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儒家文化怎麼樣了

越南儒家文化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2022-09-10 00:34:32

1. 元朝三征越南都大敗而歸,為和法國卻很輕易地殖民越南

在古代中國,周邊的國家中,越南可以說是比較頑強的,在秦朝開始,越南地區曾經納入中華的版圖,但是五代十國後徹底獨立。此後,雖然中原王朝不斷試圖收復越南地區,但是,最終都是大敗而回。典型的有兩次。

第三,文化征服。

我們知道越南一直使用的是漢字,其古代的書籍和政府公文那都是漢字。但是,自從法國開始滲透越南,派了大量的傳教士,同時加上軍隊的佔領,使得拉丁文字很快成功取代了越南的漢字,成為其語言文字,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文字一旦形成,就是一種文化的控制,因此,儒家文化慢慢被法國的拉丁文明侵蝕。這也是法國殖民統治期間,百姓不再像元朝、明朝時期那樣激烈的反抗。

2. 越南被稱為小中華,我們的儒家思想怎樣的影響著這個國家

其實越南和中國的關系就要從古代的時候說起了,因為在春秋戰國的時期,當時的越南和中國的南部,都是生活著很多的部落。而當時中國的很多諸侯國是一邊在斗爭,一邊在擴張土地,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因為當時和匈奴之間有交戰,所以當時的秦軍就向南出兵南征,而當時南征的方向剛好就經過的就是今天的越南,最後,秦始皇的軍隊打敗了越南的土著,所以當時的越南地區就成為了秦朝的屬地范圍

其實直到現在,在越南也是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偏向於中國才會看見了寺廟,特別是越南的廟會中供奉的神仙,其實有一半是中國的神仙而另一半就是他們越南人的英雄人物。因為中國的文化給了越南人很大的希望,所以在越南人的心中他們是很敬佩中國的偉大人物,而且他們也希望中國的神仙能夠像保佑中國人民一樣庇佑他們。因為文化的類似程度比較高,所以越南才被稱為小中華

3. 說起儒家文化圈,為什麼只說中日韓,把越南忘

有啊,但最最有名的就是中日韓了,漢朝是咱們的領土,越南都被漢字漢語影響的很深(只是近現代都陸續廢除漢字了),,以後時代是咱們的小附屬國,近現代本來就差點成為中國人了,那邊的人也有一部分人有中國血統,所以作為現代的主權獨立國家,不太願意跟中日韓這個儒家文化圈湊到一塊,要區別一下。況且越南受道教的影響恐怕比儒家學說要深一點~

4. 比起其他東南亞鄰國,為何越南受到中華文化影響更多

打個比方,薩沙以前有個俄國老師,女的。當時她生了孩子以後,孩子身體較弱,丈夫希望她堅持餵奶大一些。但老師為了自己的工作不丟掉,孩子到半歲就果斷斷奶,丈夫怎麼說也沒用。歷史上越南長期隸屬於華夏,就是在宋代成為番國之後,也一直在使用漢字。使得越南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與華夏基本一致,越南人面對東南亞地區的其它國家,以「小中華」自居。這可以追溯到一兩千年前。現階段,兩國都是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趨同,大家都是黃皮膚、黑眼睛,有一種心理認同感。


中國相對發達的經濟和不錯的創業環境、生活環境,以及中國人民較強的包容心會對越南女性產生很強的吸引力,使得她們願意嫁來中國。謝謝邀請。恰巧去過俄羅斯和越南,對這兩個地方多了些。。更為直觀的認識,也與更多越南女性更少俄羅斯女性嫁給中國人有關。先由中原王朝的領土變成了附屬國。在明朝的時候就多次反叛,在清朝晚期就徹底脫離了清政府。從這時起,越南就不再使用漢字,選用了自己的文字。

