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何處水稻梯田美景不停變化
近日,越南木江界縣,茂盛的綠色水稻梯田蔓延在超過2200公頃的山坡上,等待著被收割。位於海拔1000米的黃連山脈腳下的梯田美景在一日之中,不停變化著。
由外而內分別有稻殼(穎)、糠層(果皮、種皮、糊粉層的總稱)、胚及胚乳等部分。
稻的生長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生育期在130-140天左右,就能從發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程。
B. 越南為什麼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國
越南屬於典型的熱帶氣候,並且地形主要以平原為主,這就意味著越南的耕地面積相當大。再加上越南的勞動力豐富。一年可以種三次水稻,每年的水稻年產量非常的大。再加上越南政府的大力扶持。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越南的大米資源非常的豐富。這就為越南出口大米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越南的氣候屬於典型的熱帶氣候,他們那裡的天氣主要是以高溫、高濕為主,這樣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合水稻種植,以至於在越南地區,水稻可以一年收獲3茬,這就保證了水稻的產量非常高。越南這個國家的地貌特徵主要以平原為主,土地相對而言也比較肥沃,所以對於種植水稻來說提供了非常多的方便,更重要的就是越南人口近億,可以為種植水稻提供非常多的勞動力,從而能夠保證水稻可以及時地播種和及時地收割。
C. 為什麼越南長不出質量好的水稻
越南的稻田無處不在,越南人種出了巨量的大米用於出口,並且成績斐然,甚至在2012年搶走了泰國大米頭號出口國的交椅。
因為大米增產,亞洲地區的大米需求旺盛,其中包括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越南大米也從遮遮掩掩走向「正大光明」,然而,雖然越南大米的數量上去了,他們的質量卻讓人詬病。
在越南,大米作為主食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如今,越南的政府專門規劃出了380萬公頃的土地來種植水稻,這一「配額」幾乎佔到了越南農業用地的一半。越南生產的大米大約有三分之一出口海外,越南、泰國、印度現在是世界三大大米出口國,越南的風頭正在壓過後兩者,越南大米出口創匯達30億美元。
日本是亞洲地區主要的大米進口國之一,但是由於越南大米不能滿足日本制定的相關標准,在2008年,日本停止從越南進口大米,其中重要的導火索是在大米中發現了大量的農葯殘留。2013年,越南兩家公司開始和農民合作,以此保證出口的大米符合日本的要求,雙方才恢復了大米的貿易。
泰國最近政局不穩,大米成為了壓垮前總理英拉的重要砝碼。泰國的大米典押計劃非但沒有振興泰國的大米市場和英拉的地位,在農民無法獲得承諾的經濟效益情況下,越來越多人撤回了對英拉的政治支持。此外,泰國反腐機構也在調查補貼項目,中國取消了收購泰國大米計劃。
但是即使外部條件這么「優越」的情況下,越南因此趁勢推動出口的可能性不大。實際上,越南大米的質量問題,不僅僅因為它包含了太多的農葯。越南的鄰國泰國種植了不少品質優良的大米品種,比如知名的茉莉香米,這種米的生長期需要一年,但是最後,泰國米能夠輕松進入高端消費市場。但是越南米不行,越南「愛好」低附加值類型的大米,因為周期短,長得更快。
D. 越南的水稻有幾造就一年種幾次
可以種3造,比兩廣早插秧,春節前都插好秧了的。現在越南是大米出口國所以農民沒必要那麼辛苦去搶種3造了 亞洲水稻種植區主要分布於東亞、南亞、東南亞。
1、東亞,主要分布於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珠江三角洲等地;還分布於日本群島南部、朝鮮半島南部地區。
本地區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雨熱同期。地形主要為丘陵地區,多利用丘陵緩坡開辟為梯田。另有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地區,以及沿海的濱海平原。地形比較平坦,可利用小型農機具發展生產。土壤多為經人工改造的水稻土,比較肥沃,水源充足。
2、南亞,主要位於印度半島的沿海地區以及恆河平原、恆河三角洲等地。
本地區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雨旱兩季,水熱配合好。地形主要為沖積平原、三角洲以及濱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東南亞,主要位於中南半島的沿海地區、湄公河平原、湄公河三角洲以及馬來群島。
