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越南旅遊攻略
2014年越南旅遊攻略:
如果你想自己去玩的話,那你可以搭從河內搭飛機先到順化,一兩百塊最多。。
或者可以去越南那邊的旅遊公司搭旅遊大巴,很便宜的,三四十塊錢應該。你可以不住他們提供得旅館,就搭他們的車,去到了後再去找旅館,那邊的旅館也很便宜的,五六十到一百來塊。。
不過可能順化不怎麼好玩的,還不如去美奈,牙庄這些地方。。
本人覺得越南的住宿費相當便宜,吃喝方面如果是在越南的河內、胡志明等大城市就跟中國的費用差不多。不過越南的旅遊景點的門票等沒有中國的誇張。中國飛機到越南來回差不多3k,其他的費用要看個人想在越南怎麼玩兒了。如果是平民的玩兒法那就很便宜啦。
總之,走遍越南南北的景點應該要一周的時間。10K就能輕松搞定了!
1、請隨身攜帶身份證原件(小孩需攜帶戶口本原件)。
2、人民幣在越南市場流通。越南時間比中國慢一小時,如越南9點,則中國10點。
3、凡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小孩持戶口本均可報名參游(除法律規定不準出境的五種情形、港澳和台灣地區遊客外)。敏感地區和特殊身份遊客按特殊情況申辦。
4、越南北方氣候:5月至11月為夏季雨天,氣溫高達38度,空氣濕度大;12月至4月為冬春
季,平均氣溫為18度。出門在外,提醒您攜帶雨具及防曬品。
⑵ 有關越南城市化的一些資料,高分!
越南自2006年加入WTO之後,吸引外資最多的行業就是房地產。另一方面,越南入世的同時,也急於想把國有企業扶起來,銀行向一些國有企業放了很多款,不料這些國有企業卻把大把的金錢投到房地產上。過多的資金推高了需求並不牢固的市場,讓尚處「嬰兒期」的越南房地產業突發「高燒」。
目前,開發商放緩了樓盤的開發進度。一是因為銀行大幅加息,令其融資成本提高;二是購房者在觀望,導致需求減少。在政策、市場雙重作用下,越南一些城市的房價持續回落,政府對樓市的調控措施已初見成效。
越南政府已經意識到,地產商開發的高檔住宅過多,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房子則較少。因此,從今年起也開始鼓勵發展經濟適用房。
越南中國商會胡志明市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岩認為,過去越南的老百姓習慣幾代同堂地住在兩三層樓高的小樓里,現在一是人多地少,資源有限;二是獨立的小洋樓也貴,所以,未來越南的城市化,只能走「大盤開發」的道路。而由於像胡志明市這樣的大城市拆遷很難,所以,大的房地產商都是沿著城市規劃,到新區布局。「城市化將會加快越南房地產業的發展。」
而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越南分公司的總經理余索認為,越南這次「金融動盪」造成的影響,主要打擊了炒樓者,對越南樓市長期發展反而是好事,可以讓購房者、開發商更加理性地看待樓市。「長期來看,越南房地產潛力很大,這是需求決定的,僅胡志明市就有700萬~800萬常住人口。」
⑶ 萊因河流經的區域包括
萊茵河在歐洲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它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流經德國注入北海,沿途的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和荷蘭都留下了它的足跡。自古萊茵河就是歐洲交通最繁忙的水上通道。萊茵河流經德國的部分長865公里,流域面積佔德國總面積的40%,是德國的搖籃。從科隆到美因茨的近200公里的河段是萊茵河景色最美的一段,這里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見底。人們坐在白色的遊艇之上,極目遠望,碧綠的葡萄園層次有序地排列在兩岸,一座座以桁架建築而引人注目的小城和五十多座古堡、宮殿遺址點綴在青山綠水之中。一段段古老的傳說不時把人們的思緒帶向遙遠的過去,人們深深地陶醉在這充滿浪漫情趣的多姿多彩的萊茵河美景之中。
萊茵河航運十分方便,是世界上航運最繁忙的河流之一。萊茵河幹流全長1320多千米,通航里程將近900千米,其中大約700千米可以行駛萬噸海輪。萊茵河還通過一系列運河與其他大河連接,構成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
在賓根城外萊茵河心的萊茵島上有一座「鼠塔」。據說它是由羅馬元帥德路威斯在公元前8年修建的關稅塔。相傳公元10世紀時,美茵茨主教哈托二世為人吝嗇殘暴,他不顧百姓的飢苦,把大量糧食藏在塔中。百姓忍無可忍。將他禁錮在塔中,主教最終成了成群的老鼠的美餐。由此,「鼠塔」成了關稅塔的別名並一直流傳至今。今天「鼠塔」作為萊茵河上的信號塔指導著來往船隻的航行。與塔隔河相望的是享有「紅葡萄酒之鄉」的美譽的阿斯曼斯豪森市。尼德瓦爾德紀念碑高高聳立在尼德林山下。紀念碑高35.5米,是為紀念1871年德意志統一帝國而建造的。
順萊茵河而下,地處聖·哥阿和聖·哥阿斯豪森之間有個地勢十分險惡的狹窄地段,右邊有巨石赫然突起,直刺雲天,這就是「羅累萊山崖」。崖高132米、寬90米,徒峭的岩壁像一個美麗的少女亭亭屹立於萊茵河的彎角處。每當河水下降時,人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危險的「七少女」暗礁,傳說它是由鐵石心腸的美女變成的。這些奇特的暗礁在落日余輝的照耀下就像少女在梳妝打扮,姿態嫵媚迷人。自古已來,這里暗礁林立、漩渦四起,給無數的船夫帶來了災難,並由此產生了船夫被妖女羅累萊的美姿及動人的歌聲所迷惑而喪身江水的動人傳說。這是萊茵河浪漫色彩的象徵,每當遊船在此經過,羅累萊之歌就會響起,美妙的歌聲把人們帶進了童話般的夢境之中。
