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冰川融入越南什麼時候開工

冰川融入越南什麼時候開工

發布時間:2022-08-04 11:07:04

⑴ 深圳冰川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公司成立於2008年1月,地處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內,毗鄰騰訊、聯想等知名高科技企業。公司注冊資本一億元人民幣,辦公面積近3000平方米,現有員工600多名。公司自成立以來,已先後獲得「雙軟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重點軟體企業、深圳市優秀新興業態文化創意企業以及深圳市重點文化企業認證。公司組織結構完善,集強大的研發與運營實力於一體,是國內知名的網路游戲企業。
2012年,在深圳市政府提出深入實施文化立市戰略、建設文化強市的目標下,冰川網路作為深圳市文化創意產業動漫遊戲行業的創新者和領跑者,在建設文化強市的工作會議上得到了市政府及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公司發展到今天,旗下已經擁有了大型網路游戲:《遠征OL》、《龍武》、《不敗傳說》、《鬼谷無雙》、《影武者》,更於2018推出IP手游新產品《遠征手游》、《龍武手游》。成功完成了公司產品格局和運營模式的變革。公司成立多年來,始終堅持「精品戰略」,廣受好評,先後榮獲「中國最受歡迎網路游戲」、「中國最佳2D網游」、「中國十大新銳網游」、「中國十大最受歡迎民族網路游戲」、「中國版權產業新銳企業」、「中國最受歡迎2D網游」、金翎獎「最佳原創網游」等20多項產業獎項。
公司致力於民族品牌的打造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產品《遠征OL》先後與香港、台灣、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新加坡、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的當地運營商達成了合作協議並成功上市運營。新品《龍武》同樣廣受關注,目前已經有多個地區和國家的運營商表示了高度關注。
一直 以來,公司崇尚「分享」的核心價值觀,「誠實、盡責、創新、分享」的企業文化已經深入人心;團結、合作、勤奮、高效也成為了冰川人整體工作作風。經過多年來的艱苦創業和不懈努力,公司已經成為國內的少數幾家集大型網路游戲研發與運營和社區服務為一體的全新互聯網娛樂平台。
法定代表人:劉和國
成立日期:2008-01-21
注冊資本:10124.6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廣東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40300671868185H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英文名:Shenzhen Bingchuan Network Co., Ltd.
人員規模:100-499人
企業地址:深圳市南山區科技中二路1號深圳軟體園(2期)9棟601、602室
經營范圍:計算機軟、硬體的技術開發與銷售;動漫設計;網路游戲研發;經營進出口業務(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禁止的項目除外,限制的項目須取得許可後方可經營)。^信息服務業務(僅限互聯網信息服務);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信息服務業務(不含固定電話信息服務和互聯網信息服務);互聯網游戲出版物;手機游戲出版物;利用互聯網經營游戲產品(含網路游戲虛擬貨幣發行)。

⑵ 如果地球上的冰川都融化了,那哪個國家會第一個被淹

如果地球上的冰川全部都融化了,那麼第一個被淹的國家應該是海平面位置最低的國家。

⑶ 越南是很有趣的地方,當地建築物的顏色是什麼樣的

如果要問來香格里拉最讓我難忘並喜歡上的景點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是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喜歡那裡原生態的環境,喜歡它的湖泊濕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更喜歡遍布在湖泊樹叢中的珍稀動物們。


神奇美麗的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中國政府確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我來過了,看過了,你們看過了嗎?

⑷ 為什麼飛機飛越南半球時,不直接飛過南極洲呢

為什麼飛機飛越南半球時,不直接飛過南極洲呢?我們知道地球是一個近圓,正確來講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也就是說,它的橫向距離是偏長而縱向距離是偏短的。但是為什麼飛機在飛越南半球時不直接飛越南極呢?

