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如何看待漢越文化差異

越南如何看待漢越文化差異

發布時間:2022-07-20 04:26:35

① 中國越南文化差異

綜述:中國越南在文化、習俗、語言上都有著明顯差異。由於兩國文化起源不同,所表現出來的商務文化類型和定勢也不同,特別是價值觀念、 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均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會極大地影響商務活動的各個環節,以及商務活動的成敗。

1、咖啡文化:

越南人有非常濃厚的咖啡文化,這是中國或其他亞洲文化中極少的東西。據個人了解越南人不僅擁有自己獨特的咖啡風格,而且前往咖啡館聊天,喝杯咖啡是大多數越南人常規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越南會有這么多咖啡店。

2、當地的越南習俗:

如嚼檳榔;越南有著自己獨特的習俗,不與中國湖南等地的嚼法相同,越南人會把一片檳榔和一片沒有撒石灰的檳榔葉,甚至還包括一片煙草一塊嚼。傳統上,越南人在開始談話之前邀請他們的客人嚼檳榔。婦女長期嚼檳榔就會把牙齒染成黑色,這視為一種美。

3、語言:

兩種語言不在同一語言家族中。即使60%的越南語詞彙來自中國,詞序也是截然不同的。越南人嘗試了幾種不同的文字系統,首先是漢字,然後是喃字,現在是拉丁字母。

中越文化差異中,也還是保留了中國文化:

1、春節文化

像我們農歷的春節,越南幾乎和我們一模一樣,貼春聯,還有紅包等等和我們大同小異。雖然廢除漢字多年,就連紅包上的字都寫著「大吉大利」,「福」這個字卻在越南十分常見,春節期間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會貼上這個春聯。

2、服飾文化

當地女性的旗袍開叉都開到腰部,旗袍作為我國傳統服飾的一種,是最能展現東方女性韻味的一種服飾。我國的旗袍一般開叉都是開到小腿部位,為了更加嫵媚,也會開叉開到大腿。越南在歷史上有很多地區都是屬於中國的,受到了中國文化的耳濡目染,這個國家的女性也開始穿旗袍。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不是,這個國家女性旗袍開叉都開到腰部了。

② 你怎麼看待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文化的異同,請你們舉例說明。

畢竟越南的核心區域 從2000多年前到500多年前這段時間之內都是屬於中國🇨🇳的統治范圍

③ 獨立時期漢文化對越南文化有怎樣的影響

胡朝皇帝胡季犛曾寫過這樣四句詩:「欲問安南事,安南風俗,淳,衣冠唐制度,禮樂漢群臣」,形象地反映了中國文化在越南的廣泛影響。除了前述意識形態等諸多方面之外,更能反映這種影響的或許還是漢字和文學。

在古代越南吸收儒學為主的古代中國文化的意義上,漢字起了關鍵性作用。可以說,越南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漢字的廣泛、長期的使用而得到繼承和發展的。正如越南著名史學家陶維英在其所著《越南古代史》中所說,漢字是「越南的文化寶庫」。

越南獨立之前,漢字雖已使用了1000多年,但這1000年間越南當地人所撰寫並流傳於後世的漢文著作,幾乎一部都沒有。而在獨立之後,特別是李朝以後,漢字在越南社會和文化上的作用,卻顯得更為重要。漢字,不僅是傳播文化信息的主要載體,而且成了創造性地發展越南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基礎和重要工具。這顯然與李朝之後,儒家學說成為越南封建國家主要的和正統的意識形態密切相關。隨著儒家思想的作用和影響的不斷擴大,中國古代文化在越南的影響與作用也在不斷擴大。儒學教育的發展,科舉制度的推廣,更使得每一個讀書人都必須努力學習並掌握漢字漢文。

越南獨立時期,其哲學、經學、史學等方面的著作,大部分是用漢文寫成的。僅在李朝至陳朝的400多年中,越南學者用漢文撰寫的著作就達40多部,其中政法著作有《刑書》、《國朝通禮》、《刑律》、《建中常禮》、《陳朝大典》等;軍事著作有《兵家要略》;歷史著作有《中興實錄》、《越南世志》、《越史綱目》、《大越史記》等;經學著作和雜記有《四書說約》、《越甸幽靈集》等。黎朝時期,漢文書籍更多。有關史地的著作有《大越史記全書》、《大越通鑒》、《國史實錄》、《越史標案》、《安南一統志》等;有關經學的著作有《易經膚說》。《書經演義》、《春秋管見》等;另外還有不少有關刑律、官制。醫學等專著。阮朝前期用漢文撰寫的重要著作有《大南會典》、《大南實錄》、《大南列傳》、《大南一統志》、《皇越地輿志》、《欽定越史通鑒綱目》、《歷朝憲章》、《明命政要》、《南士英華錄》、《一統地輿志》以及《安南志》等。

