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越南人的生活
少中國人總覺得越南是一個貧窮的國家。不久前,《環球時報》記者赴越南采訪,才發現越南人生活質量已不在中國人之下。
農村沒有窮山惡水,只有青山綠水
越南將外資企業工人的最低工資標準定為63萬越南盾(1萬盾約合5元人民幣),最近剛剛調高到了85萬盾。但記者調查後發現,大部分越南人的收入遠高於這個水平。
內排是離河內40公里的一個貧困縣,我們在那裡的農村看到,村民大都住在自家小樓里,地上鋪地磚,廚房貼瓷磚、衛生間有下水管道,干凈整潔。31歲的農民陳光協在新希望河內公司車間中控室工作,一個月能掙400萬盾。他妻子則在一家制衣廠上班,每月100萬盾。一家三口過得還算不錯。
在一個回顧過去的展覽會上,記者看到,革新開放前的越南,很多人擠住在狹小的空間里。一新婚夫婦床前,弟弟打地鋪,旁邊就是豬圈。到糧店憑票買米,半夜就得爬起來排隊,「買回米來,打開口袋,如果沒有霉味,我能高興好幾天!」越南社科院的一位研究員回憶。當時很多人的夢想就是能有一輛中國產的自行車。
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事高德可女士,如今越南城鄉差距相較小,社會總體比較和諧。越南農村沒有窮山惡水,只有青山綠水,農民溫飽沒有問題,只是有的沒錢花。越南全社會都非常重視扶弱濟貧,貧困人口由10年前占人口總數的58%下降到現在的22%,被聯合國列為扶貧成效顯著的國家。
汽車價格是鄰國的3倍
在越南,絕大多數家庭來,汽車還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據統計,越南現有汽車63萬輛,載重車和大客車佔了一半。小汽車平均每360人才有1輛。這一方面是由於城市擁擠、道路狹窄,沒有停車的空間,另一方面是因為汽車價格昂貴。由於徵收高額汽車關稅,越南車價還在不斷上漲,平均水平是周邊國家的三倍。比如,一輛普通的、在越南組裝的福特轎車就得3.8萬美元。最近聽中國的力帆公司要在越南組裝便宜汽車,每輛只要1.6萬美元,很多媒體都做了報道。大街上跑的,除了政府機關的公車,最多的就是計程車,車價高得離譜,每公里摺合人民幣4塊錢。
據最新統計數據,越南現在擁有1700萬輛摩托車,平均每個家庭都有一輛。買不起汽車,摩托車就成了身份象徵。沒錢的買越南本地品牌,用中國產的零件組裝;有錢的則買日本品牌,價格在人民幣1萬元以上。有的高檔摩托車價格在6000美元以上,銷路也不錯。
房價之高超出想像
一到胡志明市,城市周邊成片的小洋樓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經過詢問得知,住在小洋樓里的都是普通市民。在越南,私人擁有土地的使用權、轉讓權和繼承權,很多人都是自己買地建房。越南人並不喜歡高樓大廈,因此,從胡志明市到河內,高層建築都很少,大部分都是三四層的小樓。
越南的房價之高,遠超過想像。大城市房價高達每平方米3000美元,而且還在快速上升。越南革新開放以來,出現了一批年收入2萬到3萬美元的中產階層,中高檔住宅需求較大。此外,越南擁有280萬海外僑民,分布在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地,每年往國內匯款高達4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民間渠道流入資金。
我們參觀了河內一個大學教師的家,這是一幢4層小樓,是自己買地修造的,電器設施一應俱全,頂層有個小花園。據預測,今後5年是越南經濟發展的黃金期,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以年均7%的速度增長,僅次於中國。按購買力折算,到2010年,越南GDP將達4150億美元,人均收入4500美元
Ⅱ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還那麼小,為何還有大米出口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卻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呢?其實這並不稀奇,就好比河南省一個省的小麥產量就佔全國的近三分之一。平均下來,河南省的小麥就要供應全國14億人口中的三分之一,近4億人使用,比越南供一億人的大米要厲害得多。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在我們國家,基本上就是幾個省的農業養活了全國。現在有的地方發展製造業、有的地方發展金融,有的省份發展農業。雖然大家的分工不同,但其實大家都在給國家作貢獻。
Ⅲ 克弗列特 日常政治的力量:越南農民如何改變國家政策 ,
