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南又被美國收割經濟慘遭美國資本做空,「世界工廠夢」破滅
近日越南陷入一場經濟大餐之中,只不過越南是餐桌上的食物而已。越南金融市場慘遭美國資本家做空越南人民的大量財富被美國收割。和財富一起消失的還有越南世界工廠的夢想。美國是如何收割越南財富的?越南能否有機會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從中能吸取什麼樣的教訓?
從2018年以來,越南國內的經濟形勢越來越好,似乎新冠疫情對越南沒有產生任何影響。首先是越南憑借著他們本土的優勢大量吸引外資工廠進入。
和其他人口眾多的國家相比,越南政府給予外資企業不同程度的免稅和減稅政策,其中土地租用費最長可達15年減免。
越南和多個國家擁有自由貿易協定,未來幾年內99%的商品會免除關稅,這對於外資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同時越南對外資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從10%~20%不同程度的減免。
這些政策優惠都帶來了大量的外資企業進入越南,越南的製造業開始不斷發展,越南人民的收入也開始不斷增加,越南的經濟也開始越來越繁榮。
尤其是進入2021年上半年以來,越南的股市開始瘋狂上漲,最高漲幅達到了40%。然而這一場金融狂歡的背後卻是美國資本家掠奪越南財富的陰謀。
隨著越南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越南的經濟改革也開始越來越激進。自越南模仿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越南國家經濟便大量引入外資。經濟環境對外資依賴度非常高。
同時越南表面上雖然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是常年在國際貿易中處於劣勢。越南2021年5月份貿易逆差達到了20億美元,要知道前5個月的貿易逆差只有3.69億美元。
這些數據意味著越南人民所積累的財富都被外國資本家給賺走了。說白了就是越南人始終在給美國資本打工。更關鍵的是越南經濟被外資嚴重滲透。
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強勢沖擊下,包括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國家進入6月份之後,新冠疫 情感 染的數量猛增,7月的第1個周日越南胡志明單日感染人數突破2000例。
這就像一個導火索一樣,直接將越南股市推向了懸崖。7月12日越南股市胡志明指數最大跌幅6%,收盤跌幅4%,越南金融股一度跌幅超過10%,正當越南人民欲哭無淚之時。
有媒體細心地發現美國資本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撤出了越南金融市場。就在越南股市瘋狂上漲之時,截止到2021年6月份,外國投資者便賣出的凈資產高達360,000億越南盾,換算成人民幣就是101億。
美國資本在股市的最高點將大量凈資產賣出,隨著越南股市的震盪,大量優質資產價格暴跌,此時外國資本再次進場收購。形成多次財富收割,美國資本之所以可以做到這一點。
還是因為美元在全球范圍內的緊縮性政策,導致大量美元開始迴流美國,外國資本紛紛從撤離。一些嚴重依賴外資的國家會在這場美元風暴中被大量收割財富,越南小老弟就是個最典型的例子。
而這場金融危機帶給越南的不僅僅是財富的損失,更是徹底打碎了越南成為世界工廠的夢想。從2018年開始,勞動密集型產業紛紛開始轉移陣地,從中國珠三角地區開始向東南亞以及印度轉移。
其中越南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政策優勢吸引到了來自中國,美國,歐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這其中就包括富士康,三星,蘋果的國際化大公司。如果按照這樣的規模繼續發展下去,當中國完成產業升級之後,曾經的中國製造將轉變為中國創造。
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就不再符合中國的國情,畢竟到那個時候中國的人力成本會出現上升。大量的勞動密集產業就像80年代轉移到中國一樣轉移去東南亞國家。這本來是越南一次特大的機遇。只可惜越南貪心不足蛇吞象。
我們首先要知道成為世界工廠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參考中國你就知道了。大量的人口紅利是基礎,但同樣勞動者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
自中國九年義務教育推廣而來,中國勞動者都接受過基礎教育,他們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能夠迅速適應現代化生產和製造。而且其中不乏經歷過高中甚至大學教育的人才。從勞動者素質上來看,中國形成了對東南亞國家的降維打擊。
不能過度依賴外資,外國資本是讓國家又愛又怕的名字。無論是當年的中國還是現在的越南,他們都需要外國資本的進入,只有在外國資本的幫助下他們才能初步發展起來,然而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外國資本就會成為不安定因素。
因為你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撤離,一旦外國資本撤離,越南這次經濟做空就是最好的下場。相反中國在利用外資崛起的同時,大力扶持本國資本,從90年代開始,中國的本土企業開始逐漸走上舞台。
盡管初期的他們無法和國外一流品牌抗衡,但是經過10年20年的發展,中國如今已經有了一批自主品牌,而這些自主品牌更是分布到了中國製造業的方方面面。國有資本的崛起才是中國世界工廠的最大底氣。
越南整體實力太差,成為世界工廠的標志意味著你能夠給全世界供應各種各樣的商品。大家覺得越南有這樣的能力嗎?當然不具備,中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
而這些是基於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和經濟實力才創造出來的神話。越南區區一個彈丸小國綜合國力怎麼可能與中國相提並論,與其說越南能夠成為中國之後的世界工廠,那我們還不如期待一下經濟實力以及人口與中國頗為相似的印度。
不過這次越南的慘痛教訓給中國提出了一個警告,中國和越南都是製造業大國,同樣大家都是發展中國家。既然美國資本可以做空越南市場,是不是也意味用相同的手段來做空中國市場?
