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芽庄有哪些風俗或禁忌,去越南芽庄旅遊需要注意什麼
一、越南芽庄風俗或禁忌
1、寺廟是公認的神聖地方,進入寺廟需衣著端莊整潔,不可穿短褲、迷你裙、袒胸露背、無袖上衣或其他不適宜的衣服。在街上行走時,要注意避開當街排列的祭祀用品,千萬不可踩踏。
2、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不願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人。
3、在少數民族家中,絕對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間里。有些少數民族住竹木高腳屋,習慣在樓上席樓坐卧。進屋要脫鞋,否則認為是看不起主人。
4、在北方京族家裡,由最老一輩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由最老一輩的女人當家。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敬老的習慣,如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條凳子專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準坐。
5、在越南不能隨意摸別人的頭部,包括小孩。
6、當村寨路口懸掛有綠色樹枝時,是禁入的標志,外人不得進入。
7、南部越南人認為左手不潔,因此不要用左手行禮、進食、送物和接物。
二、注意事項
1、酒店注意事項
1)芽庄所有酒店客房及公共空間均不能抽煙,特別是高星級酒店客房,違規,酒店會按國際慣例處罰。從100美金至200美金之間不等。
2) 需提前辦理國際漫遊業務。
3) 酒店有免費WIFI,密碼在房卡上或咨詢酒店前台。房卡上沒有密碼的均為開放WIFI。部分高星級酒店WIFI分兩種,一種為免費,一種為收費,收費WIFI費用特別貴,請注意區分,避免不必要損失。
4) 酒店客房冰箱內的所有食品及飲料均收費,消費後需自行買單。
5) 酒店所有物品遭到損失或丟失需要按價賠償,請入房時注意檢查用品是否配齊。不齊時,需第一時間通知導游,避免損失。
6)若喜歡酒店任何物品(如刀叉等餐具,拖鞋、浴袍等用品),請聯系導游咨詢是否可以購買。
7) 越南是有收取小費習慣,需要打掃客房的,一般需在枕頭上放置1至2萬越南盾。
8) 在旅遊期間,喜歡夜生活的遊客,在酒店區域內請注意保持安靜,避免影響其他住店客人;晚到航班也需要客人配合,避免因為大聲喧嘩,而遭到酒店拒絕辦理入住手續的事件發生!
2、景點注意事項
1) 芽庄景點多為海上活動,特別提醒在參加潛水、拖傘等海上高風險娛樂活動時,請注意自身安全,發生安全事故需自行承擔由此帶來的精神、經濟損失。
2)出海活動是芽庄旅遊的一個主要內容,不適合60歲以上老人及有心臟病、腰椎病的遊客參加。參加此行程需在客源地簽署《免責書》,地接方接到計劃有超出60歲以上老人,一律視作《免責書》已簽妥,只負責給予人道主義上的救助,而不承擔其風險損失。
3)芽庄旅遊屬休閑度假式旅遊,半自由行或有自由活動時間,在自由活動時間內,自行參加非委託地接社組織的任何旅遊活動,發生意外,地接社只給予人道主義上的救助,而不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及損失。
4) 自由活動時間,客人需要特別注意自身人安全,避免飛車搶奪事件發生,尤其是40歲以上女性遊客。
5)越南是一個禁賭的國家,在公眾場合不能打牌。
6)請在上下船、車時請自覺排隊,在景區內注意安全,尤其是在公共浴場游泳時,一定要在有救生員的區域內,隨時與導游和其他客人保持聯系,避免掉隊或其它安全事故發生。
7)團隊客人一定按約定時間地點集合,避免全車人等候,延誤行程的狀況發生,給旅行帶來不愉快情緒。
8)芽庄很小,景點承載力也小,目前還有沒有過載預警機制,因此,如發生等候時間較長情況,請予理解!
3、餐飲注意事項
1)芽庄特色餐飲是生猛海鮮,除龍蝦比國內低外,其餘價格與國內相當。
2)芽庄海鮮經營手法與國內旅遊城市相同,基本都有給計程車、三輪車傭金習慣,因此,請客人注意避免由於語言不通、環境不好、價格過高的不愉快事件發生。
3)越南口味清淡,請客人在出發前自行准備適合自身口味的調味品。
4) 越南餐飲受法國菜系影響,生吃的蔬菜品種較多,調味品較多,請注意飲食衛生。
5)芽庄海鮮的烹飪方法主要是煮、烤、生吃,主要是保持原汁原味,在生吃注意少喝啤酒,避免腹瀉。
6) 芽庄所有飲料酒水都會加入冰塊。
7)容易疲勞、腹瀉的遊客,請在出發前在自家鹽罐帶上約10克左右的鹽,每晚在睡覺前用礦泉水沖服,避免因水土不服腹瀉。
4、交通注意事項
1)芽庄計程車租乘方便,短距離較為優惠,超過三公里後,跳錶較快。
2)芽庄街頭有「倒騎驢」也就是被戲稱為「客先死」的三輪車,其收費沒有標准,都是看客殺雞,有願嘗試者,請做好心理准備。
3) 芽庄街頭的「黑摩」較多,多半會向客人推薦海鮮或色情服務,語言不通時慎坐,避免由此帶來的不必要麻煩。
4)酒店大堂行禮生會給臨時出行的客人叫車,同時也會向客人推介旅遊,請客人謹慎參加,並特別提醒,因考慮到與酒店的合作關系,此類投訴地接社不會處理,也不承擔責任!
