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勞動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越南勞動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28 10:28:25

① 為什麼越南也走社會主義道路

越南,全稱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 Nam),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東面和南面臨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南現行憲法是第四部憲法,於1992年4月15日在八屆國會11次會議上通過,是1946年、1959年、1980年憲法的繼承和發展,體現了越共「七大」提出的社會主義目標與國家全面革新路線。憲法規定: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政權屬於人民,越南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胡志明思想為指導思想。2001年十屆國會10次會議對憲法部分條款作出修改,確定越南要發展「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

② 中越自衛反擊戰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越南,是中國南方的鄰國。歷史上,隨著秦始皇統一中國設置交趾郡,越南這片土地就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歷史上,越南地區一直作為中國的郡縣歸屬在中國行政區劃中。隨著五代十國末年越南王朝從中國南漢獨立,以及宋朝收復安南失敗後,越南正式成為被中國政府承認的獨立藩屬國。 對越自衛反擊戰 近代以來,越南淪為法國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兩國命運相關,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唇齒相依情同手足。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國戰斗的經歷,中越兩國共產黨在各自的民族獨立解放斗爭中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越南領袖胡志明主席曾在廣東參加過中國的大革命。1951年印度支那共產黨召開二大改名為越南勞動黨時,將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而兩軍歷史上更產生了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越南人民軍雙料少將洪水(阮山)。 在越南抗法斗爭中,剛建國的新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指導越軍對法作戰,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在與法國開戰的第一次越南戰爭初期,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反對在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殖民政權。在越戰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美國。中國派遣防空部隊和工程部隊進入越南,作戰三年,擊落擊傷三千餘架美機,犧牲千餘人,還源源不斷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資。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國的三十年間,中國約提供給越南摺合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爭。 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蘇聯老大哥一直是中越兩國所仰仗的對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間,中國則也是越南仰仗的對象。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 對越自衛反擊戰 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而越南的河 內之聲廣播電台,則指責「北京擴張主義集團」,表示:「北寇(指位於越南北方的中國)妄圖侵佔鄰邦的領土,以遂其稱霸亞洲的狂妄野心,(越南共產黨)黨中央和政府號召全體軍民再次奮起反抗外族侵略。」

③ 看到您以前找過越共「十大」的政治報告,不知找到沒有,可不可以幫幫我,不過我是新手只有5個財富值

中共十七大和越共十大分別對兩國改革開放的經驗進行了重要總結。通過對兩黨政治報告的比較,有共性也有差異。通過比較的啟示是:民族特色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由之路;理論創新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先導;建設社會主義必須重視解決好民生問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應該相互學習,相互借鑒。

關鍵詞:中共十七大; 越共十大; 政治報告; 比較; 啟示

一、 中共十七大與越共十大政治報告的共性

1.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重視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特色

中越兩黨都是馬克思主義性質的執政黨,都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中越兩黨從歷史和實踐的比較中,認識到堅持馬克思主義,不能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重要的是把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兩黨的政治報告都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各自國傢具體實踐相結合。中國共產黨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1]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表現形式。越南共產黨也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與越南實際相結合,指出,越南革新以來取得成就,是因為「堅持民族獨立和以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目標。……正確認識、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並以此作為黨的思想基礎和革命行動的指南。」[2]

2. 改革開放的目的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給社會主義帶來的嚴峻考驗,中越兩黨都沒有垮,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越兩黨對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有著相同的看法。中國共產黨強調,改革開放目的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讓人民富裕起來,就是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和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引領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歸根到底就是要確保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越南共產黨也始終強調在改革開放中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方向,指出,改革不是放棄社會主義,而是對社會主義有更正確的認識和得到更有效的建設。改革不是背離而是要正確認識、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並以此作為黨的思想基礎和革命行動的指南。正是因為有了明確的社會主義目標,所以兩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 從實踐的角度理解社會主義,對新時期經驗進行深刻總結