在中國古代經典著作和文學作品的影響下,越南古代文學特別是文人們用漢文創作的文學作品,與中國古代文學在思想、意識、風格等許多方面,都有共通之處。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思想和老莊的清靜無為、獨善其身以及佛教禪學的頓悟、壁觀、安心、隨緣之說,始終是主宰越南古代文人的幾種主要思想。「文以載道」、「詩以言志」等文藝主張也一直是影響文人進行文學創作的指導思想,而抒情精神則是古代越南文人共通的文學意識。

李朝時期的文學作品,都是用漢文創作的。太祖李公蘊為遷都事頒布《遷都詔》,被視為越南文學史上第一篇有影響的文學作品。《遷都詔》一開頭就引經據典,以商朝自湯王(商的建立者)至盤庚(商代國王)的五遷(盤庚繼位時,王室內爭激烈,階級矛盾尖銳,加上天災頻繁,面臨嚴重危機。為了挽救王朝的衰亡,盤庚決定放棄原來的都城,遷都到荒蕪的殷。此後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殷。商朝也被稱為殷朝、殷商),周室自始祖至成王(周成王,名姬誦,武王之子,武王死後繼位。在位後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的三徙(xǐ,遷移),作為自己遷都的根據。詔文的最後一段,稱升龍「為萬世帝王之上都」,不但把升龍最適宜建都的理由說得明白透徹,而且文字也寫得十分漂亮,表明越南漢語文學作品從一開始就具有如同中國古典文學的那種「整齊的美」、「抑揚的美」。

由於受到中國晚唐至北宋禪宗及禪詩的影響,李朝時期,越南佛教禪宗盛行,活躍於文壇的多是佛門詩僧。他們借詩言禪,以禪入詩,創作了許多禪詩,其形式多為七言絕句或五言絕句。這類詩,常以比喻表現禪宗哲理,多寫得清新自然,禪味深隱。

陳朝,在漢語文學發展和興盛的同時,也出現了字喃文學。越南封建社會文學,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其顯著特點是文學語言工具的雙軌化。這一時期漢語文學的發展與興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學創作隊伍不斷擴大,文壇上涌現出了一大批詩人和作家,如陳光啟、范伍老、陳光朝、阮忠彥、張漢超、朱安、陳元旦等;二是從文學作品的思想傾向看,初期作品側重佛禪(這自然與陳初諸帝好佛有關),中期以後,因為儒家思想居於主導地位,儒家文人學士便成為文學創作隊伍的主力軍;三是從文學作品本身看,形式和體裁更為多樣化,除了詩、詞、文、賦等體裁外,還出現了小說。

陳朝前期的文學,仍以佛學作品和禪詩為主,禪師法螺、玄光等,是這一時期的著名詩僧。除了詩僧,陳朝諸帝也都善作禪詩,比如陳聖宗,他的詩雖不多,但卻清逸而有禪意,所作《宮園春日懷舊》詩雲:「門空塵掩徑生苔,白晝沉吟少往來。萬紫千紅空爛漫,春花如許為誰開?」陳仁宗不但善於用詩談禪,而且還撰有談禪著作,如《僧伽碎事》、《石室寐語》、《禪林鐵匙》、《語錄》等。

陳朝中、後期,隨著儒學地位的日益提高,儒家學士主宰文壇,文風與詩風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儒朱安著有《樵集》,其詩多為言志之作,詩風淡泊;詩人阮忠彥著有《介軒詩集》,他悼念詩人陳國燧的詩《挽岑樓子》,寫得深沉而凝重;文學家張漢超撰有散文《白藤江賦》,被認為是越南文學史上的名篇。賦中,作家發出了「念豪傑之已往,嘆蹤跡之空留」的感慨。詩人莫挺最為仰慕的是中國東晉詩人陶淵明,曾賦詩盛贊陶淵明的品格。他的中國文學修養極高,所作《玉井蓮賦》,語言清麗,形象傳神,窮極越南文學之美。