5)租乘「摩托車」是芽庄「窮游」時期的產物,進入包機時代後,租摩店生意蕭條,僅網上攻略客人租騎。租摩店為保證生存,採用低租金吸引客人,靠罰款增收,請謹慎參加,並特別提醒,客人在租騎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後果,地接社及組團社只提供人道主義救助,而不承擔任何責任。
(1)越南人都有哪些禁忌擴展閱讀:
越南芽莊主要景點:
1、芽庄海濱:位於南海之濱,有良好的海濱浴場。這里是游泳、水上運動和潛水的好地方。
2、沖洛景區:這是芽庄風景最好的地方。這里依山傍海、林木鬱郁蔥蔥。還有隆山寺、保大皇別墅、海洋館等景點。
3、婆那加占婆塔:建於7到12世紀之間,是一處印度教的宗教建築,位於芽庄以北2公里處,就在大河(SongCai)左岸。從這座小山上往下看,能欣賞到碧藍的海港景色。
4、龍山塔:建築上的龍形馬賽克是由琉璃和陶瓷瓦片裝飾而成的。這座塔寺始建於19世紀,至今寺中還住著和尚。在寺後的山上,有一尊全鎮都看得見的大坐佛雕像。從這座佛像的位置,你也可以俯瞰整個芽庄。這座塔寺在火車站以西500米處。
5、保大別墅:值得用一個下午去慢慢逛一逛,從這里的餐廳可以觀賞到南海的風景。從芽庄順著DTranPhu往南,然後左轉,上山經過水泥儲油罐,在到CauDa村之前就可以看到這里。別墅在海洋研究所以北幾百米處。
6、沙灘:在芽庄6公里長的沙灘上享受日光浴或散步的人,可以在海邊椰子樹下乘涼。這里還有沙灘椅供租借。
7、紅石角:(HonChongPromontory)在芽庄以北1.8公里處,這里有多處巨大的花崗岩海角直指南海之中。這個岬角挨著一處質朴的沙灘海灣,這里沒有修腳和按摩的人,但卻有海島風光和鄉土風情。
8、島嶼:芽庄海外有9座小島,滿城都有賣水上遊船票的。只要花S$10就可以參加前往4個小島的海上一日游。或者你自己想辦法訪問各個小島。
9、芽庄妙島:(HonMieu)上有一個繁忙的漁場,這里也是一個漂亮的戶外水族館(HoCaTriNguyen)。從那裡,你可以租到一艘獨木舟,或者找個人劃船送你到附近的木島(HonMun)或燕島(HonYen)。
B. 越南的風土人情有哪些
(一)言語禁忌
1.年初、月初說話,不說可能帶來壞運氣的詞,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發脾氣,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臉;
3.年初、月初忌說粗話,怕給全年、全月帶來惡運;
4.魚忌諱說貓,怕因此釣不到魚;
5.寫文章時忌諱聽到悲慘的聲音;
6.忌諱稱贊小孩胖;
7.孩子忌諱說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二)飲食禁忌
1.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
2.小孩上學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
3.經商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輸;
5.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學生考試忌諱吃蝦,因為蝦的形狀同「劣」字第一個字母大寫「L」很相像;
7.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
8.打牌忌諱吃鴨頭,怕輸;
9.打牌忌諱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廟里忌諱吃狗肉。
(三)婚喪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2.婆婆懷孕時不娶兒媳婦;
3.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4.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5.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
6.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不穿絲綢衣服;
7.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
8.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的地界,特別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祠堂前
(四)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間數不能是雙數,只能是3間、5間。7間等單數;
3.房屋大門不能正對著別人家的大門,怕鬥口吵架;
4.房屋的正間不能正對池塘的角、祠堂的飛檐和別人家的屋頂;
5.建房埋柱子,忌諱木柱倒置;
6.忌諱別人在自家門前蓋房;
7.年初村裡舉行動土儀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動碓臼。
(五)經商禁忌
1.商店開門要選吉日,忌諱不吉利的日子開張;
2.經商忌諱碰掉煙斗、碰倒魚露、碰倒石灰桶;
3.經商忌諱賒賬;
4.忌諱債主在年初、月初討債。欠債人怕因此帶來惡運,整年整月有人上門討債。還不起債的人除夕出外躲債,過了午夜才敢回家。債主也總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債收回來;
5.經商忌諱顧客還價一次,怕因此貨賣不出去。顧客既然還價,不想買也要討價還價幾次;
6.經商忌諱說猴、綿羊、虎、豹,怕貨賣不掉。
(六)其它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15.孕婦忌諱靠近死者,忌諱參加葬禮,家裡有大喪事除外;
16.忌諱用拼接起來的布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樹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C. 請介紹一些越南的商務禮儀或風俗
基本禮儀
越南人的禁忌也很多。隨著赴越南旅遊的漸興,這個長久以來半封閉的國家正在逐步進入中國人的視野。這里介紹一些越南人最常見的禁忌,是在公眾交往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許多人對傳統的禁忌已並不在意。此外,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們對禁忌也持不同態度。但是,作為旅遊者,「入鄉隨俗」可是旅途中的一大樂趣呢。
(一)言語禁忌
1.年初、月初說話,不說可能帶來壞運氣的詞,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發脾氣,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臉;
3.年初、月初忌說粗話,怕給全年、全月帶來惡運;
4.釣魚忌諱說貓,怕因此釣不到魚;
5.寫文章時忌諱聽到悲慘的聲音;
6.忌諱稱贊小孩胖;
7.孩子忌諱說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二)飲食禁忌
1.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
2.小孩上學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
3.經商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輸;