中越兩黨都很重視總結歷史的經驗,從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中,開辟本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新道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總結了歷史經驗,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新起點。十七大同樣對改革開放進行了深刻總結,得出了十條經驗,分別是:「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築改革結合起來,把發展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1]

越南共產黨在20年的改革實踐中,也積累了重要的經驗,他們總結為:「在改革過程中要堅持民族獨立和以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目標;改革要全面、同步進行,要有繼承、有適當的步驟、形式和措施;改革必須為了人民的利益,依靠人民,發揮人民的創造性、主動性,從實踐出發,對新事物反應迅速;高度發揮內力,同時努力爭取外力,在新條件下將民族力量與時代力量結合起來;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戰鬥力,不斷進行政治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保證權利屬於人民」。[2]

4. 在發展經濟上,中越兩黨有共同的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完成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轉軌。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1]越南革新開放以來,在經濟發展模式上,與中國有著類似的發展變化過程。在越共十大報告中,把「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體制」作為一個重要部分進行論述。指出「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和多種經濟成分的經濟,其中,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的堅實基礎」。大力發展各種經濟成分,在全民、集體和個人所有制的基礎上,形成多種所有制形式和多種經濟成分,這些主要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人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和外資經濟。並強調「要創造環境和條件促進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2] 兩黨都高度重視民生問題

5.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是關系人心向背的重要問題。中共十七大報告專門有一個部分對民生問題進行部署,強調了6個方面,分別是優先發展教育,確保教育公平;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形成平等的就業制度;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越共十大政治報告中也集中論述了民生問題,強調要將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緊密結合起來,保障人們在教育、培訓、保健、文化、信息、體育等方面權利平等。對社會保障,醫療體系,教育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等都進行了具體規定。

二、 中共十七大與越共十大政治報告的差異性

差異性體現中越兩黨對社會主義理解的民族性特點。

1. 對社會主義本質和目標理解的差異性

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個根本性問題。中國共產黨堅持鄧小平理論關於「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3]的基礎上,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一個階段。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就是到2020年中國社會主義「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1]

對於社會主義的本質,越南共產黨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在越共十大報告中他們也對社會主義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指出「我國人民建設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民富國強、社會公平、民主、文明的社會;人民當家作主;依靠現代生產力和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經濟高度發展;文化先進,民族特色濃厚;人民脫離壓迫和不公,生活溫飽、自由、幸福、全面發展;越南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是一個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屬於人民、來自人民、為了人民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與世界各國人民建立友好合作關系」。[2]

2. 對黨的指導思想論述的差異性

中越兩黨的指導思想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但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理論成果有不同的理解。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是毛澤東思想,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關於黨的指導思想,十七大報告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並強調,「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1]這充分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關於黨的指導思想,越共十大報告只是強調在改革中要堅持「以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目標」,「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並以此作為黨的思想基礎和革命行動的指南。」[2]「堅定馬克思列寧主義、胡志明思想、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的目標。在黨的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胡志明思想。」[2]概而言之,越南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和胡志明思想。越南共產黨也強調馬列主義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並形成了自己的理論成果即胡志明思想。革新開放以來,越南共產黨也進行理論創新,並先後形成了以阮文靈、杜梅、黎可漂、農德孟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可是他們並沒有把自己的理論創新成果體系化,在十大政治報告中也沒有充分的論述。

3. 對黨的性質的概括的差異性

中越兩黨都是馬克思主義性質的黨,但在具體表述上,兩黨有差異性。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經歷從「兩個先鋒隊」到「一個先鋒隊」再到「兩個先鋒隊」的發展過程。十七大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七大報告也指出了「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1]

-

越共十大政治報告,在「改革和整頓黨,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戰鬥力」一部分中指出,「越南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勞動人民和越南民族的先鋒隊;忠實代表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民族的利益。」[2]

