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中國出動了多少部隊和兵力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廣州軍區各單位完成一切行動准備,等待行動命令,十二月八日,中央軍委下達戰略展開命令,十二月十三日,下達開進命令,次日,廣州軍區參戰各單位一邊開進,一邊編組,十二月底到達集結地域,我軍邊境一線十二月二十五日封鎖邊境。 當面敵情:我東線當面為越軍第一軍區,部署有陸軍11個師另9個旅/團。成兩線配置。 第一線為高平、諒山、廣寧省廣大地區,部署6個師另6個團。 其中,325B師位於先安地區,338師位於亭立縣太平地區, 3師和473師位於諒山地區, 304師位於北山地區,346師位於高平地區, 廣寧省43團位於芒街地區,244團位於河澮縣地區,576團位於茶靈地區, 49團位於保樂地區,另外在邊境各縣各有一個獨立營。 第二線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區,部署5個師另3個旅/團。其中312師位於太原地區, 431師位於慈山地區,327師位於東潮地區,329師位於鴻基地區,242海島守備師 位於錦普地區。河北省196團位於諒江地區,38旅位於東幕地區,98團位於陸岸 地區。 中越邊境一線越軍有27個公安屯,我欽州地區防城當面6個,南寧方向13個,百色當 面8個。公安屯小的幾十人,大的百餘人,下轄1-4個機動班及偵察組,群眾工作組, 後勤組等。 越戰略預備隊第一軍,第二軍在河內地區。東線戰斗第一步戰斗重點為高平地區的越346師和位於諒山,同登的3師。346師又稱「高北師」,師部駐高平南俊,下轄步兵246團,677團,851團, 炮兵188團。其中246團是師主力,又稱「新潮團」,抗法戰爭時期組建, 當時是越軍總參直屬主力團,曾擔任越共中央警衛任務,參加過邊界戰役和 9號公路戰役,擅長運動襲擊和防禦作戰。 3師又稱「金星師」,師部駐諒山及以南,下轄2團,12團,141團,炮兵68團, 該師原駐南方,76年6月調至陸難陸岸地區,隸屬第一軍區,戰前調至該地, 該師及141團曾獲越南」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稱號,12團是該師主力,曾獲 「英雄團」稱號,擅長進攻,能打近戰,夜戰,各級幹部訓練有素,實戰經驗豐富。
我軍出動兵力
解放軍參戰陸軍部隊序列
西線:昆明軍區:11軍(31師 32師) 14軍(40師 41師 42師) 成都軍區:13軍(37師 38師 39師) 50軍149師。
東線:廣州軍區:41軍(121師 122師 123師) 42軍(124師 125師 126師) 55軍(163師 164師 165師) 武漢軍區:20軍58師 43軍(127師 128師 129師) 54軍(160師 161師 162師) 成都軍區:50軍(148師 150師)。
為了打好自衛還擊 保衛邊疆這一仗,各軍在戰前都進行了擴編,所有乙種師均擴編為甲種師,每師1萬餘人,加上配屬部隊一個軍參戰人數都在4萬左右.加上廣西,雲南兩省軍區獨立師和若干邊防團,工程兵部隊,鐵道部隊,炮兵部隊,後勤部隊.總數已經超過了50萬人.
