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知道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嗎
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國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民間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我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
新的中越關系
戰爭的影響仍在持續著,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較為龐大的陸軍規模,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擔憂。時至今日,越南依然視中國為其最大威脅。
1991年11月,越共中央總書記杜梅、部長會議主席武文傑率團訪華,雙方宣布結束過去、開辟未來,兩黨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
但是,由於歷史的創傷,中越關系一直都不被看好,也是摩擦不斷。
㈡ 中越自衛反擊戰是哪年
中越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
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20世紀80年代,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20世紀90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2)越南緊急狀態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中越自衛反擊戰中方指揮官介紹
1、徐向前
字子敬,出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永安村。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徐向前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
2、許世友
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1955年許世友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並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
㈢ 1979年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1979年發生的重大事件有(部分):
1月:
1月1日——匈牙利和奧地利互免簽證。
1月7日——越南軍隊佔領柬埔寨首都金邊,結束紅色高棉統治。
2月:
2月1日——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回到伊朗。
2月7日——吐瓦魯與美國簽署友好條約。
3月:
3月2日——阿爾巴尼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3月4日——諒山被我軍攻克。
4月:
4月1日——霍梅尼宣布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
4月2日——一個位於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蘇聯生物武器實驗室不慎泄漏炭疽細菌,66人喪生。
5月:
5月1日——格陵蘭開始自治。
5月4日——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
㈣ 中越自衛反擊戰,打了多少天
狹義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中越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
㈤ 中越自衛反擊戰是哪年開始到哪年結束共有幾次大的戰役
1978年11月底,廣州軍區、昆明軍區、成都軍區的參戰部隊完成一切行動准備。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戰略展開命令。12月13日,下達開進命令,至12月底,中國軍隊9個軍、22.5萬人雲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箭在弦上。
人民日報關於開戰的報道我軍戰役部署: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缺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我之戰役決心:有限時間,有限縱深,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圍,速戰速決,殲敵速回。
1979年2月17日晨, 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軍隊,以9個軍的兵力,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空軍部分戰機起飛,沿邊境我方一側巡邏,海軍部分戰艦進入北部灣保衛石油平台
㈥ 法西斯打完以後又發生了哪些戰爭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
1945年-1949年 中國第二次國共內戰
1946年-1954年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1947年-1949年 1947年印巴戰爭
1948年-1949年 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8年-1960年 馬來亞緊急狀態
1950年-1953年 朝鮮戰爭
1952年-1960年 肯亞叛亂事件
1954年-1975年 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
