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為什麼解決境外融資難題

越南為什麼解決境外融資難題

發布時間:2022-08-28 06:14:02

Ⅰ 請教一個問題:評述當前越南金融危機的現狀、起因及措施。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

(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世界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發生在1997 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繼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對世界經濟有深遠影響的又一重大事件。這次金融危機反映了世界和各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嚴重缺陷,包括許多被人們認為是經過歷史發展選擇的比較成熟的金融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都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進行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則和組織形式的問題。本書試圖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本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如何解脫本世紀初貨幣制度改革以後在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條件下各國形成的貨幣供應體制和企業之間在新形勢下形成的債務衍生機制帶來的幾個世紀性的經濟難題,包括:
(1)企業債務重負,銀行壞賬叢生,金融和債務危機頻繁;
(2)社會貨幣供應過多,銀行業務過重,宏觀調控難度加大;
(3)政府稅收困難,財政危機與金融危機相拌;
(4)通貨膨脹纏繞著社會經濟,泡沫經濟時有發生,經濟波動頻繁,經濟增長經常受阻;
(5)企業資金不足帶來經營困難,提高了破產和倒閉率,企業兼並活動頻繁,降低了企業的穩定性,增加了失業,不利於經濟增長和社會的穩定。
(6)不平等的國際貨幣關系給世界大多數國家帶來重負並造成許許多多國際經濟問題。
以上問題最深層的原因,是貨幣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企業之間交易活動產生的新機制未被人們充分認識。本書的思路是,建立一種權威性的企業交易結算的中介系統——國家企業交易中介結算系統,解脫企業之間的債務鏈,消除企業和銀行壞賬產生的基礎,以避免債務和金融危機的發生,並減少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的危害,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在這個創新過程中,還會產生國家稅收和財政支出方式的創新,減少財政赤字的發生。同時,還會產生企業制度的創新,減少企業的破產倒閉和兼並現象,增強企業的穩定性。並且,還將對國際結算方式進行創新,對國際貨幣的使用進行改革。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的治理,而是對紙幣制度所存在的嚴重缺陷的修正,是對貨幣供應和流通體制的創新,是金融體制的重大變革,並且,這種變革帶來經濟運行機制的諸多方面的調整。
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盡管在各國有其具體的內在因素:經濟持續過熱,經濟泡沫膨脹,引進外資的盲目性--短期外債過量,銀行體系的不健全,銀企勾結和企業的大量負債等,危機也有其外在原因:國際炒家的「惡劣」行徑,但是人們還應進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機生成的本質因素--現代金融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
劉詩白認為,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固有的內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恐慌,更是以嚴重的金融危機為先導。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年的東亞金融危機首先發生於資本主義世界。可見,金融危機有其制度根源,是資本主義危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存在於市場經濟固有的自發性的貨幣信用機制,一旦金融活動失控,貨幣及資本借貸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機就表現出來。以金融活動高度發達為特徵的現代市場經濟本身是高風險經濟,包孕著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又一重大特徵。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超國界發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之間商品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各國在經濟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務、資本、技術、知識國際間的頻繁流動,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表現得更加鮮明。金融活動的全球化是當代資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經濟落後國家與地區躍進式發展的重要原因,但國際信貸、投資大爆炸式地發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機必然會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環節爆發。綜上所述,現代市場經濟不僅存在著導源於商品生產過剩、需求不足的危機,而且存在著金融信貸行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過度與資本市場投機過度而引發的金融危機。在資本主義世界,這種市場運行機制的危機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機不只是資本主義國家難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現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金融體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動的失控是金融危機的內生要素。正由於此,在當前我國的體制轉型中,人們應該高度重視和切實搞好政府調控的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特別要花大力氣健全金融體制,大力增強對內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機的防範能力。總結: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人們對危機爆發的原因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探討.指出了危機爆發的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劉詩白則進一步指出深層次的原因,即現代貨幣信用機制導致危機的爆發。只要現代市場經濟存在,市場經濟所固有的貨幣信用機制就可能導致金融危機。只不過,它只是發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國家。這一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也不例外。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健全金融體制來防範金融危機,劉詩白又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防範金融危機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那麼,亞洲金融風暴爆發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觀看了關於亞洲金融風暴的一系列報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後,我找到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2.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3.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一: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金融大鱷」「一隻假寐的老狼」是對這個金融怪才的稱謂。他曾說過,「在金融運作方面,說不上有道德還是無道德,這只是一種操作。金融市場是不屬於道德范疇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於這里,因為它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會按照已定的規則來玩這個游戲,我不會違反這些規則,所以我不覺得內疚或要負責任。從亞洲金融風暴這個事情來講,我是否炒作對金融事件的發生不會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樣會發生。我並不覺得炒外幣、投機有什麼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運作規則。我尊重那些規則,關心這些規則。作為一個有道德和關心它們的人,我希望確保這些規則,是有利於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的,所以我主張改變某些規則。我認為一些規則需要改進。如果改進和改良影響到我自己的利益,我還是會支持它,因為需要改良的這個規則也許正是事件發生的原因。」
眾所周知,索羅斯對泰銖的炒作是亞洲金融風暴的導火線。他是一個絕對有實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過玩弄亞洲國家政權,來達到他獲得巨額資本的目的顯然是卑劣的。

