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很多公司的工廠都搬到越南去了
1、製造成本問題:與越南等東南亞地區相比,國內中西部地區在人工工資以及土地等成本上,還是偏高的。
2、中國中部地區,在銷售上不具備優勢:在中部地區建廠,那麼產品如果是面向國際市場出口,首先要先陸運,然後再轉海運,這樣運輸費用高企,會極大提高產品成本,削弱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而越南等國家,可以直接在港口城市設廠,直接走海運,極大降低成本,增加產品競爭力。
(1)中國有多少產業轉移到越南擴展閱讀:
特點:
伴隨中國製造業需要轉型升級的需求,以及環保、資源等要求越來越趨於嚴重,以及稅收等方面優惠幅度的降低,這方面的成本也是重要原因。而傳統一些低端製造業,本身利潤已經非常稀薄,需要更優惠的稅收,更常規的環保要求,這就逼著一些低端製造業,到越南等新興國家尋找機會。
但有一些製造業因為面對中國本土市場,所以他們搬遷到中西部地區,這樣就近生產更有競爭力。
通過產業轉移,可以促進所在國的經濟發展,提高所在國GDP發展,提高收入,進而提高所在國國民購買力,這樣中國大量過剩產品,可以找到新的買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廠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擔憂在越南投資 眾多中企或轉移至柬埔寨
B. 歷史上到底發生了多少次國際產業轉移,有人說4次有人說5次,到底是哪5次啊
1、 第一次浪潮發生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後期的18世紀末19世紀上半葉,產業轉移的路徑是從英國向歐洲大陸和美國轉移。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後,英國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也是第一個「世界工廠」。當時僅佔世界人口2%的英國,在19世紀前70年裡,一直控制著世界工業生產的1/3到1/2,世界貿易的1/5到1/4。第一次國際產業轉移的輸出地是英國,目的地主要是法國、德國等歐洲大陸國家以及北美。美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是這次國際產業轉移的最大受益國。美國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又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和資源條件,使「工業革命的新技術先在北美殖民地爾後又在美利堅合眾國遇到了肥沃的土壤。到18世紀70年代美國獨立戰爭時,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上大約有200個造鐵廠,年產鐵約3萬噸。超過它的只有英國本土、法國、瑞典和俄國」。正是對這次來自英國的國際產業轉移的承接,奠定了美國後來領跑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美國對英國的產業轉移的承接或承接的力度不是足夠大,那麼,世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爆發時間就要推遲,產生的影響力就要大大縮水。美國以承接第一次國際產業轉移為歷史前提,以領跑第二次科技革命為技術基礎,才推動了本國工業的迅速發展,並在19世紀末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強國,當之為愧成為世界工業發展史的第二個「世界工廠」。可以說,第一次國際產業轉移浪潮推動了「世界工廠」的第一次變遷。
2、 第二次國際產業轉移浪潮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產業轉移的路徑是從美國向日本和原聯邦德國轉移。20世紀50年代,美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對其國內的產業結構進行了重大調整,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轉移到日本和原聯邦德國,美國國內主要致力於集成電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家用電器和汽車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美國之所以將國內的部分產業轉移到日本和原聯邦德國,首先是處於冷戰狀態下的國際政治格局所決定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日本和德國曾經給美國以及其他國家造成過莫大的生命和財產傷害,但冷戰格局形成之後,日本成為東亞地區兩大陣營的前沿陣地,原聯邦德國成為歐洲兩大陣營的前沿陣地。對日本和原聯邦德國的支持,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其次是美國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與前兩次科技革命對產業影響不同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各國產業的主要影響,不是產業的互補,二是產業之間的替代,即新產業的誕生。具有替代關系的新產業的誕生,決定了伴隨科技革命的,必然是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是傳統產業為新產業的發展讓路。最後,原聯邦德國和日本之所以能夠大量承接美國的產業轉移,還因為它們具有工業化的歷史基礎(尤其是人才基礎)。戰爭雖然摧毀了兩個戰敗國的有形設施,但是,曾經培養起來的人才、積淀下來的工業文明,為原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從戰爭的創傷中迅速恢復和發展保留了火種。另外,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爆發所帶來的「特需經濟」加快了美國對日本的產業轉移。第二次國際產業轉移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巨大,原聯邦德國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日本建成了第三個「世界工廠」。也可以說,第二次國際產業轉移,推動了「世界工廠」的第二次變遷。
