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生吃牛肉
牛肉不能生吃,對人體有害。
生食並不比烹飪更健康,適當的烹調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殺死寄生蟲和有害微生物,雖然烹飪食物的確會損失一些營養素,但是也有一些營養素的含量升高了。
生食易感染致病細菌及寄生蟲,生肉類生產、儲藏、加工及運輸的過程中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風險。常見細菌污染有生牛肉中的O157:H7型大腸桿菌,冷凍、辣醬、芥末、煙熏、飲酒等都無法完全殺死有害細菌,只有充分加熱才可以。生吃牛肉要當心牛帶絛蟲,不建議生吃牛肉的。
(1)越南怎麼吃生吃牛肉擴展閱讀:
吃牛肉的益處:
1、牛肉含鉀和蛋白質
鉀是大多數運動員飲食中比較缺少的礦物質。鉀的水平低會抑制蛋白質的合成以及生長激素的產生,從而影響肌肉的生長。牛肉中富含蛋白質:4盎司瘦裡脊就可產生22克一流的蛋白質。
2、牛肉是亞油酸的低脂肪來源
牛肉中脂肪含量很低,但卻富含結合亞油酸,這些潛在的抗氧化劑可以有效對抗舉重等運動中造成的組織損傷。另外,亞油酸還可以作為抗氧化劑保持肌肉塊。
3、牛肉含鋅、鎂
鋅是另外一種有助於合成蛋白質、促進肌肉生長的抗氧化劑。鋅與谷氨酸鹽和維生素B6共同作用,能增強免疫系統。鎂則支持蛋白質的合成、增強肌肉力量,更重要的是可提高胰島素合成代謝的效率。
4、牛肉含鐵
鐵是造血必需的礦物質。與雞、魚、火雞中少得可憐的鐵含量形成對比的是,牛肉中富含鐵質。
『貳』 越南式清燉牛肉怎麼做
材料
牛腱2.5kg
老薑250g
青蔥16支
乾燥月桂葉2g
花椒粒2小匙
米酒100ml
水適量
做法
4
將湯過濾後就完成了
『叄』 簡答越南的烹調方法
第一站西貢 菠蘿船魚露米飯和木瓜汁PAPAYA SAIGON,這里是杜拉斯的Cholon嗎?這里是陳英雄的故鄉嗎? 在西貢的又一個清晨,赤腳走到寬大的露台上,望見整條范老五街的生活:小店招牌上寫著難解的越南文;戴著斗笠的女人抱著裝滿法式麵包的筐;大狗悠閑地逛過咖啡店的門口,早起的三輪車夫招徠生意。街不寬,二層的法式房子有著木的百葉窗,白色泛黃的外牆上流過時光荏苒的痕跡。那些極大程度上滿足了旅人胃的咖啡館和西餐廳就遍布其間。 兩個煎蛋,一杯新鮮的木瓜汁,新的一天又從333餐館開始。門口不時掠過背著大包的鬼佬身影。范老五街是個大的集散地,最大程度地方便著像鳥一樣隨遇而安的旅行者。就這樣安逸地看著西貢完全蘇醒。另加了一盤木瓜.鮮木瓜有著嬌嫩的淺橙色,被盛在純白的瓷盤里,切成一片片.極喜歡它的發音:Pa鄄paya.暢快地吃完。 想起前一晚偶爾路過時,是如何被333餐廳俘獲的:它小而精緻,輕柔慵懶的爵士樂,簡單的木餐桌上擺著沒有任何花紋的純白瓷盤、咖啡杯、湯盅。沿著咯吱作響的木樓梯走上二樓,坐在開滿鮮花的陽台上.西貢的夜才剛剛開始。點了冰咖啡、木瓜沙拉,還有盛在新鮮菠蘿船里的用魚肉和新鮮蔬菜炒成的米飯。把特製的魚露拌進米飯,香味立即勾引了全部味蕾。我一直感嘆於魚露的神奇,只要那麼一小碟,就能擁有丘比特之箭的魔力。把最後一勺米飯送入口中,還能嗅到菠蘿的清香。 第二站芽庄 海灘上的現煮蟹蝦和口感最佳的冰咖啡 夕陽下的海灘上有挑著爐子的越南女人,你看著她將新鮮的蟹和蝦迅速煮成紅色 西貢和芽庄間是對發的9個小時的夜班車。每兩個小時,司機就會按規定停車休息10分鍾,於是相反方向的旅人也就有了機會交換彼此的信息.