在南半球,只有三塊陸地深入南部:非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及南美洲。如果你用這根繩子(或谷歌地球上的線)把這些大陸上的主要城市連接起來,它們甚至連南極洲大陸都走不了多遠。而ETOPS法規要求飛機離緊急機場的停留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南極洲有多少個緊急機場?除了麥克默多(McMurdo)之外,沒有任何一款能夠處理帶輪子著陸的B747飛機(它也遠離常規飛行路線)。在一個冬天有20-40人的車站里,你將如何用B747為300多人提供住所和食物?即使是一架B787飛機也會嚴重超載,而且那裡可能沒有足夠的燃油供飛機爬升回合適的高度,因為飛機已經進行了重要的改道以到達機場。天氣會關閉南極洲為數不多的機場,那裡幾乎沒有空中交通管制的支持。這根本行不通。

環繞南極海岸飛行的航班,如從約翰內斯堡到悉尼的航班,都會試圖利用急流加速向東飛行,但在向西飛行時會飛得更遠,以避開急流。還有其他的天氣偏差,但它們往往不會推動飛機進一步越過南極洲。因此,出於安全、監管、經濟和實際原因,定期穿越南極大陸的航班很少。偶爾會有隻供觀光的包機,但不會降落。對此,你怎麼看?

⑸ 二戰時期滇緬公路有沒有被日軍佔領

有啊,所以盟軍才開辟出了著名的駝峰航線。
1941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迫使重慶國民政府投降,對香港和仰光實行轟炸,接著又切斷了滇緬公路,使大量的援華物資無法運進中國。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為保證二戰亞洲戰場上對日作戰的軍備物資,中美兩國決定聯合開辟新的國際運輸線。於是誕生了舉世聞名的「駝峰」航線。
通過這條運輸航線,中國向印度運送派往境外對日作戰的遠征軍士兵,再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爭物資。「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麗江白沙機場,進入中國的雲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線全長500英里,地勢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是世界戰爭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大的一次悲壯的空運。「駝峰航線」途徑高山雪峰、峽谷冰川和熱帶叢林、寒帶原始森林、以及日軍佔領區;加之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隨時面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在長達3年的艱苦飛行中,中國航空公司共飛行了8萬架次,美軍先後投入飛機2100架,雙方總共參加人數有84000多人,共運送了85萬噸的戰略物資、戰斗人員33477人。單是美軍一個擁有629架運輸機的第10航空聯隊,就損失了563架飛機。而總在這條航線上,美軍共損失飛機1500架以上,犧牲優秀飛行員近3000人,損失率超過80%。而前前後後總共擁有100架運輸機的中國航空公司,竟然先後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損失率超過50%。

⑹ 越南的傢具廠什麼時候可以開工

越南的傢具廠什麼時候可以開工
越南工廠位於越南南部平陽省,屬於越南疫情較重的地區,疫情防控措施嚴格,公司生產技術人員無法進駐安利越南工廠進行輔助設備安裝及生產線投產調試。因此,安利越南投產時間會有一定延遲,具體情況視越南疫情防。