5.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學生考試忌諱吃蝦,因為蝦的形狀同「劣」字第一個字母大寫「L」很相像;
7.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
8.打牌忌諱吃鴨頭,怕輸;
9.打牌忌諱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廟里忌諱吃狗肉。
(三)婚喪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2.婆婆懷孕時不娶兒媳婦;
3.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4.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5.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
6.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不穿絲綢衣服;
7.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
8.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的地界,特別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祠堂前。
(四)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間數不能是雙數,只能是3間、5間。7間等單數;
3.房屋大門不能正對著別人家的大門,怕鬥口吵架;
4.房屋的正間不能正對池塘的角、祠堂的飛檐和別人家的屋頂;
5.建房埋柱子,忌諱木柱倒置;
6.忌諱別人在自家門前蓋房;
7.年初村裡舉行動土儀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動碓臼。
(五)經商禁忌
1.商店開門要選吉日,忌諱不吉利的日子開張;
2.經商忌諱碰掉煙斗、碰倒魚露、碰倒石灰桶;
3.經商忌諱賒賬;
4.忌諱債主在年初、月初討債。欠債人怕因此帶來惡運,整年整月有人上門討債。還不起債的人除夕出外躲債,過了午夜才敢回家。債主也總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債收回來;
5.經商忌諱顧客還價一次,怕因此貨賣不出去。顧客既然還價,不想買也要討價還價幾次;
6.經商忌諱說猴、綿羊、虎、豹,怕貨賣不掉。
(六)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15.孕婦忌諱靠近死者,忌諱參加葬禮,家裡有大喪事除外;
16.忌諱用拼接起來的布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樹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七)姓名與稱呼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八)越南社交禮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招呼時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見面時,通行握手禮,一般不採用擁抱、接吻等方式。一些少數民族如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多行合十禮(雙手合十齊唇或齊額為宜,過頭則是拜鬼)。見面說話要先稱呼對方,尤其對長輩更應如此,否則會被認為沒有禮貌。做客時用水、用煙或用飯前要先說一句:「您先請」,以示禮貌。越南人說話聲音較小,溫文爾雅,很少大喊大叫。
尊老愛幼,對老年人特別禮貌。在北方的京族家裡由輩分最高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是老太太當家,凡事要多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
各族群眾都特別好客,越南各族人常用他們最喜歡的酒和肉、菜等食物待客,即使不合口味,也要盡量多吃,否則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客人走時,主人還要把自己種的水果、蔬菜和加工的食品送給來客,如果拒絕,會產生誤會,一般客人總要多少收下一些,並相應還禮。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致謝不再喝了。
與越南人交往,可以送對方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禮品,但禮品價值不可過大,否則會受到對方拒絕,有行賄之嫌。但請越南朋友進餐,則在情理之中。
宗教信仰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美食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小吃
到越南旅遊,不可不品嘗越南的小吃,以一飽口福。通常在旅遊者下榻的賓館,一般都會提供早餐,但這樣的早餐品種單一,如中餐就是炒粉,西餐無非是麵包、黃油、煎雞蛋之類,這些品種國內都有,毫無新鮮感覺。如果您真的想品嘗越南的小吃,不枉此行,還是要到大排檔去,在那裡才能嘗到地道的越南小吃。當然有些時候需要一點膽量,對衛生條件不要那麼過分挑剔。
首先應該品嘗河內的螺獅粉。清晨,在上班和上學的時間里,在河內的街頭,常可遇到賣螺獅粉的攤檔。這種小攤實際上只是小販挑著的兩個竹籃,上面奶水、爐火、佐料、碗筷一應俱全,外加若干張小小的板凳。當您走到攤前,攤主(通常是中年婦女)會熱情地邀請您落座,然後麻利地取出一碟圓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燙。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凈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軟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獅場、辣椒和其他調味品。一碗二兩的螺獅粉2400越盾,約合人民幣1.6元,味道鮮美。
河內的雞粉久負盛名,也可在河內街頭攤檔上吃到。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慾。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拐,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滾燙鮮美的雞粉,又添了一縷清香,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獅粉資一倍多,約5000越盾,但值得一嘗。