一位從河內南下的德國女孩告訴我,一定要多喝幾杯芽庄的冰咖啡,醇厚香濃,再往北去就只有熱咖啡了。於是我帶著這個願望繼續上路。 清晨6點,車停在海邊的一幢小旅館門前。這里就是越南最美的海灘之所在,海岸線很長很長,象一個告別的吻,綿延到不知名的遠方。匆匆在旅館卸下背包,就出來找咖啡。天有些涼,海灘上幾乎沒有人。正躊躇著要不要回去加件外套,忽然看見曾在西貢一起聊過天的鬼佬一家正在海邊的一家早餐店裡吃蘋果煎餅,於是欣喜地前去打招呼,順便點了冰咖啡和蝦米煎餅———有些滑稽的組合,但那微苦的咖啡的柔滑和鮮到脊樑的煎餅的厚篤徹底消散了我熬夜的疲勞。喝冰咖啡得有些耐心,要等濾器里的咖啡完全滴入杯中,再將它們倒入裝著冰塊和煉乳的大玻璃杯。 在芽庄的白沙灘上躺了整整一個下午,曬太陽,在傘下翻書,聽音樂,睡著又醒來。覺得自己是一頭失憶的小獸,漸漸忘了食慾以外的一切。當飢餓襲來時,終於等到了和母親年紀相仿的越南女子。黃昏,她們挑著擔走在白沙灘上,一頭是新鮮的海蟹和透明的大蝦,一頭是溫熱的爐火和不知名的調料。 她們用簡單的英語詢問沙灘上的人要不要來一些現煮的海鮮,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放下擔子,用扇子將爐火扇旺,沒過多久,就能從鍋子里撈出紅紅的美味。她們在盤子里澆上看似沙礫般粗糙的調料,我吃來卻覺能比過任何一家餐廳里的海鮮。就這樣坐在沙子里,吃上半個多小時,半飽後再散步到海邊的小餐廳里吃塊牛排,燭光會將葡萄酒映得更妖媚。 第三站會安 越南傳統小吃 會安的小鎮因為當地人精湛的裁縫手藝和漂亮的越南絲布料而出名 拐進小巷子後才知道會安有多美。干凈的院落,有綠蔓伸出的牆頭,狹窄的石板街。陽光照在街兩邊連片的淺藍或鵝黃的法式老房子上,還有巧克力色和埃及藍的百葉窗。市場里大把翠綠的蔬菜把越南女人的臉映得富有生氣。她們用越南語大聲交談,穿越南絲做的淺色褂子和棉布的深色長褲,梳一根長辮,頭發像海藻一樣的黑。 河岸的很多老房子里都是為我們這樣的外鄉人而設的餐廳和酒吧,鵝黃的外牆,門上爬滿青綠的植物,開淺色大朵的花。燈罩是用竹條編制的,在風中輕輕晃動。店絲毫不奢華,有著難得的從容和優雅。在縱橫交錯的河邊小巷裡來回穿梭,買輕柔的越南絲圍巾,有盤扣的白色棉布上衣,畫著老房子的陶盤和現做的小絹布燈籠。經過兩邊連片的餐館,看到店裡的桌椅都有著明顯的清代風格。選了一家坐下,因為喜歡它門口那四方的八仙桌和頭上用竹條編成的燈罩。這是一家很老派的傳統越南菜餐館,服務生拿來的菜單上居然沒有英文,但有比文字更有說服力的照片。那些都是我曾在Ky的餐廳里吃到過的小吃:鮮蝦米餅、蔗蝦、鮮蝦肉卷、米粉、烤肉串。 吃得嘖嘖贊嘆,心滿意足的表情使得坐在對面餐館門口曬太陽的兩個鬼佬也忍不住過來問我吃的是什麼,然後叫老闆每樣來一份嘗嘗。我很堅定地改變了旅行計劃,決定在這里多留一晚,好讓自己多享一天口福。 第四站順化 古皇城裡的鮮蝦米粉和甘蔗汁 在這樣的路上走著,隨時願意停下來,呼吸一下植物的清香 順化是越南的舊都。老城裡的皇宮也叫紫禁城,和北京故宮相比小了許多,殘破不堪。皇宮的外圍便是年代久遠的房子,全是一層樓,灰白色的牆,支撐起一個四方的城。老城裡仍然住著很多人家,每家都有一個面積不小的院子,種茂盛的爬藤植物,放著竹的搖椅和簡單的木桌。菠蘿蜜樹和不知名的植物在午後的風里搖曳,大狗安靜地待在主人身旁。有很小的孩子在樹陰下的小桌子上睡午睡,臉頰紅撲撲的。偶爾有女孩穿著白色的越南旗袍和藏青色的羊毛開衫騎車而過。