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越南已經在越戰南北統一了,為什麼現在越共內部還分為南北派系,雙方相互對立和鬧矛盾
1.首先說一個基本道理,就是所有的對立和矛盾來源無外乎只有兩個,一個是思想認知不同,二是資源(包括權力)分配不均;
2.其次我們來對照下越南的情況,在統一前北方屬於共產主義思想,南方屬於資本主義思想,這對之後南北雙方內心深處的思想認同或多或少是有影響的,比如說現在南邊的人還是親美北邊的親中;再看統一過程,它不是雙方坐下來談一起慢慢和解融合的,而是通過殘酷的武力戰斗來實現統一的,這種統一隻是從政權上實現了統一,但理念生活方式等等是需要慢慢消化的;接著再看統一後的安排,因為北方是正統共產主義,所以在歷屆權力分配中都是占據優勢,權力上層的布局又會影響到下層,自然就有了沖突,還有就是如何面對國家發展,北邊的傾向於學習中國搞了個革新開放,南邊的人覺得要拉美國進來抑制中國影響,這些都會引起對立和矛盾。
❷ 越南南北方條件都不差,為何南方卻遠比北方富裕
越南是全球新興產業國之一,屬於中等發展國家,但是他們一直以來都面臨著兩極分化的問題,那就是越南南北經濟差距很大,越南南部遠比北方地區富裕。越南南部的經濟佔到了越南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城市建設和居民生活水平遠遠高於北方。
根據中國相關專家的看法,越南這個國家的兩極分化問題想要解決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越南北方想趕上南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❸ 越南還會南北分裂嗎
現在和平年代了,基本上不會分裂了。
❹ 南越和北越的關系以及南韓和北韓的關系
二戰世界行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戰前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戰後欲恢復對越南的殖民,胡志明領導越南人民在蘇聯和中國的援助下趕走法國人,被二戰削弱的法國以無力再在越南挑起戰事,但美國不甘心有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於是扶植越南南方一勢力成立政權,並派兵幫助向北方進攻,所以當時越南南方和北方的敵對,就行成了北越和南越,後來越南戰爭中美國從南方撤退,北越統一南越,所以現在就沒有北越南越了,只有越南。至於北韓和南韓,也是差不多,只不過他們都沒有統一對方,一直敵對,韓國跟著美國混,美國當然肯定韓國了,所以在資本主義陣營的語言里,這里就是北韓和南韓,相反在社會主義陣營里,這里就是北朝鮮和南朝鮮。
❺ 越南軍事實力如何能否對中國安全構威協
越南與我國陸海相連,是我國南方的重要鄰國。幾乎每一個中國人對越南都不陌生,中越間的恩恩怨怨令人感慨。越南統一後不久即蠶食我國領土、領海,瘋狂盜采我國油氣,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現在,它仍是侵佔中國南沙群島島礁最多的國家。近期,越南又動作不斷,進一步劃定了其侵佔的南沙部分油氣招標區塊,並將在南沙被佔領土上舉行所謂的「國會代表」選舉,越南還將和英國BP公司合作在南沙修建天然氣輸送管道。這一切,促使收復領土聯盟不得不再次把目光轉向越南:越南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對我國國家安全有什麼樣的影響?我國應該採取何種對策?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國土面積32.95萬平方公里,北與中國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東面和南面臨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有大小島嶼2600個,港灣數十處。越南是一個小國。但卻對我國特別重要,因為其南北狹長,整個國土本質上就是南海的一條邊,對控制南海具有天然的地利之便。正因如此,它實行侵略政策後才對我國的南海安全和南沙領土、領海造成了嚴重侵害。
一、越南成為中國的現實威脅
越南獨特的海上戰略地位,在南沙又與我國存在著領土爭端,近年來越來越成為中國的安全威脅。中國人不得不防,對其不得不慎重應對。
