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文學有哪些信息

越南文學有哪些信息

發布時間:2022-08-18 04:11:41

⑴ 越南人使用漢字創作的文學作品有哪些形式

早期的時候,越南人並沒有為自己的語言發明適合的書寫系統.大約從東漢開始,漢字(越南人稱之為「字儒」)開始有系統的,大規模的傳入越南.到了宋朝,漢字已經成為越南政府以及民間的主要文字,隨著漢字在越南的傳播,一些人開始嘗試以漢字作為基礎創造新的文字來紀錄越語詞彙,這些字就是喃字.大約在8世紀的時候喃字開始出現,13世紀的時候,越南文人開始用喃字進行文學創作.越南上層社會由於有很濃厚的「尊漢」思想,一直很排斥這種文字,國家教育機關也沒有將它作為正式文字看待,也沒有對它進行整理規范的工作.現在的越南語使用拉丁字母書寫,叫做國語字(Ch?Qu?c Ng?).1945年9月2日越南成立民主共和國後,作為民族獨立的象徵,拼音文字才逐步法定化為「國語」得以全面取代漢字而成為唯一應用的文字.

⑵ 越南文學是什麼時候產生和發展的

越南在公元10世紀期只有口頭文學在流傳,
直到李公蘊建朝時越南才開始有書面文學,
但這個時期的文學與中國文學有著深刻的關系,
到19世紀末,越南國語文學開始成形,
此後,越南文學的形式逐漸多樣化。

⑶ 越南早期文學作品主要描述和傳達怎樣的思想

早期作品長詩《蓼雲仙傳》,描述了清寒書生蓼雲仙和喬月娥的不幸遭遇和曲折的婚姻,揭露了社會的姦邪罪惡,批判了封建社會道德的淪喪,具有反封建的傾向。但作品也反映了作家本身尚存有儒家三綱五常的封建意識。阮庭炤最好的作品是他創作的50多首詩歌、數篇祭文和賦。《勤約義士祭文》既是一首哀悼疆場殉身的英雄贊歌,又是一篇聲討賣國賊的檄文。阮庭炤還在其他許多詩歌中贊頌與敵人頑強斗爭的義軍戰士,刻畫了憨厚、勤勞、勇敢、淳樸的義軍形象。

⑷ 越南近代文學形成主要深受哪些影響

越南近代文學形成是和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和愛國抗法的「勤王運動」聯系在一起的。當時許多詩人作家本身就是愛國人士、勤王運動領袖。抗法愛國文學是當時越南文壇的主流。

近代越南最有影響的作家是南方詩人阮庭炤(1822-1888),他出身於嘉定省平陽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843年中秀才,1848年雙目失明。1861年法軍侵佔南部六省後,他不願與之合作而隱居,並與愛國志士交往,以筆作斗爭武器進行抗法斗爭。

⑸ 近代越南文學是什麼

越南近代文學形成是和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和愛國抗法的「勤王運動」聯系在一起的。當時許多詩人作家本身就是愛國人士、勤王運動領袖。抗法愛國文學是當時越南文壇的主流。

近代越南最有影響的作家是南方詩人阮庭炤(1822~1888),他出身於嘉定省平陽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843年中秀才,1848年雙目失明。1861年法軍侵佔南部六省後,他不願與之合作而隱居,並與愛國志士交往,以筆作斗爭武器進行抗法斗爭。

早期作品長詩《蓼雲仙傳》,描述了清寒書生蓼雲仙和喬月娥的不幸遭遇和曲折的婚姻,揭露了社會的姦邪罪惡,批判了封建社會道德的淪喪,具有反封建的傾向。但作品也反映了作家本身尚存有儒家三綱五常的封建意識。阮庭炤最好的作品是他創作的50多首詩歌、數篇祭文和賦。《勤約義士祭文》既是一首哀悼疆場殉身的英雄贊歌,又是一篇聲討賣國賊的檄文。阮庭炤還在其他許多詩歌中贊頌與敵人頑強斗爭的義軍戰士,刻畫了憨厚、勤勞、勇敢、淳樸的義軍形象。