⑺ 青藏高原為什麼被稱為「亞洲水塔」

亞洲水塔-概述喜瑪拉雅冰川 喜瑪拉雅山脈——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有「亞洲水塔」之稱。但是在地球變暖的作用下,它們正在加速消融,由此將帶來一系列的災難。 青藏高原的氣候具有全球獨一無二的特徵:大氣潔凈、空氣稀薄、氣溫低以及輻射強烈等,這些特徵也決定了高原生態稀有、脆弱的特點。科學家發現,神秘而脆弱的青藏高原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並且具有超前性。也就是說,別的地方還沒有變化時,那裡已經有了反應。世界自然基金會因此將該地區確定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最優先地區。 喜瑪拉雅山脈——青藏高原地區也是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全球變暖正令冰川消融加快,高原總體有暖干化趨勢。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遏止氣候變暖的話,最早2035年,亞洲水塔的冰川將有可能全部消失,亞洲13億人口的淡水資源將會受到威脅。 綠色和平組織呼籲,只有全世界採取行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冰川快速退縮的趨勢才能得到緩解,這樣才能使亞洲數億人口免受斷水之憂。 2009年7月,綠色和平組織的考察隊第四次踏上了被稱作「亞洲水塔」的喜瑪拉雅——青藏高原地區進行調研。針對氣候變化導致的冰川消融、冰湖潰決、高原居民的民生問題,以及對主要河流的影響幾個方面做深入了解。 [編輯本段]亞洲水塔-研究綠色和平組織圖標 2005年,綠色和平組織和中國科學院寒旱所在黃河源地區考察,拍攝到了阿尼瑪卿山腳下的一個冰湖。這是由滑落的冰川與冰磧物阻塞河道形成的壅塞湖,大約橫向5公里、縱向3公里。考察隊離開後三個星期,這個不斷擴大的新湖就發生了潰決,三百頭牛羊被沖走,道路橋梁被毀,所幸無人傷亡。 2006年,冰川學家和古氣候學家在美國《科學》雜志發表文章指出:衡量未來冰川消失的尺度將不再是千年,而是百年,甚至是十年。 2007年5月,在對珠峰及黃河源地區進行3次實地考察後,綠色和平組織得出了如下結論:珠峰高海拔地區是中國同期升溫最顯著的區域,由於氣候變暖,迅速消融的青藏高原冰川會增加河流來水量,但幾十年後就將轉變為河流水位下降。這意味著中國西南部、尼泊爾和印度北部將面臨水資源短缺,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環境災難。 [編輯本段]亞洲水塔-現象青藏高原冰川 絨布寺里的喇嘛感到當地氣候變化很明顯,他說:冬天變得很暖和,讓喜馬拉雅地區出現了更多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在四五年前,這些病是極少的。離寺廟不遠的扎西宗鄉普麥村,流過的絨布河變得有些捉摸不定。當地居民在小的時候,可以隨便到河邊去,因為大家都知道河水的規律性,什麼季節水量大些,什麼時候水量變小;而現在家長要經常提醒孩子,不要到河邊去。 當地婦女次仁說:同以前比,夏天雨下得少了,夏天熱,冬天也有些變暖了。以前,夏天的時候水比較清澈,現在水也變少、變臟了。以前1月、2月、3月的天氣特別好,現在,一天的天氣變化就會有三四次,這個好像是放了咒似的。對於生活在絨布河沿岸的人們來說,沒有了冰川,就等於沒有了灌溉的水源。 一些居民認為,冰川的融化,正在影響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老登山」於良璞說:對於長期野外登山者,良好的氣候條件是保證安全的重要因素。以前拉薩降雨量小,而且一般在晚上,而現在降雨量大而多。在最適合登山的春季和秋季,氣候沒有像以前那樣有規律性,好周期也比較短。幾年前,在珠峰北側5600米左右,看得到許多形態各異而且美麗的冰塔林,現在5700米才有。 [編輯本段]亞洲水塔-發現國內絲狀真菌放大圖 在青藏高原冰川上,中國科學家用直徑6厘米到10厘米的「鑽頭」打入冰層數百米深。在對取出的冰芯進行分析研究後,科學家驚奇地發現,在這片廣袤的極端冰冷世界裡,存在著許多鮮為人知的微生物。有研究報告指出:冰川中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放線菌、絲狀真菌、酵母菌和藻類。其中一些病毒對人類健康具有潛在的危害性。微生物對人類有害的極少,但冰川中存在人類並不了解的未知病毒。溫度升高以後,微生物有些可以復甦,並不能排除變異的可能,因為有些嗜冷微生物存活的機制和常溫生存機制不一樣。許多微生物是通過風的傳播,留在了青藏高原冰川里。同樣的,從逐漸融化的冰川里顯露的微生物,也會通過風的流動傳播和擴散;或者它會進入一條受傷的魚體內,游向下游,被一隻鳥或其他動物捕食,病毒便會擴大種群,在宿主的種群中傳染開來。另外,人類活動的增加,增[2]加了病毒遺傳變異的幾率。 國外美國科學家約翰·卡斯特羅(JohnCastello)和斯科特·羅傑斯(ScottRogers)等人,在《極地生物》發表文章,稱在擁有約14萬年歷史的格陵蘭古代冰芯中找到了番茄病毒毒株。番茄病毒的發現增加了冰層中保存有人類和其他宿主病毒的可能。科學家丹尼·索哈姆(DanyShoham)、張鋼(音)也在《病毒學期刊》撰文稱,在西伯利亞的季節冰中找到了不到1歲的A型流感病毒。科學家擔心,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那些冰川中被冷凍保存千年、萬年甚至更久的病毒和病菌隨時會被釋放出來,威脅人類。 [編輯本段]亞洲水塔-言論中國冰川學研究的奠基者、中科院院士施雅風說:中國冰川80%以上位於青藏高原和它周圍高山,有大小冰川46377條,總面積59425平方公里。由於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迅速增加,中國冰川以年均131平方公里的速度在縮小,預期到2050年左右,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冰川會消失。冰川和冰原融化,是[3]地球變暖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性的後果之一。 [編輯本段]失去「亞洲水塔」 噩夢的誕生水源危機 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造成河流的季節性洪水和總體徑流量減少,將直接影響淡水資源的供給,特別是在乾旱季節,生活在七大河流域內的大約13億人口(當中九億在中國和印度)都可能面臨水資源不穩定,甚至短缺的危險。 而冰川退縮,湖泊萎縮,凍土退化,土壤含水量減少,加之過度放牧等人為因素,也會導致草場退化,鼠害增多,土地沙漠化,河源生態環境逐步惡化,影響水源。 日益增多的氣候難民 因為全球變暖等特別因素,「氣候難民」誕生了。氣候變化催生的難民們所面臨的不僅僅是解決食物和棲身地的問題,還有在新的環境下文化及身份的認同問題。解決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環境問題,不僅僅是他們所屬的幾個國家的責任,更是全體人類需要為自己使用化石燃料而承擔起他們生存的責任來。 現在,氣候變化的惡果正在我們的身邊發生並且加劇,數十億民眾的未來生活、亞洲多個國家未來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正面臨氣候變化的嚴重威脅,為了未來一代,我們希望世界領導人能夠高度重視這一切,並且採取立刻行動來制止氣候變化。 今年12月,聯合國氣候大會將會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哥本哈根會議將對地球今後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發展中國家,中印領導人應該推動各國領導,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達成關鍵共識,拯救地球氣候,保護我們的下一代!