(一)侵佔中國大部南沙,瘋狂掠奪資源,嚴重侵害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越南現如今仍占據著中國南沙群島島礁28座(見附圖),囊括了南沙的大部分島礁和海域,並大肆盜采南沙油氣等資源,成為了南沙的最大既得利益者。越南的侵略行徑,嚴重侵害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二)大力發展面向海洋的軍事力量,維護其侵略利益,對中國形成了軍事威脅。越共「九大」後,越南把海軍的發展放在了軍隊建設的首要位置,企圖以海軍為先鋒不斷向海洋擴展,將海軍定位為其謀求海洋權益和維護非法侵略利益的「保護神」,全力打造21世紀東盟乃至世界的海洋大國,並制定了近期、中期和遠期的海軍發展規劃。作為侵略我南沙的主要敵對國,其主動進攻的態勢對我國形成了現實的威脅。
(三)引入外部勢力,使南沙局勢日益復雜。為了應對中國收復南沙,也為了平衡中國的影響力,近年來,越南不斷迎合美、日、印、俄等區外大國介入南中國海區域,使南沙局勢日益復雜,對中國今後收復南沙造成了很大的變數。1995年以來,美國務院已先後批准多家石油公司與越南合資開采南中國海油氣,一旦南中國海爭端涉及美國的經濟利益,美國直接介入將是不可避免的。此外,日本1997年的《防衛白皮書》把國防問題的涵蓋面擴大到了南沙群島,旨在「保護日本的經濟利益和戰略安全。」1997年4月,美日將南沙群島列入安保條約新防務合作指針中,目的在於使美日插手南沙群島爭端合法化。2000年9月,俄越簽署開發越南大陸架油氣的協議,聯合產油目前為每年1300萬噸。印度與越南在南中國海進行的防務合作也使南沙問題復雜化。2000年10月,印越海軍曾在南中國海舉行了以中國為假想敵的首次聯合軍事演習。越南成為引入區外大國蠶食中國海權權益的罪魁禍首!兼之南沙海域地處國際重要的運輸線上,一旦我國在未來採取收復南沙的軍事行動,將不得不受到區外大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的干預。
(四)中越經濟存在著一定的同構性,替代效應威脅中國經濟發展。由於中國經濟在國際分工中仍處於低端化、微利化的不利局面,中國資源消耗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仍占相當比例。而這樣的經濟發展水平與越南並沒有根本性的區別,特別是兩國在對美日歐商品和勞務出口方面,有著較大的結構趨同性。另外,區外大國出於遏制中國的戰略需要,大力扶持與中國敵對的越南,越南近年來經濟發展迅猛,特別是在吸引外資、對美日歐貿易等方面,越南開始成為中國的強有力的競爭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有取中國而代之的趨勢。近年來,中國國內勞動力價格逐步上升,尤其是人民幣持續升值,加速了這一趨勢,使得許多原本流向中國的外資(包括港資和台資)流向了越南。一些已經在華投資的外商,也開始將越南作為更為重要的生產基地。越南已對中國的經濟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因貿易磨擦可能進一步導致雙方的敵對。
(五)在文化領域越南人可能因錯誤史觀對中國形成長期的糾纏和威脅。近年來越南已經將我國早期的古越族作為其祖先,這是一個危險的先兆。越南明朝以前是我國的直接領土,清朝中法戰爭前是我國的附屬國,此戰後成為外國殖民地。作為其母國的中國,其先民應該就是中國古代的越族。作為從母國分離出來的越南,一旦與中國糾纏起歷史,就比較復雜、比較棘手。大家還對朝韓與我國爭奪「高句麗」歷史定位記憶猶新吧,朝韓借高句麗這一「屍」要實現其侵佔中國東北領土之「魂」!越南會不會也仿照呢? 1979年侵略中國時,越南人曾發出「凡有木棉花的地方就是越南領土」的狂妄叫囂!近期越南當局又胡說有充足的「歷史證據」證明南沙群島屬於越南!這實在應引起我們的警省和深思,對此絕不可掉以輕心。
(六)越南侵佔南沙對中國的尊嚴、榮譽、威望和民心士氣均造成了不良影響和較大沖擊。越南侵佔南沙,盜採油氣,對我國的尊嚴、榮譽和國際威望造成的沖擊和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個國家面對著鄰國的侵略和侵佔,只作口頭抗議而未採取實際行動,外人會怎麼看?具體怎麼看收復領土聯盟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到的是,他們還會認為我們是一個大國嗎?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嗎?怎麼連自己的根本利益都不能維護!越佔南沙,對國內民心士氣的影響同樣巨大,憤青就不必說了。如果一個國家連憤青都沒有培養出來,那這個國家的教育也太失敗了!受沖擊最大的可能還是遭越南等周邊群小侵害的地區。透露一點實事吧,2006年本人寫出《中沙環礁建人工島,打造南沙進軍基地》後,曾收到不少人的回信,有軍人,也有海南的漁民,他們看到此帖後曾經歡欣鼓舞,但當明白只是本人的戰略構想時,失望之情相當明顯。我們太需要在適當時期通過一場戰爭來收復南沙、振奮民心士氣了!
二、越南的戰略和心態剖析
越南作為一個對我國造成嚴重侵害的國家,我們不得不關注這個國家,它到底實行的是一種什麼戰略?國民又是一種什麼心態?
