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黎筍怎麼死的
1986年7月10日黎筍在河內去世,去世時仍然保留著越共總書記的職務,他的繼任者是長征。黎筍同時也被稱為Le Dung、「三哥」。
黎筍(越南語:Lê Duẩn,1907年4月7日 - 1986年7月10日),越南廣治省兆豐縣人,越南共產黨、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印度支那共產黨的早期創始人之一,統治越南(包括北越時期)長達十七年。
(1)越南黎筍祖籍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歷史評價
越共總書記農德孟強調指出,故總書記黎筍不僅是一個堅定的革命活動者,而且還是我黨的一名戰略工程師,他的事業與越南革命在二十世紀所獲得的光榮勝利密不可分。
在河內舉行的紀念故總書記黎筍誕生一百周年的慶祝典禮上發表講話時,農德孟總書記表示,在七十九年的人生旅程中,黎筍已將六十年的歲月服務於革命活動,樹立起一個革命先鋒戰士的光明榜樣,並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民族解放、統一祖國及建設社會主義的事業。
故總書記黎筍已同以胡志明主席為首的政治部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一道,確定民族解放和捍衛祖國事業中的方向和重要政策,構建越南革命的軍事科學,為打敗帝國主義和其他反動勢力的侵略戰爭做出貢獻,大力支持和鼓舞世界人民群眾發動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斗爭運動,以最終獲得獨立自主和自由。
在從1976年至1986年以黨總書記名義的十年間,黎筍同中央委員會已經確定了建設與捍衛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戰略並將其落到實處,同時還制定了越南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第一階段的經濟發展戰略。
Ⅱ 胡志明的接班人是誰
黎筍。
越南自胡志明去世以後就進入了黎筍時代,他是胡志明時期就選定的接班人。黎筍1907年4月7日出生於越南廣治省肇豐縣的一個農民家庭,是越南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960年以前,黎筍已經成為胡志明的接班人物。胡志明1969年9月2日去世後,黎筍成了越越南北方權力最大的人。
Ⅲ 胡志明之後的越南第二任領導人黎筍,是如何去世的
作為中越關系破裂、乃至於對越自衛反擊戰爭爆發的罪魁禍首,黎筍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並不陌生。不過,1986年7月10日黎筍之死倒並沒有什麼出奇,雖然也曾被稱為越南斯大林,但是,黎筍與死亡至今仍撲朔迷離的斯大林並不相同,他是正常的死亡。
越南地圖
然而,小國終究只是小國,無論他的領導人野心有多大,也無法改變這一現狀。越南掀起的侵略戰爭和邊界戰爭,在中國的堅決反對之下,接連遭遇慘敗和挫折,窮兵黷武的黎筍最終也在1986年因病去世。
而隨著黎筍的去世和蘇聯國勢的急劇衰弱,失去了蘇聯的支持,越南又在對外侵略戰爭中一次次消耗著國力,最終支撐不下去的越南被迫停止了侵略戰爭,偷雞不成蝕把米、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就是越南統一後黎筍諸多行徑最好的形容。
Ⅳ 越南的黎筍集團是一個什麼樣的集團
胡志明之後任職的是黎筍,在越南取得抗美戰爭的勝利,全國實現統一後,著手推行「印度支那聯邦」計劃。一面加緊對寮國的全面控制,一面出兵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此舉造成了中越兩國關系陷入低潮。 他在1976年越黨四大將第一書記改稱總書記後,一直擔任總書記職務。直到1986年7月10日在河內逝世。 黎筍的繼任者是長征。長征原名鄧春區,因對中共領導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仰慕備至,因而改名為長征。 長征是親華派人物,1956年因在土改中的左傾政策,被以黎筍為首的南方派(以後發展為親蘇派)免去總書記職務。1986年黎筍去世後長征再度出任總書記,並且很快就開始改變黎筍的路線,扶持被關押多年的另一親華派大將阮文靈登上越共一把手地位,使越南逐漸擺脫前蘇聯控制,走上革新開發之路。
Ⅳ 誰能告訴大家越南的黎筍是怎麼下台的
