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為什麼要發動越南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幾年
越南戰爭越南戰爭(1955年~1975年越南稱為抗美救國戰爭);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反抗美國和越南共和國的戰爭。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美國稱為「光榮的撤退」)。越南戰爭是冷戰下的一次實戰,希望統一越南的越南反政府武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的支持下,推翻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庭艷的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越南共和國。最先開始支持越南共和國的美國總統是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在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為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漸將美國國防軍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了越南共和國,統一了越南全國。影響和餘波越南為國家和民族的獨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1945年9月2日~1975年4月30日的戰爭中造成了800萬平民的死亡。戰爭結束時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蒼夷的土地和100萬孤兒、200萬寡婦、50萬殘疾人、70萬妓女。但這還不是苦難的終結,越南又先後與中國和柬埔寨發生戰爭。長期的戰爭以及與世界的隔絕導致經濟崩潰、通貨膨脹;1970年代後期超過400萬的越南華僑華人和支持越南共和國的受難者乘小船逃離越南。 美國 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盡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極大的改變了冷戰的態勢。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更積極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越戰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 越南戰爭越南戰爭結束了美國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使美國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盡管美國自建國以來在絕大多數戰爭中都是獲利的,但是越南戰爭卻是美國人的滑鐵盧。戰爭初期國防開支急增,到1966年增加幅度為10%以上。與此同時,1965——1966兩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均超過6%。但隨著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陷入困境,國防開支負擔不斷加重,美國經濟有調頭向下,1967年經濟增長率降到2%。1970年美國經濟增長則完全陷於停頓。事實上,美國從1969 年12 月爆發經濟危機,到1982 年12 月經濟才得到復甦。
❷ 誰能給我講一講越戰的歷史
60年代越南戰爭的起因?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有時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方面稱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n Tranh Ch?ng M? C?u N??c),是越南共和國(南越)與美國同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陣線」之間的戰爭。越戰是二戰以來美國參與的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很多人也認為它也是冷戰的一部份,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艷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南越政府軍隊被北越人民軍和南越解放軍消滅,越南獲得最終的統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即後來的「越南***」,簡稱「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越共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越共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艷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實行獨裁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系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步入戰爭
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暴動。1960年,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反吳庭艷政權的各派組成,事實上由越共中央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論戰」爆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對南方進攻。
