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越南自衛反擊戰的起因是什麼最後的傷亡情況怎麼樣
起因是越南借蘇聯的力量侵略佔領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想做亞洲第一強國,跟蘇聯南北夾擊來打擊中國。另外還驅逐華人,侵佔我南沙島嶼,騷擾中越邊境軍民,中國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在1979年出兵進軍越南,但是由於中國多年沒有戰爭鍛煉跟10年文[革]的軍隊荒廢,在對戰擁有30年戰爭經驗武器優良的越南軍隊方面我們吃了個虧,雖然完成了戰略上的目的了,但是我軍傷亡要比越南大的多,最後被迫無奈在3月18日單方面撤軍。後來我國7大軍區實行輪番騷擾打擊越南的戰策,又經過1981.1984.1987.1989幾次大戰之後,又經蘇聯的衰落,越南終究抵抗不住了,90年代以後亞洲許多國家都進入了小康社會,越南卻仍舊窮的大米稀飯喝不起,越南領導人也認識到了問題性,所以92年以後中越重新進入了雙交正常化。
Ⅱ 越南自衛反擊戰
第一,國際輿論對我們已經相當不利了。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強烈譴責中國的侵略行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也要求中國撤軍,在外交上,在輿論上對中國非常不利。
第二,從兵員素質來講。在越南戰爭爆發以前,越南一直連年戰爭,和法國打,和美國打,然後又入侵緬甸,可以說越南一直是處在戰火硝煙中。戰斗人員的素質非常高,他們發明的叢林游擊戰連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都束手無策。而當時的我們已經有20年沒打仗了,士兵根本都沒經歷過戰爭,戰斗經驗極差。
第三,武器裝備,中國剛剛經過了文化大革命,軍隊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沒有得到任何發展,我們能和越南拼的只有陸軍,而且坦克還用不上(因為越南的橋梁根本沒法走坦克,)我們的步坦結合和步炮結合的非常不到位。好多裝備根本沒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從美國花幾千萬買回來的雷達沒用幾天就被越軍摸入陣地炸毀了。我們的海軍空軍根本沒有越軍厲害。美軍撤退的時候給越軍留下很多戰斗機,包括蘇聯當年援助的,都要比我們的好。越南的軍艦也比我們「小艇」大得多。所以自衛反擊戰的時候全是陸軍作戰,根本沒發生什麼像樣的空戰和海戰。
第四,對越越南來講我們是侵略者,全民皆兵,老百姓就是兵,兵就是老百姓,對於這種極端的民主主義,愛國主義的國家是沒有可能戰勝的。
Ⅲ 對越反擊戰時怎麼回事越南為什麼打我們
因為歷史上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
中美關系正常化對蘇聯來說,也是一大壞消息。在中美蘇大三角中,中蘇自六十年代交惡,從此成為死敵。蘇聯原本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實行全麵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險惡。
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為了阻止紅色高棉對越南僑民的大屠殺,入侵了中國的盟友之一——民主柬埔寨,並推翻了毛澤東主義的紅色高棉政權。越南方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份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沖突。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
(3)越南如何反省自衛還擊戰擴展閱讀: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
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Ⅳ 中越自衛反擊戰是怎麼回事
對越自衛反擊戰(國際上稱為「中越戰爭」)是於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懲越之戰,越南稱之為在北部邊界打敗侵略戰爭。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到最低點,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繼續逃亡。
【起因】
在與法國開戰的第一次越南戰爭初期,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反對在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殖民政權。在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殖民主義者。
中蘇交惡
進入七十年代,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處於敵對狀態,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島的擴張。
柬埔寨事件與中越沖突
