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人在越南有多少人口
越南有一億人口,但是華裔只有120萬,佔比只有1.2%。而且因為歷史的原因,華裔群體還被分割到其他的民族,使得越南沒有徹底的華人民族。
『貳』 唐朝的面積有多大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1][2]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為盛唐奠定基礎。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並於657年建東都洛陽[3][4][5][6][7]。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8]705年神龍革命後,恢復唐國號。[9][10]唐玄宗即位後締造全盛的開元盛世,[2][11]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12][13][14][15]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時萬國來朝,[16]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17][18][19][20][21]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22][23][24][25]。又借羈縻制度征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26]
唐朝接納各國交流學習,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呈現出多元化、開放性等特點[27][28],詩、書、畫、樂等方面涌現出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音樂家李龜年等。[29]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30]唐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31][32][2] 女性地位明顯提高,人們可自由結婚和離婚。[33]
中文名
唐朝
外文名
Tang Dynasty
別名
唐、李唐、大唐
時間
公元618-907年
國家領袖
李淵、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
唐太宗的成功之道
共30集
366熱度
精品薦讀
唐朝與宋朝,到底誰更開放?
作者:說文解物
國都淪陷五六次,卻是史上第三長命朝代,憑什麼?
作者:最愛歷史
快速
導航
歷史疆域政治軍事經濟人口文化外交社會生活皇帝世系
國號
唐朝的國號為「唐」,曾是晉的古地名。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被追封為「唐國公」,其後,爵位傳至李淵。[36]李淵是隋朝時行宮居晉陽留守,以尊「隋」為名起兵,每戰必克,直入長安,在隋恭帝楊侑禪讓後便以「唐」為國號,定都長安。因國君姓李,故稱李唐,尊稱為大唐。[37][38][39][40][41]
李淵為何選用「唐」作為國號?
寒鯤
贊272
閱讀2.2萬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啥還能迴光返照150年?
看鑒
贊9
閱讀2071
唐朝人的好鬥造就了盛世大唐?
看鑒
贊5
閱讀3032
歷史
開國統一
唐朝皇族出自隴西李氏,一說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是其遠祖,在當時李氏家族也是北魏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42][36]隴西李氏涌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李耳(老子)的後代。北周時期,奉行關隴集團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賜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隋文帝恢復其為李氏。[43][44]隋朝在大業年間,由於隋煬帝濫用國力與三征高句麗的失敗,導致隋末發生民變。[45]李淵見天下大亂,隋朝滅亡的形式不可扭轉,於是生出取而代之的念頭。[46]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國公李淵於晉陽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勢如破竹,同年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死,五月,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國號「唐」,改元武德,定都長安,隋朝滅亡。楊侑降為酅國公,置居長安,次年五月去世。此後,李淵冊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44][47]
唐高祖李淵
唐初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人口也驟降到200餘萬戶。外部有空前強大的東突厥,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屬於東突厥,內部竇建德、薛舉、梁師都、李軌、王世充等地方割據勢力也臣服於突厥,突厥想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外敵空前強大,中原王朝卻被內部的分裂混戰嚴重削弱,局勢嚴峻。[48][49][50][51][52]
李淵入主關中前,先派人吹捧瓦崗軍李密,使其成為中原的屏障。入主關中後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舉、薛仁杲,派唐使安興貴、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軌。620年,派李世民擊敗入侵河東的劉武周、宋金剛,而後洛陽鄭帝王世充與河北夏王竇建德聯合抗唐。622年,李世民擊潰聯軍,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竇建德的余部劉黑闥也被李建成擊潰,河北至此平定。621年,割據江陵的蕭銑被李靖、李孝恭率軍平定。翌年,嶺南地區馮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至此唐朝初期基本統一漢地。623年,輔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陽反唐,隔年被唐軍俘殺。[53][54][55]