1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面。赫魯曉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印度支那半島的沖突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熱戰。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同時認為,沖突最好遵循朝鮮模式,只局限在通過代理方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兩超級強權間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此時,民族解放戰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鄉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專制與腐敗導致吳庭艷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民族解放戰線擴大勢力。1961年5月,為了進一步幫助吳庭艷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開啟了美軍戰斗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戰開始的標志。
逐步升級
1965年,美軍用凝固汽油彈轟炸西貢南部的一個越共游擊隊的建築。腐敗無能的南越政府軍面對被俗稱為「越共游擊隊」的民族解放陣線節節敗退。為了阻止北越對越共游擊隊的物資和人員支持,南越海軍對北越沿岸海軍基地進行襲擊。美國海軍也派出艦艇協助,進行電子戰支持。1964年8月2日,一艘執行任務的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遭到北越魚雷艇襲擊。美國隨即以轟炸北越海軍基地作為報復。這就是著名的「東京灣事件」(「北部灣事件」)。
「東京灣事件」是越戰的重大分水嶺。北越和美國雙方都把它看作對方的蓄意攻擊,並做出了強硬反應。越共游擊隊對多處美軍基地進行了報復性攻擊。北越325師進入南越領土集結,標志著北越正規軍(越南人民軍)對南越的公開進攻。美國國會則通過了「東京灣決議案」,授權總統可以採取包括武力在內的一切手段對付這一挑釁行為。這事實上給予了總統林登·約翰遜在不經宣戰的情況下發動戰爭的權力,約翰遜隨即將戰爭大大升級。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峴港登陸。短短數月之後,美軍在越人數已高達22萬。約翰遜還批准了「轟雷行動」(「滾雷行動」),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然而美國對北越的所有轟炸行動與目標都由華盛頓進行嚴密的控制,每日的轟炸目標的選擇由國防部和白宮來規劃,前線指揮官無法根據實際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國防部與白宮非常擔心傷及中國或是蘇聯派駐在當地的顧問而引發的正面沖突,對於轟炸目標的選擇與交戰規則有非常多的限制,而這些限制往往與美國追求的戰術或是戰略目標完全背道而馳。譬如說,美軍在未經批准下無法攻擊北越的軍用機場,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軍的戰斗機在准備起飛,美軍的飛機也不可以發動攻擊。對於北越的交通與重要設施也多半限制在可以攻擊的范圍以外。事實證明,旨在阻止北越對南方的滲透的「轟雷行動」在這種綁手綁腳的指揮下,是徹底的失敗。北越武裝司令武元甲依然將他手下的部隊以驚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團整團的北越正規軍分散進入胡志明小道,頂著空襲,進入南方集結。
1965年11月14日,美國第1騎兵師和北越66團在德浪河谷爆發第一次遭遇戰,經過3天激戰,北越死亡超過1200人,美軍死亡約200人。美軍取得了勝利,但同以後無數次的戰役一樣,戰術上的勝利無助於改變美國的困境。北越已做好准備承受巨大的傷亡,並且堅信無限制的消耗戰最終會迫使美國人撤出越南。美國駐越軍原司令官威斯特摩蘭(Westmoreland)相信更多的「德浪河谷戰役」將會迫使北越認輸,發動了一系列「搜尋並摧毀(search and destroy)」北越軍隊的行動。北越軍隊則執行武元甲的消耗戰略,在精心准備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軍進攻,激戰至傷亡達到一定程度就撤離戰場。威斯特摩蘭不斷的向國內報告美軍所取得的勝利,宣稱北越的戰鬥力正在被逐步削弱。而實際上,為了應付北越似乎無窮無盡的攻勢,駐越美軍在1967年底已達到50萬,並且威斯特摩蘭還要求更多。
1968年1月底,北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春節攻勢。超過8萬北越軍隊和越共游擊隊對南越幾乎所有的大小城市發起了進攻,其規模和慘烈程度令習慣了威斯特摩蘭戰報的美國人大為震驚:無數的軍事設施和政府建築被破壞;戰斗最激烈的舊京順化幾乎全毀;美軍溪山基地被圍困76天,因為破壞太嚴重,解圍後不得不放棄使用。在這次攻勢中,北越損失了超過5萬人,但到了5月,他們就恢復了進攻能力。春節攻勢使約翰遜不得不承認失敗,1968年3月31日,約翰遜發表演講,終止「轟雷行動」,表示美軍將逐步撤出越南,並宣布放棄競選下任總統。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將軍接替威斯特摩蘭指揮在越美軍。
根據美國政府的邀請,韓國從1965年開始派青龍、白虎、猛虎等戰斗部隊,到1973年的九年間一共有三十萬以上的韓國士兵參加了越戰。其中4,687人戰死,射殺了四萬多名敵軍。為了支付韓國的軍事開支,美國對韓國政府提供了10億左右美元。美國以外,韓國(原名南朝鮮)是最大的派兵國家。
反戰運動
小規模的反戰運動1964年在大學的校園開始,同時發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學生行動主義。人口數量龐大的嬰兒潮一代也到了該上大學的年齡。反戰運動的成長也要部分歸因於廣泛的電視新聞報道,使得大學年齡的美國人比以前幾代能夠獲得更多的有關戰爭的信息。
到1968年,反戰示威遊行已遍及全國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發生大規模沖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為了抗議美國入侵柬埔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學生總罷課爆發,10多萬學生湧入華盛頓進行抗議。