與雞粉齊名的還有河內的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黃牛肉,使用的米粉比廣西的切粉略薄略細,用優質大米製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佐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人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蝦餅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麵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入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粽是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里才能吃上。這種肉粽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粽。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田中著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火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也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春卷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越南傳統糕點——綠豆糕也是值得品嘗的風味食品。上等的越南綠豆糕出產於離海防不遠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龍牌為最佳。越南的綠豆糕選用上等綠豆,磨成十分細膩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來酥軟香甜。海洋綠豆糕包裝精美,旅遊歸來帶上幾包,用以饋贈親友。
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對國人來說,特別是北方人也許會感到大惑不解,不敢問津。其實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茶,如完萎、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
D. 越南有啥禁忌嗎
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不願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人。
此外,在越南不同民族之間的風俗也有區別;例如:京族人不喜歡別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著人呼喊。外人到他們家時,不能從坐卧的人身上跨過去,不能睡在婦女的房門口和經常來往的過道上,不準進入主人的內房。
在少數民族家中,絕對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間里。有些少數民族住竹木高腳屋,習慣在樓上席樓坐卧。進屋要脫鞋,否則認為是看不起主人。
在北方京族家裡,由最老一輩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由最老一輩的女人當家。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敬老的習慣,如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條凳子專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準坐
在越南不能隨意摸別人的頭部,包括小孩。
E. 越南的文化與習俗
越南的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等。由於受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影響,越南的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和內容,與中國基本相同。春節在農歷正月,是越南最隆重的節日。清明節祭祖掃墓。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賞明月,吃月餅。
越南的春節在越歷(與中國農歷相同)正月初一開始,這是越南民間最重要的節日。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家家准備年貨。春節期間人們換上節日盛裝,男穿西服,女著長袍。過春節,吃團圓飯,燃放煙花炮仗,祭祀祖宗,串親訪友,互相拜年。家家產戶吃一種方形的肉粽子和圓形的米糕,這是春節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象徵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大吉大利。除夕夜有守歲習俗,零點一到,房外鞭炮齊鳴,照亮了整個天空,房裡開始供拜神靈、祖先。除夕拜供結束後,大家都高興地到廟宇亭寺獻上香,為新年祈求幸福。家家貼春聯、掛年畫,以增加節日氣氛,春聯用漢字或越文書寫,年畫一般為「胖娃娃」、「老鼠迎親」等。各家各戶都要擺設三樣節日裝飾品:一束鮮花、一盆金桔和一個盛有五種水果的盤子,這三樣東西預示著新年吉利,欣欣向榮。在春節期間,有種種禁忌:不能幹農活,不能吵架、講粗話,不能弄壞東西等。
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人們互相拜年,也是春節的主要活動。大年初一清晨,第一個進人家門的外人,一般要事先選擇和安排,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全家來年吉凶禍福的兆頭。
春節期間,各大城市都有盛大的花市,北方人喜歡含苞待放的桃花,南方人祟尚臘梅。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到花市參加各種游戲:斗雞、套圈、射擊、插花比賽、摔跤比賽等。京族人過春節都有正月初一趕廟會的習慣,廟會上,五里八鄉的長龍隊、獅子隊聚集在一起,金龍狂舞、雄獅相戲,場面十分熱烈。人們還爭相參加猜謎、對歌等游戲。為婦女組織的煮飯游戲十分有趣,還有水上煮飯比賽更為風趣,先比賽吃甘蔗,不僅要吃得快,還要用吃後的甘蔗渣作燃料燒飯,要求一邊做飯,一邊要照料一個孩子,同時還要守著一隻青蛙,不讓它跳到水裡,最後看誰先把飯煮熟,優勝者被認為這一年會最吉利。城鄉有各種形式的民間娛樂活動,如演出民間傳統戲劇、盪鞦韆、賽船、水上木偶戲等。
越南春節有立竿驅鬼的習俗,春節時,要立迎春竿驅鬼,迎春竿又稱逐鬼竿,竿長5~6米,春節期間立在戶外。竿梢懸掛竹圈,圈上掛一些小玩具和小鈴鐺,竿梢懸掛物象徵袈裟,使鬼不敢放肆。此俗一直保留至今。
越南的端午節是越歷五月初五,又稱正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還有端午驅蟲習俗。節日清晨,父母為子女准備糯米酒釀、黃姜糯米飯及桃、李、檸檬等幾種酸味食品和水果。南方一些地區讓子女食西瓜、芒果、煮雞蛋和飲椰汁,大人飲雄黃酒,並將雄黃塗在小孩頭、額、胸、臍各處以逐蟲。許多地區的孩子用指甲草塗染手指和腳趾,佩戴由巫師用五色線繩編制的符以辟邪。生育少或有體弱多病幼兒的家庭,節前清晨給幼兒穿上這樣的衣服,以辟鬼邪。端午采葯是一項必不町少的活動,人們認為「端午草葯」最為靈驗,許多集市上有此葯專賣攤
哈節是越南京人獨特的傳統節日,其隆重程度僅次於春節。「哈」在京語中是「唱歌」的意思,「哈節」直譯就是唱歌的節曰。節日的活動內容以唱歌為主。過節日期各地不盡相同,有的在每年越歷六月初十過節,有的在八月初十過節。京人聚居的村寨都建有哈亭,祀奉神像和各姓氏的祖先牌位。平時,哈亭還可供人們乘涼、唱歌及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訪問京族村寨,如未受到邀請,不要走進哈亭,女性遊客尤應注意,對哈亭供奉娛樂休闊的神像、牌位,不要觸摸、指點。