在萊茵河畔有一座歷史名城呂德斯海姆,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它因其擁有一條中古時代的德洛塞爾小巷而聞名。如今,這座小城已成為旅遊者必經之道。德洛塞爾小巷巷寬不足5米,兩旁排列著一座座黑色桁架小樓,樓層向街心突出,即險且極富建築藝術美感。樓上樓下鮮花點綴,鋪面精細而高雅。小巷的路面是用石子鋪成的。這里天天都有快樂的慶祝活動。古老的建築藝術、歡樂的節日氣氛,無不令遊客在此樂不思返。
萊茵河兩岸的許多重要城市,如美因茨、科布倫茨、波恩、諾伊斯和科隆,它們原本都是從軍事基地變為貿易場所而後發展成為現代化城市的。在萊茵河兩岸至今仍保留著五十多座城堡、宮殿的遺址,每座城堡都有它們自己的名稱。每一座古堡都有一段古老的故事和傳說,它記載著英雄們氣吞山河的業績及幽幽的兒女戀情。古老的城堡、迷人的傳說伴隨著游者整個萊茵旅程。
中上游萊茵河河谷
英文名稱:Upper Middle Rhine Valley
編號:516-026
相關聯接:http://whc.unesco.org/sites/1066.htm
2002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Ⅱ)(Ⅳ)(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遴選標准:
標准(Ⅱ):兩千年來,中萊茵河河谷作為歐洲最重要的運輸線路之一,一直促進著地中海和北部之間的文化交流;
標准(Ⅳ):中萊茵河河谷是一處與眾不同的文化景觀,這里不但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而且積聚了兩千年的豐厚文化底蘊,它的民居、運輸設施、土地使用都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
標准(Ⅴ):中萊茵河河谷是狹窄河谷中發展傳統生活方式和通訊方式的典範。兩千年來峽谷陡峭的斜坡形成了獨特的景觀,但是這種土地使用模式面臨著當今社會生態壓力的日益威脅。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延綿65公里的中萊茵河河谷,和它沿途的古堡、歷史小城、葡萄園生動地描述了一段同多變的自然環境相纏繞的漫長的人類歷史。這里發生了眾多歷史事件,演繹了許多傳奇,幾個世紀以來,為無數的作家、畫家和音樂家提供了靈感。
簡介:
萊茵河是德國最長的河流,全長1320公里,從瑞士發源,流經瑞士、德國、法國、荷蘭四個國家。在德國境內有867公里。沿途風景最美的一段在中游的萊茵河谷段,從德國的美因茲(Mainz)到科布倫茨(Koblenz)間。為了保護自然風景的原貌,萊茵河河谷段沒有架設橋梁,往來兩岸都靠輪渡。兩岸風景有點像中國的三峽,但山沒有三峽的高、陡。沿河兩岸山坡上遍布葡萄園,點綴著無數羅馬時代的古堡。歐洲還沒有哪一段大河流域風光能象這一段50公里長的萊茵河中游那樣,薈萃了如此密集的、有幾百年歷史的自然與人文渾然一體的景觀。
早在200年前,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詩人和思想家們就被萊茵河的魅力所傾倒,為她奉獻了無數美麗的詩篇,因此有「200年萊茵浪漫」一說。公元1802年,克萊門斯·馮·布倫塔諾和後來成為他的連襟的阿希姆·馮·阿爾尼姆共同進行了一次萊茵文學之旅,沿途收集兩岸民謠和傳說,日後整理成民間詩集「魔術號角」,其中有著名的「魔女羅蕾萊」。羅蕾萊(Loreley),德國著名詩人海涅詩歌的神話傳說故事中的女妖。這段河段彎多水急,往來的船隻經常出事。相傳這是因為有個美麗的女妖羅蕾萊用她甜美的歌聲使得船夫神迷的原因。河道旁有披著長發的羅蕾萊的雕像。二十多年後,通過浪漫主義詩人海涅之筆羅蕾萊成為了萊茵河浪漫的象徵。十九世紀英國最偉大的風景畫家,印象派先鋒威廉·特耐爾曾於公元1817年帶著素描本從科隆一路畫到美因茨。
無數的詩人、畫家、音樂家使這條兩岸點綴著古老城堡的河谷充滿了神奇的色彩。中等山脈的火山岩引發了許多礦泉。德國「葡萄酒之路」(Weinstrasse)在法爾茨森林旁通過。該州眾多的美麗景色常年都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到此游覽、休假和療養。
萊法州是中歐地區文化歷史最古老的地區之一,萊茵河畔曾是凱爾特人、羅馬人、勃良第人和法蘭克人生息之地。在萊茵河畔、施佩耶爾、沃爾姆斯和美因茨聳立著許多中世紀時建造的巨大的皇帝大教堂。德國最古老的猶太教堂(羅馬風格,建於公元1034年)就位於沃爾姆斯。古老的城市特里爾是卡爾·馬克思的出生地。