沒有任何工藝品商店,沒有任何簇新的餐廳和酒吧。 沿途遇到一家米粉攤和一個榨汁攤。都是很矮小的木板凳和木桌子,坐滿老城裡的居民。我在他們身邊坐下,看到老人眼裡和善的微笑。老城裡如此安靜,可以聽到鳥叫和風撫過樹葉的沙沙聲,還有筷子夾起米粉的輕微聲響。高顴骨的越南女人動作極為麻利地做好一碗鮮香的米粉,加了紅潤的大蝦和大筷的香菜遞給我,要價15000盾。隔壁攤上,3000盾一杯的甘蔗汁里滴進青檸檬的汁,鉗入大塊的冰,一次可以連喝兩杯而絲毫不覺得甜膩。我發現我越來越貪心,因為我其實已經在新城剛剛吃過午餐。 越南美食鏈接 【魚露】越南菜最重要的秘訣是桌上那一碗魚露配料,吃過越南菜的人都不會忘記菜旁那一碗一碗褐色的蘸料。海魚加入鹽混合搗碎後,就能產生魚露,通常製作過程中要加井水過濾,才能製作出上等的魚露,吃的時候可加辣椒或菠蘿汁稀釋。 【滴露咖啡】是越南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是在杯子內放煉乳,杯口罩上鋁制過濾器,在過濾器內放好咖啡粉,再用熱水泡,讓咖啡滴到杯子內與煉乳混合,喝時加冰塊,非常好喝。 【越式春卷】春卷幾乎已成為越南的「招牌菜」,初次品嘗的人一定會被這道菜的「排場」嚇一跳,一盤春卷、一盤生菜、一盤米紙、一盤米粉、一盤青瓜酸蕎頭辣椒、一盤香花菜、幾碗配料和魚露等,將整張桌子佔了大半。 【甘蔗蝦】將配了材料的蝦裹在去了皮的甘蔗外圍,然後放在炭火上烤熟。吃的時候,可以仿包春卷的手法沾魚露或椒鹽吃,也可以不蘸任何調料直接吃,剩下的甘蔗因在火上烤?已經干萎,不過也可以啃啃的。 【牛肉七味】「牛肉七味」即以牛肉為素材,用7種不同的方法烹調出7種口味,包括:煎、煮、烤、炸、蒸、涮、名稱則為牛肉醮醋、鐵板牛肉、翠綠卷、網油牛肉、牛肉餅、沙律牛肉、牛肉粥,每道菜的風味都完全不同,大慨越南所有的牛肉吃法都在其中。 【糯米雞】享用一頓越式全餐時,糯米雞經常作為主菜。雖然名為糯米雞,但實際上是由一份糯米餅和一份烤雞組成。糯米餅是用糯米粉加蛋、水揉成團餅狀,然後放入油鍋中炸成金黃色的膨鬆脆餅;烤雞則在炭火上以蜂蜜塗抹烤熟。食用時,可分開蘸醬油或胡椒吃,也可以將雞肉包在糯米餅中吃。 【大頭蝦、軟殼蟹】一般食用大頭蝦時,為了保持鮮美的海味,大多用水蒸熟後沾胡椒鹽、檸檬汁吃,特別在十月旺季時,大頭蝦特別肥美,常見可重達1公斤的貨色。軟殼蟹的做法也很簡單,沾上木薯粉後清炸,除了有毒的鰓需去掉外,所有其它部分都可不必去殼即可吃。 【酸湯火鍋】酸湯大慨是最大眾化,也是「沒有選擇餘地」的熱湯。主要是以生魚為湯底,加入蝦仁、酸子、香茅、番茄、菠蘿、蔥、小豆芽、香菜等入鍋燉煮,味道非常酸,也非常鮮,除了當湯喝外,也可泡米粉或飯來吃。 【酸肉】是一種生豬肉,有點像火腿,通常用香蕉葉層層包裹,有時像粽子,也有長條形,到處都可以買到,只要打開葉子就可以生吃麵包做成的三明治,裡面夾著越南當地的肝醬以及蔬菜沙拉和辣椒等。
『肆』 生牛肉要怎麼拌才好吃,生吃的哦
牛肉河粉生吃法
生牛河上桌的同時,還會附上一盞「神燈」,內里有番芫荽、金不換、芽菜、辣椒及青檸,究竟該如何下手?還有那一小碟的辣椒醬跟海鮮醬,與生牛河又有何關系?原來,吃生牛河有一套獨特的「方程式」,現在我們就教你怎樣將生牛河吃出兩種滋味。
先在下配料前喝一啖湯,感受一下湯底的原味。
掐斷芽菜、金不換及番芫荽,放進湯內,味道才得以散發出來。
榨點青檸汁出來,就可以正式品嘗。抵得住辣的話,更可以一口辣椒、一口河粉吃,感受一下會噴火的生牛河!
