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中法戰爭清帝國贏了,還把越南讓出去了
中法戰爭,是清王朝和法國發生於1883年到1885年之間的一場宗屬國的爭奪戰。從19世紀下半葉起,法國開始發展在亞洲的殖民地,由於1856年越南處死了法國在越南的傳教士,所以法國遠東艦隊正好以此為借口發動侵略越南的戰爭。但是越南在歷史上都一直是作為中國附屬國而存在的,素有“南越”之稱,所以法國此舉勢必出觸動了清王朝的利益,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左宗棠對李鴻章怯懦之舉十分憤怒,他在書中寫道“對於大清,十個法國將軍都還不如一個李鴻章能壞事”,中法戰爭也就造成了“不敗而敗”的戰爭史奇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的中國實力貧弱以及清廷軟弱無能所致。
『貳』 法國不勝而勝,清政府不敗而敗,清法戰爭的結局該如何解讀呢
1885年6月9日,伴隨著《中法新約》的簽訂,宣告清法戰爭正式結束,清政府也正式承認越南以法國為宗主國。
但由於這份合約的簽訂時機太過於特殊,恰好正是“鎮南關大捷”之後,而合約的本質又屬於喪權辱國。
然後就是鎮南關戰役了,這時候的法軍已經進入了清朝陸地,但如此一來,也不代表法軍就能一路長驅直入。
因為法軍當時的擴張重心其實不在清朝,而是在歐洲,所以也就導致在法國進入清朝內陸後,還面臨著兵力不足以及補給困難等諸多處境。
鎮南關大捷其實就完全可以看成是法軍戰鬥力下降的一個佐證。
那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清政府就可以正式發力驅趕侵略者,然後獲得清法戰爭的勝利呢?不見得。
『叄』 如何看待中法戰爭中清廷的不敗而敗
中法戰爭是法國侵略中國,中國為保衛祖國西南邊疆的正義戰爭。戰爭中,中方雖有失利,但總體上取得了勝利,迫使法國內閣倒台。然而,清政府執行的是一條妥協賣國路線,使法國打開了中國的西南大門,法國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仍然達到了侵略目的。
法國從清朝手裡拿到了越南作為保護國,不過沒拿到更多的利益(賠款割地),勝利了不過比較起中國近代遭遇的其他戰爭對手的話,不算全勝。
中國(清國)丟掉了越南,失去了福州水師,基本上是失敗,不過比起其他遭遇的戰爭而言沒那麼慘而已。
不知道為什麼有人會認為這能算打平,還美其名曰「不敗而敗」「不剩而勝」,窩大清南洋的海軍全部報銷,陸軍被雄雞的加長版刺刀趕得一路敗仗幾乎丟掉了整個越南,最後勝了一兩次局部戰役,也好意思說自己「不敗」,果然是傳統知識分子的風格。
另外,鎮南關戰役主要是黑旗軍,說實話,黑旗軍這種反清起家的武裝到底算不算清軍還是只算同盟,那真是不太好說的一件事。
『肆』 滿清為何會發生中法越南戰爭 怎麼最後越南還是淪為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法國對越南增兵侵略,目的在把越南置於其控制下。而越南的阮朝,只欲靠宗主國清朝來挽救其危機。1883年7月,越南阮朝的嗣德帝死,阮廷發生內哄。兩年內換了三位皇帝,當時即位皇帝欲向清廷求封,法國乃乘此時再度進攻。於1983年8月攻打順化,迫越南簽訂《順化條約》,使之受其「保護」,法國在越南成立保護政府。12月,法軍進攻中國軍隊,挑起戰端,爆發中法戰爭。戰爭初期,清軍接連失利,清廷主和派李鴻章力主妥協。1884年5月,在天津與法國簽《中法會議簡明條款》,規定清承認法「保護」越南及撤駐越兵,也就是放棄中國對越南的朝貢關系。
原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河內),現在的越南主席府
關於越南之亡,越南歷史學家陳重金曾作了一番檢討。他說:「窮國寡民,又逢多災多變之時,外人入侵,朝廷茫然不知所措,人心離散,分成此派彼黨,互相殺害。這就是我越南國在嗣德末期的情勢,因此危亡的局面就出現了。」
『伍』 如何看待中法戰爭中清廷的不敗而敗
法國從清朝手裡拿到了越南作為保護國,不過沒拿到更多的利益(賠款割地),勝利了不過比較起中國近代遭遇的其他戰爭對手的話,不算全勝。
中國(清國)丟掉了越南,失去了福州水師,基本上是失敗,不過比起其他遭遇的戰爭而言沒那麼慘而已。
不知道為什麼有人會認為這能算打平,還美其名曰「不敗而敗」「不剩而勝」,窩大清南洋的海軍全部報銷,陸軍被雄雞的加長版刺刀趕得一路敗仗幾乎丟掉了整個越南,最後勝了一兩次局部戰役,也好意思說自己「不敗」,果然是傳統知識分子的風格。
另外,鎮南關戰役主要是黑旗軍,說實話,黑旗軍這種反清起家的武裝到底算不算清軍還是只算同盟,那真是不太好說的一件事。
『陸』 中法戰爭清朝「不敗而敗」,如何解讀這個不敗而敗