這不得不讓中國市場警惕。萬一有一天外國資本紛紛撤離中國市場,本土企業能否頂住巨大的外貿壓力和內部需求。繼續保持中國世界工廠的神話。
以及在未來的產業轉型之路,是繼續依賴外國資本,還是由本國資本帶路。從發達國家的道路上可以看出,只有擁有大量優秀本國品牌的國家才能夠在未來成為發達國家。
『貳』 各家美企撤離中國轉移印度越南等國,對中國有沒有影響有的話是好是壞
這還用說影響很大,就業少一塊,交稅少一塊,消費少一塊,但是現在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提高,人家肯定是找便宜的地方。
『叄』 2021年哪些外企撤離中國
退出中國的外資企業: 1. 法國達能集團旗下的嬰幼兒奶粉品牌可瑞康 2. 查德本_派克律師事務所(Chadbourne & Parke) 3. 美國化妝品巨頭露華濃、卡尼爾、緣碧知等 4. 全球第三大普葯集團阿特維斯(Actavis) 5. 優衣庫中國代工廠、無印良品工廠 6. 夏普、松下、NOKIA等工廠退出中國市場 7. 百佳超市、ASOS等線上線下零售業
拓展資料
一、外資企業從中國撤資存在巨大困難
第一方面,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最有效手段。
脫鉤、製造業外遷等都不符合市場規律,只不過是一些政客們的主觀臆想。
當前全球水平分工的產業鏈布局和供應鏈結構是全球生產要素以市場化方式自由流動的最優化配置,在疫情發生前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疫情發生以後雖然會打破這種穩定性。但跨國公司在全球重新配置生產要素時會更注重效率、效益和成本,疫情所帶來的產業鏈調整也必然是要符合市場規律的,而不會以少數政客的意願而轉移。
美國等外資企業如果從中國撤資,就需要轉移生產基地,在美國和其他地方重新建設生產設施,尋找產業鏈配套上的新夥伴。這一過程對這些企業而言成本高昂,並且存在難以逾越的困難,這些困難表現在4個方面:
第1,產業鏈重建所需要的資本投入難以保障。
疫情已經持續了將近半年,很多企業的業務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現金流極其緊張,很少有製造企業能夠依靠自身的力量投資重建工廠。美國說要給撤資搬遷的工廠幫助,其實也就是補貼搬遷費,這難以給予這類企業相應的投資全額補貼。而資本市場也因為企業業績下滑失去了為搬遷這些企業融資的能力。所以僅僅為了政治目的,而讓企業冒著資金鏈斷裂、甚至破產的風險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也是不合理的,企業是不會跟進的。
第2,產業重建的配套產業集群無法輕易建立。
如果一家企業遷回美國,不僅僅是一家龍頭企業的遷移,還必須要有產業鏈上企業集群的配套跟進。在製造業分工如此細致的市場環境下,一家製造業企業通常都有成百上千個配套企業,這些配套企業大多不可能搬遷到美國,而失去原有配套企業會導致搬遷企業產業鏈斷裂,製造成本急劇上升,這也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正是基於這一點考慮,特朗普三年前就要求庫克把蘋果的生產基地從中國搬遷回美國,庫克明確地多次表態,這是不可能的。疫情前三年,他都沒搬動,疫情後,現在狀態下再要搬遷是更加困難。
第3,產業工人的成本素質難以平衡。
製造企業的全球選址不僅要考慮選址地的勞動力成本,還要考慮勞動力素質。
與中國產業工人相比,歐美勞動力成本較高,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盡管比我們低,但工人的基本素質比我們差。中國經過近40年的工業化、信息化進程,產業工人既有較高素質,同時在成本上還有比較優勢。中國包括農村在內的所有年輕人,高中畢業、中專畢業的教育普及程度已經達到90%,所以在這方面我們素質也是相對較好的。
第4,美國的經濟結構制約製造業發展。
想要發展某些產業,不僅要考慮政府機構的主觀意願,還要考慮國家的經濟基礎,包括金融結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等。美國的產業結構中超過80%是包括金融業在內的服務業,工業製造只佔13.5%。那麼它的工業製造品大量依靠進口,它的產業結構並不適合發展製造業。甚至從金融角度講,正是因為大量工業品進口,才能夠通過進口支付把美元撒向全球,獲取全球的造幣稅。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如果自己去搞大量的製造業,美元作為全球霸權的貨幣地位將會受到影響。
『肆』 再度加碼越南,郭台銘想在越南「悶聲發財」,真的能實現嗎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越南國內的圖片,似乎總是覺得它還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度,其gdp在東盟裡面屬於倒數,但是比照以往來說 越南的確經濟起飛了,以前越南底子太差 如今是政府經過政策,拾掇好了國內的消費力和市場,越南人民也不是那種好逸惡勞的 亞洲人普遍還是有勤勞的底子,低端產業不需求工人普遍具有較好的素質,從低端製造做起 經濟的確起飛了,只不過這個起飛是跟越南本人縱向比照以往,不能跟其他國度橫向比特別是和中國比。