科布倫茨(Koblenz),是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二戰中遭嚴重破壞。主要的古老建築集中在老城。德意志之角(Deutsches Eck),處在萊茵河和支流摩賽爾河交匯處的三角洲。這里成為德國統一的象徵,因此稱為德意志之角。平台上在東西德統一後重新豎起了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的騎像。沿三角洲是德國13個州的州旗。山上是俯瞰萊茵河谷最好的地方。帝國紀念像(Niederwald Denkmal)紀念公元1871年德意志帝國的建立。瑜德斯海姆(Rudesheim),是萊茵地區著名的葡萄酒小鎮。以「雷司令」白葡萄酒聞名。鎮中最有名的是一條叫Drosselgasse的狹窄小巷,兩邊都是禮品店、餐館和酒館,當然不要錯過這里的酒窖,他們出售自己釀造的白葡萄酒,你可以在酒窖品嘗到各種品質的葡萄酒,店員會熱情地向你介紹如何品嘗鑒定葡萄酒。在葡萄酒博物館你可以了解整個葡萄酒的歷史和釀造過程,也能品嘗到葡萄酒。
歐洲的黃金水道--萊茵河
名稱
名稱: 歐洲的黃金水道--萊茵河
主題詞或關鍵詞: 地球科學
欄目關鍵詞: 科普知識
內容
歐洲的黃金水道--萊茵河
世界著名的西歐第一大河萊茵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德國和荷蘭,最後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萊茵河全長1320公里,全年水量充沛,自瑞士巴塞爾起,通航里程達886公里;兩岸的許多支流,通過一系列運河與多瑙河、羅訥河等水系連接,構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萊茵河所流經的是歐洲的主要工業區,人煙稠密。德國的現代化工業區魯爾就在它的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在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通過4條人工開鑿的運河和74個河港與萊茵河聯成一體,7000噸海輪可由此直達北海。萊茵河的航道就像公路一樣,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塊里程碑,上面標注著公里數。萊茵河不僅保證了魯爾區的工業用水,還為魯爾區提供了重要的運輸條件。正是依靠著這種便利的運輸條件,大批鐵礦砂和其他礦物原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國外運到這里。魯爾工業區與荷蘭內河航運網之間運輸十分繁忙,每天船隻來來往往,就像大街上的車水馬龍,貨運量居世界前列。
萊茵河上游瑞士北部與德國交界的地方,有寬達110米的萊茵河瀑布。膽大的遊人可以乘著小舟,隨波起伏直抵瀑布下面。萊茵河中游,從賓根到德國波恩這一段,峽谷幽深曲折,景色十分壯麗,關於萊茵河的許多古老的傳說都發生在這里。
萊茵河水文特徵--水位常年較滿;流速較緩慢(因為地形平坦)、平均;流量春夏為汛期(原因是啊爾卑斯山的積雪融化),季節變化明顯,6-7月為高峰;水溫隨氣溫變化;大部分流域無冰期。其他特點:是歐洲通航里程最長的河流。
⑷ 紅海和地中海之間的通道是什麼
紅海和地中海之間的通道是蘇伊士運河。紅海與地中海之間有一條名為蘇伊士運河的通道。紅海與地中海之間最早是一塊比較狹窄的陸地,稱為蘇伊士地峽,後來人們修建了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使印度洋到大西洋之間海洋交通便利。
蘇伊士運河的作用
蘇伊士運河,又譯蘇彝士運河,1869年修築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歐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
蘇伊士運河的建成使得非洲大半島變成非洲大陸,埃及橫跨亞非,西南亞、東北非以及南歐的貿易更繁忙。
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非洲間的分界線,同時也是亞非與歐洲間最直接的水上通道,運河西面是尼羅河低窪三角洲,東面較高,是高低不平且乾旱的西奈半島。
⑸ 世界最重要的16條海峽都是哪些海峽
1.麥哲倫海峽:位於南美洲大陸南端同火地島等島嶼之間。在巴拿馬運河開航前,為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海上要道。該海峽由在兩班牙供職的葡萄牙探險家費爾南多·麥哲倫在首次環球航行時,於1520年發現並率隊通過。後人為了紀念這一發現,便將此海峽命名為麥哲倫海峽。
2.德雷克海峽:在南美洲南端同南設德蘭群島之間的深水道,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1577年~1580年英國入德雷克率領英國探險隊環球航行時通過此海峽,後海峽因此得名。
3.直布羅陀海峽: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與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兩國之間,是溝通大西洋與地中海的唯一海上通道。公元711年摩爾人伍麥葉王朝的軍官塔里哥率7000人渡海攻打西班牙,塔里哥親率軍隊強行登陸,並站在今直布羅陀一岩壁上指揮作戰,大勝10萬西班牙軍隊。塔里哥下令在該處修建城堡,並將此登陸處命名為「傑貝勒塔里哥」,阿拉伯語意為「塔里哥山」,英譯名為直布羅陀。後古城之名也就成了海峽之名。
4.英吉利海峽:法國稱為拉芒什海峽,位於大西澤東部的英國和法國之間,因海峽東窄西寬,如同衣袖,故名。而英語中英吉利的意思為「英格蘭的(海峽)」,因其位於大不列顛島英格蘭東南,故名。