每逢哈節,男人們聚集於哈亭,祭祖、宴飲、觀戲、角力,徹夜狂歡。哈亭正堂的東、西兩側,築有多級台階,過哈節時,村中的成年男人按照各人所屬的等級分別就座,共有高級、中級、低級、白丁、大力5個等級。這5個等級的劃分,是根據修建「哈亭」時各家所捐獻的錢財數額來決定的,捐獻錢財最多者列為高級,坐在高級的座位上,分得較多的祭品,其餘依次而下,白丁、大力兩個等級除就座於最低的台階外,還負責抬香案、挑水及侍候別人等體力勞動。到會的所有男人,包括外村來的客人均可參加集體宴會,婦女則不能參加。男人們一邊吃喝,一邊聽歌看舞蹈,常常是通宵達旦。在哈節期間,除清歌手到哈亭里唱歌外,還經常請戲班到哈亭唱戲,或者在哈亭外面舉行鬥牛、角力比賽等活動。
中秋節在越歷八月十五,主要是吃月餅。由於中秋節以兒童為主,所以,中秋節又稱兒童節。中秋之夜還有點彩燈習俗。相傳過去有一條鯉魚修煉多年成精,夜晚出來害人,致使家家閉戶,不敢外出,後來黑臉包公教人們製作鯉魚形紙燈—,並在鯉魚腹部插一根棍,夜晚人們挑燈出門,妖精見後卜分懼怕,不敢再來作惡。從此,中秋之夜孩子們拿著各種形狀的紙燈,在月光下玩耍。中秋節農村還組織競舟、祭龍等活動。
盤古節是越南京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在越歷臘月下旬。家家戶戶都殺雞宰豬,以做供品,祭祀開天闢地始祖盤古,祈求始祖神的保佑。儀式隆重,人們懷著虔誠的心情進行祈禱,氣氛庄嚴肅穆。
送灶王節在越歷臘月二十三日,起灶王神位,燒化紙錢,供奉麥芽糖福。家家戶戶都要供,希望得到神的賜福。
越南的華人還保持著祭神的習俗,如祭財神、土地神、護財神等,華人視天後母為保護神,天後母的誕辰紀念曰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民眾的節日。在寺廟的院子里組織從劇表演,人們向天後母獻供各種物品、香火,給佛像沐浴,祈求福祿與平安。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及八月十五,都是華人的重大節日。除了祭祀外,還組織各舞龍隊、武術隊、體操隊在各個寺廟表演,吸引很多觀眾。華人還祭祀其他的神靈,如正月十三祭關公之靈等。這些體現了越南華人的共同信仰與祭祀。
越南人也和其他東方人一樣,注重孝道。在每一個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識。對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篤,因而對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視,世代承襲,形成規模。人們認為,親人雖然死去,但他的靈魂仍然存在,對後人還起著保護和督促作用,主宰人們的一切活動,人間許多災害禍福,都要依靠先靈庇佑與解脫。
越南人每家每戶都沒有神龕、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壇,是敬奉祖先神的聖地,任何人不可觸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穢。在城裡,由於住處狹窄,祭壇的設法小型多樣。如在牆上釘塊板或使用櫃頂作為供奉祖先的祭壇。祭壇中央擺上一個香爐,兩旁是兩根香燭。香爐前擺上用細腰紅漆木盤或塑料。玻璃盤盛放的水果,此外還擺上一對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壇兩邊還貼有對聯,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孫賢萬代昌」、「福生禮儀家堂盛,祿發榮華福貴春」等。
越南人視祭把供奉祖先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養育之思。許多家庭盡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節來臨前,必須重新布置祭壇,插上香燭,擺上供品。春節三天期間,祭壇總是香火擦繞,合家吃團圓飯前,家長和族人都要禱拜。
越南人對祖先的崇拜還表現在忌名上。平時,子孫忌提到祖輩、父輩的名字,如果現實生活中一些名詞與祖輩、父輩的名字相重,要迴避或用同義詞代替。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讓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亂喊,對先祖不敬。如果被別人指著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罵,被奚落或被辱罵者會認為是受了奇恥大辱,會激起深仇大很。近年來,忌名在城市已少見,但在農村,這一習俗仍保持。
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風水、精靈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樹、野獸、刮風下雨等,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有精靈寄寓其中,應當供奉祭掃,以求祛災降福。如在河內棟多郡的金蓮村,至今還保存著一塊立於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銘。在農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樹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裡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們在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談舉止中不能冒犯它,低聲稱它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還要供奉上各種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葉茂的古樹,他們認為這些長期經受狂風暴雨、雷電襲擊的大樹能存活下來,樹下必定有神靈,因此經常有人在樹陰下,尤其在榕樹下擺設香案或在樹旁空地建蓋廟宇,風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於此。
基本禮儀
越南人的禁忌也很多。隨著赴越南旅遊的漸興,這個長久以來半封閉的國家正在逐步進入中國人的視野。這里介紹一些越南人最常見的禁忌,是在公眾交往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許多人對傳統的禁忌已並不在意。此外,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們對禁忌也持不同態度。但是,作為旅遊者,「入鄉隨俗」可是旅途中的一大樂趣呢。
(一)言語禁忌
1.年初、月初說話,不說可能帶來壞運氣的詞,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發脾氣,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臉;
3.年初、月初忌說粗話,怕給全年、全月帶來惡運;
4.釣魚忌諱說貓,怕因此釣不到魚;
5.寫文章時忌諱聽到悲慘的聲音;
6.忌諱稱贊小孩胖;
7.孩子忌諱說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二)飲食禁忌
1.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
2.小孩上學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