與阮庭炤同時活躍在越南近代文壇的作家還有潘文治、阮春溫、阮光碧、潘廷逢等。阮光碧本身就是「勤王運動」的愛國領袖,他用漢文創作的《漁峰詩集》可視為「勤王運動」的斗爭實錄。

20世紀初,法國殖民者在越南推行拉丁文的新拼音文字,這反倒促進了越南文學的發展。著名愛國詩人潘佩珠(1867~1940)的創作,將越南近代文學推向了新的歷史階段。

⑹ 越南文學里的中國風,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越南的很多詩歌,還有文人詩集和小說都是模仿的中國詩韻。所以可以說中國方在越南的文學裡面占據了主導地位,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

⑺ 獨立時期漢文化對越南文化有怎樣的影響

胡朝皇帝胡季犛曾寫過這樣四句詩:「欲問安南事,安南風俗,淳,衣冠唐制度,禮樂漢群臣」,形象地反映了中國文化在越南的廣泛影響。除了前述意識形態等諸多方面之外,更能反映這種影響的或許還是漢字和文學。

在古代越南吸收儒學為主的古代中國文化的意義上,漢字起了關鍵性作用。可以說,越南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漢字的廣泛、長期的使用而得到繼承和發展的。正如越南著名史學家陶維英在其所著《越南古代史》中所說,漢字是「越南的文化寶庫」。

越南獨立之前,漢字雖已使用了1000多年,但這1000年間越南當地人所撰寫並流傳於後世的漢文著作,幾乎一部都沒有。而在獨立之後,特別是李朝以後,漢字在越南社會和文化上的作用,卻顯得更為重要。漢字,不僅是傳播文化信息的主要載體,而且成了創造性地發展越南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基礎和重要工具。這顯然與李朝之後,儒家學說成為越南封建國家主要的和正統的意識形態密切相關。隨著儒家思想的作用和影響的不斷擴大,中國古代文化在越南的影響與作用也在不斷擴大。儒學教育的發展,科舉制度的推廣,更使得每一個讀書人都必須努力學習並掌握漢字漢文。

越南獨立時期,其哲學、經學、史學等方面的著作,大部分是用漢文寫成的。僅在李朝至陳朝的400多年中,越南學者用漢文撰寫的著作就達40多部,其中政法著作有《刑書》、《國朝通禮》、《刑律》、《建中常禮》、《陳朝大典》等;軍事著作有《兵家要略》;歷史著作有《中興實錄》、《越南世志》、《越史綱目》、《大越史記》等;經學著作和雜記有《四書說約》、《越甸幽靈集》等。黎朝時期,漢文書籍更多。有關史地的著作有《大越史記全書》、《大越通鑒》、《國史實錄》、《越史標案》、《安南一統志》等;有關經學的著作有《易經膚說》。《書經演義》、《春秋管見》等;另外還有不少有關刑律、官制。醫學等專著。阮朝前期用漢文撰寫的重要著作有《大南會典》、《大南實錄》、《大南列傳》、《大南一統志》、《皇越地輿志》、《欽定越史通鑒綱目》、《歷朝憲章》、《明命政要》、《南士英華錄》、《一統地輿志》以及《安南志》等。

在中國古代經典著作和文學作品的影響下,越南古代文學特別是文人們用漢文創作的文學作品,與中國古代文學在思想、意識、風格等許多方面,都有共通之處。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思想和老莊的清靜無為、獨善其身以及佛教禪學的頓悟、壁觀、安心、隨緣之說,始終是主宰越南古代文人的幾種主要思想。「文以載道」、「詩以言志」等文藝主張也一直是影響文人進行文學創作的指導思想,而抒情精神則是古代越南文人共通的文學意識。

李朝時期的文學作品,都是用漢文創作的。太祖李公蘊為遷都事頒布《遷都詔》,被視為越南文學史上第一篇有影響的文學作品。《遷都詔》一開頭就引經據典,以商朝自湯王(商的建立者)至盤庚(商代國王)的五遷(盤庚繼位時,王室內爭激烈,階級矛盾尖銳,加上天災頻繁,面臨嚴重危機。為了挽救王朝的衰亡,盤庚決定放棄原來的都城,遷都到荒蕪的殷。此後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殷。商朝也被稱為殷朝、殷商),周室自始祖至成王(周成王,名姬誦,武王之子,武王死後繼位。在位後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的三徙(xǐ,遷移),作為自己遷都的根據。詔文的最後一段,稱升龍「為萬世帝王之上都」,不但把升龍最適宜建都的理由說得明白透徹,而且文字也寫得十分漂亮,表明越南漢語文學作品從一開始就具有如同中國古典文學的那種「整齊的美」、「抑揚的美」。