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為了爭奪皇位而斗爭,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控制長安。李淵深知形勢,於是禪讓帝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57]
唐太宗從隋末民變中認識到群眾的力量,吸取隋滅教訓,重視百姓生活;留心吏治,選賢任能,知人善用,從諫如流,重用魏徵等諍臣;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一系列治世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較為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促進了民族融合,穩固邊疆,唐太宗則被四方諸國尊為「天可汗」。[58]在其執政的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了一個政治較為清明、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局面,史稱「貞觀之治」,是為唐朝的第一個治世,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厚實的經濟基礎。[59]
永徽之治
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爭奪帝位,結果都被廢掉,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
李治即位後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60]並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太宗訓令崇儉,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60][61]唐高宗君臣們蕭規曹隨,照唐太宗時法令執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62][63]其在位期間,唐朝的疆域最廣。
高宗時期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380萬戶。[2]
武周代唐
唐高宗中期後,朝廷實權逐漸由武則天掌握。武則天原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後被高宗召入宮中,在權力斗爭中獲勝,被立為皇後,史稱「素多智計,兼涉文史」[64]。
660年,李治因身體原因讓她處理朝政,因此與唐高宗並稱為「二聖」。[54]683年唐高宗駕崩於紫微宮貞觀殿,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65]
684年,武則天因李顯與之不合,將他廢為廬陵王,另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同時改元光宅,改東都洛陽(唐太宗時營建洛陽宮,[66]高宗改之為東都)[6]為神都。[67]
690年,武則天平定徐敬業反叛,廢唐睿宗,御則天門(紫微城正南門)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定都洛陽,降李旦為皇嗣,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70][71][72]692年增設北都太原為陪都。[73]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掌權與稱帝期間,科舉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她開創殿試和武舉,[74]打擊關隴集團,大力提拔科舉出身的官員,時稱「北門學士」,很多是來自中原、關東與江南等地的士人得到提拔,如狄仁傑、張柬之、張仁願、姚崇等名臣。[75]武則天稱帝期間,社會文化藝術亦有所進步,當時佛教大興,該時期佛寺興建頻繁,擴建的龍門石窟為其代表。[76]史稱「上承貞觀,下啟開元」或「政啟開元,治宏貞觀」。[77][78][79][80][72][81]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復位,恢復了大唐國號,社稷、宗廟等恢復永淳以前舊制,將神都改回東都,廢北都,恢復了兩京並重的格局。[73]李旦被立為相王。唐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則天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先後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後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唐中宗,韋皇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唐殤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協助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皇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余勢力,擁立李旦復位。[82][83][84][85][86]
開元盛世
唐睿宗李旦復位後,其妹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讓位於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次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朝廷內斗。[88][87]
唐玄宗
李隆基登基以後整頓諸多弊政,在政治上提拔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李元紘、韓休、張九齡等賢臣為相,整飭腐敗的吏治,並建立了一套監察制度,精簡官僚,裁減冗官,設采訪使發展節度使制度,導致地方權力增大。[89][90][91]經濟上推崇節儉、抑制佛教,並幾近荒廢的義倉制度,又通過括戶等手段緩解土地兼並導致的逃戶問題。[92][93]軍事上改府兵制為募兵制,並興復馬政,對外收復了遼西營州及唐睿宗時期賜給吐蕃的河西九曲之地,並再次降服契丹、奚、室韋、靺鞨等政權。[94][95][96][97][98][99]西域方面吞並大小勃律並且攻滅突騎施,塞北政權方面降服復國的後突厥,後又扶持回鶻剪滅後突厥。[100][101][102][103][104][105][106]
開元十一年(723年)置北都太原,然而「三都留守,兩京每月一日起居,北都每季一起居。」可見北都與長安洛陽兩京的地位不等,是為陪都。[73][107]
唐玄宗統治下,唐朝國力空前強盛逐漸步入盛世,史稱「開元盛世」。[108][109][81][110][111]
萬國來朝,大唐帝國為什麼能成為領袖國?