其中中南半島的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雨旱兩季,水熱配合好。地形主要為沖積平原、三角洲以及濱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馬來群島的氣候類型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地形多為山地丘陵,另用緩坡開辟為梯田,坡度較平緩。土壤多利用火山灰土改造為水稻土,比較肥沃,水源充足。
E. 越南出口稻米情況如何
據越南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4月越南出口大米184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約9%,這也是九年同期最低。4月份大米出口量為55萬噸,同比增加21%,接近3月份的水平,當時出口量創下年內最高。今年前兩個月大米出口偏低,造成前四個月的出口低於平均水平。今年1-2月越南出口大米33.7萬噸,低於上年同期的40.9萬噸。
大米,是稻穀經清理、礱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後製成的成品。清理工序就是利用合適的設備,通過適當的工藝流程和妥善的操作方法,將混入稻穀中的各類雜質除去,以提高大米成品的質量,同時利用磁鐵除去稻穀中的鐵釘、鐵屑等,以保證生產安全。 稻穀的胚與糊粉層中含有近64%的稻米營養和90%以上的人體必須的營養元素,較為均衡,這應該是其所以成為人類主食的根本原因。最新發明專利產品米珍就是以稻米的胚與糊粉層為主的潔凈營養食品,是米糠的升級換代產品,其將成為稻米加工行業的主產品。大米是補充營養素的基礎食物,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11種礦物質,能為人體提供全面的營養。
F. 覺得泰國,越南這些地方很可怕,去了會不會被割頭
稻米的唱上天的恩賜每年春天,中國雲南省的哈尼族人都要去祭拜水源。古老的哈尼史詩《虎培郎培》中唱道,一隻布穀鳥告訴人類,在有水芋頭的山谷里,瀑布飛流直下。「祖先們歷盡艱難終於喝到了山泉」對於哈尼族人來說,水源不僅僅是一眼泉,也是一位神靈,它庇護著生命的繁衍和萬物的豐收。祭祀水神是哈尼人一年中眾多祭祀活動中的第一個。祭水神的人各村不一樣,有的村子是三位德高望重的男性。在熱水塘村,必須是一個男孩和一個青年男子。祭祀者每年挨戶輪換,決不能缺席。清早,祭祀者就出發了。一如當初的祖先,祭拜的路上不許說話。他們背簍里的祭品是上一年的收獲,除了必須有的米飯和一隻活公雞外,還有象徵性的物品,比如帶來愛情的花朵、辟邪的石頭和草木。元陽哈尼族人有句俗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這里的水源都在高山茂密的山林中。來到水源前,祭祀者就在祭台上擺放好帶來的祭品--米飯、花朵、石頭和草木。然後兩個人跪下磕頭。完了就支起鍋,燒開一鍋山泉水,殺掉那隻公雞,把雞煮了吃掉。祭品和儀式意味著與神靈共享,也意味著祭祀者將再次獲得它們。熱水塘村位於大湄公河次區域紅河流域的哀牢山區,是一個多人居住的小村莊,村裡人靠畝梯田種水稻為生。在海拔米以上的高山開墾梯田種植水稻,是哈尼人創造的奇跡。這里的梯田層層疊疊,高入雲霄,看上去十分美麗壯觀。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稻穀被種到高山之巔,也種在遼闊的平原,還被種到大海邊。考古學家們證實,大湄公河次區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培育水稻的地區,古代稻米種植的痕跡可以追溯到年以前。專家們發現,世界上最早的野生稻是生長在潮濕的山地上的。從印度阿薩姆邦的山區一直到中國雲南高原,有一條長長的野生稻生長線。至今在雲南的西雙版納和玉溪,還保留有幾處野生稻基地。而在的北部,山坡的旱地生長著大片從野生稻進化的二代稻,人們叫它山坡稻。大湄公河次區域從北到南,跨越了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眾多河流滋養著萬平方公里肥沃的土地,為稻米的生長提供了最好的條件。這是世界上稻米的主要產區。稻米也是這個地區人們食物的最主要來源和經濟收入的重要資源。稻米生產決定了人們生活的內容和節奏,稻米的生產史可以說就是這個地區的文明史。播撒希望種植水稻對於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民族來說,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大事。在柬埔寨,每年都要「御耕節」儀式,表示一年耕種水稻的時間開始了。