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歷史上軍糧一般都是哪些東西呢
一,斯巴達士兵喝用血和豬腿製成的黑肉。在古希臘,斯巴達人建立了一種致力於戰斗的文化。小男孩在7歲時搬進軍營接受訓練。正如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所解釋的那樣,「他們的訓練旨在讓他們很好地服從命令,忍受艱辛,並征服......」在一個致力於戰斗的社會中,斯巴達人沒想到會有奢華的美食。事實上,斯巴達士兵吃的是用血製成的黑湯、煮豬腿和醋。傳說這湯太惡心了,以至於斯巴達人願意在戰斗中摔倒以避免吃它。
四,奧斯曼帝國吃新鮮出爐的麵包和蜂蜜。公元1683年,奧斯曼人圍攻維也納,幾乎佔領了這座城市。在被稱為禁衛軍的步兵的帶領下,奧斯曼人受益於豐富的軍糧。奧斯曼士兵食用新鮮出爐的麵包、每日定量的羊肉和羊肉,以及蜂蜜和咖啡等奢侈品。當沒有新鮮麵包時,士兵們會吃在伊斯坦布爾煮熟的餅干,然後運往戰場。在17世紀,一位觀察家記錄說,首都有105個烤箱為軍隊烹制餅干。事實上,奧斯曼軍隊非常需要餅干,以至於不誠實的麵包師有時會用泥土代替麵粉,結果奪走了幾名士兵的生命。
『貳』 民以食為天,軍隊也不例外!當今各國軍隊都主要吃什麼軍糧
印度軍主要是一些餅和一些素菜,我國吃一些雜糧和肉肉。美國人,他們吃大多是肉類,還有牛奶喝。
『叄』 曾經被作為成吉思汗的軍糧是什麼
馬奶、羊肉、牛肉乾,蒙古人是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戰馬大多都是母馬,喝馬奶方便也減輕了軍隊食物供應的負擔。成吉思汗不幸被射中頸部,一度昏迷。而當成吉思汗蘇醒過來時,最想喝的就是馬奶。在一次戰斗中負傷,最想喝的就是馬奶。
羊肉是游牧民族最常吃的食物。而相比於馬,獲得羊肉更容易一些,因為當乞為達魯花赤鎮守斡羅思時,「賜馬三百、羊五千」,羊比馬的數量多出許多倍。傳說成吉思汗遠征途中人困馬乏,以水煮羊肉,撒上鹽巴當涮羊肉吃。
牛肉乾是蒙古騎兵的金牌軍糧,成吉思汗遠征,烈馬、彎刀、牛肉乾是成吉思汗在遠征戰中的三大法寶,牛肉乾在遠征作戰中起著很重要作用,因此風干牛肉被譽為「成吉思汗的遠征軍糧」。
(3)越南的軍糧是什麼擴展閱讀
蒙古士兵其他故事
蒙古士兵在戰斗開始前要披一件綢長袍。這種綢用生絲製成,編織得十分細密。成吉思汗發現箭很難穿透這種綢衣,只會連箭帶布一同插進傷口。因此蒙軍招來的金國外科醫生只須將綢子拉出便可將箭頭從傷口中拔出。
為了確保和加強騎兵的機動性,每個蒙古騎兵都有一匹或幾匹備用馬。這些馬緊跟在部隊的後面,在行軍過程中,甚至在戰斗進行時都可以隨時用來更換。換馬是按接力的方式進行的,這樣可以保證安全,對完成預定的任務影響最小。
『肆』 軍用口糧一般都有哪些呀
士兵一般強調的是野外生存能力,在大自然能尋找到的水,野貓,甚至老鼠,麻雀都是士兵眼中最好的食物。而軍用口糧一般是國家發動大規模的軍事戰爭,為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而提供給士兵食物。例如越南戰爭,二戰,朝鮮戰爭都廣泛的發放給士兵軍糧。
『伍』 網上購買的軍糧,真是部隊士兵的野戰軍糧嗎
其實呢,大家不必擔心,賣軍糧並不犯法,因為這些軍糧並非是專供部隊使用,也可以投放到社會上出售。為了保證在突發的意外狀況中部隊有充分的口糧儲備,與部隊簽訂合同的廠家會超額超量進行生產,一部分在軍隊中消化,一部分作為儲備物資存放起來,一旦有情況,緊急生產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至於代購性質的外國口糧,理論上說也沒有問題,因為許多國家的軍用口糧本來就不是非賣品,你在超市裡就可以直接買到。比如以色列的軍糧就是百分之百的軍民兩用,什麼酸黃瓜罐頭、牛肉乾和能量棒都是平時也可以吃的食品。