1954年-1975年 越南戰爭
1959年-1975年 寮國內戰
1962年-1975年 秘密戰爭
1967年-1975年 柬埔寨內戰
1954年-1962年 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
1955年-1972年 第一次蘇丹內戰
1956年 蘇伊士運河危機 (第二次中東戰爭)
1956年-1959年 古巴革命
1957年-1958年 1957年西屬撒哈拉戰爭
1960年-1965年 剛果危機
1960年-1996年 瓜地馬拉內戰
1961年 豬灣事件 (美國與古巴之間)
1961年-1975年 安哥拉獨立戰爭
1962年-1963年 中印戰爭
1962年-1966年 印馬對峙
1962年-1970年 葉門內戰
1964年-1975年 莫三比克獨立戰爭
1965年 印巴戰爭
1965年-1996年 查德內戰
1965年-1966年 印度尼西亞內戰
1966年-1988年 納米比亞獨立戰爭
1966年-1979年 第二次辛巴威內戰
1967年 六日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
1967年-1970年 奈及利亞內戰
1968年-1970年 消耗戰 (埃及與以色列之間)
1969年 足球戰爭
1969年-1988年 北愛爾蘭危機
1971年 印巴戰爭
1973年 贖罪日戰爭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4年 Agacher Strip戰爭 (布吉納法索與馬里之間的戰爭)
1974年-1991年 衣索比亞內戰
1975年-1989年 安哥拉內戰
1975年-1991年 黎巴嫩內戰
1975年-1998年 東帝汶獨立戰爭
1975年-1992年 莫三比克內戰
1977年-1978年 歐加登戰爭
1977年-1991年 柬越戰爭
1978年-2005年 亞齊戰爭
1978年-1988年 烏干達內戰
1979年 中越戰爭
1979年-1992年 薩爾瓦多內戰
1980年-1988年 兩伊戰爭
1981年 Paquisha戰爭 (厄瓜多與秘魯)
1982年 福克蘭戰爭
1982年 1982年黎巴嫩戰爭(第五次中東戰爭)
1983年 入侵格瑞那達(格瑞那達緊急狂暴行動)
1983年-2000年 斯里蘭卡內戰
1983年-2005年 第二次蘇丹內戰
1985年 聖誕節戰爭 (馬里與布基納法所之間)
1989年-1991年 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邊境戰爭
1989年-1990年 正義事業行動(美國入侵巴拿馬)
1989年-1997年 賴比瑞亞內戰
1990年-1991年 海灣戰爭
1990年-1992年 盧安達內戰
1990年-1998年 圖阿列格叛亂
1991年-2001年 南斯拉夫戰爭
1991年 十日戰爭 (斯洛維尼亞)
1991年-1995年 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
1992年-1995年 波斯尼亞戰爭
1998年-1999年 科索沃戰爭
1991年-1993年 喬治亞內戰
1991年-1992年 南奧塞梯戰爭
1992年-1994年 阿布卡其亞戰爭
1993年 西喬治亞內戰
1991年-2002年 獅子山內戰
1992年-1997年 塔吉克內戰
1993年-1999年 蒲隆地內戰
1994年 葉門內戰
1994年-1996年 第一次車臣戰爭
1995年 切涅帕戰爭 秘魯與厄瓜多
1996年 伊米亞島爭端
1996年-1997年 第一次剛果戰爭
1998年-2000年 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邊境戰爭
1999年 克什米爾戰爭
1999年-2003年 第二次賴比瑞亞內戰
2001年- 美國阿富汗戰爭
2001年- 象牙海岸內戰
2003年以後新近爆發或仍在持續的世界各地武裝沖突和戰爭。
1964年 - 哥倫比亞內戰
1976年 - 斯里蘭卡內戰
1977年 - 索馬里內戰
1978年 - 2005年 亞齊武裝沖突
1987年左右- 北烏干達武裝沖突
1988年 - 卡薩芒斯武裝沖突
1994年 - 1994年墨西哥內戰
1996年 - 尼泊爾內戰
1998年 - 第二次剛果戰爭:目前仍在持續的最為殘酷的戰爭,約380萬人被殺
1999年 - 剛果Ituri武裝沖突
1999年 - 第二次車臣戰爭
2001年 - 象牙海岸內戰
2001年 - 阿富汗戰爭
2003年 - 伊拉克戰爭
2003年 - 蘇丹達爾富爾武裝沖突
2004年 - 2004年海地內戰
2006年 - 2006年以黎沖突
2008年 - 2008年南奧塞梯戰爭
2008年 - 迦薩戰役
2009年 - 2009年果敢軍事沖突
㈦ 世界地理一問
2005年3月28日 8.7級大地震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 >1,313
2005年8月 颶風卡特里娜 美國新奧爾良 1,833
2005年10月8日 7.6級大地震 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 >75,000
2006年5月 水災 韓國
2006年5月27日 6.3級大地震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6,234
2006年7月17日 7.7級大地震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400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 馬來西亞半島
2007年8月15日 8.0級大地震 秘魯上欽查以西 519
2007年9月 水災 非洲的14個國家(蘇丹至盧安達)
2008年1月至2月 雪災 中國 129
2008年5月 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 緬甸 >77,738
2008年3月12日 7.8級大地震 中國四川汶川 >22,000