越南的戰略現在就是「陸防海攻」,即將主要的戰略目標指向海洋,本質上仍是增加其戰略縱深,維護其根本利益。收復領土聯盟查資料,發現越南的戰略有個調整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越南軍事戰略的核心是「北防南攻」,和中國一樣,重陸輕海,在這一戰略指引下,陸軍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海軍和空軍相對落後。從柬埔寨撤軍後,越南仿照中國,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家發展戰略,將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作為本國經濟的增長點,軍事戰略調整為「陸防海攻」,奉行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把「保衛海洋領土和海洋資源」作為新軍事戰略的重心,將應付海上突發事件和局部戰爭作為作戰重點;強調海洋的戰略價值,提出依靠海上防禦縱深來緩和陸地防禦縱深較淺的新安全思想,注重諸軍兵種的協調發展和海空軍優先的發展原則等等。
實際上,戰略縱深淺始終是越南的一個劣勢。因為越南地形狹長,呈「了」型,南北長1600公里,東西最窄處僅為50公里。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四分之三為山地和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為高山和高原,中部長山山脈縱貫南北。這樣的國土形狀,在戰時會成為一個致命的缺陷,比朝鮮半島更易被從中間截為南北兩半。所以,越南自胡志明起,就象日本人一樣有侵略野心,理由是越南的防禦縱深太淺,欲攻取柬埔寨和寮國,建立所謂的「印度支那聯邦」,以此來增加其戰略縱深,並在蘇聯的支持下,迅速走上侵略道路。遭到中國的迎頭痛擊,並經兩山輪戰被迫放棄後,其轉而將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的南沙群島,這就是越南至今仍在實行的戰略。
越南人的戰略為何有此種變化呢?收復領土聯盟剖析,覺得這和越南人的心態有相當大的關系。
(一)親華姿態。這是指胡志明時期。只所以不說是「心態」而稱為「姿態」,收復領土聯盟認為這不是胡志明真心親華,而只是表表姿態,贏得我國第一代領導人的支持,為其爭取民族解放、國家統一尋求中國支持。實際上,最後他達到了目的。越南是整個抗美援越戰爭的最大的受益者。
(二)恐華心態。實際上,越南對中國的防範根深蒂固,始終與中國保持著距離。早期越軍的「北防」主要是防備中國,現在的「陸守」在陸路方向也還是防備中國,柬埔寨和寮國根本對其構不成威脅。在海路方向上主要仍是防中國,越南之所以現在拚命發展海空軍最根本的仍是防中國,防備中國收復南沙,剝奪其侵略收益。這是從軍事上來看的,實際上從文化上更能看出越南骨子裡的恐華!越南在歷史上長期使用漢字,但現在越南卻實行了拼音文字,拉丁文。越南是在刻意與中國保持差距。
(三)仇華心態。越南人對中國人的仇恨,應該就是在自衛反擊戰前後。因為鄧總英明,堅決不同意越南通過侵略鄰國來增加所謂的戰略縱深。越南人是鐵了心要改變自身相對不利的處境的,為此,它不惜與中國反目,投到蘇聯的懷抱。在自衛反擊戰中,越南又受到沉重打擊,國家北部幾乎全被打爛,死亡人數更是慘重。最重要的是,因為中國的參戰,使其未達到侵佔上述兩國的戰略目標。如果中國人不武力反對,其戰略目標很可能會達到。當時,因為有蘇聯的背後支持,美國是沒有再次出兵阻止的打算的。其他的國家,更沒有哪一個能阻止得了。看看以前的琉球和現在的錫金吧,都是因為沒有強國的干涉而相繼亡國的。歷史畢竟是難以忘記的,何況兩國間還有這么深的恩怨。收復領土聯盟覺得越南人恨中國人會很深!就象我們現在恨他們侵佔我南沙群島一樣。其實,在中國沒有參戰之前,越南就開始瘋狂反華、仇華了,他們驅趕在越南的華僑,並在國內「消滅」漢字。這種仇恨他們是不會從自身找原因的,怨恨只能記在別人的頭上。
(四)侵華心態。這既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行為。在侵佔、侵犯中國這一點上,越南人、韓國人、日本人越來越相象,這一點應該引起每一個中國人的深思。越南人長期儒化或者說是漢化,對中國文化、中國人心態有很深的了解,他們肯定是看透了中國人某方面的弱點,並結合國際形勢和領導人個人的判斷,果斷拋棄仁義道德,做出了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抉擇,為此不惜背上背叛和侵略的惡名!以此來看,越南人的智慧也不可小瞧,他們從研究中國、學習中國、防範中國再到蠶食中國,走的還是日本人的老路!瞅準的時機是國際大勢對中國的相對不利,他們果斷出手了,並斬獲頗豐,大部分南沙群島到了手裡。中國人可能不缺大氣、霸氣、缺乏的恰恰是這種針鋒相對的日本式、越南式的流氓氣!雖然頂著惡名,但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當然,最後能不能保得住是另一回事。
(五)弱華心態。這種心態,就要體現在越南人引入外部大國勢力,來抗衡中國上。在東南亞國家中,越南人應該是最盼望中國變弱的國家了。因為只有中國弱小了,它才可能永遠占據南沙島礁。這種典型的弱華心態,決定了越南絕不會放棄削弱中國的機會。
現在中越間唯一有共同利益的,可能只剩下意識形態了。因為雙方都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都面臨西方國家在人權、宗教、民主等方面的意識形態壓力。但這比起實實在在的利益來,又價值幾何呢?