我國之所以沒有對撤出的代工廠停止政策挽留,僅僅只是由於我國如今恰恰處於產業轉型期,必需忍痛丟棄可以發明大量就業的低端產業鏈,將來的我國的定位,將會向中高端方面進發,處於起步期的越南是無法同我國競爭 或者說是取代我國的,由於兩國對將來的定位是不一樣的,越南更像是我國上世紀的態勢,因而我國能夠應用越南的低價勞動力,用以開展中高端產業,重要的是增強越南中國的產能協作,加強雙方產品在雙方市場的競爭力,樹立協作框架 支持和促進投資活動,特別是採用先進 現代和環保技術的項目,優化配置資源將有助於雙方國度在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下在產能,競爭力和出口產品增值方面得到開展,同時在經濟和根底設備建立方面獲得同步改善,完成雙方共贏的局面。
『伍』 加碼投資115億,郭台銘「押寶」越南市場,真能讓富士康翻身嗎
近幾年國際資本市場動亂不安,許多投資者都把目光看向了,勞動力充裕且人力本錢低的國度,曾經中國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不過往常隨著中國的開展與國力的強盛,中國的勞動力本錢變得不再低廉,所以眾多的投資者選擇撤離中國尋覓其他國度,其中越南便是個不做的選擇,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富士康這個電子科技龍頭企業,進軍越南的事。
事實上富士康並不會全面搬到越南,最重要的緣由就是其在國內這些年的積聚,富士康這些年來在國內曾經有了很多條技術成熟的,消費線以及大量有素質的工人,據富士康官方數據顯現,2020年富士康在國內的收益佔了其在全球收益的四分之三,約為9千多億錢,相比之下越南的390億而言幾乎就是冰山一角不值一提,或許郭台銘也曾有過想要完整脫離中國的想法,但是要完成這個想法可能需求花上不知幾年的時間,而且郭台銘假如只是一味地追求低廉的人力本錢,而不去注重產質量量的話,最後也只是搬起石頭砸本人的腳,自砸招牌而已,全線撤離中國搬到越南並不適宜,假如郭台銘真的實行了這個不明智的決議,那麼付出代價的只會是他本人。
『陸』 如何理解最近一段時間 外資企業撤離中國的現象
從表面上看,一批外資撤離會引發諸多負面影響,比如中國產業有可能出現空心化。但冷靜觀察,這種現象實屬正常,引導好甚至能壞事變好事。
隨著國內綜合商務成本的提高,以及中國對外商投資優惠待遇的取消,有一部分外資代工加工企業轉移到越南、印度、緬甸等地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太過緊張。
對於撤資引發產業空心化的論斷,專家認為太過於悲觀。其實,中國傳統吸引外資優勢減弱之時,正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之機。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引進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與中國產業轉型趨勢相吻合的外資會更多地引進來,而那些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企業撤離得越多越好。
『柒』 為什麼最近一些有名的外資企業開始加速撤離中國
一些知名外資企業,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計劃進一步推進製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則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2015年,進入了製造業發展的真正考驗期。
據媒體報道,春節前夕,日本知名鍾表企業西鐵城在華生產基地——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餘名員工被解除勞動合同,限期離廠。與此同時,微軟則計劃關停諾基亞東莞工廠和北京工廠,並加速將生產設備運往越南工廠。微軟在東莞和北京兩地的關廠,將總共裁員9000人。
其他一些知名外資企業,如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計劃進一步推進製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則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
曾經的世界製造工廠、製造高地,為什麼會面臨如此嚴峻的外企撤離問題呢?如果說2008年的那次外企撤離,還可以用外企本身發展遇到了困難,投資出現了問題來解釋和說明的話,此次外企撤離,則有著更多現實的原因。一大批國際知名企業撤離中國,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些不太輕松的東西。這些因素給2015年的中國經濟增加了諸多不確定性。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採取了一系列的穩增長措施,特別是投資,可以說一輪接著一輪,但經濟增長不如人意。特別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又步入了下行通道。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不僅不能為穩增長提供支撐,反而成為了經濟穩定增長的拖累。