5. 越南和日本在歷史上受孔子思想的影響都有哪些,他們是怎樣適應孔子思想的

孔子思想在越南的傳播及影響

中國越南山水相連,孔子思想在國外的傳播,在越南算是最早最深的了。
公元前214年,漢人趙佗由秦始皇任命為龍川縣令,統轄珠江的東、北江上游,屬南海郡。公元前206年秦二世向劉邦投降,趙佗的部屬認為秦已亡,擁立趙佗為南趙王,此時趙佗已轄地三江(灕江、珠江、紅河),趙以儒家思想、禮儀制度教化臣民。公元前196年漢帝劉邦派陸賈為專使,攜漢皇御賜鐫刻《南越王之璽》的金印綠綬出使南越,經過疏通,趙佗自動歸漢,在番禺越王山向北行三跪九叩之禮,從陸賈手中接過金印,這就是越南史書上所記的北屬時期,越南北部就是西漢版圖中的交趾郡,從此,孔子思想傳人越南。到北宋,儒家文化發達,大量的儒家典籍傳人越南。至南宋期間,金國及蒙古入侵,國勢日凄,越南乘機獨立,但卻大量引入儒家思想及漢文化,以漢字載史行文。至南宋亡,蒙古人主中國,儒學受到很大破壞,曲阜孔府、孔廟、孔林淪為蒙古騎兵的馬廄牧場,受迫害的知識分子紛紛帶著孔孟典籍及書畫南渡,給越南帶來更深厚的儒家文化。至明朝,孔子思想在越南有更大的發展,官方興辦儒家教育,廣修文廟,科舉取士,在越南中舉的學子還要求到中國趕考,傳為佳話,儒學大師輩出,以阮秉謙、潘孚生、吳士連、黎貴淳最著名,他們以漢學家的豐采著述甚豐。中國明末清初時期也正是越南阮氏王朝初創時期,他們都分別利用孔子思想,採取聯合、寬容、懷柔的政策對新領地進行開拓,清攝政王多爾袞就是有才學的漢學家。由於兩國上層人物對孔儒文化的認同,當時兩國又無利益上的沖突,關系比較和諧,越南阮氏王朝的國相親自到北京致敬受封,願為中國藩屬,年年進貢。越南河內文廟和中國曲阜孔廟結緣,進行文化交流。清康熙皇帝親自為河內文廟題贈《萬世師表》匾額。越南各縣郡皆建文廟,學宮、祭祀、配享如中國。1905年中國廢除了科舉制度,越南直至1918年才停止科舉,可見孔夫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對越南影響至深。越南民族民主革命初期便帶有濃厚的儒學色彩,越南革命領袖胡志明也是知識豐富的漢學家。

孔子思想在日本的影響
孔子思想在日本影響很大,『傳播得源久而流長。特別是對日本人的道德觀、教育觀影響更大、更深刻些。孔子思想傳入日本逐漸與日本固有的神道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了日本的儒教。所謂日本儒教就是以日本固有的民族精神、神道思想解釋孔孟的教義。

6. 越南突然廢漢字強推拉丁文,現在效果怎麼樣

清朝以前,中國作為文化輸出大國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東亞、東南亞范圍內的國家。華夏文明作為僅存的四大古文明之一,有著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而面對體系如此完善的華夏文明,其他小國十分羨慕。當他們逐漸了解中華文化之後,紛紛開始效仿,於是儒家文化如同洪流般迅速湧入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

近幾年來,不少越南學者對漢字的重要性給予肯定,認為學習漢字有助於了解國家歷史,研習古代遺產,也有不少人呼籲越南再次學習漢字。雖然出發點很好,但是由於漢字的復雜程度,現在大范圍的推廣很難實現,面對越南遺留的歷史文化,後人也只能望而興嘆。

7. 越南獨立後,儒家文化沒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強,為什麼

在宋朝以前,今天的越南北部屬於中國封建王朝的郡縣(古稱交趾、交州、安南)。從公元968年越南建立獨立的封建國家直到清末越南仍與中國保持著藩屬關系。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中國傳統文化和典章制度給越南以極大影響,特別是儒家文化,在歷代統治者的倡導下,滲透和支配了越南意識形態的各個領域,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成為越南民眾價值體系的核心。因此,越南屬於中國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的范圍。但儒家文化在越南經過損益、整合和重構,融入了許多本土文化因素,已不單純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翻版。在越南邁向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中,儒家文化的「遺傳基因」有可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起到某種催化、促進的作用,使越南成為亞洲儒家文化圈中繼日本、「亞洲四小」之後又一條升空的小龍。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設置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越南北部。從此,儒家文化藉助國家政權的力量,通過興辦教育、移風易俗以及組織「使驛往來觀見禮化」等措施開始傳播到越南境內。東漢至三國時期派駐交趾的官吏,如士燮、錫光、任延、馬援等,均以傳播儒家文化為己任,其中士燮的貢獻尤為突出,被當地人民尊為「士王」。越南史籍稱:「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遠及於後代。」這一時期,不少精通儒學的中原士人流入交趾,如經學家劉熙、薛綜等,使儒學的傳播日漸深入。唐朝進一步加強了對嶺南地區的經營,全面推行科舉制度,一批著名的中原文人如杜審言、沈亻全期等寓居安南,更使儒風日盛。總之,從秦漢至唐末的一千多年中,由於中國封建王朝在交趾地區推行「教以詩書,導之義」、「俗化交土」、「書同文,行同倫」的文化同化政策,以及中原移民與當地人民的交往融合,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原文化逐漸深入越南,成為越南古代佔主導地位的文化,並且塑造和奠定了越南立國後文化發展的方向。