三、中國的反思和判斷
(一)中國人支持越南統一損害了國家利益。中國人在毛澤東時代對抗美援越可謂不遺餘力,要求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援越,要錢給錢,要物給物,要槍給槍,甚至是要人給人。在中國人的鼎力支持下,才有了越南的南北統一。看看越南人統一後對中國做了什麼,就不難發現,中國的做法實在太大公無私了。這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試想一下,如果現在越南南北尚未統一,它有能力侵害中國嗎?它能侵佔我大部分南沙嗎?
(二)越南人侵佔南沙是在僥幸卑劣心理主導下的投機行為。越南人先投中國後投蘇聯,現在又向美國亂拋媚眼,就差投入美國佬的懷抱了。十足一個「三姓家奴」!它為什麼這樣做,關鍵還是國家利益使然。從這一點,我們很容易看到了越南人的卑劣!但越南人還有一種僥幸和投機!說得通俗點是耍小聰明。只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收復領土聯盟估計,是越南人看到了現今國際形勢下,中國受到美日等西方敵對勢力的遏制,國際大環境對中國不利。另一方面,是看到中國還需要「過關」或者說是「過坎」,中國確確實實還有很多的關要過,比如台灣、比如藏南等等,是很不容易解決的,特別是在受到美日等西方敵對勢力強大戰略壓力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為此,越南人的判斷是,在現階段,中國不會打它,不敢打它!因此它可以獲取最大利益。其實,只要中國鐵了心打它,它根本就不是對手,就象1979年那樣!真到那時哭爹喊娘的怕就是它了。
(三)越南成為中國在南沙的主要敵人。基於越南對中國的上述判斷,越南人在近期以至較遠的將來,只要中國未能順利解決台灣問題,只要中國國力沒有突破性增長,越南對我的政策就不會改變,仍然秉持著侵害中國的政策。這註定了越南會成為中國在南沙的主要敵人。越南成為了中國未來武力打擊的重點目標。
(四)遏制越南海空軍發展成為中國的當務之急。越南成為中國在南沙最大的敵人,是我未來收復南沙的最大障礙。面對越南飛速趕上來的海空軍力量,中國必須早作打算。必須將遏制越南海空軍發展作為重要目標,通過政治、經濟、軍事等多種方式,壓制越南。以維護南沙安全為由,明確反對大國向越南出口進攻性武器。
(五)對越南經濟的飛躍式發展應有預期和應對之策。越南可能在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較快,並可能成為後起之秀。這一方面會增大其國內的能源需求,加大對南沙油氣的掠奪;另一方面,其經濟能力的增強會進一步促使其增強軍事實力,這對我收復南沙群島帶來不利影響。當然,最主要的,是其經濟發展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我們應有預期和應對之策。
四、中國採取的對策
針對越南的侵略和侵奪,中國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應對,我們不能無所作為。
(一)打擊。說到越南,收復領土聯盟一下子就想到了歷史上我國東北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太象了,同樣是中華文化培養出來的國家,同樣侵害中國的利益,同樣引入區外大國尋求自己最大利益。這註定了越南實行的侵略政策極其危險,危險到有滅國之虞!應予以嚴懲!打擊又分為大打、中打、小打。大打就是對越南全國發動結構性的打擊,將越南再次打得千瘡百孔,打得其跪地求饒,打得其割地賠款、國破族亡,不但一舉收復南沙群島,而且徹底打斷其經濟發展進程,讓其為侵略南沙付出慘重的代價,讓其為盜採的中國油氣加倍賠償,並達到「打掉一個、震懾一片」的效果,使其他侵佔國懼於打擊而放棄對南沙島礁的侵佔,歸還中國。此法聽著解氣,實際上最不可行。其次是中打,就是後發制人,不但要全殲全部南沙越軍,還要對從岸上起飛的越南飛機實施打擊,攻擊其本土,只是不對其全國全面打擊,將戰爭控制在一場局部戰爭范圍內。再次是小打,即只對從事開採油氣的海區和島嶼進行打擊,以懲罰和阻止盜采為主要目的,不以收復全部被佔領土為己任。
打擊的優勢是很明顯的,就是能快速拿到我們想要的東西,達到我們的目標。這比談判和外交解決不知要快多少倍,也要痛快得多、有效得多,並有利於快速收復領土,減少油氣等資源的損失。但不利因素也很多,一是因為外國人大量投資越南本土和南海海域,使得中國人打擊時投鼠忌器,畏首畏尾,害怕引起外國勢力干涉,或者真正引起外國干涉。二是以自己的行動為「中國威脅論」作了注腳,增加了其他國家對中國通過戰爭崛起的擔心,使我在政治上、外交上失分,特別是對越全面打擊更會造成嚴重的世界影響,是根本不可行的。三是對越南的打擊會使中越關系徹底敵對,如果將其打得絕望,不排除一部分越南人竄入中國當恐怖分子的可能,那將嚴重擾亂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秩序。另一層原因就是,一旦將越南打急了,它是會狗急跳牆引入區外大國例如美國等國家駐軍金蘭灣的。之所以越南遲遲未這么做,一方面可能受到中國的反對,另一方面,也怕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啊。當然還可能引發持久戰。越南人在南沙憑借地利,對我打持久戰、襲擾戰,使我疲於奔命,難以有效解決南沙問題。
