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介紹介紹抗美援越戰爭啊
我知道,我去了,目前國家沒有公開承認我們,32萬人輪戰,犧牲1400餘人就地安葬在越南,至今烈士家人不知安葬地。07年出台了參戰補助,退休人員沒有份,僅農村的給250。詳情可看我的新浪博客「高射炮兵」......
B. 求知越南戰爭的過程
越南戰爭長達12年,美軍死亡5.6萬餘人,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給美國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心靈創傷
美國軍事介入越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南、寮國、柬埔寨人民經過武裝斗爭和起義,先後取得了獨立。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越南北方的河內以臨時政府的名義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並積極採取行動恢復越南的統一
與此同時,在越南南方,一直堅持反共的吳庭艷,於1955年10月在美國的支持下,在西貢成立新的政府
1961年5月,為防止吳庭艷政權垮台,美國派遣100名代號為「綠色貝雷帽」的所謂「特種部隊」進入南越
1962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志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4月30日,美國副國務卿喬治·鮑爾宣布了一個名叫「戰略村」的計劃,把越南南方游擊隊滲入比較嚴重的地區再劃分為較小地區。主要村莊要用帶刺的鐵絲和�望塔圍起來,進村的人將受到仔細盤查,其中的居民將被遷入集中營。隨後,美偽軍對各「戰略村」進行瘋狂的掃盪和圍剿
越南南方游擊隊進行了反「戰略村」、反掃盪的戰斗。據統計,從1962年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擊隊的反掃盪斗爭進行了40餘次,美軍傷亡達2000餘人。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擊隊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萬人口,美國軍事介入嚴重受挫。
戰爭逐步升級
美軍在南越的軍事受挫激怒了美國統治集團。1963年底,美國總統約翰遜在一次會議上說,吳庭艷政權沒能阻止「紅色浪潮」的蔓延,越南的形勢完全有可能掌控在胡志明手上,這種狀況「極不令人滿意」,「必須有所改觀」。
1963年11月1日,美國在南越策動軍事政變,殺了吳庭艷,換上了新的傀儡楊文明,並積極尋找擴大戰爭的借口。
1964年8月4日,美國政府宣稱,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和「滕納·喬埃」號在東京灣(即北部灣)離最近的陸地大約65海里處的公海上進行巡邏時,遭到數目不定的北越魚雷艇的襲擊。
事後證明,這是五角大樓為擴大對越戰爭而蓄意製造的借口。美國政府趁機出台了「逐步升級戰略」,即所謂「有限度地擴大戰爭」。
接著,美軍開始推行「飽和轟炸」和「焦土政策」,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與此同時,美國還不斷增兵。到1967年,在越南的美軍人數超過50萬。
游擊戰讓美軍吃盡苦頭
美軍和南越軍隊對革命的絞殺激起了更多的反抗。在南越許多作戰區,每家每戶都組成一個戰斗單位。屋內挖有防炮洞,野外挖有防空洞、藏糧洞和藏牛洞。每村每鄉都是一個戰斗堡壘,村有民兵、鄉有游擊隊。大部分村、鄉,尤其是那些靠近敵占區邊緣地帶的村鄉,成了布防森嚴的戰斗村和戰斗鄉。戰斗村組織嚴密,村民有各自的戰斗崗位。游擊隊和民兵站崗放哨,一有情況立即投入戰斗。1965年以後,隨著戰爭的擴大,大量游擊隊員開始轉變為正規軍,投入到前線與美軍作戰。
1965年4月3日和4日,美軍在清化戰役中遭受重創。4月3日上午7時,停泊在南海海面上的美國第七艦隊的飛機,約400架次分批侵入清化省上空。美國飛機對著清化省北部的一些居民區、民用工程和經濟設施進行狂轟濫炸。越南北方清化防空部隊和地方民兵自衛隊,在敵機俯沖下來的一剎那,使用各種火力一齊射向天空,組成強大嚴密的火力網,敵機一架架被擊中,冒著濃煙倒栽下來。這一天,他們擊落17架敵機,生俘1名美國飛行員,創造了一天擊落美軍飛機最多的紀錄。
4月4日,美軍又出其不意對清化突襲,不料當地武裝早有準備。這一次美軍失敗得更慘。清化軍民這一天共擊落敵機30架,活捉1名美國飛行員。這次戰役後,美國的轟炸行動陷入窘境。