從文化生態圈的角度看,不同民族而相互鄰近的文化,都是互為環境的。某種環境不僅迫使一個民族接受另一個民族的文化要素,而且促使這個民族主動吸納另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質。如果說,在公元10世紀前越南接受儒家文化是被動的,那麼公元10世紀越南立國後則是主動積極地吸取中國儒家文化。其原因一方面是經過一千多年中國文化全方位的侵潤,儒家文化已成為越南文化的母體和深層結構,並發展和形成了一整套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結構、政治經濟制度;另一方面是越南歷代封建王朝出於鞏固封建統治、建立統治秩序的需要,主動採納以「治國平天下」為中心任務的儒家文化。因此,越南立國後儒家文化的影響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日益增強,到19世紀封建社會末期已臻於極盛。越南李陳二朝的意識形態是佛儒並重,雖然佛教略占上風,但統治者越來越重視以儒學作為制定朝制和社會制度、維護統治秩序的政治思想理論,開始尊孔崇儒。公元1010年,李聖宗下令在升龍建文廟,塑周公、孔子及先賢之像,四時祭祀。越南有奉祀孔子的文廟,即始於此。仁宗太寧四年(1075年)開科取士,這是越南立國後首次舉行科舉考試,以儒學為考試范圍。隨後設立國子監,作為皇室及官僚貴族子弟學習儒家經典的場所。陳朝時期,科舉更加趨於制度化,分別授予殿試前三名以狀元、榜眼、探花稱號。1253年,陳朝創立國學院,並塑孔子、周公、亞聖像,畫七十二賢像,定期祭祀。同年九月,陳太宗詔諭全國儒士集中到京都國學院,講習「四書六經」。越南史學家黎嵩曾對李陳二朝儒學的發展做過這樣的評說:「李太祖時,聖學不聞,儒風未振。到了李英宗,修孔子之廟,以振文風,籍田有耕,圜法有立,治則評矣。陳太宗設科取士,宰相則擇其賢良,輔東宮則選其德行,陳家基業由此而固。」可見儒學對李陳二朝封建制度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1428年黎利即位,建立黎朝。黎朝統治者從一開始就尊孔崇儒,定律令,制禮樂,設科目,創學校,祀孔子以太牢,確立了儒學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的地位。首先是大興儒學教育,形成了更為完備的學校和科舉制度,造就了黎貴淳、阮秉謙等一批著名的儒學家和儒生士大夫階層。與此同時,還按照儒家教義制定了一系列通俗化的法典和條例,用行政手段推行。1663年頒行的《教化四十七條》就是典型的代表:「為臣盡忠,為子止孝,兄弟相以達和睦,夫妻相愛敬,朋友尚信以輔仁,父母修身以教子,師生以道相持,家長以禮立教,子弟各敬父兄,婦人無違父子。」在這里,儒學所具有的道德實踐性、教化性及其調節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發揮。經過自上而下不懈的努力,儒學在越南的影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到黎朝後期,越南社會「其三綱五常及正心修身齊家治國之術,禮樂文章,一皆稍備」,「風俗文章字樣書寫衣裳制度並科舉學校官制朝儀禮樂教化,翕然可觀」。

到公元19世紀的阮朝前期,儒學在越南的發展已登峰造極。阮朝儒風的興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更為重視系統的儒學教育,除設立國子監外,還對從王室子弟到鄉村兒童的教育都制定了統一的學規、教材、規定凡人民子弟,七八歲就要上學,先讀《忠經》、《孝經》、《小學》、《四書》,再讀《五經》,並大量印行儒家經典著作,供全國百姓學習。二是完全以儒學為指導,頒國策,訂風俗。嘉隆十一年(1812年)頒行的國策內容是:敬天、法祖、親親、體臣、求賢、審官、勤政、愛民、重農、崇儉、禮樂、教化、制民、慎刑、財賦、法度、崇文、奮武、廣言路、固封守、撫邊、柔運。風俗十條內容為:淳人倫、正心術、務本業、尚節儉、厚風俗、訓子弟、崇正學、戒淫惡、慎守法、廣善行。以上內容集中體現了儒家齊家治國平天下理論之精髓。三是改變過去儒、道、佛三教並試的做法,科舉考試「唯儒一家,別無他教」,並在考試中引入八股制。四是進一步抬高孔子的地位,在全國各大城鎮都建造了文廟,每年春秋定期舉行祭祀,阮朝歷代君主親自參加,儀式頗為隆重。因此可以說,阮朝前期是越南儒風最盛的時期。只是到了1885年,中法兩國簽訂《越南條約》,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之後,越南傳統文化的發展出現斷裂,越南儒學才逐漸衰落。