上千的年輕美國男人選擇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徵召的風險。當時,全部適齡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適齡男青年還沒有達到投票年齡和允許喝酒的年齡,各個地方的挑選服役系統辦公室(「兵役局」)沒有明確的兵役豁免方針,因此可以很寬松地決定誰需要服役,誰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產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這一制度中,年輕男性的生日決定了他徵召的相對風險(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處於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輕人被強迫在軍隊中拿生命冒險,但卻沒有選舉權,不允許喝酒,這種情況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國范圍內降低投票年齡,在許多州降低了飲酒年齡。
1977年1月21日,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數在越戰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松成為美國總統,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讓美軍逐步撤出越南,並於當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軍。但在美越談判進行的同時,戰爭仍在繼續。1969年3月,美軍開始秘密轟炸柬埔寨境內的北越軍事基地;5月,漢堡高地戰役爆發。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親美的朗諾將軍發動政變,推翻了西哈努克親王的政權;5月,在朗諾的默許下,美軍入侵柬埔寨,進攻那裡的北越軍事基地。到1971年,美軍死亡人數已超過4萬。
1972年3月,武元甲動員了幾乎全部北越軍事力量,發動了比1968年春節攻勢更大規模的「復活節攻勢」。尼克松下令美國B-52戰略轟炸機對北越進行全面轟炸。北越的復活節攻勢以失敗告終,損失超過10萬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職,文進勇接任越南人民軍司令。復活節攻勢的失敗,美國B-52戰略轟炸的威力,以及急於同美國改善關系的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迫使北越回到談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參加「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越南、美國、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西貢政權)在巴黎正式簽定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隨後兩個月內,美軍全部撤出越南。
戰爭結束
1975年,南越平民登上美軍直升機撤離美軍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間的戰爭並未結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擊戰依舊在進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鄉村。1975年1月,北越從復活節攻勢的巨大損失中恢復過來,發起了最後的決定性攻勢。短短幾個月內,南越政府軍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繼陷落。四月,北越發動春祿戰役和胡志明戰役,旨在於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貢,以防南越軍隊能重新組織起新的防禦和反擊。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幾個小時,美軍組織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直升機撤退行動,而一家旅館樓頂上的直升機撤退也成了美國捲入越戰的結束的標志。同日西貢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國駐西貢大使館和南越總統府,南越政權覆滅。同年,柬埔寨和寮國的***也先後奪取了政權,越南戰爭以共產主義的全面勝利告終。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統一,組成新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西貢被改名胡志明市。數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處決,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權並統治至今。
傷亡統計
北越正規軍和被認為是越共游擊隊的人員: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
美軍: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死亡5.8萬人,受傷30.4萬人,2000多人失蹤。
南越政府軍:死亡13萬人,受傷50萬人。
韓國軍隊: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亞軍隊:死亡500人,2400人受傷。
泰國軍隊:死亡350人。
紐西蘭軍隊:死亡83人。
大事記
1961年:5月,美國在越南南方發動「特種戰爭」,妄圖在18個月內「平定南越」。
1963年:11月,在美國策劃的軍事政變中,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庭艷被擊斃。軍人楊文明和阮慶先後上台。
1964年:8月,美國製造北部灣事件,開始轟炸越南北方。
1965年:3月,美軍在峴港登陸,把越南戰爭升級為以美軍為主的「局部戰爭」。6月,南越軍人阮文紹發動政變上台,成立戰時內閣,任國家領導委員會主席。
1967年:4月,南越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9月,阮文紹當選越南共和國總統。
1968年:3月,美國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轟炸越南北方。5月,越南民主共和國、美國雙方在巴黎開始舉行會談。10月,美國「全面停炸」越南北方,「局部戰爭」破產。
