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越自衛反擊戰總指揮是誰
兩個總指揮,東線總指揮許世友,西線總指揮楊得志。
1950年1月間,當陳賡率領千軍萬馬仍在桂滇征戰時,胡志明徒步17天,穿越原始森林,秘密來到中國,要求中國共產黨對正處於抗法戰爭艱難歲月中的越南人民給予大力支援。
籌建軍事顧問團要有一個過程,胡志明卻等不及了。他決心抓緊組織邊界之戰,就打電報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要求中國派他的老戰友陳賡就近由雲南先去越南開始幫助工作。毛澤東很快復電胡志明:「同意讓陳賡先去越南」。
並隨即在6月18日與6月30日兩次致電陳賡,一是明確他去越南的任務,二是到越南後可用中共中央代名義進行工作。胡志明的臉上頓時綻開了笑容。
(1)紅軍在越南有多少軍官擴展閱讀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越南經過這場戰爭後也變得疲憊不堪。通過十年的輪戰,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Ⅱ 1979-1990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南統計發布出來的死亡的平民和軍人數字是多少越南何時完全停止戰爭
越南數據:平民100,000人以上死亡,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沒有發布士兵傷亡數據。
估計:正規軍30,000人陣亡;32,000人負傷,185輛坦克被擊毀,民兵及平民死亡100,000人以上。
Ⅲ 哪些開國將軍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既然說開國了那就只有那十大元帥十大將
許世友上將
許世友,1906年出生於河南省新縣。1927年參加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期間,歷任班長、排長、營長、團長、副軍長兼師長、軍長、紅四方面軍騎兵司令。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進入紅軍大學深造。
抗日戰爭開始,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副旅長。1940調任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1942年任山東縱隊參謀長,10月任膠東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東線兵團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歸國後歷任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處書記,中共江蘇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等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4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期間指揮西沙自衛反擊戰。1979年又在廣西方向指揮邊防部隊勝利地進行了對越自衛反擊作戰。
楊得志上將
楊得志, 1911年生,湖南醴陵人。1928年2月參加工農革命軍。1930年起任中國工農紅軍排長、連長、團長、副師長、師長。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長征途中曾組織「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685團團長,在威震中外的平型關戰斗中,殲敵1000餘人。後任第344旅副旅長、代理旅長。1939年春任冀魯豫支隊支隊長。1940年任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1944年4月率部返回延安,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1旅旅長,擔負守衛黃河河防、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的重任。