二: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預示者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美國,作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有了危機感。他通過強大的經濟後盾在亞太地區建立起一個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韓國,日本,台灣直至東南亞,都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這給亞洲一些國家飛速發展帶來了經濟支持。七十年代,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濟迅猛發展。
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美國當然不允許亞洲經濟繼續如此發展,於是,他開始收回他的經濟損失。對於索羅斯的行為,他是縱容的。

三: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新馬太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以泰國為例,泰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買賣不由政府來主宰,而他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而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也就動盪了。

·啟示
(1)一個國家經濟的開放程度,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政權基礎上的,只有經濟實力雄厚,政權穩固才能談及真正的發展經濟。
(2)一個經濟學家,只有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否則,他將不是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並對經濟發展起阻礙作用。
(3)只有提高綜合國力,才能使一個國家立於不敗之林。

【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全球面臨6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新世界性金融危機】
未來兩年將出現世界性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資金流動逆轉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

為什麼未來世界將出現新型的金融危機呢?這要從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過去近十年來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格局談起。

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過去近十年 ,受益於全球化的大趨勢,經濟不斷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基礎其實比較脆弱。這些經濟體自身的儲蓄相對不足,消費不斷增長,經濟的金融化趨勢不斷加強,其集中的表現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資產,尤其是房地產為抵押,向銀行借款來支持其日益高漲的消費。這一格局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信貸鏈的破裂,集中的表現就是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次級房貸危機導致美國的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金融風險的成本,也使這些金融機構必須重新分配自己的資產,以降低風險。

反過來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過去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吸引了大量發達國家的資金,以墨西哥、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為例,其證券市場上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國外。日益高漲的海外資金不僅推動了本地資產價格的高漲,也推動了本地經濟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本地貨幣實際匯率的不斷升值。這一系列過程為這些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埋下了種子,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兩個地區:一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不僅經常賬戶出現了佔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時財政赤字也日益加劇,國內價格上漲的趨勢愈演愈烈,而且,這些國家還實行了與歐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這無疑是寫下了導致金融危機最佳的化學反應公式。

另一個非常脆弱的經濟體,就是印度。雖然印度經濟在過去3年內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長率,但是其宏觀經濟的情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印度的經常賬戶處於赤字狀態,證券市場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海外,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長期處於赤字狀態。

綜合考慮發達國家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一些經濟情況,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未來兩年之內,世界經濟很可能發生資金流動逆轉的情形,那就是幾年前從發達經濟體爭先恐後湧入新興市場國家、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資金,在發達國家重估風險的情況下,紛紛逆轉涌回發達國家,加強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穩定度。這種趨勢的形成無疑會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直接的影響,並最終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形成。

新金融危機與亞洲金融危機的差異

這種金融危機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主要形式是國際收支的危機,那時亞洲出現了大量到期的外債需要償還,同時國際金融炒家紛紛擠兌,造成了這些國家外匯儲備不足,以至於不得不讓本幣大幅度貶值。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形式不見得以國際收支的短缺為標志,因為今天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量是比較高的,同時由於吸取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這些國家並沒有大規模舉債,只是通過證券市場吸引了大量外資,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新興市場國家不面臨著金融危機,這種金融危機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資金倒流從而導致本國證券市場價格大幅度縮水、本幣貶值,從而導致本地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甚至於衰退為表象的,這和幾年前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高漲、資產價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個逆反的鏡面圖像。這一新型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很可能是波羅的海三國,從波羅的海三國可能傳導至東歐各國,再傳到南亞包括印度,之後再進一步傳到其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