在中國六朝志怪(一種以描寫神鬼靈異為主的小說)和唐宋傳奇(文言短篇小說,情節大多奇特神異)的影響下,陳朝出現了第一部用漢語創作的、以當地社會為背景的小說《越甸幽靈集》(李濟川編著)。小說講述了自士燮以來越南歷史上英雄豪傑、烈士義女的故事,頌其生而為英,死而為靈,故以《越甸幽靈集》名之。

黎朝時期是越南古代文學的成熟期,其顯著標志是出現了一批大作家,其作品足以代表越南古代文學所達到的最高成就。這批作家中的一個傑出代表是黎朝初年的阮鹿(zhì)。

阮鹿(公元1380~1442年)不僅是文學家,而且是政治家,曾協助黎利建立後黎朝,因有功被封為冠服侯。在古代越南,阮鹿有「文聖」之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尊他為世界文化名人,並曾於1980年為他舉辦了紀念活動。黎朝初年的文獻,大多出自阮鹿之手(輯為《軍中詞令集》及《蘭山實錄》等行世)。他的《平吳大誥》(誥:gào,古代一種告誡性文章),尤為越南人所稱道,甚至被譽為「千古雄文」。諸文寫得氣勢磅礴(pángbó),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

阮鹿也是傑出的詩人,留有漢文詩集《抑齋詩集》和《抑齋遺集》以及喃字《國音詩集》。他的漢文詩感情深沉飽滿,語言清新流暢。晚年,阮麋因不滿黎朝的腐敗政治,曾一度歸隱,其《歸隱崑山感作》詩雲:「一別家山恰十年,歸來松菊半蕭然。林裹有約那堪負,塵土低頭只自憐。鄉里才過如夢到,干戈未息幸身全。何時結屋雲峰下,汲澗烹茶枕石眠。」最終,阮麋遭誣陷遇害,有《獄中詩》存世。寫得極為沉痛。所著《國音詩集》,收有254首喃字詩,是流傳至今最早的一部喃字詩集。

黎朝前期的皇帝也都善於作詩,其中尤以聖宗黎思誠(公元1442~1497年)成就最大,堪稱黎朝第二位有影響的作家。他的漢文詩文集有《明良錦綉》、《瓊苑九歌》、《古舊百詠》、《春雲詩集》、《文明鼓吹》、《珠璣勝賞詩集》等6種,雖多以歌頌封建王朝盛治、宣揚封建倫理為主要內容,但內中也不乏吟詠風物的佳作,其詩聲律嚴謹、風格清新、狀物細膩,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對越南古代文學產生過影響。

黎朝第三位有影響的大作家是阮秉謙,著有《白雲詩集》,詩作多達千首,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儒家士大夫的志趣。其詩不事雕琢,明白曉暢,易為人們所接受。鄭陳琨(公元1710~1745年)被視為黎朝第四位有影響的大作家,他曾出使中國,尤善作漢文詩。其中以描寫婦女命運為主題的長詩《征婦吟曲》,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天地風塵,紅顏薄命,悠悠彼蒼兮誰造因?」(開篇第一句)的主題。這首長達477句的樂府詩被視為「越南第一流奇書」。後來,越南學者黃克用把這首詩譯成了法文,高春泰又把它譯成了英語,使其蜚聲於國際文壇。

阮朝前期(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法國侵佔越南之前),越南古代文學依然有所發展,儒生文士的作品,仍以漢詩漢文為主,但喃字文學更為成熟。這一時期最傑出的作家是阮攸(yōu,公元1765~1820年),其漢文造詣很高,在越南有「詩聖」之名,傳世作品有《清軒詩集》、《南中雜吟》等。1813年,阮攸曾出使中國,經廣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抵北京,又經河北、山東、安徽、湖北、湖南、廣西回國,歷時一年余,寫成《北行雜錄》131首,歌詠沿途風景名勝,品評中國古代人物,抒發個人情懷感慨,顯示了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