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為了阻止紅色高棉對越南僑民的大屠殺,入侵了中國的盟友之一——民主柬埔寨,並推翻了毛澤東主義的紅色高棉政權。同時越南在國內大規模的迫害華僑;越南方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份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沖突。中國政府方面聲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進入越南。而當時國際上大部分西方國家及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認為是中國侵略了越南,雖然這一出兵得到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暗中鼓勵,朝鮮與民主柬埔寨則站在中國一邊。
【戰爭】
中國的戰前准備
1978年12月8日上午,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作戰命令,稱「無論戰果如何,我軍攻克高平和諒山後不得戀戰,即行撤回」。另外一種觀點是,中國本來打算佔領河內嚴懲越共以後再撤回。同時,與蘇聯、蒙古接壤的沈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均進入臨戰狀態,這四大軍區的乙種步兵師補充人員裝備擴編為戰時甲種師,各野戰軍離開營區進入野戰地域(參見63軍大事記、16軍大事記)。
廣州軍區於1979年1月8日上午完成戰術准備:4個野戰軍、3個地面炮兵師和高射炮兵師、鐵道兵3個團、1個通信團、1個防化團、航空兵13個團另6個大隊全部進入待命地點。(另空軍高炮和地空導彈部隊也同時完成戰術部署;海軍南海艦隊在川島以西各港口集結各型艦艇一百二十餘艘和作戰飛機一百七十餘架。)
昆明軍區臨陣易帥,楊得志司令員1979年1月7日中午抵昆明上任,8至10日軍區擴大會議研究作戰部署預案。12日總參、軍區、軍、師各級領導赴邊境調研。同時參戰的11軍、第13軍、第14軍和雲南省軍區邊防部隊,以公鐵輸送緊急開進,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戰役展開,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戰准備。
戰爭過程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雲南省軍區5個邊防團)、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例如,戰前准備中各個甲種步兵師、乙種步兵師都擴編為12000人以上的臨戰編制),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攻擊。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十六個地方團及四個炮兵團,總兵力約100,000人應戰。由於當時的越南經過南北戰爭又有經驗、武器裝備也比中國部隊強,雖然基層指戰員驍勇善戰,但參戰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越軍用以退為攻的戰術、當中國部隊撤退時越軍進行反擊戰、這使中國部隊傷亡人數增加。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稱:中國雲南、廣西邊防部隊發動了對越南軍隊的自衛還擊戰;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侵略軍預備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中國官方沒有發表傷亡人數。越南官方也沒有正式發表傷亡人數,只在官方的人民日報上羅列了中國軍隊在撤退時對攻佔過的城鎮做出的大規模破壞項目。包括基礎設施、廠礦等。
根據昆明軍區後勤部編寫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工作總結》,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廣西、雲南參戰的解放軍、支前民兵共犧牲6954人,傷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擊斃越軍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擊斃越軍37000人。
根據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編的《越南人民軍50年 (1944-1994)》(軍事誼文出版社有中譯本),2月17日,中國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炮,在廣寧至萊州的整個北部邊界全線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30個晝夜(2.17-3.18)的戰斗,越南消滅和重創了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稱中國傷六萬餘人,還有兩萬被擊斃。
【後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擔憂。中越雙方的關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繼續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重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亞、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也有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境內定居。
