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越南是集權主義國家嗎
越南是集權主義國家
中國是個集權制國家(中國的封建社會至今大部分時間都在集權),越南是個防中國體制國家,它的政治經濟各個方面都與中國存在驚人的相仿!~
議會稱國會,國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每屆任期五年,通常每年舉行兩次例會。國會常務委員會是國會常設機構。(參中國人大)
1992年4月15日通過的第四部憲法(1992年憲法)規定,設國家主席和國會常務委員會。國家主席為國家元首,由國會代表以無記名投票選出,任期五年;國會常務委員會主席即國會主席,國會常務委員會為國會常務機構;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總理和國家副主席由國家主席提名,經國會選舉產生。(參中國)
越南祖國陣線是越南的統一戰線組織。(參政協)
政府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本屆政府於2006年6月27日組成。總理阮晉勇,常務副總理阮生雄,副總理張永仲(Truong Vinh Trong)、副總理兼外長范家謙,國防部長馮光青、各部部長等(參中國國務院)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59個省和5個直轄市,越南共產黨是唯一執政黨。(典型的中國體制)
經濟方面,越南模仿中國的改革開放,現在大抵與我們2000年的生活水平差不多了。
文化方面是不允許私人控制的,關的很嚴。
㈡ 越南政治制度的政府結構
總理阮晉勇(Nguyễn Tấn Dũng),副總理黃忠海(Hoàng Trung Hả)、阮善仁(Nguyễn Thiện Nhân)、阮春福(Nguyễn Xuân Phúc)、武文寧(Vũ Văn Ninh),國防部長馮光青(Phùng Quang Thanh)、公安部長陳大光(Trần Đại Quang)、外交部長范平明(Phạm Bình Minh)、司法部長何雄強(Hà Hùng Cường)、財政部長王庭惠(Vương Đình Huệ)、工貿部長武輝煌(Vũ Huy Hoàng)、勞動、傷兵和社會部長范海傳 (Phạm Thị Hải Chuyền)、交通運輸部長丁羅升(Đinh La Thăng)、建設部長鄭庭勇(Trịnh Đình Dũng)、信息與傳媒部長阮北山(Nguyễn Bắc Son)、教育培訓部長范宇論(Phạm Vũ Luận)、農業與農村發展部長高德發(Cao Đức Phát)、計劃與投資部長裴光榮(Bùi Quang Vinh)、衛生部長阮金薦(Nguyễn Thị Kim Tiến)、民族委員會主任楊小福(Giàng Seo Phử)、國家監察總署總監察長黃豐崢(Huỳnh Phong Tranh)、國家銀行行長阮文平(Nguyễn Văn Bình)、政府辦公廳主任武德儋(Vũ Đức Đam)、內務部長阮太平(Nguyễn Thái Bình)、科技部長阮軍(Nguyễn Quân)、文化、體育與旅遊部長黃俊英(Hoàng Tuấn Anh)。
㈢ 越南 怎麼分裂的
日本人在1945年撤退時,他們千方百計地在西方恢復其統治的道路上設置種種障礙。他們推翻了維希政權,承認了胡志明的臨時政府;越盟即越南獨立同盟領導了反對法國恢復其統治的抵抗運動。雖然越盟由許許多多成分組成,但它卻由一位曾在巴黎、莫斯科和中國生活過的共產黨人——一胡志明領導。胡志明能於1945年宣布成立臨時的越南共和國。法國人拒不承認這一新政權,因而戰爭隨即爆發。法國人輕而易舉地重新佔領了寮國和柬埔寨,但在越南,一場消耗戰卻拖得很久。當中國成為共產黨國家並支持胡志明時,法國獲勝的機會便不再存在。隨著冷戰的到來,美國把在財政上支持法國人作為"遏制"政策的一部分。到1954年時,北越大部分地區已控制在越盟手中,同一年,法國人在奠邊府遭到慘敗。隨即召開的日內瓦和解會議承認了整個越南的獨立,規定以北緯17度為界將越南暫時劃分為兩部分,要求於1956年在國際監督下舉行選舉,以使國家重新統一。這一解決辦法實際上給了胡志明半個國家,並使他期望兩年內得到另外半個國家,因為他的抵抗經歷已使他成為一位民族英雄。為了避免這一結局,美國在南越支持反共產主義的天主教領導人吳庭艷。吳庭艷的政策激起了農民和勢力強大的佛教徒的強烈反對,致使他的政權於1963年被推翻,接著發生了一系列政變,直到華盛頓支持的阮高其和阮文紹先後掌權為止。他們之所以能在西貢堅持下去,僅僅是因為美國不斷升級的干涉
㈣ 越南是議行合一制度嗎越南國會為何是權力機關
越南是議行合一制的,國會既是越南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也是全國惟一的立法機構。國會代表以普選制投票產生,國務委員會是國會的最高常設機關,任期與國會相同。實行一黨制的國家普遍採用議行合一制,較容易形成集權與專制,與三權分立制度相對應。越南的國會在國家機構體系中處於最高地位,不與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分權,不受它們的制約,只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所以說國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其有權選舉、決定、罷免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負責人。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要對國會負責,並接受其監督,在國會閉會期間向國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㈤ 柬埔寨、寮國、越南、孟加拉國、印度、哈薩克,分別是什麼制度的國家