這個食法的靈感來自越南一間讓客人任加配料的茶館。
喜歡原味,還是加入香料後的味道,這個就因人而異了,不過只要試一次,就會發掘出自己鍾意的口味。
別忘了那辣椒醬跟海鮮醬,是用來蘸牛肉吃的。吃之前應先把兩種醬料撈勻。因為生牛河的牛肉主要在於嫩滑,不過味道可能較淡口,撈過醬料就適合愛濃味的人士了!
很多人都會忽略了令生牛河更美味的秘訣,其實,餐廳附上的多種香料,都會少不了青檸、辣椒及金不換,那是帶起生牛河味道的泉源,品嘗時千萬不要忘記了。
『伍』 如何生吃牛肉
生拌牛肉(朝鮮族家常傳統菜)製法:
取牛裡脊切成細絲,用白梨切絲墊底,加白糖、醬油、香油、松仁末、熟芝麻、蔥、蒜、鹽、胡椒粉拌勻,另外,還另備醋精、醬油,食用時另行調味。
生拌牛肉:使用經過脫酸處理的"黃瓜條"(牛肩胛處的肉,每頭牛隻有兩塊),再經特殊的速凍保鮮處理,配上生菜、梨絲、青椒、紅椒等時鮮蔬菜,放入蒜沬、檸檬汁、黑胡椒粉,以及韓國傳統醬料,再磕入生雞蛋,然後拌制而成。其色鮮味美,質地柔嫩。 生拌牛肉絲
[原料]牛裡脊肉300克,白梨100克,炒熟的芝麻25克,香菜少許,精鹽、味精、醬油、醋精、醋、辣醬油、白糖、白鬍椒粉、蒜泥、蔥絲、香油各適量。 [製法]
(1)將牛裡脊肉切成絲,用醋精拌勻,然後放在涼開水裡洗凈醋精和血液,與芝麻和各種調料拌勻待用;把香菜洗凈,瀝干水分,裝入盤內墊底。
(2)盤內放牛裡脊絲和白梨絲,與香菜拌勻即成。
[特點]辣、鮮、香,微酸甜,質地脆嫩,別有風味。
『陸』 越南人吃飯主食是什麼
以大米為主。
越南人的飲食較清淡,以清水煮、煎炸、燒烤為主。他們吃飯用筷子,喜吃生冷酸辣食物,食糧以大米為主,愛吃粳米,也吃雜糧。
肉類有豬、牛肉和魚,尤其喜歡用鮮魚加工成「魚露」。「魚露」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料。蔬菜以空心菜為主,也種白菜、黃瓜、南瓜等。農村的京族、傣族等民族和城鎮的部分居民有嚼檳榔果的嗜好。
(6)越南怎麼吃生吃牛肉擴展閱讀:
越南人的習俗
古代越族人從擇偶到成親要經過六個主要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請期、納幣和迎親。如今這些儀式已被簡化,僅剩下提親、訂親和迎親。
提親是男女雙方家庭互相見面,正式建立起兩家的婚姻關系。男方家到女方家,請女方家允許男女雙方在做出結婚決定前建立更密切的關系,以進一步了解對方。
提親之後是訂親。訂親的聘禮是根據女方家提出的要求准備的,通常包括檳榔和蔞葉、酒、茶葉、冰糖蓮子、糕點等。彩禮將放在女方家的供桌上,並上香祭祀。隨後,一小部分彩禮將退還男方,作為「回禮」。
『柒』 越南令人發指的飲食習慣
越南盛產大米,人們曰常的主食是粳米,有的民族食糯米為主(如泰族)。同時也有一些雜糧,如玉米、木薯、馬鈴薯等。家常飯食是大米飯、清水煮空心菜、澆魚露和小螃蟹湯。其中用木鱉(一種蔬菜類植物)果汁拌的糯米飯特別受到喜愛,這種飯看上去晶亮鮮紅,味甘且有滋補作用。米飯一般用鍋煮,但在山區也有常用青竹筒燒飯的,糯米則通常用甑子蒸熟食用。麵食主要是烤餅和餡餅,越南人喜歡用米粉做餡餅、薄餅,以及各種各樣的粉條。燴米粉、牛肉粥也是受歡迎的大眾食品。越南的大型方、圓糯米棕子是特色食品,過節時食大個糯米粽子。
副食品有各種蔬菜、肉、禽、蛋、魚等。豬肉、牛肉、魚肉和雞肉是主要肉食原料。調味品主要有豆醬和魚露。餐具為中式的碗、筷等。
越南鄰近我國,廣東菜館在這里早有開設,越南人受廣東口味影響較深,喜歡喝中國茶,喜歡吃魚、蝦、鮑魚、海參、魚翅、瘦肉和雞,也愛吃狗肉。吃萊口味宜清淡,不喜歡吃辣,喜歡吃糖醋類和醋溜類萊餚。烹調喜炸、清蒸、燒鹵等。不論城市或鄉村,火鍋都是經久不衰、受人歡迎的。越南人愛用花生油烹制菜餚。特別喜歡用干蒜瓣來炒牛肉。竹筍是越南人喜吃的萊餚。