⑻ 工廠要搬到越南,越南那邊已經開工,而我們中國這里,老闆逼走員工,天天八個小時和雙休,員工一走,

這個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老闆沒有強制加班,你沒有辦法告他。耗著很多人耗不起,除非有組織的打第二份工。

⑼ 什麼是首次穿越南、北極的環球探險

1979年9月2日上午,英國首都倫敦的泰晤士河碼頭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本傑明·鮑英」號輪船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徐徐駛離碼頭,英國王儲查爾斯向漸漸遠去的輪船頻頻揮手,祝願船上的人們一帆風順。是什麼引起查爾斯王儲對此的關注?原來,船上載著以蘭努爾夫·菲內斯爵士為首的英國環球探險隊,他們將開始人類歷史第一次穿越南、北極的陸、海、冰上環球探險。查爾斯王儲把這次探險活動稱作「荒誕不經而又美妙絕倫」的探險。

令人驚奇的是,提出這一別出心裁而又氣勢磅礴的探險計劃的人,不是蘭努爾夫爵士或別的男子漢,而是蘭努爾夫爵士的妻子弗吉尼亞。酷愛探險的蘭努爾夫爵士對這項計劃極感興趣,為此他花了7年時間收集有關資料,制定詳細計劃,進行各項准備工作,因為他知道,南極和北極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任何一點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導致這次環球探險的失敗。

這次不同尋常的環球探險的消息傳出後,許多人自願報名參加探險隊。經過嚴格的挑選,蘭努爾夫挑選了查理斯·伯頓和奧列佛·謝伯德,都是軍人出身,具有強壯的體魄和豐富的野地生存經驗。他們三人是探險隊的突擊隊員,後備隊中有三人負責後勤和支援工作,還有兩名飛行員,爵士夫人則負責通訊聯絡,另外布林·坎貝爾只是參加部分探險活動,主要負責攝影和新聞報道。

這支精悍的環球探險隊開始探險的第一階段,是從陸路穿越法國、西班牙和阿爾及利亞。盡管路途遙遠,但由於他們走的是旅遊路線,所以沒碰到什麼太大的困難。真正嚴峻的考驗,是從登上南極大陸開始的。

南極大陸連同南緯60°以南的島嶼合稱南極洲,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七大洲中占第五位。

南極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各大洲中最高的一洲。南極大陸的95%以上被冰雪覆蓋,南極冰蓋的平均厚度近2000米,有的地方冰層厚達4000米以上,冰的總體積約2450萬立方公里,佔地球上冰量的90%,佔全世界淡水總量的70%,素有「冰雪大陸」之稱。