『陸』 古代三國時期軍糧是什麼
古代三國時期軍糧是粟米。
眾所周知,只有一種作物在民間廣泛種植且達到盈餘狀態時,這種糧食才可能成為軍糧。而從先秦至隋唐年間,粟米是最符合這一條件的糧食品種。而大米由於受當時生產條件限制,尚未實現大量種植。據記載,秦漢時期,1斗米的價錢可以買2.5斗粟,吃大米在那年頭絕對是「很奢侈的事情」。古代粟米產量究競多少呢?史載,戰國魏李悝變法時,在什一稅(註:繳納畝產量的十分之一作為賦稅)條件下,5口之家耕耘百畝農田,每年可產粟95石,余有45石,摺合成現代計量單位,畝產約79.41斤,已達到建國時的60%,這在2000多年前實屬不易。
基本簡介:
粟米,原意泛指糧食,也指小米、稞子、黏米。禾本科草本植物粟的種子,去殼即小米。又稱白粱粟、秈粟、硬粟。在我國北方廣為栽培。秋季採收成熟果實,曬干去皮殼用。味甘、咸,性涼。能益脾胃,養腎氣,除煩熱,利小便。用於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或脾虛腹瀉;煩熱消渴,口乾;熱結膀胱,小便不利等。
『柒』 軍用高熱量壓縮食品是什麼做的
中國軍用食品簡介
軍用食品是指按軍隊規定的技術標准生產、供應的各類制式食品的總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用食品分為野戰食品、遠航食品、救生食品和通用食品四大類。
1、第1階段(1949-1976)
1949年以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制式野戰食品。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因限於當時的生產和實際情況,部隊中作戰時供應主要食物是便於攜帶的炒麵、炒米這樣一類食物。直至抗美援朝時期,國內雖有軍糧的制備和研究,但品種少,口味單純,不耐貯藏,易於變質。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與營養研究所1953年研究過速煮米和速煮麵,當時的保質期僅為1年。1958年總後和上海食品工業研究所共同試制了4種干糧。其中包括壓縮咸餅干、雜糧餅干、壓縮蠶豆糕、玉米糕等。此後,野戰食品,主要研究集中在壓縮干糧上。如701、702壓縮干糧,而罐頭食品主要由地方工廠研製。
2、第2階段(1976-1982)
1976年至1982年,我軍研製了第一代野戰食品。其基本內容是"三主"、"三副"。"三主"包括761壓縮干糧、脫水米飯、脫水面條;"三副"包括午餐肉丁罐頭、犖炒什錦罐頭、醬爆肉丁罐頭。
第一代食品的主要特點:一是同時考慮了主食、副食;二是壓縮干糧和罐頭均以馬口鐵為包裝材料;三是未形成餐份,主、副食分開包裝;四是未形成餐譜。
我軍第一代野戰食品中的脫水米飯因貯存期短、脫水面條因復水後口感較差,未裝備部隊形成保障能力。第一代野戰食品中真正裝備部隊,起保障作用的是761壓縮干糧。到1995年,761壓縮干糧仍然是我軍野戰食品中的骨幹品種。
3、第3階段(1983-1994)
1983-1986年,我軍開始根據戰場飲食保障的需要,研製第二代野戰食品。第二代野戰食品設想的主要品種是:普通單兵食品、普通集體食品、邊防巡邏食品、坦克兵食品4種。其中,普通單兵食品供應擔負主攻任務的一線部隊穿插、迂迴時使用,供偵察部隊和戰斗激烈、無條件做飯的部隊單兵使用;普通集體食品主要用於不便供應熱食的防禦陣地部隊、固守山頭、要塞部隊及其他小分隊、班等;坦克兵食品主要供坦克兵及特殊地域、條件下的作戰部隊使用;邊防巡邏食品,主要供應邊防巡邏部隊及相應條件下的作戰部隊使用。