200年10月,肯亞暴雨洪災致30萬人無家可歸;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貝里斯、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和瓜地馬拉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災,宏都拉斯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暴發洪水,約19萬3000人受到影響,初步估計有23人遇難。預計暴雨還將持續一、兩天。哥斯大黎加的降雨量已達到40年來的最高點。目前洪水已造成7人死亡,470個社區的9萬多居民受到影響。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和貝里斯也有共計5萬人受災。越南遭遇35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所引發的洪水
暴風雪襲擊美國中西部 致「總統山」關閉
2008年11月:澳大利亞遭超強風暴襲擊20萬戶斷電數千房屋被毀;巴西洪災已致89人死亡 150萬人生活受影響;斯里蘭卡普降暴雨,洪水泛濫,致使37萬人撤離。本次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是北部港市賈夫納(Jaffna),共有6萬人無家可歸。
2008年12月:法國中部地區從13日開始出現持續降雪,持續降雪造成供電設備嚴重損毀,導致法國中部多姆山、阿韋龍、洛澤爾、康塔爾、上盧瓦爾、科雷茲等6個省份的近10萬戶家庭供電中斷;哥倫比亞遭遇連續強降雨,5萬人無家可歸;美國遭受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暴風雪襲擊,給其經濟社會帶來較嚴重影響;12月12日,美國東北部地區的7個州遭受強暴風雪襲擊, 125萬戶居民和大量工商企業供電中斷,很多地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同日,一向溫暖的美國南部地區也遭遇風雪襲擊; 緊接著,12月20日—24日,美國大部分地區又一次受到持續暴風雪侵襲。
自2009年秋,南中國的旱災已經敲響了特大災難的警鍾,三季連旱,波及整個南亞,卻未引起足夠重視。2010年初,整個北半球出現了罕見的大范圍雪災,北歐、北美和北亞洲,持續時間之長,為60年來所罕見。與此同時,南部亞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特大旱災。北半球降水異常顯示季風活動出現了逆轉,陰陽顛倒,風雨失調,勢必加劇整個年度的旱澇災情,地球大氣與海洋的動力機制出現了嚴重問題,厄爾尼諾現象意味著太陽系出現了極端情況,大災大難不可避免,全球性的普遍災害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顧此失彼,窮於應付,必須有一個整體考慮和長遠計劃。10月,肯亞暴雨洪災致30萬人無家可歸;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貝里斯、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和瓜地馬拉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災,宏都拉斯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暴發洪水,約19萬3000人受到影響,初步估計有23人遇難。預計暴雨還將持續一、兩天。哥斯大黎加的降雨量已達到40年來的最高點。目前洪水已造成7人死亡,470個社區的9萬多居民受到影響。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和貝里斯也有共計5萬人受災。越南遭遇35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所引發的洪水 。
2009年11月:澳大利亞遭超強風暴襲擊20萬戶斷電數千房屋被毀;巴西洪災已致89人死亡 150萬人生活受影響;斯里蘭卡普降暴雨,洪水泛濫,致使37萬人撤離。本次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是北部港市賈夫納(Jaffna),共有6萬人無家可歸。
2009年12月:法國中部地區從13日開始出現持續降雪,持續降雪造成供電設備嚴重損毀,導致法國中部多姆山、阿韋龍、洛澤爾、康塔爾、上盧瓦爾、科雷茲等6個省份的近10萬戶家庭供電中斷;哥倫比亞遭遇連續強降雨,5萬人無家可歸;美國遭受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暴風雪襲擊,給其經濟社會帶來較嚴重影響;12月12日,美國東北部地區的7個州遭受強暴風雪襲擊, 125萬戶居民和大量工商企業供電中斷,很多地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同日,一向溫暖的美國南部地區也遭遇風雪襲擊; 緊接著,12月20日—24日,美國大部分地區又一次受到持續暴風雪侵襲。
加上本次的、玉樹地震
中廣網北京4月1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45分報道,一個月內兩度噴發,冰島的火山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繼3月20號首輪噴發之後,前天噴發的火山位於冰島國內第五大冰川、埃亞菲亞德拉冰蓋冰川之下,大量的火山灰不僅給冰島國內的航空帶來阻礙,整個歐洲的空中航線幾乎都被這些火山灰攪亂了。
㈧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戰前中越關系
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 。
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 。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 。
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此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
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以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消滅邊境的入侵越軍,並攻克一連串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在北方的有生力量並進行基礎設施破壞,隨後回國。