從1964到1965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軍和游擊隊機動作戰,進行了一系列奇襲戰、伏擊戰、攻堅戰、圍點打援和反掃盪戰。據初步統計,南方軍民共殲滅美軍近6000人,超過1961年到1964年12月底所殲滅的美軍總數的一倍。在許多戰場上和戰斗過的地方,美軍屍體橫陳,發出陣陣惡臭。據美國戰地記者埃德加回憶,他1964年到位於西貢不遠的古芝縣采訪報道,發現位於縣城中的甘密河裡漂著一具具美軍屍體,無人處理,河水和血交融在一起,在陽光下泛著恐怖的墨綠色。偶爾幾個兒童經過,用長長的木棍撥弄著屍體,尋找值錢的東西。在美軍的一個戰地搶救部,被炸得缺胳膊少腿的士兵躺在病床上。據護士胡斯小姐講,幾乎每天她都要處理掉四到五袋殘肢。
1967年7月底,南越政府將武裝力量增加6.5萬人,總數超過100萬,同時考慮把徵兵年齡降低到18歲。在8月3日的記者招待會上,美國總統約翰遜也公開宣布,把美軍在越南的布防人數增加到4.5萬到5萬人,到1968年,美軍各兵種將達到52.5萬人。
1968年,越南南方人民武裝發起「新春攻勢」。經過45天激戰,殲滅美偽軍15萬餘人,沉重打擊了美國的「逐步升級」戰略。攻勢還使美軍士氣低落,國內反戰運動高漲。美國國務卿臘斯克沉重地說:「預料要進行一場長期、激烈和令人失望的斗爭。」
尼克松准備從越南脫身
由於南方人民武裝的堅決抵抗和越南軍民團結一致,美國在越南耗費了巨大人力物力卻沒有取得預想效果,遭致國內外一致反對。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一浪高過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總統時,華盛頓上萬名群眾,高舉著「尼克松是頭號戰犯」、「尼克松是億萬富翁的工具」等標語牌走上街頭,舉行大示威,嚇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彈的「玻璃罩」里發表「就職演說」。
迫於國內外的強大壓力,尼克松找到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希望他能幫助美國走出越戰泥潭。於是基辛格開始積極奔走斡旋。
基辛格首次提出美國從越南脫身的計劃,隨後,與越南政府及蘇聯進行了接洽。1969年5月14日,基辛格把蘇聯駐美國大使多勃雷寧請到白宮辦公室。基辛格說:「要是把態度靈活誤以為是軟弱無能,把通情達理看成是沒有決心,那就要犯絕大的錯誤,我還必須十分坦率地說明白,要是這種無謂的痛苦繼續下去,勢將影響其他方面的決定。這樣拖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
多勃雷寧把美方計劃反映給蘇聯政府,蘇聯表現出冷淡態度。此後美國多方進行談判,但進展緩慢。
1969年5月31日,侵越美軍司令部宣布:自從1961年美國參加越南戰爭以來,美軍官兵死亡已達3.5萬人,損失飛機5400架。這個數字說明:尼克松政府上任4個多月,侵越美軍又有4000多人喪命,平均每月大約被打死1000多人。尼克松在撤軍問題上的猶豫不決終於吃到了苦果。
談判不成,美國只得「體面撤退」。美國國防部長萊爾德提出:「應該加強南越軍隊,使之替代美軍把戰爭進行下去。美軍的撤離取決於南越軍隊承擔美軍作戰任務的能力,『越南化』是用越南人的傷亡代替美國人的傷亡。」
1969年6月8日,尼克松總統在中途島宣布:在當年8月底以前,從越南撤出美軍2.5萬人。這是尼克松政府從越南的第一次撤軍。
但美國仍希望奇跡能夠出現。1969年11月3日,尼克松在白宮向全國發表了一篇電視演說,他主張的「邊戰、邊談、邊化(越南化)、邊撤」的方針,遭到群眾反對。為了回答尼克松具有挑戰性的電視演說,「結束越戰新動員委員會」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向華盛頓進軍」的抗議活動。在同一個星期里,類似的活動多達10餘次。
不得已,美國在加強南越政權力量的同時,加快撤軍步伐,駐越美軍逐步減少。1973年1月27日,美國經過長期談判,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在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上簽字,宣告美國在越南軍事行動的失敗。美軍撤出後,在南越留下了2萬多名軍事顧問,並保留相當規模的海空部隊,支援110萬南越軍隊作戰。
1975年春,越南北方軍隊和南方人民武裝發動了著名的春季攻勢,經過西原、順化—峴港、西貢三大戰役,擊潰了南越軍隊。1976年7月越南完成南北統一。
C. 美國侵略越南戰爭的南越領袖吳庭艷
吳庭艷(NgôĐìnhDiệm,1901年1月3日-1963年11月1日)是越南共和國第一任總統(1955年-1963年)。
吳庭艷生於阮朝越南的首都順化。他的家族是阮朝的一個信奉天主教的貴族。他的長兄吳廷俶是當時順化的大主教。他在保大皇帝執政時當官,直至日本侵略越南。吳庭艷也是一個狂熱的愛國志士及反共份子。
