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越南人懂漢語嗎會說普通話嗎:越南有個市叫胡志明市嗎
截止到2018年底,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數將超過1.5億,對外漢語教師需求量至少要500萬。截止2015年底,全球孔子學院僅能滿足的中文學習者數量僅為65.5萬,到2015年底能滿足的中文學習者數量為150萬人,這樣的速度遠遠不能達到1.5億市場需求。到2013年底全球孔子學院累計的中文教師數量僅為1.8萬人,到2020年達到5萬人,而全球對外教師至少需求500萬名。由此可見,對外漢語師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處於嚴重匱乏的局面!
❷ 我想知道在越南漢語的的普及率多高,比如在胡志明,河內有多少人講漢語,還有就是人民幣是否能通用
在越南說漢語的還是蠻多的,特別是在胡志明市,那裡華僑多,你能說廣東話就基本能應付了,服務行業會漢語的多一點。在河內學漢語的越南人很多,中國人也多,有多少就不好說了,懂漢語的5%應該是有的,要看地方,在街頭還是能遇上很多,特別在大一點的超市,餐廳,說漢語的很多。人民幣在市面上是不流通的,除個別地方外;越南大街上有很多金店,主要業務就是換外幣的,可以到金店換人民幣,現在市場價大概是:1人民幣換越南盾3200左右
❸ 哪些國家學習漢語的人數最多
最多當然是中國,其次人數所佔比例最多的是日本。但這只是前幾年,因為漢語越來越受國際重視,以後就說不準了。
漢語主要分布的國家和地區是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蒙古、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寮國、朝鮮、韓國、日本、美國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國家和地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會說漢語的人大約有16億,居世界人口數量使用語言第一(佔世界人口使用語言五分之一)、使用廣泛度居世界第三(第一為英語,第二為西班牙語,有5000多萬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漢語是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之一。
2014年9月,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監督局表示,漢語可能會被列入俄羅斯中學生統一國家考試科目。
據悉,俄羅斯統一國家考試既是中學畢業考試,也是高校入學考試。統一考試的外語科目現包括英語、法語、西班牙和德語等科目。畢業生可根據所選院校要求自願選擇進行外語考試。
從2015起,漢語將出現在全俄中學生奧林匹克比賽科目中,比賽優勝者將可享受政府資助名額的錄取優惠。
❹ 越南人會說中文的多嗎
越南人會說中文的多嗎不太多,一些景區會有點小販說幾句中文,但僅限於交易用詞。那邊客家人和一些華裔會說一些客家話和粵語,普通話也不是很會說。
❺ 越南女人會說漢語的多嗎
越南有一批老華僑, 早年移民到越南, 這些"越南華僑" 都在家裡講中國話的, 廣東話比較多,這樣家庭出來的越南女人都會講中國話.
❻ 越南有很多人說漢語嗎,怎麼他們春聯是漢字
郁悶!樓下的不懂就不要亂說好不,越南中國文字對聯只是一種民俗!雖然越南曾經是中國一部分,但是現在可以說他們是以他們的文字來表達!現在能看見 的一般寺廟多點,有些寺廟的僧人還會說中國話呢,老一輩的人也會說的,我們去留學的時候經常和他們說中文,感覺他們說的還可以..................................。。。
曾經統治這個詞用在這里有毛用啊 !我感覺的我們中國人的毛病就是喜歡拿某時來炫耀自己、你們說有什麼用啊 ,電視劇也是一個樣,你演古代劇有毛用啊 。有本事你能飛?現在人家能用槍,難道我們每個人都是金剛不壞之身。人啊 。現實點好..............................給你們看點可能經歷過的東西 網上找的
兒子正在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台,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裡?兒子答不出來,我幫他查找資料,所以到現在我都記得,是打到現在的匈牙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
它的題目是這樣的: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台,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後來才知道那個東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做鼠疫。
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義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
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義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 撒克遜會提早200年強大,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
教師一看,說:「棒,分析得好。」,但他們沒有分數,只有等級A,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准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總是和我們在歷史問題上產生糾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書。
他 們的教師給高中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 19世紀打了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抗日戰爭),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 因和近因在哪裡?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個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
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台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台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台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
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台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台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裡經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就開打!