資金流動不能盲目放開,財政政策須保留一定的靈活性
一旦這樣的金融危機發生,中國經濟面臨著怎麼的挑戰呢?可能的情況是,一部分外資的表現也會如在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那樣紛紛出逃,對於中國的國際收支會產生一定的沖擊,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通貨緊縮的壓力,但對於目前高速運轉(事實上是過快運轉)的中國經濟並不是壞事。而且,這一資金倒流的情況也會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所緩解。但是不容否認,這種資金倒流會對國內的投資規模產生一定的沖擊,會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下降。另外,由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率的下滑,也會間接通過對中國產品需求的下降,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這些都是這一新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我們必須看到,這一新興金融危機的到來對中國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在這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很多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將大幅度縮水,這將是中國資金出國投向這些國家的絕好時機,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最好時機。為此,中國經濟界需要做好資金上和項目研究方面的准備。從宏觀層面上講,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考慮到這一輪新型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在資金流動問題上必須穩扎穩打,不能盲目放開,要考慮到大量資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帶來的壓力。當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必然會出現下滑,我們的財政政策必須保留一定的靈活度,在繼續實行當前穩健財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須做好項目上和資金上的准備,一旦新一輪金融危機在周邊國家發生,中國就可以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資金保障和社會效益的投資項目。
總之,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風險已經來臨,全速前進的中國巨輪必須考慮到金融風暴可能帶來的沖擊,把握機遇,化解風險,我們的經濟發展航程將會前途光明.

Ⅱ 我國境外投資存在哪些問題企業對境外投資的風險要如何防範

境外投資指投資主體通過投入貨幣、有價證券、實物、知識產權或技術、股權、債權等資產和權益或提供擔保,獲得境外所有權、經營管理權及其他相關權益的活動。投資決策風險企業因缺乏對海外投資環境、投資項目的有效風險評估,致使海外投資存在一定盲目性,從而可能出現風險。

從企業角度看,主要是融資風險和投資決策風險,具體有以下五種:

1.企業境外融資風險

我國企業境外投資普遍存在資金短缺問題,究其原因表現為:

一是境外投資企業日常運作中融資渠道主要是當地銀行融資、全球授信,應收貼現3種途徑,相對於國內融資渠道來說,企業境外投資融資渠道較為狹窄;

二是企業對國際融資環境的研究和重視不足,對國際融資環境還不熟悉,利用國際融資的能力不強;

三是我國對境外投資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比如不完善的國內金融市場無法形成為海外企業輸血的融資機制,政府沒有建立完善的融資支持以及便利化服務體系等。

2.投資決策風險

決策的失誤是企業最大的失誤。在境外投資活動中,決策的正確與否往往決定企業的目標能否實現。我國境外投資決策風險主要表現在:

(1)決策盲目,沒有建立必要的決策風險分析和控製程序。決策程式通常是根據確定的目標,制定多個備選方案,然後評估各個方案的風險和收益,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選定決策方案,否則很難保證決策的正確性與科學性。

(2)決策實施過程失控,缺乏事中的監督和控製程序。許多境外投資企業沒有建立相配套的事中監督和控製程序,不能保證決策按照預先的計劃和方案正確實施,在決策環境和企業具體情況發生變化時,沒有及時的補救措施,致使投資風險進一步惡化。

3.政府監管及服務風險

從管理角度看,由於我國境外投資存在如多頭管理、審批手續繁雜、政府管理制度滯後、境外投資的總體戰略規劃不清晰等問題,使得企業面臨著難「走出去」和盲目「走出去」的風險從監督角度看,政府監督弱化使得境外投資面臨國有資產流失。銀行信貸控制不力,缺乏事前監督機制等風險;

從政府服務角度看,由於我國政府對海外投資的巨集觀調控基本上就是一個項目審批制度,對投資後的監管。跟蹤、統計。分析等管理服務功能薄弱,缺乏對海外中資企業的指導。信息咨詢等公共服務,因此使很多境外投資企業面臨著因對投資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外匯政策、稅收政策、環保政策的規定瞭解不夠充分,對其變化瞭解不夠及時.從而造成投資決策時信息不充分。不對稱風險。