其主要技術、戰術指標是:①每種食品研製2-3個品種,主、副食配套包裝。普通集體食品每箱10人餐份,坦克兵食品每箱5人餐份。②接受性較好。具體要求符合《後勤裝備鑒定定型試驗規程》中的有關規定。單兵食品不加調理即可食用,集體食品經簡單加熱即可食用。③食品三大營養素比例合理,符合衛生要求,熱量指標:普通食品每日份3000千卡左右;邊防巡邏和坦克兵食品每日份3500千卡左右。④單兵食品採用軟包裝,便於攜帶和開啟使用。⑤各種食品保質期不低於2年。
第二代野戰食品的特點是:①主、副食組合配套,營養素構成合理,口味大眾化,原料來源廣泛。②初步形成陸勤野戰食品系列,保障陸軍不同兵種的需要。③全部採用軟包裝,減輕重量,縮小體積。
86年後,圍繞著第二代野戰食品的幾項分題,開展了861單兵口糧(高原部隊邊防巡邏專用食品)、偵察兵食品陸勤系列野戰食品90壓縮干糧、94脫水米飯、脫水面條、軍用蔬菜罐頭的研究。其中,偵察兵食品、861單兵口糧、94脫水米飯、陸勤系列野戰食品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脫水面條、軍用蔬菜罐頭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861單兵食品
861單兵食品實際是第二代野戰食品中的"邊防巡邏食品"。1983年開始研究,1986年9月結束。其主要內容物有豬肉米飯軟罐頭、水果軟罐頭、壓縮干糧三部分構成。每日份重量1582.5克,熱量4275千卡。主要特點是:口味好,營養豐富,熱量高,體積小,攜帶和運輸、使用方便。首次將軟罐頭技術用於軍需,填補了我軍罐頭食品的一項空白。
偵察兵食品
偵察兵食品研究1986年2月開始,1987年6月結束。偵察兵食品含有米飯、醬米肉、水果軟罐頭食品、壓縮干糧、巧克力和提神飲料等10種食品。每日份2包,重985克,體積1435厘米3。主要特點是:體積小,口味好,營養豐富,便於攜帶食用,具有解渴、興奮和抗疲勞作用,具有較好的接受性和連食性。
陸勤系列野戰食品
陸勤系列野戰食品1989年開始研製,1992年完成。陸勤系列野戰食品主要包括普通單兵、特種單兵食品,普通、特種集體食品。各種食品均含3種食譜。其主要特點:①初步建立了陸勤野戰食品系列。②主副食品種多,口味好,配套包裝,接受性較好。③採用了軟包裝材料,縮小了體積,減輕了重量,提高了野戰食品的攜帶性、使用方便性。
90壓縮干糧
90壓縮干糧於1990年開始研究,1992年8月完成。研製90壓縮干糧的主要目的是解決761壓縮干糧經貯存後發硬,水分過低,食用時難以下咽的不足,以及口味、包裝方面的問題。90壓縮干糧的主要特點:①熱量密度高,每克熱量5千卡。②口味好,軟硬適中,易於下咽,有較高的接受性,連食性和耐飢性。③包裝材料採用鋁塑包裝材料代替馬口鐵,開戶方便,包裝材料重量大大減輕。
94脫水米飯
94脫水米飯從1992年開題研究,1994年完成。我軍研究脫水米飯的歷史悠久,從建國初期就開始了研究。1982年定型的第一代野戰食品中,脫水米飯是三種主食之一。但由於工藝和設備問題,一直沒有形成保障能力裝備部隊。因此,新研製的94脫水米飯從根本上攻克了這一難關。94脫水米飯的特點是:①脫水米飯復水性能好,85℃以上熱水復水10分鍾左右。②貯存性能好,保質期達到2年以上。
脫水面條
脫水面條於1992年開題研究,1994年完成。與脫水米飯一樣,是研製多年未達到要求的項目。新一輪脫水面條特點是:①面條直形化。單位體積較市場上流行的各種方便麵小。②產品α-化度高,在85℃復水時性能好。
軍用蔬菜罐頭