儒家文化自西漢元封年間開始傳入交趾,到越南阮朝嗣德年間歷時兩千多年,對越南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越南的儒家文化,實際上是儒教化。然而,經過傳播、整合、重構的越南儒學已不再是中國儒教文化的簡單翻版,而是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總的來看,儒家文化在越南的整合和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儒家文化在越南的傳播與整合,使越南形成了一種在內涵和形式上既屬於儒家文化圈,又具有越南特色的古代文化。首先,作為儒家文化傳播載體的漢字,成為越南沿用兩千多年的官方文字,越南學者用漢字撰寫了大量的哲學、宗教、經學、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著作,故漢字又被越南史學家譽為「越南的文化寶庫」。漢字在越南吸收以儒學為主的古代中國文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儒家經典就是用漢字寫的「四書」、「五經」。隨著儒家文化的傳播,漢字的使用日趨廣泛。而且,儒學教育和科舉制度的確立,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必須學習、掌握漢字。因此,古代越南稱漢字為儒字。與中國不同的是,在使用漢字作為正式文字的同時,越南人創造的「喃字」也在一定范圍內使用。「喃字」是以漢字為基礎,依照漢字「六書」中的會意、假借、形聲等造字法,為記錄越語而創制的一種方塊文字。喃字本身即是漢文化在越南傳播、整合的產物。

在越南古代文學藝術作品中,孔孟之道、綱紀倫常是吟詠不絕的主題,其中隱喻和彰顯的倫理道德都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記。被譽為越南最偉大的古典文學名著的《金雲翹傳》揭露、控訴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贊美自由和愛情,然而其主人翁形象卻是按儒家正統觀念來塑造的。越南古代學術更是深深植根於中國儒家文化土壤中,使越南成為古代東南亞學術文化最為發達的國家,涌現了一批著名的儒學家或以儒學為指導思想的史學家。黎朝學者黎貴淳僅經學方面的著作就有《四書略解》、《書經演義》、《易經層說》、《春秋略論》、《群書考辨》五部。黎朝史學家吳士連撰寫的《大越史記全書》明顯受到朱子《資治通鑒綱目》史學思想的影響,其據以編纂歷史的原則是辨正閏,明順逆,嚴篡弒之誅,並以上述原則作為判別人物忠奸順逆的依據。在其行文或評論中還極力褒揚尊者、賢者與死節者,對傷風敗俗者則加以譴責。朱子《資治通鑒綱目》扶綱常、植名教的特點在《大越史記全書》中也得到充分體現。

2.隨著儒家文化的傳入,科舉制度作為培養、選拔官員的基本制度在越南發展起來,延續了800餘年。在這種制度下,「知識的佔有與行使權力的權利密不可分,學識的多少成為人們要求國家官職的唯一確實的基礎」。在讀書做官慾望的驅動下,成千上萬的人競奔科舉,學習儒家文化。這對於提高整個越南民族的文化素養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同時應該看到,科舉制傳入越南後逐漸演變為一種應用范圍極廣的考試方法,其不同於中國科舉制「唯儒生是考」的重要特點是儒、佛、道三教並試。李朝在1195年首次舉辦儒、佛、道三教考試,陳朝和黎朝都曾多次開三教考試。考試之法在黎朝被推廣到更多的場合,有試僧道(1429年)、試教職(1435年)、試近侍官員(1448年)、免選試(1449年)、試東宮侍講(1467年)、試官員子孫(1475年),甚至還有試宦官的(1739年)。儒、佛、道三教並試反映出佛教、道教在古代越南政治、精神領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越南封建統治者在尊孔崇儒的同時對佛、道二教也相當重視和寬容,這一點與中國一向以儒教為政治、社會的領導中心和精神號召的情形不盡相同。尤其是佛教在越南的影響極為深遠,越南立國初期的丁、前黎和李三朝更是仰仗佛教的支持得以執政,形成「帝與僧共天下」的局面。在越南,即使在儒學地位大大提高之後,對佛教也還是表示了相當大的敬意。在越南歷史上,從未有過中國封建社會曾多次出現的「滅佛」舉動。因此,有的學者認為「越南人最根本的宗教就是佛教」。而儒學在越南主要是作為一種政治倫理和統治綱領發揮作用的。