朝文社
贊513
閱讀5萬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承平日久,國家無事,統治者逐步喪失向上求治的意志,志得意滿,開始放縱享樂,從此忽視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朝政日益敗壞。李林甫死後,楊國忠為相,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112][113]唐玄宗後期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從而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導致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掌握重兵的胡人安祿山最為著名。[114]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次年十二月叛軍攻入東都洛陽,唐玄宗率眾逃至成都,史稱「安史之亂」。[87]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唐玄宗被遙尊為太上皇。安祿山則在東都洛陽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
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
唐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正月,河南節度副使張巡、睢陽太守許遠等人率領軍民堅守隋唐大運河咽喉、江淮屏障睢陽(今河南商丘),在睢陽之戰,叛將尹子奇為報屢敗損目之仇,使安慶緒前後大軍幾十萬人被睢陽城四千名守將所牽制。此次睢陽之戰長達十個月之久,如此方使唐朝能夠反攻,使郭子儀能夠從容收復兩京。[81][116]同年增設鳳翔、成都兩座陪都而形成五京制格局,762年後結束五都制。[73]
長達八年時間的安史之亂使得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後,中央的權力大大削弱,節度使的權勢越來越大。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並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安史之亂戰後人丁銳減,土地大量荒蕪,藩鎮割據的現象形成。[81]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唐德宗任用楊炎為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發生了持續5年的奉天之難戰爭。最後雖叛將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81]
假設歷史·唐朝不重用胡人能否避免安史之亂
鳳凰網歷史
贊59
閱讀6745
開放到內斂、尚武到崇文,安史之亂怎樣改變了漢民族氣質?
浩然文史
贊20
閱讀2301
安史之亂:平衡內亞軍事集團的制度事故
米南德
贊197
閱讀2.7萬
20萬大軍剩8000人,如果不是這場從頭錯到尾的仗,盛唐不會消失
冷兵器研究所
贊108
閱讀2萬
「安史之亂」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唐朝為何後來沒能重現盛世?
歷史戰爭
贊37
閱讀7979
元和中興
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擁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甚至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成為唐朝的內憂外患之一。
中晚唐的藩鎮割據
唐德宗死後,經過了唐順宗的過渡階段,然後由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其即位後,經常閱讀典籍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等文獻,他都仰慕不已。[117]唐憲宗以祖上聖明之君為榜樣,總結歷史經驗,注重發揮群臣的作用,敢於任用能臣賢臣為宰相,李純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很晚才退朝。唐憲宗在位15年間,政績較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從而取得了元和年間削藩的成果,並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唐朝獲得再次統一。[118][119][81]
宦禍黨爭
唐憲宗晚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李兩黨相繼涉政,史稱「牛李黨爭」。[81]
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與李訓、鄭注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但以失敗告終。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從而埋下了晚唐藩鎮、宦官相沖突的種子。[120][121]
會昌中興
唐文宗死後,唐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斗爭繼位,改元會昌。唐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唐武宗執政期間,中書省的職能作用發揮較好,因而宦官的勢力相對被削弱了。對於宦官有諸多不滿的唐武宗,沒有像唐文宗那樣採取極端措施來進行解決,吸取唐文宗失敗的教訓,改用了陽為,實則冷淡的手段。[120][123]
李德裕
