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妹妹是越南華人,來自胡志明市,現在廣州想認識在廣州的越南人,不知那有越南人會館
廣州有一個旅館聽說是一個越南妹包下來,專供越南商家到廣州商貿落腳的。也有很多懂越南語的華僑在那裡當翻譯。是你想找的嗎?如果是,我可以幫你聯系。
㈡ 越南華人的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華人總共有50多萬。他們主要住在堤岸,胡志明市經濟發展要素之一。
歷史
胡志明市華人於明末清初陸續遷入越南南部,大多數為反清復明的人士。一開始,他們在鋪洲、同奈江成立了買賣區域。1778年-1782年,阮文惠率領西山軍隊進攻阮福映的軍隊。由於鋪洲華人幫助阮映,所以鋪洲被西山軍搶奪、殘殺。鋪洲華人則遷至離鋪洲30公里的堤岸 (胡志明市),再度成立買賣區。由於貿易蓬逢發展,堤岸成為一個熱鬧買賣城市。法國統治時期,法國政府把離堤岸15公里左右的西貢規劃成西貢市 (即今天的胡志明市的中心) ,當時該城市大約有50萬人口。此時期,華人經濟位置最高。華人商人跟法國人關系友好。
1954年,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結束。根據日內瓦會議的決議,南北越以北緯17度線分治,越南北部由北越的胡志明統治,南部由南越保大皇帝控制。1955年,吳廷琰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首都西貢市。此時,華人與政府維持特別關系。政客常靠華人商人金融協助為奪得政治權力。
1975年4月30日南越戰敗,西貢淪陷,共產軍隊戰勝,越戰結束。1976年,越南(原北越)國會決定改名西貢為胡志明市,實施國有化政策。華人經濟經歷困難階段。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很多華人逃離越南前往東南亞或美國。由於越南施行計劃化經濟政策,禁止私人買賣,華人經濟艱困。1986年,越南共產黨六屆大會,決定改革經濟,廢除閉關鎖港政策,華人商業受到新動力。現在,雖然華人人口僅占胡志明市百分之五,可是他們占該市經濟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三十。同時,華人也使胡志明市出現具特色的傳統文化。2007年,胡志明市文化廳舉辦華人文化日。
㈢ 越南的華人為什麼會被分成華族還有艾族和山由族
大家知道,由於歷史和地緣緣故,東南亞地區也有相當多的華人,不過,華人內部間也是有分類的,一般的國家可能不太分這些,只是華人內部會粗略按照民系分為閩南、潮汕、客家、廣府等(基本上東南亞的華人都是閩粵一帶的),說著不同的方言,然後習俗上有些差異等。
但是,有一個國家是除外的,這就是越南,因為政治體制的原因,越南和我國一樣是有民族識別政策的,那越南是怎麼分華人的?
艾族的漢字文學作品
十九世紀,劉永福帶了大批的軍民從兩廣進入越南北部。十九世紀中葉,太平天國以及清國南方的政治動盪,讓一群又一群來自兩廣地區的軍民從廣西穿過當時的邊境,這些人是陸路進入越南的。
同時,也有一個批人是走海路進入越南,走海線的艾族則是在約十九世紀末從中國廣東廣西沿海移民進入到當時還是受到清廷管轄的廣寧省河檜,中法戰爭之後,越南成為法國保護國,清廷與法國勘定兩國邊境,大量居住在廣寧省的客家人成為了越南的居民(當時存在部分領土交換情況),1920年代部分艾族再次從廣寧省遷徙,抵達今天的北江省以及太原省。
後來,因為歷史原因,越南北部發生排華事件,大量艾人開始往南越遷徙,並且登記為華族(南方的華族歷史比較悠久,而艾族基本都能看出是北邊來的)、山由族、岱依族等其他民族以求自身安全。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艾族人非常少,因為大部分都改等級其它族群了,根據2019年的調查,艾族只有1600多人。
㈣ 華人華僑 海外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
世界上居住華僑華人100萬以上的有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秘魯、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美國等10國;居住華僑華人10-100萬人的有柬埔寨、印度、日本、西班牙、英國、法國、俄羅斯、紐西蘭、巴西、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
居住華僑華人1-10萬人的有汶萊、寮國、朝鮮、韓國、尼泊爾、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比利時、義大利、模里西斯、留尼汪、馬達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馬、瓜地馬拉、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魯、阿根廷、厄爪多爾、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拉圭、蓋亞那、蘇利南、塔希提、西薩摩亞等32個國家和地區。
(4)越南華裔在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歷史:
第一個時期,從唐代到南宋(618一1270年),為海外華僑逐漸出現的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相當發達,而東南亞各地仍然比較落後,於是有不少中國商人到東南亞各地從事貿易。其中有一部分人便在當地定居下來,成為第一代的華僑。這個時期的華僑大多居住在今天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國,人數大約為10萬多人。