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1、第2縱隊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華北軍區第2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濟南軍區、武漢軍區、昆明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中央軍委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爆發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楊得志再次受命負責西線雲南邊境的戰事,軍事界普遍認為西線戰績優於廣西邊境由許世友負責的東線,單從戰果上比較,我東線集團軍的戰績要強於西線部隊,東線集團軍諒山戰役全殲敵王牌13師,更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最大戰果。但說到傷亡,東線集團軍卻遠遠大於西線,甚至還出現了整個一支連隊被敵人俘虜的局面。也正是由於西線戰功的卓越,楊得志事後得以晉升總參謀長。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許世友與楊得志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敵人近6萬人,其中擊斃敵人42000多人,擊傷10000多人,俘虜2000多人(另外約有50000越南平民傷亡,在當時越南全名皆兵的情況下,可算作戰斗人員傷亡)。但是我們也為勝利付出了27000人傷亡的代價,其中陣亡將士為6000多人,負傷戰士為21000多人。
另外,先後參預指揮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還有33歲就被授予少將軍銜而晚年又挎起卡賓槍出現在亞熱帶叢林指揮作戰的「中國巴頓」吳忠將軍。
吳忠將軍(1921—1990),原名吳光珠,字寶山。四川省蒼溪縣人。家住四川省蒼溪縣東溪鎮小龍山。一九三三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十軍第九十師二六八團排長,團政治處幹事。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特務團排長、副連長,晉西獨立支隊第二團連長、副營長,教導第三旅八團營長,魯西軍區第八軍分區地區支隊支隊長,第五團副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七縱隊二十旅五十八團團長、副旅長、旅長,第二野戰軍五十二師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機械化師師長,副軍長,軍長,北京衛戍區第一副司令員、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77年9月,34歲時就成為我軍第一次授銜時最年輕的開國將軍的吳忠少將,在擔任了7年北京衛戍區司令後奉調到廣州軍區,給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上將當副手,任副司令員。
1979年1月,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有位年愈六旬的老將軍指揮人民解放軍第40軍全部、42軍、54軍各一部和兩個坦克團協同作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克高平等6城,嚴懲了越軍,為捍衛我國主權和領土完整,貢獻了力量。他就是時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的吳忠將軍。
1979年3月5日,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全部撤回中國境內。在1個月的作戰中,吳忠指揮南集團部隊轉戰越北山區,連克數城,殲滅越軍近萬人。回國後,吳忠繼續接受了長達8年的審查。
1987年6月18日,經中央軍委批准,北京軍區黨委對吳忠做出最後結論:「經審查,吳忠同志1971年3月至1977年9月,在任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北京市委書記期間,沒有參與林彪、四人幫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 1990年2月26日,吳忠在海南島不幸逝世,終年71歲。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他還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1987年離休後,仍在為部隊建設貢獻餘力。
Ⅳ 越南近代,出現過哪些名將
1.越南傳奇名將---武元甲
這位「老帥」絕非一介武夫。他打敗過法、美殖民軍,戰功赫赫,敢言敢諫。
1987年,新班子上台,他被請出來了做顧問。以他多年積累的老關系,扮演了拉近莫斯科---北京、北京---河內的角色。更難得的是當年奠邊府大戰中,被他打得落花流水的法國人,居然對他十分敬重,視為一條好漢。
法國是1858年入侵越南。大約一百年後, 終於暗然退出這片沃土;足足打了八年的抗法戰爭,是在1954年5月7日的奠邊府之役中, 取得決定性勝利的。
