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南文學里的中國風,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越南的很多詩歌,還有文人詩集和小說都是模仿的中國詩韻。所以可以說中國方在越南的文學裡面占據了主導地位,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
⑵ 越南課本里有中國古詩詞嗎
沒有了
因為越南廢除了漢字
採用法語的表音文字
所以在整個教育系統中是沒有漢字的
但是他們有用越南語表達的中國古詩
比如靜夜思
望廬山瀑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些在初高中課本中
⑶ 越南人為什麼要學習中文
因為在他們心目中中國發展很快,有他們想學習中國的發展經驗,認為中國人過的幸福。
⑷ 越南人怎樣學習漢語
在外國的話,不是有孔子學院嗎?在中國的話,可以請一個語文老師或買本語文書、閱讀書,最好在中國,因為有這個環境。
⑸ 越南詩人作的這首中國詩,看哭了多少越南人
在大家印象中,一般詩人都會用自己國家的語言來寫詩,表達個人思想情懷。但是有些越南詩人卻不一樣,曾經有這樣一位越南詩人范立齊(安南人),他用中國古典漢語書寫一首中國詩,廣為流傳,許多越南人每每看到幡然淚下。
《書懷》
故國山河已大殊,故園桑菊半荒蕪。
茫茫天地為逋客,擾擾風塵自腐儒。
病骨平分秋嶺瘦,臣心仍伴月輪孤。
有人勸我杯中趣,為問三閭肯醉無。
這首詩的表達意思是面對支離破碎的國家山河,看到滿目荒蕪的場景,作為一位學者,加上病弱的身體,無法為國家做出貢獻,心中無比的孤獨、寂寥。
⑹ 越南人怎麼學說中國話
你給他買一本初級漢語口語學習(漢語會話301句),很有幫助的。在越南買的話就有中越雙語,在中國買的話就有中英雙語。只要把這本書學好加上她的老公教導,過一段時間、她的漢語口語方面就不成問題了。
⑺ 為什麼越南街頭有那麼多的漢字
我國佛教文化歷史悠久,在人們的心中求神拜佛是人們對未知事物掌控不了而祈求的心理安慰。但是卻也是最真誠的心意,它往往包含著人們最真摯的祝福和希冀。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的寺廟,大大小小的,都是有很多的香客。除開一些不好的問題,這些寺廟都是中國歷史的記錄者,有學者還在這些寺廟里找到很多的歷史文獻和古漢語漢字。
越南百年的古寺廟存在大量的漢字,當地人不認識,以為只是裝飾?現在的越南人叫他們認這些字,已經認不懂了,就算是讀也已經讀不出了。讓人不禁惋惜,只是殖民30年的時間就能夠把3000年的文明泯滅掉,也是讓人不由得難受。但是越南人還是很尊重歷史的,也沒有全部把漢字給抹除。而且隨著中國人來越南旅遊的次數越來越多,相信越南人重新認識這些文字也是不會太遠的。你們認同嗎?
歡迎下方評論留言哦!
⑻ 越南的漢詩有些更像廣西的山歌,二者有什麼聯系
越南漢詩作為越南文學的一部分,在越南文學史上占據重要位置。越南文人憑著出眾的漢文水平,創作出深受中國古典詩歌影響的漢文詩。越南漢詩作為域外漢文學的一部分,近年來逐漸成為學界的關注點。十三世紀,陳朝官員韓途首創越南文字—「字喃」,採用漢字,再配上越南的讀音。但這種字體比漢字還復雜,不易普及。
廣西山歌的韻律和竹枝詞,七絕基本一樣,七言四句。所不同的是格律不受限制。韻律按桂柳方言,放的也比較寬。再說山歌一般都口頭創作的。是用嘴巴唱出來的。正如一首山歌中唱的。廣西山歌的韻律是: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的末字用平聲韻。第三句一定用仄聲可不入韻也可入韻。這是從唐代以來就約定俗成了的。
可以看出這兩者間都有具體的句式和平仄分明,都是從古代詩歌發展而來的。
⑼ 越南為何恢復漢語教育你知道嗎
詩中提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其實除了這句詩能夠體現國人對於祖國的熱愛之外,還有無數人用著最優美的字詞表達自己最深切的愛國之情。而中國人對於情感的表達比較傳統化,但是民族團結的信念又比較強、民族榮譽感又很高,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被長久繼承和發揚最大的優勢。
面對這樣窘迫的狀況,越南恢復漢字教育不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國際形勢的需求,也是為了解決歷史嚴重斷層的難題。
⑽ 95後越南姑娘用越南語讀唐詩,你如何看待我國漢文化
95後越南姑娘用越南語讀唐詩,你如何看待我國漢文化?我國文化本就深厚,有著豐富的歷史韻味和文化底蘊。隨著近代以來,我國的軍事力量,政治力量落後。我國對世界的影響力也逐漸變小,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國的歷史文化就此落幕,相反,她在沉澱當中不斷積累自己的底蘊,在未來的某一刻肯定就會噴薄而出。
一,中國文化歷史悠長中國文明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誕生出了一種極其有韻味,及其哲學的文化傳統,而這種傳統在過去幾千年,一直都是保持著世界領先的地位,只是在近代以來,由於中國的落寞,中國的文化傳統也隨之被人逐漸摒棄,但是這種情況已經開始慢慢的恢復。
以上,歡迎大家評論補充,寫作不易,歡迎各位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