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夕陽是指什麼時候
夕陽是指傍晚的太陽。是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具體時間春夏秋冬不同,夏天一般是下午5點至6點左右,冬天一般是下午4點至5點左右。
黃昏是指日落以後到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具體時間:夏天一般是下午6點至7點,冬天一般是下午,5點至6點左右。
引證釋義
1、日落以後到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注:每天都有的)
《楚辭·離騷》:"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唐·李商隱《樂游原》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其時黃昏將盡,孔父在內室飲酒,聞外面叩門聲急,使人傳問。"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一日中,自昧爽至黃昏,搖筒者恆琅琅然。"
冰心《寄小讀者》七:"每日黃昏的游泛,舟輕如羽。"
Ⅱ 夕陽是什麼
xī yáng,指傍晚的太陽;也指山的西面;另外還用以比喻晚年。由於接近黃昏時,夕陽通常為橙紅色。
出處:李商隱《登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夕陽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黃昏,不多時就要消失了。
近義詞:落日、斜陽、夕暉、夕照。
(2)越南的夕陽是什麼擴展閱讀
1、落日
落日,指夕陽下山,在天色漸晚的日暮時分發生。
例句:峻青《黎明的河邊·主人》:「落日的紅光,把他的臉孔,照成了古銅色。」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
日落是一晝夜十二時中的第個9時辰,指下午的5~7時,地支命名是未時時。
2、夕暉
xī huī,日暮前余輝映照;夕陽的光輝。
3、夕照
夕照,指傍晚的陽光。猶夕陽。比喻晚年。
出處:唐顏真卿《題杼山癸亭得暮字》詩:「遲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樹。」
譯文:遲遲不下,晚上照明村樹。
4、斜陽
傍晚時西斜的太陽。
Ⅲ 請問貼吧里懂越南語的朋友Nang Chieu翻譯成中文是什麼意思,謝謝
nắng chiều 夕陽的意思
南北統一前香港給越南拍過一部片子,就叫nắng chiều
Ⅳ 越南芽庄景色怎麼樣
曾被世界地理雜志評為人生必去的50個旅遊勝地,這里氣候宜人,面朝中國南海、玲瓏青山環繞,海濱沙灘一望無際,白沙柔軟,潮平水清,海底有千姿百態的珊瑚。碧水藍天與老街小巷的完美結合,這是一個讓時間駐足的海濱小城,這里,就是芽庄......芽庄之於愛它的人,是便宜好吃的一碗米粉 , 是陽光午後的一杯咖啡,是性格迥異的城市建築……
這個慢生活的海濱城市,它的狀態外表上看是慵懶的,而它的骨子裡,則隱藏著深情的浪漫。
來這里浮潛,一定要選晴天,只有在陽光的照射下,才能看到色彩明艷的藍色海水。珊瑚的顏色也會更加炫麗。陽光是最好的調色師,讓我們看到了夢幻斑斕的海景,有時候碧綠得像一塊翡翠,有時又如藍寶石一樣明亮。
Ⅳ 夕陽的意思是什麼
夕陽,傍晚的太陽。由於接近黃昏時,太陽通常為橙紅色。
寓意:
1、指山的西面。《詩·大雅·公劉》:「度其夕陽,豳居允荒。」毛傳:「山西曰夕陽。」《釋名·釋山》:「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隨日所照而名之也。」
2、傍晚的太陽。晉庾闡《狹室賦》:「南羲熾暑,夕陽傍照。」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三俠五義》第二回:「正遇著深秋景況,夕陽在山之時。」冰心《寄小讀者》二二:「每天黃昏獨自走到山頂看日落,看夕陽自戚叩落亞的最高峰尖下墜,其紅如火!」
3、比喻晚年。晉劉琨《重贈盧諶》詩:「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李周翰註:「夕陽,謂晚景,喻己之老也。」唐杜甫《上白帝城》詩:「老去聞悲角,人扶報夕陽。」唐白居易《秦中吟》:「朝露貪名利,夕陽憂子孫。」