克弗列特:日常政治(二○○五)
一九七九年,斯考契波(Skcopol,Theda)發表《國家與社會革命:對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比較分析》,對俄國一九一七年到三十年代,法國一七八七年到十九世紀初和中國一九一一年到六十年代的政治革命進行了比較研究,主要採用的是以結構功能主義的社會學比較範式對三國的社會革命展開歷史分析。她認為社會革命是基本的社會秩序發生改變,政治革命主要指政治統治集團人員的更換和取代,社會革命起源於國家社會結構、國際的競爭壓力、國際榜樣的壓力和階級關系的變動。斯考契波從馬克思主義者的階級斗爭和結構主義者研究視角出發,強調國家之間國際事件和關系如何對國內事件產生影響:比如導致社會不穩定和各種政治危機(國家金融危機,精英集團分裂,權力真空和一群極易被鼓動的大眾),這些因素反過來為革命製造機會。斯考契波在強調國家作用的同時也認為普通大眾在革命中發揮著與精英同樣重要的作用。大多成功的革命離開不了城市工人和農民的支持;但是她對個人和意識形態在革命中的作用並不強調,她引用菲利普斯(Wendell,Phillips)的話說:「革命不是造就的,是到來的。」她的這一結構主義視角由克弗列特所顛覆。
克弗列特同樣從「自我剝削」(self-exploitation)的概念出發認為:小農之所以「自我剝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民可以看到其個體勞動和勞動成果之間的清晰可見的聯系,而在集體勞動中,農業工作的復雜程度和分工使個體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及其本身的勞動之間的聯系拉遠以至消失,這種情況下,要建立聯系,集體必須對別人的勞動報以信心,相信偷懶者會被發現,偷懶行為會被制止;同時農民的家庭需求必須得到滿足。如何做到這一點?第一種方法是把家庭合並到集體中,如柬埔寨在紅色高棉時期取消家庭設置的做法;第二種是對加入集體的農民採取工資制度,如匈牙利和蘇聯時期;第三種做法是保持家庭設置,但是勸說農民以在家庭勞動中同樣的精神服務集體,如坦尚尼亞的烏賈瑪村莊化運動和克氏所研究的越南農村集體化。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開始,越南政府就堅持要以集體耕作的方式經營農場;是年年末,越南政府在越南北方百分之八十六的農村實行了農業集體化,通過各種政策,政府希望創造一種集體精神,阻止農村的再度分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支持國家防衛建設。實施集體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政府認為集體農業可以顯著提高農業產量;第二,集體化可以改進農民生活狀況;第三,政府認為沒有集體化,少數農戶會集聚大量土地,削弱社會和經濟平等的意識理念;第四,集體農業可以打造社會主義社會所需要的「集體精神」;第五,集體化對於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比如國家工業提供關鍵性支持;第六,集體化是國家防衛的一部分,鑒於越南的分裂,集體化以後農民可以在促進北越防衛、組建地方軍隊、游擊隊和保存地方實力上做出貢獻。農業集體化過程中,政府的監督和控制,農民對政府的信任並裹挾著與集體化有關的民族主義和自願性質的宣傳使對集體化公開的和有組織的反抗受到限制。因此,農民開始求諸於日常政治。
削弱越南農民農業集體化的內部因素有:家庭和農戶缺少生產動力,對於大規模合作中個人關系和信任的斷裂以及政府的腐敗和低效這四大原因。兩個外部原因是:政府對農業投資的缺乏和無效的中央控制。一九八○年,經濟形式的惡化,農村彌漫的非組織性不滿最終使政府決定向以農戶為單位的農業生產讓步。
換言之,去集體化的過程,是從地方開始,從村落開始,而且是從村民開始的。農民的日常行為如何被轉換成一種政治符號?農民的反抗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一定要是集體的行為嗎?什麼樣的反抗不會超過農村穩定安全閥的閾值,成為農村政治體制的穩定器?農民的日常反抗如何影響國家政策,對有組織的反抗有什麼樣的作用?克弗列特這部作品試圖回答上述問題。具體而言,克氏圍繞越南農民集體化思考了三個問題:一是集體耕作對於村民意味著什麼?他們對其態度如何?合作組織如何為農民及其家庭提供服務?如何處理村莊和政府的關系?二是權威起什麼作用以及為何能夠發揮作用?政府集體化農業的目的是什麼、如何實施?集體化為何不成功?三是普通村民以及他們與官員之間的互動如何影響集體農業?這些互動對集體化過程和政府政策制定起了什麼作用?通過在一九九二年到二○○○年在越南北部紅河地帶各省份村莊的研究,克氏向我們展示了農民的各種日常政治行為。