1969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國、美國雙方會談擴大為包括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及越南共和國在內的四方會談。美國在南越開始推行「戰爭越南化」政策。6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和其他組織宣布成立以黃晉發為首的越南南方共和革命臨時政府。9月,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去世,孫德勝當選主席。
1973年:1月27日,美國終於被迫簽署《關於在越南戰爭結束、恢復和平的協定》。3月29日,美軍完全從南越撤出。
對越南的援助
1955年,胡志明在訪問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期間簽署了第一批向越南提供財政援助的條約。
2005年4月4日,越南解密了戰爭期間原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對越南提供各種援助的相關文獻。文件顯示,1955年到1962年間,蘇聯向北越提供的財政援助總額約14億盧布,並幫助北越建設了34個大型工業企業和一系列醫療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重建了50個農業項目。越南戰爭期間,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還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物資,共約240萬噸。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援助約160 萬噸,蘇聯援助約51萬噸,其他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朝鮮、古巴等)共援助約25.4萬噸。
影響和餘波
越南
越南為自己的獨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包括法越戰爭在內的30年戰爭造成了500萬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戰結束時,戰爭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蒼夷的土地和88萬孤兒,100萬寡婦,20萬殘疾人,20萬*女。但這還不是苦難的終結,越南又先後與柬埔寨和與中國陷入戰爭(中越戰爭)。長期的戰爭以及與西方世界的隔絕導致經濟崩潰,通貨膨脹;1970年代後期,超過150萬越南難民乘小船逃離越南。
美國
越戰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盡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極大的改變了冷戰的態勢。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更積極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越戰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
柬埔寨
柬埔寨戰前的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間努力維持自己脆弱的獨立地位。朗諾的政變和美軍入侵把柬埔寨徹底的捲入了戰爭。波爾布特領導的柬埔寨***「紅色高棉」乘機獲得了政權。波爾布特推行極左統治下,柬埔寨發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一百餘萬平民死於該時期,其中包括越南僑民。由於波爾布特政權的人口滅絕政策不僅造成了地區動盪,而且也嚴重威脅越南政府的國內安全,應流亡越南的前民柬反對派的邀請,越南出兵將波爾布特驅逐出城市,並著手扶植韓桑林政權,紅色高棉則繼續在農村對新政府發動游擊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也加上意識形態的因素,中國給予了越南超過二百億人民幣的援助,客觀上加劇了中國經濟的負擔。統一後的越南並未成為中國可*的盟友,出於擔心國家利益受到中國和柬埔寨極端政治勢力的損害他倒向了蘇聯。在1979年,因為越南入侵柬埔寨,破壞了地區均勢,中國出兵越南,導致中越戰爭。
❸ 美國參加越南戰爭的原因是什麼戰敗的原因又是什麼
美國為了進一步幫助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廷艷的政府,派遣一支美國國防軍特種部隊進駐越南共和國,開啟了美國國防軍戰斗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南戰爭開始的標志。
對越戰的評論美國主要有四種流行的看法,可分別由四位政治人物和學者來代表:
第一個是當時主導越戰的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越戰結束十六年後,他痛苦地回憶說,美國人打敗了,主要是因為美國嚴重低估了越南人的民族主義精神力量,過度高估
舊金山示威者抗議美國捲入越南戰爭1967年
了自己現代化武器對付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戰爭的力量。為此他深感內疚,甚至在電視上當眾留下了懺悔的眼淚。他在麻州威廉姆斯大學的一次專門討論越戰的討論會上,又發表了類似的看法,一再強調他當時作了令他遺憾終身的錯誤決策,並告誡美國當局和美國人要汲取教訓,切勿在亞洲輕易用兵。
第二個是約翰遜總統的國防部長克拉克·克利福德,他回顧說美國之所以失敗,主要不是因為美國沒有全力參戰實際上除了原子彈沒有動用外,什麼高尖端武器都動用了,共計派遣了二百五十多萬人到越南,其中五十四萬多為地面部隊,死了五萬八千多人,傷了十多萬人,總共消耗彈葯七百六十萬噸(相當於二戰時的三倍),耗費近三千億美元,打了十年之久,所以不能說沒有盡力、不能說美國出賣盟友,只是因為美國所支持的南越政府貪污腐化內斗不已、軍心渙散兵無鬥志,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第三個是尼克松總統和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總統的國務卿基辛格。他說美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國內激烈的反戰運動使美國全國意志無法集中、思想無法統一,以致社會陷於混亂,政府陷於癱瘓,無法有效運作。
最後一個是麻省理工學院的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教授。他認為越戰是美國對第三世界武裝干涉的戰爭,是一場不義的戰爭,必然遭到越南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反對,所以難逃失敗的命運。