3.經商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輸;
5.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學生考試忌諱吃蝦,因為蝦的形狀同「劣」字第一個字母大寫「L」很相像;
7.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
8.打牌忌諱吃鴨頭,怕輸;
9.打牌忌諱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廟里忌諱吃狗肉。
(三)婚喪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2.婆婆懷孕時不娶兒媳婦;
3.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4.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5.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
6.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不穿絲綢衣服;
7.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
8.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的地界,特別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祠堂前。
(四)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間數不能是雙數,只能是3間、5間。7間等單數;
3.房屋大門不能正對著別人家的大門,怕鬥口吵架;
4.房屋的正間不能正對池塘的角、祠堂的飛檐和別人家的屋頂;
5.建房埋柱子,忌諱木柱倒置;
6.忌諱別人在自家門前蓋房;
7.年初村裡舉行動土儀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動碓臼。
(五)經商禁忌
1.商店開門要選吉日,忌諱不吉利的日子開張;
2.經商忌諱碰掉煙斗、碰倒魚露、碰倒石灰桶;
3.經商忌諱賒賬;
4.忌諱債主在年初、月初討債。欠債人怕因此帶來惡運,整年整月有人上門討債。還不起債的人除夕出外躲債,過了午夜才敢回家。債主也總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債收回來;
5.經商忌諱顧客還價一次,怕因此貨賣不出去。顧客既然還價,不想買也要討價還價幾次;
6.經商忌諱說猴、綿羊、虎、豹,怕貨賣不掉。
(六)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15.孕婦忌諱靠近死者,忌諱參加葬禮,家裡有大喪事除外;
16.忌諱用拼接起來的布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樹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七)姓名與稱呼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八)越南社交禮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招呼時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見面時,通行握手禮,一般不採用擁抱、接吻等方式。一些少數民族如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多行合十禮(雙手合十齊唇或齊額為宜,過頭則是拜鬼)。見面說話要先稱呼對方,尤其對長輩更應如此,否則會被認為沒有禮貌。做客時用水、用煙或用飯前要先說一句:「您先請」,以示禮貌。越南人說話聲音較小,溫文爾雅,很少大喊大叫。
尊老愛幼,對老年人特別禮貌。在北方的京族家裡由輩分最高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是老太太當家,凡事要多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
各族群眾都特別好客,越南各族人常用他們最喜歡的酒和肉、菜等食物待客,即使不合口味,也要盡量多吃,否則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客人走時,主人還要把自己種的水果、蔬菜和加工的食品送給來客,如果拒絕,會產生誤會,一般客人總要多少收下一些,並相應還禮。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致謝不再喝了。
與越南人交往,可以送對方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禮品,但禮品價值不可過大,否則會受到對方拒絕,有行賄之嫌。但請越南朋友進餐,則在情理之中。
宗教信仰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美食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小吃
到越南旅遊,不可不品嘗越南的小吃,以一飽口福。通常在旅遊者下榻的賓館,一般都會提供早餐,但這樣的早餐品種單一,如中餐就是炒粉,西餐無非是麵包、黃油、煎雞蛋之類,這些品種國內都有,毫無新鮮感覺。如果您真的想品嘗越南的小吃,不枉此行,還是要到大排檔去,在那裡才能嘗到地道的越南小吃。當然有些時候需要一點膽量,對衛生條件不要那麼過分挑剔。
首先應該品嘗河內的螺獅粉。清晨,在上班和上學的時間里,在河內的街頭,常可遇到賣螺獅粉的攤檔。這種小攤實際上只是小販挑著的兩個竹籃,上面奶水、爐火、佐料、碗筷一應俱全,外加若干張小小的板凳。當您走到攤前,攤主(通常是中年婦女)會熱情地邀請您落座,然後麻利地取出一碟圓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燙。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凈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軟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獅場、辣椒和其他調味品。一碗二兩的螺獅粉2400越盾,約合人民幣1.6元,味道鮮美。
河內的雞粉久負盛名,也可在河內街頭攤檔上吃到。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慾。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拐,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滾燙鮮美的雞粉,又添了一縷清香,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獅粉資一倍多,約5000越盾,但值得一嘗。