3.儒家文化在越南的傳播和整合加快了越南社會封建化的進程,增強了越南封建國家的國力。與儒學一道進入越南的還有一整套中國式的社會政治制度和一些重要的經濟制度。中世紀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中國文化,就像一劑強烈的催化劑,大大加快了越南封建社會發展的步伐。與同期中南半島其它國家相比,越南的中央集權較為鞏固,官僚機器運轉自如,國內政局較為穩定,軍隊較為強大,文化教育較為發達,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在東南亞都居於前列。因此,經歷代封建王朝東征西討、滅占婆,並華英、南蟠,國家疆域從立國之初的紅河流域擴展到湄公河三角洲,到18世紀末已控制了大致相當於今天越南的地域。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在積極吸納中國文化的同時,還時時要表明越南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顯示其引以自豪的大越民族主義精神,並不因文化認同而對其文化母國產生民族認同,儒家的忠君愛國思想大大強化了越南的民族意識。黎朝詩人阮的《平吳大誥》即充分反映了這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唯我大越之國,實為文獻文邦。山川之土域既臻,南北之風俗亦異。自丁黎李陳之肇造我國,與漢唐宋元而各帝一方,雖強弱時有不同,而豪傑世未嘗乏。」黎朝大儒黎貴忄享也宣稱:「越邦肇啟,文明無遜於中國。」民族主義精神的高揚即是儒家文化在越南特定歷史條件下被整合、重構的產物。

4.由於越南封建王朝實施「教化」政策,儒家倫理深入民間,在尊崇儒學的社會風氣熏陶下,普通老百姓雖沒有條件學習儒家經典,但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自覺不自覺地遵循儒家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范。據西方傳教士的報告,在17世紀交趾支那人民中普遍存在著儒教徒的行為,例如特別的貞節,獨特的居喪行為等。孝被視為百行之先,受到特別推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成為越南民諺。忠孝節義、三綱五常成為家喻戶曉的倫理道德。儒家文化在民間已成為風俗習慣的一部分。

儒家文化對越南的影響是復雜而深刻的。在越南封建社會的前、中期,它加快了越南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越南古代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到了越南封建社會後期,儒學所包含的一些消極因素,如壓抑個性、輕視競爭、重義輕利、畏天知命、家庭本位等,已成為束縛社會進步的桎梏。特別是在19世紀阮朝時期,當時世界已進入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近代科學和文化迅速發展,而阮朝卻大興儒學,閉關鎖國,排斥商品經濟和外來的新科學技術,使越南文化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文化。近代,在中國維新派思想家和西方思想的影響下,越南儒生士大夫分裂為維新派和保守派兩大派別。維新派開始公開批判儒學。例如當時流傳的一首詩《悼腐儒》猛烈抨擊了儒學,詩中寫道:

儒呀家喻戶曉死死守儒如何成人?古呀彌漫各地苦苦守古到何時?人家為何天寬地闊?為何咱們在家裡縮作一團?人家為何遠走高飛?為何咱們擠在一起?人家為何是地球之主?咱們為何低頭做奴隸?近現代以來,隨著西方殖民統治的確立和馬列主義的傳播,儒家文化在越南的影響大大下降。儒學所包含的積極因素,如愛國主義、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以義節利等思想激勵了無數仁人志士在國家遭受侵略、民族受到奴役時,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而奮不顧身,前赴後繼,這也是越南作為一個落後的小國始終未能被法國、日本、美國等西方大國征服的原因之一。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作為越南革命指導思想的胡志明思想中的愛國主義和革命道德觀即來源於儒家文化傳統。



作為越南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儒家文化必將對越南的經濟發展、現代化進程產生一定影響。事實上,戰後日本的經濟奇跡,尤其是60、70年代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已表明在儒家文化圈裡實現現代化的現實性和有利因素。作為儒家文化圈中的一員,越南也有可能按類似模式建立起自己的市場經濟並迅速實現現代化。越南官方已提出要按照新加坡模式發展經濟,就說明了這一點。從目前跡象和今後發展趨勢看,儒家文化傳統將有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對越南現代化進程產生影響:

1、儒家集權制和行仁政思想轉換為一種國家導向的發展主義、威權主義政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成為促進越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眾所周知,近30年來東亞一些國家經濟迅速崛起的成功經驗之一是從傳統的儒家文化出發,找到了一種有別於西方自由放任式市場經濟的新經濟模式。儒家愛民如子、實行仁政的思想,在現代條件下的東亞社會中,發展成為實行相對集權、重視政府權力作用的「國家主義」發展模式。新的政治發展理論把這類不同於西方式的市場導向的政體稱為「威權主義政權」。東方威權主義政權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發展中的較高程度的政治穩定,增強社會內聚力,制定宏觀經濟計劃,保證社會公平與福利等。而這種國家導向的發展主義在越南已初露端倪。越南自80年代中期以來,即開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越共七大明確提出,越南「實行國家管理下的市場經濟體制」,「形成由國家通過的法律、計劃、政策及其它措施加以管理的市場機制」。從近年來的實踐看,這種既利用市場的「無形之手」來自行調節經濟運行,又注重國家宏觀調控的「有形之手」在必要時進行適當干預的市場經濟模式是比較適合越南國情的,收到了較好的成效。1991~1995年越南國民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2%。與此同時,越南強調堅持共的領導,不搞西方多黨制,注意維護社會的穩定。因此,越南實現了向市場經濟的平穩過渡,避免了在這一劇烈轉換過程中出現社會動盪、經濟混亂。這一點與中國的情況是比較相似的。