由於受到中國晚唐至北宋禪宗及禪詩的影響,李朝時期,越南佛教禪宗盛行,活躍於文壇的多是佛門詩僧。他們借詩言禪,以禪入詩,創作了許多禪詩,其形式多為七言絕句或五言絕句。這類詩,常以比喻表現禪宗哲理,多寫得清新自然,禪味深隱。

陳朝,在漢語文學發展和興盛的同時,也出現了字喃文學。越南封建社會文學,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其顯著特點是文學語言工具的雙軌化。這一時期漢語文學的發展與興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學創作隊伍不斷擴大,文壇上涌現出了一大批詩人和作家,如陳光啟、范伍老、陳光朝、阮忠彥、張漢超、朱安、陳元旦等;二是從文學作品的思想傾向看,初期作品側重佛禪(這自然與陳初諸帝好佛有關),中期以後,因為儒家思想居於主導地位,儒家文人學士便成為文學創作隊伍的主力軍;三是從文學作品本身看,形式和體裁更為多樣化,除了詩、詞、文、賦等體裁外,還出現了小說。

陳朝前期的文學,仍以佛學作品和禪詩為主,禪師法螺、玄光等,是這一時期的著名詩僧。除了詩僧,陳朝諸帝也都善作禪詩,比如陳聖宗,他的詩雖不多,但卻清逸而有禪意,所作《宮園春日懷舊》詩雲:「門空塵掩徑生苔,白晝沉吟少往來。萬紫千紅空爛漫,春花如許為誰開?」陳仁宗不但善於用詩談禪,而且還撰有談禪著作,如《僧伽碎事》、《石室寐語》、《禪林鐵匙》、《語錄》等。

陳朝中、後期,隨著儒學地位的日益提高,儒家學士主宰文壇,文風與詩風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儒朱安著有《樵集》,其詩多為言志之作,詩風淡泊;詩人阮忠彥著有《介軒詩集》,他悼念詩人陳國燧的詩《挽岑樓子》,寫得深沉而凝重;文學家張漢超撰有散文《白藤江賦》,被認為是越南文學史上的名篇。賦中,作家發出了「念豪傑之已往,嘆蹤跡之空留」的感慨。詩人莫挺最為仰慕的是中國東晉詩人陶淵明,曾賦詩盛贊陶淵明的品格。他的中國文學修養極高,所作《玉井蓮賦》,語言清麗,形象傳神,窮極越南文學之美。

在中國六朝志怪(一種以描寫神鬼靈異為主的小說)和唐宋傳奇(文言短篇小說,情節大多奇特神異)的影響下,陳朝出現了第一部用漢語創作的、以當地社會為背景的小說《越甸幽靈集》(李濟川編著)。小說講述了自士燮以來越南歷史上英雄豪傑、烈士義女的故事,頌其生而為英,死而為靈,故以《越甸幽靈集》名之。

黎朝時期是越南古代文學的成熟期,其顯著標志是出現了一批大作家,其作品足以代表越南古代文學所達到的最高成就。這批作家中的一個傑出代表是黎朝初年的阮鹿(zhì)。

阮鹿(公元1380~1442年)不僅是文學家,而且是政治家,曾協助黎利建立後黎朝,因有功被封為冠服侯。在古代越南,阮鹿有「文聖」之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尊他為世界文化名人,並曾於1980年為他舉辦了紀念活動。黎朝初年的文獻,大多出自阮鹿之手(輯為《軍中詞令集》及《蘭山實錄》等行世)。他的《平吳大誥》(誥:gào,古代一種告誡性文章),尤為越南人所稱道,甚至被譽為「千古雄文」。諸文寫得氣勢磅礴(pángbó),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