『貳』 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有多少人
50w左右,詳細如下一、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正面作戰的參戰部隊
廣西方向參戰部隊:
陸軍第41軍(第121師、122師、123師);
陸軍第42軍(第124師、125師、126師);
陸軍第43軍(第127師、128師、129師);
陸軍第50軍(第148師、150師、20軍第58師);
陸軍第54軍(第160師、161師、162師):
陸軍第55軍(第163師、164師、165師);
廣西軍區獨立師、邊防第1團、邊防第2團、邊防營;
南海艦隊部分兵力;
廣州軍區空軍部分兵力;
炮兵第1師;
高炮第70師、高炮第72師;
廣州軍區獨立坦克團;
廣州軍區通信;工兵第1團、工兵第2團、工兵第13團;舟橋第82團、84團;防化第22團;
鐵道兵第2師第8團、第10團;
汽車第19團、第21團、第46團、第47團、第48團、第49團、第55團;獨立汽車第3營;
廣州軍區後勤第20分部(含3個兵站、16所野戰醫院);
雲南方向參戰部隊:
陸軍第11軍(第31師、32師及雲南軍區獨立師);
陸軍第13軍(第37師、38師、39師及陸軍50軍第149師);
陸軍第14軍(第40師、41師、42師);
雲南省軍區部隊(邊防第11團、第12團、第13團、第14團,蒙自文山軍區獨立營);
昆明軍區空軍部分兵力;炮兵第4師;高炮第65師;
貴州省軍區高炮營;
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
昆明軍區通信團,工兵第1團、第11團;舟橋第86團;建築第117團、第306團、第311團;防化第29團;
鐵道兵第1師第2團、第5團;
汽車第17團、第22團、第23團、第27團、第51團;
昆明軍區後勤第23分部(含5個兵站、22所野戰醫院);
以上參戰人員約50萬人。
『叄』 中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參戰部隊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國參戰部隊序列
廣州軍區 司令員許世友 政治委員向仲華
北集團: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歐致富
陸軍第41軍軍長張序登 政委劉占榮
(轄步兵121師、步兵122師、步兵123師)
南集團: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吳 忠
陸軍第42軍軍長魏化傑 政委勛 勵
(轄步兵124師、步兵125師、步兵126師)
東集團: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江燮元
陸軍第55軍軍長朱月華 政委郭長增(代)
(轄步兵163師、步兵164師、步兵165師)
機動東集團:陸軍第43軍軍長諸傳禹 政委趙盛昌(代)
(轄步兵127師、步兵128師、步兵129師)
陸軍第54軍軍長韓懷智 政委朱志偉
(轄步兵160師、步兵161師、步兵162師)
陸軍第50軍軍長張志禮 政委張立勛
(轄步兵148師、步兵150師、欠步兵149師)
陸軍第20軍步兵第58師
廣西省軍區步兵獨立師
廣西省軍區獨立第一團
廣州軍區獨立坦克團
炮兵第一師
空軍第7軍
空軍航空兵第13師
高炮第70師
南海艦隊217編隊
海軍航空兵第8師
昆明軍區 司令員楊得志 第一政治委員劉志堅
陸軍第11軍軍長陳家貴 政委張 琦
(轄步兵31師、步兵32師)
陸軍第13軍軍長閻守慶 政委喬學亭
(轄步兵37師、步兵38師、步兵39師)
陸軍第14軍軍長張景華 政委范新友
(轄步兵40師、步兵41師、步兵42師)
陸軍第50軍步兵第149師
雲南省軍區步兵獨立師
雲南省軍區邊防第11團
雲南省軍區邊防第12團
昆明軍區坦克獨立團
炮兵第四師
高炮第65師
附:1984-1989年雲南兩山輪戰參戰部隊序列
部隊 時間 參戰實力 殲敵
第14軍 1984年4月2日至8月5日 18297 4505
第11軍 1984年8月5日至12月9日 8932 2128
第1軍 1984年12月9日至85年5月30日 26624 5007
第67軍 1985年5月30日至86年4月30日 31146 8400
第47集團軍 1986年4月30日至87年4月30日 37351 6597
第27集團軍 1987年4月30日至88年4月30日 33700 3381
第37師 1988年4月30日至89年10月30日 17000 1787
雲南省軍區 1984年4月至89年10月 16000 2962
說明 我方損失不便透露
『肆』 對越反擊戰揭秘:越軍到底有多少兵力
長期以來,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一直是軍迷興趣濃厚且討論不休的話題。根據近年披露的史料可知,這一戰我軍出動了50多萬兵力和大量技術兵器,形成大軍壓境犁庭掃穴之勢。那麼,越軍又有多少兵力來防禦我軍的進攻呢?對於這個問題坊間說法不同,其中不乏有影響力比較大的觀點。曾經有一檔著名的視頻脫口秀節目《曉說》,想必很多人都還記得。2014年2月21日,《曉說》第二季中播出了一期關於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節目。播到12分56秒時,說書者如此言道:「(越軍)在整個越南北方大概只有三個正規師。」鑒於說書者強大的公眾影響力,於是乎這個說法得到廣泛傳播。很多人以此為據著文立說。那麼,歷史真實是否如此呢?