越南海岸線長,海產多而價廉,在一些沿海城市如芽庄等,餐廳供應的海鮮很有特色。越南的湖泊、河港、水塘也很多,所以魚在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魚的吃法多種多樣,熬、煎、煮、腌等。越南人將一些墨魚、蝦或魚肉等腌過,將炭爐放在餐桌上,上鋪鐵網,客人就將墨魚等放在網上烤熟,很受遊客歡迎。尤其喜歡食用鮮魚加工而成的「魚露」,魚露是魚肉和鹽溶化而成的汁液。魚露是佐餐必不可少的調味品,故有「看魚露下飯」之說。農村中還喜歡做小螃蟹湯。
越南人喜歡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這是越南的傳統吃法。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還有各種香菜,如芫荽、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作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
到越南旅遊,不可不品嘗越南的小吃,可以到大排檔去,在那裡才能嘗到地道的越南小吃,以一飽口福。首先應該品嘗河內的螺螄粉和湯河。在胡志明市,可以品嘗富有特色的牛肉火鍋。這種火鍋最大的特點,是鍋底用酸醋來做,將切成薄片的瘦黃牛肉放人翻滾的酸醋中略為一涮,然後蘸上作料,伴以切成細絲的空心菜、生菜和各種香萊,吃起來回味無窮。
越人最喜食的佳餚是孵化十天、半月的鵝蛋,鵝蛋用沸水煮熟,然後趁熱放在擺有香草和紅辣椒的碟子上食用。美味食品還有煮蠶蛹,蠶蛹加少量蔬菜,用薄餅裹好,煮熟。美味佳餚中還有一味,即香蕉葉裹生鹹肉。
越南的素菜較為有名,可以用豆腐為原料煮出許多味道不同的菜式,再加上各種蔬果,令人百吃不厭。
酸湯也是胡志明市的一道特色菜餚。酸湯並不是用酸醋做的,而是用一種當地出產的酸子,酸子是一種當地生產的形如刀豆的豆科植物的核,帶有酸味。酸湯中除酸子外,還放斑魚、豆芽、蕃茄和香萊,煮出來的湯味道極為鮮美。
越南特色小吃
魚露
魚露是越南人喜歡的一種佐餐調料。魚露的加工製作十分繁瑣復雜。在產魚旺季,將鮮魚裝進魚筐,用腳踐踏以去魚鱗,後除去內臟,洗凈,裝入專門用來製造魚露的大木桶內,放人適量的鹽巴,在木桶的下部放置一根小管導人另一空桶內,三五天後,將原空桶中的魚汁倒入魚桶中,待其流滿後再倒回去,如此反復多次,最後流出的魚汁便是魚露原汁。將魚露原汁運回家,裝入大桶或大瓮中,放在炎熱的日光之下曝曬20天左右,就成魚露了。將魚露分裝到玻璃或瓷瓶中,密封,打上商標,留以食用或拿到市場上出售。魚露的整個製造過程,共需五六個月之久。魚露置於陰涼乾燥處,妥善保存,常年不壞。在越南各民族中,岱人的「田魚露」頗負盛名,遠銷越北山區的各個少數民族中。
魚露剛吃起來有股異味,隨後您會感到別有風味。京族人善於將一種土名為「卡喀姆」的小魚加工成魚露,長期保存起來,供淡季食用。魚露營養豐富,既可供人們日常直接食用,也可當作菜餚的調料。無論什麼菜餚,只要放上適量的魚露,菜的味道就會變得鮮美可口,這是越南的一種獨特風味食品,不可不嘗。
雞粉
河內的雞粉久負盛名,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萊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撒在粉上,加上紅的、白的雞絲,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擠,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螄粉貴一倍多,約5000盾,值得一嘗。
螺螄粉 這種圓粉條比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略細,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凈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螄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螄湯、辣椒和其他調味品。
