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內大教堂聖若瑟大教堂怎麼樣
聖約瑟大教堂是越南國內最大規模、最有名氣的法國天主教堂,它建於1886年,5層建築,其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仿照法國的巴黎聖母院,汲取了法國建築之精粹,雖然歷經歲月滄桑,教堂外牆也顯得有些斑駁破落,但建築主體仍保存得相當完好,尤其是教堂的神聖肅穆氛圍更是令無數參觀者感到心靈深處的撫慰。
⑵ 越南胡志明市的粉色教堂建於什麼時間,建成就是粉色的嗎,還是後來改
教堂1870年動工,落成於1876年12月16日。
教堂建成時即為紅色,不過現在看到的教堂不是最初的那座建築而是1928年重新建造的。
教堂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第三郡二征夫人街289號,也叫"耶穌聖心堂"或"新定教堂"。
⑶ 越南的代表建築是什麼
一、會安古城
會安古城位於越南中部峴港市郊秋盆河北岸,古城內有完整的華人聚居的街道,街道兩旁遍布著中式和日本式的建築,如日本廊橋,這些古建築體現了中國、日本和越南文化與建築風格的融合。古色古香、中西合璧的會安古城,被人稱為「越南麗江」,這里優美寧靜的環境讓人可以不自覺放慢腳步,放鬆身心,品味古城古今韻味,探尋越南慢生活文化,享受一段韻致時光
二.紅教堂
紅教堂位於胡志明市百年郵局旁,是胡志明市最著名的地標。紅教堂的名字是緣於它紅色的外表,聖母大教堂才是它的真名。教堂建造所用紅磚全部從法國運來,百餘年過去,色澤依然鮮明,毫無褪色。教堂仿照巴黎聖母院鍾樓的設計,造型勻稱,庄嚴雄偉,兩座塔樓高達四十米,教堂前還有上一座重達四噸的聖母瑪麗亞雕像。這座天主教教堂至今仍在使用,每逢星期天和宗教節日,都會有許多虔誠的教徒聚集於此進行彌撒。
三.婆那加占婆塔
婆那加占婆塔,也譯作天依女神廟,位於芽庄以北2公里,建於公元7—12世紀,是印度教風格的建築,略有些吳哥窟的風采,但是規模小的多。經過一千多年之後,僅剩的4座建築較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里供奉的是天依女神相當於中國漁民心目中的媽祖。在塔群旁邊還有一處小型展示廳,展出了象神Ganesh等雕塑。
⑷ 聖母大教堂導游詞
聖母大教堂,是越南胡志明市的標志性建築。從遠處望去彷彿是巴黎聖母院鍾樓的造型。每逢宗教節日,都吸引眾多的新教徒們前來彌撒。
【教堂簡介】
天主教堂。教皇西克斯圖三世為慶祝以弗所公會議勝利於5世紀上半葉建於羅馬 。其建築結構為標準的羅馬式長方形大教堂,是應用古典裝飾藝術的典範,教堂至今仍保留著大量鑲嵌畫。其中多以教會和聖母的勝利為主題,另有取材於《舊約》故事的,有學者認為這些鑲嵌畫可能以某種聖經古抄本中的插圖為藍本繪制而成。
【德累斯頓聖母大教堂】
德累斯頓聖母大教堂,採用了圓形拱頂、砂岩拼建等前所未有的建築德累斯頓聖母大教堂方式,是由木匠大師奧爾格·貝爾主持設計修建的,歷時17年方才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砂石建築。它的圓頂,所謂的"石鍾"是德累斯頓標志之一。
教堂是按照45 x 45米的正方形平面圖建造的。通過對主軸的加強,使人們很容易的分辨出一個希臘十字。在四角有四個斜上的樓梯,在東側有一個半圓形後殿。聖母教堂凹型塔有51米高,加冠了一個所謂的火焰花瓶。石制圓頂有一個大燈,它的十字架在教堂頂上矗立,有95米高,規模巨大,精巧華麗,是西方新式教堂建築的代表作,是這座古老城市的標志性建築,也是德累斯頓最亮麗的風景,它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成為基督教藝術的典範,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建築物之一,成為德國與世界近代史的一個象徵,作曲大師巴赫等許多音樂大師和藝術大師曾多次在這座教堂內演奏。
二戰末期在1945年2月15日德累斯頓空襲之後,由於整個城市大量的熱量,聖母教堂最終倒塌了。僅剩下13米高的一截殘壁,這是戰爭給德累斯頓人們帶來的永遠的傷痛。由此,毀壞的不僅僅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曾經親自彈奏過的管風琴。只有約翰·克里斯蒂安·菲格完成的祭壇逃過一劫。
1945年後教堂廢墟,成為了戰爭與毀滅的紀念碑。80年代,聖母大教堂被視作東德自由運動的標志和非暴力抗議的場所。
德國統一後,在英美等國家的捐款支持下,德國決定重建聖母大教堂,從1994年到2005年,聖母大教堂被作為信仰與希望之地,重建工作耗時11年,花費1.79億歐元。重建後的教堂基本按照原樣修建,許多遺物都被精心保留下來,並成為教堂建設原料的一部分。