會昌二年(842年)四月,宦官仇士良見唐武宗日益親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權勢,於是便散布流言蜚語,稱宰相與度支商定,要削減禁軍衣糧和馬草料等費用,欲激怒禁軍鬧事。李德裕聞訊後向唐武宗面奏此事。唐武宗憤慨,於是拿出君主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軍去宜布御旨:「此事純系謠傳,一切都是朕的安排,無關宰相之事,爾等不得信口雌黃。」將士們被震懾住了。[124][81]仇士良的陰謀被揭穿後,只好惶恐地向唐武宗謝罪。
唐武宗沒有乘勢對他採取進一步的行動,而是將他提升為觀軍容使,以領神策左、右二軍。名義上得到了升遷,實則卻被剝奪了對禁軍的控制權。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對他的態度,知道自己的處境不妙,便以退為進,以身體有疾提出了辭官。唐武宗順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辭呈,將他改任為內侍監。內侍監沒做多久,基於大勢已去,無東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對外擊潰回鶻烏介可汗及其部眾,對內平定澤潞鎮叛亂。在位時期藩鎮降服。唐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唐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史稱會昌滅佛。[81][123]
大中之治
唐武宗死後,宦官選擇李忱繼承皇位,想繼續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無能之人,即位以後勵精圖治,對內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抑制宦官勢力過度膨脹;打擊不法權貴外戚。在位期間宣宗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選拔人才。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81][125]唐宣宗時期,張議潮領導沙州等地人民擺脫吐蕃統治,驅逐了河西地區的吐蕃守將,使瓜、沙等十一州重新回歸唐朝。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張議潮表奏朝廷,令回鶻首領仆固俊克復西州、北庭、輪台、清鎮等城市。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與吐蕃大將尚恐熱交戰,大敗吐蕃軍。吐蕃余眾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襲擊,再敗,奏遷於嶺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肅清後使朝廷無西顧之憂,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安穩,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實際上,大中暫治並不穩定。唐宣宗晚年,國內已有亂象,他死後不久就爆發寇亂。[126]
唐宣宗李忱
日落西山
唐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昏君,使唐朝走了下坡路。[127]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最終爆發民變,唐朝經濟重地的江南地區經過黃巢之亂打擊,唐朝統治已名存實亡。[128]黃巢之亂後,把唐朝的經濟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起義後,唐僖宗在唐末戰亂中死去,皇位由其弟唐昭宗繼位,遷都洛陽。[129][128]
乾寧五年(898年),發生了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等人的政變,唐昭宗被軟禁,太子李裕開始監國,同日,宦官假傳聖旨,說唐昭宗退為太上皇,並令皇太子即位,年號光化。[81][130]
唐末農民戰爭圖
天復元年(901年),崔胤聯合孫德昭打敗劉季述,迎唐昭宗復位,李裕復降德王。而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溫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宣武節度使朱溫入宮盡誅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溫發兵攻陷長安,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之後將唐昭宗殺害。[130]天祐二年(905年),朱溫大肆貶逐朝官,並將三十餘位朝臣殺死於白馬驛(今河南滑縣),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朱溫本想等統一後再奪取帝位,但因征討淮河以南地區失利,所以提早於907年逼迫唐哀帝禪讓。[131]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唐朝滅亡,朱溫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開封(今河南開封)。[132][81]
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
唐朝的軍事力量有多強?
朝文社
贊27
閱讀2929
唐朝以後,中國的貴族為何消失了?
最愛歷史
贊137
閱讀2.1萬
國都淪陷五六次,卻是史上第三長命朝代,憑什麼?
最愛歷史
贊529
閱讀10.6萬
唐朝滅亡時畫面有多慘烈?皇子、公卿悉數橫死,兩位皇帝慘遭弒殺
文史磚家
贊114
閱讀2.9萬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後,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之久?