湯河
這是越南很地道的食品,將河粉放在湯內一燙,上面鋪上配料,再加上湯,就成為湯河。配料有雞絲、豬手、生牛肉等,是最廉價、味好的食品。
牛肉粉
使用的米粉用優質大米製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作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入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蝦餅
蝦餅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麵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人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
肉粽
肉粽是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里才能吃上。這種肉粽是完全用肉做成的,在農村,每當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粽。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人石臼中舂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人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
春卷
春卷是越南的名點,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人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萊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作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綠豆糕
這是越南傳統糕點。綠豆糕選用上等綠豆,磨成十分細膩的粉末,再加上精白糖和油脂,吃起來酥軟香甜。上等的越南綠豆糕出產於離海防不遠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龍牌為最佳,海洋綠豆糕包裝精美,旅遊歸來帶上幾包,可用以饋贈親友。
灌腸
越式灌腸也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瘦肉末和各種香萊,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烤魷魚
這是胡志明市小吃的一大特色。小車上有一盆通紅的炭火,一旁擺著魷魚干。魷魚大小隨顧客自己挑,魷魚放到炭火上烤得焦黃後,再壓成又長又大的薄片,然後塗上黃皮醬、辣椒醬等作料,捲起來吃。
水果
越南四季都有水果珍品,有名的果品,有香蕉中的臘蕉、蘋果蕉,橘中的李仁橘、前江橘,柚子中的青茶柚、邊和柚,菠蘿中的檳力菠蘿,芒果中的高嶺芒果,菠蘿蜜中的處女蜜,荔枝中的清河荔枝、邦美蜀荔枝等。榴槤更是味道香美的果晶。
越南服飾文化
越南國服
越南女子習慣在正式場合穿著國服「長衫」。長衫是越南女性獨特的傳統服飾,通常以絲綢類質料輕盈軟薄的布料裁剪,款式類似中國旗袍,但衣褲自腰以下開高衩,配上同花式 或白色布料的寬松長褲,不論蹲、坐、騎車都很方便。