聞名於世的德國德累斯頓聖母大教堂(Frauenkirch)在被炸毀59年後得以重建,2005年10月30日,德累斯頓舉行了規模盛大的"聖母大教堂重建落成典禮",包括德國總統、總理、英國王室代表等政要在內的10萬餘人參加了這次盛會。
不管重建的教堂能否撫平人們心中的傷痛,從德累斯頓聖母教堂的重建過程中人們所表現出對戰爭的反思、對和平的嚮往中,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希望。正如德國一位政治家所說,戰爭、破壞、殺戮不應該成為歷史的最後答案。
在聖母大教堂超過250年的歷史中,它經歷了戰爭、火災、洪水和飢荒,每次它都是人們的避難地。為了紀念宗教改革,教堂前立著馬丁·路德的紀念像。
【洛桑聖母大教堂】
洛桑聖母大教堂是瑞士規模最大的教堂,高高聳立在老城區中心的哥特式建築,也是洛桑城市形象的象徵。
聖母大教堂始建於12世紀中葉,耗時80多年,才於1232年完成,當時聖母大教堂是為了奉獻給統治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家族的魯道夫國王修建而成。13世紀末,教皇格列高里五世曾在此設立主教座,16世紀以後,這里逐漸成為了新教徒的教堂。教堂整體建築外觀至今保存完好,被譽為是瑞士最美麗、最華貴的教堂,教堂正門上,是13世紀時以聖經中的聖徒摩西·約翰等為主題的雕像,雖然許多顏色已經斑駁,但其精緻的程度仍令今人嘆喟。教堂內部庄嚴肅穆,許多石柱上都留有中世紀的彩繪,這里最有名的當屬玫瑰窗(Rose Window),窗上的彩繪如按以不同季節與月份所形成的宇宙意象為主題,玄妙精緻,美輪美奐。
位於舊城區的聖母大教堂建於1150年,共耗費83年的時間,於1232年完成。這棟被譽為瑞士最美麗的教堂,同時也是洛桑的招牌教堂,有著哥德式的建築外觀。大教堂北方的鍾樓相當高聳,通往鍾樓的台階共有232級,從上面可以縱覽阿爾卑斯和萊芒湖以及整個洛桑的景色。
【莫斯科聖母大教堂】
莫斯科聖母大教堂,位於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宮牆外,紅場與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科河之間。1555-1561年為紀念喀山公國和阿斯特拉罕合並於俄羅斯而建造的。它由9座教堂組成,中央教堂高47米,上部是一座富有民族風格的帳篷頂,頂端裝飾著一個小穹頂,四周的8座教堂也都冠有一座蔥頭狀的穹頂,有螺旋型、菱形等形狀,花紋凹凸不同,顏色各異,以金色和綠色為主,雜以黃色和紅色,彷彿一簇升騰跳躍的火焰。教堂內的平頂天花板上,飾有17-18世紀造型生動的壁畫。教堂現為歷史博物館分館。
⑸ 越南最著名的建築物是什麼
河內文廟內的奎文閣(越:Khuê Văn Các/奎文閣*)亦稱為「文廟-國子監」(越:Văn Miếu-Quốc Tử Giám/文廟-國子監*)。始建於1070年的李朝,主要用於祭祀孔子及其四大弟子。1076年創建國子監(後改名為太學堂),成為越南第一所最高學府。1802年,阮朝遷都順化,河內國子監毀而廟存,成為只奉祀孔子的廟宇。一柱寺(越:Chùa Một Cột/ 榾*)河內的一柱寺。又名「一柱塔」(越:Nhất Trụ tháp/一柱塔*)、「延祐寺」(越:Diên Hựu tự/延祐寺*)、「蓮花台」(越:Liên Hoa Đài/蓮花台*)。明命陵香寺(越:Chùa Hương/ 香*)順化皇城建築群美山的占婆廟宇採用紅色磚石建成。裝飾性的雕刻被直接刻制於磚石上。聖子修道院中第一座木製結構的寺廟建於公元4世紀末,200年後此寺廟在一場大火中被焚毀。重修時,使用了大量的更為持久耐用的建築材料。每一代富強的占婆王朝都修建新寺廟,或對舊寺廟予以修復。從公元4世紀到13世紀,修建的寺廟總數達70餘個,從而使得聖子修道院成為王國的聖地。
⑹ 越南胡志明的粉色教堂是怎麼回事
法國建築師:J·Bourad
全稱為胡志明市聖母大教堂(西貢聖母大教堂),因使用紅磚建造,又稱紅教堂,是胡志明市最著名的地標。教堂建成於1883年,是法國在越南殖民統治時期最典型的建築。
紅教堂的建築風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與法國巴黎聖母院和義大利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建築風格非常一致。與巴黎聖母院的側面更是如出一轍,非常相像,尤其是尖塔建築,想來法國建築師J·Bourad是參考了巴黎聖母院的建築風格。
⑺ 越南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1,巴亭廣場
巴亭廣場位於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河內市市中心, 面積約有天安門廣場的三分之一。是越南舉行集會和節日活動的重要場所。廣場周圍有政府辦公機關和外國大使館。
2,下龍灣