5.多佛爾海峽:法語名為加來海峽。在英吉利海峽東部,介於英法兩國之間。多佛爾海峽得名於流經海港城市多佛爾的同名河流。多佛爾在威爾士語中和愛爾蘭語中均為「水流」之意。
6.莫三比克海峽:在印度洋南部偏西馬達加斯加島與非洲大陸上的莫三比克之間,海峽名稱即源於莫三比克國家的名字。莫三比克在斯瓦希利語中為「光明來到」之意,充分表達了莫三比克人民熱愛自由和獨立,並對未來充滿信心的願望。
7.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因其位於土有其境內,故稱為土耳其海峽;又因其是地中海誦往黑海的唯一海峽,故又稱為黑海海峽。土耳其海峽位於土耳其的亞洲部分與歐洲部分的領士之間,故又是亞歐兩大洲的分界。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包括黑海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以及位於愛琴海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達達尼爾海峽。
8.曼德海峽: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的西南端和非洲大陸之間,是紅海和印度洋之間的唯一水上通道。曼德海峽名稱全譯為巴布·厄申·曼德,阿拉伯語中巴布意為:「門」,曼德意為「流淚」,全意即「流淚之門」。因為這裏海峽水道窄,風浪大,水流急,暗礁險灘多,航行困難,故帆船到此常傾覆,使航海者心驚膽寒,再加上聽到兩岸懸崖間風嘯凄歷的可怕聲音,常常催人淚下。
9.霍爾木茲海峽;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端與伊朗之間,是波斯灣出入印度洋的水上要道,又是海灣石油航運出口的必經之路。海峽中有霍爾木茲島,公元1100年阿拉伯人在島上建立霍爾木茲王國,海峽因此而得名。霍爾木茲系薩桑王朝第四任國王的名字,在波斯語中意為「光明之神」。
10.馬六甲海峽:位於亞洲東部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西北連安達曼海,東南接南中國海,是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重要海上航道。馬來半島上一個古代城堡,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稱滿刺加、麻六甲、馬拉甲,海峽因此而得名。其城名馬六甲,源於梵語,意為「大的島嶼」,而實際馬六甲城所在的只是一個大的半島。
11.台灣海峽:位於台灣島和中國大陸福建之間,因台灣島而得名。明朝中葉前,原安平地方有一土著民族叫「台窩灣」,其發音接近閩語「大員」、「大灣」、「台員」,後經官府正式命名為「台灣」。
12.白令海峽:位於亞洲東北部楚科奇半島和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半島之間,是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水上通道。公元1728年,丹麥航海家維圖斯·白令奉彼得一世之命,為查明亞洲和北美洲大陸在北方是否相連接,白令乘船從堪察加河口出發,抵達北緯67°18』處,證實亞洲和北美洲大陸並不相連,為了紀念這一重大發現,後人以他的名字將亞洲、北美洲之間的海峽命名為白令海峽。
⑹ 全球著名的海峽運河是什麼(8個)
世界重要海峽及運河1、馬六甲海峽 在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有一條細長的水道,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海,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溝通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海峽全長約l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馬六甲海峽,因沿岸的馬六甲古城而得名。
2、霍爾木茲海峽 (波斯灣 印度洋西北部邊緣海,又名阿拉伯灣,通稱海灣。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之間。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東南至霍爾木茲海峽,長約990公里,寬56~338公里。面積24萬平方公里。水深:伊朗一側大部深於80米,阿拉伯半島一側一般淺於35米,灣口處最深達110米。灣內有眾多島嶼,大都為珊瑚島。灣底與沿岸為世界上石油蘊藏最多的地區之一。淡水絕大部分來自西北面的阿拉伯河與卡侖河。因蒸發量超過注入量,故西北部鹽度(38-41‰)仍比東南海口(37-38‰)高。西北部水溫 16-32℃,東南部24-32℃。自古為海上交通要道。沿海居民從事航海、商業、漁業與采珍珠業者較多。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阿拉伯半島和伊朗的石油主要經波斯灣外運,海灣地區為世界最大石油產地和供應地,已探明石油儲量佔全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年產量佔全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所產石油,經霍爾木茲海峽運往世界各地。