阮鹿也是傑出的詩人,留有漢文詩集《抑齋詩集》和《抑齋遺集》以及喃字《國音詩集》。他的漢文詩感情深沉飽滿,語言清新流暢。晚年,阮麋因不滿黎朝的腐敗政治,曾一度歸隱,其《歸隱崑山感作》詩雲:「一別家山恰十年,歸來松菊半蕭然。林裹有約那堪負,塵土低頭只自憐。鄉里才過如夢到,干戈未息幸身全。何時結屋雲峰下,汲澗烹茶枕石眠。」最終,阮麋遭誣陷遇害,有《獄中詩》存世。寫得極為沉痛。所著《國音詩集》,收有254首喃字詩,是流傳至今最早的一部喃字詩集。

黎朝前期的皇帝也都善於作詩,其中尤以聖宗黎思誠(公元1442~1497年)成就最大,堪稱黎朝第二位有影響的作家。他的漢文詩文集有《明良錦綉》、《瓊苑九歌》、《古舊百詠》、《春雲詩集》、《文明鼓吹》、《珠璣勝賞詩集》等6種,雖多以歌頌封建王朝盛治、宣揚封建倫理為主要內容,但內中也不乏吟詠風物的佳作,其詩聲律嚴謹、風格清新、狀物細膩,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對越南古代文學產生過影響。

黎朝第三位有影響的大作家是阮秉謙,著有《白雲詩集》,詩作多達千首,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儒家士大夫的志趣。其詩不事雕琢,明白曉暢,易為人們所接受。鄭陳琨(公元1710~1745年)被視為黎朝第四位有影響的大作家,他曾出使中國,尤善作漢文詩。其中以描寫婦女命運為主題的長詩《征婦吟曲》,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天地風塵,紅顏薄命,悠悠彼蒼兮誰造因?」(開篇第一句)的主題。這首長達477句的樂府詩被視為「越南第一流奇書」。後來,越南學者黃克用把這首詩譯成了法文,高春泰又把它譯成了英語,使其蜚聲於國際文壇。

阮朝前期(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法國侵佔越南之前),越南古代文學依然有所發展,儒生文士的作品,仍以漢詩漢文為主,但喃字文學更為成熟。這一時期最傑出的作家是阮攸(yōu,公元1765~1820年),其漢文造詣很高,在越南有「詩聖」之名,傳世作品有《清軒詩集》、《南中雜吟》等。1813年,阮攸曾出使中國,經廣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抵北京,又經河北、山東、安徽、湖北、湖南、廣西回國,歷時一年余,寫成《北行雜錄》131首,歌詠沿途風景名勝,品評中國古代人物,抒發個人情懷感慨,顯示了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

也正是在杭州時,阮攸有機會讀到青心才人編著、金聖嘆批點的長篇小說《金雲翹傳》(又名《雙奇夢》、《雙歡心》),深為良家女子王翠翹多年淪落風塵卻始終不負金郎的故事所感動。回國後,他以此書為藍本,寫成長達3254行的六八體同名長詩(又名《斷腸新聲》),通過對王翠翹流落青樓十餘年悲慘遭遇的生動敘述,反映了越南封建社會的現實。全詩詞藻哀婉,音韻凄絕.在語言運用和人物塑造上,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這一時期越南的重要作家,還有阮輝似、阮浹、阮公著、阮文超、高伯適等。阮輝似(公元1743~1790年)借鑒中國小說《花箋記》創作了六八體喃字長詩《花箋記》。全詩共1886句,在熟練運用中國典故的同時,又保持了18世紀越南語的精華,也是越南重要的古典名作。阮浹終生隱居不仕,著有《羅山詩集》,詩風質朴,清雅脫俗。阮文超和高伯適以及阮朝宗室的松善王、綏理王均負文名,嗣德皇帝曾賦詩稱贊說:「文如超適無前漢,詩到松綏失盛唐」,這雖是過譽之詞,但卻可見當時四人的文名之盛。