另外,約翰遜總統隱瞞了關鍵性的情報,包括一份認為在越南取得軍事勝利機會很小的關鍵報告,以及中央情報局的一份分析,並且避開就此事進行公開辯論,不願聽取批評意見。
越南戰爭是指發生在1955年至1975年間冷戰中的重要局部戰爭,又稱為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其本質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由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發生於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了越南共和國,統一了越南全國。
越南戰爭從1955年起到1975年,前後歷時20年,分為五個階段。其中,第二、三、四階段(1961—1973年)為美國助越戰爭時期。
第一階段:1955—1960年。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南越扶植吳廷艷擔任總理,建立親美民主政權。在美國的支持下,吳廷琰集團發動「控共」、「滅共」戰役,屠殺北越共產黨。
第二階段:1961—1964年。肯尼迪政府發動「特種戰爭」,由美國出錢出槍派顧問,訓練當地軍隊,以游擊戰對付北越的游擊戰,把農村居民趕進四面圍著鐵絲網、壕溝和碉堡的「戰略村」,妄圖割斷游擊隊與北越之間的聯系。越南北方軍民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擊敵人,許多「戰略村」被搗毀,一些「戰略村」還變成了人民的戰斗村。
1963年南越政權內訌加深,美國策劃軍事政變推翻吳廷艷,隨後楊文明、阮慶等軍人相繼上台執政。
第三階段:1965—1968年。約翰遜政府把「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擴大戰爭規模,開始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襲擊。1965年,約翰遜下令採取「雷聲隆隆」行動,在南越不再局限於使用傀儡軍,美國直接派軍隊參戰。侵越美軍迅速增加,達到50萬人。1968年初,越南南方軍民發動「春季攻勢」,向西貢、順化、峴港等64個大中城市、省會及軍事基地展開猛烈進攻。同年3月,約翰遜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對北越的轟炸。5月越美巴黎談判開始。11月美國宣布完全停止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至此,「局部戰爭」結束。
第四階段:1969—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採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時由於國內壓力和出於人道主義,宣布從南越逐步撤出美國部隊。美越繼續會談,並將雙方會談擴大為包括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及西貢阮文紹政權在內的四方會談。
1973年1月27日,美國在結束越南戰爭的協定上簽字。為時12年的侵越戰爭到此結束。
第五階段:1973—1975年。美國軍事力量從南越撤出後,南越阮文紹政權十分孤立。
1975年越南人發動總進攻,打垮南越政權,解放了西貢,完成了南北統一。越南戰爭結束。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共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彈,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美國自己的損失也非常慘重,超過5.8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
❹ 美國是怎麼捲入越南戰爭的
這是由美國的外交政策決定和當時越南的歷史狀況決定的。越南擺脫法國殖民統治後,就爆發了內戰,陷入南北分裂。南方為越南共和國,實行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由美國支持;北方則為越南民主共和國,由蘇聯和中國支持。美國一直在全球范圍內反對和遏止由蘇聯支持的共產主義和極權主義國家,反之,將資本主義民主國家視為自由世界陣營,給予大力援助。
所以,冷戰爆發後,有許多國家分裂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政權,這都是美蘇冷戰的產物。德國分裂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朝鮮半島分裂為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國也分裂為大陸和台灣兩個政權。美國對上述的資本主義政權都大力援助,反之,對社會主義國家大力壓制,甚至對朝鮮動武。越南的情況和朝鮮類似,都是爆發了內戰。但是,南越總統是天主教徒吳庭艷,他受美國支持。北越國家主席是胡志明,他由蘇聯支持。美國給予南越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進行
局部戰爭但是,隨著北越軍隊的南進,美國開始派軍進入越南,對北方進行全面轟炸。美國在
❺ 美國對越南戰爭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的
1961年,美國破壞《日內瓦協議》,扶植西貢傀儡政權,在越南南方發動戰爭。越南人民奮起反抗。經過14提的抗戰,於1957年取得了勝利。
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盡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極大的改變了冷戰的態勢,美國由冷戰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
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越戰也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離狀態,給美國的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
越南戰爭結束了美國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使美國的經濟狀況直線下降,盡管美國自建國後在絕大多數戰爭中都是獲利的,但是越南戰爭卻是美國人的滑鐵盧。