為了制止越南侵略柬埔寨,由華國鋒擔任主席的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通過當時在任的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鄧小平建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命令以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以及各大軍區抽調部隊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攻擊大量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在北方的有生力量並以減輕赤柬承受越軍入侵的攻擊壓力。
(8)越南緊急狀態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對中國的影響
短短一個月的戰爭,中方傷亡人數達到2-3萬人,並直接造成經濟損失約35億人民幣,導致當年(1979年)經濟計劃未能按時完成。但是透過中越戰爭,中國大陸達到了預期的懲罰性作戰目的,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
藉此戰爭爭取到了改革開放的寶貴時機,發展起來,此外打亂了蘇聯-越南的戰略部署,使得中美關系進入近十年的黃金時期。透過十年邊境輪戰(兩山戰役),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同時,這場戰爭中國軍隊也吸取了諸多教訓:因為長期沒有戰斗,解放軍部分軍官軍事技能不強,在作戰時指揮不力;59、62式坦克在戰斗中被擊中損失數量極多,56式半自動步槍在叢林戰和近戰中火力不如越軍裝備強大。
沒有軍銜制導致部隊打散臨時拼建時不能迅速確定指揮關系;缺少輸送步兵的裝甲運兵車,使得步兵不得不搭載坦克行進,易受攻擊等問題都在戰爭中暴露出來,為解放軍現代化建設探明了道路。
對越南的影響
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傷害是持久的。中國軍隊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轉移了大量越南公私部門物資,並且回收了大批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並對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施行完整且有系統的破壞,迫使越南保持相當大規模的陸軍(共120萬),對越南國內經濟造成了拖累。
越南記錄的損失包括了428家醫院、735所學校、8萬頃農田被毀和40萬頭牛被搶走或殺掉。據《對越戰爭親歷記》中的誇張描述「連越南的牛見了163師的官兵都跑得遠遠的。」有數千平民遇害。
這場戰爭加劇了越南對在越華裔的歧視,許多人被迫移民。他們之中很多人被迫成為難民逃難,部分逃難到香港,而最終移居到澳洲、歐洲或北美的其他華裔社區,其餘大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大陸境內定居。大約八萬漢族以及苗族被從越南北部強制驅離到越南南部。
㈨ 對越南的數次自衛反擊戰的問題
有,1979年的自衛反擊戰,1981年的法卡山,1984年的老山,後面兩個基本上是對峙的,打打停停,以達到長期牽制的作用
1978年11月底,廣州軍區、昆明軍區、成都軍區的參戰部隊完成一切行動准備。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戰略展開命令。12月13日,下達開進命令,至12月底,中國軍隊9個軍、22.5萬人雲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箭在弦上。
人民日報關於開戰的報道我軍戰役部署: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缺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我之戰役決心:有限時間,有限縱深,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圍,速戰速決,殲敵速回。
1979年2月17日晨, 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軍隊,以9個軍的兵力,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空軍部份戰機起飛,沿邊境我方一側巡邏,海軍部份戰艦進入北部灣保衛石油平台。人民日報關於開戰的報道
一、東線
我東線當面為越軍第一軍區,部署有陸軍11個師另9個旅/團。成兩線配置。第一線為高平、諒山、廣寧省廣大地區,部署6個師另6個團。其中,325B師位於先安對越戰爭1地區,338師位於亭立縣太平地區,3師和473師位於諒山地區,304師位於北山地區,346師位於高平地區,廣寧省43團位於芒街地區,244團位於河澮縣地區,576團位於茶靈地區,49團位於保樂地區,另外在邊境各縣各有一個獨立營。第二線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區,部署5個師另3個旅/團。其中312師位於太原地區,431師位於慈山地區,327師位於東潮地區,329師位於鴻基地區,242海島守備師位於錦普地區。河北省196團位於諒江地區,38旅位於東幕地區,98團位於陸岸地區。此外,越軍中越邊境一線有27個公安屯,我欽州地區防城當面6個,南寧方向13個,百色當面8個。公安屯小的幾十人,大的百餘人,下轄1-4個機動班及偵察組,群眾工作組,後勤組等。越戰略預備隊第一軍,第二軍在河內地區。
東線戰斗第一步戰斗重點為高平地區的越346師和位於諒山,同登的3師。346師又稱「高北師」,師部駐高平南俊,下轄步兵246團,611團,851團,炮兵188團。其中246團是師主力,又稱「新潮團」,抗法戰爭時期組建,當時是越軍總參直屬主力團,曾擔任越共中央警衛任務,參加過邊界戰役和9號公路戰役,擅長運動襲擊和防禦作戰。越3師又稱「金星師」,師部駐諒山及以南,下轄2團,12團,141團,炮兵68團,該師原駐南方,1976年6月調至陸難陸岸地區,隸屬第一軍區,戰前調至該地,該師及141團曾獲越南」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稱號,12團是該師主力,曾獲「英雄團」稱號,擅長進攻,能打近戰,夜戰,各級幹部訓練有素,實戰經驗豐富。