3、 第三次國際產業轉移浪潮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產業轉移發生的主要區域在東亞地區。這次國際產業轉移是由日本主導的,日本成為第三次國際產業轉移主要的產業輸出國,而東亞「四小龍」是這次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第三次國際產業轉移持續時間大約20年。20世紀70年代,已經成為世界製造大國的日本為了應對世界石油危機的沖擊和日元匯率升值的影響,選擇了一條對外投資、重構國內產業結構的國際產業轉移道路。在這一輪產業轉移浪潮中,日本產業向外轉移經歷了三次小高峰。第一次小高峰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初,轉移的產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業等輕紡產業,向外轉移的目的是確立資本密集型的鋼鐵、化工、汽車、機械等產業在國內的主導地位,轉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東亞「四小龍」。第二次小高峰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轉移的產業主要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如鋼鐵、化工和造船等,轉移的目的地仍然是東亞「四小龍」。第三次小高峰發生在1985年「廣場協議」之後,轉移的產業不再局限於在國內完全喪失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擴展到包括汽車、電子等在內的已 經實現了技術標准化的資本密集型和部分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的目的地既有東亞「四小龍」,也有東盟四國和中國內地,更有美國等發達國家。由日本所推動的東亞地區的產業轉移,也是第三次國際產業轉移,引領了東亞崛起的「雁陣飛翔」。20世紀80年代末之前,日本在這一「雁陣」中,無疑處於「雁首」的地位。第三次國際產業轉移,催生了東亞「四小龍」的經濟發展奇跡。
4、 第四次國際產業轉移發端於20世紀90年代至現在。這一次國際產業轉移之所以獨立於前一次國際產業轉移,是因為這次國際產業轉移的輸出地、轉移的目的地等方面和前次產業轉移相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並具備新的特徵。20世紀90年代以後國際產業轉移的產業輸出地,不僅有日本,而且有東亞「四小龍」,還有美國。產業承接地既有東盟四國,但主要是中國內地地區。在此次轉移中,東亞「四小龍」起到了二傳手的作用。東亞「四小龍」通過承接第三次國際產業轉移,加上原有的產業發展基礎,很快成為東亞地區崛起的一個經濟發展群體性明星。但「四小龍」在經濟發展中很快就面臨著境內市場狹小與生產能力擴張之間的矛盾、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與企業追求更多利潤的矛盾、產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瓶頸的矛盾。這三大矛盾的存在,催生了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第四次國際產業轉移浪潮。東亞「四小龍」在將其產業轉移到菲律賓等國家的同時,也將很大一部分外移產業轉移到中國內地地區。中國內地地區是第 5 四次國際產業轉移的最大受益者。除了對東亞「四小龍」產業的承接,中國內地地區還以其廣大的市場還吸引了日本、美國和歐洲的大量投資,中國內地地區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也可以說,對第四次國際產業轉移的承接,奠定了中國作為世界製造大國的國際地位。
C. 當中資企業漸漸把產能轉到越南後,會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根據最新的統計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我們的第一季度,越南貿易規模越來越大了,很多的中國企業將產能轉移到國外去,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導致所謂的外商投資慢慢地遷移,產能轉移對於我們整體的趨勢會有哪些影響?對於我們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又能夠怎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詳細聊一聊這個話題。
綜上所述。產能和訂單的轉移是非常正常的行為,我們不必過於的焦慮。而選擇適當的將產能向外轉移,也能夠擴大兩國之間的貿易,從而能夠帶動整體產業鏈的完善,保障我們國內產業進步,提高整體行業的水平,如果利用好我們的優勢,更是可以倒逼國內企業提高生產效率。
D. 從中國遷出到越南的製造商,發展會如想像的那麼順利嗎
發展並不會如想像般那麼順利,因為越南社會對於中國人非常的不友好。而現在越南為了發展國內的經濟,才會選擇讓這些中國的製造商轉移到越南來。因為這樣可以增加越南當地人的就業機會,這樣就可以使得越南人的收入越來越多。從而可以使得越南的經濟得到一個很大的發展。但是對於這些中國製造商來說,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因為首先面對的是語言問題以及環境問題,還有一些政策問題,而這些都是比較棘手的問題。
當然我們在國外也一定要注意一些危險,如果一旦遇到危險的話,應該及時向當地的大使館求助。這樣才會使得我們的生命財產得到保障。
E. 諸多企業從中國搬到越南,對國際物流有什麼啟發
越南地區加工製造業的快速發展趨勢,很絕大多數取決於追上了產業轉移的出風口,我國中國持續開展產業轉型,再加上在我國周邊的越南地區又具有成本低的優點,因而變成勞動密集產業轉移的終點。在勞力密集式的產業鏈,尤其是越南地區具有傳統式優點的服飾、服裝鞋帽、小玩具類產業鏈,越南地區也許對我國出口具備一部分生產者剩餘,但大體上看,越南地區對我國出口的生產者剩餘並不確立。盡管越南地區在未來能否變成製造業或是未知量。但在隨著全世界產業轉移,越南地區出口外貿仍在加速的良好氛圍下,發展前景大。
諸多物流行業的涌進,要想提高在越南地區銷售市場的競爭能力,制訂高質量發展的發展戰略刻不容緩。現錢充裕的情形下,以服務水平為發展戰略是物流企業時下的必定對策。除此之外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去中心化和虛擬貨幣推動,僅有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經營、多元化專業服務特點的公司企業才可以穿越重生行業周期。運聯網集團公司持續加速規模效益 、網路效應、協同作用的推動,根據三大效用,一同打造出成本費領跑、產品與服務多元化、可持續性化,最後產生戰略營銷,以綜合性竟爭整體實力制勝。積極主動融進中國國際性循環制新發展布局、搭建合理布局全世界國際貨運航道互聯網,再次向著經濟全球化、智能化不斷進步。