當然,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必有弊。只要時機來了,特別是中國收復台灣無後顧之憂後,必須一鼓作氣解決南沙問題,該打的必須要打。但收復領土聯盟擔憂的是,如果台灣遲遲解決不了呢?如果時日一長南沙越占海域油氣等資源被掠奪性開采掉大部分或開采完了呢?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特別是在引入外國勢力瘋狂盜採的情況下。這就是一個台灣問題和南沙問題解決順序的問題,和對南沙止損的問題,都非法重要。
(二)止損。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越南侵佔南沙的危害性,最大限度保護中國的權益。在收復南沙之前,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止損,減少損失。如何做到止損呢?一個是「釣魚島模式」,即你先佔著島可以,但就是不能動島上的一草一木,不能採取單方面的行動,更不能采一滴石油。這一方面我們在釣魚島做得還是不錯的。但是在南沙顯然做不到了。因為南沙現在是6國7方,我們監控能力有限,管得了這個可能管不住另一個。最關鍵的是我們已經失去了先機!在越南等群小第一次開採油氣時,如果中國強力阻止並防止外國油氣公司插手會最有效,可惜已經失去了阻止的最佳時機。另一種模式是「共同開采」,也就是現今執行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止損之策。共同開采中國起碼會分得一杯羹。第三種模式是強力阻斷開采。就是以軍事實力相威逼,讓越南等小國及外國公司停止開采。但這會使沖突逼近戰爭邊緣,如果中國軍力不具備或者外國干涉過大,會失去效果,甚至連共同開發也得不到了。第四種模式是以製造中烈度的沖突使越南等方開采受到嚴重干擾,使外國公司被迫撤走。這種難度同樣巨大。因為介入開採的大多是強國的大公司,背後有本國軍事力量的強有力保護,不到臨戰邊緣,它們是不會這么做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共同開發可能是目前比較好的止損模式,當然如果越南等諸國將開採的石油全部銷往中國就更好了,但有了外國公司的介入,這種包買的方式肯定行不通了。
(三)反制。就是要在南海採取強有力的手段和措施,與越南等國針鋒相對,維護我國最大利益。一種方式是「借島」。如果兩岸關系緩和並達成某種默契,不完全排除大陸借用南沙太平島的可能,但機會很小。那就實行 「兵借」。即為了國家利益,在必要時強行以武力借用太平島,作為與越南在南沙博奕的戰略基地。另一種方式是「造島」。即通過筆者提出的在中沙環礁造大型人工島的方式,使我海南島、西沙群島、中沙人工島和太平島形成一個小島鏈,為我進軍南沙,打擊敵寇打造一個良好的平台和基地。第三種方式就是建造航空母艦,將大量的艦艇和空軍力量投向南海,投向南沙,形成狼群之勢,實現制空、制海、圍堵和隔離越占島礁的目的,大幅度壓縮越南等國的海空軍戰略空間,增強威懾力,為最終解決南沙問題創造條件。此外,政治、經濟等諸方面的措施也要採取,在此不再贅述。
(四)收復。收復領土聯盟對於全部收復南沙群島仍有著必勝的信心。只要中國政府不放棄南沙,就沒有任何人可以永久占據南沙。中國政府現在的政策不是放棄南沙,而是在聲明主權屬我的情況下共同開發,暫緩解決,不是不解決。未來收復,就是要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以強大軍力進入南沙,打擊重點以越南為主,以菲律賓為輔,其他侵佔國協商解決。其實只要我國全部收復越佔領土,南沙大部就已入囊中,再收回菲律賓所佔島礁,基本上是大局已定。收復領土聯盟採取的收復策略是,收復南沙以越南為重點,談不攏即武力解決,對菲律賓也適用此法。收復時逐國解決,集中兵力,重點突破,而暫時置其他國家及區外大國的干涉於不顧。在收復大部分島礁後,以武力威逼和經濟利誘相結合,逼迫其他占據我國島礁較少的國家限期歸還,否則將武力攻取。此即俗稱的大棒加胡蘿卜政策。只要中國人人人盡心協力,人人以收復南沙為己任,同仇敵愾,形成強大的合力,則我們就是最後的勝利者。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句久違了的話怎麼看也不算過時,就以此作為本帖的結束語吧。