Ⅳ 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過程【詳細】
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
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
中國和越南兩國山水相連,睦鄰友好源遠流長。
中國人民對越南人民的抗法、抗美救國戰爭曾提供了無私的巨大援助,為越南人民爭取獨立解放斗爭的勝利做出過重大犧牲。20世紀70年代中葉,越南結束抗美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後,把中國視為"頭號敵人",中越關系急劇惡化,中國邊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在此情況下,從1979年2月17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廣西、雲南開始對越南進行有限度的自衛還擊作戰。3月5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自衛還擊作戰的預期目的已經達到,自當日起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回撤。至3月16日,中國邊防部隊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1979年懲越戰
1978年11月底,廣州、昆明、成都三大軍區的參戰部隊完成一切行動准備。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戰略展開命令。12月13日,下達開進命令,至12月底,中國軍隊9個軍、22.5萬人雲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箭在弦上。
我軍戰役部署: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欠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我之戰役決心:有限時間,有限縱深,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圍,速戰速決,殲敵速回。
1979年2月17日晨, 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軍隊,以9個軍的兵力,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空軍部份戰機起飛,沿邊境我方一側巡邏,海軍部份戰艦進入北部灣保衛石油平台。
一、東線
我東線當面為越軍第一軍區,部署有陸軍11個師另9個旅/團。成兩線配置。第一線為高平、諒山、廣寧省廣大地區,部署6個師另6個團。其中,325B師位於先安地區,338師位於亭立縣太平地區,3師和473師位於諒山地區,304師位於北山地區,346師位於高平地區,廣寧省43團位於芒街地區,244團位於河澮縣地區,576團位於茶靈地區,49團位於保樂地區,另外在邊境各縣各有一個獨立營。第二線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區,部署5個師另3個旅/團。其中312師位於太原地區,431師位於慈山地區,327師位於東潮地區,329師位於鴻基地區,242海島守備師位於錦普地區。河北省196團位於諒江地區,38旅位於東幕地區,98團位於陸岸地區。此外,越軍中越邊境一線有27個公安屯,我欽州地區防城當面6個,南寧方向13個,百色當面8個。公安屯小的幾十人,大的百餘人,下轄1-4個機動班及偵察組,群眾工作組,後勤組等。越戰略預備隊第一軍,第二軍在河內地區。
東線戰斗第一步戰斗重點為高平地區的越346師和位於諒山,同登的3師。346師又稱「高北師」,師部駐高平南俊,下轄步兵246團,677團,851團,炮兵188團。其中246團是師主力,又稱「新潮團」,抗法戰爭時期組建,當時是越軍總參直屬主力團,曾擔任越共中央警衛任務,參加過邊界戰役和9號公路戰役,擅長運動襲擊和防禦作戰。越3師又稱「金星師」,師部駐諒山及以南,下轄2團,12團,141團,炮兵68團,該師原駐南方,76年6月調至陸難陸岸地區,隸屬第一軍區,戰前調至該地,該師及141團曾獲越南」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稱號,12團是該師主力,曾獲「英雄團」稱號,擅長進攻,能打近戰,夜戰,各級幹部訓練有素,實戰經驗豐富。
我東線兵團編為北集團、南集團、東集團和機動集團共4個集團,於1979年2月17日分14路進入越南境內,3小時後,北集團突破莫隆,殲敵獨立營,向通農前進,助攻部隊正在茶靈方向與敵激戰,呈膠著狀態,一線尖刀部隊陷入苦戰。南集團突破布局關,殲敵獨立營,43軍坦克團3小時(11時)進至東溪,14時48分42軍126師378團殺到,18時376團也與坦克團匯合,鞏固了東溪防禦,43軍坦克團脫離步兵掩護,單獨防禦東溪3小時,顯示我軍步坦協同問題較大,如果不是越軍處於被突破初期的混亂中,該團處境堪憂。水口方向已奪佔大橋,並架好騾馬橋。東集團突破同登。
當我主力穿插部隊通過那岡河逼近東溪時,越軍17日下午扒開東溪以東山區水庫,造成縱長800米,寬約70米,泥水深1米左右的泛濫區,這是南集團、軍區前指沒有料到的(這反映我軍對越情況了解不夠,事實上,部隊是一邊向前進攻,一邊偵察敵情)。軍區急調工兵2團三個連,兩個民兵營和700民工緊急搶修。另決定部隊改由水口大橋通過,經過復和縣城,上靠松山,進入四號公路,追趕徒步進攻的步兵部隊。但事實上水口作戰部隊並未打下復和縣城,穿插路線上的要點還控制在越軍手中,原擔任該地區作戰的部隊無法繼續攻擊上述地區和要點,一部份部隊被越軍擊退。軍區前指果斷命令19日到達龍州的機動部隊在水口、復和地區加入戰斗。我機動兵團體力充沛,戰斗作風頑強,乘汽車成兩路縱隊邊打邊進,立即攻打平江架橋地區周圍要點。舟橋84團1個營冒著敵人炮火頑強作業,先後付出20餘人的代價後架起了浮橋。此時被堵在班翁水障的部隊迅速沿水口、復和、靠松山、四號公路向高平城開進,然而臨時改變進攻路線,曲折迂迴,一路白白浪費一晝夜時間。
