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勞山戰役死亡多少人

越南勞山戰役死亡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2-07-26 06:01:24

A. 勞山戰役烈士名單^_^

我軍陣亡600多人,之後零星戰斗持續了近十年,但沒有傷亡統計。

B. 紅軍長征的路線 重要戰役及對應的時間

紅軍長征的路線圖

http://cyc7.cycnet.com/xuezhu/image/hjA0031.jpg

各路紅軍長征時間、經過的省份及里程

紅軍長征時間:從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至1936年10月22日紅二、紅一方面軍會師結束。紅軍長征歷時兩年零五天。

按長征時的行政區劃和習慣稱謂,紅軍長征經過的省為14個: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原為四川一部分。

1928年9月國民黨中央全會決議西康特別區正式建為行省。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員會。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肅、陝西。按現在行政區劃為15個: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重慶、雲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肅、寧夏、陝西。

各路紅軍長征總里程約為六萬五千餘里。

其中: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歷時11個月零3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二萬余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年零7個月,途經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行程一萬余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近萬余里。
參考資料:http://news.sohu.com/20060908/n245241282.shtml

小戰役不計其數,大戰役有

湘江戰役
強渡烏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強渡大渡河 ;
強渡嘉陵江
飛奪瀘定橋 ;
包座戰役;
激戰臘子口;
酣戰直羅鎮;
東征戰役;
西征戰役;
百丈關戰役

蒙山腳下炮聲隆——憶百丈關戰役
--------------------------------------------------------------------------------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線 (2005-06-21 20:55:57)
1935年10月24日,紅三十軍、九軍二十七師從阿壩州懋功出發,以迅猛之勢,擊潰楊森殘部,穿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向寶興、天全、蘆山三縣發起進攻。

11月1日,中縱隊一舉攻佔寶興,乘勝進占靈關鎮,接著連續打垮敵劉湘教導師之一個旅一個團的阻擊,直逼蘆山城下。右縱隊攻克西康金湯鎮後,繼下天全以西紫石關、大崗山,擊潰劉湘模範師的一個旅,10日佔天全城,隨即向東迂迴,協同中縱隊包圍蘆山。12日攻克蘆山。10餘日內,紅軍佔領了邛崍山以西、大渡河以東、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邊廣大地區,斃、俘敵10000餘人,擊落敵機一架。

隨後,紅四方面軍決定向名山、邛崍進擊,乘勝東下川西平原。劉湘為阻止紅軍攻勢,屏障成都平原,遂急調其主力王纘緒、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鈺部,集結於名山及夾門關、太和場、石碑崗,連同原來當地敵軍共達80餘團。

11月13日,紅四方面軍中縱隊全部及右縱隊第四軍集中15個團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場、太和場之敵發起攻擊,14日佔領該地,擊潰敵暫編第二師兩個團。16日攻佔百丈鎮,打退敵6個旅的反撲。然後沿百丈通邛崍大路攻擊前進,至下午4時,相繼佔領黑竹、治安場、王店子。但攻勢很快即在敵優勢兵力的阻擊下受挫。

19日拂曉,敵10多個旅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由北、東、南三面向紅軍突出於百丈地區10餘里長的弧形陣地反撲,廣大指戰員忍著疲勞寒冷在山谷、爛田和松林中與優勢之敵展開浴血苦戰。子彈打光了,就與敵人反復進行白刃搏鬥。有的戰士手臂打斷了,就用牙齒咬著拉火索將手榴彈拉響,與沖到身邊的敵人同歸於盡。

經過連續七晝夜的激戰,斃、傷敵15000餘人,紅軍傷亡近萬人,主力受挫。被迫於21日撤出百丈。百丈失利證明了毛澤東同志說過的南下是絕路的正確論斷。這次戰役歷時18個晝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來最劇烈的一次戰役。百丈戰役後,全軍於當月撤至天全蘆山寶興三縣休整並准備過冬。

百丈關戰役的經過,原國家主席李先念於1935年撰文進行了總結。

.