4.境外投資保護風險

企業到境外投資除了面臨國內投資遇到的正常生產經營風險之外,還面臨著東道國的政治風險。如果一個國家缺乏境外投資保護制度,那麼境外投資企業除了要承擔商業性風險外,還要承擔政治風險。一方面由於我國對境外投資缺乏整體戰略和行業指導,使得我國企業在境外投資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無序性;另一方面由於沒有合理的投資保護協定,也使得企業因東道國政治風險遭受的境外投資損失得不到補償,從而增加了企業境外投資的安全隱憂。

5.投資環境風險

這是因投資所在國環境變化而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它包括政治風險,如國家政局不穩定,政權更迭頻繁等給境外企業帶來的風險,它是海外投資最大、最不可預期的風險,是經營者不能控制的風險;經濟風險如匯率風險,合作對象企業的信用風險、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風險等;法律風險如知識產權保護及技術標准壁壘的風險等,它是由於企業外部法律環境發生變化,或由於企業自身及有關各方未按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有效行使權力、履行義務形成的風險;自然風險如地震、海嘯、洪水、凍災等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破壞帶來的風險。


1、做好對投資所在國政治、經濟形勢的評估,注意藉助大型國際投資咨詢公司的專業力量

2、改變投資方式,實行海外企業本地化戰略,加強對投資所在國的公關策略

3、通過保險手段減少系統風險產生的損失


1、境外投資要著眼於增強投資主體的核心能力

2、實行內部診斷制度,完善境外企業的治理結構和管理結構

3、在加強境外企業管理的同時保持其經營的靈活性


Ⅲ 跨境人民幣結算有什麼特色優勢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 ——進出口企業的新選擇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特點及優勢 控制風險:有助於控制匯兌損益,降低企業運營風險,鎖定利潤空間 ——可以有效規避因人民幣和其它外幣間的匯率波動而帶來的損失 管理更優:便於境內公司進行財務安排和資金調撥,簡化核銷手續 ——明細成本核算,方便企業核算損益 ——不納入外匯核銷管理,企業在報關或者辦理出口退稅時無需提供外匯核銷單 ——收款無需進行出口收匯聯網核查 ——企業主要與銀行業務來往,無需辦理人民銀行、外匯局相關審批 政策支持:人民幣結算是目前政府層面極力支持和推進的結算方式 ——同樣可以享受出口退稅政策 ——人民幣形式的對外負債(如延期付款、預收貨款等)不佔用外債指標 為滿足企業實際需要,允許企業將出口人民幣收入存放境外 與外幣計價進出口一樣可異地報關 可提供人民幣貿易融資,解決跨境融資難題,加快資金周轉