機動兵團在打通四號公路的強攻中,部隊付出了許多無謂的代價,特別是搭乘坦克的步兵部隊,一路上更是橫遭慘禍,一些部隊為了讓搭乘步兵不被甩下坦克,竟用背包帶將士兵固定在坦克上,結果導致穿插部隊遭襲擊時步兵不能及時下車作戰,幾乎成了鐵板上的魚肉,有些士兵至死還捆在坦克上,慘不忍睹,筆者在軍區內部記錄片上目睹了這慘烈的一幕,我軍搭乘步兵的坦克部隊在一個山口處遭敵反坦克混合部隊伏擊,狹路相縫,首車被擊毀,第二輛坦克接著上,前仆後繼,路邊一輛被擊毀的坦克上四名戰死的戰士臨死尚不瞑目,姿勢幾乎一樣,一根背包帶將他們的身體緊緊綁在坦克上。
在高平戰區執行穿插的兩個部隊展開了異常艱苦的挺進,「高山下的花環」已經非常形像的為大家展現了其中的艱苦,事實上,穿插部隊飽受的磨難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定一晝夜穿插到位,合圍高平越軍,實際上穿插四晝夜,期間穿插部隊首長為了按時穿插到位,一路不與軍區電台聯系,以至於許世友司令員大發脾氣,戰後全軍通報批評。其實許世友司令員並不了解四野部隊的戰斗作風,其實即便與軍區聯繫上了,軍區又能給他們什麼支援,為什麼戰前不仔細勘測地形,精選突破地域,為什麼戰前竟想不到敵人可能破壞道路,扒開水庫,為什麼因循守舊,拚死去強攻敵重兵守衛的水口,布局關,而不迂迴繞過,就好像西線楊得志避開老街正面從兩側插入敵後,雖然奪取時間較晚,但傷亡小,為什麼戰前對敵情的了解往往與事實不符。為什麼沒有料到敵人會在我軍迂迴穿插道路上大量佈雷,標定火力打擊諸元。事實上一些穿插部隊是被越軍火力打垮的。一句話,打仗想當然,用老經驗套新情況,參謀軍官老化,不知己知彼。
2月18日,越軍發現我穿插部隊,急調346團,851團2營、3營9連,特工20營和一個冰雹「反坦克火箭炮兵連」進占高平以南博山之651、526、490高地,企圖阻擋我軍南集團穿插部隊,掩護主力撤退,19日我南集團先後戰穿插路線上的地雷陣、竹簽陣、人工斷壁,突破層層阻擊,殲滅了上述越精銳阻擊部隊,其中繳獲的越軍蘇製冰雹反坦克火箭彈現在還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里,供人們參觀。
2月20日,我南集團從東、南兩個方向逼近高平市區,至此南集團穿插部隊基本到位。就在南集團穿插企圖被越軍發現的同時,我北集團的行動也同時被越戰區指揮官判定為是穿插迂迴。客觀的講,越軍對我傳統的中間突破,兩翼迂迴包抄戰術的理解決不亞於我軍。越346師急調一個連乘汽車搶占天險安樂,企圖遲滯我北集團快速穿插部隊推進速度。
我北集團快速部隊由坦克團1營及搭乘的67團2營組成,從通農出發,向河安方向前進,直插扣屯,控制扣屯要點,造成尖刀突破的有利態勢。67團主力隨後跟進,2營主力當日在安樂地區與越軍乘汽車阻擊的一個連遭遇,該營及時請示,越級上報軍區前指,許世友司令員下令殲滅之。但由於當時三軍不佳的通訊指揮系統以及業務人員缺乏訓練,傳到下面走了樣,竟成了原地組織防禦,結果尖刀部隊沒有及時完全佔領扣屯地區。
我北集團第一殲滅目標越852團,經過扣屯以南公路溜出重圍。而當時由於情報不準,以為越852團在班庄。這支部隊勞師費時,翻越重重大山,進入天奉大嶺時遭敵阻擊,道路被毀,前進受阻。至此,我北集團穿插迂迴高平敵西側後的戰術企圖歸於失敗,高平敵軍只有由南集團殲擊之。軍區前指另調機動集團龍州旅從西面避開越軍阻擊,會攻高平城,此時班翁水障經過我工兵、民兵搶修排水,終於在31小時後能夠通行,前運後調趨於正常,後勤供給重新暢通。
2月24日,龍州旅,南集團准備就緒,東西南三面會攻高平,由軍區吳忠副司令員統一指揮,前後7小時激戰,25日0時25分佔領高平省城,但殲滅之敵只是掩護部隊,越346師下落不明。25日,前指下令各部份段清剿掃盪,由南北集團組成鐵臂來回搜索清剿,機動集團尋殲346師師直及指揮所。2月26日至3月上旬,346師及地方殘余部隊基本被殲滅,但沒有發現346師指揮機關,估計已經逃出合圍圈。
東集團2月17日-2月23日奮戰同登,發揚我炮兵火力優勢,全殲當地越軍全部,創造東線第一個殲滅戰範例。2月27日,東集團加強部份師團,進至諒山外圍。7時50分進行10分鍾炮火急襲,8時各步兵分隊展開。29日掃清外圍,3月1日9時30分集中300門火炮,30分鍾落彈幾萬發。當時許世友已經打紅了眼,親自下令「拂曉攻擊開始後,諒山一間房子也不能留。」事實上何止許世友打紅了眼,東線飽經磨難、血染征衣的各參戰部隊早就已經是地煞星附體,怒火三萬丈了,命令被不折不扣的執行了。
越軍自河內增援最精銳之第308師向諒山展開逆襲,並使用化學武器。3月4日,308師被我軍擊退,我軍攻克諒山。諒山以南,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自古越南叛亂,若中國大軍破諒山,越南王即自縛請降。
Ⅵ 求對越自衛反擊戰詳細站因及大概過程
852行動計劃簡圖
戰前准備情況
1985年春天,851行動計劃後,東山地區的越軍遭我軍打擊後傷亡慘重,我東山的防禦態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為了進一步改善老山方向的防禦態勢,我軍決定主動出擊,殲越拔點,佔領越軍的156、168、166、138、小尖山等陣地以及南嘎地區,同時對167號陣地進行出擊拔點,作戰任務代號為「852行動計劃」。
在老山地區,我軍防線當面為越軍313師、356師,其前線炮連、通信分隊多由女子組成,在167號陣地上的越軍為313師14團7營(欠4連)。在166、168號陣地東側為1連,連指設在166號陣地;156號陣地、167號陣地為3連,連指設167號陣地;營指在164號陣地。整個陣地由石洞、石縫、掩蔽部及多道塹壕、交通壕互相連通,組成縱橫交錯,明暗結合,側射、倒打、上、中、下的立體火力網,陣地前沿以及陣地間隙還布設有不規則、大密度的防步兵雷場。