黎筍(1907—1986) 曾任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生於賓士天省。1928年參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1930年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1931年任北圻黨委員會宣傳委員會委員。同年被法國殖民當局逮捕判20年徒刑,先後監禁於河內、山蘿和昆侖島等地。1936年法國人民陣線執政時獲釋,回到中圻地區繼續從事革命活動。1937年當選越共中央委員,任中圻黨委
書記。1939年任黨中央常務委員。1940年再次被捕判10年徒刑,流放昆侖島。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後出獄,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抗法戰爭期間任南方局書記,領導第七聯區的抗戰工作。1953年調回北方工作。1954年日內瓦協議簽署後重返南方局。1957年調回中央工作,任中央書記處書記。1958年任越黨中央委員會代理總書記。1960年越黨三大上當選第一書記。1976年越黨四大將第一書記改稱總書記後,一直擔任總書記職務。1980年起兼任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1960年起連續當選越南國會代表。1986年7月10日在河內逝世。
Ⅵ 導致中越邊界戰爭的越南領導人黎筍,是怎麼死的
1986年7月10日,中國與越南的邊境戰爭依然正在繼續,越南仍非法軍事佔領著柬埔寨,也依然在寮國駐有大軍,並牢牢控制著寮國政權,這個自己宣稱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東南亞小霸,似乎依然霸氣無比。不過,挑起這一系列戰爭的越南最高領導人黎筍卻在這一天因病去世。黎筍的逝世並沒有什麼奇怪,1986年時黎筍已經79歲,作為如此高齡的老人雖然算不上多麼長壽,但也絕不能說是英年早逝。
最後,黎筍的靠山蘇聯,隨著戈爾巴喬夫的上台,也日薄西山,蘇聯再無餘力大肆援助越南。而本身持續了數十年戰爭的越南,經濟也瀕臨崩潰,黎筍的窮兵黷武政策之下,越南可謂內交外困。
可以說,1986年去世之時,雖然越南似乎依然保持著侵略擴張的態勢,但卻早已是強弩之末。作為最高領導人的黎筍對於越南的現狀自然心知肚明。
然而,黎筍卻只能幹著急,卻毫無辦法,因為,國小民疲的越南國力,遠無法支撐他不切實際的龐大野心。最終,在不甘心和憂慮之下,七十九歲的黎筍因病去世。
Ⅶ 黎筍的人物生平
1928年參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在20世紀20年代便以一名鐵路工人的身份投身共產主義。
1930年印度支那共產黨成立時成為首批黨員。
1931年任北圻黨委員會宣傳委員會委員。同年4月被法國殖民當局逮捕判20年徒刑,先後監禁於河內、山蘿和昆侖島等地。
1936年法國人民陣線執政時獲釋,回到中圻地區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937年當選越共中央委員,任中圻黨委書記。
1939年任黨中央常務委員。
1940年再次被捕判10年徒刑,流放昆侖島。
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後出獄,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抗法戰爭期間任南方局書記,並直接領導第七聯區(原西貢市以北地區)的抗戰工作。
1951年在黨的第 2次代表大會上當選越南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3年調回北方工作。
1954年日內瓦協議簽署後重返南方局。
1957年調回中央工作,任中央書記處書記。
1958年接替長征,任越黨中央委員會代理總書記。
1960年越黨三大上當選第一書記。
1969年胡志明主席去世後,黎筍繼續領導越南人民堅持進行抗美救國斗爭。越南全國實現統一後,黎筍著手推行「印度支那聯邦」計劃。
1976年越黨四大將第一書記改稱總書記後,一直擔任總書記職務。
1979年黎筍被授予列寧和平獎。
1980年起兼任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
1960年起連續當選越南國會代表。
1986年7月10日在河內逝世。他的繼任者是長征。黎筍講述越南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和目的以及其歷史的文章,合編為《越南革命:主要問題和基本任務》一書。
Ⅷ 黎筍死後越南當局為什麼要向人民發布「認罪書」
當時越南政治上危急重重,經濟上瀕臨崩潰,民心盡喪,士氣盡失。「越共中央總書記」長征首先就要考慮給老百姓一個交待,讓老百姓對政府有信心,他用「罪已詔」的形式實現了這個目的。
越南六大的「認罪書」,是個處理得十分巧妙的危機公關。發了一篇「認罪書」,長征搞了個事件營銷,巧渡難關,柳暗花明路一條。
