濟領域里帶來的危害感到擔憂。
這個在冷戰中誕生的機構,利用它在世界范圍內的通訊監視網路,每分鍾能夠截獲和處理200萬個通訊。為了充分利用這些信息,它研發了自己的專用晶元和世界上功率最強大的計算機。這使它能夠根據關鍵的頭幾個字母出現,自動地對截獲到的信息進行分類處理。
目前,美國國家保密局掌握了大約10萬個要竊聽的人的聲音的特徵。只要其中的一個聲音出現,錄音的裝置就會自動啟動,能分辨出監聽「目標」的聲音來自何處和聲音的傳輸速度。
這個機構還不只滿足於截獲電話電報等,它還能在300米的距離外用一種特殊機器測量窗戶玻璃的輕微振動,竊聽房間里的談話內容。
國家安全總局
(NSA):國家安全總局是美國軍事系統的重要情報機關。它名義上是國防部的一個部門,而實際上則是一個隸屬於總統並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情報的秘密組織,其經費開支和人員編制均不受財政部和人事部檢查。
該局諜報活動每小時耗資約達100萬美元,總計每年至少耗資120億美元。該局總部和外站共有軍人和文職工作人員約16萬人。
美國政府每天收到的秘密情報,約有85%是NSA提供的。因此該局一向有世界上最大的「超級情報機構」之稱。
其主要工作是:通過偵察衛星和遍布全世界的監聽站,截獲世界各國的無線電通訊信號,偵察各國的軍事動向,破譯各國的密碼,搜集各國的信息資料,為美國政府提供各種加工整理的情報資料等。總部大樓裡布滿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性能電子裝置。
國防情報局(DIA)
美國國防情報局是根據1961年8月1日的國防部命令成立的。目前,國防情報局有4300~5500名雇員(包括1000名武官),預算在2~3億美元之間。
國防情報局負責的工作主要有六項:包括對情報資源進行組織、指導、管理和控制,對國防情報進行檢查和協調,對情報任務的行動步驟進行監督,對國防部情報資源保持最經濟、最有效的分配和管理,做出緊急反應以及滿足國防部主要部門的情報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