朝文社
贊88
閱讀2.5萬
千真萬確:唐朝之後不是宋朝
談資
贊999+
閱讀244萬
疆域
唐朝版圖最大時期為唐高宗龍朔年間,當時中亞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圍南至羅伏州(今屬越南)、北括玄闕州(今屬俄羅斯)、西及安息州(今屬烏茲別克)、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有學者推算其國土面積為1076萬平方公里。[133][134]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後突厥反叛攻陷漠北,[135]武周時期短暫歸降但不久復叛;[136]安史之亂後西域被吐蕃攻佔,到晚唐時縮水至漢地,但仍保有河套地區。[21]
唐朝疆域圖
疆域范圍
唐朝的疆域在極盛時期版圖東起朝鮮半島,南抵越南順化一帶,西達中亞鹹海以及呼羅珊地區,北包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唐朝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很多,為有效管理突厥、回鶻、鐵勒、室韋、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於、北庭六大都護府,以及大量隸屬於六大都護府的都督府和羈縻州。[43][26][137]但安史之亂後數十年間,由於大量河隴邊兵參與平亂導致邊防空虛,吐蕃趁勢進逼,並佔領河隴及湟水地區,而河套地區則仍由天德軍與振武軍管轄。晚唐大中至咸通年間沙州人張議潮起兵收復河隴地區,重新打通絲綢之路,趁吐蕃內亂,於咸通七年擊潰吐蕃,使其分裂為一百多個部落。
共27張
唐朝地圖
大唐亡於氣候?從公元741年的一場雪說起
最愛歷史
贊18
閱讀1578
唐朝是如何丟掉西域的?
最愛歷史
贊26
閱讀5139
共125張
朝代疆域圖
行政區劃
唐代開創了中國行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不過這些道沒實際權力,唐代城市等級主要是總管府、都督府、節度使等,府以下為州、縣。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360州(府),下轄1557縣。開元年間又將山南、江南各分東西,並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設州、府,州、府下設縣,開元末年,全國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138][137][139]
凡15道351州(府、都護府)
道 治所 下轄
關內道
鳳翔府(今陝西鳳翔)
京師(長安)、京兆府、華州、同州、坊州、丹州、鳳翔府、邪州、涇州、隴州、寧州、慶州、娜州、定州、綏州、銀州、夏州、靈州、鹽州、豐州、會州、宥州、勝州、麟州、安北大都護府
河南道
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市)
東都(洛陽)、河南府、宋州、汴州、孟州、陝州、鄭州、虢州、汝州、許州、蔡州、陳州、潁州、亳州、濮州、鄆州、泗州、海州、兗州、徐州、宿州、沂州、密州、齊州、青州、棣州、萊州、登州
河東道
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
河中府、絳州、晉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澤州、沁州、遼州、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嵐州、石州、朔州、雲州、單於都護府
展開全部
唐朝皇帝的難題:地方政區到底要兩級還是三級?安史之後都失控了
浩然文史
贊48
閱讀7742
升為北都,太原如何助力大唐遷都?
地緣谷
贊45
閱讀7532
政治
中央官制
唐朝沿用隋朝官職制訂三省六部制,主要機構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監、九寺。三省分別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43]
中央官制
三師 / 三公
三師
太師、太傅、太保
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
展開全部
(表格資料來源[140])
地方官制
道置觀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
六曹: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
縣:縣令;縣丞、主簿;縣尉、錄事、佐史。
鄉:耆老;五里一鄉
里:里正;五保一里
村:村正;一自然村為一村
保:保長;五鄰一保
鄰:鄰長;四家一鄰
坊:坊正。城市內無村設坊,坊正和村正同級
(內容來源[140])
選官制度
主詞條:科舉制度
法律制度
唐朝法律分為律、令、格、式四種。律是刑法典;令是指國家對各項制度所做出具體規定(如《戶令》);格是對律令式做出補充修改與對禁令的匯編;式則是各項行政法規(如《水部式》)。《唐律》是唐朝根據隋朝《開皇律》,參照《武德律》、《貞觀律》、《永徽律》等三律修編而來。[141]自唐高祖時代開始制訂,在唐太宗時才宣告完成。至唐高宗永徽年間又對唐律進行了全面注釋,寫成《律疏》,與《唐律》合稱為《唐律疏議》。唐律分十二篇,共五百零二條。唐玄宗時始修《唐六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會典。唐朝法律將謀反、謀叛等反對朝廷的行為定作不得赦免或贖免的「十惡」大罪,對朝廷的延續起到了保障作用。又有一系列相關土地私有權的條例,維護了經濟基礎。貴族、富人、官僚受到了一定的不平等的法律保護,在與庶民觸犯同樣的法律下可減刑或免刑。[142][45]
唐朝人為什麼把皇帝敕封的官員,蔑稱做「斜封官」
歷史大學堂
贊119
閱讀1.4萬
許倬雲:漢與唐的天下秩序
山河志
贊33
閱讀6068
大唐到底有多少政權?