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對華抗戰的准備。
我看其他學生的判斷,也都是中國跟日本的磨擦,會從東海開始,從台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 2015年至2020年之間。
這種題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
撇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
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什麼時候割讓遼東半島,什麼時候丟了台灣、澎湖、賠償二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 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
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這是值得省思的部份
看外面的教育咯
老媽去參加我侄子的家長會,看了現在小學生的試卷,我震驚了!
今天老媽去參加我侄子的家長會,帶回了2套侄子的考試試卷,我很好奇,拿過來看了現在小學生的試卷後,我震驚了!這是什麼狗屁教育?這樣的教育有希望嗎
下面給大家詳細說說我看到了什麼!
侄子在本市某著名小學讀書,有這么幾道題:
一個春天的夜晚,一個久別家鄉的人,望著皎潔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鄉,於是吟起了一首詩:( ),( )
我看到侄子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後面是一把大大的X,我就奇怪了,我也是想到的這2句。好奇的問侄子,這個不對??那答案是什麼?侄子說標准答案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哎~ 這就奇怪了,因為是個春天的夜晚,就要是這句有春風的???要這個思念故鄉的人不是江南的,是不可能說出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話的!!一個東北人春天思念故 鄉,會說春風又綠江南岸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應該更准確。再扯遠點,思念故鄉,一千個人可以吟一千句不一樣的詩,這個也可以有標准答案的么?
接下來是默寫,題目是:我們學過《桂林山水》一文,請將下面句子默寫下來,然後就是整段的要默寫,這有什麼用?死記硬背別人的文字有什麼用?
還有個題目:《匆匆》這篇課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寫的,同學們都很喜歡這篇散文,你能把自己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寫下來嗎?
我侄子寫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後面一把好大的X。
但標准答案竟然是: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這 就更奇怪了,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歡這句,我可以喜歡那句,難道最喜歡的一句話也要統一么?為什麼「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這句 不能喜歡?就一定要喜歡「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句???對比這2句,我也喜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 音,也沒有影子。」這句話!!我覺得這個題目應該是「你能把老師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寫下來嗎?」才對!
再看別的試卷,更莫名其妙了,比如「請說出阿拉伯數字的來歷,是哪個國家創造的」,侄子不知道,問我,我也不知道。我只好上BAIDU去搜一下,才知道是古印度人發明的。莫非我吃塊豬肉,還一定得知道它是哪個養豬場養出來的?
最後有個題目讓我徹底崩潰了:請用一句話說明「 π 」的含義。侄子回答的是:π的含義是圓周率。竟然打的是×,這就奇怪了,正好我老婆大學說讀的是理科,我馬上問她,π是什麼意思,她說圓周率啊。
兩個人狂汗,問了侄子半天,他也沒說明白,大概的意思是,標准答案是:π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領域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
現在我只能說對中國無語了 唉 什麼中國才能不讓我失望啊
贊同我的請頂一下吧 !期望能被有關熱的人看到,咱不希望中國墮落了...................、.................