2、儒家文化崇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亞洲「四小龍」也正是依靠這種精神力量為工業化創造和積累了必要的資金。節衣縮食,厲行儲蓄,是「四小龍」強化內部積累的重要途徑。而越南自1989年以來為吸引儲蓄一直堅持實行高利率政策,政府按利率比月平均通貨膨脹率高出一個百分點的公式來提高利率,使儲蓄存款急劇增加。其儲蓄率從1990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上升到1994年的24%,儲蓄存款從1990年的10700億越盾上升到1995年的386500億越盾。5年增加了34.2倍,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可貴的資金。

3、儒家文化是一種個性特強的文化,但一個突出的優點是不排他,對於外來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這一點已為亞洲「四小」「天下之寶,一為我用」的對外開放中的「拿來主義」所證實。無獨有偶,越南自1988年頒布被稱為「亞洲最開明的投資法」以來,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取得了顯著成效。到1995年底,越南已批准外資項目1300多個,協議投資額達180億美元。外國資金、技術的大量湧入,有力地促進了越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4、儒家重視教育和「有教無類,機會均等」的傳統在越南轉化為人們對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對人力資源的大力開發,成為人民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國家、政府的政策目標。因此盡管越經濟落後且經歷長期戰亂,但其國民受教育程度在東南亞國家中是比較高的,有一支素質較好的勞動力大軍。現在,越南已形成包括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在內的教育體系,全民識字率達85%。越南已成為亞洲國家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這種重視教育的傳統對提高勞動力素質和引進先進科學技術起了重要作用,並將繼續成為越南經濟騰飛的重要因素。越南的現代化進程、經濟發展模式將與儒家文化發生怎樣的關系,現在還難下結論但可以預料,越南會找到一種經濟發展模式也許是把市場經濟的優勢與本國傳統文化的長處結合起來的模式。越南有可能按「國家管理下的市場經濟模式」實現其現代化。(文章來源:國學復興網,作者:劉稚)

8. 越南和中國在對待儒家上有什麼不同

1、儒家集權制和行仁政思想轉換為一種國家導向的發展主義、威權主義政體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成為促進越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眾所周知,近30年來東亞一些國家經濟迅速崛起的成功經驗之一是從傳統的儒家文化出發,找到了一種有別於西方自由放任式市場經濟的新經濟模式。儒家愛民如子、實行仁政的思想,在現代條件下的東亞社會中,發展成為實行相對集權、重視政府權力作用的「國家主義」發展模式。新的政治發展理論把這類不同於西方式的市場導向的政體稱為「威權主義政權」。東方威權主義政權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發展中的較高程度的政治穩定,增強社會內聚力,制定宏觀經濟計劃,保證社會公平與福利等。而這種國家導向的發展主義在越南已初露端倪。越南自80年代中期以來,即開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越共七大明確提出,越南「實行國家管理下的市場經濟體制」,「形成由國家通過的法律、計劃、政策及其它措施加以管理的市場機制」。從近年來的實踐看,這種既利用市場的「無形之手」來自行調節經濟運行,又注重國家宏觀調控的「有形之手」在必要時進行適當干預的市場經濟模式是比較適合越南國情的,收到了較好的成效。1991~1995年越南國民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2%。與此同時,越南強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不搞西方多黨制,注意維護社會的穩定。因此,越南實現了向市場經濟的平穩過渡,避免了在這一劇烈轉換過程中出現社會動盪、經濟混亂。這一點與中國的情況是比較相似的。

2、儒家文化崇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亞洲「四小龍」也正是依靠這種精神力量為工業化創造和積累了必要的資金。節衣縮食,厲行儲蓄,是「四小龍」強化內部積累的重要途徑。而越南自1989年以來為吸引儲蓄一直堅持實行高利率政策,政府按利率比月平均通貨膨脹率高出一個百分點的公式來提高利率,使儲蓄存款急劇增加。其儲蓄率從1990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上升到1994年的24%,儲蓄存款從1990年的10700億越盾上升到1995年的386500億越盾。5年增加了34.2倍①,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可貴的資金。