(5)美國歷史是如何記載越南戰爭擴展閱讀:
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損失飛機8612架,其中3720為固定翼飛機,4892架為直升機(另一統計:消滅美軍飛機3744架,直升機4868架),其中在北越上空擊落美軍飛機1095架,直升機11架。
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美國耗費了至少2500億美元。盡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極大的改變了冷戰的態勢。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更積極地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
「尼克松主義」應運而生,美國中止了自二戰結束以來的過度擴張,在70年代實行適度收縮。在對外政策上,尼克松在70年代初率先提出五大力量中心說,並主動改善中美關系,以此為突破口營造美中蘇大三角關系。並觸發了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的軍事改革。
❻ 美國怎麼會捲入越南戰爭,並且在1963到1968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戰爭的.最好是英文。求大神回答啊
The Vietnam War (Vietnamese: Chiến tranh Việt Nam, although in Vietnam this period of American involvement is known as the American War, Vietnamese: Chiến tranh Mỹ), also known as the Second Indochina War,[25] was a Cold War-era military conflict that occurred in Vietnam, Laos, and Cambodia from 1 November 1955[A 1] to the fall of Saigon on 30 April 1975. This war followed the First Indochina War and was fought between North Vietnam—supported by China and other communist allies—and the government of South Vietnam—suppor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anti-communist countries.[30] The Viet Cong (also known as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 or NLF), a lightly armed South Vietnamese communist common front directed by the North, largely fought a guerrilla war against anti-communist forces in the region. The Vietnam People's Army (North Vietnamese Army) engaged in a more conventional war, at times committing large units into battle. U.S. and South Vietnamese forces relied on air superiority and overwhelming firepower to conct search and destroy operations, involving ground forces, artillery, and airstrikes.
The U.S. government viewed American involvement in the war as a way to prevent a communist takeover of South Vietnam. This was part of their wider strategy of containment, which aimed to stop the spread of communism. The North Vietnamese government and the Viet Cong were fighting to reunify Vietnam under communist rule. They viewed the conflict as a colonial war, fought initially against France, then against America as France was backed by the U.S., and later against South Vietnam, which it regarded as a U.S. puppet state.[31] Beginning in 1950, American military advisors arrived in what was then French Indochina. U.S. involvement escalated in the early 1960s, with troop levels tripling in 1961 and again in 1962.[32] U.S. combat units were deployed beginning in 1965. Operations crossed international borders, with Laos and Cambodia heavily bombed as part of a bombing campaign to eradicate the Viet Cong. American involvement in the war peaked in 1968, at the time of the Tet Offensive. After this, U.S. ground forces were graally withdrawn as part of a policy known as Vietnamization, which aimed to end American involvement in the war. Despite the Paris Peace Accords, which was signed by all parties in January 1973, the fighting continued.