軍用蔬菜罐頭從1992年開始研究,1994年完成研究。由於我軍的蔬菜罐頭大多為高酸罐頭,品種較少,品種較少,研製該項目的主要品種是要增加新型優質的新品種,以適應部隊的需要。新研製的主要有脆綠黃瓜、麻辣豆芽和胡蘿卜罐頭。軍用蔬菜罐頭的特點是:①罐頭口味為低酸,在多年一貫制的蔬菜罐頭中,增加了新口味。②使用了新型食品添加劑,降低了殺菌溫度,提高了內容物的品質,尤其是脆度。③採用了新的燙漂工藝,有利於殺酶和護色。從1983-1994年的10年間,盡管第二代野戰食品未正式通過鑒定,但是,我軍的野戰食品研究工作呈現了飛躍發展的勢頭。一共有7個項目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
這段時期研製的野戰食品的主要特點是:①各項目先後應用軟罐頭包裝材料,填補上我軍未裝備軟罐頭食品的空白。②野戰口糧設計時考慮了餐份或日份。注意了主食、副食和其他小食品的搭配,注意了營養平衡。③注意研究主食品種,脫水米飯的研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在組成形式上構成了餐份食品、日份食品,單兵食品和集體食品;在營養上提出了熱量指標和營養素比例指標;在技術上軟罐頭使用了軟包裝材料,脫水米飯貯存使用了除氧劑。
4、第4階段(1995-)
我軍開展了高能野戰口糧和以主食、副食、湯飲料以及自加熱器四大系列為基礎的新一代野戰食品的研究。
高能野戰口糧首次在野戰食品中使用了功能性物質,渡海登陸野戰食品首次使用了自加熱裝置,直型營養速食麵條實現了40年來的突破,它可在冷水中復水,也在熱水中復水,還能水煮。在相應技術領域,都獲得了較大的突破,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與此同時,我軍的自加熱器研製也獲得了較大的突破,發熱效率達到美軍90年代的技術水平。
這一階段的特點:開展了高熱量密度、模塊化和具有功能性野戰食品的研究;開展了自加熱野戰食品的研究;開展了先研究基本品種,後進行組合配套的系列化、餐譜化、熱食化的野戰食品研究,提高我軍野戰食品的綜合保障能力。
高能野戰口糧(94-96)
高能野戰口糧是一種應急口糧,每日份由高能模塊、營養模塊、風味模塊和增加膠囊四部分組合而成。用三層復合薄膜真空包裝,中包裝用紙盒。凈重約400克,熱量8360千焦耳。口糧形狀為塊狀或牙膏狀,便於部隊食用和攜帶。主要用於機動作戰和特種警備部隊在3-5天內應急時使用。
該口糧的特點是:①熱量密度高(22.2KJ/g),重量輕,體積小,便於攜帶使用。②功能性強。該口糧除供給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和熱量外,還具有顯著的調動人體內脂肪和提神抗疲勞作用。③模塊化組合,便於形成不同的組合形式,適於不同人員的使用要求。④品種多,營養齊全,口味好,有較好的連續食用5天的接受性。沒有不良的生理反應,深受部隊歡迎。⑤貯存性好,常溫可達兩年。
直型速食麵條
直型速食麵條是新一代軍用食品主食系列中重要品種。解決我軍主食品種單調,至今未裝備面條類野戰食品的不足。為野戰食品系列化、餐譜化提供品種。採用現有方便麵的包裝,保質期可達2年以上。由該成果配套組成的單兵速食麵條具有以下先進性:一是可接受性好。主食、配菜、湯料和調味料的組合,有干有稀,較好地形成了整個食品的風味、口感,尤其在寒冷季節使用,具有鼓舞士氣,提高體能的作用。二是使用方便。不受熱水條件的限制;可泡可煮;餐具配套齊全;重量輕,分發方便;可在車輛行進中機動保障。三是復水盒設計新穎。採用雙層結構,有利於保溫和防止燙手;復水盒可作為復水容器,餐具、貯存包裝和分發件,一物多用。
凍干脫水蔬菜
該成果主要用解決高原、邊防、海島、艦艇等部隊在特殊環境下的蔬菜供應問題。本成果的基本原理是根據水的三相變化理論,採用冷凍升華乾燥方法,將預處理過的新鮮蔬菜等進行脫水乾燥,結合真空充氮、脫氧等新型綜合包裝工藝,使加工後的產品經長期貯存後再復水,仍能基本保持原有鮮菜的色、香、味、形和營養。
自加熱食品