1978年12月25日,越軍出動18個步兵師另15個團(旅)、1個航空兵師,配屬600餘輛坦克、裝甲車和幾百門大炮,還有海軍一部支援,共20餘萬大軍,在越南國防部副部長黎仲迅、副總參謀長黎玉賢等直接指揮下,兵分八路發動侵柬戰爭。與此同時,為了防備中國的軍事壓力,北方越軍也進行了積極准備。1979年時,越軍在北方有兩個軍區,即廣西當面的一軍區和雲南當面的二軍區,一共部署了9個作戰師、8個生產師、2個訓練師、30多個獨立團和1個空軍師。其中在邊境六省(高平省、諒山省、廣寧省、黃連山省、萊州省、河宣省)擔負機動支援一線任務的就有第3、316A 、345、346、338、325B師等6個作戰師,還有省軍事指揮部下轄的15個獨立團、30餘個獨立營和54個公安屯,總兵力約8萬至10萬人。除了正規軍外,還建立了數量龐大的民軍。這些民軍以18-45歲男性、18-35歲女性為骨幹,按城鎮、廠礦、農場、林場等地域編成,一般以營為最高建制級別,裝備步槍、機槍、火炮、反坦克炮、高射炮等火器。民軍組織體系較為嚴密,實行村、組聯防,3人一組、5人一群、10人一班,家家有兵,戶戶有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熟悉地形,兵民莫測,戰鬥力不容小覷。據戰後了解,僅有8萬人口的高平省廣和縣就組織民軍1萬多人,編成了62個連隊,協助正規軍防守廣淵至下琅一線邊境。總算下來,在北部邊境協防的民軍總數不下10萬人,加上正規軍,越軍總兵力約有20萬左右,同我軍約為1:2.8,絕不是什麼「只有三個正規師」。由此可見,在1979年戰爭中,我軍對越軍在總兵力上約有3比1的優勢,但並沒有占據絕對優勢。加上越軍在北部邊境長期經營建立的堅固防線,還有越北地區特殊的地形、氣候和民情,更增加了我軍作戰的困難。因此,盡管我軍佔有比較明顯的兵力、火力優勢,但還是打得非常艱苦,費了很大力氣才基本達成了作戰目
『伍』 祖國對越南自衛反擊戰開戰了多久,雙方各傷亡多少人員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國邊防部隊在廣西方向,突入越南縱深20-40千米,攻佔了高平和涼山2座省會城市,以及河廣和茶靈等11座縣城,基本殲滅越軍2個師、3個團和9個營,大部殲滅2個團和6個獨立營,部分殲滅14個團和1個裝甲旅,共計40671人。雲南方向,突入越南縱深40千米,攻佔了老街和柑瑭2個市,以及孟康、沙巴、壩灑、封土和保勝5座縣城,前出郭參、鋪樓、外波河、黃連山口、封土地區,共殲滅16481人(其中斃敵13524人,俘敵849人,傷敵2108人)。兩個方向共殲敵57152人。1980-1989年的輪戰中,中國軍隊共殲滅越南人民軍7000人以上。在整個對越作戰中,中國參戰部隊共斃傷俘越南人民軍和其它武裝人員64152人以上。 對越還擊作戰中,中國軍隊共消耗彈葯2.38萬噸,其中炮彈106萬發,子彈5500萬發。作戰期間,中國軍隊戰傷坦克戰車268輛(被越軍擊毀48輛)。中國人民解放軍犧牲約8100人(包括失蹤955人(雲南方向11人失蹤,廣西方向944人失蹤),負傷約2.3萬人,被俘238人,總計約31000人。 根據昆明軍區後勤部編寫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工作總結》,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廣西、雲南參戰的解放軍、支前民兵共犧牲6,954人,傷210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擊斃越軍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擊斃越軍37,000人。根據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編的《越南人民軍50年 (1944-1994)》(軍事譯文出版社有中譯本),1979年2月17日,中國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炮,在廣寧至萊州的整個北部邊界全線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30個晝夜(2月17日至3月18日)的戰斗,越南消滅和重創了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稱中國傷6萬餘人,還有2萬犧牲。
『陸』 越南自衛反擊戰參加那些部隊
我方軍隊:
9個軍29個步兵師(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另1個邊防營、雲南省軍區4個邊防團另3個邊防營)
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
3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高炮72師)
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