考慮到出擊的隱蔽性,因此要求出擊當天上半夜必須有月亮,利用月色進行秘密摸進,下半夜月亮必須消失以便於隱蔽潛伏的步兵,經氣象部門的努力,最終把出擊行動選定在1985年的3月8日這天進行,根據計劃:各個出擊分隊的第一波攻擊隊各路將利用2時30分左右拂曉前的一段夜暗時間在敵前沿秘密摸進,分別以35~105分鍾貼近至越軍陣地待機,其中步兵1師1團6連(硬骨頭6連)將負責攻佔138、小尖山陣地;步兵1師2團1連負責攻佔168號陣地;2團2連負責攻佔156號陣地;2團3連負責攻佔清水河門戶166號陣地同時出擊167號陣地;步兵1師3團1連負責攻佔南嘎;步兵2團2營4連、6連(欠1排)、炮兵連(欠迫擊炮排)、機槍連(欠一個班)擔負軍工任務;中央軍委直屬干擾17團率大功率干擾機對越軍的無線電指揮網實施電子壓制。為達成奇襲效果,作戰計劃決定一反常規,不採用以往我軍慣用的炮兵覆蓋爾後延伸掩護步兵沖擊的打法,步兵秘密摸進予敵突然襲擊,把越軍堵死在洞中然後採取分片圍剿,炮兵在戰斗發起前不進行任何火力准備,以免引起越軍作出反應,在戰斗過程中炮兵火力將根據步兵需要,以准確的火力及時支援步兵戰斗;根據這次戰斗作戰地域小,出擊縱深淺,師特意配置了兩挺14.5mm高機、4挺12.7mm高機、6挺7.62mm輕重兩用機槍組成機槍火力支援隊,由2團1機連負責組成,另外以4門82mm無和兩門75mm無組成小炮火力支援分隊,兩火力支援隊專門封鎖陣前100米以內和側翼、結合部、間隙地、屯兵洞、火力點等炮兵火力死角,為擔任出擊任務的步兵提供及時的火力支援,小口徑的火炮擔任38個射擊目標,其中50~80米為60mm迫擊炮射擊區,80~150米為82mm迫擊炮射擊區,120~200米為100mm迫擊炮射擊區,大口徑炮主要負責壓制我前沿200米以外越軍步兵和淺近縱深越軍炮兵。
各相關單位接受作戰任務後,前後5次統一組織步炮指揮員及戰斗班組骨幹,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對156、166、168、167、138、小尖山等出擊地區的地形及敵情進行了反復的勘察。摸清了越軍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系和障礙設置,同時選擇了步兵攻擊路線,確定了炮火攔截地段,對所有陣地統一進行了目標編號和地形地物代號,為了摸清越軍的活動規律,在116、144、146、262、541、××號陣地(未能查出該陣地號)和偏馬開辟了了8個觀察哨,以夜視器材,分片劃塊,定點對相關陣地進行晝夜觀察。同時,各團根據預想的戰斗情況,分別進行了沙盤推演,並選擇相似地形,按方案反復進行了秘密摸進、打洞搜剿、抗敵反撲,轉取防禦和偷襲不成轉強攻等內容的實兵演練。
後勤部門也立即進行了准備,為作戰部隊囤積了106噸彈葯以及7天的食品,各炮群也根據可能的情況囤積了足夠基數的彈葯;在前沿陣地構築了大量的工事,到行動前兩天,一共新構了短洞17個,長187米(可容600餘人)的波紋鋼貓耳洞51個,掩蔽部24個,掩蓋觀察工事18個,掩蓋射擊工事26個,挖掘交通壕3,200米,戰鬥打響前的幾天,組織人員提前秘密開辟通路15,000餘米,排雷2,789枚,其中在166號陣地南北兩側、166號陣地北側山腰和低部秘密開辟了5條接近166前沿通道1,545米,搜排各種地雷1,800多枚。
1985年3月8日凌晨,852行動計劃如期實施。
Ⅶ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戰前中越關系
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 。
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 。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 。
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此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
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以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消滅邊境的入侵越軍,並攻克一連串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在北方的有生力量並進行基礎設施破壞,隨後回國。
為了制止越南侵略柬埔寨,由華國鋒擔任主席的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通過當時在任的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鄧小平建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命令以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以及各大軍區抽調部隊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攻擊大量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在北方的有生力量並以減輕赤柬承受越軍入侵的攻擊壓力。
(7)越南如何反省自衛還擊戰擴展閱讀:
對中國的影響
短短一個月的戰爭,中方傷亡人數達到2-3萬人,並直接造成經濟損失約35億人民幣,導致當年(1979年)經濟計劃未能按時完成。但是透過中越戰爭,中國大陸達到了預期的懲罰性作戰目的,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