U.S. military involvement ended on 15 August 1973 as a result of the Case–Church Amendment passed by the U.S. Congress.[33] The capture of Saigon by the Vietnam People's Army in April 1975 marked the end of the war, and North and South Vietnam were reunified the following year. The war exacted a huge human cost in terms of fatalities (see Vietnam War casualties). Estimates of the number of Vietnamese service members and civilians killed vary from 800,000[34] to 3.1 million.[18][21] Some 200,000–300,000 Cambodians,[22][23][24] 20,000–200,000 Laotians,[35][36][37][38][39][40] and 58,220 U.S. service members also died in the conflict.[A 2]
選自網站http://en.wikipedia.org/wiki/Vietnam_War 求採納謝謝
❼ 簡述越南戰爭的原因經過及歷程
越南戰爭 (1961----1975) 這個長達14年,美軍死亡5萬6千人,受傷30萬人,耗資4000億美元,給美國帶來無限創傷的戰爭,距今已經整整三十年.三十年前的歷史經過無數個電影機構與作者的不斷演繹,展現給無數的觀眾與讀者太多的遐想空間.這場戰爭的純粹內幕至今未能充分解密,或許,有關戰爭與政治的真實內情,永遠也不可能道盡清楚......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河內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 法國扶持的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越南控制權,越共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戰爭. 1954年10月10日,首都河內宣告解放. 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的決議,南北越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 在美國支持下成立西貢新政府.1961年5月,為防止吳庭艷政權垮台,肯尼迪派遣了一支代號"綠色貝雷帽"的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開啟了美軍戰斗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戰開始的標志.1962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志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
從1962年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擊隊針對美國 "戰略村掃盪計劃" 的反掃盪斗爭進行了40餘次,美軍傷亡達2000餘人.越南南方游擊隊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萬人口,美國軍事介入嚴重受挫. 美國政府趁機出台「逐步升級戰略」.
1963年11月1日,美國在南越策動軍事政變,殺了吳庭艷,換上了新的傀儡楊文明,並積極尋找擴大戰爭的借口.1964年8月4日,美國政府宣稱,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和「滕納·喬埃」號在東京灣(即北部灣)公海上進行巡邏遭到北越魚雷艇的襲擊, 隨即以轟炸北越海軍基地作為報復, 這就是著名的「東京灣事件」(「北部灣事件」).與此同時,美國還不斷增兵,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峴港登陸, 到1967年,在越南的美軍超過50萬人. 美軍和南越軍隊對革命的絞殺激起了更多的反抗, 在南越許多作戰區,每家每戶都組成戰斗單位, 投入到前線與美軍作戰.
1965年4月3日和4日,美軍在清化戰役中遭受重創. 這次戰役後,美國的轟炸行動陷入窘境. 1965年6月,南越軍人阮文紹發動政變上台,成立戰時內閣,任國家領導委員會主席.
1967年9月,阮文紹當選越南共和國總統.
從1964到1965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軍和游擊隊機動作戰,南方軍民共殲滅美軍近6000人,超過1961年到1964年12月底所殲滅的美軍總數的一倍.1967年7月底,南越政府將武裝力量增加6.5萬人,總數超過100萬,美國總統約翰遜也公開宣布,把美軍在越南的布防人數增加到4.5萬到5萬人,到1968年,美軍各兵種將達到52.5萬人.
1968年,越南南方人民武裝發起「新春攻勢」.經過45天激戰,殲滅美軍15萬餘人,沉重打擊了美國的「逐步升級」戰略. 由於南方人民武裝的堅決抵抗和越南軍民團結一致,美國在越南耗費了巨大人力物力卻沒有取得預想效果,遭致國內外一致反對,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一浪高過一浪.1969年1月,尼克松迫於國內外的強大壓力,找到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希望他能幫助美國走出越戰泥潭.於是基辛格開始積極奔走斡旋, 與越南政府及蘇聯進行了接洽,蘇聯態度冷淡,此後美國多方進行談判,進展依然緩慢.
1969年5月31日,美軍司令部宣布:自從1961年美國參加越南戰爭以來,美軍官兵死亡已達3.5萬人,損失飛機5400架.尼克松政府上任4個多月,侵越美軍又有4000多人喪命,平均每月大約被打死1000多人. 於是,1969年6月8日,尼克松總統在中途島宣布:在當年8月底以前,從越南撤出美軍2.5萬人.這是尼克松政府從越南的第一次撤軍,但美國仍希望奇跡能夠出現,1969年11月3日,尼克松在白宮向全國發表了一篇電視演說,主張「邊戰、邊談、邊化(越南化)、邊撤」,遭到群眾反對.