我東線兵團編為北集團、南集團、東集團和機動集團共1個集團,於1979年2月17日分14路進入越南境內,3小時後,北集團突破莫隆,殲敵獨立營,向通農前進,助攻部隊正在茶靈方向與敵激戰,呈膠著狀態,一線尖刀部隊陷入苦戰。南集團突破布局關,殲敵獨立營,43軍坦克團3小時(11時)進至東溪,14時48分42軍126師378團殺到,18時376團也與坦克團匯合,鞏固了東溪防禦,43軍坦克團脫離步兵掩護,單獨防禦東溪3小時,顯示我軍步坦協同問題較大,如果不是越軍處於被突破初期的混亂中,該團處境堪憂。水口方向已奪佔大橋,並架好騾馬橋。東集團突破同登。
東集團2月17日-23日奮戰同登,發揚我炮兵火力優勢,全殲當地越軍全部,創造東線第一個殲滅戰範例。2月27日,東集團加強部份師團,進至諒山外圍。7時50分進行10分鍾炮火急襲,8時各步兵分隊展開。29日掃清外圍,3月1日9時30分集中300門火炮,30分鍾落彈幾萬發。當時許世友已經打紅了眼,親自下令「拂曉攻擊開始後,諒山一間房子也不能留。」事實上何止許世友打紅了眼,東線飽經磨難、血染征衣的各參戰部隊早就已經是地煞星附體,怒火三萬丈了,命令被不折不扣的執行了。
越軍自河內增援最精銳之第308師向諒山展開逆襲,並使用化學武器。3月4日,308師被我軍擊退,我軍攻克諒山。諒山以南,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自古越南叛亂,若中國大軍破諒山,越南王即自縛請降。
二、西線
紅河是雲南中越邊境的界河,寬160至200米,水深3至5米,不能徒涉。紅河右岸,聳立著230、248、318、489、新官等高地,敵人重兵設防,控制要點,封鎖河面。2月16日21時,西線我13軍利用夜暗,秘密迅速地運動到河邊,用沖鋒舟、橡皮舟在七個渡口偷渡紅河,至17日7時,成功地渡過了4個步兵團,3個加強步兵營和1個邊防連,佔領了灘頭陣地,控制了要點,掩護後續部隊架設浮橋。17日4時,各舟橋部隊開始架橋時,敵人始發現我軍的行動企圖,匆忙組織抵抗,但為時已晚。此時,我穿插部隊正迅速向龍金地區前進,各部的先頭部隊開始了圍殲敵人防禦前沿支撐點的戰斗。111團2營以突然勇猛的戰斗動作向230高地發起攻擊,於7時30分攻佔了該高地,全殲敵人1個營部和1個加強步兵連。該部1營夜襲248高地,經過2小時激烈戰斗,殲敵1個連和部分民兵。7時,我軍炮擊谷柳,敵一片慌亂,8時,3個舟橋渡口開設完畢。10時,13軍主力全部渡過紅河,投入戰斗。109團連續攻佔了深店、152、171高地,殲敵一百二十八名;110團連續攻佔了果沙、221、218高地,殲敵95名。115團連續攻佔波光、251、305高地,殲敵90餘名。113團和112團1營並7連,利用夜暗秘密接敵,採取斷後路,包圍住,先圍而後殲的戰法,圍殲壩灑地區之敵。經過31小時戰斗,攻佔了壩灑地區,斃敵496名,俘敵44名。邊防13團於18日入夜前,相繼殲滅了東桑、楠密、諜蘭、新官之敵,殲敵200餘名。這樣,從河口至博河的長達48公里的地段上,我軍全線突破,一舉殲敵千餘人,並向縱深挺進。敵軍妄圖利用紅河天塹阻止我軍勝利的計劃,全部徹底失敗了。
老街是黃連山省省會,位於紅河、南溪河交匯處,既有通往河內的鐵路,又有公路和紅河水運交通之便,是越西北的重要門戶。越軍在老街、小曹、475高地地域內組織防禦,企圖已紅河為屏障,依託高地,憑險據守,阻止我軍前進。越軍在老街外圍構築了大量塹壕、永備性掩蔽部和土木質發射點,並對我主要目標和前進道路做好了射擊准備。我14軍根據軍區賦予的作戰任務,令40師集中主要兵力兵器,首先殲滅老街之敵。40師令118團首先以一部兵力偷渡南溪河,殲滅小曹地區之敵,爾後轉用兵力,採取分割包圍,側翼突破,側後攻擊的辦法,殲滅老街地區之敵。17日0時50分,2營4連順利渡過南溪河,向457高地穿插。2時50分,1營向小曹以北地區之敵發起攻擊,戰斗十分激烈。7時,友鄰120團7連攻佔了3號高地。1連依託既得陣地,連續打退敵人6次反撲,繼續向敵人發起12次沖擊,於13時40分攻佔了1號、2號高地 。2連於15時38分攻佔了5號高地,爾後協同120團7連攻佔218高地。4連於12時15分插到阿曼;5連於9時48分插到36號高地東側,與敵人形成對峙;6連先敵6米搶佔了20號高地,打退敵人11次反撲。12時40分,二梯隊(120團 3營)在五條半方向加入戰斗,向22、23、24號高地發起攻擊。經過一晝夜激戰,突破小曹地區敵人防禦,為攻克老街創造了有利條件。18日13時40分,3營7連進到10號高地西北側山脊,遭敵火力壓制。該連組織兵力實施多路突擊,經過兩小時激戰,攻佔了該高地,連續打退敵人13次反撲,鞏固了陣地。19時17分120團2連攻佔了37號高地。19日0時25分,軍區坦克團2連搭乘120團4連1排,沿7號公路向老街發起攻擊,未奏效。11時20分,118團1營加入戰斗,向9號高地方向發起攻擊。在我強大炮火支援下,迅速攻佔了9號、8號、7號高地。120團1連攻佔了10號、11號高地。此時,118團2連、3連從兩側向6號高地發起攻擊,奪占後直插131高地,控制要點,阻止敵人南逃。11時30分,坦克2連從5號、6號高地之間加入戰斗,向老街、鋪梅發起攻擊。12時9分,5輛坦克進入老街市區,3輛坦克進到鋪梅車站,摧毀了敵人7個火力點和2輛汽車。步兵隨即進入老街市區搜剿殘敵。12時19分,戰斗勝利結束。整個戰斗,歷時60小時45分鍾,斃敵433名,俘敵4名。
封土位於我金平縣當面,駐有越軍萊州省隊741團。該團3個營分別部署在布多、馬鹿塘、巴南棍、麻栗坡、班繞散等地。此外,巴南棍駐有公安第33屯;巴山山口駐有139團一個營。敵人依託界河的制高點,設置了3至5公里的防禦縱深,在縱深內的主要制高點上,又設置了第二道防禦陣地,以便層層防守。我11軍奉軍區命令,率31師及32師94團,並指揮35506部隊和邊防某團八個連隊,首先殲滅巴南棍、麻栗坡、布多地區之敵,爾後以一部兵力攻佔巴丹,前出至南臊,主力攻佔封土,牽制敵316A師。2月17日,該部按軍區的統一部署,全線發起攻擊。當日20時,攻佔了西羅樓、金雞塘、天汛、麻栗坡、巴南棍、馬鹿塘、劉發煙、1928高地及布多。18日至20日,以大部兵力搜剿殘敵,前出到白馬河、大坪、巴保、布巴保地區。91團一個加強營攻殲了木桑地區之敵,為發展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經過兩天准備,31師在35504部隊協同下,於23日向巴沙山口發起進攻,至19時40分,全部攻佔巴沙山口和巴東以北、以西的三個高地,就地清剿殘敵。從27日起,主力沿公路兩側逐步向封土逼進,先後攻佔了11個制高點,並於3月3日19時10分,攻佔了封土縣城。3月4日,以一部兵力前出至馮登、王寶地區。回撤時,91團和35503部隊1營,分別由巴沙山口和達棱地區出發,向班繞散之敵發起攻擊。戰斗在3月5日18時10分打響,至8日凌晨,全部殲滅該地區之敵。整個戰斗,共斃敵710名,俘敵35名,繳獲武器彈葯和軍用物資一批。