強渡烏江

http://www.gog.com.cn 2005年12月20日 21時15分06秒 金黔在線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1931年12月31日,紅四團到達烏江邊。烏江是貴州第一大川,也是遵義、桐梓南面的天然屏障,夾岸懸崖對峙,高不見頂,江流翻滾,惡浪滔滔,江上濃霧彌漫,又值大雪之後,天寒地滑。對岸駐敵,憑險據守,後有強敵緊追不舍,紅軍處境十分困難。軍團長林彪

向耿飈親自下達了突破烏江的任務。他們決心徉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500米處的小路。在寒冷的江邊,紅四團度過了1935年元旦。元月2日,渡江尖兵隊的8位勇士首先跳進刺骨的江水泅渡烏江。但遭敵阻擊,試渡失敗,一位福建籍戰士犧牲。入夜,突擊隊利用竹筏夜渡。三連長毛振華帶五位勇士上了第一隻筏子。3隻竹筏相繼出發。半小時後兩只竹筏撤了回來,一隻下落不明。紅四團扎制了60多個竹筏,次日開始強攻。敵人猛烈的炮火企圖封鎖住江面。突然,對面江邊響起了一陣槍聲,守敵一片驚慌,立即掉轉槍口。竹筏乘機靠岸。原來,毛振華和5位勇士昨夜偷渡成功,卻等不到後續部隊,頭上距敵人工事僅幾米,因此未敢打手電筒與對岸聯系,便潛伏下來伺機而動。第一批強渡的同志與毛連長會合後,第二梯隊一營又迅速過江。這時,敵人的預備隊開了上來,藉助優勢火力向紅軍猛撲,一營被迫撤至江邊。緊急關頭,師長陳光調來炮兵連長趙章成和指導員王東保。所謂的炮兵連其實只有一門炮,5發炮彈。趙章成四發四中,准確地將炮彈射到了敵群中。敵人四散奔逃。灘頭部隊乘勢反攻,紅軍終於完全佔領了烏江渡口。突破烏江天險,打開了通往遵義的門戶。

喋血湘江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 ,中央紅軍在全州(今廣西全州縣)以南湘江東岸與敵浴血奮戰。湘江戰役,是蔣介石精心策劃的一次大戰役,也是紅軍長征經歷的第一場惡戰。蔣介石投入嫡系部隊和湘、粵、桂三省地方軍閥部隊近30萬人的兵力,妄圖全殲我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敵我力量如此懸殊,「左」傾領導人的錯誤決策又給紅軍造成了全盤被動,在這種險惡的情況下,紅軍還是突破了湘江。然而,這是給紅軍帶來巨大損失的一場血戰。紅軍由長征出發時的8.6萬餘人,減少到3萬餘人。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親自指揮的一個決定性戰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澤東以自己特有的偉大戰略眼光,靈活指揮3萬餘人的紅軍,與10倍於己的優勢敵人周旋,東西馳騁千里,南北往返數次,忽南忽北,聲東擊西,屢用奇兵,調動敵人,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跡。在四渡赤水作戰中,紅軍進行了大小40餘次戰斗,共殲敵1.8萬餘人。中央紅軍從此一反長征以來的被動挨打局面,取得了戰略轉移的主動權。四渡赤水是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

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紅軍從冕寧瀘沽地區分左右兩路北進。5月24日,中央紅軍先遣隊紅一師第一團夜襲安順場(在四川石棉縣境內),消滅守敵兩個連,奪得渡船1隻。5月25日 ,紅一團一營二連17名勇士,由連長熊尚林率領,乘木船戰勝激流駭浪,沖過敵人的重重火網,強行渡過了大渡河。紅軍從當年太平天國石達開全軍覆沒之地殺出一條生路。盡管紅軍大部隊沒有全部從這里渡河,但這一英雄壯舉震撼了敵人,也為紅軍沿大渡河兩岸北上夾擊瀘定橋守敵創造了有利條件,對紅軍奪取整個大渡河戰役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意義。