❻ 越南歷史上的最大版圖,真的幾乎和我國劃江而治嗎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延續至今的驕傲,五千年的積累讓中國矗立於世界的頂點。沒有歷史的國家是可悲的,不尊重歷史的國家是可恥的。一個國家歷史車輪走過的軌跡越長,證明國家文化沉澱越深。要是篡改歷史就是帶有目的性的誹謗,就是無恥。而這一點,除了日本以外,越南絕對是其中佼佼者。縱觀越南的歷史竟被篡改的體無完膚,寫成了抵抗中國侵略史。
長期來看,越南一直處於割據狀態或是中國附屬國的狀態。這一狀態一直延續近千年,後期越南確實取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但是已經是宋朝末年。宋末時期朝廷軟弱無能,對於周邊地區的侵擾已經無力反抗,更何況是阻止存在外心的地區取得獨立。939年,越南吳權借機稱王,吳權在越南的歷史上被稱為獨立的英雄。968年,越南取得了真正的獨立。
❼ 越南國內南北矛盾到底有多大,越共黨內矛盾怎麼樣
矛盾很大,南方以前總理阮晉勇為代表,主張親美,和實行叫激進的外交和經濟政策;北方以越共總書記阮富仲為代表,主張堅持獨立自主的政策,以及謹慎穩重的戰略。
原本越共內部四架馬車分權的結構還算平衡,近期阮晉勇失勢,宣布退出下屆中央委員的選舉,政治前途已被掐斷,現在越南內部已經在醞釀各種不穩定的氣氛,一旦時機成熟,爆發街頭政治和color革命事件也是指日可待。
❽ 越南國土面積比雲南還小,為何卻有58個省
越南是中國的鄰國。越南一直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內,直到五代叛亂。當時,秦派軍隊消滅了嶺南,在嶺南建立了一個縣,其中湘縣管轄今天的粵西和越南的中北部。明朝後期,中國成為越南的主權國家。
第三是出於經濟考慮。越南羨慕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經濟成就,因此也在行政機構中考慮經濟因素。根據越南人的說法,越南中央政府根據每個地方的經濟特點合理地劃分其行政部門。根據目前越南各省的面積,它不僅可以加強各省之間的經濟交流,還可以擴大國際一體化。
❾ 為什麼越南卻總跟中國較勁
作為「兄弟之邦」的越南卻為何總跟中國較勁?
在與中國爭奪南海的過程中,越南與菲律賓兩國最為賣力,並大有抱團取暖之勢。但相較於菲律賓的張狂和毫無顧忌,越南在與中國的南海爭端中展現出陰鷙的特徵。一方面,他不斷釋放出強硬氣息,不僅在言辭上毫不讓步,甚至不惜發動漁船沖擊有中國大批軍警艦船護衛的海上鑽井平台,明知是以卵擊石也在所不惜;但另一方面,它又在暗中保持著種種克制,從未真正與中國發生武裝沖突,並想方設法與中國溝通,極力避免與中國徹底撕破臉皮。
越南之所以如此,固然有體制、意識形態以及經濟等多方面的各種原因。但在這些可變條件的背後,亦不乏不可變的地緣因素考量。本篇中,我們不妨分析一二。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領土面積3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3260平方公里,人口8000餘萬,整個疆域呈南北向條狀分布,北部的紅河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平原較為方正廣闊,中間有近千公里的狹長連接帶。
如果僅從本身的地緣條件來看,越南這種兩頭大、中間狹長的杠鈴式地貌,並不適合造就一個統一的國家。作為越南的兩大核心板塊,紅河平原和湄公河三角洲地緣實力半斤八兩,而連接兩大板塊的中間帶既長又窄。這種兩頭大中間小的地緣格局,導致了兩大板塊的結構性矛盾,幾乎不可能消除。
通常情況下,這種結構下的地緣板塊,在競爭中會處於誰也不服誰,但誰也「吃」不掉誰的地步,最終形成兩個獨立的國家。
事實上,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越南也確實處於南北分治的狀態。但最終,越南仍統一到了一起——具體到其內部,則是紅河平原壓過湄公河平原,主導實現了兩大地緣板塊的統一。而之所以能如此,中國因素居功至偉。
古典時期,中國是東亞世界的核心,而其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也對其周邊適合農耕的地區產生巨大的影響。
就東南亞而言,越南是受中國地緣輻射最為深厚的地區。緬甸、寮國雖也與中國接壤,但其接壤部為雲南這一古代中國的極邊緣地帶,區域內多高山密林,交通艱難,本身也不適宜農耕開發。
而越南則不同。其與中國的陸上接壤部為滇東和廣西,雖然在中國仍處邊緣,但地勢較低,比雲南文明程度要高;且越南與中國隔海相望,還可以通過海路與閩粵相通,交通相對方便。同時,適合農耕開發的紅河平原與中國又十分接近,能夠更好的承接中華農耕文明並將其落地生根。綜合以上因素,越南自然就成為整個東南亞最中國化的地區。
但這並不意味著越南就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文明國家。按常理,對這樣一個與自己山水相連、且適合農耕的平原,古代中國沒有理由不把它收入囊中。