Ⅳ 如何創新融資手段

企業融資方式創新研究
(一)傳統直接融資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比,具有市場透明度高、風險分散等特點,有利於金融穩定。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中直接融資在融資體系中佔有主導性地位,而我國長期以來企業直接債務融資發展緩慢。近年來,我國金融管理體制逐步轉變,特別是加入WTO以後,金融體制改革的動力從內生式變革壓力逐漸變化為金融行業國際化的壓力,金融管理體制不斷調整,金融創新速度逐步加快。人民銀行、證監會主導的金融資本市場得到快速發展壯大,以「三會一行」為主體的金融監管機構在貨幣政策導向、監管政策協調、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愈加步調一致,金融機構的經營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越來越貼近企業融資需求。
(二)傳統間接融資
1.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是指銀行根據國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將資金貸放給資金需要者,並約定期限歸還的一種經濟行為。銀行貸款的優點體現在:(1)操作簡便;(2)償還期限靈活;(3)與直接融資產品相比,進入門檻較低,無需達到直接融資產品所規定的信用評級、企業規模、經營業績。銀行貸款的缺點體現在:(1)融資成本高;(2)融資規模小。銀行貸款是單一金融機構向企業提供的融資支持。(3)資金使用限制較為嚴格。貸款發放要採用受託支付方式,使企業在銀行貸款申請、使用方面面臨更大的障礙或更多的風險。
2.票據融資
票據融資又稱融資性票據,是指票據持有人通過非貿易的方式取得商業匯票,並以該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套取資金,實現融資目的。票據貼現融資方式的優勢之一是銀行不按照企業的資產規模來放款,而是依據市場情況(銷售合同)來貸款,企業收到票據至票據到期兌現之日,往往是少則幾十天,多則300天,資金在這段時間處於閑置狀態。票據融資所依賴的是商業活動產生的資金往來,因此這種融資方式在具有頻繁經營結算的企業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3.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是一種特殊的債務融資方式,即項目建設中如需要資金購買某設備,可以向某金融機構申請融資租賃。由該金融機構購入此設備,租借給項目建設單位,建設單位分期付給金融機構租借該設備的租金。融資租賃在購買飛機和輪船等資產抵押性融資中用得很普遍,在籌建大型電力項目中也較多採用融資租賃。
4.項目公司融資
項目公司融資是指擬建項目的主辦人或投資人先以股權(含合資)方式建立有限責任的項目公司,然後由該項目公司直接投資於擬建項目並取得項目資產權和經營權,由項目公司向貸款人協議借款並負責償債的項目融資方式。項目公司融資在本質上不是一種外部融資產品,而是一種基於投融資安排、企業管理架構搭建、內部風險隔離、內外部融資結合的投融資模式。其主要運作方式是在構架單獨的法人治理結構,投入一定的自有資金的基礎上,再以外部間接融資為主籌措剩餘資金來建設運營項目。項目公司融資具有結構簡單、財務關系清晰的特點,它是目前項目融資實踐中被最廣泛採用的項目融資結構。
(三)創新融資(境內)
1.保險資金融資
保險資金泛指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准備金。合理引導保險資金的流向,確保保險資金充分、合理、安全的進入金融市場,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融資源泉。按照有關規定,保險資金運用限於下列形式:銀行存款;買賣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以及投資不動產等。
保險資金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的優點體現在:(1)資金規模大。截至2012年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7.4萬億元,成為金融機構中舉足輕重的投資者。(2)資金期限長。保險資金主要來源於投保人的保費投入,特別是壽險業務的保費收入。(3)利率較低。保險資金債權投資計劃的利率一般會明顯低於銀行貸款同期利率,當然由於募集對象限定為保險公司,並且在流動性上存在一些欠缺,融資利率一般可能高於同期債券利率。(4)沒有融資總額上限。債權投資計劃不受證券法約束,按照2012年新政策,理論上沒有融資總額的上限。對於具體項目而言,債權計劃的融資額不得超出該項目總預算額的40%。
2.金融衍生品業務
金融衍生品是從基礎的金融工具衍生發展出來的新的金融產品,其價值由基礎金融工具的價格變動而決定。金融衍生品是和現貨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主要包括期貨、期權、掉期和互換等。對於企業而言,與期貨等遠期商品合約燙平商品市場價格波動一樣,金融衍生品具有熨平融資成本波動的作用,是鎖定融資成本,降低融資風險的有效工具。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一定不能抱有投機盈利心理,企業應從平衡融資成本,避免利率變動風險角度出發,將其作為融資業務的輔助手段,合理配置使用。
3.供應鏈融資
供應鏈融資與供應鏈管理緊密相關。如果說供應鏈管理是對核心企業角度而言的、針對其供應鏈網路而進行的一種管理模式,那麼供應鏈融資則是由核心企業與銀行開展合作,對供應鏈各個節點提供金融服務的一種業務模式。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於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配套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配套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起長期戰略協同關系,從而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供應鏈融資的主要運營思路是,先理順供應鏈上相關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核心企業根據穩定、可監管的應收、應付賬款信息及現金流,將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信息流進行信息整合;然後由銀行或金融機構向企業提供融資、結算服務等一體化的綜合業務服務。
4.產業投資基金融資
產業投資基金又稱為風險投資基金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一般是指募集資金向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或准股權投資,並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以期所投資企業發育成熟後通過股權轉讓實現資本增值。產業投資基金的特點是投資對象主要為非上市企業,投資期通常為3年-7年,投資目的是基於被投資企業潛在價值,推動其發展,選擇合適時機退出以實現資本增值收益。作為風投行業,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行為受到的限制較少,資金籌集也存在較少限制。因此企業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然後通過產業投資基金募集資金投入企業使用,能夠較好的解決傳統融資資金期限短、資金限制多、缺乏穩定性等問題。
(四)創新融資(境外)
1.境外直接上市融資
直接上市是指國內企業直接向海外的證券交易所申請掛牌上市。包括發行B股在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在海外直接發行股票並上市;H股;紅籌股;利用存托憑證發行股票並上市等。國內企業海外直接上市需要經過中國證監會的審核才能向海外證券交易所申請掛牌上市。由於國有企業海外設立殼公司存在較多的法律障礙,而且紅籌方式並不能為國有企業海外上市明顯減少審批環節,國有企業海外上市大都採取直接上市的方式。
海外直接上市要求企業具備一定的自身實力,主要適用於經濟實力強且具有海外拓展空間的大中型企業。
2.間接上市融資
由於直接上市程序繁復,成本高、時間長,為了避開國內復雜的審批程序,企業可以選擇間接方式在海外上市融資:即國內企業境外注冊公司,境外公司以收購、股權置換等方式取得國內資產的控制權,然後將境外公司拿到境外交易所上市。境內企業在境外收購殼公司,然後將境內資產或權益注入殼公司。這種收購方式在實踐中大致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收購海外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的上市公司(如海爾在香港收購中建數碼);另外一種是收購OTCBB(場外櫃台交易市場)、Pink Sheets(粉板市場)等市場內的掛牌公司。
海外間接上市主要適用於海外直接上市手續復雜、受審批約束度較高以及直接上市成本較高的大中型企業與難以滿足海外直接上市條件的中小型企業。
3.貿易融資
貿易融資是指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結算相關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是企業在貿易過程中運用各種貿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現金流量的融資方式。國內貿易以前多採取不規范的滯留應付款,在國內商業票據逐步發展之後,利用商業票據融資的方式加速發展。在國際貿易中,規范的金融工具為企業融資發揮了重要作用,國際貿易融資的主要方式有國際保理融資、福費廷、打包放款、出口押匯、進口押匯、提貨擔保、出口商業發票貼現等。
4.境外人民幣債券融資
離岸人民幣債券是指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由於融資成本較低,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成為國內大型企業的拓展融資渠道的焦點。
5.內保外貸
內保外貸業務是指企業在向境內銀行出具無條件、不可撤銷反擔保的前提下,境內銀行為該企業的境外子公司向境外銀行開立保函或備用信用證,由境外銀行向境外子公司提供融資的業務。內保外貸業務產生的背景是由於我國實行外匯管制,境內外資金流動較為不便,這造成了兩個問題:一是境外子公司資質較差,品牌知名度不高,導致融資困難;二是境內外資金成本差異較大,國內融資利率較高,國外融資利率相對較低。前者導致境外企業經營存在困難,不利於國內企業「走出去」;後者導致一旦外部資金迴流境內,則可解決境內企業的融資難題或者獲得超額利潤。因此,企業開展內保外貸有利於解決境內外企業的融資難題,並且可以降低融資成本。