飛奪瀘定橋

瀘定橋的東橋頭與瀘定城相連,由川軍第三十八團主力防守。在紅軍到達之前,守軍已將鐵索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鐵索鏈懸在大渡河上,形勢十分險惡。1935年5月29日, 紅軍左縱隊先頭部隊紅四團一營二連22名英雄,在連長廖大珠率領下,冒著敵人火力,攀踏著懸空的鐵索向東橋頭攻擊,勝利佔領大橋。紅軍後續部隊跟進,迅速擊潰守敵一個團,佔領瀘定橋。中央紅軍主力從瀘定橋渡過了大渡河。這樣,蔣介石企圖使中央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的夢想徹底破滅。

包座戰役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確定了兩軍共同北上,在川陝甘創建根據地的戰略方針。班佑以東的上下包座位於四川省松潘縣北部,地勢險要,卡在紅軍進入甘南的必經之路上。1935年8月29日,紅三十軍向上包座守敵發起攻擊,8月31日,攻佔上包座。與此同時,第四軍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敵攻擊。此役殲滅包座地區守敵及敵援軍第四十九師大部,共斃、傷、俘敵5000餘人,繳獲機槍50餘挺,長短槍1500餘支。包座戰役的勝利,掃清了紅軍北上的障礙,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大門。

攻佔臘子口

臘子口位於甘肅迭部縣境內,是四川通往甘肅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險之稱。臘子口兩邊是懸崖峭壁,中間是一條水深流急的臘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橋,這是進入臘子口的惟一通道。敵人在這裡布置了兩個營的兵力防守,嚴密封鎖紅軍北上的道路。1935年9月17日,紅軍先頭部隊第一軍第二師第四團攻佔臘子口天險,突破敵人封鎖線,粉碎了敵人企圖把紅軍困死在草地的計劃。

直羅鎮戰役

1935年11月初,中央紅軍與紅十五軍團會師後,毛澤東、彭德懷決定在直羅鎮(在今陝西富縣境內)發起殲滅戰。11月21日~24日,紅軍圍殲東北軍第一○九師,共計俘虜敵人5300多人,打死敵師長牛元峰以下1000多人。這次戰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敵人對陝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加速了國民黨營壘的分化,對以後的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並為黨中央奠基西北打開了新局面。

(資料來源:《跨越雄關———長征中的重大戰役》、《解讀長征》、《紅軍長征史》等書以及長征紀念館《長征大事記》等 作者:班和平 編輯:王謙)

強渡嘉陵江

嘉陵江,是四川省的四大河流之一,起源於秦嶺山脈,與長江匯合於重慶,中上游出沒在高山狹谷之中,水深流急,對於缺少渡河工具的我軍來說,確是一道不易逾越的天險。

強渡嘉陵江,是紅四方面軍在反六路圍攻作戰後進行的一次重大戰役,也是方面軍戰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渡江作戰。這次戰役開始於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八日,結束於四月二十一日,殲敵一萬餘人,攻佔了北迄青川、平武,南至梓潼、彰明的涪江至嘉陵江之間的廣大地區,打亂了敵人的「川陝會剿」計劃,為向川西和甘南擴大革命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由於張國燾擅自決定放棄川陝根據地,這次戰役的勝利成果未能得到鞏固和發展。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3月至4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省強渡嘉陵江,向國民黨軍發動的進攻戰役。