4. 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整體部署的差異性

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逐步認識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的整體部署由「三位一體」擴展到「四位一體」,即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十七大報告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進行部署的,即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越共十大政治報告對社會主義的部署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報告明確,越共對社會主義的整體部署分為7個方面,分別是:完善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工業化、現代化與發展經濟相結合;提高教育、培訓和科技的質量和效果,發展人力資源;逐步實現社會公平和進步;加強文化、社會的精神基礎;發揮全民族大團結的力量,繼續革新越南祖國陣線和各人民團體的活動方式;發揚民主,繼續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制。相比而言,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整體部署更具有內在的邏輯性,而越南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部署更具體。

三、 比較的幾點啟示

從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與越共十大政治報告的比較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民族特色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由之路。列寧說過,「一切民族都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會完全一樣。……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4]實現社會主義是這樣,建設社會主義也同樣是如此。鄧小平也曾說過,「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出來不能得到成功。」[3]這充分說明了建設社會主義沒有統一的模式,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體現出本國特色,符合本國實際。中越都曾經照抄照搬過蘇聯模式,並為此付出了代價。改革開放以後,中越兩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逐步擺脫蘇聯模式的束縛,主張馬克思主義民族化,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越兩黨政治報告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就是民族特色的重要表現。

第二,理論創新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先導。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的水平與社會主義的順利發展是成正相關關系的。什麼時候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獲得重大發展,社會主義就會有重大進步;什麼時候堅持教條主義,固守僵化的理論,社會主義就會停滯,甚至會倒退。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是20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這已被歷史所證明。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改革開放以來,中越兩黨根據本國的實踐和歷史經驗進行理論創新,從而更好的解決實踐中提出的問題。中越兩黨政治報告都體現了重要的創新內容。中國共產黨堅持理論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十七大報告中,又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深刻論述,並要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越共十大的政治報告,也對改革和整頓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積極主動融入國際經濟、建設定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性的論述。所以社會主義要發展一定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回答實踐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從而開辟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必須重視解決民主問題。民生問題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馬克思曾指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這就是說,民生問題是社會存在的一個前提。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它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解決民生問題提供了希望。布爾什維克黨之所以能夠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在「和平、土地、麵包」等問題上,制定了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策。而後來之所以出現蘇聯解體的悲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民生問題沒有解決好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蘇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農輕重比例失調,積累與消費比例失調,導致長期存在的「經濟短缺」現象,後來戈爾巴喬夫也著手解決這一問題,但是沒有成功,使民眾對民生問題的解決看不到希望,最終失去了對蘇聯共產黨的信任。中越兩黨也曾經都學習蘇聯模式,使人民生活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提高。改革開放以後,中越兩黨吸取教訓,從本國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來制定各項社會發展政策,越來越關注民生問題。中越兩黨政治報告中對民生問題的論述,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第四,社會主義國家之間應該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改革開放前,一方面由於社會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實行封閉的政策,過分強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對立性和斗爭性,而忽視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還有學習、合作和利用的一面,失去了學習利用資本主義文明成果的機會;另一方面,由於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照搬前蘇聯模式,導致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單一化,使社會主義遭受挫折。所以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在強調了學習利用資本主義一切文明成果的同時,有的人就忽視了社會主義之間相互學習的必要性。需要指出的是,不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需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社會主義國家之間也要相互學習和借鑒。越南革新開放之初,就進行了「北上取經」,對中國經驗進行學習借鑒,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過20多年的發展,越南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有些方面值得中國借鑒。2006年11月,胡錦濤總書記訪問越南時,中越聯合聲明中也強調了「深化治黨理政和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交流」。