南極大陸地處高緯,海拔很高,氣候惡劣,是地球上最冷、最乾和風最大的地區,被稱為「世界的冷極」、「白色荒漠」和「暴風的故鄉」。

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為南極的「夏季」,但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4~10月為冬季,氣溫低到-60℃~ -50℃。1960年8月24日,前蘇聯東方站(南緯78°27′,東經106°52′,海拔3400米)曾測得-88.3℃的低溫,這是迄今地球上最低的氣溫記錄。與北極相比,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要低20℃以上。

南極大陸是一個孤立的大陸,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圍,距最近的南美洲也有970公里。南極大陸的海岸線長達24000公里,其中有7500公里的海岸線被終年不化的冰架包圍著。南極大陸沿海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17℃ ~ -10℃之間,最低和最高的氣溫分別為零下40℃和零上13℃。與大陸鄰接的海域,一年中有九個月(3~11月)被厚度為1~3米的冰層封鎖。每年3至10月,通往南極大陸的海上航道被海冰堵塞,使它成為與世隔絕的大陸,只有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探險考察船才能接近南極大陸。

1980年1月初,英國環球探險隊利用南極短暫易逝的夏季在南極大陸勝利登陸。

探險隊員一到南極的薩尼,就忙碌起來,他們把幾百噸重的燃料和其他物品從船上拖到岸上的營地。在宿營地,他們搭起了為此次探險特製的絕熱卡紙板棚子。在這種裝拆方便、輕巧暖和的棚子里,探險隊員們度過了在南極大陸的第一個難忘的日子。他們發現,此時雖是南極的夏季,但氣溫仍在0℃左右,而且風力很大。

不久,探險隊那架帶起落橇的飛機按時抵達薩尼。這架飛機的任務是把90噸燃料和物資運到離薩尼300公里外的博加。探險隊在海拔2000米的博加設立了越冬宿營地,突擊隊員將在那裡度過長達8個多月的漫長極地之冬,等到來年夏天再向極點進發。飛行員和機械師不愧是極地飛行的老手,他們在一個月的時間里飛行了80個來回,圓滿完成了運輸任務。一切准備就緒,爵士、奧列佛和查理斯就駕著摩托車離開薩尼,向博加挺進。

博加和薩尼之間是一片廣闊的冰隙地帶,深不見底的冰隙上的雪橋經常斷裂,葬送了許多探險家的性命。爵士他們為確保萬無一失,每輛摩托車的後面都用一根15米長的繩子拖一個裝滿貨物的雪橇。這樣,如果摩托車掉進冰隙,繩子與雪橇之間形成的角度就能剎住雪橇,從而拖住下滑的摩托車,人就能攀繩爬上來。不過,有了這種保護措施,仍有不少人葬身在冰隙之間。所幸的是這種厄運沒有降到爵士他們頭上。他們僅用三天半時間,便完全通過危險區,抵達博加宿營地。

與此同時,不準備在南極過冬的探險隊人員都已乘船撤離南極,正駛入好望角。博加營地只剩下爵士夫婦、奧列佛和查理斯,還有一條狗。

南極的冬季是黑暗、寒冷的極夜期,在如此惡劣的環境里,探險隊的三男一女卻過得井然有序,怡然自得。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爵士負責管理住棚和燃料,他在住棚和貨物箱之間挖了一條長溝,上面再加個蓋,取東西就方便多了。爵士夫人負責通訊聯絡。安裝收發報機的棚子離住棚有幾百米遠,她每次去那裡,都得抓住一根繩子,頂著狂風,冒著嚴寒,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奧列佛的主要任務是記氣象日記和管理發電機、摩托車。查理斯則負責每天的伙食。盡管在這里幹事費時費力,比他們原先設想的忙得多,但他們同心協力,和睦相處,共同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終於度過了漫長的南極冬季。

1980年10月29日,爵士、奧列佛和查理斯三人乘摩托車拖著雪橇,離開博加營地,向2000公里之處的南極極點發起沖擊。當時,南極的夏季剛剛開始,氣溫低至-30℃左右,風速高達每小時七八十公里。雖然天氣寒冷,但氣溫越低,雪橇也就越堅硬,反而給他們探險增添了幾分安全系數。