「日常政治」是克氏著作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越南農民集體化時期對於勞動、土地、莊稼、畜力、化肥等其他生產資料的長期爭奪,這些爭奪很少公開或者以組織的形式」。農民的日常政治不同於官方政治和勸說政治,它是一種發生在農民生活工作中的,一種對如何生產和分配資源的權威的規范和規則的挑戰,它是一種平靜的、日常的、微妙的和間接的表達,大多通過私下的手段修正或者抗拒通行的正式程序、規范或者命令。其形式有:對權威與資源使用和分配方式的支持或者順從、修改或者逃避規范、反抗和反對三種,其中後兩種最為普遍。克氏提請我們注意日常政治並非軟弱無力,所謂「水滴石穿」,日常政治的反抗也可以導致一個集團的瓦解和一個體制的滅亡。
克氏根據卡亞諾夫·奧斯特羅姆(Ostrom,Elinor)的理論得出,一個合作組織的出現需要滿足以下五個條件:一是出現了一個為了個體的福祉需要集體努力的問題;二是個體之間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願意合作,這種意願有可能需要個體在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之間一定的折衷;三是個體之間相互信任,共同尋找合作的方式,這裡面有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四是個體熟悉合作組織的領導和程序;五是個體需要相對於實體比如國家充分的自主、獨立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過多的外在干預會削弱合作成員之間的信任,削弱他們的內部領導,損害合作意願。但是歷史告訴我們,越南農民沒有在上述五個條件中達成共識。這些條件非自上而下的政府行為可以實現。
那麼,農民的日常政治如何可能打破自上而下的政權建設模式,第一,雖然農民的權力很弱小,但在面臨權威和政府時仍然有潛在的權力,按克氏的說法,即使是奴隸也有權力,因為如果奴隸不勞動,奴隸主的種植園就會減產或停產。克氏顯然誇大了權力的彌漫性,但是克氏的睿智在於他指出了弱者權力的集聚性質及其後果。第二,地方政府不敢使用暴力;第三,日常政治的實踐范圍不足以讓政府採取規模性行動。第四,日常政治行為本身是非沖突、無領導的;第五,官員,尤其是地方官員對農民日常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相比引用政府對事件的官方報道,克氏對農民的看法和農民的故事著墨甚少。克氏提請他的閱聽人注意不是農民的任何行為都是日常政治,但是對於農民意識的形成過程和內容,克氏沒有清晰的分析。另外,克氏對政府集體化推行過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及其對農村社區的嵌入沒有分別論述,而是依據國家—社會關系研究框架並從二者的沖突入手解釋集體化失敗的問題。同時對於是否存在一個地方精英——這個在國家官員和農民之間的第三階層,克氏也沒有展開論述;在研究方法上,克氏引用的大多為地方官方報道和文獻材料,對於實地訪談很少引用。
上述農民研究的三個關鍵詞給我們的啟示是:以農民的角度更為現實地考察農民的政治日常生活實踐,書寫底層反抗的歷史,對「沉默的大多數」進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斯科特從「生存倫理」出發,指出了農民反抗的主要原因是不斷變遷的社會打破了農民原有的共同體體系,農民被迫拋入現代化進程之中;而「弱者武器」從更為具體的技術角度思考了農民反抗的具體形式並批判了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從理論上提升了研究的高度;「日常政治」則有說服力地展示了農民日常生活實踐水滴石穿的政治效用。
Ⅳ 越南和中國的差距有多大從農村來看呢
近幾年來,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大家也想必有目共睹,當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後,越來越多的國人們紛紛都想要去出國旅遊,通過出國游來漲漲自己的見識,領略領略其他國家的風采。不僅僅是較為發達的國家,美國日本受到了中國遊客的歡迎,有這么一個國家,也深深地吸引著中國遊客。
不得不說,在民富程度來看,江浙一帶是我們中國城市的楷模。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你覺得你更嚮往越南的農村生活,還是我們中國江浙一帶的農村生活呢?有機會的話,你願意去越南遊玩嗎?