2月中旬,紅四方面軍由陝南回師川北後,在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指揮下,為繼續貫徹向川甘邊界發展的計劃,並配合中央紅軍在川南、黔北的活動,決定集中4個軍,發起強渡嘉陵江戰役。為清除渡江作戰障礙,紅四方面軍於3月初至11日,取得儀隴、蒼溪戰役的勝利。控制了嘉陵江東岸除閬中、儀隴的北起廣元、南至南部縣城的地區。鑒於嘉陵江西岸及以西縱深僅有國民黨軍第28、第29軍防守,其52個團部署在綿長的沿江防線,縱深兵力空虛的情況,紅四方面軍決定集中主力,選擇其江防薄弱環節,實施多路而有重點的突破,奪取沿江各要點,並向兩翼擴展,而後向其縱深發展。3月28日,戰役發起。紅軍第9、第30、第3l軍組成的第一梯隊,以偷渡和強渡相結合的戰法,分別在塔子山、鴛溪口、閬中地區突破了國民黨軍江防,並迅速向其兩翼及縱深發展。隨即,紅軍第4軍組成的第二梯隊也由蒼溪渡江投入戰斗。至4月3日,紅軍先後攻克閬中、劍閣、南部、昭化及劍門關要隘,計殲國民黨軍7個多團,戰役第一階段結束。為奪取戰役的全勝,紅軍以第31軍圍困廣元;以第30軍一部西進青川、平武,遲滯胡宗南部第l師南下;方面軍主力分路西向,進逼江油(今武都鎮)、梓潼。10日,紅9軍渡過涪江,包圍江油,前鋒直逼中壩(今江油縣城)。爾後,紅軍採用圍點打援戰術,以1個師圍困江油,集中4個師在江油以南地區擊潰增援江油的國民黨軍第28軍軍長鄧錫侯所率的10個團,殲其4個團,俘3000餘人,並乘勝攻佔中壩、彰明。紅30軍第89師先克青川,並在川甘交界之摩天嶺殲胡宗南部1個營,繼又克平武。18日,紅4軍攻佔梓潼,21日再克北川。至此,戰役結束。

歷時24天,紅軍在徐向前的指揮下,勇猛頑強,神速果斷,連克閬中、南部、劍閣、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等8座縣城,控制了東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縱橫二三百里的廣大地區,共殲川軍12個多團1萬餘人,創造了紅軍戰史上大規模強渡江河作戰的範例。只是由於喪失進擊甘南的戰機,未能達到預期的戰役目的。這使徐向前十分痛心和惋惜。同時,由於張國燾決定只留下劉子才、趙明恩等300餘人槍就地堅持斗爭,實際上等於完全放棄川陝根據地。徐向前認為,如果把三十三軍留下,開展游擊戰爭,局面會好得多。

C. 此戰將征戰沙場,五次負傷,授予上將,最後一次負傷時,發生了什麼

戰場上,在與敵人的沖殺中,負傷是在所難免的,沒有流血與犧牲,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革命戰爭的歷史上,就有一位戰將,他一生馳騁沙場,多次負傷,殺敵無數,堪稱一位猛將。這位戰將,便是大名鼎鼎的開國將軍劉震。




劉震(右)

這次負傷,也是戰爭年代劉震最後一次負傷,此戰之後不久,二二五團擴編為七十三師,劉震升任七十三師政委。抗戰和解放戰爭中,劉震都沒有負過傷,但他作為部隊的指戰員,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勝仗,可謂戰功赫赫。建國後,一九五五年,劉震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值得一提的是,在和平年代,劉震將軍也有過一次負傷的經歷,不過,這一次,卻讓人有些心酸。

當時劉震受到造反派們的迫害,後來造反派們把他裝在麻袋裡,摔在地上,一下跌斷了兩根肋骨,這也讓劉震落下了終身殘疾。不過,縱使如此,劉震也從未向造反派們屈服過。劉震將軍,不愧是一名「虎將」!

D. 昨天西安事變紀念日,誰能說一下當年是什麼事變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為了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西安華清池發動兵變,扣留了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即蔣介石),時稱「西安兵諫」。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主導下,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張而獲釋,迫使國民政府放棄「攘外必先安內」基本國策,抗日統一戰線形式上建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西安事變

別名 :雙十二事變

事發時間 :1936年12月12日

地點 :陝西西安

影響 :國共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歷史背景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撤出了東北,退入山海關內。1933年1月1日,榆關抗戰爆發。同年1月3日,山海關失守。1933年2月21日,熱河抗戰爆發。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熱河抗戰失敗。張學良引咎辭職,出國考察。