下龍灣,位於北部灣西部,離越南首都河內150公里。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下龍灣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下龍灣是越南北方廣寧省的一個海灣,風光秀麗迷人,聞名遐邇。
3,還劍湖
越南語:Hoàn Kiem。越南風景區。越南首都河內眾多大小湖泊中最著名的一個,位於市中心區,南北狹長,呈橢圓形,面積約 12 公頃。過去有水道與東距不遠的紅河相通,後來被河堤隔斷。
4,聖母大教堂
天主教堂。教皇西克斯圖三世為慶祝以弗所公會議勝利於5世紀上半葉建於羅馬 。其建築結構為標準的羅馬式長方形大教堂,是應用古典裝飾藝術的典範,教堂至今仍保留著大量鑲嵌畫。
5,胡志明故居
胡志明故居位於巴亭廣場旁的主席府內。主席府的主體建築是一棟由德國人建的法式別墅,頗為豪華。
⑻ 誰了解越南的宗教場所
傳統節日與民俗:越南民族傳統節日與中國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其中春節為最盛大的節日。越南民風淳樸,人民文明禮貌。見面時習慣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或行握手禮,或按法式禮節相互擁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稱。越南受漢文化影響頗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越南,十世紀後,佛教被尊為國教。目前全國佛教徒約2000萬人。此外,天主教傳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約300多萬,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財神。一般百姓家裡都設有供桌、香案,逢年過節在家中進行祭拜。服飾穿著簡單,正式場合男士著西裝,女士著民族式「長衫」(類似旗袍)和長褲。飲食習慣與我國廣東、廣西和雲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飯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認為不吉利。不願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人。
⑼ 關於越南胡志明的粉色教堂的介紹。
全名:耶穌聖心堂
地址:在越南胡志明市第3郡二征街289號。它屬於天主教胡志明市總教區,建於20世紀初法殖民時期,當時越南是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耶穌聖心堂是胡志明市第二大教堂,僅次於1郡的西貢王公聖母教堂。距離中央郵局1.5公里,沿Hai Bang Trung步行20分鍾就到了。
歷史:教堂始建於1877年,耗時6年,建成於1883年,為法國殖民時期留下的紀念品。建築造型勻稱,庄嚴宏偉,兩座40米高的鍾樓塔尖直沖雲霄,是仿照巴黎聖母院鍾樓的設計。建造教堂的紅磚全部從法國運來,至今沒有絲毫褪色。在教堂前面的花園廣場上,佇立著一座重達4噸的聖母瑪麗亞雕像,那是1945年羅馬教會所贈。相傳建築教堂所用的磚塊都是由法國運來的,現在無法考證傳說的真實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映襯著藍天白雲、綠樹紅花,散發著法國建築的味道。耶穌聖心堂的花園廣場上有一座重大4噸的聖母瑪利亞雕塑,此雕塑是1945年羅馬教會捐贈的,長93米、寬37米、高57米,全身聖白,聖母腳下卻踩著一條大蛇。教堂外部門廊等部位布滿精美雕飾,內部四周均為小祈禱室,每間的神龕、雕塑及裝飾都不同。這座天主教教堂至今仍在使用,每逢星期天和宗教節日,都會有許多虔誠的教徒聚集於此進行彌撒。
⑽ 哪個國家的教堂比較有特色
法國的教堂很有特色。坐落於菲爾米尼(Firminy)小鎮的聖皮埃爾教堂,是柯布西耶為該城設計的一組建築中的最後的一個收官之作,1965年設計師去世後遺憾停滯了修建計劃,經歷各種坎坷終於在2004年重新復工,2006年這個背負了兩代人承諾和夢想的教堂才真正完整。
正門的雕塑就是《最後的審判》。為了更好地展現原本建造時的全漆色彩,法國政府還特地在這里設計了一套聲光節目,通過激光投射來盡量還原最原始的顏色。
斯特拉斯堡聖母大教堂, 這個高142米,從11世紀建到15世紀的尖頂教堂,坐落在斯特拉斯堡的老城區,是這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築。不同於其他哥特式大教堂,這一座是以紅色砂岩興建的,整個建築呈現一種粉紅、裸沙、陰柔與陽剛交揉一起的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