「罪己詔」是古代的中國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如果按現時的叫法,差不多就叫「認罪書」。
它通常是在三種情況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二是天災造成災難,三是政權危難之時。用意都是自責,只是情節輕重有別。
(8)越南黎筍祖籍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黎筍(越南語:Lê Duẩn,1907年4月7日 - 1986年7月10日),越南廣治省兆豐縣人,越南共產黨、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印度支那共產黨的早期創始人之一,統治越南(包括北越時期)長達十七年。
1907年4月7日生於越南廣治省兆豐縣的一個農民家庭。 1928年參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在20世紀20年代便以一名鐵路工人的身份投身共產主義。
1930年印度支那共產黨成立時成為首批黨員。胡志明時期,黎筍進入位於北越的越南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且領導南越境內的地下共產黨組織。
1960年黎筍成為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從職務上看是除擔任中央委員會主席的胡志明以外,最重要的越共領導人。
1969年胡志明逝世後,越南勞動黨不再設主席職務,作為第一書記的黎筍成為北越的最高領導人,領導並隨後統一了越南。
當1976年南越並入北越之時,越南勞動黨改名越南共產黨,黎筍成為越共中央總書記,成為越共的最高領導人。
黎筍在蘇聯的支持之下於1978年下令入侵柬埔寨,1979年黎筍被授予列寧和平獎。
1986年7月10日黎筍在河內去世,去世時仍然保留著越共總書記的職務,他的繼任者是長征。黎筍同時也被稱為Le Dung、「三哥」。
越共總書記農德孟強調指出,故總書記黎筍不僅是一個堅定的革命活動者,而且還是我黨的一名戰略工程師,他的事業與越南革命在二十世紀所獲得的光榮勝利密不可分。
在河內舉行的紀念故總書記黎筍誕生一百周年的慶祝典禮上發表講話時,農德孟總書記表示,在七十九年的人生旅程中,黎筍已將六十年的歲月服務於革命活動,樹立起一個革命先鋒戰士的光明榜樣,並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民族解放、統一祖國及建設社會主義的事業。
故總書記黎筍已同以胡志明主席為首的政治部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一道,確定民族解放和捍衛祖國事業中的方向和重要政策,構建越南革命的軍事科學,
為打敗帝國主義和其他反動勢力的侵略戰爭做出貢獻,大力支持和鼓舞世界人民群眾發動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斗爭運動,以最終獲得獨立自主和自由。
在從1976年至1986年以黨總書記名義的十年間,黎筍同中央委員會已經確定了建設與捍衛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戰略並將其落到實處,同時還制定了越南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第一階段的經濟發展戰略。
Ⅸ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時候,越南領導人是誰
黎筍
黎筍(1907年—1986年7月10日)印度支那共產黨的早期創始人,曾任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1907年4月7日生於越南廣治省(今賓士天省),1928年參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在20世紀20年代便以一名鐵路工人的身份投身共產主義。1930年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1931年任北圻黨委員會宣傳委員會委員。同年被法國殖民當局逮捕判20年徒刑,先後監禁於河內、山蘿和昆侖島等地。1936年法國人民陣線執政時獲釋,回到中圻地區繼續從事革命活動。1937年當選越共中央委員,任中圻黨委書記。1939年任黨中央常務委員。1940年再次被捕判10年徒刑,流放昆侖島。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後出獄,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抗法戰爭期間任南方局書記,領導第七聯區的抗戰工作。1953年調回北方工作。1954年日內瓦協議簽署後重返南方局。1957年調回中央工作,任中央書記處書記。1958年任越黨中央委員會代理總書記。1960年越黨三大上當選第一書記。1976年越黨四大將第一書記改稱總書記後,一直擔任總書記職務。1980年起兼任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1960年起連續當選越南國會代表。1986年7月10日在河內逝世。黎筍講述越南社會主義革命的方法和目的以及其歷史的文章,合編為《越南革命:主要問題和基本任務》一書。