藉此戰爭爭取到了改革開放的寶貴時機,發展起來,此外打亂了蘇聯-越南的戰略部署,使得中美關系進入近十年的黃金時期。透過十年邊境輪戰(兩山戰役),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同時,這場戰爭中國軍隊也吸取了諸多教訓:因為長期沒有戰斗,解放軍部分軍官軍事技能不強,在作戰時指揮不力;59、62式坦克在戰斗中被擊中損失數量極多,56式半自動步槍在叢林戰和近戰中火力不如越軍裝備強大。
沒有軍銜制導致部隊打散臨時拼建時不能迅速確定指揮關系;缺少輸送步兵的裝甲運兵車,使得步兵不得不搭載坦克行進,易受攻擊等問題都在戰爭中暴露出來,為解放軍現代化建設探明了道路。
對越南的影響
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傷害是持久的。中國軍隊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轉移了大量越南公私部門物資,並且回收了大批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並對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施行完整且有系統的破壞,迫使越南保持相當大規模的陸軍(共120萬),對越南國內經濟造成了拖累。
越南記錄的損失包括了428家醫院、735所學校、8萬頃農田被毀和40萬頭牛被搶走或殺掉。據《對越戰爭親歷記》中的誇張描述「連越南的牛見了163師的官兵都跑得遠遠的。」有數千平民遇害。
這場戰爭加劇了越南對在越華裔的歧視,許多人被迫移民。他們之中很多人被迫成為難民逃難,部分逃難到香港,而最終移居到澳洲、歐洲或北美的其他華裔社區,其餘大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大陸境內定居。大約八萬漢族以及苗族被從越南北部強制驅離到越南南部。
Ⅷ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怎麼樣的
20世紀80年代,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20世紀90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20世紀70年代中葉,越南結束抗美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後,把中國視為「頭號敵人」,中越關系急劇惡化,中國邊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在此情況下,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中國邊防部隊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衛還擊作戰。
3月16日全部撤回國內,完成作戰任務。9月17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授予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52個英雄模範單位、79名解放軍指戰員和12名民兵以榮譽稱號。
(8)越南如何反省自衛還擊戰擴展閱讀:
在東南亞,越南則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打敗美國,並有蘇聯支持,裝備有蘇式美式裝備的越南開始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越南共產黨的前身就是印度支那共產黨,在1951年印支共產黨二大上,越南、寮國和柬埔寨三國分別建立共產黨。
但是這時,越南提出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一統三國。在寮國革命成功,政府親越的情況下,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此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
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Ⅸ 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國際稱「中越戰爭」,越南稱「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1]
20世紀80年代,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20世紀90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2]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中國邊防部隊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衛還擊作戰。3月16日全部撤回國內,完成作戰任務。9月17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授予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52個英雄模範單位、79名解放軍指戰員和12名民兵以榮譽稱號。[3]
通過十年中越邊境戰爭,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事設施、公路、鐵路、礦山。
Ⅹ 對越自衛反擊戰里越南是怎麼侵略我國的中國又是怎樣還擊的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