參考文獻: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農德孟.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戰鬥力,發揮全民族力量,全面推進改革事業,盡早擺脫欠發達狀況——越共十大政治報告[R].古小松.2007年越南國情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④ 求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資料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戰爭背景
越南,是中國南方的鄰國。歷史上,隨著秦始皇統一中國設置交趾郡,越南這片土地就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歷史上,越南地區一直作為中國的郡縣歸屬在中國行政區劃中。隨著五代十國末年越南王朝從中國南漢獨立,以及宋朝收復安南失敗後,越南正式成為被中國政府承認的獨立藩屬國。明朝永樂年間再次成為中國的屬郡——交趾郡。近代以來,越南淪為法國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兩國命運相關,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唇齒相依情同手足。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國戰斗的經歷,中越兩國共產黨在各自的民族獨立解放斗爭中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越南領袖胡志明主席曾在廣東參加過中國的大革命。1951年印度支那共產黨召開二大改名為越南勞動黨時,將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而兩軍歷史上更產生了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越南人民軍雙料少將洪水(阮山)。
在越南抗法斗爭中,剛建國的新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指導越軍對法作戰,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在與法國開戰的第一次越南戰爭初期,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反對在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殖民政權。在越戰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美國。中國派遣防空部隊和工程部隊進入越南,作戰三年,擊落擊傷三千餘架美機,犧牲千餘人,還源源不斷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資。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國的三十年間,中國約提供給越南摺合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爭。
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蘇聯老大哥一直是中越兩國所仰仗的對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間,中國則也是越南仰仗的對象。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而越南的河 內之聲廣播電台,則指責「北京擴張主義集團」,表示:「北寇(指位於越南北方的中國)妄圖侵佔鄰邦的領土,以遂其稱霸亞洲的狂妄野心,(越南共產黨)黨中央和政府號召全體軍民再次奮起反抗外族侵略。」
中國戰前准備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又在1978年入侵中國南方盟友柬埔寨,這是赤裸裸的地區霸權主義,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當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
再則由於國內剛剛結束十年動亂,而且軍隊自1962年以來已經十多年沒有打過大仗了(僅有1974年海軍收復西沙群島),中央軍委決定以多擊少,用牛刀殺雞。1978年12月7日中央軍委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鄧小平任命東線廣西邊防部隊總指揮為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調曾經在越南抗法戰爭中作為中國軍事顧問援越的武漢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上將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擔任西線雲南邊防部隊總指揮。人民日報關於開戰的報道我軍戰役部署: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缺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我軍之戰役決心:有限時間,有限縱深,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圍,速戰速決,殲敵速回。
1978年12月8日上午,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作戰命令,稱「無論戰果如何,我軍攻克高平和諒山後不得戀戰,即行撤回」。同時,與蘇聯、蒙古接壤的沈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均進入一級戰備,臨戰狀態,防備蘇聯的進攻。這四大軍區的乙種步兵師補充人員裝備擴編為戰時甲種師,各野戰軍離開營區進入野戰地域(參見63軍大事記、16軍大事記)。這也反應出當時中國認為主要的威脅在北方,因此在越南戰場上投入的僅是次要兵力。
廣州軍區於1979年1月8日上午完成戰術准備:4個野戰軍、3個地面炮兵師和高射炮兵師、鐵道兵3個團、1個通信團、1個防化團、航空兵13個團另6個大隊全部進入待命地點。(另空軍高炮和地空導彈部隊也同時完成戰術部署;海軍南海艦隊在川島以西各港口集結各型艦艇一百二十餘艘和作戰飛機一百七十餘架。)
昆明軍區臨陣易帥,楊得志司令員1979年1月7日中午抵昆明上任,8至10日軍區擴大會議研究作戰部署預案。12日總參、軍區、軍、師各級領導赴邊境調研。同時參戰的11軍、第13軍、第14軍和雲南省軍區邊防部隊,以公鐵輸送緊急開進,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戰役展開,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戰准備。
1978年11月底,廣州軍區、昆明軍區、成都軍區的參戰部隊完成一切行動准備。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戰略展開命令。12月13日,下達開進命令,至12月底,中國軍隊9個軍、22.5萬人雲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箭在弦上。
1979年2月17日即農歷己未年正月二十一日凌晨4時半,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軍隊,以9個軍的兵力,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空軍部分戰機起飛,沿邊境我方一側巡邏,海軍部分戰艦進入北部灣保衛石油平台。
我軍戰果及敵我傷亡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國邊防部隊在廣西方向,突入越南縱深20-40千米,攻佔了高平和涼山2座省會城市,以及河廣和茶靈等11座縣城,基本殲滅越軍2個師、3個團和9個營,大部殲滅2個團和6個獨立營,部分殲滅14個團和1個裝甲旅,共計40671人。雲南方向,突入越南縱深40千米,攻佔了老街和柑瑭2個市,以及孟康、沙巴、壩灑、封土和保勝5座縣城,前出郭參、鋪樓、外波河、黃連山口、封土地區,共殲滅16481人(其中斃敵13524人,俘敵849人,傷敵2108人)。兩個方向共殲敵57152人。1980-1989年的輪戰中,中國軍隊共殲滅越南人民軍7000人以上。在整個對越作戰中,中國參戰部隊共斃傷俘越南人民軍和其它武裝人員64152人以上。
對越還擊作戰中,中國軍隊共消耗彈葯2.38萬噸,其中炮彈106萬發,子彈5500萬發。作戰期間,中國軍隊戰傷坦克戰車268輛(被越軍擊毀48輛)。中國人民解放軍犧牲約8100人(包括失蹤955人(雲南方向11人失蹤,廣西方向944人失蹤),負傷約2.3萬人,被俘238人,總計約31000人
根據昆明軍區後勤部編寫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工作總結》,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廣西、雲南參戰的解放軍、支前民兵共犧牲6,954人,傷210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擊斃越軍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擊斃越軍37,000人。根據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編的《越南人民軍50年 (1944-1994)》(軍事譯文出版社有中譯本),1979年2月17日,中國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炮,在廣寧至萊州的整個北部邊界全線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30個晝夜(2月17日至3月18日)的戰斗,越南消滅和重創了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稱中國傷6萬餘人,還有2萬被擊斃。
戰後影響
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尤其是對越南方面來說。中國軍隊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並使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遭到嚴重破壞。
邊界沖突持續了整個八十年代,包括1984年老山戰役,兩山輪戰等。1999年,經過多年談判,中國和越南簽署了邊界條約,但具體分界線仍然被保密。 這次的條約中包含了較小的邊界調整,一些土地被歸還給中國。越南官方媒體報道新邊界事實上於2001年8月左右實施。
中越戰後越南並未收斂中越在邊境上的摩擦依舊頻繁,開啟了往後長達十年的老山邊界戰爭,中越兩國海軍於八十年代初在西沙群島爆發數次海上軍事沖突。越南徹底的向蘇聯靠攏,甚至將戰略要地金蘭灣借給蘇聯作海、空軍基地之用。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繼續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之中很多人被迫成為船民逃難,而最終移居到澳洲、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也有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境內定居。
戰爭的影響仍在持續著,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龐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擔憂。時至今日,越南依然視中國為其最大威脅。戰爭雙方並沒有因為此戰解決實際的邊界問題,反而使沖突進一步擴大化。其後,柬埔寨的紅色高棉政權也正式開始退出歷史舞台,寮國也緊隨越南走上對華敵對策略。
此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62年中印戰爭之後最後一次較大規模的對外戰爭,通過此戰,中國軍方領導層發現中國軍隊的實力已經與當年拉開距離。此後,中國軍方開始了逐步的現代化建設,從建國初期的錯誤建軍路線中逐漸擺脫。