Ⅳ 越南現在的農村是什麼樣子,和中國相比屬於什麼年代
越南經濟發展很快,越南也成為了國內不少遊客喜歡的旅遊地點,因為距離中國很近,性價比很高,同時風光也很不錯。但是要認識一個地方,光看旅遊景觀是不行的,還要走到當地人的生活中才能感受到。
但是即便如此,我們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當地人幸福的笑容。實際上,他們對於現在的生活已經感到很滿足了,因為沒有多大慾望,生活壓力就會很小。人才越能感覺到幸福。隨著越南經濟的發展,以後的越南農村又該是什麼樣子呢?當我們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很多。
Ⅵ 越南城市 農村人口比例
越南是傳統農業國,農村人口6129萬,佔全國人口的72.9%;農村勞動力2419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的55.6%;2006年農業產值116.8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4%。農業在越南社會、政治、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1986年以來,越南分階段實行農業改革,逐步調整農業結構,理順農民與政府的關系,擴大農民自主權,鼓勵出口農產品,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農民收入較前增加,糧食產量和出口量穩步上升。越南已連續8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國。
Ⅶ 越南農村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國內旅遊業的大力發展促進了不少周邊國家的經濟增長,比如大部分東南亞國家,都是大多數國人出國游上的首選。而越南作為東南亞國家之一,不僅地理位置相近,且風土人情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加上越南被譽為“世界工廠”的稱號,旅遊資源也極為豐富,每年的遊客量都在不斷增長。
雖然越南這個國家如今在逐步發展,但與我國相比仍有一段差距,不過越南人的幸福感卻很強,也不會“憤世嫉俗”,大多都滿足於現狀。在小編看來,只要心態是樂觀的,生活是快樂的,條件富裕並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對此大家又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Ⅷ 越南近2個月自然災害頻發,造成了怎樣的後果
一、造成了經濟損失慘重以及人員傷亡越南近2個月自然災害頻發,造成了經濟損失慘重,人員的傷亡以及農業的巨大損失
據報道,當地時間12月2日,越南當局表示,過去兩個月的多場自然災害,已經給該國造成了30萬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85億元)的經濟損失。還導致192人死亡、57人失蹤,中部省份損失尤為慘重。越南官方數據顯示,過去兩個月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已超過了2019年全年。
自然災害威脅著人類的生命。人類盡管可以改造大自然,但是大自然的力量是人類無法控制的。如今,大大小小的自然災害,如台風、地震、旱災、洪災等都可以直接間接地威脅人類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人們還有理由不好好愛惜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嗎?
Ⅸ 越南近幾年國民生活水平到底如何,比中國大多西北農民如何
越南的吃住行條件通常都很差嗎?越南1986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經濟情況有了很大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但與國內的發展水平有一定的距離,有人說越南的情況是國貧民富,國家的一些公共的設施建設還相當落後,比如橋梁、公路等市政設施。在越南中國遊客都是在專門接待旅遊者的餐館用餐,口味一般的中國遊客都可以適應,一般的團隊是六人一桌用餐,7-8菜一湯,飯後水果,早餐有稀飯、饅頭、還有越南特色的雞絲米粉等。酒店各種檔次都有,特別是河內和下龍灣酒店林立,越南的酒店大多裝修沒有國內豪華,而且規模比較小,但中國的客人大多反映衛生條件良好,甚至比國內要好,一般的酒店陪有浴室用品、拖鞋等。服務員友善熱情,大多旅遊者常住的酒店,都有會漢語的接待員。越南的交通狀況不是很好,特別是芒街到下龍的這段山路崎嶇、城市中的交通狀況比較亂,摩托車車速很快,國內的遊客在市區活動要注意安全。 http://www.zylyzx.com/news/news_xx.php?id=35 其實就跟美國人看我們差不多..................
Ⅹ 越南的農村生活,再看中國的農村生活,感受到區別了嗎
很多人在我國各項實力在世界上達到的高度進行官方闡述之下,都對於我國目前的真正經濟以及社會狀態產生了疑問,對於其發展下的真實國民生活水平基本現狀也是表示一頭霧水的,甚至很多人局限於自己周圍的小天地之中,對於外界乃至本國所有的疆域發展,也是表示並沒有確切認知的,更不要說和其他國家的相互比較認知了。對於這一點,今天我們也是特意做了一個簡單的小總結,以與國外對比的方式,來直觀地了解一下我國當前的實力,單單是農村比較這一塊,就是遠遠超越這個國家的。今天講講越南的農村生活,再看中國的農村生活,感受到區別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