Ⅳ 如何才能做好融資.

● 企業融資上市遇到的主要問題
一、 准備不足,倉促上陣。
1.缺乏認識。被逼無奈,對融資主體、上市地點、國際規則、審 計准備、成本構成、時間周期、資金用途、信息披露義務等方面沒有充分考慮。
2.缺乏資源。缺少戰略投資者資源,缺乏價值挖掘手段,影響融資成效,缺乏國際性戰略夥伴的支持。
3.缺乏規劃。缺乏產業整合能力和戰略發展規劃,不能將籌資與引進技術、改善管理和產業合作結合起來,沒有發展後勁,影響再融資計劃。
4.缺乏策略。盲目改制,才草率重組,時間長,成本高,效果差,使得重組後的公司缺乏科學性和專業性新調整,延誤時機,也增加融資上市成本。
二、不懂規則,缺乏科學。
1.盲目追求資產規模。貪大求全,多元發展,資產收益低下,盈利能力不高,沒有投資價值。
2.強調主觀願望,不懂境外融資規則。過分看重股權比例,主觀願意借貸合作,不了解股權融資的利弊分析。
3.缺乏學習規則的機會和動力。注重多方談判,缺少專心學習,隨著時間推移而境外融資業務能力沒有長進。
4.缺乏投資機構資源和有效渠道。上當受騙走彎路很多,總結經驗很少,真正原因是沒有投資合作資源。