1972年3月,武元甲動員北越軍事力量,發動了比1968年春節攻勢更大規模的"復活節攻勢", 尼克松下令美國B-52戰略轟炸機對北越進行全面轟炸, 北越的復活節攻勢以失敗告終,損失超過10萬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職,由文進勇接任. 復活節攻勢的失敗,美國B-52戰略轟炸的威力,以及急於同美國改善關系的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迫使北越回到談判桌前. 1973年1月27日,美國經過長期談判,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在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上簽字,宣告美國在越南軍事行動的失敗. 美軍撤出後,在南越留下了2萬多名軍事顧問,並保留相當規模的海空部隊,支援110萬南越軍隊作戰.1974, 游擊戰依舊在進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鄉村. 1975年1月,北越從復活節攻勢的巨大損失中恢復過來,1975年春,越南北方軍隊和南方人民武裝發動了著名的春季攻勢,經過西原、順化—峴港、西貢三大戰役,擊潰了南越軍隊.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美軍組織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直升機撤退行動,成了美國捲入越戰的結束的標志. 同日西貢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國駐西貢大使館和南越總統府,南越政權覆滅.越南戰爭以越共的全面勝利告終.
越戰期間,美國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葯,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各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和整個印度支那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美國自己也損失慘重,5.6萬餘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時間拖延最長,前後14年,是美國歷史上最長的國外戰爭,造成了無法估量的心靈創傷。
在戰爭中失去雙腿的倫道夫·巴克憤怒地控訴道:「政府要我們為了自由和理想去越南戰斗,而戰爭卻使我永遠失去了自由,而且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了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和自由去戰斗,每年我除了與那些悲慘的戰友們淚流滿面地團聚外,似乎痛苦與孤獨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越南戰爭也許是一場悲劇,美國本來是根本不應該闖進去的.」資深參議員喬治·麥戈文說:「我認為,印度支那戰爭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和道義的錯誤.」
越戰之後,卸任了近30年的美國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於1995年發表了《回顧:越南的悲劇與教訓》一書.麥克納馬拉認為:美國政府決策人沒有意識到,無論是我們的人民,還是我們的領袖,都不是萬能的.在不涉及我們自身存亡的事務中,要判斷什麼是另一個國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應由國際社會進行公開辯論來決定.我們並不擁有天賦的權力,來用我們自己的理想或選擇去塑造任何其他國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我們仍然在重復著類似的錯誤......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統一,組成了新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西貢被改名胡志明市.數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處決,更多人被捕, 越共取得政權並統治至今.
傷亡統計:
北越正規軍和被認為是越共游擊隊的人員: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
美軍: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死亡5.8萬人,受傷30.4萬人,2000多人失蹤.
南越政府軍:死亡13萬人,受傷50萬人.
韓國軍隊: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亞軍隊:死亡500人,2400人受傷.
泰國軍隊:死亡350人.
紐西蘭軍隊:死亡83人.
摘自鐵血網,謝謝。
❽ 美國為什麼發動越南戰爭
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的發展和保護自身的利益,美國發動了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由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發生於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8)美國歷史是如何記載越南戰爭擴展閱讀:
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
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美國耗費了至少2500億美元。並且由於越南戰爭,使得美國從冷戰中的強勢一方逐漸變為弱勢,從而促進了美國同中國建交,才有了尼克松訪華。
越南戰爭促進了美國戰術的進步,在冷戰時代終結之前不再動用大規模地面部隊進行傳統的持久消耗戰爭,轉而依靠巨大的海空優勢和技術優勢進行作戰,強調首戰制勝、速戰速決,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低強度戰爭理論和「外科手術式打擊」的作戰樣式。
網路-越南戰爭
❾ 美國越南戰爭 美國打越南是什麼時候
美國打越南是:1955年11月1日—1975年3月30日。
越南戰爭,又稱:越南抗美救國戰爭,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至1975年間冷戰中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了越南共和國,並統一了越南全國。
(9)美國歷史是如何記載越南戰爭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是法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中則被日本佔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聯盟(越南共產黨)向法國宣布獨立,於1945年9月2日在河內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在此之後的1949年4月27日,流亡中的前越南皇帝保大在法國的支持下在西貢建立了越南臨時政府(南越)並就任國家元首。
1954年5月7日,法國軍隊在奠邊府被越南人民軍包圍,宣告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