Ⅵ 不同階段夕陽象徵意義是什麼
夕陽的寓意和象徵主要為:結束以及新的開始,也可象徵晚年。
夕陽即為落山時的太陽,通常代表著一天的結束,因此它也通常寓意著事物或時間的結束,但同時,夕陽之後的不久又會迎來朝陽與新的一天,所以夕陽也會被人們用以代表新的開始,特別是指在經歷了黯淡與低谷後迎來的轉折與希望。
Ⅶ 夕陽是什麼
夕陽是晚開的花 夕陽是陳年的酒 夕陽是遲到的愛 夕陽是未了的情
Ⅷ 夕陽之歌是越南誰唱的
《夕陽之歌》(夕焼けの歌)是日本男歌手近藤真彥的第29張日語單曲。由CBS/SONY RECORDS於1989年2月3日發行。
Ⅸ 七夕陽是指啥這一天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節日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媒體炒作,七夕節在當代又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節日起源
婦女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Ⅹ 越南人的吉祥物是蜻蜓嗎來歷是怎樣的呢
事情是發生在一個非常寧靜而美麗的越南中部小城
有一對非常恩愛的戀人,他們每天都去海邊看日出。
晚上去海邊送夕陽,每個見過他們的人都向他們投來羨慕的目光…… 可是有一天,在一場車禍中,女孩不幸受了重傷,她靜靜地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幾天幾夜都沒有醒過來。白天,男孩就守在床前不停地呼喚毫無知覺的戀人;晚上,他就跑到小城的教堂里向上帝禱告,他已經哭乾了眼淚。一個月過去了,女孩仍然昏睡著,而男孩早已憔悴不堪了,但他仍苦苦地支撐著。終於有一天,上帝被這個痴情的男孩感動了。於是他決定給這個執著的男孩一個例外。
上帝問他:「你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作為交換嗎?」男孩毫不猶豫地回答:「我願意!」上帝說:「那好吧,我可以讓你的戀人很快醒過來,但你要答應化作三年的蜻蜓,你願意嗎?」男孩聽了,還是堅定地回答道:「我願意!」 天亮了,男孩已經變成了一隻漂亮的蜻蜓,他告別了上帝便匆匆地飛到了醫院。女孩真的醒了,而且她還在跟身旁的一位醫生交談著什麼,可惜他聽不到。幾天後,女孩便康復出院了,但是她並不快樂。她四處打聽著男孩的下落,但沒有人知道男孩究竟去了哪裡。女孩整天不停地尋找著,然而早已化身成蜻蜓的男孩卻無時無刻不圍繞在她身邊,只是他不會呼喊,不會擁抱,他只能默默地承受著她的視而不見。夏天過去了,秋天的涼風吹落了樹葉,蜻蜓不得不離開這里。於是他最後一次飛落在女孩的肩上。他想用自己的翅膀撫摸她的臉,用細小的嘴來親吻她的額頭,然而他弱小的身體還是不足以被她發現。轉眼間,春天來了,蜻蜓迫不及待地飛回來尋找自己的戀人。然而,她那熟悉的身影旁站著一個高大而英俊的男人,那一剎那,蜻蜓幾乎快從半空中墜落下來。人們講起車禍後女孩病得多麼的嚴重,描述著那名男醫生有多麼的善良、可愛,還描述著他們的愛情有多麼的理所當然,當然也描述了女孩已經快樂如從前。蜻蜓傷心極了,在接下來的幾天中,他常常會看到那個男人帶著自己的戀人在海邊看日出,晚上又在海邊看日落,而他自己除了偶爾能停落在她的肩上以外,什麼也做不了。這一年的夏天特別長,蜻蜓每天痛苦地低飛著,他已經沒有勇氣接近自己昔日的戀人。她和那男人之間的喃喃細語,他和她快樂的笑聲,都令他窒息。第三年的夏天,蜻蜓已不再常常去看望自己的戀人了。她的肩被男醫生輕擁著,臉被男醫生輕輕地吻著,根本沒有時間去留意一隻傷心的蜻蜓,更沒有心情去懷念過去。上帝約定的三年期限很快就要到了。就在最後一天,蜻蜓昔日的戀人跟那個男醫生舉行了婚禮。
蜻蜓悄悄地飛進教堂,落在上帝的肩膀上,他聽到下面的戀人對上帝發誓說:我願意!他看著那個男醫生把戒指戴到昔日戀人的手上,然後看著他們甜蜜地親吻著。蜻蜓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上帝嘆息著:「你後悔了嗎?」蜻蜓擦乾了眼淚:「沒有!」上帝又帶著一絲愉悅說:「那麼,明天你就可以變回你自己了。」蜻蜓搖了搖頭:「就讓我做一輩子蜻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