越南長衫除了手工精細考究外,還不相當講究穿著的身段,因此每個人穿起來都非常合身好看,個人和衣服都格外凸顯啊娜多姿。頭戴竹笠、身穿開叉長衫及一襲長褲,恐怕是大多數人從越戰片中或圖片獲得的「越南人」印象,但如果你是乘搭越南航空公司的飛機到越南,機上空中小姐的傳統 服飾,一定會使你忍不住多看兩眼。
這種已成為越南國服的傳統服裝「ao dai」,有點類似中國 的旗袍。長衫部份,腰部以上剪裁合身,腰部以下寬敞,左 右各開叉至腰部,內著寬筒喇叭褲。極盡合身的上衣,配上飄逸的裙擺及長褲,無疑將嬌小玲瓏的身段襯托得更優美, 特別是開叉下似隱若現的白晰小腹,更不時流露萬種風情。
現在越南女性所穿的國服,無論在布料、色彩,或款式方面 ,都較從前多些變化。例如,從前的裙擺比較長,而現在的 長度約離地面十至二十公分,年輕少女則偏好及膝的長度,方便駕駛機車。此外,從前的服裝顏色富地方色彩,北越婦 女喜好茶色,中部婦女偏愛紫色,南越婦女多著白色或前面 綉花,但目前幾乎沒有分別。為了特意強調傳統國服的優雅 ,西式高跟鞋也成了不可缺少的配件。
數十年前,越南婦女在外出或見客人時,多著「Ao Dai」,但自一九四五年革命成功後,政府曾經針對服裝作過改革, 於是著這類服裝的人漸漸減少,加上實際上的方便和受西方 文化的影響,目前這種國服幾乎只有在結婚、慶典或選美會上才可見到了。
近年來,越南政府也開始鼓勵婦女在正式場合穿著國服,同 時也規定初中以上的女學生以傳統服裝為校服,所以當我們 在胡志明市街道上,時有遇到穿著傳統服裝的竟然都是女學 生。
大慨因為「革命任務」的需要,一九五四年南北越分裂後,北越政府將越南服裝作了一次改革,中部、北部婦女以穿白 短衫「Ao Baba」黑色長褲,短衫為圓領、長袖,前面有扣子,兩旁有口袋,有點像日本式的睡衣。
除了長袖外也有人穿半袖或無袖的短衫,短衫幾乎都在長褲外。(一套勞苦大眾的打扮)最 近,年輕的婦女也逐漸改變樣式,擺脫過去「革命年代」單調的式樣。當時北越地區的男女老少,清一色「Ao Baba」外,也有所謂的人民服(即藍色工人裝)軍人的服裝也差不多同 款(顏色為綠色),這位服裝設計師應該得『百搭萬用服裝設計大獎』。
南越的女性,受西方文化較深,服飾上也較為西化,特別近年來對外開放,國外的時裝充斥市場,年輕人似乎將牛仔褲視為「現代」的符號,而胡志明市也有不少女性開始穿著西式裙裝,甚至在某些場所也可看到迷你裙。當然,大多數的越南婦女仍然相當保守,堅守穿長褲的傳統。
冬天時,中、北越氣溫較低,但年輕的一輩,不願穿棉襖,而改穿毛衣或夾克,南越氣溫較 暖和,幾乎終年如夏,一件外套就可以度過整個冬天。
和許多民族一樣,越南人在婚、喪、喜慶等重要節日中,也有特別的服裝,例如,在傳統結婚典禮時,新郎和新娘都必須穿著正式的傳統禮服。新郎身穿絹質黑色或深藍色長袍,頭戴同色布帽,新娘穿白絹質黃色國服,外披白紗長衫,頭戴黃色布帽。由於部份越南人信奉天主教,所以結婚時也著西式白紗舉行婚禮,而也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偏好西式禮服,因此出租西式禮服的商店到處可見。喪禮時,家屬需著素色的傳統服裝,頭上綁白布條,而參與祭祀的男性需著黑色服裝,女性則著素色服裝。
笠帽
提起越南服飾,當然也不能不介紹最能代表越南特色的帽子 ── 竹笠
越南的竹笠,是用草和竹子編成,質輕、透氣、防曬及防雨,非常適宜低緯多雨的氣候,它最大的特徵,是它的圓錐狀的造型。據說,越南的斗笠是為了配合從前農民們的長發。大約在二十世紀初,當時,無論男女都留長發,外出耕作時,為了方便,必須用布將頭發纏在頭頂上,而可大可小的圓錐橫切面,恰好能適應各種尺寸的頭,於是這種形式便一直流傳下來。即使到了今日,無論農村或城市,也無論男女老幼,這種斗笠仍然廣受喜愛。越南笠帽原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備品,不論是外出工作或上街都會戴著它,長久以來早已成為越南人的標志之一,而到越南的觀光客更喜歡帶回家做紀念,使越南的笠帽走入藝術的層面。越南笠帽最出名的莫過於順化笠帽,不但做工精細,質材也特別考究,例如必須選擇青嫩足歲的葉子,因為若太老色澤易變黃、粗糙且不夠柔嫩,有了適當葉片之後,更要有適宜的曝曬時間,然後放在火上烤得剛剛好,才不會讓葉片變得斑剝或起麻點。此外,順化笠帽在兩層葉片之間,還會加上順化古城表徵的透明圖案,有時也會是一首歌謠或古詩,相當別致。