縱觀黎朝後期和阮朝前期越南文學三大名作《征婦吟曲》、《宮怨吟曲》和《金雲翹傳》,可以看到它們的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均以婦女命運為主題、通過婦女命運反映社會生活。18世紀末19世紀初,越南還出現了一批頗有才情的女詩人。如段氏點、胡春香、王忻、清關縣夫人等。其中影響最大的女詩人是極具叛逆思想的胡春香,她激烈地抨擊多妻制「與人共夫害煞人」,要求維護婦女的地位和權利,以使她們擺脫「苦頭吃盡甜頭無,無償為人作奴僕」的地位。她的詩文大多散佚,今僅存《春香詩集》,收詩50首,均是喃字文學中的珍品。

⑻ 現代越南文學發展簡史是什麼樣的

現代越南文學,由於受到法國殖民主義和日本侵略者的野蠻摧殘,發展緩慢。在20世紀30年代初,只有幾個由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組成的文學團體,如「自力文團」等。其創作內容也只局限於提倡個性解放和要求戀愛自由。

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才出現了一批比較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說,如阮公歡(1903—1977)的短篇小說集《男角四卞》(1935)、《金枝玉葉》(1934)、《兩個可憐蟲》(1937)和長篇小說《女教師阿明》(1936)、《一片好心》(1937)、《最後的道路》(1938)等。《最後的道路》描寫當時農民的悲慘生活,以及他們反抗地主與高利貸者殘酷剝削和壓榨的斗爭,曾被認為是接近革命現實主義的作品。吳必素(1894—1954)的代表作《熄燈》(1939)反映了農民被殘酷剝削的境況,深刻揭露了地主階級貪婪、腐朽的本質,被公認是越南抗戰前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峰。

1942年,越共中央主席胡志明被中國國民黨扣押後,在獄中用漢字寫下的充滿革命理想和樂觀主義精神的100多首詩,是越南文學史上的瑰寶。這些詩篇極大地鼓舞了越南人民反帝反殖的斗爭意志。

從1946年法國重新佔領越南到1954年抗戰勝利,文學藝術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優秀作家和作品。如阮輝想(1912—1960)歌頌北山人民起義事件的劇本《北山》(1946);描寫抗戰初期革命戰士英勇抗敵的劇本《留下來的人》(1948);元鴻(1918—)的《火爐》(1946);南高(1917—1951)的《邊界紀事》(1951);屠繁(1912—)的諷刺詩集《口碑》(1950)和劉重廬(1912—)的小說《第三戰區》(1949)等等。素友(1920—)的詩集《越北》是一部反映越南人民為獨立而戰的優秀詩作。

進入20世紀70年代,則出現了描繪新時代的新人形象的作品,如友梅的《領空》(1971—1974)、勇河的《金星》(1974)等。

⑼ 越南文學有什麼

越南在公元10世紀期只有口頭文學在流傳,直到李公蘊建朝時越南才開始有書面文學,但這個時期的文學與中國文學有著深刻的關系,到19世紀末,越南國語文學開始成形,此後,越南文學的形式逐漸多樣化。
10世紀中葉前,越南藩屬於中國,在這段時期里,至今尚未發現有成文的文學,只有豐富的口頭文學流傳,如《貉龍君傳》、《山精水精》、《雍聖》等民間神話故事和一些民歌、民謠等。

閱讀全文

與越南文學有哪些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女探險失蹤多少人了 瀏覽:860
安貝諾縣怎麼脫離印尼 瀏覽:197
印度尼西亞雅馬哈155賣多少錢 瀏覽:596
昨晚伊朗對西班牙哪個贏了 瀏覽:18
中國民歌之鄉是哪個省 瀏覽:815
打擾了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95
印度罩袍是什麼教 瀏覽:735
伊朗首次發病時間是什麼時候 瀏覽:89
伊朗人民想什麼 瀏覽:902
伊朗在中國儲存了多少原油 瀏覽:380
手指印尼的畫怎麼換 瀏覽:488
義大利眾議長是什麼級別 瀏覽:17
印尼人抓小孩頭什麼意思 瀏覽:177
和平精英國際服新手鍵盤放在哪裡 瀏覽:578
印尼消費水平多少 瀏覽:978
英國扣押伊朗多少石油 瀏覽:448
英國晚餐多少英鎊 瀏覽:211
印度大蒜為什麼貴 瀏覽:138
英國駕駛員超速怎麼處罰 瀏覽:129
自駕穿行中國要多久 瀏覽: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