⑤ 中印,中越的戰爭歷史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狹義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中越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
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中方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中
國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中國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越南,是中國南方的鄰國。歷史上,隨著秦始皇統一中國設置交趾郡,越南這片土地就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歷史上,越南地區一直作為中國的郡縣歸屬
在中國行政區劃中。隨著五代十國末年越南王朝從中國南漢獨立,以及宋朝收復安南失敗後,越南正式成為被中國政府承認的獨立藩屬國。明朝永樂年間再次成為中
國的屬郡——交趾郡。近代以來,越南淪為法國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兩國命運相關,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唇齒相依情同手足。越共老一批革命者
都有在中國戰斗的經歷,中越兩國共產黨在各自的民族獨立解放斗爭中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越南領袖胡志明主席曾在廣東參加過中國的大革命。1951年印度
支那共產黨召開二大改名為越南勞動黨時,將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而兩軍歷史上更產生了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越南人民軍雙料少將洪水(阮山)。
在越南抗法斗爭中,剛建國的新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指導越軍對法作戰,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在與法國開戰的第一次越南戰爭初期,中國與越南
民主共和國(北越)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反對在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殖民政權。在越戰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美國。中國派遣防空部
隊和工程部隊進入越南,作戰三年,擊落擊傷三千餘架美機,犧牲千餘人,還源源不斷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資。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國的三十年間,中國約提供給越南
摺合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爭。