也正是在杭州時,阮攸有機會讀到青心才人編著、金聖嘆批點的長篇小說《金雲翹傳》(又名《雙奇夢》、《雙歡心》),深為良家女子王翠翹多年淪落風塵卻始終不負金郎的故事所感動。回國後,他以此書為藍本,寫成長達3254行的六八體同名長詩(又名《斷腸新聲》),通過對王翠翹流落青樓十餘年悲慘遭遇的生動敘述,反映了越南封建社會的現實。全詩詞藻哀婉,音韻凄絕.在語言運用和人物塑造上,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這一時期越南的重要作家,還有阮輝似、阮浹、阮公著、阮文超、高伯適等。阮輝似(公元1743~1790年)借鑒中國小說《花箋記》創作了六八體喃字長詩《花箋記》。全詩共1886句,在熟練運用中國典故的同時,又保持了18世紀越南語的精華,也是越南重要的古典名作。阮浹終生隱居不仕,著有《羅山詩集》,詩風質朴,清雅脫俗。阮文超和高伯適以及阮朝宗室的松善王、綏理王均負文名,嗣德皇帝曾賦詩稱贊說:「文如超適無前漢,詩到松綏失盛唐」,這雖是過譽之詞,但卻可見當時四人的文名之盛。

縱觀黎朝後期和阮朝前期越南文學三大名作《征婦吟曲》、《宮怨吟曲》和《金雲翹傳》,可以看到它們的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均以婦女命運為主題、通過婦女命運反映社會生活。18世紀末19世紀初,越南還出現了一批頗有才情的女詩人。如段氏點、胡春香、王忻、清關縣夫人等。其中影響最大的女詩人是極具叛逆思想的胡春香,她激烈地抨擊多妻制「與人共夫害煞人」,要求維護婦女的地位和權利,以使她們擺脫「苦頭吃盡甜頭無,無償為人作奴僕」的地位。她的詩文大多散佚,今僅存《春香詩集》,收詩50首,均是喃字文學中的珍品。

④ 中國文化對越南文化的影響

大約從東漢開始,漢字開始有系統和大規模的傳人越南。到了越南陳朝以後,漢字已經成為越南政府以及民間的主要文字,此時大量的漢字著作開始出現,最著名的就是15世紀編撰的《大越史記全書》。值得注意是,這些以漢字寫成的文章基本上並不按照越南語的文法規則書寫,也不採用越南語的詞彙,而是純粹的用古漢語的文法寫成。

隨著漢語文的流傳,越南人創造了_種利用漢字的表義表音功能來拼寫越南口語的新文字,俗稱「字喃」或「喃字」。喃字據說創始於東漢末年的交州太守士燮,此後經過了用漢字來拼音,記寫人名、地名、草木名、禽獸名的階段,以及系統製作喃字以表意的階段。喃字還對越南詩體「六八體」的創作產生了較大影響,六八體大多採用的就是喃文。

時至今日,越南文字雖然用拉丁字母書寫,但其發音里還保留著70%的漢越音詞彙。

⑤ 你怎麼看待中越的文化的異同

越南人和中國人各自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慶祝同樣的農歷新年,類似的日常飲食,類似的宗教。但他們的文化有哪些重要差異?
越南人有非常濃厚的咖啡文化,這是中國或其他亞洲文化中極少的東西。據個人了解越南人不僅擁有自己獨特的咖啡風格,而且前往咖啡館聊天,喝杯咖啡是大多數越南人常規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越南會有這么多咖啡店。
如嚼檳榔;越南有著自己獨特的習俗,不與中國湖南等地的嚼法相同,越南人會把一片檳榔和一片沒有撒石灰的檳榔葉,甚至還包括一片煙草一塊嚼。傳統上,越南人在開始談話之前邀請他們的客人嚼檳榔。婦女長期嚼檳榔就會把牙齒染成黑色,這視為一種美。
兩種語言不在同一語言家族中。即使60%的越南語詞彙來自中國,詞序也是截然不同的。越南人嘗試了幾種不同的文字系統,首先是漢字,然後是喃字,現在是拉丁字母。
在越南2000餘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越南民族積極吸收了中國文化的精華,經過越南人民的自主選擇和改造加工,中國文化逐漸與越南本土文化相融合,成為了越南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南民族在吸收外來文化精華的過程中,也有了自己的特點和創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⑥ 如何看待在古越南的歷史上,將越南人稱為「華人」、「漢人」

越南官方一直使用漢字,同時制度與漢地相同,到1919年才廢除科舉。而越南史,從一開始就是一部中國人統治史。譬如我們看《越史略》,會發現開頭就寫著「昔黃帝既建萬國」,骨子裡對「天下」這個概念是認同的。周朝末年,古蜀國的王子杜泮,因為被秦國攻殺,逃到了越南北部,滅了在越南稱王稱霸的碓王,自稱安陽王。