在胡志明時期,黎筍進入北越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並且領導位於南越境內的地下共產黨組織。1960年黎筍成為越共第一書記,從職務上看算得上是除胡志明以外的最重要的越共黨內人士。
在胡志明逝世後,黎筍取得了北越的領導權並隨後統一了越南。當1976年 南越並入北越之時,黎筍已成為越南共產黨總書記。在黎筍的核准之下,為推翻由中國支持的紅色高棉政權,越南發動了對柬埔寨的入侵。此舉造成了中越兩國關系陷入低潮。而作為回應越南政府大批驅逐在越境內的華人並且和蘇聯建立了更為緊密的盟友關系。1979年黎筍被授予列寧和平獎。
1986年7月10日黎筍在河內去世時仍然保留著總書記的職務,他的繼任者是長征。黎筍同時也被稱為Le Dung、「anh Ba」或「Second Brother」。
越南共產黨領導人。1907年 4月 7日出生於廣治省(現賓士天省)兆豐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年青時當過鐵路職員。1928年參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1930年越南共產黨成立時為首批黨員之一。1931年任印度支那共產黨北圻圻委宣訓委員會委員,同年 4月被捕,被判處20年徒刑,先後被監禁於河內、山蘿、昆侖島監獄。1936年獲釋。1937年任中圻圻委書記。1939年任黨中央常委。1940年再次被捕,先後監禁在西貢監獄和昆侖島。1945年八月革命成功後出獄。
1946~1954年,先後擔任南部委員會書記和中央南方局書記,並直接領導第7聯區(原西貢市以北地區)抗戰工作。1951年在黨的第 2次代表大會上當選越南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1954年日內瓦協議簽訂後繼續秘密留在南方,領導南方人民的斗爭。1957年奉調回北方,接替長征,出任黨中央代理總書記。1960年黨的三大上當選越南勞動黨中央第一書記。
1969年胡志明主席去世後,黎筍繼續領導越南人民堅持進行抗美救國斗爭。
越南全國實現統一後,黎筍著手推行地區霸權主義和「印度支那聯邦」計劃。一面加緊對寮國的全面控制,一面出兵入侵柬埔寨。
1976年黨的四大上當選為越共黨中央總書記。1980年任中央軍委書記。1982年越共「五大」上連任總書記。黎筍還是越南2~7屆國會代表。1986年7月10日在河內病逝。
主要著作有《為了獨立自由,為了社會主義,在黨的旗幟下奮勇前進,奪取新勝利》(1970)、《世界形勢及我黨的國際任務》(1975)、《越南社會主義革命》(1976)、《越南工人階級與工農聯盟》(1976)、《寄給南方的信》(1986)。
Ⅹ 黎筍其人
黎筍(1907—1986) 曾任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生於賓士天省。1928年參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1930年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1931年任北圻黨委員會宣傳委員會委員。同年被法國殖民當局逮捕判20年徒刑,先後監禁於河內、山蘿和昆侖島等地。1936年法國人民陣線執政時獲釋,回到中圻地區繼續從事革命活動。1937年當選越共中央委員,任中圻黨委
書記。1939年任黨中央常務委員。1940年再次被捕判10年徒刑,流放昆侖島。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後出獄,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抗法戰爭期間任南方局書記,領導第七聯區的抗戰工作。1953年調回北方工作。1954年日內瓦協議簽署後重返南方局。1957年調回中央工作,任中央書記處書記。1958年任越黨中央委員會代理總書記。1960年越黨三大上當選第一書記。1976年越黨四大將第一書記改稱總書記後,一直擔任總書記職務。1980年起兼任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1960年起連續當選越南國會代表。1986年7月10日在河內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