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對越南大米進口量急劇下滑,真實原因是什麼
中華上下5000年,已經歷經一個漫長的過程,有繁華巔峰時段,也有經歷過落後就要挨打的慘重教訓,這些種種的經歷,都是對我國發展的考驗。時過境遷,我們挺過來了,如今,中國再也不是那個被他國所稱的“東亞病夫”。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的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更是一個人口大國。對於具備這三種特性的大國,我國對大米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如今我國人民生活條件與過去大有不同,生活條件不僅滿足了量的需求,同時也達到了質的飛躍,對食品也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吃的方面會追求美味營養。
2.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栽的雜交水稻
1964年袁隆平院士在水稻大田發現水稻天然雜交株的雜種優勢,設想「三系法」利用水稻的雜種優勢,開始在自然變異中尋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培育不育系。
1966年在《科學通報》上發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研究》,提出「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得到國家科委的重視,到1970年夏培育出C、D系統水稻不育系,但始終沒有找到完全保持雄性不育的材料,而無實際使用價值。
1970年冬李必湖等在三亞發現野生稻敗育株,簡稱「野敗」(奇跡之一)。
1972年利用「野敗」與長江中下游的早秈稻多代回交培育出雄性不育系與雄性不育保持系。長江中下游的早秈品種大多對「野敗」具有很好的雄性不育保持特性(奇跡之二)。
1973年用已選育不育系與東南亞的秈稻品種測交篩選出雄性不育恢復系,成功地實現「三系」配套,開始探討雜交稻制種技術。東南亞的秈稻品種對「野敗」具有很好的雄性不育恢復力(奇跡之三)。
1978年按行政區劃全面恢復和建立國家、 省、地、市、縣級種子公司,作為政府事業單位承擔雜交稻種子生產、銷售和管理,雜交水稻種子的經營進入一個半計劃經濟管理階段,建立了較完善的雜交水稻種子繁育體系,有力地推動了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從而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快速推廣。
1986年袁隆平院士發表《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設想》,提出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三個發展階段和三種利用方法:
A.三系法為主的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
B.兩系法為主的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
C.一系法或轉基因技術的遠緣雜種優勢利用。
1988年培育出系列水稻光溫敏核不育系,有安農S-1、衡農S-1、W6154S等,開始兩系法雜交水稻育種和繁殖制種技術研究。
1995年以培矮64S系列組合的種子生產成功標志著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的基本成功,開始大面積種子生產和兩系雜交稻種植。
1996年農業部立項開始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選育中國超級稻。
1997年袁院士發表《水稻超高產育種研究》。
2000年先鋒組合兩優培九達到了超級稻一期700公斤/畝的產量目標。
2004年兩優0293達到了超級稻二期800公斤/畝的產量目標(原計劃2005年實現)。2010年廣佔63S-4/1128百畝測產達到872公斤,2011年有望實現百畝連片平均畝產900公斤的目標(原計劃2015年實現)。
3. 國土面積小山地多的越南,大米因何會大量出口
歷史上,由於疆域遼闊,我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和消費國,1998年時,大米出口量更是排名世界第四,出口量佔全球的14%。
不過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如今我國不僅沒有大米可供出口,而且還必須從國外進口糧食。這也不難理解,我國有18億畝耕地,全球排名第三,但是攤到每個人後,人均土地僅1.3畝,明顯低於全球平均指數。
目前,我國每年所需進口的稻米約600萬噸左右,這其中,大部分來自越南,其次是泰國、印度。
(正在插禾的農民)
三、水稻品種和種植技術改良。
越南是水稻種植的傳統國家,對於水稻品種和種植技術的改良尤為重視,上世紀90年代開始,越南積極引進我國培育的高產雜交稻,進行大力推廣,從而使越南的水稻產量提升到每公頃6.3噸,比常規水稻多出1.8噸,一下就把出口的糧食份額賺出來了。
越南雖然工業化水平不高,但非常重視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究和管理,實行從國家到省、縣、鄉、村的多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每個鄉、村都有完善的合作社之類的農業資金及技術扶助組織,經常搞農業技術培訓,而且每個縣都有農業學校。
四、工業化落後的糧食剩餘。
我國從糧食出口國轉為進口國,除了人口增長,工業化的高速發展也是主要原因。社會的進步推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不再滿足於解決基本的溫飽,更多工業化生產的食品和快消品需求大量增加,部分糧食作為原材料用來製作其它商品或釀酒,有些還成為集約化家禽家畜養殖的飼料。
越南的工業化水平較低,大量的青壯勞動力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提高了糧食生產的效率和產量。而過於富餘的糧食,又沒有轉化為其它高價值商品的途徑,只能通過出口創匯來實現低附加值的收入。
越南在水稻種植上確實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鑒的方面,他們用少量的耕地,不僅養活了龐大的人口,實現糧食自給自足,而且還能有餘糧出口,每年僅此一項創造收入就達幾十億美元。
4. 北宋時我國從越南引進了什麼,使我國水稻逐漸躍居首位
北宋時期,我國從越南引進_____占城稻_____,水稻逐漸躍居糧食產量首位。
5. 越南人口9300萬,國土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
眾所周知,越南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大米和咖啡出口國之一,每年都有數百萬噸的大米從越南出口,其主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但這樣一個小國家國土只有中國三十分之一,為什麼可以有這么多大米出口呢?