我軍近年研製的自加熱米飯採用的加熱器由一拉熱食品有限公司提供,屬生石灰水合型,也存在單位質量發熱量小,熱劑用量大,反應產物氫氧化鈣嚴重污染環境,產品易吸水受潮失效,生產工藝復雜,不能實現自動化、規模化生產。該產品是我軍自熱野戰食品發展過程中的過渡產品。我軍自熱食品在產熱效率、加熱有效率、總加熱效率、綜合加熱性能均優於國內外同類產品,且價格較國外同類產品有大幅度下降。新研製的自熱野戰口糧整體上應具有高效的自加熱功能,產品體積較小,啟動攜帶使用方便,營養豐富,口味接受性好。保質期二年,保存期二年六個月。
☆人們並不知曉,其實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那天起,我國最早的快餐食品
研究已進入攻堅階段。只不過代表著「國字型大小」研究的機構,是一所軍隊科研所
,是一群軍人。
打開我軍軍用食品研究厚厚的檔案,我們清晰地看到:早在1951年,我軍最
具權威的研究所———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已將中國人喜愛的傳統主食———面
條製成了方便麵,並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當這一代表著中國「第一代快餐」的方
便面運到朝鮮前線時,不僅受到志願軍戰士的歡迎,而且連美國人也感到震驚。
如今風靡百姓中的「康師傅」方便麵,其實就是日本人1958年發明、並通過港台
而引入我國的快餐食品。盡管如此,它比我國研製的方便麵整整晚了7年。
人們不會忘記,進入六七十年代,我軍自己研製的壓縮干糧曾風靡一時,似
乎一夜間成為國人心目中快餐食品的「王牌」。當時,人們爭著搶著,為買到一
桶壓縮干糧還要托部隊的熟人走後門。正是這種現在看來不盡如人意的快餐食品
,竟名傳國外。前不久,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女老闆找到總後勤部軍需部某研究
所,要求購買761型壓縮干糧,准備與越南商人做貿易。當科研人員將新一代壓縮
干糧介紹給她時,她不停地搖頭。她說,越南百姓吃過中國的快餐食品,覺得76
1型壓縮干糧最有味道。今年以來,一些非洲國家也慕名通過有關方面向我國購買
軍隊研製的壓縮干糧。
據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軍用食品研究室何錦風主任介紹:我軍早期研製的罐
頭系列也同樣有著顯赫的名聲。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能吃上一聽軍用罐頭,哪怕
是一聽酸菜罐頭,都不亞於今天我們吃上一頓豐盛的大餐。當年的水兵們探家帶
上幾聽軍用罐頭,都顯得比其他兵種更加神氣。甚至有些孩子暗中發誓,長大了
一定要當水兵,因為水兵有罐頭吃。
何主任是軍用食品的研究專家,他肯定地告訴記者:軍用食品一定是快餐食
品,而快餐食品卻不一定能成為軍用食品。快餐性只是軍用食品性能指標的一個
方面。除此之外,軍用食品還包括他的營養結構、口感、連續接受性和攜運性能
、安全性能、保質期等。
除專為抗美援朝研製的方便麵之外,何主任將我國軍用食品的研究概括為「
三代」:第一代為野戰食品。由壓縮干糧、脫水面條、脫水米飯三種主食和午餐
肉罐頭、葷炒什錦罐頭、醬爆肉丁罐頭三種副食構成。這期間軍用食品已經形成
主副食搭配的結構。第二代為陸勤系列野戰食品,如脫水米飯等。我國快餐食品
中的軟包裝罐頭、脫水米飯都是我軍在國內率先開發研製的,這些食品實際上就
是濃縮了官兵餐桌飯菜的快餐食品,它有飯、有菜、有湯,非常符合官兵的飲食
習慣。如今,我軍的軍用食品研究進入第三代研製期,一種新型的「方便麵」問
世,不僅口感較民用方便麵好,而且可以用開水或冷水泡著食用,其方便性令世