素有「石油寶庫」之稱。) "世界油庫的閥門"。霍爾木茲海峽("霍爾木茲"源出波斯語,意即"光明之神")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南部之間,形似人字型,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公里,最狹處只有48.3公里;南北寬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淺處10.5米,最深處219米。海峽中多島嶼、礁石和淺灘。西接波斯灣,東連阿曼灣,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霍爾木茲海峽自古就是東西方國家間文化、經濟、貿易的樞紐。特別在海灣地區成為世界石油寶庫之後,每天有400萬噸石油通過海峽運往世界各地,約佔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是波斯灣石油通往西歐、美國、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所以霍爾木茲海峽被人們稱為"海上石油通道的咽喉","世界油庫的閥門"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 。
3、直布羅陀海峽 "西方海上的生命線"。直布羅陀海峽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南端與非洲大陸西北角之間,北岸為西班牙的直布羅陀(現被英國佔領),南岸為摩洛哥,直布羅陀海峽全長約90公里。兩岸山勢雄偉,景色優美。海峽西寬東窄,最窄處的西班牙的馬羅基羅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間僅13公里,海峽東端介於直布羅陀市和阿爾霍山之間;中段介於馬基羅和錫雷斯之間,寬22公里;其西面入峽處最寬,介於特拉法爾加角和斯帕特爾之間,寬43公里。東深西淺,最淺處水深301米,最深處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約375米。直布羅陀海峽是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的唯一水道,西歐、北歐各國進口的原油、原料及出口的工業品絕大部分要通過這里。因此,人們將其稱作"西方海上的生命線"。 4、土耳其海峽因其位於土耳其境內,故稱為土耳其海峽;又因其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峽,故又稱為黑海海峽。土耳其海峽位於土耳其的亞洲部分與歐洲部分的領士之間,故又是亞歐兩大洲的分界。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包括黑海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又叫伊斯坦布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土耳其內海)以及位於愛琴海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達達尼爾海峽(又叫恰納卡萊海峽)。 5、白令海峽 位於亞洲東北部楚科奇半島和北美洲西北端阿拉斯加半島之間(白令海峽是位於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的海峽),是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水上通道,也是北美洲和亞洲大陸間的最短海上通道。北連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南接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白令海峽長約60千米,寬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峽的狹窄和水淺削弱了北冰洋和太平洋間深層水的交換。海峽水道中心線既是俄羅斯和美國的國界線,又是亞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線,還是國際日期變更線。 6、曼德海峽 "世界戰略的心臟"。曼德海峽和亞丁灣相連,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和非洲大陸之間,是紅海的南大門。海峽長50千米,寬26~32千米,水深30~323米,呈西北一東南走向。曼德海峽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被西方人稱之為"世界戰略的心臟"。