共產黨中央紅軍抵達陝北:1935年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經過被毛澤東命名為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轉移,抵達陝北革命根據地保安縣吳起鎮會師。

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舉行了大規模的大學生示威遊行,呼籲「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獲得全國民眾積極響應,全國人民抗日熱情高漲,給實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國民政府巨大壓力。

中共確立抗日統一戰線政策:1935年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瓦窯堡會議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6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聯名發出《紅軍為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1936年2月,中共宣布開始東征抗日。

兩廣事變:兩廣事變,又稱六一事變或西南事變。1936年6月1日,陳濟棠、李宗仁在廣州發出通電。痛陳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軍對中國土地的踐踏,決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復失地。6月2日,致電南京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請求准許粵桂部隊北上。然而不久後廣東將領、飛行員紛紛向南京政府投誠,並對兩廣所謂的「北上抗日」說加以抨擊。「南天王」陳濟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對蔣中正表態歸順。

由於,兩廣事變和平解決(尤其是兵不血刃,便使當時叛逆性最強、實力最大而位居國內半獨立的諸省之首——粵桂湘三省伏首聽命),蔣中正(即蔣介石)便將預備征討兩廣的中央師悉數北調,用來剿共,並准備將張學良的部隊調離。然而也因蔣中正的過分自信,僅帶少數文武飛往西安,結果西安事變時所有人都被扣留(因為當時論「造反」實力,張學良、楊虎城的部隊簡直無法和兩廣部隊相比。)

因此,史學家唐德剛認為,因為兩廣事變的危機安然度過,西安事變在1936年的西安「非爆發不可」。

東北軍剿共遭遇失敗:1935年9月20日,蔣中正在西安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任命張學良為副司令,調東北軍入陝甘剿共。1935年10月1日,東北軍在勞山戰役中,王以哲的67軍110師2個團和師部被殲,師長何立中戰死,團長裴煥彩被俘。1935年10月29日,東北軍在榆林橋戰役中,107師和619團全部被殲,團長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

1935年11月22日,東北軍在直羅鎮戰役中,東北軍精銳部隊,裝備精良的109師孤軍挺進陝北的吳起鎮的方向,以往能征善戰的師長牛元峰嚴重低估紅軍的作戰能力,對紅軍的機動作戰的能力估計不足,部隊剛走到直羅鎮,原以為離中央紅軍還很遠,在布置完偵查崗哨以後,就安心睡覺,沒想到紅軍用一夜時間即快速趕到,並在直羅鎮羅織了一個包圍圈,與22日凌晨拂曉突然發起進攻,毫無防備的東北軍立刻被沖散,牛元峰從睡夢中醒來時,看見漫山遍野已全是紅軍。牛元峰逃跑,但無法逃出紅軍的包圍圈,在絕望的境地,他掏出手槍讓副將打死自己,牛元峰被副將槍斃後,副將亦被紅軍俘虜。直羅鎮戰役中,紅軍僅以800多人的傷亡就殺、傷、俘6000多東北軍精銳109師的士兵。

張學良部隊的戰局失利以及後來面對共產黨的停戰對峙,導致蔣介石親自前往西安督戰。

張學良與中共的秘密接觸:1936年4月起,張學良開始了和中國共產黨的秘密接觸。4月9日,張學良駕機飛抵延安會見周恩來,同機的還有王以哲、劉鼎。1936年9月,中國共產黨與東北軍正式簽訂了《抗日救國協定》,雙方正式結束敵對狀態,中國工農紅軍、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西北軍形成了擁護「民族統一戰線」的「鐵三角」。張學良向紅軍提供了大量的過冬棉花,葯品、新鮮食物等物資,解決了紅軍過冬的燃眉之急。另外,當時鄧小平病重,生命垂危,無葯可醫,也是張學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張學良不但接受並積極學習共產主義思想,還向第三國際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但由於張學良的父親有殺共歷史,入黨申請被拒絕。