敵防禦縱深體系被我軍摧毀後,下令死守柑塘地區。敵345師倉皇調整部署,將其在紅河地區的一個營西調,夥同121團在谷薩、典那、容菏、真尉地區構築工事,阻止我軍南進。同時,敵316A師主力東援,妄圖側擊我軍,攻佔谷柳和老街,以解柑塘之危。2月21日,軍區傳達了軍委首長關於在柑塘地區打一個大仗打一個惡仗的指示,並下達了殲滅柑塘之敵的命令。當晚,13軍召開緊急作戰會議,進行具體部署,決定以39師擔任阻援任務,攻佔代乃地區,控制要點,組織防禦,抗擊316A師東援,保證我主力側翼的安全;以37師從左翼、38師從右翼進行鉗形突擊,分割圍殲柑塘地區之敵。22日下午,116湍營向代乃地區之敵發起攻擊,激戰五小時,攻佔了代乃及其周圍的高地。敵316A師十分驚慌,令其148團進行瘋狂反撲。我116□連和117團2、4、9連依託有利地形,頑強抗擊。從22日到24日,連續打退敵人30次沖鋒,殲敵900餘人,敵人始終未能前進一步。代乃阻擊戰的成功,分割了316A師與345師,保障了我主力側翼的安全,為殲滅柑塘之敵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進攻柑塘的戰斗從2月23日7時打響。我軍集中強大炮火急襲25分鍾,給敵人以重大殺傷。隨後,我步兵發起猛烈攻擊,僅一小時就突破敵人防禦,連戰連捷,當日挺進縱深7公里。經過一天激戰,容菏、真蔚以北各要點大部被我軍攻佔,打開了柑塘北邊的門戶。24日,我37師、38師以鉗形突擊,追殲向柑塘方向潰逃之敵。109團沿郎箭、春增、郎頓邊打邊插,直插外波河吊橋。111團2營於19時四十分,對郎仁之敵達成合圍。110團圍殲郎頓之敵後,於11時佔領了郎頓地區。112團、113團攻佔312、563高地後,繼續向南急進。113團於18時55分插直郎娃東南無名高地,協同37師對柑塘之敵達成合圍。114團營直插團結、嘉符,主力圍殲柑塘磷礦之敵。25日12時,13軍主力勝利完成了攻克越西北重鎮柑塘市的任務。除敵345師師長率殘部逃過外波河外,全師大部被殲,共殲敵2600餘人。這一仗,徹底粉碎了敵人死守柑塘,妄圖夾擊我軍的企圖,迎頭痛擊了316A師的囂張氣焰。
越軍遭我沉重打擊後,345師118團、124團,黃連山省246團,永富省149團等,在龍徽、豐年、□甘、得南、班甘、東家、郎勒、郭參、郎忠、珊嘎、鋪樓等地組織梯次縱深防禦,妄圖扼守7號公路和紅河左岸要點,阻止我軍前進。為了粉碎敵人的企圖,我14軍決心以40師一部兵力進攻郎忠直插郎洋,主力向楠宗、班羅方向突擊,切斷敵人退路;42師先奪取□甘、575高地、班甘、半琴山等地,然後,向郭參、鋪樓方向發展進攻;41師為預備隊。2月21日,40、42師分別發起攻擊。42師於23日19時攻佔了□甘、班甘、575高地。108團在殲滅南征南側之敵後,主力插向班羅,於23日時切斷了7號公路。120團於23日前相繼攻殲了龍徽、郎忠、428高地之敵。為加快進攻速度,經軍區批准,41師於23日在東家地區加入戰斗,沿7號公路直插郭參,42師於郎多直插鋪樓,控制紅河渡口,切斷敵人逃路,爾後向北卷擊,協同41師殲滅紅河左岸之敵。24日6時,各部隊向敵人發起了猛烈攻擊。120團於25日22時攻佔了郎多,3月1日2時攻佔了珊嘎東北側無名高地,協同119團連夜冒雨直插鋪樓。3月2日12時,119團進至鋪樓西北側山樑,經過6小時激戰,攻佔了鋪樓,控制了紅河渡口。120團由鋪樓回師北上,於3月5日攻佔了巴米、郎連等地,121團向棟光穿插,切斷敵人退路。122團、123團沿7號公路兩側發展進攻,於3月1日17時50分攻佔了郎勒、為麻地區。11軍32師配合123團在為麻以東公路兩側加入戰斗,先後攻佔了郭參、春斗和楠卡南側無名高地。整個戰斗歷時12天,共殲敵2224名。
沙巴是越北重鎮,是通往安沛的門戶。這里自然洞穴和懸崖峭壁較多,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交通不便,機動困難。敵316A師在代乃遭我沉重打擊後,東援無望,在沙巴地區猶豫徘徊。軍區決定調50軍149師、11軍32師95團歸13軍首長統一指揮,殲滅316A師東援之敵。13軍決定以149師447團和445團2營,向新寨和大平地區實施穿插,斷敵退路;149師主力在本西愛、龍威松一線展開,沿公路兩側向沙巴實施主要攻擊,殲滅沙巴地區之敵。2月25日6時半,447團和445團2營冒雨穿插前進。27日12時半,先頭營進至格蓋苗,遭敵阻擊。該營立即發起攻擊,殲敵一部,當夜進至甘菏毛南側地區。3月1日,該部3營向新寨北側山埡口發起攻擊,激戰八小時,由於地形對我不利,未能奏效。445團2營於27日21時進至大平地區,遭敵阻擊,迅速搶佔有利地形,牽制敵人。27日12時,我117團向奔西愛以東之敵發起攻擊,28日前進至吉光胡一線,向446團介紹了敵情,同時,我95團攻佔了1663高地。3月1日,446團進入戰斗,2營進至四號橋地區受阻,立即組織力量將敵人一個加強連殲滅。為加快攻擊速度,3月2日,445團、446團、95團沿沙巴公路兩側分多路展開進攻,於3月3日11時20分攻佔了沙巴。此時,445團繼續向西發展進攻,接應447團。我447團於3月3日再次向新寨北側埡口之敵發起攻擊。1營利用夜暗插向公路,邊插邊打,打退敵人七次反撲。後續部隊於11時攻佔了埡口。4日拂曉,447團同445團會師,勝利完成了作戰任務。這次戰斗,歷時7天,共殲敵2000餘人。
搜索殲敵 至3月4日,東線我軍突進敵縱深20至40公里,攻佔高平、諒山、河廣、茶靈、廣和、河安、通龍、石安、重慶、長定、文浪、高祿、祿平和同登等城鎮和戰略要地;西線我軍突破敵防禦縱深達40公里,攻佔老街、柑糖二市和壩灑、保勝、孟康、封土、沙巴五座縣城,前出至郭參、鋪樓。越北各重鎮被我軍控制,威逼河內的態勢已經形成,反擊作戰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3月5日,軍委下達撤軍命令。各部隊交替掩護撤退,途中一路實行焦土政策,能拿走的機器設備全部拿走,能破壞的公產全部破壞,是為懲罰。部份傷亡慘重的部隊撤退時拚命盲目掃射放炮,發泄憤懣。我西線部隊於3月13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東線部隊於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告一段落。