事實上,在由漢至唐的千年時光里,北越一直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直到宋代開始才脫離中國版圖,而這種脫離,則要感謝中國更北方的游牧政權。
廣袤的蒙古高原,培育了農耕時代世界上最強大的游牧軍事力量。盡管中國是古典時期最強大的農耕文明。但游牧文明在軍事上的天然優勢,使中國也不得不集結全部資源,才能堪堪應對。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雖然有無比強大的物質資源,但他卻不得不把它們投之於北方邊境,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由於重心向北,中國在南方的力量投入必然是孱弱的。而這種戰略導向的長期性存在,使得中國不僅無法繼續向南拓展,甚至維持都十分費勁。
越南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獨立成國的。中國的農耕文明在發展,但發展出來的成果都被運到北方,消耗在與游牧民族的戰爭中。而紅河平原在吸收中國文明的成果、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卻又可以利用處於中國南方邊緣地帶、朝廷鞭長莫及的優勢,在政治上擺脫中國的控制。到宋朝時,中國北方壓力空前加大,紅河平原脫離出去也就理所當然了。
面對北方的壓力,中國無力恢復對紅河平原的統治,為免南方受騷擾,便與其建立宗藩關系。而擺脫了中國控制和威脅的紅河平原政權,則開始向南拓展。
鑒於紅河平原在地緣上與中國更緊密,其文明發達程度自然也就高過湄公河三角洲,這種受外來因素影響造成的兩大地緣板塊實力失衡,成為北越壓倒南越,一統天南的最大資本,並最終造就了後來的越南。
到近代,中華文明衰落,海洋文明興起,紅河平原借中國之勢壓倒湄公河三角洲的優勢不復存在;與此同時,湄公河三角洲在地理上更靠近馬六甲海峽,而湄公河作為縱貫中南半島最主要河流,其地緣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也超過紅河,種種因素交匯,使湄公河平原的地緣實力逐漸超過了紅河平原,進而會對北統南的傳統政治格局形成挑戰。反應在現實層面,則是二戰後的南北越對峙和內戰。
這場越南內戰最終還是以北越獲勝而告終。但這種局面的形成,並不是北越人品爆發,而是大國博弈的結果。
畢竟越南是個小國,他們的紛爭說到底都是螺絲殼里做道場。一旦有大國力量介入,無論紅河平原還是湄公河三角洲,它們的那點地緣實力對局勢的影響都顯得微不足道。在這場越南戰爭中,憑借地緣上的緊密性,中蘇得以便捷的對北越提供大量支持,而作為南越後台的美國則遠在風馬牛不相及的太平洋彼端,強行插手的後果則是國力大傷。正是這種地緣格局的不利,使美國空有強過中蘇之力,在越南戰爭中也只能黯然出局。
不過,南越板塊雖然在政治上一時失敗,但其對北越的地緣實力優勢卻沒有改變。所以直到今天,南越的經濟實力依然強過北越、越南的經濟中心也是胡志明市而非首都河內。
地緣上的優勢,體現在經濟層面,最終也會體現在政治層面。形象的說,就是從湄公河三角洲走出來的資本權力和政治權力,要壓過紅河平原,取得對國家的主導權。
這當然不是紅河平原所能接受的。且不說現在的越南政權由北越勢力建立,即便當初是南越獲勝,作為同一級別的地緣板塊,紅河平原也不會甘心國家被湄公河三角洲主導。
雖然現在的紅河平原不能憑本身力量壓過湄公河三角洲,但它依然有保證優勢的辦法——遵循古代套路,借中國之勢。
如果放在三十年前,北越是不會這么做的。那時的中國既窮且弱,又孤立於全世界。國家內戰時,利用中國打擊南越倒還可以;一旦內戰結束,作為全越南的統治者,越南政府再繼續親華,不僅得不到太多好處,反而會得罪蘇聯,更必須放棄對邊境和南海的領土主張——這是巨大的潛在利益。
而摒棄中國,以當時中國的國力和國際形勢,中國也無力對越南做出全方面報復。所以,越南在統一後立刻與中國翻臉,是符合其國家利益的。中國除了通過邊境戰爭消耗越南,也無法展開進一步報復。
但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的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地緣實力已極大恢復,基本坐上世界第二大國交椅,且國力穩步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越南效法先賢,採取親華立場,將會像古代一樣,承接來自中華文明的巨大影響。
在緊靠中國的情況下,紅河平原的地緣價值將大幅提升,重新像古代一樣,確立對湄公河平原的優勢地位。這對紮根北越的政治與資本權力來說,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當然,湄公河平原不會樂意接受這種格局。但它們無力改變——三十年前,中國貧弱至極,尚且能幫助北越攻滅有美國鼎力支持的南越,何況今日?