1883年至1885年,清政府與法國進行了長達三年的中法戰爭,而這次戰爭也是近代史上少有的一次反侵略戰爭中勝利的一次。可就是這樣一次勝利的戰爭,清政府卻依然簽訂了不平等條。所謂的不敗而敗指的就是李鴻章在起草並簽訂《中法條約》中,未曾為中國帶來半分利益,反而還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很多人認為之所以說清王朝在此次戰爭中不敗而敗,是因為它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卻依舊沒有獲取主權上的勝利,可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清政府如此做已經是最大限度上來保全自己的政權以應對其他更險惡的事情,況且中法戰爭也的確打擊了法國的士氣,讓其在國際上地位也有所下跌。
『柒』 為什麼中法戰爭清帝國贏了,還把越南讓出去了呢
無奈之下,法國政府制訂了以越南為跳板,進而侵略清帝國的作戰計劃。在中法戰爭尚未爆發之前,法國方面依然不肯承認侵略越南實際上就是為了侵略清帝國。實際上,直到中法戰爭結束後,法國依然不肯承認,但是法國政府的所作所為已經充分暴露出了真實目的和野心,即便是想要隱匿也無濟於事。大連外國語學院谷倩兮碩士在《論中法戰爭中法國對中國戰略意圖的實現》中曾經提到:
『捌』 清朝時期的中法戰爭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們知道嗎
1885年6月9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法國巴德諾在《中法新約》上簽字畫押之後,中法戰爭宣告結束。清朝得到的損失即承認越南為法國的殖民地,沒有割地也沒有賠款。即使是這樣的條約,國人普遍也不買賬,稱之為"法國不勝而勝,吾國不敗而敗",從而對清政府調侃奚落。那麼中法戰爭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疏導一下。
中法戰爭前期,法國軍隊一路將清政府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以至於清政府不得不通過簽訂承認法國控制越南的《李福條約》來求得和平。但是,以茹費理為首的法國胃口越來越大,他們不斷向中國邊境推進,在陸路挑起北寧事件,想將腿伸入中國境內,而在水路,則直接偷襲福建水師,炮轟福州船政局。清政府的軍隊幾乎無還手之力。當他們請出馮子才時,馮子才已經因為看不慣清政府的官場而退隱在家。他重出江湖時,已65歲高齡,是今天的廳級幹部都退休年齡了。
為趕走法國人,這位老人在老家訓練了一支私人武裝,然後,他就帶著這支私人武裝上了前線。他上陣的氣概一點也不亞於左宗棠,在帶著私人武裝上陣的同時,還將兩個兒子帶上戰場,目的是叫他們在自己陣亡時為自己收屍,這樣的決心哪有不勝之理!馮子才的這支武裝也就幾千人,拿在手裡的武器和劉永福的黑旗軍差不多,都是些大刀和長矛等冷兵器。關鍵是老馮親自提著長矛,在前面沖鋒陷陣。
中法戰爭是從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戰開始的。法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標確定為山西。山西的防軍主要是黑旗軍,同時也有七個營正規的桂軍和滇軍。法軍於14日發起攻擊,中國駐軍被迫實行了軍事抵抗。法軍依靠優勢的裝備,16日佔領山西。
1884年2月,米樂繼孤拔為法軍統帥,兵力增至一萬六千人,圖謀侵犯北寧,籌劃給中國軍隊更大的打擊,從而迫使清統治者完全屈服。時清政府在北寧一帶駐軍約四十營,但由於將帥昏庸、怯懦,互不協調,軍紀廢弛,兵無鬥志。3月12日,法軍來攻,北寧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軍進駐興化。法國利用軍事勝利的形勢,對越南和中國都展開了進一步的政治脅迫。
1884年(清光緒十年),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艦6艘侵入福建馬尾港,停泊於羅星塔附近,伺機攻擊清軍軍艦。當時的清廷則命令「彼若不動,我亦不發」,於是張佩綸、何如璋、穆圖善等下令「無旨不得先行開炮,必待敵船開火,始准還擊,違者雖勝尤斬」。於是,法艦在馬江者每日或四五艘,或五六艘,出入無阻。它們與福建水師軍艦首尾相接,並日夜監視之,前後為時月余。福建水師處於被法艦圍困的狀態,戰爭一觸即發。