越南深受漢文化影響,在上世紀以前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即便是在筆墨中自稱漢人、華人,也沒什麼不可理解的。

⑦ 越南廢漢字近百年,為啥越來越多人後悔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但是隨著各個國家的發展,不同的語言的發展道路也不一樣,現在使用國家最多的語言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還有許多小種語言,已經瀕臨絕跡。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繁榮,而在歷史上,中國對周邊各個國家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世界上有五大文化圈,其中一個就是漢字文化圈,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都曾經用漢字作為官方的文字,並且在文化上,風俗上,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

⑧ 簡述漢字對越南文化的影響

文字,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符號和標志,它記錄著思想,也書寫著文明與文化。越南文字與漢字,一個是拉丁字母,一個是獨具中國特點的象形文字。從表面上看,兩者可以說毫不相干,但是,正是這個貌似與越南文字「毫不相干」的漢字,卻是越語的始祖。

漢字在越南的興衰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古代越南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中的一員,古代越南社會對漢字有著強烈的認同。

據歷史學家考證,越南所使用過的文字大致有三種:漢字、喃字和國語字。最初使用的是漢字,在使用漢字約2000年之後,出於民族的保護意識,越南人發現如果沒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字,越南民族很有被淘汰的危險。於是,他們參考當時中國兩廣的漢字,整理越南民間的方塊字而發明了—喃字。17世紀,隨著法國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一些西方國家的傳教士接踵而至,起初他們用各自國家的拼音文字記錄越南詞語來學習越南話。後來,他們在當地居民的協助下,利用拉丁字母作為拼讀越語的符號。其中,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神父利用拉丁字母記錄越語之大成,創立了一套文字,越南人稱之為「國語字」。這就是現行的越南文字。當然如今的越南文字中依然還有漢字的痕跡。據史書記載,早在中國的先秦時代,中國西南邊疆地區就與越南有所接觸。當時的越南尚處於原始社會,其民「攢發紋身,長幼不分,衣履不齊,語言各異,不識文字」。

⑨ 越南曾經是中國的板塊,為什麼當地人對於漢語一竅不通

平民百姓跟中原溝通少。越南有當地的語言,老百姓跟中原基本沒有溝通,也沒有學習,現在國內很多偏遠地區少數民族也是一樣。

⑩ 為什麼越南有那麼多的古文化字體和古文化類的建築

越南古建築上的“天書”財富,國人一看就明白,當地人卻並不知道

越南作為中國的陸上鄰國,近年來也是最受國人熱愛的一座旅遊國之一,比起歐洲發達國家,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消費水平更低,更適宜中國的工薪家庭。其實,說起越南這個國家,與我國的歷史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很多國人去越南旅遊從當地的古建築上就看得出來,這些在越南當地人看來的“天書”文字,國人一看就明白,當地人卻表示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筆者常在想,如果沒有殖民統治,越南現在會不會是中國的一個省份,而越南是不是都說著漢語呢?實際上,漢字在越南存在了1000多年,可能真的與中國無緣,雖然歷史的建築上仍留有漢字的輝煌,但終歸人的思想對漢字仍然很陌生。雖然如今很多越南人開始學習漢文化,但大多都是為了生計,招攬生意作為商用。這么一座有著漢文化的國家,你們願意去越南旅遊嗎?

閱讀全文

與越南如何看待漢越文化差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向義大利出口西紅柿 瀏覽:432
中國商人怎麼去阿富汗 瀏覽:851
英國潛艇為什麼上浮 瀏覽:487
伊朗發射導彈用什麼定位 瀏覽:170
第一次走飛機去越南注意什麼 瀏覽:654
中國去伊朗怎麼去 瀏覽:362
越南戰役美軍傷亡多少 瀏覽:997
1塊錢兌換多少伊朗幣 瀏覽:683
中國最高房子是多少 瀏覽:568
義大利撒丁島的海是什麼海 瀏覽:757
中國空間站微博如何進入 瀏覽:597
越南姑娘用什麼東西煲湯 瀏覽:257
在越南人眼中中國人怎麼樣 瀏覽:651
2020年新發明有哪些中國 瀏覽:754
中國怎麼對新冠肺炎疫情進行防控 瀏覽:767
我的世界中國版最新如何自定皮膚 瀏覽:372
印度人怎麼在中國買車 瀏覽:149
伊朗雪崩什麼時候 瀏覽:25
義大利黃金大運河在哪裡 瀏覽:475
印尼有什麼好看的風景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