界叫好。這種面條已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與此同時,我軍的快餐米飯也宣告研
製成功,並將陸續裝備部隊。
該快餐米飯的包裝和加熱方法異常特別:裝在一種帶拉鏈式的食品袋中,加
入開水,幾分鍾後與配套的副食、湯料一起構成了一餐典型的中國式快餐。同時
,為解決中國人愛吃熱食的習慣,一種體積小、重量輕、效能高的無火焰自動加
熱器也隨著快餐米飯一起問世,不久將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
滿足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軍用快餐研製攻下兩大世界難題
眾所周知,中國人與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有本質區別。比如說,美軍的麵包、
乳酪、果醬和黃油,既是方便的快餐食品,又是很好的營養食品,如果我們照搬
顯然不行。因為中國的飲食結構是以澱粉食物為主,飯菜講究色、香、味,這與
西方以蛋白質、脂肪為主的食物結構有本質區別。再有營養的食品,吃不下或不
願意吃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因此,南方人愛吃大米,北方人愛吃麵食,研製中國
的軍用快餐食品必須考慮這兩個基本因素。
然而,大米、白面是澱粉食品,它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在一定的水分下,放
置一段時間就會變「生」,專業俗語稱其為「回生」。回生的澱粉食品不但失去
了營養價值,也失去了正常的口感。澱粉回生是一道國際性難題,世界各國目前
都未能攻克。西方國家因飲食結構中澱粉食品少,澱粉回生的矛盾不算突出,而
我們研究軍用快餐,這是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曾幾何時,為解決這一難題,一代
又一代軍用食品科技工作者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通過迂迴的方法,找到
了用脫水方法來保存澱粉食品的有效途徑。現在市場上的方便米飯、方便麵條都
是這種成果的產品。1999年軍隊科研人員與無錫輕工業大學合作,對澱粉回生的
機理進行了更深層的探討,又找到一種更先進解決回生問題的辦法。可以預見,
在不久的將來,一種符合軍隊要求的長時間不「回生」的米飯罐頭、面條罐頭必
將成為我軍「罐頭戰場」上的主食品種。而這些品種的研製成功又將把民用快餐
食品推向一個新的水平。
總後軍需食品研究所的退休高級工程師吳德之告訴記者:軍用快餐食品研究
遇到的第二道世界性難題是蔬菜罐頭的脆性問題。稍微熟悉罐頭加工工藝的人都
知道,蔬菜罐頭一經殺菌,就爛糊沒魂了。吃這種罐頭,口中如同嚼海綿似的,
沒有一點脆性。提高脆度的方法是降低殺菌強度,而降低殺菌強度將影響罐頭的
保質期。為解決這一矛盾,他們幾經周折,終於篩選出一種新型抑菌劑,研製出
脆性良好的蔬菜罐頭。這種新型的蔬菜罐頭在部隊試吃後,官兵們都豎起了大拇
指,口味贊許率在90%以上。
營養價值高———軍用快餐在世界快餐家族中首屈一指
軍用快餐與民用快餐最顯著不同的標志之一是它特別強調食品的營養價值。
在野戰條件下,官兵的勞動強度是巨大的,一個人在重度軍事勞動中每人每天消
耗體能為4000大卡。軍用快餐所提供的能量必須達到4000大卡才能補充消耗的體
能需要,否則,就可能「入不敷出」,影響正常的訓練。在保證能量基本供應的
同時,還要加強營養素供應,如維生素、礦物質等。因此,軍用快餐絕不是簡單
的充飢品,是一份精心設計、營養結構合理的食品。在假冒偽劣食品頻出的年代