法國被迫在同年7月20日,簽訂「日內瓦協議」。
2.洪水將軍--阮山
阮山曾用過幾個不同的名字,在中國抗戰期間,他叫洪水,寓意為讓敵人害怕的洪水猛獸;在越南,他是與胡志明主席並肩作戰的將軍阮山。
阮山(1908—1956),即洪水,原名武元博,又名阮山。京族,越南河內市人。一九二五年入黃埔軍校。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廣州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廣東省東江游擊隊連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三十四師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主任,紅軍學校工農劇社社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晉東北地委宣傳部部長,晉察冀邊區抗敵報社社長、宣傳科科長。一九四五年應越南勞動黨之邀赴越南參加抗法戰爭,任第四、五戰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一九五一年回中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戰斗訓練雜志社社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Ⅳ 自衛反擊戰總指揮是誰
1、中方總指揮——許世友、楊得志
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以來,兩國都感到了壓力。越南一面讓出金蘭灣換取蘇聯支持,一面加緊佔領整個柬埔寨。而中國則開始了頻繁的調動。
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鄧小平當面任命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為東線廣西邊防部隊總指揮,調曾經在越南抗法戰爭中作為中國軍事顧問援越的武漢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上將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擔任西線雲南邊防部隊總指揮。
2、越方總指揮——黎筍、武元甲
2.1、黎筍,越南廣治省兆豐縣人,越南共產黨、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印度支那共產黨的早期創始人之一,統治越南(包括北越時期)長達十七年。
2.2、武元甲,
是越南共產黨、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越南人民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越南人民軍大將,曾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越南政府副總理、越南國防部部長等職。
(5)紅軍在越南有多少軍官擴展閱讀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全線推進越南北部境內縱深30-50公里,最遠達100公里。收復了被越軍侵佔的中國領土浦念嶺和庭毫山地區。
攻佔越南北部高平、諒山、黃連山、萊州4個省的3個省會、1個市、16個縣城、3個鎮以及廣寧、河宣兩省部分地區;殲滅性打擊了越軍第3、345、346師,重創316A師另7個團、25個營(隊)。
Ⅵ 越南的軍隊有多少人實力在亞洲怎麼樣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48.4萬人。
陸軍
41.2萬人。劃分為8個軍區、2個特區,編有14個軍部、紀個步兵師、3個機械化步兵師、10個裝甲旅、15個獨立步兵團、若干個特種作戰部隊(含空降旅和爆破工兵團)、約10個野戰炮兵旅、8個工程兵師、10-16個經濟建設師、20個獨立工程兵旅。
主戰坦克:共1315輛,其中:T-34型45輛、T-54/-55型850輛、T-62型70輛、PT-59型350輛。
輕型坦克:PT-76型300輛,PT-62/-63型320輛。
偵察車:BRDM-1/-2型100輛。
步兵戰車:BMP-1/-2型300輛。
裝甲輸送車:BTR-40/-50/-60/-152型1100輛,YW-531型80輛,M-113型若干輛。
牽引火炮:76毫米、85毫米、100毫米、105毫米、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155毫米共2300門。
自行火炮:152毫米30門,120毫米、122毫米、175毫米若干門。
火箭炮:107毫米360門,122毫米350門,140毫米若干門。
迫擊炮:82毫米、120毫米和160毫米若干門。