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蘇聯老大哥一直是中越兩國所仰仗的對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間,中國則也是越南仰仗的對象。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
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
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
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
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
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而越南的河內之聲廣播電台,則指責「北京擴張主
義集團」,表示:「北寇(指位於越南北方的中國)妄圖侵佔鄰邦的領土,以遂其稱霸亞洲的狂妄野心,(越南共產黨)黨中央和政府號召全體軍民再次奮起反抗外
族侵略。」

中蘇交惡

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戰爭,進入七十年代,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持續處於敵對狀態,蘇聯在中國北方陳兵近百萬達44個師,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

1971年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揭開中美關系新的篇章。中美兩國從此開始醞釀關系正常化。這對當時仍與中國友好而與美軍交戰的越南來說,卻無疑是個壞消息,因為這將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減少甚至終止對越南的支持與援助。越南心中不滿,轉而全面投向蘇聯。

中美關系正常化對蘇聯來說,也是一大壞消息。在中美蘇大三角中,中蘇自六十年代交惡,從此成為死敵。中國也從此成為孤家寡人,環顧四周,並無一
個朋友。蘇聯原本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實行全麵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險惡。老一代中國領導人當然看到這一點,尤其是同越南關系逐漸惡化,越南投靠
蘇聯傾向逐漸明顯的情況下,如何突破戰略上的不利形勢以達到對抗蘇聯的目的,就日益成為中國的迫切需要了。

另一方面,美國在越戰中日益不利,失敗已成定局,心雖不快,也屬無奈。通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美國了解到了新中國的力量和在地區事務的分量,
美國國內開始有人主張同中國全面發展關系,以謀求在亞洲地區實現和平,同時對蘇聯在亞洲勢力擴展進行遏制。而這一點,竟然同中國的利益驚人的一致,因為中
國就是需要尋求這樣的戰略「盟友」。共同利益使中美一拍即和,接下來基辛格秘密訪華,中美開始關系正常化及建交談判,不一而足。中美接近對越、蘇無疑構成
重大威脅。蘇聯加速拉攏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蘇聯,並在南北統一後,立即開始了反華的舉動。對內大加迫害華僑華人,對外頻頻騷擾我邊境,打死打傷我邊民
及邊防軍,入侵我國土拆毀我界碑。中國政府一向以和為貴的主觀願望對其所行盡力忍讓,更進一步強化了越南的自信和野心。然而,中國並非無能之輩,暫時忍讓
僅僅是由於時機尚未成熟,不便大動干戈。當時機來到,便給與越南狠狠教訓,這是後話。總之這印證了這樣的話:在國際關繫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
敵人。

1978年9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島的擴張。

1979年中美建交,鄧小平隨後立即訪美,被問及對越政策時,胸有成竹地說:「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其實大軍早就嚴陣以待,只等一聲令下了。在1978年12月底,已有22.5萬解放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又在1978年入侵中國南方盟友柬埔寨,這是赤裸裸的地區霸權主義,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當時的中
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
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
再則由於國內剛剛結束十年動亂,而且軍隊自1962年以來已經十多年沒有打過大仗了(僅有1974年海軍收復西沙群島),中央軍委決定以多擊
少,用牛刀殺雞。1978年12月7日中央軍委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鄧小平任命東線廣西邊防部隊總
指揮為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調曾經在越南抗法戰爭中作為中國軍事顧問援越的武漢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上將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擔任西線雲南邊防部隊總指
揮。人民日報關於開戰的報道我軍戰役部署: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缺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
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我軍之戰役決心:有限時間,有限縱深,集中優勢
兵力,迂迴包圍,速戰速決,殲敵速回。