國王要親自主持儀式,還要在聖田上扶犁。王後扮作仙女跟在犁田隊伍後面撒種。這個仙女被叫做「麥霍」,意思是「南方之母」。扶犁的國王夫婦一定是生育了孩子的。假如不是,就要由國王的近親代做。在「御耕節」儀式之前,柬埔寨的農民不能開犁耕種,即使誤了農時也不會輕舉妄動,否則在秋天也許會顆粒無收。當然,國王也絕不會讓子民們失望。大湄公河次區域的北部和南部氣候和地理環境很不相同。在瀾滄江上游高原山地,人們一年只能收獲一季稻穀。而下游的湄公河三角洲,是瀾滄江-湄公河最肥沃的地段。越南南方的農民不用插秧,只要把稻種撒在田裡就可以了,而且每年可以收獲四季。大河經過千里奔流,精華淤積,每年漲水所帶來的泥沙就是肥料。這里的水稻不需要化肥和農葯,是最環保的食品。在熱水塘村,祭拜過水源之後,貝瑪諾鋪就在田邊唱起了史詩《虎培朗培》:「男人拿著犁田的衣褲背著犁田吃的冷飯男人不去梯田亮不起來公牛不去梯田裡的草不會漚爛」貝瑪是哈尼族鄉村中傳唱史詩的手。諾鋪是熱水塘村的貝瑪,他會很多部口傳史詩。《虎培朗培》按月總結古老的稻米種植技術,是貝瑪們一代又一代傳唱下來的。三月,是牽牛犁田的季節。這里的稻田已經放水泡了很長時間。山頂上流下來的水很冷,不利於水稻生長。哈尼族人早早地把水放進田裡,讓陽光把水曬暖。泡軟的土地犁得也會更深。此時,太陽明亮地照射在大地上,男人們表演的時候也開始了。泰國農民耕種的時候,田邊也會有人唱。匡金媽媽就是唱謠的人。她是泰國最後幾個會唱農耕時代傳下來的古老民謠的老人之一。但她最後一次在田間演唱民謠已經是年的事了。自那以後,泰國的稻米種植進入機械化產業時代,匡金老媽媽就離開了田地。現在,她已經在舞台上唱對稻米的贊美和感激了。熱水塘村的婦女們仍舊在田裡唱。現在田犁好了,秧苗也育出了,哈尼族人就要「開秧門」了。這天,雄雞剛叫頭遍,村寨里便炊煙裊裊,每家都要吃黃米飯,以祈秋天的稻子金黃燦爛,顆粒像雞蛋一樣飽滿。牛也要吃一點黃飯團,意思是大家同甘共苦。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相互幫忙的傳統,哈尼族插秧也是如此。男主人插下第一株秧苗的時候,來幫忙的婦女們就會跑來戲弄男主人,向他灑水,摸他的褲襠。據說只有這樣,婦女們插完秧後腰才不會疼。開始插秧了,貝瑪諾鋪唱起了謠,婦女們一邊插秧,一邊也齊聲和著勞動的謠:左手分秧右手插秧姐妹們不要讓你的手閑著呀趕在太陽下山前插完秧我們就去跳舞唱。遠山隱隱,聲裊裊。哈尼族婦女們綿長的聲在霧中傳來,如同天籟。開秧門這天,凡是從這里經過的人,不論是男是女,也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主人都會拉你下田去參加這一盛大的活動。即便你不會插秧,哪怕是插得歪歪斜斜,主人也很高興,因為這意味著吉祥、豐收,幸福就要開始。「開秧門」這一天,插秧不僅是勞動,更是哈尼人的節日。居住在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許多種植稻米的民族都有這樣的節日。地域不同,人們種植的方式也不相同:越南南方的農民只撒種不插秧;多數地方的人們用手插秧,秧苗一般20公分長;而在中部的伊洛瓦底江稻米平原上,人們使用一根前面帶鐵制小叉子的梭矛插秧,秧苗長60-70公分。收獲幸福野生稻是水稻的原始祖先,是改良栽培稻的寶貴基因庫。中國雲南野生水稻基地原來有十三處,現在只剩下兩三處了。如果基因消失,水稻種植一旦出現問題,人類將面臨可怕的災難。從野生稻開始,人們繁育了上萬個品種的稻子,它們可以種植在不同的地域。熱水塘村哈尼族種植的水稻是適應高山低水溫的品種,而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水稻一直都在齊腰深的水中生長。在洞里薩湖和湄公河三角洲,每年汛期到來時,水位上漲五六米以上。即便是這樣,人們也有辦法種植水稻。那裡的農民培育了一種「漂稻」。這種稻子的根埋在泥土裡,稻桿可以隨水位升高而長高,稻穗則飄在水面上汲取陽光。最長的漂稻可以長到七八米。春天插完秧苗之後,是一段農閑時節。整體來說,大湄公河次區域是一個農耕文明的社會。在這里,農作物的生長周期決定著人們的生活節奏和生活的內容。農閑時光並非這里人們的閑暇時光。他們有很多事情要做。他們要把生產和加工的農產品拿到集上去,他們利用各種植物編制器皿和用具,展示自己精湛的手工藝;他們會上山採集山珍,下河捕撈魚蝦;他們會外出打工,走親訪友;他們會建造修繕屋,使自己生活得更加舒適。最重要的是,瀾滄江-湄公河的藝術世界就誕生在這個季節,這是精神生活和娛樂的時刻,這是跳舞唱的時刻,是戀愛的時刻,是趕廟會交友的時刻,是刺綉雕刻的時刻、寫詩繪畫的時刻。文明就在這個季節一日日豐富起來。稻米也在這段時節一日日黃熟了。哈尼族人要過「新米節」了。新米節時,每個農家的主人都要先到自家的稻田裡,選一個穗長粒大的稻穗,用樹葉包好掛在田裡,這意味著對大地的感謝,它會繼續賜予人們豐收,然後再把一些稻穀帶回家,舂出新米,做成新米飯,醸制新米酒,祭祀神靈。新米煮成的米飯要先喂狗。