漆器
越南漆器的製造技術最早可溯至三~四世紀,其產品包括畫作、屏風、盒子、花瓶、托盤及棋盤等,目前並且已漸漸成為越南的出口大宗。漆器的製作過程頗為繁瑣,首先需選好畫板,在塗上數層漆料之前皆不可有任何損壞或刻痕。選好畫板後,先塗上薄溥的一層棉花或絲料,再塗上一層漆,然後放在陰濕的地方2~3天,等掠乾再塗另一層漆,為了使表面光滑,漆匠通常會再塗上一層由磨粉、鋸屑及陶土製成的漆料,等這些塗料乾了之後,再用濕的浮石來琢磨畫板的表面,每次塗上新漆之前都必須用幾天的時間來掠乾畫板,經過4~5道重復的手續後,才能開始在畫板上作畫。
如果漆匠選擇蛋殼或其他軟體動物的殼,還必須將圖案的形狀刻在上面幾層的漆料上,再用黑色的漆料將凹處塗黑,這些黑色塗料具有黏著性,只需用小鐵槌輕敲圖案上的蛋殼便可使之附著在上面。越南漆器的製作過程實在是相當繁瑣,因此,越南人也不斷在研究擴展漆器藝術的潛能,使越南漆器成為細致且富創意、頗富民族特色的藝術。
胡志明鞋
「胡志明鞋」也是世界有名的越南鞋。原來在革命之父胡志明領導越南對法作戰時,許多軍民,拿從法軍奪來車輛的輪胎作成涼鞋,既耐用又方便,又不用錢購買,幾乎人腳一雙,於是稱為「胡志明鞋」,現在經濟開放了,則改為用皮或合成皮製作,成為一般人民的外出涼鞋,但一些年 輕人還是喜歡穿皮製的拖鞋出街。
『捌』 越南飲食習慣
越南盛產大米,人們曰常的主食是粳米,有的民族食糯米為主(如泰族)。同時也有一些雜糧,如玉米、木薯、馬鈴薯等。家常飯食是大米飯、清水煮空心菜、澆魚露和小螃蟹湯。其中用木鱉(一種蔬菜類植物)果汁拌的糯米飯特別受到喜愛,這種飯看上去晶亮鮮紅,味甘且有滋補作用。米飯一般用鍋煮,但在山區也有常用青竹筒燒飯的,糯米則通常用甑子蒸熟食用。麵食主要是烤餅和餡餅,越南人喜歡用米粉做餡餅、薄餅,以及各種各樣的粉條。燴米粉、牛肉粥也是受歡迎的大眾食品。越南的大型方、圓糯米棕子是特色食品,過節時食大個糯米粽子。
副食品有各種蔬菜、肉、禽、蛋、魚等。豬肉、牛肉、魚肉和雞肉是主要肉食原料。調味品主要有豆醬和魚露。餐具為中式的碗、筷等。
越南鄰近我國,廣東菜館在這里早有開設,越南人受廣東口味影響較深,喜歡喝中國茶,喜歡吃魚、蝦、鮑魚、海參、魚翅、瘦肉和雞,也愛吃狗肉。吃萊口味宜清淡,不喜歡吃辣,喜歡吃糖醋類和醋溜類萊餚。烹調喜炸、清蒸、燒鹵等。不論城市或鄉村,火鍋都是經久不衰、受人歡迎的。越南人愛用花生油烹制菜餚。特別喜歡用干蒜瓣來炒牛肉。竹筍是越南人喜吃的萊餚。
越南海岸線長,海產多而價廉,在一些沿海城市如芽庄等,餐廳供應的海鮮很有特色。越南的湖泊、河港、水塘也很多,所以魚在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魚的吃法多種多樣,熬、煎、煮、腌等。越南人將一些墨魚、蝦或魚肉等腌過,將炭爐放在餐桌上,上鋪鐵網,客人就將墨魚等放在網上烤熟,很受遊客歡迎。尤其喜歡食用鮮魚加工而成的「魚露」,魚露是魚肉和鹽溶化而成的汁液。魚露是佐餐必不可少的調味品,故有「看魚露下飯」之說。農村中還喜歡做小螃蟹湯。
越南人喜歡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這是越南的傳統吃法。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還有各種香菜,如芫荽、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作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