里,軍用快餐在社會上始終保持了較高的知名度,這是與它的科學設計、精心配
方分不開的。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我軍軍用食品的營養功能,已達到相當的水準,一種多
品種、多營養的「快餐」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隨著未來軍事斗爭的復雜性、艱巨
性增加,研製具有特殊功能性軍用快餐已成為我軍軍用食品研究的一個方向。目
前,在軍用食品的營養研究方面,我軍正努力進入世界領先行列。
保質期長———軍用快餐創造了快餐食品「王國」的最高紀錄
軍用快餐一個非常特殊的要求就是保質期越長越好,這是由軍用食品供應的
特殊性決定的。工廠生產出來的每批產品都要經過幾次周轉,行程有時幾千公里
,到達用戶手裡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時間。因此,對保質的要求是異常嚴格的
。
就拿我軍研製的壓縮干糧來說吧,它的保質期相當長。為了提高壓縮干糧的
保質期,科研人員可謂費盡心機。壓縮干糧屬高油脂產品,變質的主要因素來自
氧化哈敗。為了避免這種結果,製作時採用了不易氧化的棕櫚油,添加抗氧化劑
,採用了抽氧充氮鐵聽包裝,最後用錫焊密封的保存方法。
快餐米飯是不易貯存的食品。目前,民用快餐的保質期一般都在6個月左右。
快餐米飯的變質主要是因乾燥飯粒中的油脂產生的,貯存時間一長就產生了哈喇
味。為了解決快餐米飯的保存問題,科研人員在快餐米飯的研製過程中,反復試
驗,經過像水閘一樣,設下重重關卡,最終達到長期貯存的目的。
我軍的其他快餐食品,如罐頭、方便麵等,都是國內當之無愧的保質期最長
的快餐食品。
社會呼喚———軍用快餐何時「軍轉民」
不容質疑,軍用食品與國內快餐食品相比,在方便性、口感、營養和保質期
等性能指標上獨占鰲頭,它理所當然地成為國內快餐食品的「領頭羊」。展望未
來,軍用食品無疑將領導中國快餐食品的潮流。
今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潛在的快餐市場越
來越大。軍隊研製的快餐米飯、軍用方便麵、壓縮干糧、米粥罐頭、米飯軟罐頭
、面條軟罐頭、快餐湯料、自加熱食品等都有著廣泛的市場。據何主任講,一些
商家已經找到他們,渴望通過技術轉讓、技術投入、技術合作等途徑盡快將軍用
快餐轉入民用市場,供廣大民眾享用。
『捌』 軍糧都是什麼糧
現代軍糧則通常採用罐頭製品(鋁箔包裝)為戰地軍糧,食用起來很方便;而平時軍糧則與普通家常為主。
『玖』 古代士兵行兵打仗的時候,一般都吃的都是什麼食物
古代士兵行兵打戰的時候都是有隨軍的糧食的,最早是小米,那個時候叫做粟米。後來南方的稻子,麥子生產量大了以後,慢慢的大米取代了粟米,而干糧一般是鍋盔(一種很硬的餅)還有饅頭。
我國歷史悠久,不同的時代,還有不同的軍隊,行軍打戰的吃食也都是不同的,因為行軍打戰不比平時,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打戰的時候,有時候糧草會提前運送,也有時候,糧草會隨軍出行,畢竟每一次戰爭需要的人馬數量是很龐大的,而且要想打好戰,首先要保證體力的,糧食是根本。
至於蔬菜或者肉食就不用想了,有時候會有一些腌製品,畢竟蔬菜不好保鮮。而肉類里牛馬肉不可能,不管牛還是馬都是戰略物資,那麼可能就是一些雞鴨魚肉類,不過估計是很少可以吃到肉的。
『拾』 軍糧有什麼用
您好,軍糧是指供軍隊使用的食物。古代軍糧一般用糧草或牲畜,現代軍糧則通常採用罐頭製品(鋁箔包裝)為戰地軍糧,食用起來很方便;而平時軍糧則以普通家常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