反坦克導彈:AT-3「耐火箱」式若干具。
無坐力炮:75毫米、82毫米、87毫米若干門。
高炮:14.5毫米、23毫米、30毫米、37毫米、57毫米、85毫米、100毫米共12000門。
地空導彈:SA-7/-16型若幹部。
海軍
4.2萬人(含海軍陸戰隊2.7萬人),劃分為4個沿海區。
潛艇:朝鮮制小型潛艇2艘。
護衛艦:共7艘,即原蘇制「別佳」級3艘,原蘇制「別佳」2型級2艘,「巴奈加特」(美製「卡特爾」)1艘,124A型1艘。
巡邏艇和導彈、魚雷快艇:共41艘,其中原蘇制「黃蜂」Ⅱ級導彈快艇8艘,原蘇制「蝗蟲」級導彈快艇4艘,原蘇制「圖利亞」級水翼魚雷快艇5艘,「大胡蜂」級魚雷快艇5艘,原蘇制SO-1級巡邏艇4艘,美製PGM-59/-71級3艘,小於100噸的近海巡邏艇10艘,原蘇制「圖利亞」級沿海掃雷艦3艘,「連雲」級掃雷艦2艘,「瓦尼亞」級掃雷艇1艘,「葉夫根尼亞」級近海獵雷艇2艘,小掃雷艇5艘。
登陸艦:共6艘,即美製LST-510/-511坦克登陸艦3艘,原蘇制「北方」級中型登陸艦3艘。
小型登陸艇:共30艘,包括機械化登陸艇12艘、通用登陸艇18艘。
防空-空軍
3萬人,編成3個航空師,2個攻擊機團,6個殲擊機團,3個運輸機團,3個教練機團,4個高炮旅,6個雷達旅;有雷達陣地100處,地對空導彈發射陣地66處,作戰飛機共189架,武裝直升機26架。
攻擊戰斗機:共65架,即蘇-22型53架、蘇-27型12架。
戰斗機:米格-21比斯124架。
武裝直升機:米-24型26架。
海上偵察機:貝-12型4架。
反潛直升機:共15架,即卡-25型3架、卡-28型10架、卡-32型2架。
航測機:安-30型2架。
運輸機:共28架,包括安-2型12架,安-26型12架,雅克-40型4架。直升機:米-6型4架,米-8、米-17型共30架。
教練機:L-39型18架,米格-21U型若干架,雅克-18型10架,BT-6型10架。
空對空導彈:AA-2、AA-8、AA-10型若干枚。
空對地導彈:AS-9型若干枚。
地對空導彈:SA-2/-3/-6/-7/-16型地對空導彈若干枚。
高炮:37毫米、57毫米、85毫米、100毫米、130毫米高炮若干門。
對空警戒雷達:約1000部。
地方部隊
編有省、市、縣軍事指揮部;每個省、市軍指下轄若干個獨立團,每個縣軍指下轄若干個獨立營。省軍指、中央直轄市軍指由所在軍區指揮,省轄市、縣軍指由省軍指指揮。
預備役部隊
越南《軍事義務條例》規定,男18~45歲、女18~40歲的退伍軍人和依照法律應服兵役而未入伍的公民,都要編入預備役部隊。預備役軍官一般由軍隊轉業軍官、士官和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並受過專門培訓的地方人員擔任。預備役軍人根據其服役經歷和受訓程度分為兩類。凡服滿現役1年以上或打過仗的士官和士兵,以及預備役期間參加集訓累計達1年者,均為第一類預備役,其餘為第二類。兩類預備役軍人又根據年齡分為兩等:A等為35歲以內,B等為36歲~45歲。預備役士官和士兵在服滿預備役年限後或身體不宜繼續服預備役,可由省轄市、鎮、縣軍事指揮長決定解除預備役。到2000年底,越全國預備役人員約400萬人。
民兵自衛隊
一般編成排、連、營(戰時可擴充到團、師),沿海、島嶼編制為海團、海隊、分隊;由步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和偵察兵等諸兵種組成。到2000年底,越民兵自衛隊約170萬人。民兵自衛隊平時不脫產,定期參加軍事訓練,受當地駐軍統一指揮;戰時擔負警戒、偵察、巡邏、運輸、救護、防空、消防和組織疏散等項任務,也可配合軍隊行動,增強軍隊的作戰力量,開展敵後游擊戰。
部署
越陸軍採取區域部署和機動部署相結合方式,全國由北向南劃分為8個區域,每個區域部署1個軍區;擔負戰略機動作戰任務的野戰部隊部署是北部、南部地區各佔一半;總兵力的50%部署在北部地區,40%部署在西南部地區,10%部署在中部地區。海軍由北向南沿海岸線劃分為4個區域,每個區域部署1個沿海區;主要作戰艦艇部署在峴港、金蘭灣和胡志明市等中南沿海地區。防空-空軍將全國劃分為北、中、南3個防空作戰區,重點保衛主要城市和地域;總兵力的45%部署在北部作戰區,32%部署在南部作戰區,27%部署在中部作戰區。越擁有海軍基地11處(萬華、錦普、鴻基、河修、海防、峴港、芽庄、頭頓、金蘭灣、胡志明市和歸仁);空軍基地15處(內排、安沛、克夫、和樂、建安、壽春、峴港、富吉、藩朗、邊和、新山一、波萊古、綏和、金蘭灣、朱萊)。
Ⅶ 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對越自衛還擊犧生有多少軍人。
七九年對越自衛還擊戰,共犧牲約九千餘人。到1990年止,共犧牲有一萬一千多人。
雲南麻栗坡烈士陵園:安葬著在10年中越戰爭中為國捐軀的937名烈士。 1979年2月自衛還擊戰犧牲的烈士97名,1981年5月收復扣林山犧牲的烈士131名,1984年4月收復老山、八里河東山犧牲的烈士632名 ,其它零星戰斗犧牲的烈士77名。