蔣介石撤銷張學良職務: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抵

E. 紅二十五軍有哪些著名戰役

1、獨樹鎮戰斗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開始長征;17日,以突然行動,越過平漢線,直抵桐柏山區。蔣介石得知紅25軍西進,十分震驚,急忙調動豫鄂皖3省圍剿總隊的5個支隊和3個師等大批兵力進行圍追堵截,妄圖圍殲紅25軍。

紅25軍採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26日進抵方城縣以東地區。獨樹鎮戰斗是關系紅25軍生死存亡的一場惡戰。在敵強我弱、敵銳我疲、地形與天氣都不利的情況下,指戰員們捨生忘死,英勇戰斗,終於突出重圍,轉危為安。

2、庾家河戰斗

庾家河戰斗是紅25軍長征入陝後與國民黨追剿部隊在今丹鳳縣庾家河的一次生死之戰。此戰獲勝,結束了紅二十五軍歷時20多天、長驅1800餘里挺進陝南的戰斗歷程,使紅軍暫時擺脫了困境,為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石塔寺伏擊戰

1935年2月,正在進行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作戰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得知紅四方面軍發動陝南戰役、前鋒已抵漢中以西的消息,結合中共鄂豫陝省委提出的「要擴大斗爭區域」的要求,為配合紅四方面軍進行陝南戰役,紅25軍由湖北鄖西地區西進。

途中,連克陝西寧陝、佛坪2座縣城。3月8日,進至陝西洋縣華陽鎮。這時,由鄖西尾追而來的國民黨陝軍警備第2旅進至華陽鎮以東地區。紅25軍為解除後面的威脅,打開華陽地區局面,決心消滅該敵。3月10日拂曉前,紅25軍秘密開至華陽鎮東南之石塔寺附近設伏。

當日上午,陝軍警備第2旅2個團進入紅25軍伏擊區域。紅25軍突然出擊、向敵猛沖,經激戰,擊潰陝軍5個多營,斃傷敵人200餘人,俘其團長以下400餘人,繳獲長短槍500餘支。

戰後,紅25軍乘勝追擊,在很短的時間里,建立了華陽、石塔寺、商家壩、吊壩河、瓦子溝、紅石窯、小華陽等7個鄉的革命政權,並成立了華陽革命委員會,創建了華陽革命根據地,擴大了紅軍25軍的迴旋區域,為發展太白山以南、漢中以北山區的游擊戰爭創造了有條件。

4、四坡村戰役

1935年8月中旬,紅25軍長徵到甘肅平涼以東地域。這時,敵馬鴻賓率領的第35師,在徑川以西設防,阻止紅軍前進,8月21日上午,紅軍由平涼白水鎮出發,到達徑川縣城以西的四坡村一帶,發現馬部已設防阻擊,遂決定南渡納河,擺脫敵軍糾纏。可是,正當紅軍涉水渡河時,馬部1個團向四坡村撲來,向正在渡河的紅軍發起猖狂攻擊。

這時,紅25軍一部已渡過納河,後尾部隊背水作戰,形勢極為不利。此時,軍政治委員吳煥先已隨先頭部隊過河。當他看到對岸兵力單薄、情勢急危時,便率部分部隊回渡油河以北,向敵陣地猛烈沖去,佔領制高點,遏制住敵人的攻擊。但吳煥先不幸中彈,身負重傷,光榮犧牲。

副軍長徐海東聽說政委受了重傷,急忙率領部隊插向敵後,將敵人壓在一個大溝窪里,全殲該敵,敵團長馬開基也被打死。

5、圍城打援的勞山戰役

1935年10月,紅15軍團在陝西省甘泉縣勞山地區對國民黨軍展開的勞山伏擊戰,是迎接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的重要一戰,也是著名的直羅鎮戰役的前奏、紅15軍團獻給即將勝利結束長征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的見面禮。它是粉碎國民黨軍對陝甘蘇區第3次「圍剿」的重要戰役之一,為黨中央把全國革命的大本營奠基在西北創造了有利條件。