戰事結果及其影響
根據昆明軍區後勤部編寫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工作總結》,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廣西、雲南參戰的解放軍、支前民兵共犧牲6,954人,傷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擊斃越軍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擊斃越軍37,000人。
法卡山
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上石地區邊緣,海拔500米,由3個高地組成,面積為1萬多平方米。1980年1月,越南當局派遣337師52團一部佔領我法卡山,利用有利地形向我國邊境開槍開炮.並派遣特工人員滲透、襲擾和破環我國邊境前沿哨所陣地。截至1981年4月止,越南軍警特工對我國邊境各種挑釁活動39起,發射槍彈2300餘發,槍殺我國邊民,破壞民房,使得群眾流離失所。
面對越軍一而再再而三的軍事行動,我方忍無可忍決定對法卡山地區的越軍採取行動,務求將法卡山地區的越軍予以清除,恢復我對法卡山的控制。法卡山收復戰,是廣西邊防部隊繼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後又一次大規模的戰斗。
法卡山收復戰自1981年5月5日凌晨六時打響至6月31日,歷時57天。這是一次經過拔據點、守要點、打反撲、炮戰及反特工襲擾等五種形式的綜合戰斗。對面的越軍先後投入步兵一個團零兩個營,炮兵六個營零三個連,337師坦克營,198特工團一、二營,工兵514旅兩個營。各種門徑火炮百餘門。越軍用坦克,火箭炮,160迫擊炮等各種火炮,向我法卡山地區傾瀉了兩萬多發炮彈。整個法卡山陣地被翻起了幾尺深的鬆土,隨便抓一把土就是幾塊彈片。越軍還採取強攻,偷襲等手段,以一個連,一個營直到一個加強團的兵力,先後幾十次向我軍進行反撲。在5月10日,5月16日,5月19日,6月7日天,越軍對我進行了規模強大的反撲。我參戰的步兵和炮兵部隊密切配合,拚死守住了陣地。在57天的戰斗中共打死越軍705名,打傷513名,摧毀各種火炮135門,擊傷坦克二輛,摧毀汽車14台,繳獲各種步兵武器彈葯和其它作戰物資一批.
戰斗經過
為配合收復法卡山的戰斗,戰前將駐扎在廣西寧明縣的廣西軍區邊防三師九團、駐貴縣(今貴港市)的41軍123師,隱蔽調防至法卡山周圍。同時還將131師598團調入參與對法卡山的作戰行動。而負責主攻法卡山以及其後的防守任務則由 廣西軍區邊防三師九團二 營擔負(54259),其中有179名新入伍的戰士參加了戰斗,與老兵一起,是今次法卡山戰斗的主要作戰單位。戰前,該營對屬下單位進行了政治思想動員。營黨委和各連黨支部,向師團黨委寫了決心書。幹部戰士共寫了一千五百八十二份請戰書、決心書。許多同志甚至咬破手指寫了血書,六連三班副班長萬緬湘在血書中寫道:「生為黨而戰,死與陣地存」。他們中的好多人在戰斗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以鮮血實現了自己錚錚的青春誓言!
1981年5月5日凌晨6時,地動山搖的炮火准備後,廣西軍區邊防三師九團二 營四連在連長羅國宙的帶領下一馬當先,對法卡山上的越軍陣地發起沖擊。四連二班付班長李懷瓊負責開辟通路,沖在最前面,第一個拉響爆破筒,和全班一起僅用九分鍾就掃除了三米寬,一百米長的雷障,為部隊打開了通路。這時盤踞在四,五號陣地的越軍拚命進行還擊,密集的機槍火力旋風般地橫掃我進攻的部隊。隨即將進攻部隊死死地壓住。在緊急的情況下一排長周坤勝迅速組織火力,向越軍的火力點進行壓制,同時指揮爆破組實施爆破,當即摧毀越軍兩個暗堡、一個A型工事和一條蓋溝。一班長曾廣偶趁爆破的效果,帶領全班從兩側猛撲上去,將四、五號陣地上的越軍全部擊斃。四連二班付班長李懷瓊猛打猛沖,第一個沖上法卡山山頂,佔領了三號陣地。55分鍾後,四連全部攻克佔領法卡山,戰斗結束,四連隨即轉入防禦。此戰,共擊斃越軍9名,擊傷14名。(另一種說法為擊斃越軍38名)。
1981年5月19日凌晨,越軍在炮兵掩護下再以一個營的兵力輪番強攻。我駐守的部隊再次拚死反擊,在步、炮協同下,擊斃越軍百餘名,打退越軍的反撲。
1981年6月7日,越軍發射炮彈上千發,再次以約1個營的兵力向法卡山及其兩側高地進攻,此次越軍的攻勢再次被瓦解。戰斗結束後,對面的越軍似乎已經元氣大傷,部隊也急需修整,因此一連數天戰場基本沉寂。
從81年的5月5日到6月7日,越軍與我在法卡山地區進行了5次規模較大的戰斗,在戰斗中,越軍處於仰攻的不利態勢,在5月10日與5月16日的鏖戰中傷亡慘重,死者中最高軍階為上尉營長阮光世。誓言報復的越軍曾打算另選一處突破口,力圖消滅我一部分,挽回面子。當時越軍的目標就是步兵395團八連所在的板絹村外一個叫「浦炮台」的高地。但其後行動取消。此後,法卡山地區再無發生大規模的戰斗,戰區基本沉寂下來。在1984年4月28日,我雲南地區發動對老山地區的收復戰,在法卡山,越軍為配合雲南戰線,向我法卡山陣地發射炮彈數千發,但沒有採取其他軍事行動。
法卡山一戰,廣西軍區邊防三師九團的損失大大超過預料,共戰死78人(在廣西一烈士陵園裡面有陣亡烈士名單154人,但其中沒有發現文中九團二營陣亡人員名字),傷106人。陣亡者多是18歲至25歲的士兵或下級軍官,籍貫以兩廣、兩湖、貴州、河南為主,烈士大部分葬在廣西的寧明縣城。
2008年12月31日,中越勘界結束,中方歸還法卡山部分控制權,法卡山的1、2、3(包括主峰)號高地為中方控制,法卡山朝南延伸的4、5號陣地歸還越南,法卡山主峰仍在中國控制范圍內。
2009年春節前完成野外立碑,中越邊境勘界的野外工作宣告結束。隨後,進入議定書、附圖等內部文件的簽署階段,這一階段預計在2009年內全部完成。屆時,中越兩國還將簽署相關文件。
老山戰役 1984年4月2日凌晨,沉睡中的老山、者陰山靜悄悄的。
忽然間,隨著兩顆信號彈騰空而起,我邊防部隊集結的數千門各式火炮同時開火,數十萬發炮彈帶著中國人的憤怒猛烈地傾瀉在老山、者陰山的越軍陣地上。炮火打得氣壯山河,越軍陣地完全被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越軍士兵在睡夢中就被炸得屍骨無存。
火力准備整整持續了26天!