● 如何全面准備境外融資?
(一)影響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
1.客觀上:最大障礙是「融資難」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
2.主觀上:缺少必要的融資常識、渠道資源和策略支持。
(二)為何樹立境外融資上市策略
1.引進寶貴資金,增強競爭實力
2.增加融資渠道,長期持續收益
3.開展資本運營,實現跨越成長
4.改善管理模式,激勵骨幹員工
5.全面促進發展,永保企業活力
●為何確定境外融資上市?
(一)境內融資上市
渠道少、資金少、策略支持少、門檻高、程序多、時間長、效率低、制度不完善、結構不合理、再融資困難多等,使得企業「融資難」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這是制約中國企業發展的根本障礙。
(二)境外融資上市
1.投資資源多,規則簡潔明確;
2.沒有行政審批和人為干擾,成本可控;
3.市場化操作,上市時間和融資效果可以預期;
4.上市團隊專業配合,高度敬業,周期短,效率高;
5.股權完全可以流通,實現激勵機制;
6.提升企業國際地位,容易得到中外政府的雙重支持。
●如何把握融資上市時機?
(一)自身因素
1.企業面臨競爭挑戰;
2.需求資金和提升管理的因素;
3.准確預測全年的經營指標,滿足融資上市條件;
4.經過審核的財務數據,不得超過規定的期限。
(二)市場因素
1.如何體現自身的投資價值;
2.同類企業在股票市場的表現分析;
3.根據行業周期,應避免市場預期不佳。

● 如何選擇融資上市地點?

中國企業境外融資上市通常可以選擇香港、新加坡、美國、日本、英國等地,但要考慮如下因素:
1.戰略投資者來源;
2.上市標准和再融資條件;
3.投資者基礎決定發行效果;
4.股票流通性;
5.上市估值與募集資金多寡;
6.法定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7.上市費用和維持費用;
8.文化背景差異和企業/行業認同度。

● 如何評估融資上市風險?
1.政策風險:企業境外融資上市要符合中國外商投資產業政策
2.財務風險:中國企業提供的財務資料必須真實、完整、有效
3.決策風險:按照市場規定決策,堅定信心,減少人為干擾因素

● 如何選擇投資機構和專業機構?
1.投資機構要熟悉中國產業發展和企業特點
2.專業機構能為企業設計最佳的全面解決方案
3.可以積極協調、促進各機構之間的分工合作關系
4.全面幫助企業快捷高效、安全實現融資上市目標
考慮因素:
1.投資策略是否相同;
2.專業經驗和專業人才情況;
3.對中國企業及所在行業的熟悉程度;
4.感覺是否良好,工作是否具有全面服務意識。
●如何提高融資上市效率?
1.建立總協調人、財務顧問機制,全面做好准備。
2.開展管理層輔導,製作全面方案,取得全力支持。
3.整合產業資源,提升融資策略,挖掘企業投資價值。
4.代表企業利益,提供所有合作資源,開展團隊工作。
5.妥善地解決企業遇到的各種程序性非程序性問題。

●如何控制融資上市成本?
1.協助企業做好全部前期准備工作,降低其他專業機構的市場開發成本,減少專業機構不必要的工作量;
2.熟悉行業慣例和工作水準,選擇合適的投資者、律師、會計師、主理銀行和證券包銷商等機構進場工作;
3.明確個專業機構的職責范圍,防止出現「職責空白」和「重復工作、重復代價」問題;
4.做好時間周期計劃和成本控制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縮短融資周期,保障正常的生產經營不受影響;
5.特殊經驗和技術安排。

■結 論
中國企業家只有樹立融資上市策略,才有可能把企業打造成為行業龍頭,坐享霸主地位。
中國企業只有在財務顧問的幫助下,才有可能選擇合適的投資者和資本市場融資上市。
中國企業只有在專業財務顧問的幫助下,才能更好地防範風險,完成融資上市的任務目標。

通過前一時期溝通、接觸,10月16、17日兩天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哈爾濱分行金融部經理白書波、王玲應邀來我市開展工作,進行銀企對接。兩天來,他們首先對晟凱塑料製品有限公司、萬意達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元豐輪胎有限公司、亞東無紡布有限公司、鑫隆玻璃製品有限公司、鮑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土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華泰公司等八戶企業以及紅崗區的橡膠園區、玻璃園區等地進行實地的考察走訪;然後又與市經委領導、區經濟計劃局領導及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從而更加密切了銀行與企業的關系,增進了解,銀行和企業均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合作。
通過走訪,我市經濟發展環境、企業規模、項目質量給浦發行領導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下一步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Ⅵ 越南股市的交易所全部癱瘓了,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國際資本做空越南獲利的套路