福建海軍許多官兵請戰,要求自衛;不少士大夫上書要求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派北洋水師支援,以挽救大局。但李鴻章執意求和,不準抵抗,更拒絕增援。何如璋等也怕影響和談,命令各艦不準發給子彈,不準無命自行起錨。七月初二(8月22日),法國政府電令孤拔消滅中國福建水師。孤拔決定於次日下午趁退潮船身轉移方向時便開戰。因為當時用船首系泊,船身隨潮水漲落而改變方向。漲潮時,船頭指向下游,落潮時船頭指向上游,可使大部分福建水師位於法艦的前方,無法進行有力的回擊。初三上午8時,法國駐福州副領事白藻太向何如璋等投遞最後通牒,限福建水師當天下午撤出馬尾,否則開戰。
何如璋得知後,竟然對福建水師封鎖消息,聽任各艦拋錨江心,實際上是讓各艦坐以待斃。當他們看到法艦升火待發,才慌張起來,以未做好戰斗准備要求法方把開戰日期改在七月初四;遭拒絕後,才匆忙下令進行臨戰准備。
1883年底,法軍向紅河三角洲中國軍隊防地發動攻擊。中法戰爭爆發。1884年,法國艦隊強行駛入福建水師的馬尾基地,戰火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8月26日清廷頒發上諭譴責法國「橫索無名兵費,恣意要求」,「先啟兵端」,令陸路各軍迅速進兵,沿海各地嚴防法軍侵入。這道上諭實際上是對法國侵略者的宣戰書。
同年,法軍侵佔中國台灣。分頭進犯台灣基隆和淡水,劉銘傳審時度勢,放棄基隆,集中兵力扼守淡水,擊退侵略者。轉而,法軍攻佔諒山,進犯鎮南關。馮子材率部英勇抗擊敵人,獲得鎮南關大捷。馮子材乘勝追擊法軍,清朝電令乘勝即收,並在1885年4月7日,宣布停戰撤軍。對此,張之洞奏請朝廷,延緩撤兵時間,以克河內。然而朝廷沒有採納他的建議,致使中法戰爭出現一個奇特的結局,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清政府在勝利情況下,同法國簽訂屈辱的《中法會定越南條款》,對此左宗棠內心悲憤不能自已,病死福州。在臨終前,留下這樣的話:「惟此次越南和戰,實中國強弱一大關鍵,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遺恨平生,不能瞑目。」
『玖』 清代時期,法國佔領越南又覬覦大清,結局怎樣
法國佔領越南南圻後,為進一步打通通往中國的門戶,開始派人探查中圻和北圻的形勢和山川地貌,以便發展交通。1866年5月,德拉格雷中校和安鄴大尉等幾名法國人結隊前往湄公河尋找到中國的道路。1868年三月,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一行人才到達雲南,不曾想德拉格雷到此得了肝病竟死了。安鄴等人把這人的屍體經由中國乘船返回西貢。
安鄴死後,杜白蕾知道惹了麻煩,趕忙派海軍大尉非拉斯特與北越大臣阮文祥,協商處理北圻安鄴之死事件。非拉斯特得知安鄴是被黑旗軍殺死的,頓時大怒。後雙方為盡快了結此事,便締結了條約,這項條約雖保住了越南皇帝的地位,卻喪失了南圻六省之地,被迫開放了屍耐港、寧海港、河內城、紅河等地的通商權。但直到此時,法軍並未真正放棄向北推進的想法,所有才有了後面的第二次侵略越南戰爭以及清法戰爭。
『拾』 清末中法戰爭的結局是什麼導致這一結局的原因是什麼
中法戰爭又叫清法戰爭,時間跨度上從1883年12月到1885年4月份,歷時一年零五個月,最終以簽訂《中法新約》結束。
由於封建王朝的本質弊端,近代的大清王朝屢屢受到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戰敗賠款更是家常便飯。其中同法國的的戰爭就是眾多戰爭中的一個,雖然在戰場上打敗了法國,但在外交上卻輸得徹徹底底。法國同其他歐美國家一樣,野心勃勃,希望在中國取得一塊殖民地。於是在1883年,發動了對越南的侵略,企圖通過越南進入中國西南邊界。起初法軍在山西一帶依靠先進武器取得勝利,逼迫清政府割地賠款,隨後法國海軍又在中越邊境登錄,進攻清朝西南地區。1884年3月份,中法兩軍在鎮南關爆發大規模沖突,清軍的將領是有名的馮子材將軍,在鎮南關擊退法國軍隊,並一路驅逐出邊境。清王朝取得階段性勝利。
清政府取得勝利後,在軍事上、外交上都處於優勢的一方,但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害怕軍隊發生兵變,危及自己的統治,居然主動向法國求和。於是在188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前去同法國談判,談判失敗,最終簽訂《中法新約》並向法國賠款。在條約中,清政府同意開放兩處通商口岸,承認法國在越南的合理地位,中法之間的貿易稅由法國決定。在一系列條約下,法國加大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清政府的損失反過來加在普通人民身上,底層人民因各種賦稅雜稅苦不堪言。
自中國西南門戶大開後,清政府逐漸成為西方列強的傀儡,沿海城市也逐漸淪為其殖民地,成為「國中國」。因為清政府的軟弱無能,給近代中國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