F. 歷史上的勞山戰役,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就是我黨對國民黨軍隊的伏擊,當時國民黨軍隊對我黨所在的延安發動了進攻,我黨為保證人民群眾的安全,對其進行伏擊。

G. 我想知道越南戰役!

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廣州軍區和昆明軍區奉命,對越軍進行自衛還擊作戰。打擊了越南推行地區霸權主義的氣焰,保衛了祖國邊疆的安全,支援了柬埔寨人民的正義斗爭。達到了教訓越軍目的之後,我軍主動撤回原防,守衛我國邊界。以後,我們又進行抗擊越軍的進攻,拔除侵佔我國邊界要點的作戰,鞏固了作戰的勝利,迄88年底,除在局部的小戰斗外,在全線大部分地段贏得一個相對安定的邊界。

越轉變戰略,視中國為敵,侵佔我國領土,挑起邊界事端

中越兩國人民都有過遭受殖民主義統治的苦難經歷。中國從1840年以後屢受帝國主義的侵略,越南從1884年也淪為法國殖民地。1887年柬埔寨和1893年寮國也分別淪為法國殖民地,合稱法屬印度支那。三國人民和我國人民一樣,在反帝反殖斗爭中部付出了重大代價。

1940年9月,日本脅迫法國簽定軍事協定、日軍侵入越南;1943年日本完全踢開法國,獨佔印度支那,三國人民又處在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之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法軍在1945年9月23日又重佔西貢,並向越南北方進軍。法軍又重新佔領印度支那三國。

在中國革命的長期斗爭中,有胡志明等一批越南同志參加。在1936年11月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南勞動黨領導的抗法戰爭,民族解放戰爭,以及以後的杭美戰爭,都得到我國人民的真心實意的全面援助。在抗法戰爭中的幾個決定性戰役,都得到我軍各方面的幫助。在歷時11年的抗美戰爭中,我國出動防空、工程部隊及技術人員達30萬以上,援助越南人民的作戰,有4000餘人斗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國援越的經費,在200億人民幣以上。所以越南人民把兩國人民的親密關系,叫著「同志加兄弟」。在1,300多公里長的邊境線上,兩國人民友好相處,是一條和平友好的邊界。

胡志明同志逝世後,黎筍一夥背叛了越南勞動人民的意志,開始以我國為敵。南北統一後,隨著軍事力量的擴大,越南當局的霸權主義慾望也迅速膨脹。與蘇聯的亞洲安全體系相呼應,企圖搞印度文那聯邦,而他們自己則爭當「盟主」。

越南當局的強權主義理所當然盼要遭到各國人民的反對。把我國維護和平、堅持正義的主張看作是他們推行霸權主義的主要障礙。加緊推行反華、仇華的政策。從我邊防部隊繳獲的文件中,1972年越南當局就開始把我國當成敵人。鑒於抗美戰爭需要我國支援,他們沒有把這一政策公開化。以後,反華仇華政策逐步公開化和升級。宣稱我國是「最直接、最危險的敵人」。把在越華僑稱為「第5縱隊」,驅趕華僑出境。把過去承認中國領土領海主權的諾言推翻,霸佔我國南沙群島中的一些島嶼,對我中沙群島、西沙群島提出了領土要求。把其北部灣海域領海線劃到我國的海南島。兩國的陸地邊界本來早已標定,雙方都已承認。越南當局不惜破壞這條友好的邊界,一再指派軍隊,侵犯中國領土。

越南當局為推行霸權主義政策,隨著南北統一,其美軍撤出以後,軍事戰略也迅速改變,1978年底,黎筍在軍委會上說,越南的「戰略思想是進攻的思想」。「我們把戰略進攻思想貫徹始終,在建立嚴密防禦的基礎上,要求在全國,包括陸地、空中和海上在和平時期就要掌握主動」。矛頭對准我國。

H. 紅五軍團[原國民黨二十六路軍]和紅二十五軍現在還存在嗎現況如何

紅二十五軍後來改編為紅十五軍團七十五師,1937年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344旅688團。現為12軍34師100團。