雲南河口水頭烈士陵園:陵園里長眠著358名烈士,是一九七九年二月在守土衛國作戰中英勇犧牲的14軍解放軍指戰員和支前民兵以及1995年特大洪災搶險救災中犧牲的武警戰士,有一等功臣十一名,二等功臣五十名,三等功臣一百七十七名。其中有中央軍委授予「孤膽英雄」光榮稱號的岩龍、昆明軍區授予「支前民兵英雄「稱號的沈玉龍以及「鋼鐵戰士」趙忠林。
雲南蒙自烈士陵園:安葬著430餘名烈士,陵園中安葬著290餘名1979年中越戰爭中犧牲的13軍烈士(其中包括跟隨13軍作戰的20餘名支前民兵,全部為雲南省開遠市人。當時是開遠縣,據說這支民兵小部隊當時誤入越軍包圍圈,全部犧牲)。
雲南屏邊烈士陵園: 屏邊有三個烈士陵園分別是13軍、50軍和雲南邊防部隊,安葬著998位在79自衛反擊戰中為國捐軀的烈士,和解放以來的其它烈士48名。屏邊烈士陵園內共安息著解放初期剿匪斗爭、對越自衛反擊戰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部隊官兵、地方幹部、民兵、幹警等烈士1046名。
雲南西疇烈士陵園:安葬著1979年以來的209名烈士,其中收復和守衛者陰山而犧牲的100多位11軍31師的烈士。
雲南馬關烈士陵園:馬關縣仁和鎮烈士陵園535名,馬關縣城關烈士陵園239名。主要是1979年自衛反擊戰和此後發生在中越邊境的多個戰斗中犧牲的烈士。此外還有其它時期犧牲的烈士。
雲南金平烈士陵園:安卧著931名烈士,其中對越還擊作戰中犧牲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及民兵、民工802名。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有9名烈士被中央軍委、昆明軍區分別授予授予各種英雄稱號;有一等功臣56名、二等功臣160名,三等功臣381名。
廣西靖西烈士陵園:1979年2、3月間為安葬在邊境對越作戰中犧牲的41軍烈士而修建的,其中部隊1062人,民兵29人。至1990年間零星犧牲人員27人。共1118名。
廣西那坡烈士陵園:安葬著1979年對越作戰中犧牲的41軍及配屬部隊的烈士936名。主要包括41軍、廣西田陽縣擔架隊等。其中部隊721人,民兵民工215人。當中英雄稱號8名;一等功臣39名;二等功臣128名;三等功臣375名。
廣西龍州烈士陵園,原名自善烈士公墓:共安葬2008名烈士,其中對越作戰犧牲1879人,主要為42軍官兵。陵園內安葬一等功臣65名,二等功臣232名,三等功臣1007名。烈士人數為雲南廣西各個烈士陵園之最。
廣西憑祥法卡山烈士陵園:由憑祥上石舊法卡山烈士公墓搬遷而來,共安葬著1981年5月在收復和堅守法卡山的戰斗中犧牲的廣西邊防部隊154名烈士。
廣西憑祥南山烈士陵園:由原來的南山烈士公墓、柳班烈士公墓公墓搬遷而來組成,共安葬對越作戰部隊、民兵及其他時期烈士594名。
廣西寧明烈士陵園:共安葬烈士675名,部分為紅軍、抗日陣亡將士、解放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烈士,其餘大部分為1979年對越作戰犧牲的人員,主要為43軍、洞浪民兵營、賓陽縣支前二營的烈士。
另有廣西憑祥友誼關烈士陵園、廣西崇左市匠止烈士陵園等小型陵園。
Ⅷ 越戰犧牲多少中國軍人有哪些軍官
都公布了,自己去查。原因是那麼多人,沒辦法一一列舉。你要問中高級軍官,那倒是可以說一下:
126師副政委林風雲、126師副師長趙連玉
121師政治部副主任王子121師後勤部副部長尹慶家
121師361團團長時光銀、121師361團團副政委鄭贊正、121師362團副團長王洪
42軍坦克團副政委寧成功等等。
Ⅸ 越南自衛反擊戰中國派了多少部隊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雲南省軍區5個邊防團)、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例如,戰前准備中各個甲種步兵師、乙種步兵師都擴編為12000人以上的臨戰編制),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突襲,由於事發突然,且當時越南主力正規軍皆在高棉戰場作戰,於是便動員雲南(3個師)、廣西(3個師)共六個邊境步兵師、國境警備民兵、地方民兵及後備部隊應戰,至諒山戰役時始有較正規之首都防衛軍第308師參戰。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16個地方團及4個炮兵團,總兵力約100,000人應戰。
Ⅹ 中越自衛反擊戰越軍犧牲級別高軍官多少
不多,由於越南人是本土作戰,打散了就就地隱蔽,確認的不多
越南346師師長黃扁山大校失蹤,中國軍隊在戰區內反復搜山半個多月,仍沒有找到黃扁山的下落,判斷可能已將其擊斃。多年後,有資料稱黃扁山當時是躲在了高平以東的大山裡,直到中國軍隊撤走才僥幸生還。戰後他被越南國防部免職,後來又當上了高平省軍區司令,於1988年病逝。
188炮團大部被殲,一名副團長被擊斃
此外就是擊斃346師政治副團長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