柬埔寨的國體是君主立憲制、寮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越南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孟加拉國實行議會制、印度實行議會民主制、哈薩克總統制共和國、泰國是君主立憲制。
無論是實行議會君主制,還是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或總統制共和制的國家,都是資產階級當政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實行普選制,都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制度,只不過分權程度不同而已。
(5)越南政府如何分權擴展閱讀:
國家制度介紹
1、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是資本主義國家以世襲的君主為國家元首,君主權力按憲法規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權組織形式。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互相妥協的結果。
2、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是指國家的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並有一定任期的政權組織形式。它是多數資本主義國家採用的政體。
3、議會制共和制
政府(內閣)由占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來組織,政府對議會負責,當議會通過對政府不信任案時,政府就得辭職或呈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㈥ 越共選舉產生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他們的政治體制是怎樣的
越共選舉產生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他們的政治體制是怎樣的?越南政治體系和以往完全不一樣,他們的整個政治體系,正在全面出現變化,甚至可以說逐步脫離以往政治道路,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錯綜復雜的越南政治情況,朋友們從中能夠看到真實越南,下面內容請參考:
三、越南是一個南北政治分化國家,國家政治體制在分裂之中:
越南在最近一段時間已經有了南北政治分化的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國家政治體制正在逐步分裂,這種分裂已經在南北各個地區逐步顯現出來,所以越南的政治體制已經走向了,一種綜合性和混亂性的過程。
㈦ 越南怎樣分成南越和北越的
南越和北越是根據日內瓦會議的決議,南北越暫且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進行統治,南越由保大皇帝實施管理和統治,實行一個國家兩個政府兩種制度。
(7)越南政府如何分權擴展閱讀: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
1945年八月革命以後,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南共產黨是該國唯一合法的執政黨。越南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之一。
㈧ 越南政治制度的政府首腦
國家主席是越南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國家主席由國會投票選舉產生,任期與國會每屆任期相同,均為5年,國家主席兼任武裝部隊司令和國防與安全委員會主席,統率全國武裝力量,其他主要職權有:頒布憲法和各項法律;建議國會選舉或罷免國家副主席、政府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根據國會的決議,決定大赦或特赦等。
㈨ 曾長期作為中國附屬國的越南,是如何變成一個獨立國家的
最早越南的北部在中國的秦朝開始就已經屬於中國的附屬國。直到1883年中法戰爭期間,越南背著中國跟法國簽訂了《順化條約》,正式脫離了中國宗主國的保護范圍,成為了法國的附庸國。還把象徵中越宗藩國關系的越南國王印應當眾銷毀了。自此,越南走上了脫離中國的獨立道路。
在再也不甘心居於中國之下的越南權貴的慫恿之下,越南與法國於一八七四年簽訂了《越法和平同盟條約》。這個條約第一條就寫道,“越南至此獨立,不再臣服於中國,如果遇到戰亂問題,法國將出兵援助”。通過這個條約,越南以大肆出賣國家的主權和利益,贏得了表面上的獨立。實際上,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中國聽到這一條約簽訂之後,本能的拒絕承認這一條約,自此清朝和法國的軍隊在中越邊境長期對峙。越南國內人民紛紛反對此條約,迫使其政府不得不重新考慮脫離中國問題。1883年法國失去了耐心向越南的北部順化發動進攻。守衛順化的越南士兵戰敗投降,越南跟法國政治簽訂了《順化條約》,越南付出了沉重代價之後,走上了獨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