1954年,當北越在奠邊府(ĐiệnBiênPhủ)之戰大勝之後,宣告獨立,並立即得到蘇聯和中國的支持。為了跟以胡志明為首的北越對抗,法國政府宣布將權力移交給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並成立南越政府和北越政權抗衡。保大皇帝並且委任了吳庭艷為首相,主權主理南越。不過,吳庭艷的目標並不止於此。
1955年,吳庭艷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政變,簽署法令廢除保大皇帝的皇位,並成立越南共和國,宣誓成為南越的總統。吳庭艷獨尊天主教而廢棄佛教以及軍事統治措施,激起了當地民眾的強烈憤慨。1963年11月1日,美國政府為挽救敗局,策動了楊文明政變。吳庭艷與五弟吳廷瑈被政變軍隊亂槍打死。其四弟吳廷瑾後亦被政變軍隊處決。
家庭:庭艷的弟弟吳廷瑈與其妻陳麗春(一般稱之為吳廷瑈夫人或瑈夫人)育有二女二子,長女為吳廷麗水,由此看來此家族似乎為復姓吳廷,而非吳姓。此外,由於吳庭艷終身未婚,他在擔任總統期間,亦由弟婦陳麗春擔當第一夫人的角色。
D. 越美戰爭的背景資料
越南戰爭(1961年~1973年)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為越南共和國(南越)及美國對抗共產主義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爭。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 http://ke..com/view/14949.htm?subLemmaId=14949&fromenter=%D4%BD%D5%BD&redirected=alading
E. 越戰是怎麼回事
是說二戰時的越南戰爭嗎 那時美國的對外干涉性侵略阿 就和對朝戰爭似的
看看這個吧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印度支那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年)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艷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行個人獨斷獨行的威權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系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F. 吳庭艷的政治舉措
法國人在奠邊府戰役中戰敗後,已經准備從印度支那撤退。1955年初,法屬印度支那宣布解散,因而吳庭艷暫時獲得對南方的控制權。這時他宣布,將在1955年10月23日,進行一場公民投票,來決定南方的未來方向。競爭的一方是保大皇帝,鼓吹恢復君主政體,而另一方吳廷艷則主張共和制。投票如期舉行,吳庭艷的四弟,人民勞動革命黨領袖吳廷瑈,提供吳廷艷的選舉費用,組織和監督這次選舉。保大皇帝的競選活動遭到禁止,保大皇帝的支持者遭到吳廷瑈的工人襲擊,而投票結果也出現了舞弊行為。吳廷艷的得票率達到98.2%,其中在西貢得到605,025 張選票,但是那裡的登記選民數只有450,000人。在其他地區吳庭艷的得票數也超過了登記選民數。3天後,吳庭艷宣布越南共和國成立,自己成為第一任總統。
根據1954年日內瓦協定,越南將在1956年通過選舉實現國家的重新統一。吳庭艷抨擊共產黨,宣布1956年選舉「只有在完全自由的情況下才是有意義的」,因而取消這次選舉是正當的,盡管他本人在1955年的投票中得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票數。
在來自國內和美國的壓力下,吳庭艷同意在1959年8月舉行選舉,組成國家立法機關。但報紙不允許公布獨立候選人的名字或其政策,禁止舉行超過5人的政治集會。候選人因為細小的原因,例如張貼競選海報不當,就會喪失選舉資格。在鄉村地區,候選人被威脅將控以私通越共,可能判處死刑。政府最突出的批評者潘光誕(Phan Quang Dan),被允許參加競選。盡管部署了8,000名便衣軍隊進入投票區,潘光誕還是贏得了6:1的比率。吳庭艷在全國調動軍隊,潘光誕在召集新的集會時遭到逮捕。
G. 南越女兵是如何協助美軍的
1955年美國人扶持吳庭艷建立了南越獨裁政權,從此開始了長達20年之久的越南戰爭。有一件事值得注意,美國人一向宣揚民主自由,但他們扶持的政權大多是獨裁政府,南韓的李承晚獨裁政權,南越的吳庭艷獨裁政權,都是如此。受到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支持,吳庭艷上台後大肆屠殺南越共產人,屠殺南越佛教人士(因為吳庭艷是基督徒)。1960年,美國更是親自派兵前往越南,幫助南越打仗。
總之,南越為了留住美軍可謂是煞費苦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