1、越南適合種植並將大米作為重要創匯商品
越南大米多主要是因為越南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屬於熱帶季風季候,常年炎熱多雨,日照充足,這里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而且越南國土以平原為主,河流眾多,越南將近三分之一的地方都很適合種植。特別是紅河平原和九龍江平原地區,土壤肥沃,是種植水稻的絕佳區域,越南水稻的播種面積佔到了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三左右。
越南貨幣也很穩定,通貨膨脹率在3%左右,在去年新興貨幣受困於美元升值而大幅承壓的背景下,越南盾在2018年只貶值了2%。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越保持貿易上密切往來對中越雙方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目前中國還有眾多投資者前往越南進行投資,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落地越南,並為當地創造大量工作崗位,相信以後中越往來將會更加密切。
6. 水稻是哪個朝代引進到我國
水稻原產中國,宋朝從越南引進優質品種的占城稻之後,水稻真正擔當起了承載中華文明的重任。從北宋開始,中國古代王朝的經濟重心便正式從黃河流域轉移到了長江流域。與小麥農業一同衰落的中華文明也在水稻農業中重獲生機。
水稻是一種喜愛水熱性氣候、需要大量水資源的作物,非常適合長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種植。這種作物產量非常高,農民撒下去的種子通常可以收獲20倍左右的稻穀。這與小麥4倍於種子的產量相比顯然是非常可觀的。
再加上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可以種植兩季甚至三季,這意味著同樣面積的土地,可以種植的水稻要比小麥多出好幾倍。這對於因為糧食危機不斷陷入動亂的古代中國人來說簡直是天大的福音。
更重要的是。種植水稻的土地不需要休耕,只需要每年適當補充養料就可以持續不斷地耕種,比起種一季就得休耕一兩年的小麥來說,大大緩解了人地之間的矛盾。再加上水稻常年浸泡在幾十厘米深的水中生長,避免了麥田反復灌溉使水分大量蒸發造成的鹽鹼化問題。
(6)越南稻傳入中國前稻穀產量如何擴展閱讀
我國是水稻的起源地之一,史前栽培稻遺存的出土地點已達一百六、七十處。時間在萬年以上的就有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其中在江西仙人洞遺址和吊桶環遺址中發現了距今約12000年的稻作遺存。
而且在其不遠的東鄉縣至今仍有栽培稻的祖先普通野生稻的分布;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中還出土了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時代最早的水稻實物標本。
此外,考古工作者還在江蘇、湖南等地距今6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水稻田與灌溉的水溝,這些都為中國為亞洲栽培稻起源地的說法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
稻米一直就是中國南方人民的主食。公元1000年前後,稻米已養活了半數以上的中國人口。隨著時間的推移,水稻種植技術也在不斷進步。
由最初落後的象耕鳥耘、火耕水耨,逐漸發展成以耕、耙、耖為主體的水田整地技術,以育秧移栽為主體的播種技術和以耘田、烤田為主的田間管理技術。
中國的水稻栽培直接影響到周邊其他國家稻作的發展。2000餘年前,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吳越人把水稻栽培帶到今日本九州一帶,這是日本有稻作栽培之始。
東漢時,九真(今越南北部)太守任延將內地的耕犁技術傳到他所轄的地區,影響到鄰近的交土(同交趾)、象林(越南中部)等地的水田耕作技術。
7. 蘇湖熟,天下足 這種情況的出現得益於從哪裡引進的什麼水稻優良品種
首先「蘇湖熟,天下足」此諺語自南宋開始流傳,出處見高斯得《恥堂存稿·寧國府勸農文》等書。
然後它引進的的確是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產於印支半島的高產、早熟、耐旱的稻種,宋朝時引入我國,並迅速在江南地區推廣。占城稻以其原產地,位於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為名。占城稻又稱早禾或占禾,屬於早秈稻,原產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傳入我國福建地區。根據我國古書記載,占城稻有很多特點。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8. 越南領土還沒有我國一個省面積大,為何還有大量糧食出口呢
越南的領土面積只有我國的約3%,但是人口卻接近我國的8%,達到了9733萬多人,這樣來看,越南的土地負擔接近我們的三倍,越南的領土面積約是33萬平方公里不到。越南是大米的主產區,也是大米出口大國,2019年越南大米出口量為637萬噸,那麼越南是怎麼做到糧食除了自給自足,還能夠出口創匯呢?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9. 越南國土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呢
越南人口不到一億,國土面積狹長,還沒有我國雲南省大,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的國土面積,然而卻是糧食出口大國,越南面對的出口國除了中國還有其他歐洲國家,這讓人很是費解。
根據《全球糧食展望報告》來看,2017年的時候全球五大大米產量國,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尼、孟加拉國、越南,其中越南的糧食出口量逐年增加,另外還有個太過的糧食產量也不斷上升,從這里可以看出,越南和泰國都是小國,為何還能在保證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進行出口,其中原因很多。
況且我國現如今是以工業為主的製造業國家,更本不會大量投入農業,而南方沿海地區都是用來發展高科技產業以及商業化較多,很少有農業種地,西北以及西南,也就是西藏新疆等地又不適合糧食產業,這些都是根據國情決定的,倘若糧食不夠自給自足,肯定是有擴大播種面積。
越南如今就是如此,很多人都在家從事農業,能成為大米出口國並不稀奇。
10. 宋朝時越南引進了高產水稻制種水稻被稱為什麼
根據所學可知,為提高糧食產量,宋朝時從越南引進了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居宋朝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宋代造船業居當時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故答案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