1978年12月8日上午,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作戰命令,稱「無論戰果如何,我軍攻克高平和諒山後不得戀戰,即行撤回」。同時,與蘇聯、蒙古接壤的沈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均進入一級戰備,臨戰狀態,防備蘇聯的進攻。這四大軍區的乙種步兵師補充人員裝備擴編為戰時甲種師,各野戰軍離開營區進入野戰地域(參見63軍大事記、16軍大事記)。這也反應出當時中國認為主要的威脅在北方,因此在越南戰場上投入的僅是次要兵力。

廣州軍區於1979年1月8日上午完成戰術准備:4個野戰軍、3個地面炮兵師和高射炮兵師、鐵道兵3個團、1個通信團、1個防化團、航空兵13
個團另6個大隊全部進入待命地點。(另空軍高炮和地空導彈部隊也同時完成戰術部署;海軍南海艦隊在川島以西各港口集結各型艦艇一百二十餘艘和作戰飛機一百
七十餘架。)

昆明軍區臨陣易帥,楊得志司令員1979年1月7日中午抵昆明上任,8至10日軍區擴大會議研究作戰部署預案。12日總參、軍區、軍、師各級領
導赴邊境調研。同時參戰的11軍、第13軍、第14軍和雲南省軍區邊防部隊,以公鐵輸送緊急開進,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戰役展開,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戰
准備。

1978年11月底,廣州軍區、昆明軍區、成都軍區的參戰部隊完成一切行動准備。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戰略展開命令。12月13日,下達開進命令,至12月底,中國軍隊9個軍、22.5萬人雲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箭在弦上。

1979年2月17日即農歷己未年正月二十一日凌晨4時半, 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軍隊,以9個軍的兵力,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空軍部分戰機起飛,沿邊境我方一側巡邏,海軍部分戰艦進入北部灣保衛石油平台。

⑥ 越南的社會制度是怎麼樣的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越南,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越南的政體為一黨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越南的國體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社會主義共和制人民共和國。

越南現行憲法是第四部憲法,於1992年4月15日在八屆國會11次會議上通過,是1946年、1959年、1980年憲法的繼承和發展,體現了越共「七大」提出的社會主義目標與國家全面革新路線。憲法規定: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政權屬於人民,越南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胡志明思想為指導思想。常識政治篇。

⑦ 現在 2014年 越南是共產主義還是資本主義

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由優秀的共產黨人胡志明同志領導建國,全稱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共產黨是該國唯一合法的政黨。憲法規定: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政權屬於人民,越南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胡志明思想為指導思想。越南同中國一樣進行了市場經濟改革,但仍然是社會主義國家。

⑧ 當前中國與越南的關系

截止到2020年,當前中國與越南的關系在變得越來越好。越南和中國山水相連,文化相通,風俗習慣相近,兩國人民有著數千年交流接觸的歷史。

兩國經貿合作是越中關系中的亮點。據中國海關的統計,2018年越中雙邊貿易額有望接近1500億美元。越南連續三年是中國在東盟中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中國全球第八大貿易夥伴。2018年,中國成為越南第七大投資來源國。

(8)越南勞動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兩國民間交流在過去一年日益加強,為推動兩國友好合作關系奠定了積極的社會基礎。去年頭10個月雙方人員來往超過1200萬人次,其中,赴越的中國公民達650萬人次,越南是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第三大目的地。