Q先森
贊6
閱讀1180
古代的退休制度是什麼樣的?宋朝最讓人羨慕,唐朝最特殊
歷史戰爭
贊25
閱讀5119
唐朝為什麼那麼牛?因為他的教育體系很牛!
有兩夏子
贊3
閱讀2500
共28張
唐朝名臣
軍事
體制
軍力強大是唐代的一個鮮明的軍事特點。唐朝統一了隋朝末年軍閥割據的中國,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時攻滅東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麗、百濟等國收其地為州縣,並在白村江戰役打敗日本援軍,又征調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民族為李唐征戰。[143]當時唐朝在亞洲軍事制度,經濟和科技的優勢都是這些戰績的基礎。
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阿拉伯、新興和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內的中亞諸國相遇,結果後來唐朝因安史之亂在軍事上全面收縮,中國的勢力從此退出中亞。接踵而至的藩鎮割據導致華北地區經濟蕭條。
唐朝三彩武士俑
唐朝的眾多著名將領中,除了天策府的李世民、神將薛仁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將領、郭子儀、李晟及其子李愬、高駢等漢族統帥外,異族將領也占據了重要地位:比較重要的有胡人安祿山、史思明、百濟人黑齒常之、高句麗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靺鞨人李懷光、突厥突騎施部人哥舒翰、鐵勒部的仆固懷恩、渾瑊和阿跌光進等。[145][146]
均田制和租庸調制的破壞導致府兵制改為徵兵制和募兵制。安史之亂中,臨時代府兵制而起的擴騎並不能抵禦與節度使的兵力。唐朝在軍事上失勢: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回紇、吐蕃、南詔犯邊。但在晚唐會昌二年唐軍擊破回鶻那頡啜部,全收七千帳,殺戮收擒老小近九萬人。那頡中箭,透駝群潛脫,烏介獲而殺之。[145]
『叄』 越南到底有多少個人口
越南人口8700萬(2007年底),其中男性4133萬,佔49.1%,女性4278萬,佔50.9%。 有54個民族,京族占總人口近90%,大量聚集在沖積三角洲和沿海平原地區,京族作為一個最大的同系社會群體,控制國家的政治經濟,主導文化事業,對社會生活施加巨大影響。越南京族與居住在高地的少數種族少有共通之處,並在歷史上敵視他們,認為他們是野蠻的種族。 少數民族中漢族(華族)、岱依族、泰族、芒族、高棉族、儂族人口均超過50萬。少數種族(除漢族之外)多居住在占越南國土面積三分之二的高地。漢族是越南最大的少數民族,總數約100萬(佔全國的1.5%),其中半數集中在胡志明市(佔全市的12%)。 主要語言為越南語(官方語言、通用語言、主要民族語言均為越南語)。主要宗教:佛教、天主教、和好教與高台教。
『肆』 越南有多少人口
越南有多少人口:
【人口】9000萬(2013年11月),有54個民族,京族占總人口86%,岱依族、傣族、芒族、華人、儂族人口均超過50萬。主要語言為越南語(官方語言、通用語言、主要民族語言)。主要宗教:佛教、天主教、和好教與高台教。 【首都】河內(HaNoi),面積3340平方公里,人口692萬人(2012年)。
『伍』 唐朝有多少萬人口
《唐會要》記載:安史之亂前,在冊人口為900餘萬戶,人口數量在天寶年間達到8000萬餘人,五年後,不足150萬戶。
早在盛唐時間,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
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5)唐朝在越南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唐朝人口變化史
因隋煬帝楊廣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亂導致全國人口銳減,至唐高祖武德年間僅200餘萬戶,李唐統一全國後戶口開始逐步恢復。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戶數恢復至304萬,人口達1235萬,又獲塞外歸附人口120餘萬。 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國有戶380萬。 武則天神龍元年(705年)全國有戶615萬,約3714萬人。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戶數9619254,口數52880488,為官方戶口統計的峰值。安史之亂後,因藩鎮割據及戶籍統計和管理混亂廢弛,戶口數不符合實際情況,據學者分析廣德二年(764年)全國人口至少有4600萬到4700萬左右,晚唐人口峰值達六千萬左右。
