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語「沐猴而冠」有什麼典故
「沐猴而冠」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項羽總是和秦軍正面遭遇,受到的阻礙較大,所以落後於劉邦攻佔咸陽。所以他對劉邦極為不滿,放火一把燒了咸陽秦宮,大火燒了三個月,把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燒成了一片焦土瓦礫。即便這樣,他還覺得不夠解氣,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寶玉器洗劫一空,然後准備率領眾人回到江東。
當時,項羽手下的有識之士勸他說:「咸陽處在關中要地,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而且地勢險要,您不如就在咸陽建都,這樣有利於您奠定霸業,一統天下。」項羽本也有些稱帝的野心,可是他還是比較懷念故鄉,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對那個勸他的人說:「人要是富貴了,就應該回到故鄉去,讓父老鄉親知道你現在是什麼樣子。要是富貴了還不回故鄉,就好像是穿著漂亮的錦綉衣服在黑夜裡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沒有人看得見,有什麼用呢?所以我還是要回到江東去。」
那人聽了這話,覺得項羽實在算不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對別人說:「人家都說楚國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冒充一樣,我以前還不相信,這次和項羽談話之後,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
不料,這句話傳到了項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氣,立即把那人抓來,投入大鍋里活活烹死了。
所以人貴在獨立,獨立的人格與物質的獨立,都可以即使在困境中仍有走出來,重新來過的希望。最重要的是這種精神,堅持自己往往是一件需要不斷學習、體驗的過程。
2. 「沐猴而冠」指的是猴子帶上帽子裝扮的像人一樣,那麼這個故事是出自哪本書,諷刺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沐猴而冠」指的是猴子帶上帽子裝扮的像人一樣,那麼這個故事是出自哪本書,諷刺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 出自《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還說明的一個問題就是項羽沒有大志。首先就是只要富貴,不要江山。所以才不會過江東,因為受不了江東父老的眼神和責問。其次就是胸襟小,因為別人的一句嘲諷,就將人煮了。這樣的人是不是有點小?人家常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項羽的度量好像僅僅就是一個九品芝麻官,就輸納斯九品芝麻官,也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將人家煮了,你說是不是?
項羽,一個被李清照認為是英雄的人,一個被人告誡不要沽名學霸王。到底霸王這個人是怎樣的,你來說一說吧!
3.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猴子戴帽子,裝扮得像個人樣,實際上卻不像,不幹自己該乾的事。
比喻虛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出自《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原意為韓生譏諷項羽。
後作成語:沐猴而冠。
成語釋義:
《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現代漢辭詞典》第五版:沐猴(獼猴)戴帽子,裝成人的樣子。比喻裝扮得像個人物,而實際並不像。這里直接將「沐猴」解釋為「獼猴」,並沒有闡述原因,沐猴指獼猴。
《楚辭》的《漁夫》一文中有「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沐」的意思為洗頭,直譯為「剛洗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有潔身自好、修身養德之意;其二古人以字為句,與現代以詞造句大不同。
故而「沐猴而冠」的字面意思應該是指「猴子裝成人的樣子把頭發洗干凈,然後帶上帽子」,猴子一板一眼的做事而不改其本質,更顯其滑稽可笑,虛有其表。
網路--沐猴而冠成語釋義
4. 沐猴而冠的故事及典故
1、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
沐猴而冠-項羽
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集解徐廣曰:「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集解張晏曰:「沐猴,獼猴也。」○索隱言獼猴不任久著冠帶,以喻楚人性躁暴。果然,言果如人言也。項王聞之,烹說者。◇集解楚漢春秋、楊子法言雲說者是蔡生,漢書雲是韓生。
秦末,劉邦、項羽等起兵反秦。劉邦首先攻破秦都咸陽(今陝西西安市東渭城故城),接著項羽也趕到了。原先各路將領曾互相約定:誰先進入咸陽,誰就在關中為王。項羽因此很不樂意。他帶領人馬,沖入城內,大肆屠殺,並且殺了秦降王子嬰,放火焚燒秦宮,大火一連燒了幾個月都沒有熄滅。項羽還搜括了許多金銀財物,擄掠了一批年輕婦女,准備回到東方去。
當時有人勸項羽仍在咸陽建都,因為「這里關中地區,有險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業。」項羽看看秦宮都已燒毀,殘破不堪,同時又懷念故鄉,一心想回東方,便說:「人富貴了,應歸故鄉,富貴不歸故鄉,好比錦衣夜行,誰看得見?」。
那人聽了這句話,覺得項羽要作為一位英雄,實在不夠,心裡不免對他鄙視。於是在背後對人說:「人家說楚國人(指項羽)不過是『沐猴而冠』罷了,果然不錯!」不料給項羽知道了,立刻把此人抓來,投入鼎鑊煮死。結果,由於項羽的自傲自驕,再加上戰略失誤,最終走上窮途末路,被劉邦打敗。
2、《漢書·伍被傳》也有此語:伍被曾在淮南王劉安手下做「淮南中郎」的官,劉安謀反,伍被多次諫勸,劉安不聽,以輕蔑的口吻對伍被說:「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5. 求關於楚人「沐猴而冠」的來由。