以製造業為支柱站立起來的中國經濟走到製造業成為拖累的地步,與最近十餘年來的經濟戰略失誤有關,推行以房地產業為主的虛擬經濟導致了中國經濟的嚴重失衡。雖然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經濟的基礎是非常薄弱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犧牲環境、資源和壓榨勞動力價值推動經濟增長,但只要遇到成本優勢的消失,出口導向型經濟就沒有生命力。
以房地產和城市建設為代表的投資拉動方式,對中國經濟的增長也只能起到階段性、短期性作用,而無法使經濟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中國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依靠實體經濟、依靠製造業,但在房地產業泡沫式發展的十餘年裡,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升級換代被耽擱了,中國經濟出現嚴重的「空心化」狀態。
外企大量撤離中國,與製造業能夠提供的利潤和回報急劇下降有關。想一想,中國的民間資本都不願再在製造業呆下去了,外資憑什麼要在製造業呆下去呢?更何況,東南亞和印度等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很低。
雖然有一些外企撤離中國,但也不要過度擔心,因為外資撤離也與中國的經濟轉型有關。一方面,微軟諾基亞、松下等國際知名企業撤離中國的生產能力絕大多數都是低端製造,也是中國下一步需要調整的產業;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在這些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本土企業已經完全有能力與這些國際知名企業抗衡。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的盈利空間和市場競爭能力大大下降了。這些外企看到這種情況,及早作策略調整,反映了它們的靈活經營策略,從這個層面來看,外企撤離中國的負面後果也不必過分誇大。相比之下,在中國的外企迴流到其母國的現象更需要引起重視。迴流的外企,特別是美國、日本、德國等製造強國的企業主要是生產高端產品,這也是下一步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它們如果大量撤離後果會更加嚴重。
雖然從事低端製造的外企撤離中國,從長遠來看影響不大,但就眼前特別是2015年來說,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不能忽視的。中國經濟正處於困難狀態,如果外企再大量撤離,將對中國經濟產生新的沖擊。所以,如何通過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重視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發展,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2015年,進入了製造業發展的真正考驗期。尤其是作為製造業重點地區的廣東、江蘇、浙江等地,更應當把戰略重點放在振興製造業上,不要再沉迷於通過負債進行城市建設的發展模式了。
『捌』 外企搬遷去印度、越南等國家,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會被取代嗎
近年來,不斷有外媒開始和“中國製造”唱反調。他們從各種“角度”去分析“中國製造”,多次報告“去中國化”和企業將“產業鏈搬出中國”的言論。
甚至宣稱不少製造業企業將來到印度、越南等國,“全球製造業遷移”等。面對外媒“別有用心”的報告,我國官方也進行了“表態”、回應。
6月4日,我國商務部召開了網上新聞發布會,我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是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企業長期選擇而形成的一種“模式”。也體現了全球各經濟體的優勢,以及分工和合作。
而面對外界宣傳的企業“撤離”中國一事,高峰表示:當前,中國並沒有出現外資撤離,和產業鏈外遷的情況。而相反的是,由於近期中國市場表現的“穩定性”,反而引起了很多外資的關注,很多跨國公司正考慮在中國擴張產業鏈。
我國也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繼續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並起到推動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升級”的作用。
而且我國製造業並沒有止步,還在不斷的前進。我們在正視對手的同時,對於自己也要有信心。想要超越“中國製造”,並不只是靠嘴說就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