與雞粉齊名的還有河內的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黃牛肉,使用的米粉比廣西的切粉略薄略細,用優質大米製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佐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人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蝦餅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麵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入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粽是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里才能吃上。這種肉粽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粽。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田中著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火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也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春卷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越南傳統糕點——綠豆糕也是值得品嘗的風味食品。上等的越南綠豆糕出產於離海防不遠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龍牌為最佳。越南的綠豆糕選用上等綠豆,磨成十分細膩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來酥軟香甜。海洋綠豆糕包裝精美,旅遊歸來帶上幾包,用以饋贈親友。
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對國人來說,特別是北方人也許會感到大惑不解,不敢問津。其實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茶,如完萎、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
F. 在 商務 中 越南和中國 的禁忌與愛好什麼意思
越南日常商務禮儀與禁忌
(一)衣著打扮
越南商人很注重個人外表。在重要場合,男士穿襯衫,束腰,更隆重的場合要穿西裝打領帶。越南商人認為領帶不僅是個人的外表還代表著整個單位的形象。越南商人參加談判時,如職位最高者系黃色領帶,對方從中可看出談判成功的希望。越南商界女士更注重著裝,最恰當的是A字裙,長度超過膝蓋以方便行動。在辦公室女士不能穿牛仔褲、T恤、短裙等,不能濃妝艷抹。男士要穿皮鞋,女士要穿高跟鞋,女士的鞋跟3到5厘米為宜。男士常穿黑色或棕色皮鞋,女士皮鞋為米白色或黑色。與越南商人談判時,不要穿太鮮艷的服裝,女士不要穿花裙。實例證明,衣著打扮是商務談判成敗的因素之一。以下案例是最好的證明。
廣西某公司總經理麥先生去越南洽談生意。麥先生穿T恤和運動鞋,中方翻譯也穿著隨便。越方公司代表卻穿戴正式。越方認為初次見面麥先生和翻譯的衣著不得體,說明他們不專業、不敬業,沒有誠信談生意。恰在此時,韓國某公司也派代表與越方公司談判,韓方代表穿著得體,言行謹慎,熟悉越南的進出口手續。談判結果顯而易見,原因不言自明,中方代表因不注意形象而失去了合作機會。
見面禮儀
由於中國與越南存在文化差異,為了建立良好的貿易關系,與越南人或越南商人見面時應使用越南人打招呼的習慣用語和方式來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與越南商人初次見面時不能過於親切地用手拍對方的背或肩膀。中國人常用的客套話如「請多關照」、「請多指教」等不必跟越南人說,避免越南人覺得對方過於客氣甚至虛偽。
2008年越南工商部副部長黃忠海先生來南寧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廣西某公司邀請他參觀公司並洽談合作項目。中方主持人致辭:「尊敬的越南工商部副部長黃忠海先生,各位代表團成員,大家下午好!」中方翻譯把這句話翻譯如下:「Kính th?a Phó B? Tr??ng B? C?ng th??ng Vi?t Nam, ?ng Hoàng Trung H?i và các thành viên trong ?oàn! Chào m?i ng??i!」乍一聽越南語譯文沒有嚴重的語法錯誤,但越南人卻感覺別扭,因為譯句不符合越南語開場白的習慣用法。越南語中,打招呼和道別都只用「chào+人稱代詞」的句式,因此翻譯時「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不必按漢語習慣把時間都說出來。在國際會議、商務談判等正式場合,越南語開場白句式應為「尊敬的+姓名+職務+代表團其他成員」。因此上句開場白應翻譯成:「Kính th?a ?ng Hoàng Trung H?i, Th? tr??ng B? C?ng Th??ng Vi?t Nam cùng các thành viên trong ?oàn ??i bi?u!」
致意禮儀
在日常生活中越南人很重視致意禮儀。學生在路上遇到老師須雙手放於大腿兩側、站穩並打招呼「Em chào Th?y/ C? ?! (老師好!)」。商人更講究致意禮儀,見到上級一定要打招呼。越南人不習慣「姓+職位」的稱呼方法,如「張經理」、「李處長」、「王局長」,諸如此類中國式的稱呼習慣,越南人習慣使用「親屬稱謂+姓名最後一個字」的稱呼方法。越南人偏愛親屬稱謂,在工作場合也常使用親屬稱謂。這與越南人民千百年來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有關,越南人注重傳統的家庭觀念,長幼輩分有序。例如,一位越南經理名叫陳玉林,今年50歲,下級稱他為「Chú L?m」(林叔叔)。「Chú」漢語有「叔叔」的意思,但這里並不表示親屬關系,只表示陳經理比下屬的父親的年齡小,所以稱之為叔叔。越南人打招呼不需要稱呼對方的職位,如果下屬和領導的年齡差不多,可以說「Chào anh!」(大哥您好!),「Chào ch?!」(大姐您好!)。近幾年流行的稱謂把領導稱為「S?p」(漢語有「領導」、「老總」之意)。與越南商人交往時,如果中國商人能注意到越南人與中國人在稱謂習慣上的差別,尊重對方的習慣,將有助於兩國商人更好地溝通,更容易獲得越南商人的情感認同。
越南商務饋贈禮儀與禁忌
(一)越南饋贈禮物習俗
越南商人認為禮物能凸顯送禮者的身份,通常以「大方而不失文化內涵」為准則。越南商人初次見面時一般送有單位標識的紀念品,意在給對方留下第一印象。接到越南人的禮物時不能立刻打開或直接評價,否則被視為不禮貌。受西方文化影響,越南商人講究禮物的包裝,禮物大小適中,便於對方攜帶。贈送禮物要考慮到對方的年齡、星座、屬相、愛好等,才能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越南學者阮士勇博士在他的書中提到:「如果接受禮物的人收到禮物時既高興又感動,那就比送任何貴重的禮物更重要,更有效果。」 例如一位領導屬雞,命理屬木,送禮者不能送屬「火」或屬蛇的禮物,否則會引起該領導的誤會,以為送禮者在詛咒他。不能送喜歡穿冷色系衣服的人一件紅色或紫色襯衫;不能送貓給喜歡養狗的人。
(二)越南商務界饋贈禮物的忌諱
饋贈禮物要注意越南商人的忌諱。越南商人喜歡精緻的禮物,紅酒是首選,其他食品一般不作為禮物贈送。越南人喜歡單數,如數字「五」、「七」、「九」特別得到他們的青睞。「三」被認為是不好的數字,因為「三」與「三八」有關。如果送女士禮物的數量是「三」,對方會認為贈送者說她很「三八」。中國商人由於不懂越南數字涵義及饋贈忌諱曾導致商務合作失敗。2008年,山東某公司與越南某集團洽談設備出口問題。中方公司想把中國傳統文化介紹給越南朋友,於是帶去了兩份禮物,一份是一幅「馬到成功」的國畫,畫上有八匹飛奔的駿馬,另一份禮物是一套茶具,有六個小茶杯和一個茶壺(總數是「七」)。中方代表認為八匹駿馬象徵好運,馬到成功,在中國文化中「八」還表示「發財」之意,「七」寓意「幸運之七(星)」,因此在中國人看來,「七」和「八」兩個數字的文化內涵是美好的,代表著幸運,發財。不幸的是,在越南商人眼中,「七八」是「失敗」的意思,「七八「的漢越詞發音為「th?t bát」,與「làm ?n th?t bát」同音(漢語為「打水漂」)。因此越方公司收到中方公司精心挑選的的禮物後很不高興,害怕會觸霉運。兩家公司的談判結果可想而知。