3、儒家文化是一種個性特強的文化

一個突出的優點是不排他,對於外來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這一點已為亞洲「四小」「天下之寶,一為我用」的對外開放中的「拿來主義」所證實。無獨有偶,越南自1988年頒布被稱為「亞洲最開明的投資法」以來,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取得了顯著成效。到1995年底,越南已批准外資項目1300多個,協議投資額達180億美元。外國資金、技術的大量湧入,有力地促進了越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4、儒家重視教育和「有教無類

機會均等」的傳統在越南轉化為人們對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對人力資源的大力開發,成為人民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國家、政府的政策目標。因此盡管越經濟落後且經歷長期戰亂,但其國民受教育程度在東南亞國家中是比較高的,有一支素質較好的勞動力大軍。現在,越南已形成包括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在內的教育體系,全民識字率達85%。越南已成為亞洲國家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這種重視教育的傳統對提高勞動力素質和引進先進科學技術起了重要作用,並將繼續成為越南經濟騰飛的重要因素。越南的現代化進程、經濟發展模式將與儒家文化發生怎樣的關系,現在還難下結論但可以預料,越南會找到一種經濟發展模式也許是把市場經濟的優勢與本國傳統文化的長處結合起來的模式。越南有可能按「國家管理下的市場經濟模式」實現其現代化。

9. 越南在何時納入中國版圖的

在秦代開始,越南地域已納入中華的版圖,但五代十國開始獨立。雖然華夏王朝經常試圖光復越南地區,但有時都是大敗而歸。

從文化上

我們曉得越南都是常常使用漢字,在冊本和當局公函那都是漢字。但自從法國開端浸透越南,派了少大量的傳教士,同時加上士兵的霸佔,使得拉丁筆墨很快成功代替了越南的漢字,成為其語言筆墨,這一點是相當主要的。筆墨一旦構成,就是一種文化的掌握,因而,儒家文化漸漸被法國的拉丁文化腐蝕。雖然如此,但是漢字到現在都沒有完全的脫離,只是因為儒家文化已經深根柢固,在越南的某些地區現在都在用漢字,都在學漢文化,特別是在中越邊界地區。

10. 越南廢除漢字,現在為什麼後悔了

眾所周知,在數千年的歷史中,隨著中華文化的不斷傳播,漢字成為了一種超民族文字。在越南,漢字已經卻被廢除了近百年,拉丁文字居然成了越南的正式文字,令人唏噓不已。昨天子淵和大家講述了韓國廢除漢字的歷史,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越南。

一、「儒字」的傳播
公元前111年,漢朝大軍滅亡了在秦朝末期趁亂割據嶺南的南越,隨後設置了7個郡,其中的交趾、日南和九真這3郡是在今天越南的境內。一開始,這里的居民對中原文化一無所知,但在漫長的時間里,大量漢人移居到了越南,包括封建地主、官吏、商人、手工業者、罪犯以及失勢的舊臣,他們帶來了漢朝的文化和先進的技術。
漢人南下之後,越南當地的華風日漸濃厚。漢代的任延、錫光二人分別在交趾、九真建立學校,講習經義,於是漢字隨之傳入越南。因為一開始漢字只是作為傳播儒家文化的載體,所以漢字在越南被稱為「儒字」。