他們選擇的路線,大都是前人所未走過的。爵士在前面開路,奧列佛懂得機械,在後面收尾,以便修復可能出現的機器故障。他們每個人都備有帳篷、食物、繩索、鏟子、發報機和收音機,以防一旦被風雪分開也能單獨生存下去。他們每天堅持行駛10小時,每小時休息五分鍾,吃些干糧,到晚上宿營時才煮一頓飯。盡管條件艱苦,但他們對勝利都充滿信心。每天晚上,他們還要和留守營地的爵士夫人聯系一次,以免她掛念。其實,自從爵士他們離開博加後,她總守在收報機旁,隨時准備收報。

爵士一行行進了近400公里,遇到了一個連綿200多公里的大雪槽。雪槽地帶坎坷不平,溝隙密布,摩托車經常翻車,跌入溝內,這時,駕駛員就得立即跳出車外,以免被雪橇板撞傷。在劇烈的顛簸中,爵士的硬橡木雪橇被震裂出一條三米長的大口子,他只好忍痛割愛,把損壞的雪橇連同物資一起丟棄。幸虧其他人的雪橇是不銹鋼製作的,沒有損壞。

爵士一行繼續前進,當他們走了一半路程,來到預定的物質供應點時,卻什麼也沒見到。飛行員沒有按照預定計劃,准時把物資運送到這里。時間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寶貴了,然而,在這塊生態資源極差、除了科學考察人員之外、地球上惟一沒有人居住的大陸沒有充足的物資保障,那就意味著死亡。他們只好耐心等待。17天後終於等來了運送物資的飛機。探險隊補充了足夠的物資,開始向極點作最後沖刺。12月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了南極極點,12月23日,他們又精神抖擻地奔向幾百公里之外的斯科特基地。這段路程的主要障礙是斯科特冰川。他們准備順著冰川,駕駛摩托車從山上滑到羅斯冰障上。這種大膽的行為是前人從未試過,甚至從未想過的。爵士一行經過認真准備,開始了這段驚險的行程。冰川上冰隙密布,摩托車在下滑時很難剎車,他們只能小心翼翼地緩慢行駛,盡量減少停頓。當摩托車和雪橇在冰橋上通過時,經常地聽到冰橋發出吱吱的破裂聲,使人不由得心驚肉跳,極度緊張。經過一路險象環生的折騰,四天後,他們終於到達位於南緯78°9′的羅斯冰障,這是一道幾十米高的冰牆。一直延伸到很遠很遠的地方。1841年,英國探險家羅斯首先發現了這條冰長城,因此被命名為「羅斯冰障」。以後的路就比較平坦,容易行走多了。1981年1月11日,爵士一行安抵斯科特基地,從而結束了人類歷史上第二次穿越南極大陸的探險。這次探險總共用了75天,比1958年英國—紐西蘭聯合探險隊首次穿越南極走的路程更長,而用時更短。

結束了穿越南極大陸的探險,英國環球探險隊又踏上前往北冰洋的航程。1981年7月,「本傑明·鮑英」號來到北美洲的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口。由於河口布滿淺灘暗礁,船隻能停在距岸20公里的海面上。探險隊必須在兩星期內趕到道森,因為北冰洋西北航道上的冰山正日益增多,每延誤一天,就增加被冰山包圍的危險。爵士決定和查理斯各駕駛一隻充氣船沖向北冰洋。布林·坎貝爾乘上了查理斯的船。

兩艘充氣船開始了艱險的航程,排山倒海般的惡浪劈頭蓋臉地向他們打來,小船在海浪無情的沖擊下,上下顛簸,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突然,查理斯被一排海浪掀起,從布林的頭上翻入海中,緊接著小船也被海浪掀翻了。查理斯敏捷地爬上朝天的船底,把布林也拉了上來。他們竭盡全力也沒有能把船翻過來。爵士看到這種情況,立即把船上的幾桶油推入海中,以減輕船的負重,然後前來營救他們。兩只船在狂風惡浪中猛烈地搖晃著,撞擊著。經過一番艱苦努力,爵士的船總算靠上了翻倒的船,他跳上查理斯他們的船底,剛想用繩索把兩船連起來,船又被大浪沖開。在這危急的時刻,爵士勇敢地跳進翻騰的大海,奮力向他的船游去,經過一番努力,爵士終於爬上了他的船。他駕駛小船盡力靠攏,然後甩出一繩索讓查理斯系在翻船的船幫上。做完這一切後,爵士開船向東,查理斯和布林則用力向西拽繩,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小船翻轉過來。可是小船的引擎發生了故障,怎麼也發動不起來,他們三人不得不擠在爵士的船上返回「本傑明·鮑英」號輪船。