1984年4月28日,昆明軍區(後並入成都軍區)第14軍40師,49師分別對老山,者陰山一線越軍發起進攻!40師一部7分鍾佔領662.6高地,5小時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兩個主力營向船頭,八河裡東山方向推進,佔領敵10餘個高地。到5月15日,又收復了八里河東山。
經過18天的血戰,我邊防部隊收復老山、者陰山。
老山位於中國雲南省麻栗坡縣船頭以西,主峰海拔1422.2米,扼越南西北部河江市通向中國雲南省的咽喉,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越雙方對這個地方都極為重視,,因此越軍丟失老山陣地後,頻頻反撲,妄圖重新奪回老山這個咽喉要地。於是就有了4.28、6.12、7.12大反撲,其中,7.12松毛嶺之戰是越軍最大規模的一次師團級進攻。也是老山拉鋸戰中最為最為慘烈的一仗。
1984年6月12,越軍偷襲我老山近那拉方向的陣地,守衛該陣地的二連幾乎全部陣亡,隨後上去查看情況的我數名士兵也被越軍打死,天亮後我一個排45人上去,又幾乎全數盡墨。後來一個火箭炮齊射,我步兵才重新奪回陣地。其後越軍出動500~600人沖擊,結果被我炮兵牢牢地封鎖住,死傷慘重。
老山的陣地實在太重要了,於是,失利後的越軍決定再次發動攻擊。
由於有了4.28及6.12之戰,我軍各方面均加強了警惕,在情報的搜集上更是不遺餘力。情報指出,越軍有可能對我松毛嶺陣地發動進攻。但越軍也不是等閑之輩,所以,雖然我已得悉越軍即將有所行動,但准確的日子還是無法確定。
有鑒於此,我各方均作好准備,尤其是炮兵。12個炮連,加上4個坦克連。火力分配,分兵把口,在敵人可能接近的地方計劃了攔阻火力,分地段,一個連負責一段。兩個連順公路亂打,逐段攔阻。三個火箭炮連,在142高地一個,在李海欣高地一個,在結合部一個。諸元全數准備好,榴彈炮裝上彈丸。火力計劃代號"野豬",一說進"野豬狀態",就裝上了。
根據各方的情報,我判斷越軍應該於7月12日凌晨將會有所行動。越軍兵力為313師兩個團,316師一個團,312師一個團,345師一個團,一個特工團,共計六個團的兵力。
情報證實,於是我軍加緊准備,囤積彈葯。我XX師(也許因為保密,沒有公布)119炮群趙扣斌團長在凌晨時就准備好了2.5個基數的彈葯。前沿陣地為14軍40團士兵。
7.12一戰,越軍在松毛嶺上留下了3700多條生命,屍體把山坡都蓋滿了。葉劍英元帥看過戰場錄像後不禁驚嘆:"自淮海戰役以來還沒有見過這么多敵人屍體。"我軍在今次戰斗中也有一定的損失,但由於保密的原因,沒有公布傷亡數字,但可以肯定是,作為守方,還有重火力的支援,傷亡損失肯定是相對較少的。由於屍體太多,加上南亞叢林氣候炎熱潮濕,因此屍體很快就開始腐爛,而且出於人道,我方決定通知越軍收屍。
7月14號,我們打宣傳彈,讓越軍來收屍,規定他們要打紅十字旗,50人以下不準帶武器,但越軍來了六、七十人,不但不打旗,還架著高射機槍。好哇,你敗了還違反規定,還來逞能,我也沒客氣,於是炮兵一個急促射,打得一個也沒回去,於是越軍再也不來收屍了,正好趕上雨季大熱天,屍體腐爛得很快,防化團上去消毒,大瓶香水到處灑,用火焰噴射器燒,前沿陣地臭氣熏天,士兵們被熏得連連作嘔,連飯也吃不下,此乃後事。
7.12松毛嶺大戰,打出了我軍的軍威、國威,一掃79自衛反擊戰時的失利頹廢,大快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