古老的故事說,很古以前,一場大洪水沖走了世間所有的農作物。水退後,一隻小鳥發現了一穗稻穀,正欲啄食,一隻狗嚇飛了小鳥,撿回了谷種,從此人們才重新種植水稻。因此,每逢哈尼族人吃新谷,定要先給狗吃。祭祀結束,人們才開始吃新米飯、喝新米酒,吃得越多越飽越好。人們認為只有這樣,另一個秋天的稻穀才會粒粒飽滿,永遠吃不完。品嘗了新米之後,大規模的秋收就開始了。每家的鄰居們都來相互幫忙,這是一個盛大的節日。貝瑪諾鋪又一次唱起了《虎培朗培》:八月到了八月的稻穀 好像魚集中在水面八月的稻穀 黃到了天邊找來紅椿樹的谷船找來母親織的麻袋找來金竹鏢似的鐮刀去割斷父母梯田裡的稻穀女人把稻穀割在田埂上男人把谷船拉到水稻穀像蜜蜂一樣飛舞稻穀像長腳蜂窩一樣堆在馬馱子兩旁稻米產量和貿易量在增加,收獲、加工稻米的手段也在進步。在流域各國的平原地區,收割水稻開始使用機械。在次區域南部河網密布的地方,稻穀收回來之後,就直接用船運走,到大米加工廠,加工成商品。大湄公河次區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產區,這個地區稻米收成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世界糧食場的價格。目前,泰國和越南是世界上稻米出口量最大的兩個國家。由於氣候和地理的差異,各地稻子的生長周期和成熟時間並不相同。當一個地方的稻子還在隨風搖擺的時候,另一個地方正在收獲,第三個地方的秧苗才剛剛長出來。一年中,大湄公河次區域各處的稻田中,都有人在忙著犁田、播種、收割、加工和運輸。在湄公河上,總是能看到運輸稻米的船隻往來穿梭。瀾滄江-湄公河就是一條稻米之河。
G. 說明越南種植水稻的不利條件及相應的解決措施(高一地理)
不利,水旱災害頻繁.生產規模小,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
措施,興修水利,控制人口數量,擴大生產規模,發展農業科技
H. 越南什麼時候割麥子
主要分什麼季節的麥子;
冬小麥:9、10月份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長城以南);春小麥:春節後播種,8、9月份收獲(主要在長城以北);
小麥屬於禾本科的小麥屬,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之一,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總產最高、貿易額最多、營養價值最高的糧食作物之一。
小麥種類
以播種期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我國以冬小麥為主。
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春小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種的,因為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後才種,稱為春小麥;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冬季播種夏季收,比如我國東北就是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
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獲的。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
I. 越南一年可以種幾次水稻
越南一年可以種三次水稻。
越南是傳統農業國,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5%。耕地及林地佔總面積的60%。糧食作物包括稻米、玉米、馬鈴薯、番薯和木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咖啡、橡膠、腰果、茶葉、花生、蠶絲等。2006年越農林漁業總產值(按固定價格計算)比2005年增長4.4%,約佔GDP的20.40%。農業產值同比增長3.6%,其中糧食產量3965萬噸,比上年增長0.1%;林業產值同比增長1.2%;漁業產值為同比增長7.7%。
越南全國大約331,688平方千米。地形包括有丘陵和茂密的森林,平地面積不超過20%,山地面積佔40%,丘陵佔40%,森林佔75%。北部地區由高原和紅河三角洲組成。東部分割成沿海低地、長山山脈及高地,以及湄公河三角洲。
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平地面積不超過20%,年降雨量從120厘米到300厘米不等,年氣溫介乎5到37攝氏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