I. 「西安事變」的發生與臨潼哪個歷史遺存有關

西安事變,發生於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稱「雙十二事變」。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同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准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1][2]

中文名
西安事變
發生時間
1936年12月12日—25日
別名
雙十二事變
主要人物
張學良,楊虎城
結果
和平解決

1935年7、8月間,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第七次代表會議(共產國際七大),著重討論有關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問題。[3]
1936年8月15日,共產國際致電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指出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把蔣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齊觀是不對的」,「不能同時順利地既反對日本侵略者,又反對蔣介石的斗爭」,「我們(指國際)覺得,你們(指中共)號召西南集團反蔣行動的聲明是錯誤的」,要求中共與蔣介石就共同抗日進行和談。[3]
國內
參考主詞條:九一八事變、一二·九運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兩廣事變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並利用前清廢皇帝溥儀在東北建立滿洲國傀儡政權,導致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4] [5] 中日民族矛盾逐漸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中國進入抗日戰爭的局部戰爭階段。
1935年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經過被毛澤東命名為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轉移,抵達陝北革命根據地保安縣吳起鎮會師。[6]
同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王明等人根據共產國際會議精神的要求,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和中共中央名義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內容。[7]
9月20日,蔣介石在西安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調東北軍入陝西和甘肅剿共。
10月1日,東北軍在勞山戰役中,王以哲的67軍110師2個團和師部被殲,師長何立中戰死,團長裴煥彩被俘。
11月22日,東北軍在直羅鎮戰役中,紅軍僅以800多人的傷亡就殺、傷、俘6000多東北軍精銳109師的士兵。張學良部隊的戰局失利以及後來面對共產黨的停戰對峙,導致蔣介石親自前往西安督戰。
12月9日,中共在北平舉行了大規模的大學生示威遊行,呼籲「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獲得全國民眾積極響應,全國人民抗日熱情高漲,給實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國民政府巨大壓力。[8]
12月17日,中國共產黨瓦窯堡會議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9]
1936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聯名發出《紅軍為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
2月,中共宣布開始東征抗日。
4月9日,張學良駕機飛抵延安會見周恩來。
6月1日,陳濟棠、李宗仁在廣州發出通電。痛斥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軍對中國土地的踐踏,決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復失地。然而不久後廣東將領紛紛向南京政府投誠,陳濟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對蔣介石表態歸順。由於兩廣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便將預備征討兩廣的中央師悉數北調,用來剿共,並准備將張學良的部隊調離。然而也因蔣介石的過分自信,僅帶少數文武飛往西安,結果西安事變時所有人都被扣留。

J. 我國收復越南佔領的「勞山"丶「者陰山」是一次戰役,為什麼叫「防禦作戰"

先是攻佔,之後就是長時間的防禦作戰了。至少持續了四年左右,所以叫防禦作戰。

閱讀全文

與越南勞山戰役死亡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留學公章怎麼寫 瀏覽:381
為什麼印度電影比較好 瀏覽:241
印度大選花費多少 瀏覽:24
印尼雅加達亞運會為什麼舉重 瀏覽:782
印度銀行有多少家 瀏覽:734
義大利現代輕奢傢具有些什麼品牌 瀏覽:278
為什麼印度人咬腳 瀏覽:854
中國西電歷史最高股價是多少 瀏覽:682
養印尼虎魚用什麼背景 瀏覽:624
伊朗可以用什麼做象徵 瀏覽:596
義大利到底哪裡好 瀏覽:151
中國滿洲里巴達廣場在哪裡 瀏覽:349
越南招聘信息在哪裡看 瀏覽:429
一兆越南幣能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815
伊朗警察抓捕了多少人 瀏覽:869
越南什麼地方有金錢龜 瀏覽:293
歐洲為什麼示弱伊朗 瀏覽:228
伊朗是怎麼回事兒 瀏覽:902
義大利為什麼打不過墨索里尼手 瀏覽:779
伊朗戰爭多的原因是什麼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