爵士他們稍事休整後,又踏上從育空河口到埃爾斯米爾島的艱險旅程。在這段近5000公里的旅程中,探險家們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充氣船和波士頓捕鯨船。他們從育空河逆流而上,又沿著馬更歇河上游順流而下,直貫波弗特海,然後北上穿過狂風霧濃、冰山出沒的西北航道,於8月21日到達北冰洋埃爾斯米爾島的坦奎里灣。爵士和查理斯徒步穿越該島,到達該島北岸的越冬地點。三個月後,探險隊的飛機給他倆送來了雪地摩托車和其他物資。當北極的冬季來臨之際,他們踏上征服北極極點的路程。

由於北冰洋海流的影響,埃爾斯米爾島上的冰層一層壓一層,把那些破碎的冰塊擠成道道冰牆,這一地區成為北冰洋有名的「壓力地」。這些冰牆平均高3米多,但高達十幾米的冰牆比比皆是。雪地摩托車是難以翻越這么高的障礙的,爵士和查理斯起初曾用斧子砍出一條通道,但這總不是個辦法。他倆商量以後,決定放棄摩托車,徒步向北前進。他們克服重重困難,走出幾十公里後,道路才比較平坦。他們立即與留守埃爾斯米爾島的爵士夫人聯系,不久,飛機又給他們送來摩托車。他們顧不得勞累,騎上雪地摩托車繼續前進。在行進途中,爵士不慎連人帶車跌入水中,他在查理斯的幫助下,好不容易才爬了上來,但摩托車、雪橇等所有裝備和物資都無法打撈了。

征服北極的旅程真是險象環生,稍有不慎,就會遭遇厄運。有一次,他們帳篷附近的冰層突然發現爆響,爵士和查理斯急忙跑出帳篷察看。冰層雖未破裂,但可怕的響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地傳來,令人感到萬分恐懼。爵士和查理斯沉著機智、頑強勇敢地面對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他們一路上砍呵,鏟呵,拖呵,終於在1982年4月11日,把英國國旗插上了北極極點。

離開北極極點,爵士他們踏上這次穿越南、北極的環球探險的最後征程。爵士計劃在6月初冰層破裂前到達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再滑雪通過島上多山的地區,到島的另一邊與「本傑明·鮑英」號輪船會合。從極點到輪船停靠地有好幾百公里的路程,誰知,他們出發不久,冰層竟提前裂開了。迫於無奈,他們選擇了一塊堅實的浮冰,在冰上搭起兩個小帳篷,打算隨冰漂流到達目的地。

在度過99個艱苦的日子後,他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回到「本傑明·鮑英」號船上。久別重逢的探險隊員們互相緊緊擁抱,都難以抑制勝利的喜悅。

當英國環球探險隊勝利返回英國出發地時,碼頭上歡聲雷動,人們對這些探險英雄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英國環球探險隊歷時3年,行程3萬多公里,終於實現了人類首次穿越南、北極的環球探險,在世界地理探險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

閱讀全文

與冰川融入越南什麼時候開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高鐵哪裡造 瀏覽:551
500萬印尼盾英文怎麼說 瀏覽:790
越南清真寺有多少 瀏覽:348
越南人打疫苗要用什麼手續 瀏覽:155
有多少個國家暗中支持伊朗 瀏覽:253
泰幣和越南幣哪個值錢 瀏覽:80
越南寫中國字多少錢 瀏覽:194
印度如何吞並海得拉巴 瀏覽:468
涼拌的義大利面叫什麼 瀏覽:118
伊朗外長談話線路說了什麼 瀏覽:145
去印尼打工怎麼回國 瀏覽:690
越南語明天我去找你怎麼寫 瀏覽:900
印尼有什麼體育網站 瀏覽:569
越南人游中國怎麼樣 瀏覽:858
您好中國英文怎麼寫 瀏覽:548
英國為什麼分為三個地方 瀏覽:401
為什麼印度那麼冷 瀏覽:843
為什麼英國喜歡下午茶 瀏覽:613
開普敦到中國飛機多久 瀏覽:158
印度伊馬替尼和瑞士的有什麼區別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