F. 珠三角有些工廠寧願搬去越南也不在廣西建廠,越南比廣西究竟有什麼優勢
近年來越南也是外資的青睞之地,它的製造業發展的比較快,很多發達國家乃至中國的低端產業轉移到越南等地。
1、貿易戰,這是主要的原因,因為公司以外貿為主,世界各國都有,因為越南在國際貿易的特殊性在越南建廠可以減免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
所以在越南建廠有優有劣,主要還是看企業的側重點在哪裡。
G. 為什麼珠三角有些工廠寧願搬去越南都不搬去廣西越南比廣西有什麼優勢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包括珠三角在內的很多企業都搬到了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所以最近幾年越南所利用的外資投資金額是比較多的,2018年利用外資金額差不多180億美元左右。
而在越南投資的這些外資企業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企業是來自中國,比如截止2018年9月末,中國對越投資項目累計2041個,投資總額累計達到127. 8億美元,在126個投資越南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七。
在大量外資進入之後,越南的經濟也得到迅猛發展,根據越南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越南實現生產總值5535.3萬億越南盾,約合2425億美元,2018年GDP增速高達7.08%,遠高於6.7%的預定目標,也高於IMF預測的6.6%。
而相對來說,我認為目前越南政府在發展經濟方面所提供的營商環境是比較好的,這也是吸引珠三角眾多企業去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H. 越南將取代中國成為下個世界工廠,這其中有哪些難點
越南的工業體系存在著很大問題,越南在重工業方面較為薄弱。除此之外還缺少相關的製造人才,不能夠製造較為高端的產品。
一直以來我國都有著世界工廠的稱號,但是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我國也擺脫了世界工廠的稱號,其實世界工廠的稱號並不是一個好事。製造業雖然能夠為國家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但是無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商品。更多的是賺一個人力的的勞動費而已,所獲取的經濟效益較低根本無法和委託方獲取的利益相提並論。
我國成為世界工廠的稱號由來已久,但是近幾年以來,我國科學技術以及社會各個方面都有所了發展。亞洲地區的製造業中心也轉向了越南,這是由於越南同樣擁有較多的人力。除此之外越南的人力較為廉價,因此許多科技公司以及汽車企業都願意在此設立工廠。當然這對於越南而言有著好處,一方面能夠解決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能夠獲取一定的利益。
I. 越南能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嗎
2020年越南曾以防疫「優等生」而著稱,在2021年卻經歷了德爾塔疫情的重大挫折,但自去年年末以來,越南經濟逐漸走出了疫情陰霾,開始復甦。
據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館經商處,越南《海關在線》近日援引越南海關總局公共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越南進出口總額達到1760億美元,同比增長14.4%,出口達到891億美元,進口876.4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4%和15.2%。3月份,越南進出口額達到創記錄的673.7億美元,環比增長38.1%,其中出口347.1億美元。越南三月份出口額超過了深圳,還引發網路熱議。
他說,在這十幾年間,越南的發展並沒有影響到中國的就業,中國的出口外貿依然高速增長。相反的是,產業鏈重構促進了中國和越南之間的貿易關系發展。越南從中國大量進口原料或零部件,進行組裝出口。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1年中越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達2302億美元,按美元計同比增長19.7%,按人民幣計同比增長12%。中國對越順差在450億美元左右。中國保持為越南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越南也保持中國在東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
陳經表示,越南外貿當前還處於組裝出口的模式,附加值很低,價值依然掌握在外國廠商手中,本土企業實力弱小,未來能否升級,還有待觀察。他指出,產業升級需要長期的規劃,並不是水到渠成那麼簡單。
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在其2020年出版的著作《溢出》中指出,制造業向越南的所謂「轉移」,實際上是中國供應鏈的「溢出」,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一事實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
「在越南和珠三角的調研告訴我們,從中國向越南轉移的,並不是某些行業中的整個產業,而是該產業生產流程中的某些特定環節,主要是對供應鏈需求較低、人工成本佔比較高的環節,通常是最終的組裝環節。其他環節很難轉移出去,仍然留在中國的供應鏈網路中。」施展在書中寫道。
一位在珠三角從事三十多年加工製造業的工廠老闆表示:「前些年是有些廠轉去了越南,但後面又有部分轉回來了,因為還是珠三角這邊的供應鏈成熟、完備。」
越南的優劣勢都顯而易見,近億人口,有大規模的年輕勞動力供應,而且他們也屬於儒家文化圈,能吃苦耐勞,願意加班養家。不過,越南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整體上跟中國沒法比,科研院校對經濟的支持遠不如中國。這意味著越南的產業鏈向中上游攀升,還需要時間。
金心異表示,「深莞惠」地區的ICT產業鏈經過二三十年的積累已經成熟了,上中下游相對齊全,而不僅僅是終端代工。但可以想像,隨著終端集成、低端裝配這些大規模遷去越南之後,它的核心零部件也會慢慢跟著過去,產業鏈就會漸漸健全起來。想想20年前的『深莞惠』,對吧?」