Ⅶ 為什麼說各國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小微企業為什麼是一個客觀存在的難題呢?我們一般說小微企業融資兩大難題:一是風險高,二是成本高。世界性都是這樣,不是光我們國家,這是一個普遍性的難題。
首先看風險,因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不斷有小微企業產生,中間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但是也有不斷地小微企業兩三年就死掉。比如巴西80%小微企業的生命不到1年,我們國家的統計是中小企業統計平均壽命3.7年,小微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年。這樣一個群體,風險當然高,如果給貸給他錢,不到一年死掉了,找誰還錢。世界銀行2008年有50多個國家的調查,大中小企業不良率,大企業不良率平均3.9%,中型企業不良率5.7%,小微企業不良率是7.4%。小微企業由於生命周期基本是規律性的,能夠活下來、成長起來的是低概率的。所以,風險是高的,這樣一個客觀現實我們沒有辦法改變。

Ⅷ 為什麼國外籌資成本比國內低

因為利率低了,百姓不願意儲蓄,會使銀行的存款額度下降,需要支付的存款利息也會減少。同時,貸款利率也將下降,貸款成功率會提高的。

公司發行債券時,會提前規定一個票面利率。當票面利率跟市場利率出現差異的時候,債券的發行價格就可能高於票面價格(溢價發行)或低於票面價格(折價發行)。

貸款與發債均為債務,均需償還,但貸款是借當地銀行的錢,門檻相對較低,融資成本(主要是貸款利息)相對高一些;向社會發行債券的門檻相對較高,雖然融資成本(即債券利息支出)較低,但其他費用較高且獲得難度較大。

(8)越南為什麼解決境外融資難題擴展閱讀:

海外債方面,受境外融資監管趨嚴影響,房企今年以來在海外融資上也是動作頻頻。觀點指數統計發現,2019年1-7月,房企通過發行海外債(含計劃)形式融資4328.97億元,數量168隻,數量、規模均創同期歷史新高。不過由於用途受限制,上述海外債幾乎都是借新還舊。

需要注意的是,受發債用途以及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影響,房企也在積極防範匯率風險。

觀點指數梳理發現,從年初至今已經有不少企業提前贖回海外債,比如世茂贖回5.5億美元2022年到期優先票據,贖回價相等於該等票據本金額的104.188%另加截至贖回日期(不包括當日)累計未付利息,贖回價合計5.78億美元。

Ⅸ 內保跨境融資與跨境直貸的區別

一、資金流向不同

1、內保跨境融資:將境外資金「用出去」,主要應用於境內企業的境外公司或境外項目的融資需求。

2、跨境直貸:將境外資金「引進來」,用於境內借款人的境內資金需求。

二、借貸人不同

1、內保跨境融資:接受境內公司的申請,為客戶或客戶指定的境內企業向境外銀行申請融資提供擔保,保證客戶或客戶指定的境內企業向境外銀行履行貸款本息償還義務或授信額度協議規定的資金償還義務。

2、跨境直貸:境內企業作為反擔保人向本行申請開立受益人為境外銀行的跨境融資性保函,直貸行憑本行保函為境內債務人(可為保函申請人自身或其他境內企業)發放貸款的一項融資業務。

三、業務不同

1、內保跨境融資:業務便於「走出去」企業以境內資產為擔保為境外子公司或關聯公司在境外融資提供便利。

2、跨境直貸:憑自身良好信譽為債務人提供擔保,促進交易順利進行,利用境外低成本融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閱讀全文

與越南為什麼解決境外融資難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新人民幣一元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701
印度民族節日有哪些 瀏覽:373
越南媒體叫什麼 瀏覽:681
英國如何讀博士連讀和直博的區別 瀏覽:639
義大利什麼牌子的包好 瀏覽:495
印度神油要多少錢 瀏覽:187
中國小學生去英國上學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674
英國車保養一次多少錢 瀏覽:237
為什麼英國隊要在大晚上踢足球 瀏覽:954
印尼1月12號新冠新增多少人 瀏覽:145
印尼四寶是什麼東西 瀏覽:66
晉中國慶汽車展哪裡有 瀏覽:568
英國龍蝦價格多少 瀏覽:192
德國政府怎麼看中國 瀏覽:539
印度向哪個國家運送疫苗 瀏覽:121
有哪些中國傳統 瀏覽:518
榴槤糖印尼怎麼說 瀏覽:147
義大利那個水城叫什麼名 瀏覽:817
在越南買什麼美食 瀏覽:605
英國哪裡買菜最多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