唐朝史學家杜佑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一千三四百萬戶;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頂峰6300萬。
現代學者凍國棟認為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大約1430-1540萬戶約為7475-8050萬人;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8050萬;葛劍雄認為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萬之間。
『陸』 都說強漢盛唐,大唐究竟有多強唐軍滅了多少國家
中國人在自稱時,一般有兩種稱呼,一種是自稱華人,還有一種就是自稱唐人。這足以見的唐朝這個朝代在歷史上的地位,實際上唐朝是從秦朝開始唯一一個可以與漢朝媲美的朝代後世的皇帝無不以達到唐朝的武功為榮。那麼唐朝到底有多強呢?也許我們可以從唐朝滅亡的國家來看。
從這里我們不得不說,唐朝是一個真正屬於男兒的時代!正是:
滅國屠邦尋常事,伐遠征邊自然間。
大汗妻女單於頭,換得封侯萬年傳!
男兒心意在此世,萬里旌旗萬里戰。
犁庭掃穴不稍停,斬草除根大業鍛!
『柒』 越南人口和國土面積是多少
越南人口9270萬人,越南的國土面積是32.9556萬平方公里。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壤,西與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柬埔寨王國交界,東面和南面臨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南北長1600公里,東西最窄處為50公里。陸地面積329556平方公里。
越南屬發展中國家,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體制,並確定了三大經濟戰略重點,即以工業化和現代化為中心,發展多種經濟成份、發揮國有經濟主導地位,建立市場經濟的配套管理體制。
經濟
越南屬發展中國家,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體制,並確定了三大經濟戰略重點,即以工業化和現代化為中心,發展多種經濟成份、發揮國有經濟主導地位,建立市場經濟的配套管理體制。
『捌』 唐朝有多少人口
唐朝人口數量:
8050萬 (天寶十四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因隋煬帝楊廣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亂導致全國人口銳減,至唐高祖武德年間僅200餘萬戶,李唐統一全國後戶口開始逐步恢復。唐太宗貞觀十三年,戶數恢復至304萬,人口達1235萬,又獲塞外歸附人口120餘萬。
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國有戶380萬。武則天神龍元年(705年)全國有戶615萬,約3714萬人。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戶數9619254,口數52880488,為官方戶口統計的峰值。安史之亂後,因藩鎮割據及戶籍統計和管理混亂廢弛,戶口數不符合實際情況,據學者分析廣德二年(764年)全國人口至少有4600萬到4700萬左右,晚唐人口峰值達六千萬左右。
現代學者們普遍認為唐朝的人口峰值出現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至十四年間(754年-755年),因學者考慮到佃農、隱戶、奴僕、士兵、僧道、外族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而對唐朝人口峰值有不同看法。唐朝史學家杜佑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一千三四百萬戶;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頂峰6300萬。
現代學者凍國棟認為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大約1430-1540萬戶約為7475-8050萬人;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8050萬;葛劍雄認為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萬之間;現代學者陳旭麓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萬人;日本學者日野開三郎更認為唐朝人口最高峰時2000萬戶,人口達1.4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