農歷七月被越南人認為是「孤魂月」,不能在那時給越南人送衣服或建築模型之類的禮物,因為越南人尤其是商人擔心孤魂野鬼來搶東西。在越南農歷七月裁縫店或建築行業一般都休業。由此看出越南人對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信仰,即使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越南人也不會輕易地拋棄固有的傳統文化觀念。
不能選擇棺材作為禮物。這與中國的習慣有天壤之差。在中國,送「棺材」模型寓意 「陞官發財」,但在越南送棺材等於詛咒對方去死。不能給越南商界朋友送萬壽菊、雞蛋花,在越南這些花用做花圈或拜佛。
越南商界人士的食物禁忌
為了更好地開展商務合作,越南人的食物禁忌值得中國商人了解。越南人農歷月初忌吃狗肉、鴨肉、魷魚、墨魚、明蝦、螃蟹等,在越南,講究的人家在農歷月初不會購買這些食物,更不會食用這些食物。越南人喜歡吃狗肉,但很多越南人信佛,農歷月初越南人忌吃狗肉是不想殺生,越南人在農歷十五後才吃狗肉。越南商人認為要想生意興隆就要積德,農歷十五前絕不會觸犯禁忌去吃狗肉。有的中國商人到越南洽談業務時恰逢農歷月初卻提出想品嘗越南的狗肉,這樣的要求讓越南主人為難,如不點一份狗肉會被中國客人誤會,認為越南人不熱情,但真的要去吃狗肉也找不到賣狗肉的店鋪。在越南傳統文化中,鴨肉、魷魚、墨魚有「黑色」、「不吉利」之意,商人很忌諱這些食物。明蝦往後游、螃蟹橫著游,被認為是不能前進的生物,所以也是商人忌諱的食物。
G. 越南旅遊有哪些必知的禁忌
去越南旅遊,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事情:貨幣,民俗,海關等一些問題,尤其是在風俗部分,不能摸頭,綠色樹枝等等,都需要了解清楚。
1,貨幣,越南的貨幣是越南盾,越南盾在國內無法兌換,需到當地國家兌換,在兌換時不要跟陌生人兌換外幣。
2,民俗,越南是佛教國家,越南的寺廟,教堂,宮殿被公認為正式場合,進入時衣著整潔,安全,出門在外,安全第一,出行最好結伴,確保安全,避免單獨到僻靜地方。
3,學會過馬路。學會正確地過馬路在越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因為這關繫到你的生命安全。,過馬路時一定要集中精力,千萬不能東張西望,看手機,看地圖。
4,越南邊境毒品走私較為嚴重,因此在越南千萬不要幫助陌生人提包,看管東西,因為那裡面裝的可能是毒品。
5,在越南不要隨意摸別人的頭部,即使你用手摸的是小孩子,都是不禮貌的舉動。
6,當村寨路口懸掛有綠色樹枝時候,標示的是禁止入內的意思,外人一律不得進入。
注意事項:
1,中國公民持有效普通護照入境、出境或過境越南須事先辦理簽證。越南駐華大使館、越南駐廣州總領事館及越南駐昆明總領事館都可為中國公民簽發赴越簽證。簽證種類分為旅遊、商務兩種,中國公民可本人前往使領館辦理,或委託旅遊公司代辦。
2,中國公民入境越南時,需要在入境口岸填寫一式兩聯的入出境申報單(英越文),其內容包括入境、海關、動植物檢疫等內容,第一聯(白色)由越南邊境口岸存留,第二聯(黃色)入境者保存,以備出境時檢查。
3,入境越南後,一般須在48小時內向留宿地附近的公安機關申報居留。如入住旅店,則由店方負責代為申報。故旅客入住時,一般應將護照或其他旅行證件交由店方保管。
H. 最近想去越南玩,請問越南有哪些風俗禁忌
越南風俗忌諱及飲食習慣(美嘉旅遊網)
社交習俗
越南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來話來概括:越南種族多, 飲食有特色; 酸辣味受寵, 食品要斟酌; 傳統重禮儀, 熱誠待賓客; 不準觸頭部, 肩膀忌拍摸;用腳若指人,屬於壞動作。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越南人平時多上穿素色襯衣,下穿深色的寬大褲子,腳穿涼鞋,頭上戴一斗笠。當地傣族婦女平時多穿帶袖的對襟短衣,衣服邊有兩行蝴蝶形銀鈕扣。越南的越族有用樹脂染齒的習俗,認為其烏黑發亮才美。
越南人在平時生活中,特別注重禮節禮貌問題。他們遇上人總要熱情地打個招呼並互致問候,最簡單地也要以點頭示禮。他們待客極熱情,只要賓客臨門,他們總要拿出最好的酒和美味佳餚來招待客人,客人吃得越多,主人會越高興。客人臨別時,主人往往還要把自己的家鄉特產送些給客人。
他們對紅色厚愛,視紅色為吉祥、喜慶之色。
他們非常喜歡狗,認為狗忠實、可靠、勇敢。他們昵愛桃花,認為桃花鮮艷、美麗,是吉祥之花,並稱其為國花。
禮節禮儀
越南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習慣揚抱拳作揖。越南信奉佛教的人與客人見面時,行傳統的合十禮(雙手合十齊唇或齊額,過頭則為拜鬼)。相見禮儀越南人見面時一般都要打招呼問好,常用的問候語是:您身體好嗎?越南人有尊老的傳統。外商與他們進行商務會談時,如有長者在座,應多注意傾聽他的意見,以示禮貌。
信仰忌諱
越南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天主教、高台教和好教等。
越南人忌諱別人拍他的肩膀或用手指著他大聲叫嚷,認為這是有失禮貌的舉動。
他們忌諱用腳指物,或把腳掌對向別人,認為這是屬於污辱人的一些動作。
他們忌諱別人隨意觸摸他或其小孩的頭部,認為被人摸過頭會帶來厄運。
當村寨路口懸掛有綠色樹枝時,是禁入的標志。
南部的高棉人忌用左手行禮、進食、遞物和接物。因為他們視左手為骯臟和卑賤之手。
I. 越南有哪些風俗習慣
1、飲食習慣
越南北方的京族有嚴格的飲食禮儀,從平時餐桌上家庭成員的座位,到宴席上菜式的擺設都很講禮儀。烹飪方法非常講究,原料和調料搭配備受重視,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南方人性情豪放直爽,餐桌上比較隨意。
2、節日
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越南的傳統節日與中國相似。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夏歷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制新衣。
3、服飾
越南的國服是奧黛,又稱為越南「長衫」,分為男版和女版,女性身著奧黛更為普遍。奧黛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兩側開叉至腰部,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當地人一般在婚嫁、重大節日、外交和會客等正式場合穿著奧黛。
4、婚俗
古代越族人從擇偶到成親要經過六個主要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請期、納幣和迎親。如今這些儀式已被簡化,僅剩下提親、訂親和迎親。
5、禮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在國家機關、工作單位和越軍部隊里,一般稱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間,也有稱兄道弟,而不稱同志。見面時,通行握手禮,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高棉族多行合十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