而對中國而言,扶植北越、壓制南越,也符合其利益。
東南亞國家中,越南與中國地緣關系最為緊密,這一點從古到今從未改變。而越南南北縱貫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其一旦倒向中國,中國可以以其南段湄公河平原為基點,大大加強對中南半島遠端、馬六甲海峽東側的控制。
只不過,湄公河三角洲與中國相隔較遠,地緣關系疏離,以中國之力直接經營,成本較高、難度較大。但如果借北越之手,逼其就範,則事半功倍。而且,紅河平原與中國的地緣關系,也決定了以北越為根基的越南政權更容易受中國影響、掌控。基於這種借勢的考慮,中國倒也樂意支持北越。
一場北越有意、中國有心的合作,本應該容易達成才對。可南海的存在 ,卻使它看上去有些遙遙無期。
作為一個國土條狀分布,海岸線漫長的臨海國家,南海對越南的誘惑是可想而知的。在這一點上,無論北越還是南越,利益均高度一致。
而對中國而言,南海更是核心利益所在,這比在借湄公河三角洲影響東南亞遠端區域要重要的多。所以,中國不可能為了拿南海去換取對越南的影響——越南也沒這個資本。
所以,現在的越南政府,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多重困境——政權中佔主導的北越勢力,理所當然的要維護北越對整個越南的主導權,可以南海為代價換取中國支持又是絕對不能接受的。這樣一來,就給了南越可乘之機。
以總理阮晉勇為代表的南越勢力本就與中國疏離、又要奪北越之權,所以態度強硬,大煽反華之風。而風潮一起,北越勢力被國家大義所困,愈發不敢向中國妥協——否則等同於政治自殺。
只是,如果長期與中國交惡,紅河平原得不到來自北方的支持,只會被湄公河三角洲越甩越遠,最終喪失對國家的主導權。無論北越勢力表面如何強硬,內心也終究明白這一點;加上中越兩國巨大的國力差距,翻臉後越南肯定吃虧更大。基於這種考量,使他們無論出於私心還是公義,都不敢真正與中國撕破臉皮。於是今日越南政府對華「罵而不破」奇怪格局,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任由越南這種形勢發展下去,對中國的越南戰略是不利的。只不過,出於更為重要的南海利益的考量,越南利益的損傷在所難免——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是也!
而換一種角度考量,這種中國對越戰略的受挫,其實也只是暫時性的。南越在經濟上優於北越是現實,但要將這種優勢轉化到政治上,最終奪取北越的主導權,卻遠非一日之功。只需要北越再撐上一段歷史時期,導致越南不成為中國累贅,等到中國在東亞戰略布局完成,成功破掉美國主導的現有格局,那麼回過頭來扶植親華勢力,也只是舉手之勞而已。
而如果中國破局失敗,那麼即便越南今日開始就倒向中國,亦無甚意義。
綜上所述,有進有止,在不過分刺激越南民族感情的情況下經營南海,正是中國現階段最實惠的選擇。
至於越南,既然無法和中國翻臉,那也只能眼瞅著中國小步前進,然後以待天命了。如果中國最終破局失敗,北越勢力自然也政權難保,奪權成功的南越勢力大可以趁機經營南海。但如果中國成功,越南也只能埋頭認命。
❿ 越南為什麼占據南海這么多島礁
你站在越南的角度上想想問題就ok了 越戰的時候好像越南就沒有什麼海權,被美國挺容易的進去了 現在又有美國支持 干什麼不強點利益海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