越軍部隊:
6個步兵師(第3、345、346、316A、338、325B師)、10餘個地方團、20餘個獨立營及4個炮兵團應戰,後期又陸續加入步兵327、337師和若干獨立團、獨立營、特工營、炮兵、工兵、通信等單位,參戰正規軍在10萬人左右,此外還有數量龐大的民兵配合作戰。
『柒』 對越反擊戰,中國一共犧牲了多少解放軍戰士
從出動的兵力上看,中印中蘇的摩擦都是毛毛雨了。只有出動超百萬的朝鮮戰爭能與之相比。
犧牲兩萬七千人。
對越自衛反擊戰
(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
編輯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1]。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20世紀80年代,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20世紀90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2]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中國邊防部隊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衛還擊作戰。3月16日全部撤回國內,完成作戰任務。9月17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授予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52個英雄模範單位、79名解放軍指戰員和12名民兵以榮譽稱號。[3]
通過十年中越邊境戰爭,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事設施、公路、鐵路、礦山。[2]
名稱
對越自衛反擊戰
地點
中國和越南邊境
時間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
參戰方
中國、越南
結果
中越雙方各自宣布勝利
參戰方兵力
中方20萬人
參戰方兵力
越方10萬名陸軍,15萬民兵
傷亡情況
中國死傷:27000人
越南死傷:60000人,另民兵50000人
主要指揮官
中方:徐向前、許世友、楊得志;越方:黎筍、武元甲
主要地區
雲南邊境 老山 鎮南關等地
『捌』 越南自衛反擊戰中國派了多少部隊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雲南省軍區5個邊防團)、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例如,戰前准備中各個甲種步兵師、乙種步兵師都擴編為12000人以上的臨戰編制),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突襲,由於事發突然,且當時越南主力正規軍皆在高棉戰場作戰,於是便動員雲南(3個師)、廣西(3個師)共六個邊境步兵師、國境警備民兵、地方民兵及後備部隊應戰,至諒山戰役時始有較正規之首都防衛軍第308師參戰。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16個地方團及4個炮兵團,總兵力約100,000人應戰。
『玖』 當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雙方軍事實力的對比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越軍以6個步兵師,16個地方團及4個炮兵團,總兵力約100000人應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
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突襲,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16個地方團及4個炮兵團,總兵力約100000人應戰。
1979年2月17日,在中越兩國延綿500公里的邊界線上,萬炮齊發,對越自衛還擊戰正式開始,同一天的中國的《人民日報》發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宣布對越開戰。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分為東,中,西3路大軍越過中越邊境發起攻擊。
1979年對越大規模作戰結束後,邊境地區遭到越南入侵的地帶被肅清。但是越南並不甘心失敗,越軍趁我邊防主力部隊回國之時,趁機對邊界上的部分高地、山頭進行侵佔,並大修工事,和解放軍對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