第二個時期,從元代至清代中葉(1271-1840年).為華僑出國大量增加和華僑在所在國的社會經濟基礎逐漸確立的時期。這個時期,明朝海禁開放,促進了海外貿易進一步發展。東南亞部分地區已變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或貿易中繼地,迫切需要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手工業品。
因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國商人和破產的農民、漁民和手工藝人出國,加之明朝太監鄭和率兩萬多人的船隊七下西洋,歷訪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增進了中國同亞非國家的友誼,也為中國人出國經商和移居國外創造了更好的條件。這個時期,東自日本、朝鮮,西至印度東部海岸,北起緬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南迄印度尼西亞群島,幾乎到處都可見到華僑、其人口已達100萬以上。
㈤ 越南華裔聚集城市你們知道哪裡比較聚集
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數據,華族為823,071 人(占越南總人口0.96%)。根據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數據,按照越南各民族人口數量排名,華族是越南第八大民族。華族祖籍地多以國內廣東福建為主,方言也為多為閩粵一帶。
大多數華人集中生活在南部各省城和北部與中國接壤的各省份。1945年8月革命以前,這里的人約占越南華人群體的90%。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華人居住在越南的各大城市、省城和海港,特別是在以前西貢——堤岸區,即現今的胡志明市。此外,有一定數量的中國血統的居民集中生活在後江、同奈、河北和廣寧等省。
按傳統習慣,大多數華人喜歡聚居,在越南的各都市中形成他們各自的社區、街道。在法屬時期,堤岸區的華人佔西貢——堤岸華人總數的近70%。1978年以前,第一郡(舊堤岸區)集中了當時胡志明市華人總數的80%。現在,華人也主要生活在第五郡、第六郡(新堤岸)、第10郡和第11郡。在其他城市,如河內市,以前華人主要集中在屬於還劍郡的行帆街、馬尾街等街區。在海防市,他們主要居住在通向打鐵街市的道路兩旁(以前叫客街,現在叫光忠街)。在廣寧省,華人聚居在錦普、先安等縣的市鎮和芒街鎮。
㈥ 越南的華人多嗎
相當的多,尤其在南方。 越南有人口8000多萬,其中90%是京族。中國55個少數民族裡也有一個京族,和越南人同根同祖同文化,居住在中越邊境城市東興的偏遠海邊。目前在越南有華人或者說華裔100多萬,大多數生活在西貢。華人在越南被劃分為一個單獨的民族,身份證上被註明華族。在越南統一之前,越南華人更多,但是70年代末越南實行反華政策,北方的華人大部分被驅趕回了中國。和北方的以邊民為主的華人不同,南方的華人多是清末民國時期從廣東下南洋而來,經過幾十年的打拚,這些華人在西貢漸成氣候,許多人成了當地有影響的資本家。 但是75年越南統一後,越共對南方強行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私人資本被強行沒收,許多人被投入監獄,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華人。於是許多南方華人為了逃避越共的改造,冒著葬身魚腹的危險,搭上漁船,投奔怒海,流落到了印尼,澳洲,香港和台灣,有些人又輾轉去了美國。它對相鄰國家的影響持續了幾十年,直到前幾年,越南船民的遣返仍然是香港政府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根據這段歷史創作了電影《投奔怒海》,榮獲了1982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影片里,劉德華那年輕的臉龐,讓人一陣陣心碎。這段歷史,成為西貢人心中永遠的痛。 西貢有人口600多萬,其中華人就有100萬,大多數居住在第五郡,郡就是我們說的區,少部分住在第六郡。第五郡的居民絕大部分是華人,走在第五郡的街頭,隨處可見中越兩國文字寫成的招牌,耳邊響起的都是漢話,雖然是廣東話,但仍讓我們感覺無比的親切。我們都聽不懂廣東話,只能用普通話和當地華人交流。沒想到他們居然大都會說普通話,尤其是年輕人,於是我們真的感覺回到了祖國。 普通話在港台被叫做國語,在東南亞則被叫做華語。這里的中國人大多是從廣東而來,平時生活中都是說廣東話,但是小孩們從小就被送到華語學校學習華語,因此年輕人都能說一口較流利的華語。老人們雖然大多不能說華語,但是聽也沒有問題。可以這么說,在第五郡,即使你不會說除了中國普通話之外的任何一門語言,你的衣食住行也不會受到影響。
㈦ 越南華裔聚焦城市主要在哪裡
親,聽說過東盟海歸協會嗎?這個協會是劉澤位老師創辦的,協會的副會長是林聖盛,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在這個協會有很多的合作人,在越南的華裔主要聚集在這個系會裡面,所以留學生可以問一下劉澤位老師,留學海外的人都可以加入到這個協會,加入到裡面可以結交很多的留學海外華人
㈧ 越南的胡志明市為何會有50萬的華人
胡志明市是越南的經濟中心,也是越南的第一大都市。胡志明市的經濟實力十分強大甚至遠遠超過了越南的首都河內。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胡志明市作為一個越南城市,其中華人的人數卻是十分多,其華人人口數量佔了越南全部華人數量的一半以上,甚至佔了胡志明市人口的6%。為什麼胡志明市的華人會這么多呢?我們來看看原因所在。但是因為遷徙越南的國人中,男多女少,因此他們被允許和越南的女性通婚,綿延子嗣。所以在越南的華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擁有著兩種血統。再往後,到了越南的華人開始做生意,並且在鋪州和奈江成立了專門用來買賣的區域。但是有一天,鋪州被西山軍燒殺搶掠,鋪州的華人迫不得已遷到了離鋪州三十公里外的一個堤岸,而這里就是如今的胡志明市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