蘇伊士運河著名的國際通航運河。位於埃及境內,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重要國際海運航道,連接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與印度洋聯結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全長約163公里。這條運河允許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南北雙向水運,而不必繞過非洲南端的風暴角(好望角),大大節省了航程。從英國的倫敦港或法國的馬賽港到印度的孟買港作一次航行,經蘇伊士運河比繞好望角可分別縮短全航程的43%和56%。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有時人們通過從船上卸下貨物通過陸運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紅海之間實現運輸。它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之一。它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際海運航道,每年承擔著全世界14%的海運貿易。蘇伊士運河從1859年開鑿到1869年竣工。運河開通後,英法兩國就壟斷蘇伊士運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利潤。 7、英吉利海峽英吉利海峽是隔離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海峽。其最狹窄的地域為多佛爾海峽,多佛爾隔海與法國加萊相望。 在英國和法國之間,「拉芒什海峽」屬於「英吉利海峽」的一部分。長560km,平均寬為180km。西通大西洋,東北經多佛爾海峽連北海,是國際航運要道。潮差較大,有豐富的潮汐動力資源,也是重要的漁場,歷史上曾在此發生多次軍事沖突和海戰。英吉利海峽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於英格蘭與法國之間,西南最寬達240公里﹔東北最窄處直線距離33.8公里,即從英國的多佛爾到達法國的加來,多佛爾到加來這部分海峽是英國海峽協會認可的橫渡區域。多佛爾到加來的距離雖然不到渤海海峽的1/3,然而,其難度並不是單純以距離衡量的。英吉利海峽的平均水溫13.6攝氏度。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戰略地位重要。國際航運量很大,目前每年通過該海峽的船舶達12萬艘之多,居世界各海峽之冠。歷史上由於它對西、北歐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曾起過巨大的作用,人們把這兩個海峽的水道稱為「銀色的航道」。 8、朝鮮海峽 溝通日本海和東海、黃海的重要航道。位於北太平洋西緣,朝鮮半島東南與日本-九州島、本州島之間。從東北向西南延伸,長約300千米,寬約180千米。峽底地形緩傾,水深大多為50~150米,最大水深228米。海峽中對馬島把水域分為東西兩大水道,西水道即狹義的朝鮮海峽,寬約67千米,平均水深95米。東水道寬約98千米,平均水深約50米。海峽兩端開敞,航路通暢。兩岸為沉降型海岸,岸線曲折、島嶼林立、多良港海灣。朝鮮海峽有對馬暖流從西南向東北通過流入日本海,也是東海海水輸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海峽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冬季盛行乾冷的西北和西風,風力大、海浪高,氣溫較低,降水稀少,成為乾季;夏季多西南和南風,不僅帶來豐富的降雨(年雨量1400~2200毫米,集中在6~9月),而且利於海霧生成(3~7月是霧季,5~7月霧最多)。海峽表面水溫冬季10~15℃,夏季23~28℃。鹽度冬季34.0~34.6,夏季31.5~32.5。漁產豐富,釜山、長崎、福岡為漁港。其交通、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9、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以1578年首先到此的英國人名字命名,位於南美南端與南設得蘭群島之間,長300公里,寬900~950公里,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4750米。海峽兩側氣壓差12毫巴,促使南極大陸的乾冷空氣與美洲大陸相對濕暖的氣流南北交換。南極輻合帶在南緯60°附近通過海峽中部,東風環流和西風環流在此匯合。表層水溫冬季為0.5~3.0°C,浮冰可漂浮至南美南端;夏季為3.0~5.5°C,無浮冰。表層水富含磷酸鹽、硝酸鹽和硅酸鹽,自北向南遞增。這里是世界上已知的營養鹽豐富,有利於生物生長的海區之一。 10、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海峽位於南美洲大陸南端和火地島、克拉倫斯島、聖伊內斯島之間。由地殼斷裂下陷而成,長約563km,寬3.3~32km,海峽內寒冷多霧,並多大風暴,是世界上風浪最猛烈的水域之一。巴拿馬運河通航前,是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1520年為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首先通過,因此而得名。東連:大西洋,西通太平洋,東西長580千米,南北寬3.3~33千米。海峽被中部的弗羅厄得角分成東西兩段。西段海峽曲折狹窄,入口處寬度 48千米,最窄處僅 3.3 千米,水深較深,最深處達1170米。