時光流轉,到了隋朝,統治者開辟了科舉取士的先河。之後唐朝繼承了這一制度,於是朝廷在安南各州縣都開辦了許多官學,民間也紛紛自行組織了私塾和鄉學,這對漢字在安南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唐朝時,這一地區的漢字造詣水平已經很高了。
二、「字喃」的發明
公元10世紀左右,越南脫離中原王朝,作為藩屬國而存在。雖然行政上有了一定自主權,但經過一千多年中國文化的浸潤,漢字在越南各領域都根深蒂固。1070—1076年期間,越南李朝先後建立了文廟和國子監。在1075年,越南第一次科舉取士,這一制度隨後延續了八百多年。
作為越南的官方文字,漢字逐步培養和完善了越南的學術和文學傳統,可以說越南的全部歷史都無一例外依靠著漢字才得以記載和流傳至今。
但是,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島一樣,都面臨著共同的問題,就是他們的語音和中國相去甚遠,漢字無法完整而准確地表達他們的語音。
日本和朝鮮半島的解決辦法是依據漢字而發展出一系列記音符號,最終形成了本民族的拼音文字——平假名/片假名與諺文(參見筆者昨日文章)。越南則是選擇了另一條道路,把不同語音的漢字拼湊起來,形成了所謂的「字喃」,意即「南國之字」。
在公元13世紀,字喃已經基本實現了系統化,開始用於於文學作品。到了西山朝(1771-1792年),阮惠規定每場科舉考試的第三場必須用字喃作答,隨著《金雲翹傳》等一系列古典名著的誕生,越南的字喃文學達到了鼎盛時期。
需要指出的是,字喃是借用整個漢字或是漢字偏旁,然後採取漢字中的會意、形聲、假借等造字方法創制而成,本質上是對漢字的補充。甚至可以認為漢字和字喃其實只是一種字,因為字的構造成分完全相同。
因此,更尷尬的問題出現了,要想學習字喃必須先學會漢字,而且字喃更加難讀、難寫、難記,因此無法在普通民眾之中普及。至於科舉出身的精英階層們,也更願意使用那些承載著聖賢之道的「儒字」,因此漢字的地位始終未能被撼動。
三、被殖民者推行的「國語字」
其實早在16世紀,另一種迥然不同於的文字就已經出現了。兩位來自義大利和葡萄牙的天主教傳教士在峴港建立了一座教堂,他們帶來了一些先進的西方知識和新奇商品,還懂得運用療效顯著的西葯治病,因此在當地百姓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教徒日漸增多。
為了迎合廣大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百姓,傳教士們於是用用自創的拉丁字母文字記錄越南語。其中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德·羅德編撰的《越南語-葡萄牙語-拉丁語字典》被看作是「國語字」產生的重要標志。
一開始,這些國語字只運用於宗教場合,除此之外就是用來翻譯《聖經》、編寫傳教資料,真正改變這一切的是來自法國的侵略。

1858年,法國軍隊炮轟峴港,並逐漸侵吞,最終將整個越南變為法國殖民地。漢字作為中越歷史文化的紐帶,成了法國殖民統治的障礙,於是殖民當局強迫越南使用國語字,隨即悍然下令全面廢除學校的漢字教育,於是漢字及字喃被迫退出了歷史舞台。
當然,法國人並不是要讓越南真的使用國語字,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分步同化越南人,先用所謂的「國語字」取代漢字,等越南社會習慣之後再用法語取而代之。

雖然國語字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但它畢竟易學易懂,在民間也比較普遍,因此成為了越南革命者們傳播先進思想、爭取民族獨立的有力工具。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宣讀了用國語字撰寫的《獨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
隨後,國語字正式成為了越南的官方正式文字,然而這不能像韓國那樣簡單歸咎於民族主義下的去漢化,畢竟胡志明精通漢文,何況連當時的中國主席都認為「拼音文字是較便利的一種文字形式,漢字太繁難,目前只作簡化改革,將來總有一天要作根本改革的」。

四、漢字復活行動
近幾年,越南幾十位有影響的專家學者聯名向越南教育部上書,建議從現在開始恢復漢語在全國小學和中學的教學,同時還建議出台一部強制性教育大綱,小學、中學畢業時,學生必須達到相對應的漢語程度標准。
這樣的建議其實和中國的快速發展並沒有太大關系,而是很多越南人對於歷史和文化傳統這一重大問題的長期反省和抉擇。
大家都知道,文字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載體,同時文字本身也是歷史文化中一個極其重要又無法分割的部分。改變文字,就意味著割斷甚至是毀棄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如今越來越多的越南人深切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縱然想要深入了解也無法閱讀理解歷史文獻。
這樣的建議得到了一些機構和民間的響應,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一建議能夠作為作為制度出台,並得到全面持續實施,經過兩代人也就是4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所有越南人就都能寫漢字,那時恢復漢字的官方地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閱讀全文

與越南儒家文化怎麼樣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越南多少人民幣算有錢 瀏覽:627
中國人娶越南老婆怎麼辦手續 瀏覽:656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 瀏覽:790
伊朗伊拉克什麼人 瀏覽:56
義大利什麼時候冷 瀏覽:511
義大利餐廳吃什麼肉 瀏覽:395
有多少中國人在印度找媳婦 瀏覽:859
伊朗有什麼真人游戲 瀏覽:980
為什麼中國沒出facebook 瀏覽:305
為什麼朋友圈都發去伊朗 瀏覽:755
義大利台地園林有哪些特點 瀏覽:617
青島峰會伊朗為什麼來 瀏覽:978
義大利COPS太陽鏡是哪裡生產的 瀏覽:17
10元得多少越南幣 瀏覽:618
印度的割禮是什麼意 瀏覽:770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印度葯 瀏覽:227
印度官方黃金儲量為什麼那麼多 瀏覽:190
義大利寶勝公司怎麼樣 瀏覽:470
印尼盾說的一條是多少 瀏覽:811
伊朗番紅花怎麼樣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