【注音】mù hóu ér guàn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解釋】沐猴:獼猴 ;冠:戴帽子。本意: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近義詞】衣冠禽獸、沐猴衣冠、道貌岸然 【相關人物】 劉邦,項羽,伍被,劉安 【典故】 1、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 ◇集解徐廣曰:「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 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集解張晏曰:「沐猴,獼猴也。」○索隱言獼猴不任久著冠帶,以喻楚人性躁暴。果然,言果如人言也。 項王聞之,烹說者。 ◇集解楚漢春秋、楊子法言雲說者是蔡生,漢書雲是韓生。 秦末,劉邦、項羽等起兵反秦。劉邦首先攻破秦都咸陽(今陝西西安市東渭城故城),接著項羽也趕到了。原先各路將領曾互相約定:誰先進入咸陽,誰就在關中為王。項羽因此很不樂意。他帶領人馬,沖入城內,大肆屠殺,並且殺了秦降王子嬰,放火焚燒秦宮,大火一連燒了幾個月都沒有熄滅。項羽還搜括了許多金銀財物,擄掠了一批年輕婦女,准備回到東方去。 當時有人勸項羽仍在咸陽建都,因為「這里關中地區,有險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業。」項羽看看秦宮都已燒毀,殘破不堪,同時又懷念故鄉,一心想回東方,便說:「人富貴了,應歸故鄉,富貴不歸故鄉,好比錦衣夜行,誰看得見?」。 那人聽了這句話,覺得項羽要作為一位英雄,實在不夠,心裡不免對他鄙視。於是在背後對人說:「人家說楚國人(指項羽)不過是『沐猴而冠』罷了,果然不錯!」不料給項羽知道了,立刻把此人抓來,投入鼎鑊煮死。結果,由於項羽的自傲自驕,再加上戰略失誤,最終走上窮途末路,被劉邦打敗。 2、《漢書·伍被傳》也有此語:伍被曾在淮南王劉安手下做「淮南中郎」的官,劉安謀反,伍被多次諫勸,劉安不聽,以輕蔑的口吻對伍被說:「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6. 沐猴而冠成語典故
沐猴而冠 [mù hóu ér guàn]
基本釋義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貶義
出 處
《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例 句
那些肥頭胖腦的紳士,大肚皮的豪商,~的穿著西洋禮服,其實都是資本家的走狗。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衣冠禽獸
典 故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起義軍紛紛起兵反秦。他們在全國各地和秦軍作戰,沒有統一的指揮,於是約定:如果誰能夠先打入咸陽,推翻秦朝的暴政,誰就做關中王。
在這些起義軍將領中,劉邦和項羽是最有實力的,劉邦雖然出身卑微,但善於用人,所以他手下有很多本領高強的人。而項羽本人就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所以他領導的起義軍的軍事力量是最強的。但是,他這個人有些剛愎自用,不愛聽別人的不同意見,一向獨斷專行。在戰爭發展的過程中,劉邦充分聽取部下的意見,進攻路線安排得十分巧妙,受到的阻力較小,因而得以搶先一步進駐咸陽,俘虜了秦王子嬰,滅了秦朝。但是,劉邦心裡清楚,憑自己的實力一時還無法與項羽對抗,他便以退為進,先將軍隊撤出了咸陽,等待日後有了機會再成就大事。
項羽的路線安排不是很好,所以總是和秦軍正面遭遇,費盡千辛萬苦還是晚來一步。所以他對劉邦極為不滿,就以胡作非為來發泄心中的怨憤。項羽率領大隊人馬到處沖撞殺戮,又放火燒了秦宮,大火燒了幾個月,把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燒成了一片焦土瓦礫。即便這樣,他還覺得不夠解氣,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寶玉器洗劫一空,然後准備率領眾人回到江東。
當時,項羽手下的有識之士勸他說:「咸陽處在關中要地,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而且地勢險要,您不如就在這里建都,這樣有利於您奠定霸業。」項羽本也有些心動,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陽已被自己弄得殘破不堪,哪裡還像個都城的樣子?就更加懷念故鄉,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對那個勸他的人說:「人要是富貴了,就應該回到故鄉去,讓父老鄉親知道你現在是什麼樣子。要是富貴了還不回故鄉,就好像是穿著漂亮的錦綉衣服在黑夜裡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沒有人看得見,有什麼用呢?所以我還是要回到江東去。」,那人聽了這話,覺得項羽實在算不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對別人說:「人家都說楚國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樣,我以前還不相信,這次和楚王談話之後,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不料,這句話傳到了項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氣,立即把那人抓來,投入鼎鑊里活活烹死了。
7. 沐猴而冠的典故
【解釋】:〖釋義〗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在《史記〉中記錄的是項羽。
「沐猴而冠」的意思指: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典故
秦王朝滅亡後,項羽見宮室殘破沒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中,自己又占著優勢,於是就自傲自大,想回家鄉炫耀此時的身世。因為在他看來,一個人陞官或發財以後,如果不回故鄉誇耀一番,就如同穿了一身綾羅綢緞好衣服在夜裡行走一樣,沒有人會知道這個人此時的大富大貴。楚漢之爭正處在最為關鍵的時候,項羽這種務虛的思想觀念反映了他性情的浮躁和短見的政治眼光,對他自己和楚國的前途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有人氣憤地說:「人們都說楚人沐猴而冠,真是說對了。」
8. 沐猴而冠這個典故是怎麼來的
項羽進入咸陽後,秦朝滅亡了,自然有不少讀書人向項羽提建議,有個學者叫蔡生很恭敬地求見項羽,項羽見了他。
菜生建議說,咸陽地理位置適中,方便統御全國,應該建都咸陽。項羽拒絕採納。項羽說,富貴不回故鄉,就好像穿了漂亮衣服在黑夜裡走路,豈不白瞎了工夫嗎。項羽的目的是向他的鄉里人炫耀他的財富和權貴,所以項羽堅持回到故鄉返回東方。
蔡生很沒面子,也很尷尬對朋友說,「都說項羽沒頭腦像一個穿著人的衣服戴著熱播的帽子的猴子,果然不錯。」從此沐猴而冠這個典故就流傳起來。
沒想到這句話穿到項羽耳朵里,項羽氣的怒發沖冠,立刻命令手下抓蔡生,把他投到巨鍋里烹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