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代越南文學是什麼
現代越南文學,由於受到法國殖民主義和日本侵略者的野蠻摧殘,發展緩慢。在20世紀30年代初,只有幾個由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組成的文學團體,如「自力文團」等。其創作內容也只局限於提倡個性解放和要求戀愛自由。
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才出現了一批比較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說:
如阮公歡(1903~1977)的短篇小說集《男角四卞》(1935)、《金枝玉葉》(1934)、《兩個可憐蟲》(1937)和長篇小說《女教師阿明》(1936)、《一片好心》(1937)、《最後的道路》(1938)等。《最後的道路》描寫當時農民的悲慘生活,以及他們反抗地主與高利貸者殘酷剝削和壓榨的斗爭,曾被認為是接近革命現實主義的作品。吳必素(1894~1954)的代表作《熄燈》(1939)反映了農民被殘酷剝削的境況,深刻揭露了地主階級貪婪、腐朽的本質,被公認是越南抗戰前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峰。
1942年,越共中央主席胡志明被中國國民黨扣押後,在獄中用漢字寫下的充滿革命理想和樂觀主義精神的100多首詩,是越南文學史上的瑰寶。這些詩篇極大地鼓舞了越南人民反帝反殖的斗爭意志。
從1946年法國重新佔領越南到1954年抗戰勝利,文學藝術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優秀作家和作品。如阮輝想(1912~1960)歌頌北山人民起義事件的劇本《北山》(1946);描寫抗戰初期革命戰士英勇抗敵的劇本《留下來的人》(1948);元鴻(1918~)的《火爐》(1946);南高(1917~1951)的《邊界紀事》(1951);屠繁(1912~)的諷刺詩集《口碑》(1950)和劉重廬(1912~)的小說《第三戰區》(1949)等等。素友(1920~)的詩集《越北》是一部反映越南人民為獨立而戰的優秀詩作。
進入20世紀70年代,則出現了描繪新時代的新人形象的作品,如友梅的《領空》(1971~1974)、勇河的《金星》(1974)等。
2. 越戰紀實文學 有哪些名著
就看越南戰爭,紀實文學大多都是被閹割了的,別以為書上說的就是對的,以前的歷史老師告訴我們,除了時間、地點、人物是對的,其它都是錯的,哈哈,聽到這解釋我也是哇涼哇涼的,要知道真正的答案就要去看敵人的教科書...
3. 越南的漢詩有些更像廣西的山歌,二者有什麼聯系
越南漢詩作為越南文學的一部分,在越南文學史上占據重要位置。越南文人憑著出眾的漢文水平,創作出深受中國古典詩歌影響的漢文詩。越南漢詩作為域外漢文學的一部分,近年來逐漸成為學界的關注點。十三世紀,陳朝官員韓途首創越南文字—「字喃」,採用漢字,再配上越南的讀音。但這種字體比漢字還復雜,不易普及。
廣西山歌的韻律和竹枝詞,七絕基本一樣,七言四句。所不同的是格律不受限制。韻律按桂柳方言,放的也比較寬。再說山歌一般都口頭創作的。是用嘴巴唱出來的。正如一首山歌中唱的。廣西山歌的韻律是: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的末字用平聲韻。第三句一定用仄聲可不入韻也可入韻。這是從唐代以來就約定俗成了的。
可以看出這兩者間都有具體的句式和平仄分明,都是從古代詩歌發展而來的。
4. 越南早期文學作品主要描述和傳達怎樣的思想
早期作品長詩《蓼雲仙傳》,描述了清寒書生蓼雲仙和喬月娥的不幸遭遇和曲折的婚姻,揭露了社會的姦邪罪惡,批判了封建社會道德的淪喪,具有反封建的傾向。但作品也反映了作家本身尚存有儒家三綱五常的封建意識。阮庭炤最好的作品是他創作的50多首詩歌、數篇祭文和賦。《勤約義士祭文》既是一首哀悼疆場殉身的英雄贊歌,又是一篇聲討賣國賊的檄文。阮庭炤還在其他許多詩歌中贊頌與敵人頑強斗爭的義軍戰士,刻畫了憨厚、勤勞、勇敢、淳樸的義軍形象。
5. 在越南,被譽為「千古雄文」的文章是什麼
公元1427年底,越南後黎朝開國功臣阮廌以後黎朝太祖,越南起義軍首領黎利的名義頒布了一道政治文告(正常情況,老大的立場由下面文筆好的捉刀人處理),在古代的東亞儒家文化圈中,各政治勢力發布文告來表明自己的立場是一種慣例,然而,估計阮廌自己都絕不會想到,他的這篇文章將會成為整個越南民族歷史上最重要的一篇文章,這就是《平吳大誥》!
在現在的越南,這篇文章被譽為“千古雄文”!而且是越南中學生初中語文教材古代文學部分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當時文章是用漢文寫的,現在當然是翻譯成拉丁化的越南文),可是這篇文章被捧到這么高的地位,似乎不僅僅是因為文學上的原因,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原因。
《帝國時代2》新版資料片中的“越南劇情”便是越南反明戰爭
到了清代,大部分人也是批評此文的,徐延旭在其著作《越南輯略》里提到黎利勢力建政後“於其國作《平吳大誥》,宣示其民,語尤悖逆”。這篇文章對於明朝的失敗和越南曾經的勝利極為誇大,並對明朝大肆羞辱,這在越南本國人心中自然會認為是以壯氣勢,而在中國人等外人看來就有些可笑了。因為真正有底氣,有自信的話,是不會表現得如此“歇斯底里”的。
當然,瑕不掩瑜,這篇文章總體來看水平確實不錯,屬於漢文佳品,能和中國文學中一些好文媲美,當代中國學者多也承認這一點,郁龍余、孟昭毅等在《東方文學史》中,提到該文的意義:“《平吳大誥》是他(阮廌)代表黎利寫的布告越南全國百姓的開國文獻,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被譽為‘千古雄文’”
不過,這其實也反應出另一個問題,古代東亞的確是漢文明的天下,即使是周邊的越南人,朝鮮人,甚至是日本人,琉球人,其漢文水平都相當之高。即便是反明,其對於自身的漢文化屬性,也沒有任何排斥。
6. 越南文學有什麼
越南在公元10世紀期只有口頭文學在流傳,直到李公蘊建朝時越南才開始有書面文學,但這個時期的文學與中國文學有著深刻的關系,到19世紀末,越南國語文學開始成形,此後,越南文學的形式逐漸多樣化。
10世紀中葉前,越南藩屬於中國,在這段時期里,至今尚未發現有成文的文學,只有豐富的口頭文學流傳,如《貉龍君傳》、《山精水精》、《雍聖》等民間神話故事和一些民歌、民謠等。
7. 越南最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
阮攸的長詩《金雲翅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