兩側岩岸陡峭、高聳入雲,每到冬季,巨大冰川懸掛在岩壁上,景象十分壯觀,每逢崩落的冰塊掉入海中,會發出雷鳴般巨響並威脅船隻航行。東段開闊水淺,主航道最淺處只有20米,兩岸是綠草如茵的草原景觀,海峽處於南緯50多度的西風帶,強勁而飽含水汽的西風不僅給海峽地區帶來低溫、多雨和濃霧,而且造成大風、急浪,是世界聞名的猛烈風浪海峽,不利於航運發展,但在巴拿馬運河開通前,是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間的重要航道。 巴拿馬運河 位於美洲巴拿馬共和國的中部,橫穿巴拿馬地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國際運河和海上交通捷徑,它比繞行南美洲縮短了一萬多公里的航程,對美國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意義,被美國視為"地峽生命線"。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寬150米至304米。整個運河的水位高出兩大洋26米,設有6座船閘。船舶通過運河一般需要9個小時,可以通航76000噸級的輪船。
⑺ 當前世界上海運最為繁忙的線路為哪些
英吉利海峽地處國際海運要沖,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西歐、北歐等的十多個國家與世界各國的海運航線幾乎全部通過這里。每年通過海峽的船舶達17.5萬多艘次,貨運量6億多噸。由於海峽地處西風帶,海水自西向東流人,而海峽恰向西開口呈喇叭形,因而會造成很大的海潮,加上風大霧多,航道狹窄,所以經常發生事故。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連接南海和安達曼海,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海峽長約800千米,自東南向西北呈喇叭形。最窄處約37千米,西北口寬可達370千米,水深25~113米,可通行25萬噸級大型油輪。海峽地處赤道無風帶,風力很小,海流緩慢,潮差較小,海峽底部較為平坦,對航運極為有利。北太平洋沿岸國家與南亞、中東和非洲各國間的航線多經過這里,每年通過海峽的船隻約10萬艘次。
霍爾木茲海峽在亞洲西南部,是波斯灣出印度洋的咽喉,東連阿曼灣。海峽長約148千米,呈「人」字形。海峽最窄處21千米,最淺處水深71米。多年來,每天都有幾百艘油輪從波斯灣經此開出,將原油運往日本、西歐和美國等地,在國際航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霍爾木茲海峽也因此成為一條聞名的「石油海峽」。
蘇伊士運河建於1859—1869年,北起塞得港,南至陶菲克港,全長173;2千米。它是溝通地中海和紅海的運河,把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接起來,大大縮短了從歐洲通往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岸各國的航程,比繞好望角的航線要縮短8 000—14 000千米,而且比較安全。目前,蘇伊土運河為最繁忙的國際運河,每年通過運河的船隻達2萬艘次以上,而且主要是油船,其中由中東運往西歐的石油占運河總貨運量的60%以上。
巴拿馬運河始建於1881年,1914年完工,1920年正式通航。運河起自巴爾博亞海次至克里斯蒂巴爾止,全長81.3千米。它縮短了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航程,比繞道麥哲倫海峽近5 000—10000千米。巴拿馬運河為僅次於蘇伊士運河的世界第二大通航運河。每年通過運河的船隻約1.5萬艘次,最大可供6.2萬噸級船舶出入。因太平洋水位比加勒比海的水位高,巴拿馬運河是水閘式運河,所以通過運河的時間長約15小時。
世界主要大洋航線
國際大洋航線是指貫通一個或數個大洋的航線,它包括太平洋航線、大西洋航線、印度洋航線、北冰洋航線以及通過巴拿馬運河或蘇伊士運河的航線等,又稱遠洋航線。如由我國各港出發跨越大洋航行至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的航線。目前國際大洋航線密如蛛網,其中主要有以下幾條:
(1)太平洋航線:
①遠東一北美西海岸航線。該航線包括從中國、朝鮮、日本、前蘇聯遠東海港到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等北美西海岸各港的貿易運輸線。從我國的沿海各港出發,偏南的經大隅海峽出東海;偏北的經馬六甲海峽穿過日本海後,或經清津海峽進入太平洋,或經宗谷海峽穿過鄂霍茨克海進入北太平洋。
②遠東一加勒比、北美東海岸航線。該航線常經夏威夷群島至巴拿馬運河後到達。從我國北方沿海港口出發的船隻多半經大隅海峽或經琉球庵美大島出東海。
③遠東一南美西海岸航線。從我國北方沿海各港出發的船隻多經琉球庵美大島、硫黃列島、威克島、夏威夷群島之南的萊思群島,穿越赤道進入南太平洋,至南美西海岸各港。
④遠東一東南亞航線。該航線是中、朝、日貨船去東南亞各港,以及經馬六甲海峽去印度洋、大西洋沿岸各港的主要航線。東海、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南海是該航線船隻的必經之路,航運繁忙。