來華的越南公民達630萬人次,在來華外國人當中占第二位,在東盟各國中占第一位。

⑨ 對越自衛反擊戰:東西兩線作戰分別由誰指揮

近代以來,越南淪為法國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兩國命運相關,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唇齒相依情同手足。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國戰斗的經歷,中越兩國共產黨在各自的民族獨立解放斗爭中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越南領袖胡志明主席曾在廣東參加過中國的大革命。1951年印度支那共產黨召開二大改名為越南勞動黨時,將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而兩軍歷史上更產生了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越南人民軍雙料少將洪水(阮山)。 在越南抗法斗爭中,剛建國的新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指導越軍對法作戰,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在與法國開戰的第一次越南戰爭初期,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反對在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殖民政權。在越戰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美國。中國派遣防空部隊和工程部隊進入越南,作戰三年,擊落擊傷三千餘架美機,犧牲千餘人,還源源不斷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資。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國的三十年間,中國約提供給越南摺合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爭。 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蘇聯老大哥一直是中越兩國所仰仗的對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間,中國則也是越南仰仗的對象。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

⑩ 越南是什麼制度的國家

一 政治制度沿革

1945年9月2日宣布獨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同年9月法國再次入侵越南,越南又進行了艱苦的抗法戰爭。1954年7月,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定簽署,越南北方獲得解放,南方仍由法國(後成立由美國扶植的南越政權)統治。

1961年起越南開始進行抗美救國戰爭,1973年1月越美在巴黎簽訂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開始從南方撤走。1975年5月南方全部解放,1976年4月選出統一的國會,7月宣布全國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二 憲法

迄今為止,越南已總共頒布了4部憲法即1946年憲法、1959年憲法、1980年憲法和1992年憲法。

1980年12月,越南第六屆國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根據該憲法,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越南共產黨是領導國家、領導社會的唯一力量。

1992年4月15日越南八屆國會11次會議上通過的現行憲法對越南政治制度的性質和內容作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心內容是: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越南共產黨是領導國家和社會的力量,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實行人民代表制度。「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是一個人民建立的、為了人民的人民民主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國家是以工人、農民以及廣大知識分子組成的聯盟為基礎的。」

2001年十屆國會10次會議對憲法部分條款作出修改,確定越南要發展「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

三 國家元首

國家主席是越南國家元首。國家主席由國會投票選舉產生,任期與國會每屆任期相同,均為5年。國家主席兼任武裝部隊司令和國防與安全委員會主席,統率全國武裝力量。其他主要職權有:頒布憲法和各項法律;建議國會選舉或罷免國家副主席、政府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根據國會的決議,決定大赦或特赦等。

四 立法機構

國會是越南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也是全國惟一的立法機構,任期5年,通常每年舉行兩次例會。國會代表以普選制投票產生,國務委員會是國會的最高常設機關,任期與國會相同。主要職權是:制定和修改憲法及其他法律並實施監督;決定國家經濟計劃;審定國家財政預算和決算;規定國會、部長會議、法院、檢察院等國家機構的組織形式,任免國務委員會和部長會議主席、副主席和其他成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決定成立或撤銷國家各部、委;審議國務委員會、部長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工作報告;決定各省、中央直轄市和相當級別行政單位的地界劃分;規定、修改或廢止各種稅收;決定大赦及戰爭與和平問題等等。

閱讀全文

與越南勞動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綠色飲料有哪些 瀏覽:309
義大利買什麼皮包 瀏覽:695
如何更好傳播中國文化英語作文 瀏覽:57
伊朗是屬於哪個洲哪個國家 瀏覽:342
什麼車是英國品牌 瀏覽:554
500人民幣可以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247
英國民調多少人反對君主立憲 瀏覽:605
中國當代名家名著有哪些 瀏覽:656
英國拍賣玉璽多少錢 瀏覽:185
英國王子的房子叫什麼 瀏覽:320
印度的牛糞有什麼好處 瀏覽:446
義大利婚禮有哪些固定的傳統 瀏覽:535
英國首相入院後情況如何 瀏覽:730
伊朗有什麼好的學校值得留學 瀏覽:325
中國八大傳媒類學校哪個更好 瀏覽:217
越南服金幣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174
英國皇帝有名無實是在什麼時候 瀏覽:46
中國路橋國外工資多少 瀏覽:538
英國atas什麼能出結果 瀏覽:693
義大利mgm電機是哪裡生產的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