❼ 越南約有多少人懂中文
越南首都河內以北的大多數生意人都會說普通話,尤其是和中國比較近的芒街,高平,河江,老街等城市都會說漢語,商店上的名字用大的漢語寫了,再用越南文字在旁邊寫,交流沒有任何問題,他們很多人雖然不會寫漢語但說的很流利,但是如果你去越南旅遊的話要小心被宰.總之就是會認識(寫)中文的不足百萬,但是回說(聽)中文的卻過千萬啊
❽ 世界上目前有多少人使用漢語
世界上大約有70億人口和7000種語言,但是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只使用其中的23種語言。與其他任何語言相比,漢語的使用人數是多麼的巨大。
仔細研究你會發現,即使是按照方言劃分,漢語的使用人數也是巨大的。普通話的使用者多達8.48億,比英語的使用者多了將近5億人。相對較少人使用的吳語和粵語這兩種方言的使用者數量,超過了波斯語和馬來西亞語使用者人數之和。
每種語言中較小的區域表明該語言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使用者數量。盡管並沒有列出所有存在該種語言使用者的國家和地區(用「+」號標記其他擁有少量該種語言使用者的國家和地區),但是這些小區域的數量清晰地反映了國家和語言。有很多國家都有阿拉伯語使用者,但是只有日本才有日語使用者,而幾乎一半的孟加拉語使用者都住在印度。
有顏色區分表明,有的語言(例如西班牙語和英語)與其他語言相比,有著廣泛的地理分布。除了法語以外,有些殖民語言(例如西班牙語、英語和葡萄牙語)與原本自己國家相比,在新大陸(即美洲大陸)有更多的使用者。
❾ 在越南說漢語有多少人能聽懂
很多,中國人在那不少,有翻譯軟體
❿ 越南人說中國話嗎
越南人現在絕大部分是以越南語作為官方語言,及部分少數民族語言作為補充,只有很少部分人會說中國話。但中國漢文化和漢語在越南是有兩千多年歷史淵源的:
越南歷史上曾長期使用漢語漢字。公元10世紀後,中國文化的影響較大,漢語漢字仍為官方所提倡。一直到19世紀初,越南的封建上層人士還普遍使用漢文,宮廷的文書、科舉的試卷都使用漢字,廟宇中的楹聯也用漢字書寫
17世紀,西方傳教士來到越南傳教,用拉丁字母記錄越語。到了19世紀下半葉,法國殖民當局強令推行越語拼音文字,1882年規定所有公文都必須用越南文字。
1917年越南廢除科舉制度,漢字隨之被越語拼音文字代替,法國殖民當局將越語文字定為正統的國語文字。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國誕生後,越語文字成為國家統一的正式語言文字,在全國范圍內廣泛使用,並不斷得到普及、發展、豐富和完善。
綜合上述原因可以看出:從1917年開始,越南就已經開始使用自己的越語文字和語言;自1945年後只要受過正規教育的越南人都以越南語作為官方語言。而因為經過五十年代中國援越抗法和六十年代援越抗美,中越人民交流頻繁,有很多越南老人會說中國話;以及中越關系正常化後,越南邊民和中國接觸廣泛,也有相當部分人會說中國話。
(10)越南說漢語多少人擴展閱讀:
越南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的國家,官方正式認定公布的民族共有54個。依據越南統計總局(Tổng Cục Thống Kê 2010)於2010年所公布,於2009年進行的人口普查結果,全國總人口約8,584萬人。其中主體民族「京」(Kinh)族佔85.7%,其餘53個少數民族佔14.3%。
京族人是狹義上的越南人,其母語就是越南語(越南語稱為Tiếng Việt)。若就語言分類的角度來看,越南的民族數量遠多於54個民族。
根據Ethnologue(Lewis 2009:537)的紀錄,若不包含手語,越南境內共有105種語言。越南政府認定的54個民族分屬於下面5個語系:「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壯侗語系」(Daic)、「苗瑤語系」(Hmong-Mien; Miao-Yao)、「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和「漢藏語系」(Sino-Tibetan)。
屬於南亞語系的越南語被採用為全國性官方語言,用於教育體制及大眾媒體。約90%的少數民族人口均可使用不同程度的越南語。
21世紀以來隨著少數民族語言意識的抬頭,民族母語的教育權與傳播權逐漸受到重視。譬如,在越南之聲廣播電台已經使用一些少數民族語如苗語、泰語、高棉語等放送。
越南語因為過去曾用漢字且有許多漢越詞,於20世紀初曾被誤會為漢藏語系的成員。後來經過深入研究,才發現越語應該分類在南亞語系底下較適當)。越南語大約可分為北中南三大方言群,除了少數腔調及詞彙的差異外,基本上方言之間可以互相溝通理解。建國後越南是以位於北方的首都河內腔為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