⑤遠東一澳大利亞、紐西蘭航線。遠東至澳大利亞東南海岸分兩條航線。中國北方沿海港口經朝、日到澳大利亞東海岸和紐西蘭港口的船隻,需走琉球久米島、加羅林群島的雅浦島進人所羅門海、珊瑚海;中澳之間的集裝箱船需在香港載入或轉船後經南海、蘇拉威西海、班達海、阿拉弗拉海,後經托雷斯海峽進入珊瑚海。
⑥澳、新一北美東西海岸航線。由澳、新至北美西海岸多經蘇瓦、火奴魯魯等太平洋上的重要航站到達。至北美東海岸則取道帕皮提,過巴拿馬運河而至。
(2)大西洋航線:
①西北歐一北美東海岸航線。該航線是西歐、北美兩個世界工業最發達地區之間的原料、燃料和產品交換的運輸線,兩岸擁有世界重要的港口,運輸極為繁忙,船舶大多走偏北大圓航線。該航區冬季風浪大,並有濃霧、冰山,對航行安全有威脅。
②西北歐、北美東海岸一加勒比航線。西北歐一加勒比航線多半出英吉利海峽後橫渡北大西洋。它同北美東海岸各港出發的船舶一樣,一般都經加勒比海。除去加勒比海沿岸各港外,還可經巴拿馬運河到達美洲太平洋岸港口。
③西北歐、北美東海岸一地中海一蘇伊士運河一亞太航線。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段,也是北美、西北歐與亞太海灣地區間貿易往來的捷徑。該航線一般途經亞速爾、馬德拉群島上的航站。
④西北歐、地中海一南美東海岸航線。該航線一般經西非大西洋島嶼至迦納利、維德角群島上的航站。
⑤西北歐、北美東海岸一好望角一遠東航線。該航線一般是巨型油輪的油航線。維德角群島、迦納利群島是過往船隻停靠的主要航站。⑥南美東海岸一好望角一遠東航線。這是一條以石油、礦石為主的運輸線。該航線處在西風漂流海域,風浪較大,一般西航偏北行,東航偏南行。
(3)印度洋航線:
印度洋航線以石油運輸線為主,此外還有不少是大宗貨物的過境運輸。
①波斯灣一好望角一西歐、北美航線。該航線主要由超級油輪經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運輸線。
②波斯灣一東南亞一日本航線。該航線東經馬六甲海峽(20萬載重噸以下船舶可行)或龍目、望加錫海峽(20萬載重噸以上超級油輪可行)至日本。
③波斯灣一蘇伊士運河一地中海一西歐、北美運輸線。該航線目前可通行載重達30萬噸級的超級油輪。
除了以上三條油運線之外,印度洋上的其他航線還有:遠東一東南亞一東非航線;遠東一東南亞、地中海一西北歐航線;遠東一東南亞—好望角一西非、南美航線;澳、新一地中海一西北歐航線;印度洋北部地區一歐洲航線。
世界集裝箱海運干線
目前,世界海運集裝箱航線主要有:遠東一北美航線;北美一歐洲、地中海航線;歐洲、地中海一遠東航線;遠東一澳大利亞航線;澳、新一北美航線;歐洲、地中海一西非、南非航線。
2.7.1.5 我國的主要海運航線
(1)近洋航線:
①港澳線。到香港、澳門地區。
②新馬線。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巴生港(PORTKELANG)、檳城(PENANG)和馬六甲(MALACEA)等港。
③暹羅灣線,又可稱為越南、柬埔寨、泰國線。到越南海防、柬埔寨的磅遜和泰國的曼谷等港。
④科倫坡、孟加拉灣線。到斯里蘭卡的科倫坡、緬甸的仰光、孟加拉的吉大港和印度東海岸的加爾各答等港。
⑤菲律賓線。到菲律賓的馬尼拉港。
⑥印度尼西亞線。到爪哇島的雅加達、三寶壟等。
⑦澳大利亞、紐西蘭線。到澳大利亞的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和紐西蘭的奧克蘭、惠靈頓。
⑧巴布亞紐幾內亞線。到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萊城、莫爾茲比港等。
⑨日本線。到日本九州島的門司和本州島的神戶、大阪、名古屋、橫濱和川崎等港口。
⑩韓國線。到釜山、仁川等港口。
⑩波斯灣線,又稱阿拉伯灣線。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伊朗的阿巴斯、霍拉姆沙赫爾;伊拉克的巴士拉;科威特的科威特港;沙烏地阿拉伯的達曼。
(2)遠洋航線:
①地中海線。到地中海東部黎巴嫩的貝魯特、的黎波里;以色列的海法、阿什杜德;敘利亞的拉塔基亞;地中海南部埃及的塞得港、亞歷山大;突尼西亞的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奧蘭;地中海北部義大利的熱那亞;法國的馬賽;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和塞普勒斯的利馬索爾等港。
②西北歐線。到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荷蘭的鹿特丹;德國的漢堡、不來梅;法國的勒弗爾;英國的倫敦、利物浦;丹麥的哥本哈根;挪威的奧斯陸;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哥德堡;芬蘭的赫爾辛基等。
③美國、加拿大線。包括加拿大西海岸港口溫哥華;加拿大東岸港口蒙特利爾、多倫多;美國西岸港口西雅圖、波特蘭、舊金山、洛杉磯;美國東岸港口紐約、波士頓、費城、巴爾的摩、波特蘭和美國墨西哥灣港口的莫比爾、新奧爾良、休斯頓等港口。其中美國
墨西哥灣各港也屬美國東海岸航線。
④南美洲西岸線。到秘魯的卡亞俄;智利的阿里卡及伊基克、瓦爾帕萊索、安托法加斯塔等港。
⑻ 重要水上通道是什麼海峽,他溝通
土耳其海峽是溝通地中海、黑海的重要水上通道.蘇伊士運河是溝通地中海、紅海的重要水上通道.故答案為:土耳其;蘇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